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恩施地質地貌有什麼特點

恩施地質地貌有什麼特點

發布時間: 2021-02-21 20:14:01

1. 湖北省恩施市屬於什麼地形

恩施市位於湖北省西抄南部。面積3967平方千米。
由北部大巴山脈的南緣分支----巫山山脈,東南部和中部屬苗嶺分支----武陵山脈,西部大婁山山脈的北延部分----齊躍山脈等三大主要山脈組成的山地。全州地勢是三山鼎立,呈現北部,西北部和東南部高,逐漸向中、南傾斜而相對低下的狀態。其地貌基本特徵是:階梯狀地貌發育。由於受新構造運動間歇活動的影響,大面積隆起成山,局部斷陷,沉積形成多級夷面與山間河谷斷陷盆地。境內除東北部有海拔3000米以上小面積山地外,普遍展示著海拔2000----1700米,1500----1300米,1200----1000米,900----800米,700----500米等五級面積不等的夷平面,並存在一至二級河谷階地。呈現明顯層狀地貌。岩溶地貌發育,山間谷地星羅棋布。全州碳酸鹽岩類(石灰岩、白雲岩)面積占總面積54.4%,裸露的碳酸鹽岩受本州溫暖多雨氣候的影響,岩溶地貌發育、石芽、溶洞、漏斗、育谷、伏流比比皆是。

2. 湖北恩施利川屬於什麼地形

利川市境屬雲貴高原東北的延伸部分,地處巫山流脈與武陵山北上余脈的交匯部,山地、峽谷、丘陵、山間盆地及河谷平川相互交錯。(山地丘陵地形)

3. 恩施與世隔絕的地方,巨大的條形「天坑」,是徒步者的天堂嗎

這里方圓約5平方公里,四面環山,懸崖構成了一道天然屏障,進出僅有四條小徑,形似一個碩大的條形天坑。恩施的地形地貌,非常有特點,尤其是徒步線路,這才是最吸引我的,一看到利川清江古河床,我就坐不住了,這是徒步路線該有的風貌,壯美的峽谷,陡峭的絕壁,百丈的飛瀑,通靈的仙鹿,怒放的野花,勾畫出一幅為徒步者建造的天堂。

你知道恩施徒步旅遊的好去處嗎?你聽說過鹿院坪嗎?你想體驗與世隔絕的地方嗎?鹿院坪景色優美,氣候宜人,宛如世外桃源一般的仙境!四周青山環繞,山谷中一大片平地上有些小村落,頗具田園風光。前方的玄鹿地縫壯美秀麗,可謂有山有水有村落,美不勝收。目前遊玩鹿院坪還得靠雙腿,暫未開通索道,想過去的話需要自駕或包車,大客車暫時進不去。

4. 恩施的地理環境

恩施市屬中亞熱帶季風型山地濕潤性氣候。由於北部的大巴山和巫山的天然屏障作用,大大削內減了南侵冷空氣容勢力,氣候隨著地形的垂直變化,影響光、熱、水的再分配,一般是雨熱同季,夏多冬少。雨量充沛,山體宏大,河谷深切,境內主要幹流清江,發源於利川齊岳山。
恩施市地貌基本特徵是階梯狀地貌,域內喀斯特地形地貌發育完善。由於受新構造運動間歇活動的影響,大面積隆起成山,局部斷陷,沉積形成多級夷面與山間河谷斷陷盆地。境內除東北部有海拔3000米以上小面積山地外,普遍展示著海拔2000~1700米,1500~1300米,120~1000米,900~800米,700~500米等五級面積不等的夷平面,並存在一至二級河谷階地。呈現明顯層狀地貌。岩溶地貌發育,山間谷地星羅棋布。全州碳酸鹽岩類(石灰岩、白雲岩)面積占總面積54.4%,裸露的碳酸鹽岩受本州溫暖多雨氣候的影響,岩溶地貌發育,石芽、溶洞、漏斗、育谷、伏流等也很多。

