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什麼地質環境有金子

什麼地質環境有金子

發布時間: 2021-02-22 08:45:03

Ⅰ 金子都在什麼地方在哪可以挖到

可以去有碳酸鹽岩中的地方挖。

產於碳酸鹽岩中的佔全部伴生金總量的36 97%。通過上述研究,擴大了找礦遠景,並使儲量增加。

需要說明的是私人不能開發礦資源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九條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都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塗除外。

國家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珍貴的動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自然資源。


(1)什麼地質環境有金子擴展閱讀

黃金價數量稀少,在地球地殼中,只有十億分之三是金;海水中也含有金,但濃度極低,其十億分率只有0.1~0.2。很多人自稱能夠從海水中取得黃金,但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真正實現。到了21世紀的今天,人們仍然沒有辦法從海水裡提取出黃金。

從1880年起,南非一直是世界黃金供應的主要來源地。1970年,南非的黃金產量佔世界供應的79%,約有1000噸,但到了2007年只有272噸。中國在2007年生產了276噸黃金,取代南非成為世界最大的黃金生產國。其他主要的黃金生產國還有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及秘魯。

Ⅱ 金子在什麼地方會有

黃金(Gold)是化學元素金(化學元素符號Au)的單質形式,是一種軟的,金黃色的,抗腐蝕的貴金屬。金是最稀有、最珍貴和最被人看重的金屬之一。國際上一般黃金都是以盎司為單位,中國古代是以兩作為黃金單位,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金屬。不僅是用於儲備和投資的特殊通貨,同時又是首飾業、電子業、現代通訊、航天航空業等部門的重要材料。

黃金的化學符號為Au,金融上的英文代碼是XAU或者是GOLD。Au的名稱來自一個羅馬神話中的黎明女神歐若拉(Aurora )的一個故事,意為閃耀的黎明。

金在地殼中的平均含量為約1億分之1.1(0.0011PPm),在海水中的含量約為1000億分之1(0.00001PPm),由於幾億年至幾十億年的地殼運動和地質變化使金元素富集成金礦床,一般工業價值的金礦中金的品位在2-3克/噸,富礦有5-50克/噸,特富礦50-500克/噸,還有塊金,單塊最小的十幾克,最大的幾十公斤,罕見的大塊金幾百公斤,因有的形似狗頭,俗稱狗頭金,印度科學家曾發現過二塊近2.5噸的狗頭金;貧礦在0.1-1克/噸,選冶技術水平0.5克/噸以上就有工業開采價值。

自然界純金極少,常含銀、銅、鐵、鈀、鉍、鉑、鎳、碲、硒、鋨等伴生元素,自然金中含銀15%以上者稱銀金礦、含銅20%以上者稱銅金礦、含鈀5-11%者稱鈀金礦、含鉍4%以上者稱鉍金礦。

