碭山縣地質怎麼樣
『壹』 芒碭山的地理環境
由河南省地質十一隊在徐山所採花崗斑岩樣品,經地質礦產部宜昌地質研究所用「全岩法」測定,芒碭山區的形成屬燕山中晚期,距今0.8—1.37億年。芒碭山主要由石灰岩、細晶岩等構成。芒碭山主峰從山頂到山前平地依次分布淡石土、灰石土、褐土性土、潮褐土、淤土。
芒碭群山為剝蝕殘丘地貌,共有大小山丘20餘座。芒碭山主峰居中,海拔高度156.8米。其中保安山、立山南峙,僖山東聳,黃土山、鐵角山、夫子山、陶山西立,磨山、馬山、徐山、周山、王山、魚山等在北部逶迤棋布。 芒碭山區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4.34℃,年平均降雨量為871.3毫米,雨量充沛,氣溫適中。鹼河、王引河穿境而過。
據歷史學家考證,古代的芒碭山地區是一片澤國,薛湖、灤湖南繞,豐西澤、沛澤北環,西邊是孟渚澤,東邊有沙澤、余澤,碭水、獲水、谷水、睢水、泡水等河流縱橫其間,芒碭山周邊全部是原始森林,鬱郁蔥蔥,芒碭山也因此顯得更為清秀與峻拔,也成為農業、漁業相對發達的地區,《水經注》記載「山有梁孝王墓,或(獲)水又東,谷水注之。水上呈碭坡,坡中有香城,城在四水之中,承諸坡流散,為零水、澴水、清水也,即而成潭,謂之碭水。」 因距離黃河較近,歷史上屢受其泛濫之害,黃河數次大決口,泥沙洶涌而下,最終將芒碭山周邊的河流湖泊連同芒碭古城淤積於地下。
『貳』 碭山縣實驗小學怎麼樣
簡介:碭山縣實驗小學是碭山縣教育實驗基地,是碭山唯一一所縣綜合性實驗回小學,答二〇〇三年六月被宿州市教育局命名為市級實驗小學。造就新型高素質人材。實驗學校教學設施、硬體建設、師資水平、教育教學管理、教學質量在全縣均屬一流。實驗小學榮獲省紅領巾示範學校、省家教名校、市科技示範學校、市愛國主義示範學校、市語言文字示範學校等稱號。
注冊資本:67.23萬人民幣
『叄』 碭山能劃為市嗎
撤縣設市的條件 一、設立縣級市的標准(一) 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四百人以上的縣,達到下列指標,可設市撤縣。1. 縣人民政府駐地所在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含縣屬企事業單位聘用的農民合同工、常年臨時工,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准登記的有固定經營場所的鎮、街、村和農民集資或獨資興辦的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城鎮中等以上學校招收的農村學生、以及駐鎮部隊等單位的人員,下同)不低於十二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八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30%,並不少於十五萬。2. 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於80%,並不低於十五億元(經濟指標均以一九九○年不便價格為准,按年度計算,下同),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十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0%以上,的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一百元,總收入不少於六千萬元,並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3. 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於65%,道路鋪裝率不低於60%,有較好的排水系統。(二) 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一百人至四百人的縣,達到下列指標,可設市撤縣:1. 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十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七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25%,並不少於十二萬。2. 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於70%,並不低於十二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八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0%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八十元,總收入不少於五千萬元,並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3. 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於60%,道路鋪裝率不低於55%,有較好的排水系統。(三) 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一百人以下的縣,達到下列指標,可設市撤縣:1. 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八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六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20%,並不少於十萬。2. 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於60%,並不低於八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六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0%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六十元,總收入不少於四千萬元,並承擔一定的上解指出任務。3. 城區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於55%,道路鋪裝率不低於50%,有較好的排水系統。(四) 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設市時條件可以適當放寬:1. 自治州人民政府或地區(盟)行政公署駐地。2. 鄉、鎮以上工業產值超過四十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二十五億元,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超過一億元,上解指出超過50%,經濟發達,布局合理的縣。3. 沿海、沿江、沿邊境重要的港口和貿易口岸,以及國家重點骨幹工程所在地。4. 具有政治、軍事、外交等特殊需要的地方。具備上述條件之一的地方設市時,州(盟、縣)駐地鎮非農業人口不低於六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四萬。(五) 少數經濟發達,已成為該地區經濟中心的鎮,如確有必要,可撤鎮設市。設市時,非農業人口不低於十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八萬。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於人均五百元,上解支出不低於財政收入60%,工農業總產值中工業產值高於90%。(六) 國家和部委以及省、自治區確定予以重點扶持的貧困縣和財政補貼縣原則上不設市。(七) 設置市的建制,要符合城市體系和布局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地質、地理環境條件。(八) 縣級市不設區和區公所,設市撤縣後,原由縣管轄的鄉、鎮,由市管轄。
『肆』 碭山縣怎麼樣
我就是碭山的,雖然是小縣城,需要發展。消費也低。
碭山縣又稱梨都位於安徽省最北端,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七縣交界處;東連本省蕭縣,東南部、南部、西南部、西部分別與河南省永城市、夏邑縣、虞城縣接壤;西北部與山東省單縣,東北部與江蘇省豐縣毗鄰。縣境地處北緯34°16′~34°39′,東經116°29′~116°38′。隴海鐵路、 310國道貫穿全境,京九、京滬鐵路,105、206國道擦肩而過。百里黃河故道橫卧其間。縣城東距歷史名城徐州市84公里,西接古都商丘市72公里,芒碭山雄峙於前,黃河襟帶於後,古為汴京齒唇,徐淮門戶,素有九州通衢、天下要沖之稱,是安徽省連接歐亞大陸橋的唯一通道。 全縣共386個行政村,總面積1193平方公里, 總人口94萬,可耕地127萬畝,水果面積70餘萬畝,佔全縣耕地面積的55%。 縣人民政府駐碭城鎮,郵編:235300。行政區劃代碼:341321。區號:0557。2000年,碭山縣轄14個鎮、5個鄉。總人口862356人,(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2004年,碭山縣鄉鎮由19個調整為18個,撤銷隴海鄉,並入城關鎮,城關鎮更名為碭城鎮。2004年底,碭山縣轄14個鎮、4個鄉,10個居委會、382個村委會。2007年12月,碭山縣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撤銷西南門鎮、文庄鎮、劉暗樓鄉、黃樓鄉、權集鄉、趙屯鄉,調整6個鎮,保留7個鎮,調整後全縣為13個鎮,1個開發區。
『伍』 碭山縣民族學校怎麼樣
簡介:碭山縣民族學校創辦於1994年,是一所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位於碭城南關紅綠燈專西側,北依二環路屬,南鄰310國道 。現擁有初中部32個教學班,小學部16個教學班,在校生3200餘名。
注冊資本:112.98萬人民幣
『陸』 現如今安徽碭山黃河故道自然保護區基本概況怎麼樣
在礦易幫網站查詢到以下信息 行政區域:碭山縣;面積:2180公頃;主要保護對象:濕地生態系統和越冬水禽;類型:內陸濕地;級別:省級;始建時間:20101015;主管部門:林業
『柒』 宿州這地方怎麼樣啊
一、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