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油田2p地質儲量
A. 簡述油藏地質儲量的級別包括哪些
油氣藏地質儲量——一個特定地質構造中聚集的油氣數量,如油區地質儲量,油田地質儲量和油藏地質儲量等。
1、可采儲量(111):探明的經濟基礎儲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按勘探階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維空間上詳細圈定了礦體,肯定了礦體的連續性,詳細查明了礦床地質特徵、礦石質量和開采技術條件,並有相應的礦石加工選治試驗成果,己進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對開采、選冶、經濟、市場、法律、環境、社會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應的修改,證實其在計算的當時開采是經濟的。計算的可采儲量及可行性評價結果,可信度高。
2、預可采儲量(121):探明的經濟基礎儲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達到勘探階段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維空間上詳細圈定了礦體,肯定了礦體連續性,詳細查明了礦床地質特徵、礦石質量和開采技術條件,並有相應的礦石加工選冶試驗成果,但只進行了預可行性研究,表明當時開采是經濟的。計算的可采儲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評價結果的可信度一般。
3 、預可采儲量(122):控制的經濟基礎儲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達到詳查階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礦體三維形態,能夠較有把握地確定礦體連續性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礦床地質特徵、礦石質量、開采技術條件,提供了礦石加工選冶性能條件試驗的成果。對於工藝流程成熟的易選礦石,也可利用同類型礦產的試驗成果。預可行性研究結果表明開采是經濟的,計算的可采儲量可信度較高,可行性評價結果的可信度一般。
B. 中國油氣田分布及儲量
根據地質構造特徵,中國的油氣田可以分為4種類型(金之鈞,2007):① 古地台上不斷沉降形成的盆地——鄂爾多斯和四川;② 古地塊發生斷陷形成的盆地——柴達木和塔里木;③ 地槽-褶皺重疊擠壓形成的盆地——松遼和准噶爾;④ 東部受太平洋板塊擴張擠壓形成的古近紀—新近紀盆地——黃海南部、東海、珠江口、北部灣、華北等(圖13.2)。
金之鈞(2007)通過對上百個大中型油田地質構造的研究,提出了另外一種分類方法,分為了3類:斷裂、克拉通、褶皺前緣(圖13.3)。
根據年齡將這些類型的油氣田分為古生代早期克拉通、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褶皺前緣,以及中生代和新生代斷層。已經探明的大中型油田絕大多數是在斷裂盆地。大中型的天然氣礦藏是在克拉通盆地,而中型礦則大多數在褶皺前緣盆地。石油天然氣礦藏儲量概況如表13.1。
圖13.2 中國油氣田分布圖
圖13.3 中國大中型油氣田在三類油氣田中各自所佔的比重
表13.1 石油天然氣礦藏儲量表
中國陸地沉降盆地總面積是424萬km2。此外,近海大陸架區域也有沉降盆地。沉積岩的厚度在4000~10000m之間,個別地方厚達14000m。總體積在20000000km3,這個數據預示著石油天然氣的儲藏空間。
中國大陸共有236個沉降盆地。其中最大的是塔里木盆地。已經探明,這些盆地的油氣層位幾乎全部是在震旦系和第四系。他們形成了兩個巨大的油氣儲藏系列。
第一個油氣儲藏系列群在中國西南和北部。它是古生代和震旦紀海洋碳酸鹽類沉積。在這個系列中四川盆地的震旦紀、石炭紀和二疊紀生油層已經發現了氣田。中國北方古生代早期碳酸鹽類岩石中,在被第三紀沉積物覆蓋的不整合面之下位置發現了高儲量的任丘油田(華北油田)。
第二油氣儲藏系列群是陸生中生代—新生代陸生地層,是構成中國最重要的儲油沉降盆地。在這個構造帶中的大慶、勝利、大港、玉門和克拉瑪依油田發現了160多個產油區。這些油田和各種各樣的儲油區的關系:背斜層、構造層、岩石層等。
