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工程地質學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① 工程地質的內容簡介
本書為高等學校土建類專業應用型本科系列教材之一。全書共分9章:緒論中闡述了工程地質學的任務及研究方法,工程地質學在工程建設中的作用等;第2~5章講述了地質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包括岩石、礦物、地質構造,第四紀沉積物與地貌,地下水等;第6~9章講述了工程地質問題,包括簡要分析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等主要不良地質現象及其防治.系統介紹了工程地質勘察的目的、任務、方法以及報告的編寫,同時給出了實例,講述了工業與民用建築、道路與橋梁建設、地下與隧道建設、港口工程中的主要岩土工程問題,介紹了環境工程地質問題。每章結束附有小結及學習指導、思考題,旨在培養學生了解、掌握工程地質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創新的能力。
② 誰能更我解釋一下工程地質學
工程地質學是研究與人類工程建築等活動有關的地質問題的學科。地質學的一個分支。
工程地質學的研究目的在於: 查明建設地區或建築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分析、預測和評價可能存在和發生的工程地質問題及其對建築物和地質環境的影響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質現象的措施,為保證工程建設的合理規劃以及建築物的正確設計、順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質科學依據。
工程地質學的研究內容:
可概括為4個方面:
①研究建設地區和建築場地中岩體、土體的空間分布規律和工程地質性質,控制這些性質的岩石和土的成分和結構,以及在自然條件和工程作用下這些性質的變化趨向;
②分析和預測建設地區和建築場地范圍內在自然條件下和工程建築活動中發生和可能發生的各種地質作用和工程地質問題,例如:地震、滑坡、泥石流,以及誘發地震、地基沉陷、人工邊坡和地下洞室圍岩的變形和破壞、開采地下水引起的大面積地面沉降、地下采礦引起的地表塌陷,及其發生的條件、過程、規模和機制,評價它們對工程建設和地質環境造成的危害程度。
③研究防治不良地質作用的有效措施。
④研究工程地質條件的區域分布特徵和規律,預測其在自然條件下和工程建設活動中的變化和可能發生的地質作用,評價其對工程建設的適宜性。
由於各類工程建築物的結構和作用及其所在空間范圍內的環境不同,因而可能發生和必須研究的地質作用和工程地質問題往往各有側重。據此,工程地質學又常分為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學、道路工程地質學、采礦工程地質學、海港和海洋工程地質學、城市工程地質學等。
③ 什麼是工程地質資料
工程地質勘察資料內業整理是在工程地質測繪、勘探、測試、檢驗與監測所得各項原始
資料回、數據和搜集答已有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工程特點和要求進行的。要寫出高質量的岩土工
程勘察報告,外業和實驗資料准確可靠是關鍵,而內業資料的整理則是勘察工作的主要組成
部分。它把現場勘察得到的工程地質資料進行統計整理、歸納和分析,並繪製成圖件和表格,
以適應工程設計和工程地質條件評價的需要。
④ 工程地質學的研究內容是什麼他們之間有何聯系
工程地質問題主要有區域穩定問題、岩體穩定問題、與地下滲流有關的問題以及與侵蝕淤積有關的工程地質問題等四個方面。
區域穩定問題討論在特定的地質條件中產生的,並影響到廣大區域的工程地質問題,包括活斷層、地震、水庫誘發地震、地震砂土液化和地面沉降。掌握這些問題的規律性,對規劃選場,或者說對地質環境的合理開發與有效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某些自然(物理)地質現象的區域性分布規律,則在以後的有關章節討論。
岩(土)體穩定問題論述斜坡、洞室、地基岩(土)體穩定性的成因發展歷史分析和力學機制分析,主要用於具體場地的穩定性評價,但在開發與保護地質環境中也有意義,特別是斜坡、洞室圍岩(土)體的穩定性。
與地下滲流有關的工程地質問題包括岩溶及岩溶滲漏分析和滲透變形分析兩章。前者以保證水工建築物正常工作為目的,後者主要討論滲流作用下土體的穩定性。
與侵蝕淤積有關的工程地質問題,包括河流侵蝕淤積和海湖邊岸磨蝕堆積規律及人為工程活動對它們的影響兩章,前者對改造河流後者對開發海洋都有重要意義。
岩體結構特徵及其變形破壞機制,是進行區域穩定和岩體穩定分析的基礎理論。決定岩體變形破壞的主導因素是岩石材料的性質、岩體結構特徵、岩體的應力狀態、孔隙裂隙中水和時間因素。岩石材料是工程岩土學討論范圍,所以首先對岩體結構特徵進行地質歷史的、力學的和統計的分析。之後討論岩體應力狀態的總背景,地殼岩體的天然應力狀態。在此基礎上討論岩體變形與破壞,其中包括了岩體變形破壞中的孔隙水壓力效應和時間效應。
⑤ 一、什麼是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哪些方面
