地質大學是研究什麼的科學
A. 中國地質大學的地質學專業是干什麼的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地質學 本科 四年 理學學士學位
本專業培養具備地質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相關學科基礎知識,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初步的研究、教學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機構、學校從事地質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在地礦、冶金、建材、石油、煤炭、材料、環境、基礎工程、旅遊開發從事技術開發與技術管理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與地質學主幹學科有關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接受地質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踐訓練,掌握地質調查、科學研究、資源開發和管理的基本技能,為從事科學研究和管理工作以及繼續深造奠定基礎。
通過四年的學習,學生可具備扎實的數理化等理論基礎,掌握寬廣的地質學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地質學主要學科的研究現狀、發展動態與應用前景;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具有系統運用計算機的能力;了解國家科學技術政策、知識產權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等有關政策和法規;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設計實驗、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專業主幹課:結晶學與礦物學、古生物學及地層學、岩石學、構造地質學、礦床學、地貌學、第四紀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遙感地質學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地質認識實習、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設計及論文答辯。
畢業去向:學生畢業後可以在與專業相關的教學、科研部門如能源、交通、礦業、冶金、建材等行業企、事業單位尋找到合適的就業機會。
B.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地質學是研究什麼的將來就業都幹些什麼謝謝啦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地質學[本科]
專業名稱及代碼:地質學 070601 本專業覆蓋原國家教委1993年頒布的專業目錄中的地質學(070601)、構造地質學(070602)和古生物學(070603)三個專業。
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具有地質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與地質學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具有較好的科學思維、素養和創新意識;具有進行地質學科學研究、教學和管理的初步能力。培養的學生能成為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中從事基礎研究和教學工作的高水平、高層次人才,並能進入碩士研究生階段學習;也能在地學及相關領域的生產部門從事技術開發和技術管理工作。
專業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具有較好的數學、物理和化學等自然基礎科學知識,具有能聽、讀、寫、及對外交流的外語水平和一定的計算機運用能力。在牢固掌握結晶學與礦物學、岩石學、構造地質學、地史古生物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等地質科學理論的基礎上,學習有關資源、工程、環境、地質災害以及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知識,初步掌握與地學研究和工作有關的鑒定、測試、分析的技能和手段。本專業將在地球動力學(構造地質學)、地球表層學(地史古生物學)、地球物質科學(礦物學、岩石學、地球化學)等方向有所側重。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現代地質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2、掌握國土資源調查和區域地質測量的工作方法、技能以及從事這些工作的組織能力;
3、掌握岩礦鑒定、測試的基本技能和岩礦分析的一般技術和方法,具有對礦物學、岩石學、 地球化學和礦床學等地球物質科學進行研究的初步能力;
4、掌握對古生物和微體古生物進行制樣、分析和初步鑒定的技術,並具有對地球歷史演化進行初步研究的能力;
5、掌握地質構造分析的基本理論和工作方法,初步具有將其用於解決地質災害、地質環境、地質工程和地質資源等問題的能力;
6、掌握地質數據的採集、處理、綜合研究和成果解釋等方面的一般技術和方法;
7、掌握資料查詢以及獲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資料歸納、整理和綜合分析並加以正確表達的能力。
主幹學科:地球動力學(構造地質學)、地球物質科學(礦物學、岩石學)、地球表層學(古生物地史學)。
主要課程:普通地質學(地球科學概論)、結晶學及礦物學、晶體光學及造岩石礦物、岩石學、構造地質學、古生物地史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概論、資源科學概論、地理信息系統、專業英語。
主要專業實驗:自學選題課程、黃石專業實習、構造模擬、岩石薄片分析。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根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與基本要求,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技能,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主要設置了以下實踐環節:地質認識實習、教學實習二次、地層學現場教學實習、畢業生產實習、畢業論文等。
學制:本科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C. 中國地質大學研究生專業
中國地質大學院系及專業目錄
地球科學學院
地理學
海洋科學
☆海洋地質
☆地質學
☆測繪科學與技術
測繪工程(專業學位)
地質工程(專業學位)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地球化學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沉積學(含古地理學)
構造地質學
第四紀地質學
行星學
資源學院
☆海洋科學
☆礦產普查與勘探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地學信息工程
☆石油與天燃氣工程
地質工程(專業學位)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專業學位)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資源產業經濟
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
☆地質工程
☆安全科學與工程
建築與土木工程(專業學位)
地質工程(專業學位)
安全工程(專業學位)
工程管理(專業學位)
地球物理與空間信息學院
☆地球物理學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地質工程(專業學位)
環境學院
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
☆★生態學
生物學
水利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水利工程(專業學位)
地質工程(專業學位)
環境工程(專業學位)
☆★水文地質學
珠寶學院
設計學
☆★寶石學
藝術設計(專業學位)
材料工程(專業學位)
材料與化學學院
化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化學工程與技術
材料工程(專業學位)
化學工程(專業學位)
信息工程學院
☆★資源與環境遙感
軟體工程(專業學位)
測繪工程(專業學位)
軟體工程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攝影測量與遙感
☆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
D.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海洋科學怎麼樣啊
新來的學復妹:
1:專業的好壞我一直認制為還是看你的興趣.不過你們專業人不多,條件視乎還不錯。畢竟地球科學領域地大也算是領先的了。
2:學了你就知道了,而且專業與工作並不一定對頭的。
3:只要你肯努力,出國考研有的是機會,根據學校的傳統看,一般不會太難。
4:可以.