研究以上油田需要更大的資本投入,包括國外資金的投入。
C. 油田的地質儲量是怎樣算出來的
在石油勘探的不同階段都要進行儲量估算或計算。為了給油田開發做好准備,必須提供比較准確的地質儲量。所提交的地質儲量是石油勘探最終成果的綜合反映,是油田開發的物質基礎。
計算儲量有好幾種方法,一般採用容積法、物質平衡法和統計法。
容積法應用比較廣泛,只要把含油麵積圈定準確,把第一性資料求准,就可以算出可靠的儲量。物質平衡法是在油田開采一個階段以後才能應用,在油層性質差別很大時,准確程度就不高了。統計法往往是在地下岩層比較復雜,油、水層交互出現或裂縫性油層中才使用。
這里僅就容積法介紹一下怎樣計算油田的石油地質儲量。按這種方法,首先要把各種計算參數搞清楚,每一個參數越准確,儲量也就越接近於實際。參數中最主要的是含油麵積和油層厚度。
油層厚度是指油層有效厚度,即經過油層單層試油能采出的有開采價值的原油的那些油層的厚度。
油層有效孔隙度是用岩心測量出的岩石孔隙容積占岩石總體積的百分數。我國多數油田砂岩油層孔隙度在20%左右。
含油飽和度是指在儲油岩石的孔隙體積中石油所佔體積的百分比。
原油的體積在地下油層中與地面上不同,在地下時因為原油中溶有大量氣體,體積比較大;噴到地面後,壓力降低,氣體從油中跑出,原油體積就會縮小。地下體積與地面體積之比叫做體積系數。
一些國外油田資料中所講到的石油地質儲量實際上是指可采儲量。這是考慮到地下的原油不能百分之百地采出,只計算可以采出的儲量,就是可采儲量,它不包括預計不能采出的那部分石油地質儲量。可采出的儲量與地下全部地質儲量之比叫做採收率。實際上,由於各油田特點不同,油田開發方法和採油工藝不同,採收率也不同。
油田情況基本上搞清楚了,石油地質儲量基本上計算準確了,油田就可以投入開發。到此,可以講石油勘探的任務已經基本上完成了。
但是為了進一步查明油井生產能力和開采特點,在石油勘探後期,往往要開辟生產實驗區,以取得油田開發的實際經驗。在生產實驗區里,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幾種不同的開發方式進行開采實驗,以便於比較,為油田全面開發提供依據。這樣才能制定出以地質為基礎,以生產實踐為根據,綜合考慮各種條件的符合多快好省原則的油田開發方案。
D. 油田的動用儲量怎樣計算
這個不是簡單的公式就能算出來的。而是一個很復雜的計算。 「油田的可采儲量和剩專余可采儲量,是屬油田開發建設的物質基礎,因此,需要准確地加以預測和確定。根據我國多年預測、計算和標定油田可采儲量的經驗,結合即將修訂的《石油天然氣儲量規范》內容的要求,經過歸納、篩選之後,文章介紹了適用於不同開發階段,可預測油田可采儲量和剩餘可采儲量的不同方法,其中包括類比法、相關經驗公式法、驅油效率法、產量遞減法、水驅曲線法和預測模型法。」 你可以在下面下載你需要的東西去看看: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JSD200002014.htm
求採納
E. 如何計算油田動用儲量
兩種復方法:
1、容積法。制根據油田開發方案設計,在開發井網可以控制的含油麵積內和計劃開發的層系,確定油藏的平均有效厚度、孔隙度、含油飽和度、原油密度、體積系數等參數,並類比同類已開發油藏採收率,採用容積法計算的地質儲量、可采儲量就是油田動用儲量。如果油田尚未開發,這個屬於計劃動用儲量。
2、動態法。油田投入開發後,利用油田生產動態數據,採用產量遞減曲線等方法(每年油田可采儲量標定採用的各種動態方法),計算出油田的最終可采儲量,就是油田實際動用的可采儲量。開發初期動態資料不夠時,仍採用容積法的計算結果。隨著油田開發程度的提高、動態資料的增加,改為動態法計算,並逐年進行修正。
F. 油田地質簡介
八面河油田位於山東省,橫跨廣饒及壽光兩縣,南北分別處於小清河與新塌河之間,往東約10km是小清河注入渤海萊洲灣的入海口。構造位置處於濟陽坳陷的東營凹陷南部斜坡東段的八面河斷裂構造帶上。該構造帶北鄰王家道口單斜帶,南為東營凹陷南部邊緣斜坡,東與羊角溝凸起接壤,西接純化鎮-草橋斷裂鼻狀構造帶,八面河油田處於此構造帶的東段為一個復雜的斷塊油田。
1966年12月和1967年5月先後在萊5井和萊11井發現油層,由於油質稠,產量低,當時未發現高產富集區。1986年4月至5月在面1、面4井先後獲自噴高產油流,使勘探開發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至1986年底已探明含油麵積17.6km2,石油地質儲量5380×104t,而且每年以大於300×104t石油地質儲量增長。根據區帶資源預測,該區可能獲得1.2×108t石油地質儲量。
