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2008年汶川地震的地質背景是什麼

2008年汶川地震的地質背景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2-22 02:00:30

㈠ 汶川大地震所在地的具體地質構造情況

一.汶川大地震的地質構造背景

汶川區地質構造位置處於南北向東亞鏡像反映內中軸地震帶與北容東-南西向太行山-龍門山地震帶的交織部位。前者從"康滇地軸"經四川的龍門山以西地帶,再由甘肅武都向北通過天水,庄浪,靜寧,以及六盤山,到寧夏的賀蘭山,及其以西的北阿拉善,是一條縱貫中國,並把中國分為構造屬性有明顯差別的東西二部分的"東亞鏡像反映中軸帶";由歷史地震的震中分布可知,它又是一條近南北向的地震帶,故我國地震界習慣性地稱之為"南北地震帶"。由於這個帶實際上是由一系列的北東向構造和一系的北西向構造作麥穗狀交叉而成,所以無論是環太平洋構造波系或特提斯構造波系的地震帶活動,在"中軸帶"上的相應部位都要發生較強地震。後者基本與燕遼-太行-龍門山構造帶符合,向東北穿渤海,過渡到長白山構造帶。這條地震帶從太行山西側及汾河斷陷向西南抵達秦嶺構造結,活動性突然減弱,斜穿秦嶺後,到甘肅武都地區,又重新顯示活動性,到四川松潘地區(包括汶川),已相當活動,然後通過康定,瀘定,冕寧,西昌等處,進入雲南,經騰沖和潞西,出國境。這祥的構造背景就必然形成了該區既是地震多發區又是地震強烈區。

㈡ 汶川地震介紹誰有超全的

地震參數
時間:年5月12日14時28分04.0秒
緯度:31.0°N
經度:103.4°E
深度:33km
震級:里氏8.0級
最大烈度:11度
震中位置:四川汶川縣映秀鎮
都江堰市西21km(267°) 崇州市西北48km(327°)
大邑縣西北48km(346°) 成都西北75km(302°)
歷史背景:
汶川地震是中國自我國建國以來最為強烈的一次地震,直接嚴重受災地區達10萬平方公里
地震成因: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青藏高原研究專家王二七對汶川地區地質構造比較熟悉,5月上旬剛去過汶川地區。他分析說,汶川地震發生在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川西龍門山的中心,位於汶川——茂汶大斷裂帶上。印度洋板塊向北運動,擠壓歐亞板塊、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在隆升的同時,也同時向東運動,擠壓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地塊。雖然龍門山主體看上去構造活動性不強,但是可能是處在應力的蓄積過程中,蓄積到了一定程度,地殼就會破裂,從而發生地震。 美國地質勘探局發布的消息也認為,這次地震的震中和震源機制與龍門山斷裂帶或者某個相關構造斷層的運動相吻合,地震是一個逆沖斷層向東北方向運動的結果。從大陸尺度上來看,中亞和東亞的地震活動是由於印度洋板塊沖撞歐亞板塊造成的。 美國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教授酈永剛告訴新華社記者,龍門山斷裂帶屬地震多發區內的活動斷層,來自青藏高原深部的物質向東流動到四川盆地受阻,向上運動,兩者邊界即為斷層面。如果斷裂每年運動數厘米,每隔50米至70米,積聚的應力和能量就能產生一次里氏7級以上的大地震。由於震源較淺,而且震源機制為向東的逆沖運動,加上震區土質松軟,地震波向東能傳播很長距離,使得遠至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的人都普遍有震感。 英國地質勘測局地震監測和信息服務中心主任布賴恩·巴普蒂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采訪時說,從地質構造上看,這次地震與喜馬拉雅碰撞帶有關,「顯然是東北-西南向的龍門山斷裂帶發生擠壓作用的結果」。 法國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地質學家保羅·達波尼耶對媒體說,大約5000萬年前,印度洋板塊向北漂移,與歐亞板塊發生碰撞後俯沖到後者的下面,由此形成了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現在仍在受兩個板塊的擠壓,使得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成為地震密集帶。
地震類型:
汶川大地震為逆沖、右旋、擠壓型斷層地震。 發震構造是龍門山構造帶中央斷裂帶,在擠壓應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東逆沖運動;這次地震屬於單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東遷移,致使餘震向北東方向擴張;擠壓型逆沖斷層地震在主震之後,應力傳播和釋放過程比較緩慢,因此導致餘震強度較大,持續時間較長。
震源深度:
汶川大地震是淺源地震。
汶川地震不屬於深板塊邊界的效應,發生在地殼脆——韌性轉換帶,震源深度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壞性巨大。

影響范圍
包括震中50km范圍內的縣城和200km范圍內的大中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寧夏、甘肅、青海、陝西、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慶、貴州、雲南、內蒙古、廣西、西藏、江蘇、浙江、遼寧、福建、台灣等地等全國多個省市有明顯震感。中國除黑龍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其中以陝甘川三省震情最為嚴重。甚至泰國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內,菲律賓、日本等地均有震感。

國務院宣布: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

國務院公告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在此期間,全國和各駐外機構下半旗誌哀,停止公共娛樂活動,外交部和我國駐外使領館設立弔唁簿。5月19日14時28分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鍾,屆時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在5月19日至21日全國哀悼日期間,北京奧運火炬將暫停傳遞。

