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生態地質調查需要什麼證

生態地質調查需要什麼證

發布時間: 2021-02-22 04:59:53

1. 地質調查證申請流程

據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申請(非油氣類)辦事指南,在CO2地質封存場地地質調查和勘探前,需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辦理地質調查證。按有關規定,不得無證勘查。

(一)申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

(3)《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

(4)《地質資料管理條例》;

(5)《關於礦產資源勘查登記、開采登記有關規定的通知》(國土資發[1998]7號);

(6)《國家物價局財政部關於發布中央管理的地礦系統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及標準的通知》(價費字[1992]251號)。

(二)申請程序

1.接收申請

政務大廳接收申請人提交的探礦權申請材料。

2.資料審查

主辦司局接到政務大廳轉來的申請材料,對申請材料進行初步審查,對於不符合要求的,主辦司局出具《補充修改材料告知書》或《退回申請材料通知書》,需要退回申請的,連同申請材料交政務大廳轉發給地質調查申請人。

3.受理

主辦司局對符合要求的地質調查申請進行研究,准予受理的,出具《受理地質調查申請的通知》,交政務大廳轉發給地質調查申請人;不予受理的,出具《不予受理地質調查申請的通知》,連同申請材料一並交政務大廳轉發給探礦權申請人。

4.備案

受理後,主辦司局審查人在5個工作日內提出審查意見,並報送處領導復核。處領導在5個工作日內提出審核意見並報分管司領導。分管司領導提出復核意見報司長。司長簽發審批意見。

5.結果通知

准予備案的,主辦司局出具《領取地質調查證的通知》,交政務大廳;不予備案的,主辦司局出具《不予備案地質調查的通知》,連同申請材料交政務大廳轉發給申請人。

6.頒發地質調查證

(1)地質調查申請人按要求完成了相關要求的事項,並繳納探礦權備案費後,主辦司局將收費通知單交政務大廳,政務大廳與財務司聯系,領取繳費發票;

(2)政務大廳從財務司領取發票後,通知主辦司局制印地質調查證,同時通知地質調查申請人領取地質調查證;

(3)政務大廳將地質調查證和發票交地質調查申請人,同時將地質調查申請人的領取地質調查證的證明文件交主辦司局備案。

7.公告

主辦司局將地質調查備案項目備案材料交政務大廳轉發給項目所在的省級國土資源部門;

8.資料歸檔

主辦司局將批復後的全套材料整理歸檔。

(三)申請材料要件

(1)《地質調查申請登記書》(原件,一式3份,每跨一個省級行政區增加1份);

(2)申請的區塊范圍圖(原件,一式1份);

(3)勘查單位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事業單位法人證書》在有效期內並已經年檢(復印件,1份);

(4)勘查單位《地質勘查資質證書》,在有效期內並已經統檢(復印件,1份);

(5)地質調查項目資金來源證明文件(原件,1份);

(6)地質調查工作實施方案及附件。

(四)備案時限

自受理地質調查申請項目之日起至簽發之日止,時間為20個工作日。符合《行政許可法》第四十五條規定情形的;在審查過程中需要申請人補充材料或對有關情況做出進一步說明的,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審批時限之內。

2. 地質勘察資質共分幾類幾級

地質勘查資質分類分級標准按甲、乙、丙三個級別對勘查技術人員、勘查設備儀器、質量管理版體系、權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等地勘資質進行科學合理地分類分級。
勘查技術人員主要包括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的專業和數量:
1、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為單位在編或在冊的,事業單位的與其上級主管部門認定的本年度在編或在冊「單位職工花名冊」一致,企業單位的與其本年度「單位職工花名冊」一致。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須為全職聘用,且僅受聘於該技術人員所在資質申請單位。
2、申請地質勘查資質時,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男性年齡不大於60周歲,女性年齡不大於55周歲。
3、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具有省部級人事部門頒發或認可(省部級人事部門批準的廳局級人事部門頒發)的專業技術職稱/職務資格證書或批准文件。
4、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職稱/職務資格證書或批准文件未填寫專業名稱、專業名稱不明確的,以勘查技術人員的主要勘查工作經歷及業績認定。
5、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取得多個專業技術職稱/職務資格證書的,在申請地質勘查資質時,只能使用其中一個專業。
6、同一單位申請多項資質類別時,同一專業的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可以重復計算。