5. 湖北省地質地貌分析

一.地質
湖北位於秦嶺褶皺系與揚子准地台的接觸帶上。荊山、大洪山以北主要屬秦嶺褶皺系的武當—淮陽隆起帶,省境北部武當山、桐柏山、大洪山和大別山形成的地質基礎,其西北部與渝陝二省交界處主要屬大巴山褶皺帶,構成了鄂西北的大巴山和荊山,這兩個構造單元都屬於古生代構造帶。荊山、大洪山以南,自西而東分屬於上揚子台褶帶和下揚子台褶帶,都是燕山運動形成的地台蓋層褶皺帶。前者是鄂西的武陵山、巫山形成的地質基礎,其地質發育與貴州高原大體一致;後者是鄂東南幕阜山脈形成的基礎,與贛北、皖南山地連成一體,連綿橫亘於長江南岸。江漢斷拗鑲嵌於上、下揚子二台地褶帶之間,是白堊紀以來的陸相斷陷盆地,後經長江、漢水合力沖積成為江漢平原。
鄂西地區
1.鄂西北山區以中、低山為主,谷深坡陡,神農頂高程3105.4m,為華中第一峰;北部以元古界區域變質岩地層為主,南部以古生界碳酸鹽岩、碳酸鹽岩夾碎屑岩地層為主。
2.鄂西南山區以中山為主,坡陡谷深;地層從古生界—中生界皆有出露,以沉積岩建造為主,主要為碳酸鹽岩、碳酸鹽岩夾碎屑岩,溶蝕強烈。
三峽庫區以中山為主,以深切峽谷為特徵;地層從元古界—中生界皆有出露,以沉積岩建造為主,主要為碳酸鹽岩、碳酸鹽岩夾碎屑岩、紅色碎屑岩等,溶蝕強烈,夷陵黃陵背斜有揚子期中酸性岩侵入。
鄂東南地區
1.黃石地區以低山丘陵為主,地形相對高差100~500m;地層從古生界—新生界皆有出露,以沉積岩建造為主,主要為碳酸鹽岩、碳酸鹽岩夾碎屑岩,溶蝕強烈,伴有燕山期中酸性岩侵入,形成豐富的金屬礦藏。
2.北部的蔡甸區、江夏區、嘉魚縣以丘崗、平原地貌,地形起伏較小;以古生界碳酸鹽岩、碳酸鹽岩夾碎屑岩地層為主,大部被粘性土層覆蓋,少量露頭,隱伏岩溶發育。武漢、鄂州、咸寧、赤壁以丘崗為主,地形起伏相對較小;以古生界碳酸鹽岩、碳酸鹽岩夾碎屑岩地層為主,多上覆粘性土層,隱伏岩溶發育,鄂州東部有中酸性岩侵入。
3.南部邊緣幕阜山北麓(通山、崇陽、通城)以低山、丘陵為主,河谷切割較深,坡度較陡;通山、崇陽以古生界碳酸鹽岩、碳酸鹽岩夾碎屑岩地層為主,通城縣為燕山期花崗岩侵入區,風化砂層較厚。

鄂東北地區
1.大別山區的麻城市、浠水縣、蘄春縣、武穴市、黃梅縣以低山丘陵為主,河谷切割較深,坡度較陡,武穴市、黃梅縣過渡為崗地平原;基岩以元古界、太古界深變質火山岩、片麻岩為主,多有前寒武超基性岩零星出露和燕山期酸性岩成片出露,風化砂層較厚,武穴市、黃梅縣大部為第四系鬆散堆積層覆蓋。大別山南麓(英山、羅田)以中、低山為主,河谷切割深,坡度陡;基岩以元古界、太古界深變質火山岩、片麻岩為主,風化砂層較厚。
2.中部地區(黃陂區、新洲區、安陸市、孝昌縣、雲夢縣、黃州區、團風縣、紅安縣)以平原丘崗地貌為主,地形起伏不大,以第四系老粘土和元古界變質岩為主。

