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打樁沒有穿過地質夾層怎麼辦

打樁沒有穿過地質夾層怎麼辦

發布時間: 2021-02-22 00:45:26

1. 打樁深度與地質深度不符,怎麼辦

工程勘察因取樣間距較大,不一定完全反映地形地質走向。打樁深度需符合設計內和施工規范,容與勘探深度不一致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勘察單位提供的勘察數據與現場完全不符,造成誤導設計和建設單位,不排除有弄虛作假的可能,可以提出索賠。

2. 工程樁打入沙質夾層後應該怎麼辦啊

工程樁?
繼續打,一直到持力層為止,打到設計深度不夠的話找設計

3. 混凝土工程質量通病縫隙、夾層該怎麼辦才好

一、現象:

混凝土內成層存在水平或垂直的鬆散混凝土或夾雜物,使結構的整體性受到破壞。

二、預防措施:

(1) 認真按施工驗收規范要求處理施工縫及後澆縫表面;接縫外的鋸屑、木塊、泥土,磚塊等雜物必須徹底清除干凈,並將接縫表面洗凈;

(2) 混凝土澆築高度大於2m時,應設串筒或溜槽下料;

(3) 在施工縫或後澆縫處繼續澆築混凝土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澆築柱、梁、樓板、牆、基礎等,應連續進行,如間歇時間超過下表的規定,則按施工縫處理,應在混凝土抗壓強度不低於1.2MPa時,才允許繼續澆築;

2) 大體積混凝土澆築,如接縫時間超過上表規定的時間,可採取對混凝土進行二次振搗,以提高接縫的強度和密實度。方法是對先澆築的混凝土終凝前後(4~6h)再振搗一次,然後再澆築上一層混凝土;

3)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繼續澆築混凝土前,應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以及軟弱混凝土層,並加以充分濕潤和沖洗干凈,且不得積水;

4) 接縫處澆築混凝土前應鋪一層水泥漿或澆5~10mm厚與混凝土內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或10~15cm厚減半石子混凝土,以利良好接合,並加強接縫處混凝土振搗使之密實。

5) 在模板上沿施工縫位置通條開口,以便於清理雜物和沖洗。全部清理干凈後,再將通條開口封板,並抹水泥漿或減石子混凝土砂漿,再澆築混凝土。

(4) 承受動力作用的設備基礎,施工縫要進行下列處理:

1) 標高不同的兩個水平施工縫,其高低結合處應留成台階形,台階的高寬比不得大於1.0;

2) 垂直施工縫處應加插鋼筋,其直徑為12~16mm,長度為500~600mm,間距為500mm,在台階式施工縫的街面也應補插鋼筋;

3) 施工縫的混凝土表面應鑿毛,在繼續澆築混凝土前,應用水沖洗干凈,濕潤後在表面上抹10~15mm厚與混凝土內成分相同的一聲能水泥砂漿。

4. 急救:完蛋!所有樁取芯發現都未到中風化持力層.整片孤石層,下面都是強風化層1

情況很詭異,呵呵。
1、岩層和土層不同,在局部范圍內,風化基本是均勻的,強風化中夾有大面積孤石,下面又是強風化,從岩層形成來看,比較罕見。建議勘探單位做一下補充勘探。
2、既然在600平方米范圍內都是這種情況,勘探單位怎麼會在勘察報告里沒有提出?這絕對是有問題的。但是,在施工時遇見這種情況,應該及時和設計單位與勘探單位聯系,要求有明確解釋才行,不能靠自己的想像。所以施工方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3、其實強風化層作為樁基持力層也可以,只是承載力稍差。既然補樁已無可能,那就會同設計、勘探單位,擬定解決方案吧,並且一定要告知業主,且取得業主的書面認可。基本的方法也不外乎加強結構整體剛度,使樁基盡量均勻受力;盡可能減小上部結構的自重。

如果真的是夾層,600平方米就是小意思了,很正常的。至於處理方法么,我實在看不出你是哪一方,所以很難對症下葯。
由於這個工程中是嵌岩的端承樁,所以片筏基礎只能對提高整體剛度有用,其它方面基本沒有用,基礎下的土體基本不分擔上部的荷載。
談談這個工程事故中的各方所承擔的責任和解決方法:
設計:可以說是沒有責任,因為作為設計依據的勘察報告中,沒有反映這個情況,施工時,也未接到施工方的異常報告。解決方法:請設計院的總工出面,會同勘察單位一起擬定。
勘察:主要責任。因為大面積的異常情況,居然在報告中隻字未提,完全有理由懷疑這份勘察報告的真實性(據我所知,有些勘察單位做的勘察報告是假的,根據以往的工程改一下,就是一份報告)。解決方法:補充勘探幾個孔,積極配合設計院擬定解決方法。
施工:次要責任。責任主要是發現異常而沒有報告,想當然的繼續施工。其實這一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吃一塹長一智,以後工程中不能再犯類似的錯誤了。解決方法:呵呵,不用解決,等設計院和勘察單位出方案吧。
業主:當然沒有責任,業主只管出錢,能有什麼責任?解決方法,協調設計和勘察兩方,盡量不要引起扯皮。不過,多出錢是避免不了了,冤大頭啊。
監理:也有責任,並且和施工方的責任差不多。為什麼發現問題沒有及時讓施工方停工?解決方法:無能為力,盡量配合一下設計和勘察吧,如果有點經驗的,那就出些點子,供設計和勘察參考。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意見,歡迎扔磚。:-)