3. 地質調查技術人員需要哪些證

暫時不需要證書;本科畢業5年可以申請工程師證;10年可以申請高級工程師證

4. 礦山生態修復需要哪些資質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甲級資質、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甲級勘察單位、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甲級設計單位、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甲級施工單位。

5. 地質調查局工作需要什麼學歷

一般都需要博士畢業,還得有導師推薦。下屬的6個調查中心有些會招收碩士,例如沈陽所會招收吉大畢業的碩士(有導師推薦)。

6. 礦山地質環境評要什麼樣的資質

根據《國務院關於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國發[2005]28號)、《山 東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國發[2005]28號文件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魯政發[2005]144號)精神,按照《萊蕪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萊政發[2005]57號)(以下簡稱《57號文》)有關部署要求,結合我市 工作實際,特製定本實施方案。
一、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
為統領,以《山東省地質環境 保護條例》為依據,從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生態省的要求出發,堅持以人為本、統籌規劃,以解決環境問題、改善環境質量為基本出發點,以城市規劃區及其周邊、鐵路和重要公路沿 線兩側可視范圍內已毀山體恢復治理工作為重點, 遵循「誰破壞,誰治理」、「誰治理,誰受益」和「邊開發,邊恢復」的原則,穩步推進礦山企業開展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二、礦山地質環境現狀
我市礦產資源開發歷史久遠,計劃經濟時期,由於重開發、輕保護的思想影響,部分礦產資 源被掠奪式開采,礦山生態環境破壞嚴重。近年來,隨著我市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對水泥、石材等各種建築材料需求量大增,建材礦山數量迅速增多,點多、面廣,遍及城鄉各地,由 此導致的植被、景觀破壞、水土流失等生態環境問題十分突出。露天開采和工程施工建設,遺留了大量的採石坑、凌空面、不穩定邊坡和廢石(土)堆,嚴重破壞了地質地貌景觀,惡化了自然生態環境,尤其是在「三區兩線」(城市規劃區、地質地貌景觀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鐵路、重要的公路沿線)范圍內,礦山開發遺留的高陡邊坡、廢石(土)堆成為滑坡、泥石流 地質災害的隱患,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經調查,全市礦山采空面 積約為3480公頃,嚴重塌陷區面積達700餘公頃,礦山尾礦(砂)壩、固體廢棄物等佔地面 積43.2公頃,城市周邊及主要交通沿線兩側已毀山體有26處(附件1),山體損毀面積30多 萬平方米,恢復治理工作非常繁重。
三、范圍和重點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的范圍包括「三區兩線」可視范圍內已遭破壞山體和所有的生產礦山企業。具體為:萊城、鋼城城區及周邊;博萊高速、萊新高速、泰萊高速、濟萊青高速,萊明路( S242)、博萊路(S803)、萊馬路(S329)、泰萊路(S330)、09公路(S244)、仲臨路( S327)以及辛大、磁萊鐵路可視范圍內的已毀山體。

7. 地質災害治理設計需要什麼資質要求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屬於工業工程,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資質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根據工程規模和資金不同,所需資質也不同。

一級資質

可承擔單項合同額 3000 萬元以上的下列建築工程的施工:

(1)高度 200 米以下的工業、民用建築工程;

(2)高度 240 米以下的構築物工程。

二級資質

可承擔下列建築工程的施工:

(1)高度 100 米以下的工業、民用建築工程;

(2)高度 120 米以下的構築物工程;

(3)建築面積 4 萬平方米以下的單體工業、民用建築工程;

(4)單跨跨度 39 米以下的建築工程。

三級資質

可承擔下列建築工程的施工:

(1)高度 50 米以下的工業、民用建築工程;

(2)高度 70 米以下的構築物工程;

(3)建築面積 1.2 萬平方米以下的單體工業、民用建築工程;

(4)單跨跨度 27 米以下的建築工程。

(7)生態地質調查需要什麼證擴展閱讀:

影響或控制地質災害形成與發展的基礎環境和總體條件。它與地質災害形成條件既存在密切聯系又有一定區別。地質災害形成條件指的是造成地質災害的直接因素;地質災害背景指的是控制和影響地質災害的更高層次的基礎條件。地質災害背景由兩個系列組成:

①以地球動力活動為核心的自然背景;

②以人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為核心的社會經濟背景。地質災害背景雖然不能直接決定一個具體災害事件的發生和發展,但從宏觀上控制了一個地區一種或多種地質災害的成災程度和變化的總體趨勢。因此研究地質災害背景條件是進行地質災害宏觀評價的重要內容