鄂中地區
1.大洪山及周邊地區以低山、丘陵、平原皆有分布,漢江夾道從其中部通過;地層以古生界和中生界碳酸鹽岩、碳酸鹽岩夾碎屑岩、陸相碎屑岩為主,漢江夾道上覆有鬆散堆積層。
2.江漢平原遍布第四系鬆散堆積層。江漢平原西緣山前地帶(宜昌市、宜都市、松滋市)以低山、丘陵、崗地、平原地貌依坡梯次而降,地形起伏由大到小;地層也由古生界碳酸鹽岩、碳酸鹽岩夾碎屑岩地層逐次向中生界陸相碎屑岩地層、第四系鬆散堆積層過渡。

鄂北崗地
桐柏山區的曾都區、廣水市、大悟縣以低山丘陵為主,桐柏山與大洪山之間地形起伏相對較小;地層以元古界變質岩為主,有前寒武基性岩和燕山期酸性岩侵入,桐柏山與大洪山之間多白堊系陸相碎屑岩覆蓋。地形開闊平緩,以第四系老粘土和一般粘性土為主。

二.地貌
湖北處於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過渡地帶,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根據海拔高度、形態特徵,全省地貌可劃分山地、丘陵、崗地和平原4種類型。其中山地約佔全省總面積44.38%,丘陵和崗地分別佔22.59%和13.16%,平原湖區佔19.87%。地勢高低相差懸殊,西部號稱「華中屋脊」的神農架最高峰神農頂,海拔達3105米;東部平原的監利縣譚家淵附近,地面高程為零。全省西、北、東三面被武陵山、巫山、荊山、大巴山、武當山、桐柏山、大洪山、大別山、幕阜山等山地環繞,山前丘陵崗地廣布,中南部為江漢平原,與湖南省洞庭湖平原連成一片。湖北土地結構大體是"七山一水兩分田",地勢三面高起、中間低平、向南敞開、北有缺口,略呈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的不完整盆地。全省土壤分可分為11個土類,土屬137個,土種455個。

6. 恩施州地形以什麼為主

地表各種各樣的形態,總稱地形,人們通常把陸地地形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勢起伏較大,坡度陡峻,溝谷較深,故選項C符合題意.
故選:C.

7. 地質地貌特徵

花崗岩地貌應該是抄由岩牆和岩株構成,沿節理斷裂面發生侵蝕形成一線天什麼的。
岩溶地貌,由於地下水水平和垂直方向運動形成,多為碳酸鹽岩構成,易形成石林,岩溶洞穴,溶溝,落水洞等。
丹霞地貌,沒學過,復制於網路,由陸相紅色砂礫岩構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種地貌形態。形成的必要條件是砂礫岩層巨厚,垂直節理發育。
石英砂岩地貌,不會,網路上看的,抗風化和侵蝕作用強,常形成相對高起的山嶺
變質岩地貌,這個也不太清楚,見過的時候也只看岩性了。
冰川地貌,由於刨蝕作用形成的,常見的有冰斗,刃脊,角峰,冰蝕谷。
荒漠地貌,乾旱,降水少,植被稀少,風化作用蒸發強
海岸地貌,分侵蝕和堆積兩種地貌,侵蝕就是海蝕作用形成的,堆積就是三角洲等由於地球偏向力形成的。
能知道就這些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8. 恩施市城區海拔高度

境內除東北部有海拔3000米以上小面積山地外,普遍展示著海拔2000~1700米,1500~1300米,120~1000米,900~800米,700~500米等五級面積不等的夷平面,並存在一至二級河谷階地。呈現明顯層狀地貌。岩溶地貌發育,山間谷地星羅棋布。

