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強風化是什麼

地質強風化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2-22 10:51:49

㈠ 什麼是強風化岩層

強風化岩層是指:結構大部分破壞,礦物成分顯著變化,風化裂隙發育,岩體破碎,用鎬可挖,干鑽不易鑽進。

㈡ 地質是強風化硬還是微風化硬呀

地質是強風化硬。

未風化:岩質新鮮偶見風化痕跡。

微風化:結構基本未變,僅節理面有渲染或略有變色,有少量風化裂隙。

中風化:結構部分破壞,沿節理面有次生礦物,有風化裂隙發育,岩體被切割成岩塊。用鎬難挖,干鑽不易鑽進。

強風化:結構大部分破壞,礦物成分顯著變化,風化裂隙發育,岩體破碎,用鎬可挖,干鑽不易鑽進。

(2)地質強風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風化過程

風化過程十分復雜,通常是幾種作用同時發生,造成岩石的崩解或分解。為方便起見,可把風化作用分為物理(或機械)風化、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

1、物理(或機械)風化

熱脹冷縮是岩石,尤其是熱帶荒漠地區岩石崩解的一個原因。許多不同類型的風化作用,包括粒狀崩解、球形風化、剝離風化及層裂構造,都可用熱脹冷縮的原理來解釋。但是,目前大部分野外證據卻顯示出相反的結論。

粒狀崩解、球形風化、剝離風化和層裂構造都已在遠遠超過太陽熱力影響的地下深處發現。

實驗表明,僅僅依靠受熱和冷卻,風化的效果很小,進程緩慢,而當有水分存在時,則幾乎立即產生影響。雖然一度認為層裂構造是日照作用的產物,但多年來業已承認它們是卸載,即壓力釋放的結果。不過,大量證據表明,卸載假說也並不處處適用。

地殼內的斷層作用和側向擠壓,似乎可以作為層裂的另一種解釋。在副極地地區,頻繁波動於冰點上下的氣溫對地表岩石的影響很大。在這些地區對岩層的詳細觀察,證實了凍融機制的有效性。

2、化學風化

某些鹽類,諸如氯化鈉(NaCl)和石膏(Ca[SO4].2H2O)的結晶作用,也被引證來作為岩石,尤其是乾旱地區岩石崩解的原因之一。樹根的生長無疑能把大量岩塊推開,並擴大原有的節理。甚至地衣的菌絲也能穿透礦物晶體的界面和解理,完成一定的機械崩解。

許多礦物在相當程度上溶解於水。某些礦物,例如食鹽(NaCl)和石膏(Ca[SO4].2H2O)等,能與水發生強烈反應,並溶解於水或形成可溶產物。甚至石英(SiO2),在某種程度上也溶解於水。許多礦物在鹽水中比在淡水中更易溶解。

在許多情況下,溶解作用可能是化學風化的第一階段。由於溶解的礦物質(以及固體微粒)在風化剖面中的位移,形成了富含氧化鐵、灰質、硅質或石膏的不同的層或盤。在世界各地都有大片磚紅土、鈣殼和硅殼的堆積。水及其所含的根和氣體與各種礦物結合形成新的礦物。這些過程稱為水化和水解。

例如,鐵很容易與水和氧結合,形成各種氧化鐵的水化物,許多風化剖面呈黃色或紅色的原因即在於此。所有常見的造岩礦物,除石英以外,由於化學風化(主要是水化和水解)都會轉變為黏土礦物。氧化作用發生於土壤的包氣帶,氧化物是表土中的常見成分。

碳化作用是像長石這類礦物發生風化的中間步驟。碳酸雖是弱酸,但它是自然界的一種有效的溶劑。硅化和脫硅能使一種黏土轉變為另一種黏土。因此,熱帶地區雲母經脫硅化可產生高嶺土和氧化鐵,如果條件有利,還可能進而形成鋁土礦(三水鋁石)。[2]

3、生物風化

穴居動物為其他營力尤其是水分開辟了通道。如同物理風化的情況一樣,化學風化往往也得到生物作用的助力。腐殖酸通常能促進風化。腐殖質往往有助於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從而以各種方式加速風化作用。

㈢ 怎樣區分岩石強風化,中風化和弱風化

岩石風化是通過波速比和風化系數來劃分的 波速比是風化岩石與新鮮岩石的壓縮波內速之比。容 風化系數是風化岩石與新鮮岩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之比風化程度
1、未風化:岩質新鮮偶見風化痕跡。
2、微風化:結構基本未變,僅節理面有渲染或略有變色,有少量風化裂隙。
3、中風化:結構部分破壞,沿節理面有次生礦物,有風化裂隙發育,岩體被切割成岩塊。用鎬難挖,干鑽不易鑽進。
4、強風化:結構大部分破壞,礦物成分顯著變化,風化裂隙發育,岩體破碎,用鎬可挖,干鑽不易鑽進。
5、全風化:結構基本破壞,但尚可辨認,有殘余結構強度,可用鎬挖,干鑽可鑽進。
6、殘積土:組織結構全部破壞,已成土狀,鍬鎬易開挖,干鑽易鑽進,具可塑