八面河油田含油氣層系屬於第三系。新第三系館陶組有52口井80層測井解釋為油氣層,其中44口井59層為油層,厚181m;油水同層有8口井9層,厚度為23m;氣層有5口井12層,厚36.2m,分布范圍小。老第三系沙河街組沙三段,沙四段為主要含油氣層系,是目前投入開發的層系。油層埋藏深度947.60~1505.00m共分14個砂岩組40個小層,除沙三上亞段1砂岩組1、2小層外均含油。單井最大有效厚度79.0m(其中氣層12.6m),單井平均有效厚度25.4m。對108口井138層進行試油(其中
本區油藏主要受斷層和岩性控制,油藏類型以斷層-構造油藏為主(包括斷鼻和斷塊型),次為岩性-斷層和砂岩透鏡體油藏。
沙三上亞段1,2,3,5砂岩組;沙三中亞段2砂岩組;沙四段5,6砂岩組以斷層-構造油藏為主,其次為岩性-斷層油藏;沙三上亞段4砂岩組,沙三中亞段1,3砂岩組,沙四段1,2,3砂岩組以岩性油藏為主;沙四段4砂岩組為岩性及斷層-岩性油藏。在平面展布上,面1,面4區以與構造有關的油藏類型為主,而面12、14區與岩性有關的油藏類型明顯增加,這與油田區構造由南西逐漸向北東方向降低而主要物源又來自北東方向有密切關系。
油田區內沙三、沙四段有23口井44個氣層,可以劃分成25個氣藏。氣藏以斷鼻氣頂氣藏為主,計有12個,占氣藏總數的48%,斷塊型氣藏6個,復合類型氣藏6個,純砂岩透鏡體氣藏1個。在這些氣藏中有17個是油藏伴生的氣頂氣藏,占氣藏總數的68%,氣藏多分布於面1及面4區,這可能與油層埋藏深度相對較大有關。
G. 石油術語1P,2P,3P什麼意思 謝謝!!!!!
石油儲量分3級
即<br/>P1:證實儲量(provedreserves)
<br/>P2:概算儲量(probablereserves)
<br/>P3:可能儲量(possiblereserves)
我們常說的1P=P1,2P=P1+P2,3P=P1+P2+P3<br/>
<br/>1C表示條件潛在儲量的低估算量方案。
(7)什麼是油田2p地質儲量擴展閱讀
石油
石油是指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具有天然的產狀。石油又分為原油、天然氣、天然氣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習慣上仍將「石油」作為「原油」的定義用。
石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是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古埃及、古巴比倫人在很早以前已開采利用石油。「石油」這個中文名稱是由北宋科學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
簡介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 -1.0g/cm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 ~ -60℃),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攝氏度以上,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不過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區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
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劑、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2012年開採的石油88%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為化工業的原料。實際上,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原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石油
H. 什麼是地質儲量