地質災害勘查不同於一般建築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其特點至少包括如下幾方面。

(1)重視區域地質環境條件的調查,井從區域因素中尋找地質災害體的形成演化過程和主要作用因素。

(2)充分認識災害體的地質結構,從其結構出發研究其穩定性;

(3)重視變形原因的分析,並把它與外界誘發因素相聯系,研究主要誘發因素的作用特點與強度(靈敏度)。

(4)穩定性評價和防治工程設計參數有較大的不唯一性,霄表現為較強的離散性,應根據災害個體的特點與作用因素綜合確定,進行多狀態的模擬計算。

(5)目前尚未研究出具有昔適性的穩定性計算方法(也許並不存在),現有的方法都有較多的假定條件。

(6)勘查階段結束不等於勘查工作結束,後續的工作如監測或施工開挖常常能補充、修改勘查階段的認識,甚至完全改變以前的結論。因此,地質災害的勘查有者延續性特點,即使是非常認真詳細的工作,也不能過於希望畢其功於一役。

(7)地質災害勘查方法選擇是強讕應用經驗與技巧,尋求以最少的工作量和最低的投資,獲得最佳的勘查效果;

(8)勘查工作量確定的最基本原則是能夠查明地質體的形態結構特徵和變形破壞的作用因襄t滿足穩定性評價對有關參數的需求,而不拘於一般的勘察規程。

在此前提下,勘查工作量越少越好,使用的勘查方法越少越好,勘查設備越簡單越好,勘查周期越短越好。一般而言,勘查工作量依據地質災害體的規模、復雜程度和勘查技術方法的效果綜合確定。

(9)勘查隊伍是實現勘查目標、選擇合理勘查方法和優化勘查工作量的關鍵。從事地質災害勘查的工作實體應在地質技術^才,勘查設備和室內分析試驗等方面具備條件,井擁有相應的資質證書。

8. 如何辦理地質調查證

1、《地質調查申請登抄記書》(襲原件,包括書面和電子文檔); 2、申請的區塊范圍圖(原件); 3、申請人《法人營業執照》或公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復印件); 4、勘查單位《地質勘查單位資格證》在有效期內並經年檢(復印件); 5、勘查計劃或勘查合同(原件或復印件); 6、勘查項目資金來源證明(原件或復印件); 7、地質調查工作實施方案及附件(原件或復印件); 8、工作區交通位置圖(復印件)。

9. 環境地質調查

根據區域發展需求與重大地質環境問題防治需要,在重要經濟區地質環境調查、城市地質調查、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全球變化地質響應與二氧化碳儲存研究、農產品主產區土壤地球化學調查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隨著一批重要經濟區先後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重要經濟區地質環境調查工作駛入快車道。在環渤海灣環境地質調查先行探索的基礎上,2008年啟動了長江三角洲、海峽西岸、珠江三角洲、北部灣、長江中游(包括武漢城市圈、長株潭、昌九工業走廊等)等重要經濟區和城市群地質環境綜合調查;2010年啟動了中原城市群、關中盆地城市群、重慶都市經濟區地質環境綜合調查;2011年啟動了長吉圖經濟區地質環境綜合調查;2012年啟動了中原-冀中南城市群地質環境綜合調查;2013年啟動了成渝經濟區地質環境綜合調查。在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引導和拉動下,各級地方政府高度重視,不斷加大地方財政投入,與中國地質調查局合作共同推進重要經濟區與城市群的地質環境調查工作。重要經濟區地質環境綜合調查按照「區域上開展1∶25萬系列編圖,重點地區開展1∶5萬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針對重大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建立地質環境監測網及信息化服務平台」的總體思路推進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在1∶25萬調查與編圖、1∶5萬調查、城市地質調查、地質環境問題專題研究、信息平台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為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國土空間布局優化、新型城鎮化建設、產業結構調整、資源優化配置以及重大工程建設等提供了重要地學基礎資料。

城市地質調查取得了較大進展。2003~2008年,國土資源部與中國地質調查局和地方合作開展完成了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廣州等6個特大城市立體地質調查,系統建立了地下三維地質結構,全面評價城市地質環境容量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適宜性,實現多源、海量、異構地學數據的集群化管理,建立三維可視化城市地質信息管理和服務系統,為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提供便捷的地質信息服務。2004~2009年,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開展了全國287個地級以上城市和19個地州盟所在地縣級城市(共計306個城市)環境地質摸底性調查,查明了主要城市群和城市存在的地質環境問題及其危害,為推進重要經濟區地質環境綜合調查奠定了基礎。