金具有親硫性,常與硫化物如黃鐵礦、毒砂、方鉛礦、輝銻礦等密切共生;易與親硫的銀、銅等元素形成金屬互化物。

Ⅲ 什麼樣的地質才會有沙金

呵呵,沙金多是細碎的撿不起來的。

Ⅳ 什麼是金子

黃金有價,且價值含量比較高。國際黃金的價格單位為美元/盎司,我國黃金的價格單位為元/克。要參與未來黃金投資,在黃金市場中獲得投資增值、保值的機會,就必須對黃金屬性、特點及其在貨幣金融中的作用有所了解。在古代主要用作貨幣、裝飾和首飾,是最珍貴的金屬
金磚和金幣
,到1751年發現鉑,鉑金的資源比黃金更稀有、用途更廣泛、提煉的難度更大,因而更加珍貴。所以現在黃金由第一位的貴金屬成為與鉑金地位並列貴金屬,但因黃金的質地純凈,色澤美觀,擁有許多優良的性能,作為首飾材料和電子信息材料等,仍是最受人們歡迎的貴金屬。顏色:金黃色之美可與太陽相比。當金被熔化時發出的蒸汽是綠 色的;冶煉過程中它的金粉通常是啡色; 若將它鑄成薄薄的一片,它更可以傳送綠色的光線。
延展性:異常的強。1盎司的金可以拉成50里長,其延展性令它易於鑄造,是製造首飾的佳選。金是眾金屬中拉力最強的。
可鍛性:首屈一指。可以造成極薄易於捲起的金片。1盎司重的金可以錘薄至400萬分之1呎厚及100平方呎面積大。古代人將它錘成薄片,來撲成廟宇和皇宮上面做裝飾。據說1盎司的金可以用來鋪滿一所屋子的頂蓋。如果你有機會游覽這些古廟可要留意或會有免費金片跌在你的頭上呢!
黃金的顏色為金黃色,金屬光澤,無解理。硬度2-3,純金19.3,熔點1070℃;具良好的延展性,能壓成薄箔,具極高的傳熱性和導電性,純金是最好的電子導體材料。
黃金作為一種貴金屬,有良好的物理特性,「真金不怕火煉」就是指一般火焰下黃金不容易熔化。密度大,手感沉甸。韌性和延展性好,良導性強。純金具有艷麗的黃色,但摻入其他金屬後顏色變化較大,如金銅合金呈暗紅色,含銀合金呈淺黃色或灰白色。金易被磨成粉狀,這也是金在自然界中呈分散狀的原因,純金首飾也易被磨損而減少分量。
在門捷列夫周期表中金的原子序數為79,即金的原子核含有79個質子,質子帶正電荷。同時,由於符合半滿規則,因此,金具有很好的化學穩定性,在金屬市場上金與釕、銠、鈀、鋨、銥、鉑等金屬統稱為貴金屬。
黃金是一種很柔軟的金屬,但不及鉛和錫兩種金屬,在純金上用指甲可劃出痕跡,這種柔軟性使黃金非常易於加工,然而這一點對裝飾品的製造者來說,又很不理想,因為這樣很容易使裝飾品蹭傷,使其失去光澤以至影響美觀。所以在用黃金製作首飾時,一般都要添加銅和銀,以提高其硬度。
黃金易鍛造、易延展,可碾成厚度為0.001毫米的透明和透綠色的金箔。0.5克的黃金可拉成160米長的金絲。
黃金很容易磨損,變成極細的粉末,因此黃金常以分散狀態廣泛分布在自然界中。
黃金是熱和電的良導體,但不如鉑、汞、鉛、銀四種金屬。
黃金的熔點為1063。C,熔融金有較高的揮發性,隨著溫度的升高,其揮發性不斷增強。
純金的抗壓強度為10kg/mm2,其抗拉強度與預處理的方法有關,一般在10-30kg/ mm2之間。冷拉金絲時,受力最大。
純金有著極好看的草黃色的金屬光澤,可以說黃金在所有金屬中,顏色最黃。在自然界中見不到純金,而金屬雜質(首先是銅和銀)賦予金以各種顏色和色調,從淡黃色到鮮黃紅色。黃金的顏色同時也取決於該金屬塊的厚度及其聚集體狀態。例如,很薄的金箔,對著亮處看是發綠色的,熔化的金也是這種顏色,而末熔化的金則呈黃綠色,細粒分散金一般為深紅色或暗紫色。
自然金有時會覆蓋一層鐵的氧化物薄膜,在這種情況下,黃金的顏色可能呈褐色、深褐色、甚至是黑色。
金能與許多金屬形成合金,原因是這些金屬的原子半徑與金的原子半徑非常接近;金的原子半徑等於1.46埃;鉍1.46埃;銀1.44埃;鉑1.39埃。因此金可以形成金銀合金、金銅合金、金鉑合金、金鈀合金等,這些合金並不是化合物,而是固熔體。合金中的所有金屬都比其純金屬熔點低,假如把金加熱到接近熔點,金就可以象鐵一樣熔接,纖細的金粒可熔結成金塊。(l埃=0.0000000l厘米)
金粉在溫度較低的情況下,必須加壓才能熔接在一起。
金與其他金屬在一起熔化,不僅可降低其熔點,而且還能改變金本身的機械性能。含銀和銅可明顯地提高金的硬度;含砷、鉛、鉑、銀、鉍、碲能使金變脆,鉛在這方面的特點就更為突出,僅含鉛1%的合金,如果沖壓一下,就會變成碎塊,純金中含0.01%的鉛,它的良好可鍛性就將完全喪失。
金有吸收x射線的本領。
金被列入化合物的行列中,也像規定貴金屬族一樣,是很勉強的,但它畢竟能與某些元素相互作用。特別是與鹵素(氯、溴、碘)化合物生成AuCl或AuC13等。金同樣能與氰化物、汞和碲化合。事實上,在自然界中只存在金與碲的化合物,金與汞的化合物極少。所有其他化合物都是用人工製得的,用人工方法還可以製得「雷金」—(Au(NH)3(CH)3),「雷金」在沖擊或加熱時容易爆炸。
金雖然很難溶解,但仍能溶解在某些溶液中。在含有氯、硫酸或腐蝕酸的水中也可以溶解少量的金。在王水,以及在氰化物稀溶液中,以離子態大量溶解。
金的結晶屬等軸晶系。晶體的形狀常呈立方體或八面體。晶體經溶化後再凝結時,呈不規則的多角形。冷卻得越慢,晶體就越大。
化學性質
金的化學性質穩定,具有很強的抗腐蝕性, 在空氣中從常溫到高溫一般均不氧化,不溶於單一的鹽酸、硝酸、硫酸等強酸