1959年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根據地質和礦產的研究程度及相應的用途所劃分的一類儲量。是指根據區域地質調查、礦床分布規律,或根據區域構造單元,結合已知礦產的成礦地質條件所預測的儲量。這類儲量的研究程度和可靠程度很低,未經必要的工程驗證,一般只能作為進一步安排及規劃地質普查工作的依據。在礦山設計及生產部門,為區別於生產礦山的三級礦量(又稱生產礦量),一般都將礦山建設和生產以前,由地質勘探部門探明的各級礦產儲量,統稱地質儲量。對於在礦山建設及生產過程中發現的新礦體的儲量,有時也稱地質儲量。歐美各國的儲量分級中,有時也將可能儲量稱作地質儲量。前蘇聯的地質勘探工作中,有時把C2級儲量也稱地質儲量,但有時又把根據地質勘探工作查明的礦床的總儲量稱地質儲量。
地質儲量又稱預測儲量,是指經過地質勘探手段,查明埋藏地下的資源數量,指根據區域地質測量、礦產分布規律、或根據區域構造單元並結合已知礦產地的成礦規律進行預測的儲量。是礦產資源儲量中探明程度最差的一級儲量。根據礦床勘探和研究程度,岩金礦床地質儲量目前分為B(331)、C(332)、D(333)四級。其中B、C、D三級稱工業儲量,E(334)級稱遠景儲量。
地質儲量在礦產儲量中屬第四類——不列入探明儲量的級別。它只能作為編制普查工作遠景時的參考,或作為地質普查找礦設計及礦山企業遠景規劃的依據。
油氣藏地質儲量——一個特定地質構造中聚集的油氣數量,如油區地質儲量,油田地質儲量和油藏地質儲量等。
I. 油氣儲量是怎樣計算的
油田好比是地下「油庫」,氣田好比是地下「氣庫」,油氣田就好比是地下「油氣庫」了。油庫的大小以裝油多少來衡量,氣庫的大小以裝氣多少來衡量,油田的大小,是以含油的多少即儲量來衡量的。世界上的油田形形色色、多種多樣,只有「相似」而沒有「相同」的,儲量也相差懸殊。例如,世界排名第一的頭號油田——沙烏地阿拉伯的加瓦爾油田,其可采儲量高達114×108噸;世界排名第二的科威特的布爾干油田,可采儲量也有105×108噸。不過,這種可采儲量超過百億噸的超級大油田,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只發現兩個。原始地質儲量超過20×108噸(相當可采儲量6.8×108噸)的大型油田,世界上現有42個,我國大慶油田名列其中。而可采儲量在0.06~1.3百萬噸級的中小型油田,在世界油田中占絕大多數。
油氣儲量是油氣田勘探最重要的成果,是油氣田開發的物質基礎,也是國家制定能源政策和國家投資的重要依據。地下沒有「油海」、「油河」,油氣是儲存於岩石的孔隙、洞隙和縫隙之中的。由於儲存條件復雜,使儲存於地下的油氣不能如願以償全部採到地面。因此,把油氣儲量分為兩類:一類叫做地質儲量,即地下油氣田儲集層中油氣的實際儲量;另一類叫可采儲量,即在現有的經濟、技術條件下,可以採到地面的油氣儲量。通常把可采儲量與地質儲量的比值稱為採收率。當然,採收率越高越好。
在油氣田勘探的各個階段,都要進行儲量計算。計算的方法有好幾種,通常採用的是容積法。大家知道,油氣儲存在地下岩石的孔、洞、縫隙之中,所以容積法計算油氣儲量的實質是計算岩石孔隙中油氣所佔的體積,並把地下油氣的體積換算成地面的重量(石油)或體積(天然氣),這就是油氣的儲量。石油地質儲量的計算公式為:
公式中,天然氣體積系數是一個與天然氣組成成分、地下及地面的溫度和壓力有關的系數。
儲量計算完以後,還要對探明儲量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的目的是檢查儲量計算的可靠性。如果把儲量計算比喻為一份考卷,那麼對儲量的綜合評價就相當於答卷者在交卷之前的自我檢查,仔細查看卷面上有無錯、漏、公式使用不當、計算失誤等等。經檢查後,如證明使用的參數齊全、准確、計算無誤,所定儲量的級別和勘探階段及研究程度相符,就可以上交了。
J. 什麼是油氣采出程度
采出程度是指來油氣田某時間的累計產油自或產氣量占石油儲量的百分數。按石油儲量的概念,采出程度分為以下兩種:
(1)地質儲量采出程度。油氣田某時間的累計產油或產氣量佔地質儲量的百分數。
也可以按開發區、排間、井組、單井等計算其地質儲量采出程度。地質儲量采出程度反映當前油氣田地質儲量的采出狀況,因而是油田開發動態分析中最基本的問題之一。對注水開發的油藏,常利用采出程度與綜合含水率的關系曲線,分析研究油藏水驅特徵和預測採收率等開發指標。
(2)可采儲量采出程度。油氣田某時間的累計產油或產氣量占可采儲量的百分數。
也可以按開發區、排間、井組、單井等計算其可采儲量采出程度。可采儲量采出程度反映當前油氣田可采儲量的采出狀況,因而是油田開發動態分析中最基本的問題之一。對注水開發的油藏,常利用采出程度與綜合含水率的關系曲線來分析研究油藏水驅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