5. 打樁遇到溶洞怎麼辦

填上回填石。回填到岩洞的上方。這樣再慢慢打。不放回填石的話就會卡錘,比較險。
灰岩地區因其地質條件復雜,如土洞、岩溶(溶洞、溶溝、溶槽)、構造帶(斷層、裂隙)發育,地下水豐富甚至有地下暗河通道等,嚴重影響樁基礎的選型和施工質量及安全。尤其是大型建築物的基礎,如果對岩土工程條件認識不足,在施工中多次更改樁型,就會造成嚴重的質量安全隱患和經濟損失。本文通過對深圳灰岩地區多個深基礎施工成敗經驗的分析,提出一些經驗性意見。
1、岩土工程地質狀況
1.1 地層分布
灰岩地區地層大致分布有:a。人工填土層(Qml);b。沖洪積層:分布有粉質粘土、粉土、砂、礫等。呈軟塑至可塑狀態,孔隙潛水量大,滲透性能好;c.殘積層(Q。』),由灰岩風化殘積而成、一般為濕—飽和,流塑至可塑狀態,與基岩的接觸帶部分由於潛水影響呈流塑狀態;d,岩層:為灰岩(大理岩)、斷層、裂隙、岩溶發育,基岩面溶溝溶槽等溶蝕現象嚴重。
1.2 岩溶發育特徵
灰岩地區的岩溶發育具有一定的規律,普遍表現為:
(1)自上而下,由強變弱;基岩面上分布著溶溝、溶槽,淺部基岩岩溶發育較強,有的甚至呈串珠狀自上而下分布,深部為古老溶洞,分布較少、暗河為古老溶洞連通而成。
(2)淺部溶洞充填物多,深部充填物少:充填物呈全充填一半充填一無充填,一般呈流塑—軟塑狀態:
(3)構造裂隙發育,地下水活動頻繁地方溶洞較發育。
1.3 地下水特徵
灰岩地區地—F—水按其賊存介質可分為三種類型,即a。賦存於沖洪積及殘積層的孔隙水,滲透性強3b。賦存於下伏溶洞、溶蝕裂隙及暗河中的岩溶裂隙水,連通性好,水量豐富;c。賦存於構造斷裂帶中的裂隙水,連通性強。
2、對基礎的影響及應採取的措施
1.1 對持力層的影響及措施
由於灰岩地區沖洪積、殘積層滲透性能好,在孔隙水豐富的情況下,土層的強度和深基坑的支護將大受影響,降水措施也易影響周邊建築的安全,同時土洞發育也會嚴重影響土層的穩定性,因此,在地下潛水豐富、土洞較發育的灰岩地區,不易採用天然基礎。由於岩溶的發育,若樁基礎落在溶洞頂部、當頂板厚度達不到設計要求時,就容易造成嚴重的質量隱患。因此,在灰岩地區,必須要在詳細的地質、水文、物探資料的基礎上,選擇合理的基礎形式。對於樁基礎,要進行一樁一孔的超前鑽探措施,以查明樁底以上的岩溶發育情況,選擇合理安全的樁底標高;至於深基礎降水措施?則必須先充分了解其水文地質條件,並論證降水方案的可行性,建議採用帳幕封閉式降水。
2.2 對樁基礎施工的影響及措施
2.2.1 人工挖孔樁基礎
該基礎形式由於具有易於進行持力層鑒別和孔底沉渣控制,樁底易做擴大頭以增加單樁承載力,施工工期短,造價低等優點,一直被廣泛採用,但在灰岩地區施工則存在以下困難:
(1)第四系的沖洪積層及殘積層在富含孔隙水的情況下易形成流砂、流泥、涌水,嚴重影響開挖和護壁,盲目開工易造成質量隱患和影響施工安全。
(2)岩溶水、裂隙水易形成涌水。
(3)岩溶內呈流塑—軟塑狀態的泥質、沙質充填物嚴重影響護壁的穩定性和開挖施工的安全;
(4)由於地下水流通性能好,在混凝土澆搗過程中孔內水量大易引致水灰比變化或砂漿流失,造成樁身鬆散、離析等問題。
若採用人工挖孔樁,可採取以下措施:
(1)進行詳細的地質和水文勘察,充分了解施工區的岩溶分布情況及地下水的分布情況如流向、流量、水位等。
(2)採取有效的降水措施。降水成功與否是灰岩地區能否採用人工挖孔樁的先決條件,因在地下水豐富的灰岩地區,降水非常困難,不易採用人工挖孔樁。
(3)採用鋼套管護壁用於防止流砂、流泥和涌水:
(4)在孔內地下水大的情況下,採用水下灌注等措施:
2.2.2 鑽孔灌注樁
大直徑鑽孔灌注樁有工程進度快、可採用反循環大口徑、不受地下水影響、施工安全可靠等優點。但在灰岩地區施工存在以下困難:
(1)軟弱地層(流塑—軟塑狀態的凝泥層及富含地下水的殘積層)易引起塌孔。
(2)岩溶內施工易卡鑽、掉鑽,同時岩溶內護壁困難,易造成混凝土流失;
(3)灰岩(大理岩)問硬度入嵌岩以及穿透岩容頂板教困難;
(4)鑽進施工巾、鑽孔易沿路溝、溶槽的基岩面傾斜。
(5)孔底沉渣難於控制
因此,在灰岩地區進行鑽孔灌注樁施工。應採取以下措施:
(1)在軟弱層以及溶洞內施工,可採用跟進套管護壁成孔。
(2)鑽進岩石時,採用預鑽孔跟進鑽進法,或直接改用沖孔法成孔。
(3)溶洞、溶槽、溶溝中施工時,可採用預埋塊石,保證鑽頭作業面強度均勻,減少成孔煩斜。
(4)加強管理,保證清渣的徹底。
2.2.3 沖孔灌注樁
沖孔樁因沖擊能力大,穿透力強,較易穿過岩溶頂板,不受地下水影響,樁長、樁徑靈活性較大等優點,成為灰岩地區一種較理想的成樁形式,但施工也存在以下困難:
(1)軟弱層泥漿護壁困難,尤其在岩溶內護壁易塌孔。
(2)溶溝、溶槽內施工時易卡沖斗,沿岩面易發生傾斜c
(3)沖斗的沖擊易使樁尖處持力層松動。
(4)沉渣清理較困難,易降低端承力。
因此,可採取下列必要措施:
(1)軟弱層以及溶洞內施工時,可採用套管護壁成孔。
(2)溶溝、溶槽內施工時,可採用預埋塊石,保持沖斗的作業面強度均勻,以減少孔斜和卡沖斗。
(3)終孔處採用輕沖,清渣可採用跟進探頭,用電腦檢查沉渣情況。
3、結論
綜上所述,在灰岩地區進行基礎方案選型及施工確實存在較大困難*必須充分了解場地的地址和水文條件、全面分析各種復雜地質條件對工程施工的影響,合理地選擇基礎形式和施工措施c從、各種基礎形式來看,端承樁是比較安全的;在降水成功的條件下,人工挖孔樁是較快速經濟的;若降水不成功,則鑽、沖結合的孔校是最安全可靠的。