工程地質抄學是地質學的一門分支學襲科,是工程科學與地質科學相互滲透、交叉形成的邊緣學科,從事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相互作用關系的研究,是服務於工程建設的應用科學。
工程地質問題:工程地質條件與工程建築物之間存在的矛盾或問題。研究內容如:工業與民用建築物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是地基承載力和地基變形問題;地下洞室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是圍岩穩定性問題;人工邊坡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是邊坡穩定性問題;岩溶區水庫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是水庫滲漏問題。主要通過查明工程建設區域的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岩土類型及其工程性質、地質構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質條件、工程動力地質條件、天然建築材料等),為工程建設的設計提供堅實的基礎地質資料。學生畢業後可在國土資源、水利水電、建築、能源、交通、煤炭、海洋、國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門從事勘察、設計、施工、管理、科研、教學等工作。
⑥ 工程地質學的主要內容(作者:石證明)
不是幾字能說清的,你自己去查吧 ,推薦《專門工程地質學》
⑦ 工程地質學的研究內容
可概括為4個方面:①研究建設地區和建築場地中岩體、土體的空間分回布規律和工程答地質性質,控制這些性質的岩石和土的成分和結構,以及在自然條件和工程作用下這些性質的變化趨向;制定岩石和土的工程地質分類。②分析和預測建設地區和建築場地范圍內在自然條件下和工程建築活動中發生和可能發生的各種地質作用和工程地質問題,例如:地震、滑坡、泥石流,以及誘發地震、地基沉陷、人工邊坡和地下洞室圍岩的變形和破壞、開采地下水引起的大面積地面沉降、地下采礦引起的地表塌陷,及其發生的條件與過程、規模和機制,評價它們對工程建設和地質環境造成的危害程度。③研究防治不良地質作用的有效措施。④研究工程地質條件的區域分布特徵和規律,預測其在自然條件下和工程建設活動中的變化和可能發生的地質作用,評價其對工程建設的適宜性。
由於各類工程建築物的結構和作用及其所在空間范圍內的環境不同,所以可能發生和必須研究的地質作用和工程地質問題往往各有側重。據此,工程地質學又常常分為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學與道路工程地質學、采礦工程地質學、海港和海洋工程地質學、城市工程地質學等。
⑧ 什麼叫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哪些內容
工程地質學中地質因素對土木工程建設有較大影響,因此把這些地質因素綜合稱工程地質條件。
內容包含地區的地形地貌,場地及周圍的岩土類型和性質,地質構造,水文地條件,各種自然地質作用與現象,天然建築材料等
⑨ 地質工程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必學的課程
工程地質學是:研究人類的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的相互作用,以便認識評價,改造和保護地質環境。是地質學的一個分支。
工程地質是一門研究與工程建設有關的地質問題的專門學科。
工程地質學的研究對象是:工程地質條件和工程地質問題。
所謂工程地質條件是:工程地質環境各個要素的總和。包括:
(1)岩土類型及其工程地質性質(2)地形地貌條件(3)地質結構與地應力(4)水文地質條件(5)物理地質現象(6)天然建築材料
地 質 工 程 Geological Engineering
地質工程領域是以自然科學和地球科學為理論基礎,以地質調查、礦產資源的普查與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質結構與地質背景涉及的工程問題為主要對象,以地質學、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技術、數學地質方法、遙感技術、測試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為手段,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先導性工程領域。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大地質問題、所需各類礦產資源、水資源與環境問題等是社會穩定持續發展的條件和基礎。地質工程領域正是為此目的而進行科學研究、工程實施和人才培養。地質工程領域服務范圍廣泛,技術手段多樣化,目前,從空中、地面、地下、陸地到海洋,各種方法技術相互配合,交叉滲透,已形成科學合理的、立體交叉的現代化綜合技術和方法。