傷亡統計
全國各地傷亡匯總(截至6月20日12時)
遇難:69181人;
受傷:374010人;
失蹤:1739人

^^^^^

㈢ 08年的大地震發生在什麼地方

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秒
緯度:31.0°N
經度:103.4°E
深度:33km
震級:里氏8.0級
最大烈度:11度
震中位置:四川汶川縣映秀鎮
都江堰市西21km(267°) 崇州市西北48km(327°)
大邑縣西北48km(346°) 成都西北75km(302°)
歷史背景:
汶川地震是中國自我國建國以來最為強烈的一次地震,直接嚴重受災地區達10萬平方公里
地震成因: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青藏高原研究專家王二七對汶川地區地質構造比較熟悉,5月上旬剛去過汶川地區。他分析說,汶川地震發生在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川西龍門山的中心,位於汶川——茂汶大斷裂帶上。印度洋板塊向北運動,擠壓歐亞板塊、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在隆升的同時,也同時向東運動,擠壓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地塊。雖然龍門山主體看上去構造活動性不強,但是可能是處在應力的蓄積過程中,蓄積到了一定程度,地殼就會破裂,從而發生地震。 美國地質勘探局發布的消息也認為,這次地震的震中和震源機制與龍門山斷裂帶或者某個相關構造斷層的運動相吻合,地震是一個逆沖斷層向東北方向運動的結果。從大陸尺度上來看,中亞和東亞的地震活動是由於印度洋板塊沖撞歐亞板塊造成的。 美國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教授酈永剛告訴新華社記者,龍門山斷裂帶屬地震多發區內的活動斷層,來自青藏高原深部的物質向東流動到四川盆地受阻,向上運動,兩者邊界即為斷層面。如果斷裂每年運動數厘米,每隔50米至70米,積聚的應力和能量就能產生一次里氏7級以上的大地震。由於震源較淺,而且震源機制為向東的逆沖運動,加上震區土質松軟,地震波向東能傳播很長距離,使得遠至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的人都普遍有震感。 英國地質勘測局地震監測和信息服務中心主任布賴恩·巴普蒂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采訪時說,從地質構造上看,這次地震與喜馬拉雅碰撞帶有關,「顯然是東北-西南向的龍門山斷裂帶發生擠壓作用的結果」。 法國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地質學家保羅·達波尼耶對媒體說,大約5000萬年前,印度洋板塊向北漂移,與歐亞板塊發生碰撞後俯沖到後者的下面,由此形成了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現在仍在受兩個板塊的擠壓,使得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成為地震密集帶。
地震類型:
汶川大地震為逆沖、右旋、擠壓型斷層地震。 發震構造是龍門山構造帶中央斷裂帶,在擠壓應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東逆沖運動;這次地震屬於單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東遷移,致使餘震向北東方向擴張;擠壓型逆沖斷層地震在主震之後,應力傳播和釋放過程比較緩慢,因此導致餘震強度較大,持續時間較長。
震源深度:
汶川大地震是淺源地震。
汶川地震不屬於深板塊邊界的效應,發生在地殼脆——韌性轉換帶,震源深度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壞性巨大。

影響范圍
包括震中50km范圍內的縣城和200km范圍內的大中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寧夏、甘肅、青海、陝西、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慶、貴州、雲南、內蒙古、廣西、西藏、江蘇、浙江、遼寧、福建、台灣等地等全國多個省市有明顯震感。中國除黑龍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其中以陝甘川三省震情最為嚴重。甚至泰國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內,菲律賓、日本等地均有震感。

㈣ 汶川大地震

(一)汶川大地震概況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一帶發生震級8級地震,震中位置為:31°N,103.4°E,即汶川縣映秀鎮,震源深度 20~30km,屬淺源地震。此次地震最大裂度達Ⅺ度,破壞特別嚴重的地區超過10萬km2。據中國地震局報告,主震區已累計監測到餘震24659次。

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是北川、什邡、綿竹、汶川映秀、彭州等地。震感波及面廣,重慶、甘肅、陝西、山西、湖北、北京、浙江、上海、江蘇等10多個省(區、市)都有震感。

(二)汶川地震受損情況

汶川地震及其次生山地災害,給災區的城鎮鄉村、道路交通、水電工程、生態環境、水土資源以及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破壞。截至2008年7月21日,遇難69197人,失蹤18379人,受傷374176人,受災4624萬人。地震對災區的環境造成了很大破壞,使災區交通通信設施、水利水電工程以及農林用地受到嚴重損毀;震後次生災害頻發,大大改變了原有地貌,造成河道堵塞、植被破壞、人文自然景觀嚴重受損。

1.直接經濟損失

1)房屋毀損。2314.3萬間房屋受損,652.5萬間房屋倒塌,倒塌房屋涉及337.9萬戶農村村民,153.2萬戶城鎮居民。初步評估,汶川、北川和清川的縣城和部分鄉鎮,基本成為廢墟。

2)基礎設施毀損。道路交通:四川6條高速公路局部受損,10條國、省干線、5條國道、10條省道嚴重受損,2300多千米的農村公路基本上全部毀掉。通信設施:四川、甘肅、陝西三省累計受災電信局所3897個,移動通信、小靈通基站累計損毀28714個,光電纜損毀28765皮長千米,累計通信電桿倒斷142078根,直接經濟損失約67.2億元。水利設施:水庫出險2380座,其中有潰壩危險的69座,高危險情的310座,次高危險情的1424座,據估算,修復重建需資金360億元左右。電力設施:764座水電站受損,初步估計,電網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20億元。農業生產設施:損毀鄉村供水設施49949處,供水管道36521km,堤壩損毀996.4km。

2.間接經濟損失

1)農業損失:四川農業生產和農業系統遭受的損失高達 70.85億元。農作物受災面積98萬畝,其中,糧食作物受災面積27萬畝,經濟作物受災面積71萬畝。農作物成災面積56萬畝,絕收25萬畝。

2)工業損失:災區大量企業廠房倒塌,機器設備、原材料、庫存產品毀損。截至6月19日,四川省規模以上受災企業4812家,其中,重災企業674家,經濟損失約2000億元。重點大型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經營,至少需要3個月。

3)服務業損失:商貿流通業,災區商貿流通和服務業受損商業網點138960家,損失達267.82億元;旅遊業,地震導致四川省384家旅遊景區、684家旅行社、524家星級飯店、58家旅遊汽車公司處於停業、基本停業狀態,經濟損失達624億元;5月份,四川省限額以上住宿與餐飲企業營業額為7.1億元,同比下降8.5%。