恩施市地貌基本特徵是階梯狀地貌,域內喀斯特地形地貌發育完善。由於受新構造運動間歇活動的影響,大面積隆起成山,局部斷陷,沉積形成多級夷面與山間河谷斷陷盆地。

全州碳酸鹽岩類(石灰岩、白雲岩)面積占總面積54.4%,裸露的碳酸鹽岩受本州溫暖多雨氣候的影響,岩溶地貌發育,石芽、溶洞、漏斗、育谷、伏流等也很多。

(8)恩施地質地貌有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恩施市位於湖北省西南部,武陵山北部。東鄰建始、鶴峰,西界利川、咸豐縣,南連宣恩,北接重慶奉節。東西寬86.5千米,南北長90.2千米,總面積3972平方千米。2016年常住人口87萬人),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約佔38.49%。

轄16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市人民政府駐小渡船街道。恩施市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湖北省九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2014年1月10日首屆中國硒產品博覽交易會在恩施舉行。

9. 簡要分析恩施大峽谷喀斯特地貌形成的過程

恩施大峽谷屬溫帶季風氣候,夏無酷熱,冬少嚴寒,日光充足,四季分明。水資源豐富,河床落差大,徑流量大,水能資源十分豐富。古地質時期沉積的陸棚陸表海、包括寬廣的濱岸或碳酸鹽台地和淺海陸棚海組成的古地理環境。廣泛的碳酸岩沉積為後來的岩溶作用和岩溶景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雲龍地縫至少形成於5千萬年前,從地縫頂部到地縫底部的地層主要為形成於2.1-2.9億年間、跨二迭與三迭紀的灰岩;全長3.6千米、平均深75米,平均寬15米,兩岸陡峭,飛瀑狂瀉、縫底流水潺潺,上通天水暗河雲龍河地縫,下聯莽莽清江。地縫上共有7條半瀑布(有一條瀑布叫「半流瀑」,豐水期有,枯水期無,故稱半條瀑布)。雲龍地縫曾是雲龍河的伏流段,以暗河形式沉睡地下二、三千萬年,後因水流在地下強烈掏蝕,在地表不斷剝蝕、致使暗河頂部坍塌,地縫才得於面世,成為恩施大峽谷一大奇觀。
參考資料:http://..com/link?url=_I9MfYtQ6JOv0OOEbdn-

10. 恩施大峽谷卡斯特地貌形成原因

恩施大峽谷屬溫帶季風氣候,夏無酷熱,冬少嚴寒,日光充足,四季分明。水資源豐富,河床落差大,徑流量大,水能資源十分豐富。古地質時期沉積的陸棚陸表海、包括寬廣的濱岸或碳酸鹽台地和淺海陸棚海組成的古地理環境。廣泛的碳酸岩沉積為後來的岩溶作用和岩溶景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雲龍地縫至少形成於5千萬年前,從地縫頂部到地縫底部的地層主要為形成於2.1-2.9億年間、跨二迭與三迭紀的灰岩;全長3.6千米、平均深75米,平均寬15米,兩岸陡峭,飛瀑狂瀉、縫底流水潺潺,上通天水暗河雲龍河地縫,下聯莽莽清江。地縫上共有7條半瀑布(有一條瀑布叫「半流瀑」,豐水期有,枯水期無,故稱半條瀑布)。雲龍地縫曾是雲龍河的伏流段,以暗河形式沉睡地下二、三千萬年,後因水流在地下強烈掏蝕,在地表不斷剝蝕、致使暗河頂部坍塌,地縫才得於面世,成為恩施大峽谷一大奇觀。

中國地質大學實地考證,這是世界上唯一兩岸不同地質年代的地縫。右岸為1.8-2.3億年前形成的三迭紀地層,左岸是2.5-2.8億年前形成的二迭紀地層。原因是:在早期地殼變動中由於斷裂作用,使三迭紀地層與二迭紀地層呈斷層接觸,後經過山地抬升和水流沿斷裂薄弱帶長期下切、侵蝕,而形成現在的深谷地縫。

參考資料:http://trip.elong.com/news/n01a7m10.html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