6. 引孔後沒有及時打樁,對於地下土質有什麼影響

一般引孔的位置也就是所謂的樁位,而引孔的原因則是因為地質條件不好,有管樁難以灌穿的硬夾層,為了減少壞樁率,有時會採用引孔的方法.

7. 磚混結構由於地質問題,必須得打樁,請問打樁是個什麼情況,求大神解說下

多層磚混結構,地質不好的情況樁基礎是很常見的,一般的採用300X300的預制方樁,先把預制樁專根據荷載大小沿牆屬體軸線打入地下,再在預制樁上面做條形承台,最後在承台上面砌築牆體。這樣建築荷載先傳到條形承台,承台再把荷載分配給它下面的基樁,基樁把荷載傳至承載力更好的土層。

8. 打樁機如何保證樁孔豎直樓房管樁。如何檢測管樁是否在地下斷裂或者存在夾層

沉管或壓樁時應在遠處(約20m左右利於觀察、通透地方)立一固定鉛垂(錘)調直,用低應變檢測就知道樁身完整性(知道斷裂、樁長、 夾層等)。

9. 建築工地打樁對周圍的地質有什麼影響

打樁為錘擊預制管樁,為一種擠土樁形式,當周邊建築採用的是淺基礎形式時,擠土效專應有可能危害其地基。屬
如果地基為滲透性很差的土層,打樁又是很多機子同時打,速度又很快,地基中超靜孔隙水壓力來不及消散,就可能造成對周圍房屋地基危害。若這種危害可能存在,建設方應該採取措施,如制定合理的打樁順序、控制好打樁速度、在建設場地與建築之間設隔震縫(成排鑽孔)等等。
實際上,在建築密集區,很多地方已禁止採用錘擊擠土樁,一是防止對周邊建築影響,二是避免雜訊擾民。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