4)金融業損失:四川省內673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停業,其中155家農行網點停業,352家農信社網點停業。保險業有80家分公司、570家支公司、869家營銷服務部因災受損,營業場所倒塌房屋2489間、損壞房屋1.28萬間,經濟損失約3.69億元。

(三)地震的原因

汶川縣一帶位於四川盆地西部邊緣,西南部為邛崍山系,東北部與龍門山脈相接,西部多由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組成,地面高差大、坡度陡,溝谷縱橫,切割強烈。汶川地震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1)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俯沖,造成青藏高原東緣沿龍門山構造帶向東擠壓,遇到四川盆地剛性地塊阻擋,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在龍門山構造帶北川—映秀地區突然釋放。

2)發震構造是龍門山構造帶中央斷裂帶,在擠壓應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東逆沖運動,並由南西向北東遷移,致使餘震向北東方向擴張;在主震之後,應力傳播和釋放過程比較緩慢,導致餘震強度較大,持續時間較長。

3)屬淺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屬於深板塊邊界的效應,發生在地殼脆-韌性轉換帶,震源深度為10~20km,因此,破壞性巨大。

4)成災原因還有:災區地形地貌復雜,山地坡度大、高差大,造成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堰塞湖等次生災害數量多、規模大,成災嚴重。截至2008年9月4日,汶川地震所引發的地質災害多達12000多處,潛在隱患點近8700處,有危險的堰塞湖30多座,如唐家山等。同時,復雜的地貌及次生災害也給搶險救災及災後重建造成了極大的困難。人為方面原因:城鄉布局不合理、建築結構抗震強度低、場地條件差等。

(四)救災情況

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領導下,抗震救災堅持以人為本,統一指揮協調,形成強大攻堅合力,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中的作用。

截至18日12時,累計解救和轉移1486405人;因地震受傷住院治療累計96542人(不包括災區病員人數),已出院92533人,仍有1340人住院,其中四川轉外省市傷員仍住院552人,共救治傷病員3813143人次;向災區調運的救災帳篷共計157.97萬頂、被子486.69萬床、衣物1410.13萬件、燃油307萬t、煤炭655.6萬t。地震災區過渡安置房(活動板房)已安裝655600套、正安裝3800套、待安裝600套,生產地已發運900套、待發運7900套;各級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災資金667.49億元。中央財政投入597.44億元,其中,應急搶險救災資金274.24億元,災後恢復重建資金323.2億元。地方財政投入70.05億元;全國共接收國內外社會各界捐贈款物總計592.74億元,實際到賬款物592.14億元,已向災區撥付捐贈款物合計 238.23億元;向災區調運的中央儲備救災糧累計出庫 374340t,食用油累計出庫9435t;電信光纜損毀里程合計37005皮長千米,已恢復31709皮長千米;四川、甘肅、陝西因災受損商業網點(含個體工商戶)總計138960家,已有127904家恢復營業;地震災區有組織勞務輸出合計170412人,本地就業合計664989人

(五)災後重建的對策與建議

地震災區的恢復重建是一項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生態、資源、環境、社會、經濟和人文等方方面面,包括道路交通、生態環境、產業布局、城鎮選址等各項任務,因此,需要根據當地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盡快制定災後重建規劃,同時應長期開展地震及次生山地災害監測預報與災害防治,並加強基礎研究與高科技技術的應用。

1.進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綜合評價

汶川特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需要按照自然地理環境、地質條件、災害危險性、人口分布和經濟格局等條件,結合災情狀況,對規劃區進行重建條件適宜性評價,綜合評價規劃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重建規劃總體布局、城鎮鄉村及企業選址等提供科學依據。

加強開展地震小區劃工作,進行較詳細的工程地質勘察,科學評價場地地震安全性。

2.開展地震及其次生災害監測預報和災害防治

一是深入研究地震及其次生災害發生的背景、過程、特點、原因和規律,劃定風險等級區域,制定災害預案、防治規劃和計劃;二是進一步完善防禦地震及其次生災害的綜合措施,加強對地震及其次生災害的監測、預防、預報、預警和評估工作,修訂完善防災預案。

3.加強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應用

加大地震及其次生災害監測預報與防治理論和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廣泛採用「3S」技術、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現代通信技術等,健全監測、預測、預報、預警和快速反應系統。

㈤ 四川汶川大地震資料

5·12汶川地震
網路名片
5.12汶川大地震區點陣圖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級強震猝然襲來,大地顫抖,山河移位,滿目瘡痍,生離死別……西南處,國有殤。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創約5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大地!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名稱: 5·12汶川地震
時間: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
地理位置: 震中心為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其次為北川,都江堰市西21km, 崇州市西北48km,大邑縣西北48km,成都市西北75km
震中經緯度: 北緯30.986°,東經 103.364°
震源深度: 14km
震級: 里氏震級8.0級,矩震級7.9級
震中烈度: 最大11度
傷亡人數: 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失蹤17923人