中,只溶於鹽酸與硝酸的混合酸(即王水)生成氯金酸H[AuCl4];在常溫下有氧存在時金可溶於含有氰化鉀或氰化鈉的溶液,形成穩定的絡合物M[Au(CN)2] ;金也可溶於含量有硫脲的溶液中;還溶於通有氯氣的酸性溶液中。金不與鹼溶液作用,但在熔融狀態時可與過氧化鈉生成NaAuO2 。金的化合價有-1、-2、+1、+2、+3、+5、+7等,氧化物有三氧化二金Au2O3,氯化物有三氯化金AuCl3 。在酸性介質中,氯金酸H[AuCl4]或絡合物M[Au(CN)2]可被金屬鋅(鋅粉或鋅絲)、亞硫酸鈉、水合肼等還原為單質的金粉,鹼金屬的硫化物會腐蝕金,生成可溶性的硫化金。土壤中的腐殖酸和某些細菌的代謝物也能溶解微量金。
金的電離勢高,難以失去外層電子成正離子,也不易接受電子成陰離子,其化學性質穩定,與其他元素的親和力微弱,因此,在自然界多呈單質即自然金狀態存在。
金在地殼中的平均含量為約1億分之1.1(0.0011PPm),在海水中的含量約為1000億分之1(0.00001PPm),由於幾億年至幾十億年的地殼運動和地質變化使金元素富集成金礦床,一般工業價值的金礦中金的品位在2-3克/噸,富礦有5-50克/噸,特富礦50-500克/噸,還有塊金,單塊最小的十幾克,最大的幾十公斤,罕見的大塊金幾百公斤,因有的形似狗頭,俗稱狗頭金,印度科學家曾發現過二塊近2.5噸的狗頭金;貧礦在0.1-1克/噸,在目前的選冶技術水平0.5克/噸以上就有工業開采價值。
自然界純金極少,常含銀、銅、鐵、鈀、鉍、鉑、鎳、碲、硒、鋨等伴生元素,自然金中含銀15%以上者稱銀金礦、含銅20%以上者稱銅金礦、含鈀5-11%者稱鈀金礦、含鉍4%以上者稱鉍金礦。
金具有親硫性,常與硫化物如黃鐵礦、毒砂、方鉛礦、輝銻礦等密切共生;易與親硫的銀、銅等元素形成金屬互化物。
金具有親鐵性,隕鐵中含金(1150×10-12)比一般岩石高3個數量級,金經常與親鐵的鉑族元素形成金屬互化物。
金還具有親銅性,它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據著親銅和親鐵元素之間的邊緣位置,與銅、銀屬於同一副族,但在還原地質環境下,金的地球化學行為與相鄰元素相似,表現了更強的親鐵性,銅、銀多富集於硫化物相內;而金鉑多集中於金屬相。金在地球中元素豐度為0.8×10-6,地核為2.6×10-6,地幔為0.005×10-6,地殼為0.004×10-6。金在地殼中的豐度只有鐵的1/1千萬,銀的1/21。
地球上99%以上的金進入地核。金的這種分布是地球長期演化過程中形成的。地球發展早期階段形成的地殼其金的豐度較高,因此,大體上能代表早期殘存地殼組成的太古宙綠岩帶,尤其是鎂鐵質和超鎂鐵質火山岩組合,金豐度值高於地殼各類岩石,可能成為金礦床的最早的「礦源層」。
綜上所述,金在地殼中豐度值本來就很低,又具有親硫性、親銅性,親鐵性,高熔點等性質,要形成工業礦床,金要富集上千倍,要形成大礦、富礦,金則要富集幾千、幾萬倍,甚至更高,可見其規模巨大的金礦一般要經歷相當長的地質時期,通過多種來源,多次成礦作用疊加才可能形成。

Ⅳ 黃金在什麼地質有!