本工程領域涉及到數學、物理學、地質學、油氣及固體礦產的礦產普查與勘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岩土工程、遙感地質、數學地質、應用地球物理和應用地球化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學科。
培養目標
地質工程領域為適應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地質調查、工程勘察、礦產資源的普查勘探與開發相關的工礦企業和工程建設部門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地質工程領域工程碩士要求掌握地質工程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及管理知識,了解地質工程領域工程技術的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掌握解決地質工程有關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化技術手段,具有獨立擔負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一定的創新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能較熟練地閱讀與地質工程領域有關的專業文獻和撰寫論文的外文摘要,能熟練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地質工程領域中有關問題。
領域范圍
地質工程領域適用的行業包括:地質調查,油氣及固體礦產資源的普查勘探與評價,大型工礦企業和水利水電建設,公路和鐵道建設,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地質環境及地質災害的調查,勘察及監測等。
地質工程領域覆蓋的范圍包括:地質調查技術和方法與礦產資源勘查與評價,區域礦產基地及礦產遠景區預測與評價,礦區與礦床的勘探、開發與評價,地質工程領域建設、勘查評價項目可行性研究與決策,地質勘探的新技術與新方法,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地質災害的預測、評價、監測與保護,地質結構、地質環境、地質過程及地質災害研究中的計算機應用,地質工程實施過程中的質量檢測及新方法、新技術的設計、開發、應用,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行業的工程管理。
⑩ 工程地質學的簡介
工程地質學(engineering geology)研究與人類工程建築等活動有關的地質問題的科學。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研究目的是查明建設地區或建築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預測和評價可能發生的工程地質問題及對建築物或地質環境的影響,提出防治措施,以保證工程建設的正常進行。
工程地質學產生於地質學的發展和人類工程活動經驗的積累中。17世紀之前,許多國家成功地建成仍享有盛名的偉大建築物,可是人們在建築實踐中對地質環境的考慮,完全依賴於建築者個人的感性認識。17世紀以後,由於產業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發展,出現並逐漸積累了關於地質環境對建築物影響的文獻資料。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整個世界開始了大規模建設時期。1929年,奧地利的太沙基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工程地質學》;1937年蘇聯的薩瓦連斯基的《工程地質學》一書問世。50年代以來,工程地質學逐漸吸收土力學、岩石力學與計算數學中的某些理論和方法,完善和發展了本身的內容和體系。在中國,工程地質學的發展基本上始自50年代。
工程地質學主要研究建設地區和建築場地中的岩體、土體的空間分布規律和工程地質性質,控制這些性質的岩石和土的成分和結構,以及在自然條件和工程作用下這些性質的變化趨向;制定岩石和土的工程地質分類。由於各類工程建築物的結構、作用、所在空間范圍內的環境不同,所以可能發生的地質作用和工程地質問題也不同。據此,工程地質學往往分為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學、道路工程地質學、采礦工程地質學、海港和海洋工程地質學和城市工程地質學等。工程地質學的研究方法有運用地質學理論和方法查明工程地質條件和地質現象空間分布、發展趨向的地質學方法;有測定岩、土體物理、化學特性,測試地應力等的實驗、測試方法;有利用測試數據,定量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計算方法;有利用相似材料和各種數理方法,再現和預測地質作用的發生、發展過程的模擬方法。隨著計算機技術應用的普及和發展,工程地質專家系統也在逐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