目錄

詳細參數地震成因
地震類型
震源深度
影響范圍
損失傷亡各地傷亡匯總(官方)
經濟損失情況
道路搶修情況
大堰塞湖
災區地名極重災區
較重災區
一般災區
地震影響
專家詳析
中外援助
全國哀悼日
設立全國防災減災日
媒體評論
相關事跡偉大的善良老師
偉大的母愛
敬禮娃娃——朗錚
廢墟里她還在讀書
唐山十三農民兄弟
「我是班長」——林浩
救災記錄5月12日
5月13日
5月14日
5月15日
相關電影
特別節目
災後恢復重建概況
救災物資未開包事件詳細參數 地震成因
地震類型
震源深度
影響范圍
損失傷亡 各地傷亡匯總(官方)
經濟損失情況
道路搶修情況
大堰塞湖
災區地名 極重災區
較重災區
一般災區
地震影響
專家詳析
中外援助
全國哀悼日
設立全國防災減災日媒體評論相關事跡
偉大的善良老師 偉大的母愛 敬禮娃娃——朗錚 廢墟里她還在讀書 唐山十三農民兄弟 「我是班長」——林浩救災記錄
5月12日 5月13日 5月14日 5月15日相關電影特別節目災後恢復重建概況救災物資未開包事件展開 編輯本段詳細參數
地震成因
印度洋板塊向亞歐板塊俯沖,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導致地震。高原物質向東緩慢流動,在高原東緣沿龍門山構造帶向東擠壓,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剛性地塊的頑強阻擋,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在龍門山北川—映秀地區突然釋放。逆沖、右旋、擠壓型斷層地震。四川特大地震發生在地殼脆—韌性轉換帶,震源深度為10千米——20千米,與地表近,持續時間較長,因此破壞性巨大,影響強烈。
地震類型
汶川大地震為構造地震。
震源深度
汶川大地震是淺源地震,(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為淺源地震,地震發生在60公里以內的稱為淺源地震淺源地震大多分布於島弧外緣,深海溝內側和大陸弧狀山脈的沿海部分。 淺源地震,大多發生在地表以下30km深度以上的范圍內;而中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達到650km左右,並且形成一個傾斜的地震帶——稱為本尼奧夫帶。把淺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在「血緣」上聯系在一起的,是板塊構造學說這一被稱為「地球科學革命」的全球構造理論。 淺源地震大多分布於島弧外緣,深海溝內側和大陸弧狀山脈的沿海部分。)震源深度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壞性巨大。
影響范圍
不同尋常的握手
包括震中50km范圍內的縣城和200km范圍內的大中城市。陝西、甘肅、寧夏、天津、青海、北京、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慶、貴州、雲南、內蒙古、廣西、廣東、海南、西藏、江蘇、上海、浙江、遼寧、福建等全國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地區有明顯震感。中國除黑龍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其中以川陝甘三省震情最為嚴重。甚至泰國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內,菲律賓、日本等地均有震感。 地震烈度: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高達11度,以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和北川縣縣城兩個中心呈長條狀分布,面積約2419平方公里。其中,映秀11度區沿汶川——都江堰——彭州方向分布,北川11度區沿安縣——北川——平武方向分布。 汶川地震的的10度區面積則為約3144方平公里,呈北東向狹長展布,東北端達四川省青川縣,西南端達汶川縣。 9度區的面積約7738平方公里,同樣呈北東向狹長展布,東北端達到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和陝西省寧強縣的交界地帶,西南端達到汶川縣。 凝固了的時間
9度以上地區破壞極其嚴重,其分布區域緊靠發震斷層,沿斷層走向成長條形狀。其中,10度和9度區的邊界受龍門山前山斷裂錯動的影響,在綿竹市和什坊市山區向盆地方向突出,在都江堰市區也略有突出。 汶川地震的8度區面積約27787平方公里,西南端至四川省寶興縣與蘆山縣,東北端達到陝西省略陽縣和寧強縣;7度區面積約84449平方公里,西南端至四川省天全縣,東北端達到甘肅省兩當縣和陝西省鳳縣,最東部為陝西省南鄭縣,最西為四川省小金縣,最北為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最南為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 6度區的面積約314906平方公里,一直延續到重慶市西部和雲南省昭通市北端,其西南端為四川省九龍縣、冕寧縣和喜得縣,東北端為甘肅省鎮原縣與慶陽市,最東部為陝西省鎮安縣,最西為四川省道孚縣,最北達到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最南為四川省雷波縣。 在龍門山前盆地邊緣的過渡帶,汶川地震的烈度向東衰減很快,西側則衰減相對較緩。同時,汶川地震烈度分布的南北也不對稱:8度區和7度區范圍向四周擴大,呈現為北東向的不規則橢圓形,且相同烈度的區域在北部比南部大,進入甘肅省和陝西省境內,顯示出斷層破裂向北東方向傳播,最大餘震發生在斷層北部。
編輯本段損失傷亡
各地傷亡匯總(官方)
據民政部報告,截至2008年9月25日12時,四川汶川地震已確認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失蹤17923人。 據衛生部報告,截至9月22日12時,因地震受傷住院治療累計96544人(不包括災區病員人數),已出院93518人,仍有352人住院,其中四川轉外省市傷員仍住院153人,共救治傷病員4273551人次。 據總參謀部報告,截至9月25日12時,搶險救災人員已累計解救和轉移1486407人。 地區 死亡 受傷 失蹤
汶川縣 15941 34583 7930
北川縣 8605 9693 /
綿竹市 11098 36468 298
都江堰市 3069 4388 /
廣元市 4819 28241 125
青川縣 4695 15453 124
成都 4276 26413 /
什邡市 5891 31990 252
安縣 1571 13476 /
平武縣 1546 32145 /
彭州市 952 5770 /
茂縣 3933 8183 336
江油市 394 10016 44
理縣 103 1612 28
雅安 28 1351 /
眉山 10 315 /
資陽 20 633 /
巴中 10 258 /
南充 30 7632 /
遂寧 27 402 /
樂山 8 534 /
內江 7 225 /
甘孜 9 23 /
廣安 1 37 /
瀘州 1 1 /
涼山 3 4 /
自貢 2 87 /
甘肅 365 7865 11
陝西 121 2932 /
重慶 16 637 /
總計 67551 281367 9148

㈥ 汶川地震地質背景Geological Background

5.12汶川8.0級地震發生在青藏高原東緣的龍門山斷裂帶,該地區地處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構造邊界。自第四紀以來,新構造運動十分活躍。

The 5.1 2 Wenchuan Earthquake happened at the Fault zone of Longmen Shan(Dragon's Gate Mountains)in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Tibetan Plateau.The region locates the tectonic boundary of Sichuan basin and Tibetan Plateau.The neotectonic movement is very active.