AU 屬於中低溫熱液礦物 在自然界中 很常見的金有 砂金 岩金 兩種

砂金為岩內金的風化產物 經風化搬容運至某一地點
岩金 為含金岩漿順裂隙從地球內部噴至地表或是地殼 從而經過復雜的地質作用及漫長的地質年代才能夠形成的

Ⅵ 金子是什麼

金子
開放分類:
金屬、書籍、貨幣、硬通貨
古代貨幣之一,用黃金鑄成,價值高。
實際上,金礦的主要成分當然是以泥沙為主,因為古代貨幣尾礦的SiO2含量最高。但是不同的金礦還有各自不同的組成:金礦分為氧化礦、原生礦、混合礦、沙金、伴生金。現在以一些常見的金礦為例說明:
1、礦物名稱:
黑稀金礦
Euxenite



成:
Y(Nb,Ti)2O6
,中國東北所產黑稀金礦的主要成分如下:CaO
1.35%,Fe2O3
1.10%,∑Ce2O3
0.65%,∑Y2O3
20.83%,ThO2
2.40%,TiO2
23.16%,SiO2
2.25%,UO2
6.70%,
Nb2O5
26.74%,
Ta2O5
3.72%,UO3
5.26%,H2O
4.41%;
晶體形態
斜方雙錐晶類;晶體常為板狀、板柱狀;常見的單形有平行雙面b、a、c,斜方柱、e、h,斜方雙錐r;
晶體結構
晶系和空間群:
正交晶系,Pcan;



數:
a0=5.53-5.70
Å,b0=14.50-14.73
Å,c0=5.16-5.18
Å;



據:
2.99(1)
2.95(0.4)
3.66(0.4)
2、黝銅礦
作為區內金礦的主要礦石礦物之一,以成礦地質條件和成礦作用為基礎,以宏觀地質特徵為主要依據,可將川西地區金礦劃分為
類:
產於碳酸鹽岩中的地下水熱液型金礦;
產於蛇綠混雜岩中的地下水熱液型金礦;
產於淺變質碎屑岩系(砂岩,板岩)中的地下水熱液型金礦;
產於中淺變質碎屑岩系(綠片岩,片岩,千枚岩,板岩,砂岩)中的地下水和/或變質熱液型金礦;
產於混合岩中的變質熱液型金礦;
產於花崗岩及其內外接觸帶中的岩漿熱液型金礦;
產於次火山岩系(玢岩,斑岩)中的(地下水)熱液型金礦;
產於淺變質碎屑岩
次火山岩系中的地下水熱液型金礦;
產於火山岩系中的海底火山噴流型金礦[
].
很明顯,金礦的成分是根據不同地帶而有所差異的。
1937年曹禺寫的三幕劇《原野》是作者唯一一部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它通過仇虎復仇的悲劇反映了受盡地主焦閻王壓迫的農民的掙扎和反抗。仇虎受了舊傳統道德觀念的影響,認為父債子還是天經地義的事。這種非理性的復仇觀念,使他的復仇行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之所以走上個人復仇的道路,是農民小生產的意識決定的。作品渲染仇虎內心的恐懼與內心的譴責,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如他逃進森林時,產生的種種幻覺和內心的恐懼。現代主義手法,如森林的陰森。
1997年《原野》被重慶川劇院改編為川劇《金子》,從首演以來,《金子》在許多大中城市演出過,無不受到熱烈歡迎。今年11月他們應邀去廣西柳州參加第七屆中國戲劇節,原定只演兩場,結果欲罷不能,被當地「強迫」演了五場才放他們走,可見觀眾熱愛的程度。《金子》經受了觀眾的考驗,證明這是一出出類拔萃的好戲。
《金子》的成功是全面的成功,是從劇作到演出完整的高度的成功。《金子》的改編改動幅度很大,大到連劇名都改稱《金子》,顯然把劇中中心人物由仇虎向金子偏移,然而它仍然充分顯示了原著強烈的悲劇精神,完全沒有削弱或者歪曲原著。