㈣ 樁基中如何分辨強風化與中風化岩層,持力層為中風化

灌注砼樁施工時,設計圖紙常常要求樁端的持力層為岩石且必須進入該岩層一定深度。岩層深埋地下,情況極其復雜,判斷是否進入持力層不僅重要而且有一定難度。如果判斷不準,不僅是影響工程造價,還將會對單樁承載力產生影響,甚至造成工程的結構安全隱患。

1、在整個樁基施工前,甲方、乙方、監理、勘察設計應一起確定樁基持力層基岩判定原則,制定相關標准。

2、仔細閱讀工程地質勘探資料,繪制出每個樁體持力層頂端標高等高線,待施工中鑽孔深度達到等高線附近時可進行判別。由於等高線為根據鑽孔資料推測繪制而成,當持力層岩面起伏較大時可能相差較大。

3、認真進行鑽孔記錄,詳細了解鑽進情況。根據現場觀察,樁基入岩後往往鑽進較平穩,不會出現跳鑽、別鑽現象,鑽進速率在強風化層中一般為20~50cm/h,在中風化層中為<20cm/h。鑽進速率一般與樁機型號及鑽頭種類、鑽頭磨損程度有關。

4、仔細檢查岩樣(鑽進返渣)。強風化層岩樣一般稜角不明顯,多為次棱及次圓形,粒徑一般5~12cm,硬度較低,礦物風化蝕變較強,多見石英及長石顆粒;中風化層岩樣多為稜角形及刃角形,粒徑3~8cm,硬度較高,礦物較新鮮。碎石層岩樣一般成份較雜。

5、如果發生樁深變化很大或甲方對持力層入岩有懷疑時,可以採用鑽芯取樣的方法鑒定。

㈤ 如何分別強風化和中風化岩層

地質岩層的中強風化、中風化、微風化的區別:

1、結構上的差別:

地質岩層中專的微風化的結構基本未變,屬地質岩層中的中風化結構部分破壞,地質岩層中的強風化結構大部分破壞。

2、外觀表面的差別:

微風化僅節理面有渲染或略有變色,有少量風化裂隙。中風化沿節理面有次生礦物,有風化裂隙發育,岩體被切割成岩塊。用鎬難挖,干鑽不易鑽進。強風化礦物成分顯著變化,風化裂隙發育,岩體破碎,用鎬可挖,干鑽不易鑽進。

3、波速比和風化系數的差別:

岩石風化是通過波速比和風化系數來劃分的。波速比是風化岩石與新鮮岩石的壓縮波速之比。風華系數是風化岩石與新鮮岩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之比。

㈥ 中風化 和強風化是什麼意思 請解說一些

1、中風化:是指岩石的結構部分被破壞,沿節理面有次生礦物,有版風化裂隙發育,岩體被切割權成岩塊,用鎬難挖,干鑽不易鑽進。

2、強風化:是指岩石的結構大部分已經被破壞,礦物成分顯著變化,風化裂隙發育,岩體破碎,用鎬可挖,干鑽不易鑽進。

(6)地質強風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導致岩石風化的原因:

由於地球上的物質永無止境地運動著,而且地表富含氧氣、二氧化碳和水,暴露在地殼表面的大部分岩石在不斷變化的物理化學條件下,極易發生變化和破壞。表現為整塊的岩石變為碎塊,或其成分發生變化,最終使堅硬的岩石變成鬆散的碎屑和土壤。

岩石風化作用分為三種類型:

1、物理風化:岩石只發生機械破碎,化學成分沒有變化,比如岩石熱脹冷縮而破裂。

2、化學風化:岩石中某些物質與外界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另一種或幾種物質,岩石整體變松或破壞。這一過程中,岩石不但化學成分發生了變化,而且可能發生破碎。

3、生物風化:生物在生命活動過程中或死亡後,對岩石的破壞作用。

㈦ 地質岩層的中強風化、中風化、微風化的區別

地質岩來層的中強風化、中風自化、微風化的區別:

1、結構上的差別:

地質岩層中的微風化的結構基本未變,地質岩層中的中風化結構部分破壞,地質岩層中的強風化結構大部分破壞。

2、外觀表面的差別:

微風化僅節理面有渲染或略有變色,有少量風化裂隙。中風化沿節理面有次生礦物,有風化裂隙發育,岩體被切割成岩塊。用鎬難挖,干鑽不易鑽進。強風化礦物成分顯著變化,風化裂隙發育,岩體破碎,用鎬可挖,干鑽不易鑽進。

3、波速比和風化系數的差別:

岩石風化是通過波速比和風化系數來劃分的。波速比是風化岩石與新鮮岩石的壓縮波速之比。風華系數是風化岩石與新鮮岩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之比。

4、特點的差別:

地質岩層中的中強風化的特點是原岩已基本成土狀失去原貌,地質岩層中的中風化的特點是原岩還能辯出,地質岩層中的微風化的區別與原岩差別不大(顏色上可觀察)。

㈧ 什麼是強風化岩層想知道微風化岩層,中風化岩層,強

野外露頭描述岩石風化特性可從其顏色、礦物、硬度等方面去鑒定。中強風化的特點是原岩已基本成土狀失去原貌;中風化的特點是原岩還能辯出;微風化的區別與原岩差別不大(顏色上可觀察),可不用描述哦!

㈨ 地質報告中強風化什麼意思

風化是指岩石經過長期風吹、日曬、雨淋、霜凍後,逐漸變成沙土的過程.強風化的意思是指這里的風化過程比較快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