5.12汶川地震地質災害

5.12汶川地震地質災害

龍門山地震斷裂帶是青藏高原周邊地形梯度變化最強烈的地區,在50km范圍內從四川盆地平均海拔600rn左右,迅速變為5000m左右的高原,地形高差達4400m。

The Longmen Shan earthquake fault zone is the edge region of Tibetan Plateau with the highest changes in land topographical gradients.The altitude at its foreland in Sichuan basin is600m and increases to5000m on the Plateau over a horizontal distance of50km.The altitude difference is4400m.

龍門山地震斷裂帶為一條長約500km,寬30~50km的北東走向的構造帶,主要由四條斷裂帶組成:F1:汶川-茂汶斷裂;F2:映秀-北川斷裂;F3:灌縣-安縣斷裂;F4:平武-青川斷裂,這些斷裂帶晚第四紀以來的活動性質以擠壓逆沖為主,並伴有右旋走滑分量。此次汶川8.0級大地震形成長近300km的地震斷裂帶。

Longmen Shan fault zone is of500km long and30to50km wide with north--eastern striking di rection.It is composed of fou r faults:F1:Wenchuan-Maowenfault;F2:Yingxiu-Beichuan fault;F3:Guanxian-Anxian fault;F4:Pingwu-Qingchuan fault.Since Late Quate rnary,the a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ults have been mainly compressing and thrusting with right rotational sliding component.This Wenchuan earthquake formed a quake faulting zone of 300 km long.

5.12汶川地震地質災害

龍門山地震斷裂帶的活動構造

Active fault system of the Longmen Shah Earthquake Fault Zone

汶川地震發震的地球動力學機制模型Geodynamic mechanism model for focal mechanism of Wenchuan Earthquake

龍門山地震斷裂帶的構造變形十分強烈,其新生代隆升可能與青藏高原的下地殼流引起的向東擠出與四川盆地堅硬結晶基底的阻擋之間的相互作用有關,此次大地震的發生很可能是下地殼流向東擠出所產生長期應力積累釋放的結果。

Structural deformation of the Longmen Shan earthquake fault zone is very strong.The uplift of the zone in Cenozoic may be e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astern extrusion inced by the lower-crustal channel flow beneath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buttressing of the rigid crust of Sichuan basin.The occurrence of this Earthquake may be a result of the release of the long-time stress accumulation caused by the eastern extrusion of the lower-crustal channel flow.

㈦ 汶川地震基本知識

地震參數
時間:年5月12日14時28分04.0秒
緯度:31.0°N
經度:103.4°E
深度:33km
震級:里氏8.0級
最大烈度:11度
震中位置:四川汶川縣映秀鎮
都江堰市西21km(267°) 崇州市西北48km(327°)
大邑縣西北48km(346°) 成都西北75km(302°)
歷史背景:
汶川地震是中國自我國建國以來最為強烈的一次地震,直接嚴重受災地區達10萬平方公里
地震成因: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青藏高原研究專家王二七對汶川地區地質構造比較熟悉,5月上旬剛去過汶川地區。他分析說,汶川地震發生在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川西龍門山的中心,位於汶川——茂汶大斷裂帶上。印度洋板塊向北運動,擠壓歐亞板塊、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在隆升的同時,也同時向東運動,擠壓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地塊。雖然龍門山主體看上去構造活動性不強,但是可能是處在應力的蓄積過程中,蓄積到了一定程度,地殼就會破裂,從而發生地震。 美國地質勘探局發布的消息也認為,這次地震的震中和震源機制與龍門山斷裂帶或者某個相關構造斷層的運動相吻合,地震是一個逆沖斷層向東北方向運動的結果。從大陸尺度上來看,中亞和東亞的地震活動是由於印度洋板塊沖撞歐亞板塊造成的。 美國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教授酈永剛告訴新華社記者,龍門山斷裂帶屬地震多發區內的活動斷層,來自青藏高原深部的物質向東流動到四川盆地受阻,向上運動,兩者邊界即為斷層面。如果斷裂每年運動數厘米,每隔50米至70米,積聚的應力和能量就能產生一次里氏7級以上的大地震。由於震源較淺,而且震源機制為向東的逆沖運動,加上震區土質松軟,地震波向東能傳播很長距離,使得遠至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的人都普遍有震感。 英國地質勘測局地震監測和信息服務中心主任布賴恩·巴普蒂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采訪時說,從地質構造上看,這次地震與喜馬拉雅碰撞帶有關,「顯然是東北-西南向的龍門山斷裂帶發生擠壓作用的結果」。 法國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地質學家保羅·達波尼耶對媒體說,大約5000萬年前,印度洋板塊向北漂移,與歐亞板塊發生碰撞後俯沖到後者的下面,由此形成了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現在仍在受兩個板塊的擠壓,使得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成為地震密集帶。
地震類型:
汶川大地震為逆沖、右旋、擠壓型斷層地震。 發震構造是龍門山構造帶中央斷裂帶,在擠壓應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東逆沖運動;這次地震屬於單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東遷移,致使餘震向北東方向擴張;擠壓型逆沖斷層地震在主震之後,應力傳播和釋放過程比較緩慢,因此導致餘震強度較大,持續時間較長。
震源深度:
汶川大地震是淺源地震。
汶川地震不屬於深板塊邊界的效應,發生在地殼脆——韌性轉換帶,震源深度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壞性巨大。

影響范圍
包括震中50km范圍內的縣城和200km范圍內的大中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寧夏、甘肅、青海、陝西、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慶、貴州、雲南、內蒙古、廣西、西藏、江蘇、浙江、遼寧、福建、台灣等地等全國多個省市有明顯震感。中國除黑龍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其中以陝甘川三省震情最為嚴重。甚至泰國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內,菲律賓、日本等地均有震感。