Ⅶ 為什麼會有金子

相對論認為:質量和能量可以互相轉化。質量與能量遵循質能守恆定律E=mc^2。(吐槽不能)
最新的弦理論的基本觀點是:自然界的基本單元不是電子、光子、中微子和誇克之類的粒子。這些看起來像粒子的東西實際上都是很小很小的弦的閉合圈(稱為閉合弦或閉弦),閉弦的不同振動和運動就產生出各種不同的基本粒子。
弦理論的物理模型認為組成所有物質的最基本單位是一小段「能量弦線」,大至星際銀河,小至電子, 質子,誇克一類的基本粒子都是由這佔有二度空間的「能量線」所組成。
由此,我們知道了物質的產生。那麼,會有一個最基本的問題:組成所有物質的最基本單位「能量弦線」是怎樣產生的呢?通過下面的章節我們來具體探討。
一 空間是什麼
在最初的宇宙里, 只存在空間,空間里沒有物質,不存在相對論提出的時空彎曲現象。這時,時間是平直的,空間是平直的,沒有引力存在。我們可以把空間敘述為以真空光速運行,頻率為0,無波動性的電磁波。此電磁波不具有質量,也不攜帶能量。
現在把光速按其所存在的環境分為兩種:
1:真空中的光速,頻率為0,無波動性。實際上它就是空間。
2:非真空中的光速,頻率不為0,有波動性。實際上就是物質宇宙里的光速。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真空光速實際上是不存在的。電磁波速度達到真空光速後便形成了空間。
物質是空間在真空光速以下的特殊表現。
二 弦的產生
空間是以真空光速運行,頻率為0,無波動性的電磁波。
以真空光速運行的電磁波速度降為真空光速以下即非真空光速時該電磁波將產生波動性,具有了頻率,該電磁波將攜帶能量,形成了「弦」。「弦」具體表現為電磁波的波動性。電磁波頻率不同,產生的物質也不同。
按照頻率的順序把電磁波排列起來,頻率由低至高依次是空間(頻率為0)、工頻電磁波、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及r射線、高能射線 、質量。工頻電磁波、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r射線、高能射線統稱為能量。
三 物質的產生
空間的振動形成了「弦」,宇宙里的物質都是由弦的振動形成的。弦的原位振動形成了質量,弦的非原位振動形成了能量。弦的振動的頻率低時,空間被壓縮的小,它對周圍的空間產生的引力不足以將向外運動的振動拉回,形成了非原位振動,即能量的產生。弦的振動的頻率越高,空間被壓縮的越嚴重,他對周圍的空間產生的引力越大。當引力達到一定大時,弦向外運動時,它又被自身產生的引力拉回,形成了原位振動,即質量的產生。
以上我們說明了空間向能量和質量的轉換。引力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麼,引力是什麼呢?引力是怎樣產生的呢?
四 引力的產生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認為:由於有物質的存在,空間和時間會發生彎曲,而引力場實際上是一個彎曲的時空。引力是彎曲時空的具體體現。那麼,物質質量的存在為什麼會造成時空的彎曲?彎曲時空是怎樣產生的呢?
答案是:彎曲時空實際上是各部分空間轉化成物質時收縮速度不一致產生的現象,引力是其具體體現。
當以真空中光速運行的空間中某一點速度降為真空光速以下時,這一點空間將產生振動,其體積收縮,形成了物質。隨後,與這一點空間相接觸的周圍空間受其擾動,速度也降為真空光速以下,將產生振動,體積收縮,形成物質。
物質的種類繁多,其中就有金子。

Ⅷ 金子一般在那些環境能找到

黃金這個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是非常稀少的,想要找到的話也很困難。一般想要找到的話都是有一定的特徵的環境才可以找到。