5:換系不難。在大一上學期,下學期都可以換系。而且每年都有很多人換的。就像我們班(地物的)今年又轉來3個人。寶石及材料工藝學在地大挺熱的,還有一點,學校女生不多,不過大多集中在珠寶院的。
6:標准嗎,當然是成績不要太差了。不掛科的幾乎都有機會,哈哈。不用當心,轉系其實在地大很簡單的。只要你去申請,幾乎都行的。
最後提醒一下,別太著急了,來了就都知道了,還有什麼問題你也可以在問。雖然我不是學海洋的,但對海洋也有所了解,我們和海洋也有過「交流」,畢竟,時間真快,來地大已經一年了!!!
E. 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研究特色
生物地質與來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自簡稱生環國重特色可概括為「一核心,兩結合,三尺度」。即:以地球表層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協同演化為研究核心,將生物地質和環境地質研究相結合,從重大地質轉折期和突變事件的三種時空尺度出發。具體開展重大地質突變期的地球環境和生命過程、晚新生代以來的環境事件和生命過程、人類活動的生物和環境效應等研究。將當代地球環境和生命過程置於地質歷史時空格架中,採取「將今論古」和「以古示今」的科學研究方法,探索地史時期生物與環境的協同演變,啟示當代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F. 中國地質大學的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怎麼樣,主要研究方向是什麼
原來的比較抄好,現在分成了兩個方向
一個是以研究地學軟體開發,gis佔主要部分的信工學院的地理信息系統專業
一個是以遙感和地學為主的地球科學信息與技術
就業情況來說,前一個要好一些,但總的說來老師都不錯,關鍵看自己吧
ps:所說的是北京地大的情況
G. 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的科學研究
地球科學抄學院的地質學科是中國地質大學的優勢學科,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在地球物質科學、地球表層科學和地球動力學三大學科群的研究上具有明顯的優勢和特色。多年來在高解析度地層學及層序地層學、微體古生物學和分子古生物學;青藏高原隆升與氣候變遷、西部地質填圖;大別-蘇魯超高壓帶結構、組成、形成和折返機制;中國東部岩石圈結構、組成及殼幔交換;固體地球系統內廣義地質作用的非線性動力學及其時空結構;長江中下游環境變遷、災害防治、資源開發利用及國土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等領域,涌現出一批高質量的科研成果。近年來科研經費持續增長,年均科研經費到位1500餘萬元。每年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80餘篇,近30篇(光碟版)被三大檢索收錄,共有4篇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國際著名的《Nature》雜志上發表。
H. 請問中國地質大學的海洋科學專業研究些什麼
我是地大的學生,告訴你我自己知道的吧。海洋科學是2003年創建的專業,隸屬回與資源學院,主要是答朝海洋地質和海洋資源方向的,雖然只成立了幾年,但十分猛啊,每年我國海洋一號科考船出海都在那個班招人的,而且你知道地質和資源是我們學校最好的專業了。
I.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學術研究
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持的「」項目及專題、「86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各類國家級項目600餘項,科研經費穩步增長。殷鴻福院士主持完成的確定全球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層型「金釘子」(國際標准)的科技成果榮獲「2001年中國基礎研究十大進展」、「2001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和「2001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的殊榮。
學校師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雜志Nature上發表論文4篇,Science 1篇。5年來,學校共有50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4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學校主辦的《地球科學》中文版被國際著名檢索系統EI收錄,英文版被國際著名檢索系統SCIE收錄,學報(社會科學版)進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攬》和CSSCI。科學研究始終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參與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引領行業科技發展,培養和輸送技術骨乾和管理人才。學校作為唯一高校參與了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擁有軍工項目科研生產完整資質,成立了2個「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預研分中心,參與了「嫦娥工程」月球探測數據處理和月球應用研究,自主研發的MAPGIS軟體成功應用於「神舟」系列載人航天搜救。學校堅持開展產學研合作,推進協同創新體系建設。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之後,學校及時組織科技賑災專家組奔赴災區,為災區預防次生災害、做好災後重建與城鎮選址等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持。 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學校擁有紙質圖書資料155萬冊,中外文電子圖書100餘萬冊,中外文資料庫2067個,多媒體資源近60000小時;學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文獻資源,形成了以科技文獻為主體、地球科學類文獻為特色的館藏體系。 學術期刊 《地球科學一一中國地質大學學報》: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EI》、《CA》、(Pж)、《CBST》、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美、德的《地球科學光碟資料庫》以及美國《地質文獻資料庫》收錄期刊。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來源期刊」,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和「湖北省優秀期刊」。
《地質科技情報》:《CA》、《GeoRef》、《PЖ》收錄,已進入《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版)》、《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
《工程地球物理學報 》:是由長江水利委員會、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長江大學聯合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工程地球物理類專業學術期刊。
《安全與環境工程》:本刊被收錄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入網中國期刊網(CNKI)、《萬方數據資源系統(China Info)數字化期刊群》。
《寶石和寶石學》:被美國《化學文摘》(CA)等收錄,入編《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等,榮獲首屆《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