國務院宣布: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

國務院公告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在此期間,全國和各駐外機構下半旗誌哀,停止公共娛樂活動,外交部和我國駐外使領館設立弔唁簿。5月19日14時28分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鍾,屆時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在5月19日至21日全國哀悼日期間,北京奧運火炬將暫停傳遞。

傷亡統計
全國各地傷亡匯總(截至6月9日12時)
遇難:69142人
受傷:374065人
失蹤:17551人
受災:4624萬人

㈧ 汶川大地震的資料

時間:2008年月12日14時28分04.0秒
緯度:31.0°N
經度:103.4°E
深度:33km
震級:里氏8.0級
最大烈度:11度
震中位置:四川汶川縣映秀鎮
都江堰市西21km(267°) 崇州市西北48km(327°)
大邑縣西北48km(346°) 成都西北75km(302°)
歷史背景:
汶川地震是中國自我國建國以來最為強烈的一次地震,直接嚴重受災地區達10萬平方公里
地震成因: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青藏高原研究專家王二七對汶川地區地質構造比較熟悉,5月上旬剛去過汶川地區。他分析說,汶川地震發生在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川西龍門山的中心,位於汶川——茂汶大斷裂帶上。印度洋板塊向北運動,擠壓歐亞板塊、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在隆升的同時,也同時向東運動,擠壓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地塊。雖然龍門山主體看上去構造活動性不強,但是可能是處在應力的蓄積過程中,蓄積到了一定程度,地殼就會破裂,從而發生地震。 美國地質勘探局發布的消息也認為,這次地震的震中和震源機制與龍門山斷裂帶或者某個相關構造斷層的運動相吻合,地震是一個逆沖斷層向東北方向運動的結果。從大陸尺度上來看,中亞和東亞的地震活動是由於印度洋板塊沖撞歐亞板塊造成的。 美國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教授酈永剛告訴新華社記者,龍門山斷裂帶屬地震多發區內的活動斷層,來自青藏高原深部的物質向東流動到四川盆地受阻,向上運動,兩者邊界即為斷層面。如果斷裂每年運動數厘米,每隔50米至70米,積聚的應力和能量就能產生一次里氏7級以上的大地震。由於震源較淺,而且震源機制為向東的逆沖運動,加上震區土質松軟,地震波向東能傳播很長距離,使得遠至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的人都普遍有震感。 英國地質勘測局地震監測和信息服務中心主任布賴恩·巴普蒂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采訪時說,從地質構造上看,這次地震與喜馬拉雅碰撞帶有關,「顯然是東北-西南向的龍門山斷裂帶發生擠壓作用的結果」。 法國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地質學家保羅·達波尼耶對媒體說,大約5000萬年前,印度洋板塊向北漂移,與歐亞板塊發生碰撞後俯沖到後者的下面,由此形成了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現在仍在受兩個板塊的擠壓,使得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成為地震密集帶。
地震類型:
汶川大地震為逆沖、右旋、擠壓型斷層地震。 發震構造是龍門山構造帶中央斷裂帶,在擠壓應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東逆沖運動;這次地震屬於單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東遷移,致使餘震向北東方向擴張;擠壓型逆沖斷層地震在主震之後,應力傳播和釋放過程比較緩慢,因此導致餘震強度較大,持續時間較長。
震源深度:
汶川大地震是淺源地震。
汶川地震不屬於深板塊邊界的效應,發生在地殼脆——韌性轉換帶,震源深度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壞性巨大。

影響范圍
包括震中50km范圍內的縣城和200km范圍內的大中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寧夏、甘肅、青海、陝西、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慶、貴州、雲南、內蒙古、廣西、西藏、江蘇、浙江、遼寧、福建、台灣等地等全國多個省市有明顯震感。中國除黑龍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其中以陝甘川三省震情最為嚴重。甚至泰國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內,菲律賓、日本等地均有震感。

國務院宣布: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

國務院公告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在此期間,全國和各駐外機構下半旗誌哀,停止公共娛樂活動,外交部和我國駐外使領館設立弔唁簿。5月19日14時28分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鍾,屆時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在5月19日至21日全國哀悼日期間,北京奧運火炬將暫停傳遞。

傷亡統計
全國各地傷亡匯總(截至6月14日12時)
遇難:69170人
受傷:374159人
失蹤:17428人

資金物資援助
全國共接收國內外社會各界捐贈款物(截至6月13日12時)
總計:455.02億元
實際到賬款物:436.26億元
已向災區撥付捐贈款物合計:140.16億元

省區市對口支援情況
二十一個對口支援省份為上海支援都江堰市,湖南支援彭州市,黑龍江支援溫江區,山西支援郫縣,內蒙古支援大邑縣,河北支援崇州市,江蘇支援綿竹市,北京支援什邡市,遼寧支援安縣,山東支援北川縣,吉林支援平武縣,河南支援江油市,廣東支援汶川縣,福建支援理縣,天津支援茂縣,安徽支援松潘縣,江西支援小金縣,廣西支援黑水縣,浙江支援青川縣,湖北支援漢源縣,海南支援寶興縣。
同時,民政部對甘肅和陝西災區的對口支援也做了詳細安排。確定北京、天津在對口支援四川有關重災縣的同時,北京還要對口支援隴南市,天津對口支援甘南市。
未承擔對口支援任務的貴州、西藏、青海、寧夏、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六省(區、兵團)接收的捐贈款物重點用於支持陝西災區災民生活安排和恢復重建。

㈨ 汶川地震的資料

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0秒
緯度:.0°N
經度:103.4°E
深度:14km
震級:里氏震級8.0級,矩震級7.9級
最大烈度:11度
震中位置: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
都江堰市西21km(267°)崇州市西北48km(327°)
大邑縣西北48km(346°)成都西北75km(302°)