Ⅸ 黃金一般在什麼樣的地質能找到

純金為金黃色,含有雜質時其顏色可相應變化,如含銀或鉑時顏色變淡;含銅時顏色變深。根據在試金板上劃下的金的條痕色澤,可估計金的成色。高成色金條痕為赤黃色;含10%的銀時其條痕為悅目的金黃色;含銀20~30%時為草黃色;銀含量超過30%則具有黃中帶綠的色調;含銀超過50%則喪失金所固有的黃色而近於銀白色。
金具有耀眼的光澤,白光下反射率平均為74%,隨著含銀量的增加,反射率增高,金硬度增大,密度減小。故可根據硬度來確定金的成色(表3.18.1)。
金的揮發性極差,在熔點溫度之上至1300℃幾乎無揮發性,但在煤氣和CO氣氛中揮發性大大增加。因此,在碳覆蓋層下熔煉金會因揮發而造成金的損失。
金的延展性極好。1g純金可拉成3500m長、直徑0.00434mm的細絲,或壓成厚度為0.23×10-8mm的金箔。
(一) 金的化學性質和地球化學性質
1.金的化學性質
金的化學性質穩定,具有很強的抗腐蝕性,從常溫到高溫一般均不氧化。金不溶於一般的酸和鹼,但可溶於某些混酸,如王水。金也可溶於鹼金屬,氰化物,酸性的硫脲溶液,溴溶液,沸騰的氯化鐵溶液,有氧存在的鉀、鈉、鈣、鎂的硫代硫酸鹽溶液等。鹼金屬的硫化物會腐蝕金,生成可溶性的硫化金。土壤中的腐殖酸和某些細菌的代謝物也能溶解微量金。
金的電離勢高,難以失去外層電子成正離子,也不易接受電子成陰離子,其化學性質穩定,與其他元素的親和力微弱,因此,在自然界多呈元素狀態存在。
2.金的地球化學性質
金具有親硫性,常與硫化物如黃鐵礦、毒砂、方鉛礦、輝銻礦等密切共生;易與親硫的銀、銅等元素形成金屬互化物。
金具有親鐵性,隕鐵中含金(1150×10-12)比一般岩石高3個數量級,金經常與親鐵的鉑族元素形成金屬互化物。
金還具有親銅性,它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據著親銅和親鐵元素之間的邊緣位置,與銅、銀屬於同一副族,但在還原地質環境下,金的地球化學行為與相鄰元素相似,表現了更強的親鐵性,銅、銀多富集於硫化物相內;而金鉑多集中於金屬相。金在地球中元素豐度為0.8×10-6,地核為2.6×10-6,地幔為0.005×10-6,地殼為0.004×10-6。金在地殼中的豐度只有鐵的1/1千萬,銀的1/21。
地球上99%以上的金進入地核。金的這種分布是地球長期演化過程中形成的。地球發展早期階段形成的地殼其金的豐度較高,因此,大體上能代表早期殘存地殼組成的太古宙綠岩帶,尤其是鎂鐵質和超鎂鐵質火山岩組合,金豐度值高於地殼各類岩石,可能成為金礦床的最早的「礦源層」。
綜上所述,金在地殼中豐度值本來就很低,又具有親硫性、親銅性,親鐵性,高熔點等性質,要形成工業礦床,金要富集上千倍,要形成大礦、富礦,金則要富集幾千、幾萬倍,甚至更高,可見其規模巨大的金礦一般要經歷相當長的地質時期,通過多種來源,多次成礦作用疊加才可能形成。

世界現查明的黃金資源量為8.9萬噸,儲量基礎為7.7萬噸,儲量為4.8萬噸。世界上有80多個國家生產金。南非佔世界查明黃金資源量和儲量基礎的 50%,佔世界儲量的38%;美國佔世界查明資源量的12%,佔世界儲量基礎的8%,世界儲量的12%。除南非和美國外,主要的黃金資源國是俄羅斯、烏茲別克、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等。在世界80多個黃金生產國中,美洲的產量佔世界33%(其中拉美12%,加拿大7%,美國14%);非洲佔28% (其中南非22%);亞太地區29%(其中澳大利亞佔13%,中國佔7%)。年產100噸以上的國家,除前面提到的5個國家外,還有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年產50噸—100噸的國家有秘魯、烏茲別克、迦納、巴西和巴布亞紐幾內亞。此外墨西哥、菲律賓、辛巴威、馬里、吉爾吉斯坦、韓國、阿根廷、玻利維亞、蓋亞那、幾內亞、哈薩克也是重要的金生產國。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