開展了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典型礦集區動態調查。2000~2005年,完成了全國以省(區、市)為單元的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評估,首次系統地對我國所有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進行了摸底調查,共調查礦山113149個,調查礦山面積581.9×104hm2,基本摸清了我國礦山環境的現狀,系統總結了不同區域環境地質背景和不同礦類開發所引發的環境地質問題的類型、特徵及其危害,分析了我國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產生的主導因素,為政府部門今後實施礦山地質環境管理提供重要基礎數據。對晉陝內蒙古陝北煤炭資源開發區、晉陝內蒙古東勝—准格爾能源基地、遼寧阜新煤礦區、吉林遼源煤礦區、陝西潼關金礦區等主要礦產資源集中開發區地質環境問題進行了詳細調查,對湘東南有色金屬和煤炭礦區、膠東半島金礦區、冀東唐山煤炭礦區等典型礦區礦山地質環境變化進行了動態分析。近年來,選取山西太原東西山煤炭集中開采區、貴州省納雍縣北部煤炭建材礦區、陝西潼關金礦區、隴南有色金屬集中開采區等典型礦產資源集中開采區和礦山開展了動態調查,通過礦區1∶5萬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對礦山環境動態變化情況進行了初步分析。

應對氣候變化推進了全球變化地質響應與二氧化碳儲存研究。2010年以來,開展了全球變化地質記錄研究、地質碳匯潛力研究、二氧化碳地處儲存潛力評價與示範。以更新世晚期以來氣候變化的精細記錄為研究對象,開展了全球氣候變化重點時段地質記錄研究,深入了解更新世晚期末次間冰期以來不同尺度氣候變化的周期性及突發氣候事件序列,揭示了氣候變化長期趨勢中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作用。通過研究岩溶、土壤和礦物等的地質作用下的碳匯機制,對我國地質碳匯潛力進行了調查評價。在評價主要沉積盆地二氧化碳地質儲存潛力與適宜性基礎上,編制了全國1∶500萬評價圖系和主要盆地評價圖集,圈定出一批二氧化碳地質儲存目標靶區;構建了深部鹹水層二氧化碳地質儲存工程選址、場地勘查與評價技術方法;與神華集團合作,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成功實施了我國首個深部鹹水層二氧化碳地質儲存示範工程。

服務農業發展實施了主要農產品主產區土壤地球化學調查。推進了中東部主要農耕區多目標生態地球化學調查,系統獲得了土壤中包括氮、磷、鉀、硒等有益元素和鎘、汞、鉛等重金屬在內的54項元素指標的含量及分布規律,查明了中東部主要農耕區土地質量狀況,把握了土壤污染區域、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為我國土地規劃、土地整治和基本農田保護、土地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管護提供了重要基礎數據。近幾年選擇長江三角洲Cd、Hg等重金屬元素的重點污染地區及農耕區土壤Hg異常區,開展了生態地球化學評價與監測預警試點研究。

根據國土資源規劃需要開展了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根據區域資源環境空間分布、地區差異條件和區域協調發展目標,建立了四大資源(土地、礦產、水、海洋)、四大環境(地質環境、生態環境、水環境、氣候環境)為主體的全國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框架,完成了全國資源環境綜合分區圖和分區表的編制。開展了四種重要資源單要素、四種重要環境單要素評價和資源型、生態型、城市群等三種類型區的研究與評價。推進了關中—天水、北部灣、長株潭、中原城市群等4個重點地區的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

10. 地質行業資質證書有哪些等級

地質勘查資質抄分為綜合地質勘查資質和專業地質勘查資質。綜合地質勘查資質包括區域地質調查資質,海洋地質調查資質,石油天然氣礦產勘查資質,液體礦產勘查資質(不含石油),氣體礦產勘查資質(不含天然氣),煤炭等固體礦產勘查資質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資質。
專業地質勘查資質包括地球物理勘查資質、地球化學勘查資質、航空地質調查資質、遙感地質調查資質、地質鑽(坑)探資質和地質實驗測試資質。
區域地質調查資質、海洋地質調查資質、石油天然氣礦產勘查資質、氣體礦產勘查資質(不含天然氣)、航空地質調查資質、遙感地質調查資質和地質實驗測試資質分為甲級、乙級兩級;其他地質勘查資質分為甲級、乙級、丙級三級。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考《地質勘查資質管理條例》。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