歷史背景:
汶川地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建國以來影響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級是自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脫地震(8.5級)和2001年昆侖山大地震(8.1級)後的第三大地震,直接嚴重受災地區達10萬平方公里
地震成因:
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俯沖,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導致地震。高原物質向東緩慢流動,在高原東緣沿龍門山構造帶向東擠壓,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剛性地塊的頑強阻擋,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在龍門山北川—映秀地區突然釋放。逆沖、右旋、擠壓型斷層地震。四川特大地震發生在地殼脆—韌性轉換帶,震源深度為10千米— 20千米,持續時間較長,因此破壞性巨大。
地震類型:
汶川大地震為逆沖、右旋、擠壓型斷層地震。
震源深度:
汶川大地震是淺源地震,震源深度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壞性巨大。
影響范圍
: 包括震中50km范圍內的縣城和200km范圍內的大中城市。陝西、甘肅、寧夏、天津、青海、北京、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慶、貴州、雲南、內蒙古、廣西、海南、香港、澳門、西藏、江蘇、上海、浙江、遼寧、福建、台灣等地等全國多個省市有明顯震感。中國除黑龍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其中以陝甘川三省震情最為嚴重。甚至泰國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內,菲律賓、日本等地均有震感。
[編輯本段]
損失及傷亡情況

全國各地傷亡匯總

(截至2009年4月25日10時)
遇難:69225人
受傷:374640人
失蹤:17939人
四川省共有68712名同胞遇難,17921名同胞失蹤。其中共有5335名學生遇難或失蹤。

經濟損失

(截至2008年9月4日)
這次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8451億元人民幣。四川最嚴重,佔到總損失的91.3%,甘肅佔到總損失的5.8%,陝西佔總損失的2.9%。國家統計局將損失指標分三類,第一類是人員傷亡問題,第二類是財產損失問題,第三類是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問題。在財產損失中,房屋的損失很大,民房和城市居民住房的損失占總損失的27.4%。包括學校、醫院和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損失占總損失的20.4%。另外還有基礎設施,道路、橋梁和其他城市基礎設施的損失,佔到總損失的21.9%,這三類是損失比例比較大的,70%以上的損失是由這三方面造成的。

道路搶修情況

由綿竹至北川的105省道已於2008年5月15日18時搶通,通往北川的救災物資路線增加到兩條,原由綿陽市經安縣到北川的縣道運輸壓力得到緩解。

北線公路搶通也取得進展,由黑水至茂縣的302省道搶通工作順利推進,距離茂縣縣城還有6公里。由松潘至茂縣的213國道也已搶通到距茂縣縣城6公里處。
目前汶川至茂縣中間還有29公里的路段沒有搶通。據遙感監測,其間約有14處路段因滑坡被淹沒或垮塌。
西線除上述由馬爾康經理縣至汶川的317國道外,由丹巴經小金至映秀的303省道已經搶通至卧龍,距離映秀還有40公里。
據四川省交通廳副廳長鮮雄介紹,目前各路搶通工作中,最艱巨的是東線公路。由北川至茂縣的302省道在搶至距茂縣28公里處時,由於搶通路段再次發生山體崩塌,北川縣城至漩坪16公里處被水淹沒,使搶通工作難以推進。

關於全國哀悼日

國務院宣布: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
國務院公告: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在此期間,全國和各駐外機構下半旗誌哀,停止公共娛樂活動,外交部和我國
駐外使領館設立弔唁簿。5月19日14時28分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鍾,屆時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在5月19日至21日全國哀悼日期間,北京奧運會聖火將暫停傳遞。
[編輯本段]
專家詳析
專家詳析:汶川地震破壞性
汶川大地震是中國一九四九年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強度、烈度都超過了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國地震研究及地質災害研究專家今天分析了汶川地震破壞性強於唐山地震的主要原因。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所基礎地質研究室專家馮梅做客國土資源部門戶網時分析指出,汶川地震破壞性強於唐山地震,首先,從震級上可以看出,汶川地震稍強。
唐山地震國際上公認的是七點六級,汶川地震是八級。其次,從地緣機制斷層錯動上看,唐山地震是拉張性的,是上盤往下掉。汶川地震是上盤往上升,要比唐山地震影響大。
第三,唐山地震的斷層錯動時間是十二點九秒,汶川地震是二十二點二秒,錯動時間越長,人們感受到強震的時間越長,也就是說汶川地震建築物的擺幅持續時間比唐山地震要強。
第四,從地震張量的指數上看,唐山地震是二點七級,汶川地震是九點四級,差別很大。
第五,汶川地震波及的面積、造成的受災面積比唐山地震大。馮梅說,這主要是由於斷層錯動的原因,汶川地震是擠壓斷裂,錯動方向是北東方向,也就是說汶川的北東方向受影響比較大,但是它的西部情況就會好一些。
汶川地震波及面積大,據稱幾乎整個東南亞和整個東亞地區都有震感。「主要是因為汶川地震錯動時間特別長,比唐山地震還長,這就是為什麼唐山地震雖然死亡人數多,但是實際上災害造成的影響不如汶川地震大。」馮梅說,因為汶川災情分布比較廣。
第六,汶川地震誘發的地質災害、次生災害比唐山地震大得多。國土資源部高級咨詢研究中心教授岑嘉法分析說,因為唐山地震主要發生在平原地區,汶川地震主要發生在山區,次生災害、地質災害的種類都不太一樣,汶川地震引發的破壞性比較大的崩塌、滾石加上滑坡等,比唐山地震的次生地質災害要嚴重得多。另外,因為四川水比較多,所以堰塞湖跟唐山地震相比也是不一樣的。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所基礎地質研究室專家安美建補充說,汶川地震的震級比唐山地震的震級稍微高一點,能量差三倍,地震波及能量越大,地震傳得更遠,在更遠的距離內造成破壞。另外,汶川地震的位置也非常特殊。唐山地震發生在中國東部,因為東部地區延遲線比較薄,東部地震波衰減厲害,而四川的延遲線厚,所以地震波衰減慢。從這兩個角度來說,汶川地震造成的影響要比唐山大。
[編輯本段]
資金物資援助
國內社會援助情況
全國共接收國內外社會各界捐贈款物(截至2008年9月25日12時)總計594.68億元,實際到賬款物594.08億元,已向災區撥付捐贈款物合計268.80億元
捐贈區 國家電網 2.1億,全國證券期貨行業 1.01億 ,榮程鋼鐵 1.1億 ,台塑集團 1億,恆基地產李兆基1億,中國石油 1.03億 。(均為人民幣)
國際社會援助情況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以來,國際社會向中國政府和人民表達真誠同情和慰問,並提供了各種形式的支持和援助。截至2008年7月18日,外交部及中國各駐外使領館、團共收到外國政府、團體和個人等捐資17.11億元人民幣。其中,外國政府、國際和地區組織捐資7.70億元人民幣;外國駐華外交機構和人員捐資199.25萬元人民幣;外國民間團體、企業、各界人士以及華僑華人、海外留學生和中資機構等捐資9.39億元人民幣。
截至5月17日16時,來自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日本、俄羅斯、韓國、新加坡的六支境外救援隊伍,已經抵達災區開展救援行動。其中中國香港20人、中國台灣22人、俄羅斯51人的救援隊在綿竹市開展救援。日本兩批60人的專業救援隊在青川、北川開展救援。韓國47人的救援隊、新加坡55人的救援隊在什邡市開展救援。
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捐款捐物統計(不含民間團體)
台灣省--20億新台幣援助災區。(約合4.5億人民幣)
香港特區政府--3.5億港元援助。(約合人民幣3.1億元)
澳門特區政府--1.1億人民幣。(包括半官方的澳門基金會的1千萬人民幣)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5000萬美元現金和1000萬美元物資。(約合4.3億人民幣)
印度政府--決定向中方提供500萬美元救災物資。(約合人民幣3500萬元)
日本政府--決定提供約5億日元緊急援助。(合人民幣3300萬元)
俄羅斯聯邦政府--已提供四批救災物資,價值4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800萬元)
以下並未按順序排列
美國--50萬美元現金 (約350萬人民幣)
韓國--100萬美元
英國--100萬英鎊
法國--25萬歐元的抗震救災物資
德國--50萬歐元
波蘭--10萬美元
挪威--2000萬克朗(約合400萬美元)
丹麥--75萬丹麥克朗(約合15萬美元),超過100萬丹麥克朗(約合20萬美元)的救災物資
西班牙--100萬歐元加7噸葯品支援
比利時--65萬歐元
希臘--20萬歐元
愛沙尼亞--50萬愛沙尼亞克朗(約合49000美元)
越南--20萬美元現金
新加坡--20萬美元
巴基斯坦--政府向災區捐贈價值100萬美元的救援物資。(約合人民幣700萬元)
莫三比克政府(世界最貧困國家之一)向中國政府捐款4萬元人民幣
國際組織援助情況
歐盟--歐盟人道主義援助辦公室決定通過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等機構向中方提供200萬歐元緊急援助。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基金會提供30萬美元緊急援助。
國際奧委會--國際奧委會捐款100萬美元援助
[編輯本段]
省區市對口支援情況
災後恢復重建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為舉全國之力,加快地震災區災後恢復重建,並使各地的對口支援工作有序開展,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建立災後恢復重建對口支援機制。 對口支援安排方案 (一)支援方。東部和中部地區共19個省市,考慮海南省的實際情況不作安排;同時考慮重慶市是直轄市,且與四川的歷史聯系,西部地區安排重慶市承擔對口支援任務。支援省市為19個,即廣東、江蘇、上海、山東、浙江、北京、遼寧、河南、河北、山西、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天津、黑龍江、重慶、江西、吉林。(二)受援方。根據國家地震局提供的汶川地震烈度區劃和四川省提供的受災縣(市)災情程度,將四川省北川縣、汶川縣、青川縣、綿竹市、什邡市、都江堰市、平武縣、安縣、江油市、彭州市、茂縣、理縣、黑水縣、松潘縣、小金縣、漢源縣、崇州市、劍閣縣共18個縣(市),以及甘肅省、陝西省受災嚴重地區作為受援方。(三)對口支援安排。 考慮支援方的經濟實力和受援方的災情程度,兼顧安置受災群眾階段已形成的對口支援格局,對口支援安排如下: 1.山東省——四川省北川縣 2.廣東省——四川省汶川縣 3.浙江省——四川省青川縣 4.江蘇省——四川省綿竹市 5.北京市——四川省什邡市 6.上海市——四川省都江堰市 7.河北省——四川省平武縣 8.遼寧省——四川省安縣 9.河南省——四川省江油市 10.福建省——四川省彭州市 11.山西省——四川省茂縣 12.湖南省——四川省理縣 13.吉林省——四川省黑水縣 14.安徽省——四川省松潘縣 15.江西省——四川省小金縣 16.湖北省——四川省漢源縣 17.重慶市——四川省崇州市 18.黑龍江省——四川省劍閣縣 19.廣東省(主要由深圳市)——甘肅省受災嚴重地區 20.天津市——陝西省受災嚴重地區 (四)未納入對口支援的受災縣(市、區)由所在省人民政府組織本省范圍內的對口支援。 社會各界及境外提出對口支援的,由受災省人民政府統籌安排。

㈩ 2008年汶川大地震

5·12汶川來地震,也稱2008年四川大地震,源發生於北京時間(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時28分04秒,震中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與漩口鎮交界處、四川省省會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2千米處。根據中國地震局的數據,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級達8.0Ms、矩震級達8.3Mw(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矩震級為7.9Mw),嚴重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地震烈度達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北至遼寧,東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門、泰國、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時,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慘重的一次。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