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作用的能量來源是什麼

地質作用的能量來源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2-21 12:40:05

『壹』 地質作用的能量來源於什麼>

產生地質作用的能 地質營力源於能。來自地球內部的稱為內能,主要有地內熱能、重力能、地球旋轉能、化學能和結晶能。來自地球外部的稱為外能,主要有太陽輻射熱、位能、潮汐能和生物能等。

地內熱能的主要來源是放射性和重力的熱轉換。①放射性熱能是地球內部的放射性元素蛻變而產生的。②重力分異產生的熱能是地球物質在地心引力作用下按不同比重發生分異的過程中,釋放出的位能轉化成的熱能。③沖擊、壓縮產生的熱能是地球在由星際物質聚積而成的過程中,微星體以高速沖擊地球時巨大動能轉變而來的。另外原始地球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壓縮,體積逐漸收縮而產生壓縮熱。此外,地球內部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結晶時會釋放熱,構造運動的機械能也可以轉為熱能。據計算,地內每年產生的熱總量與經地表每年散失的總熱量相抵後還有剩餘,這部分剩餘熱能便是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的主要能量來源。

重力能是地心引力給予物體的位能。

地球旋轉能是地球自轉產生的力給予地球表層物質的能。它包括離心力、離極力和科里奧利力。①離心力的大小隨緯度而異,兩極為零,赤道最大。地表離心力的水平力平行於地表相應點沿經向的切線,並指向低緯度,其大小在兩極和赤道均為零,中緯度最大。②離極力的方向指向赤道,促成表層物質向赤道運動。③科里奧利力影響著地球表層物質沿緯向或徑向的運動。

太陽輻射熱是太陽向地球輸送的熱 。其中60%為大氣、大陸和海洋吸收,成為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賴以活動,發育,並相互進行物質、能量交換的主要能源。由此產生了一系列外營力,如風、流水、冰川、波浪等。

潮汐能是因日、月對旋轉著的地球的各點的引力不斷變化而產生的能 。在它的作用下 ,地球上海水發生潮汐現象。潮汐具有機械能,是海洋中地質營力之一。

生物能是生命活動經過能量轉換而產生的能。其中特別指出人類大規模改造自然的活動,更是重要的能的表現形式。

此外 ,地表還有來自外層空間的宇宙線 、隕石沖擊能,以及地表發生化學反應和結晶釋放的熱。

『貳』 3、地質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可分為 作用和 作用。

地質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謝謝

『叄』 地質作用的能量來源是什麼

任何地質作用都要消耗能量,根據引起地質作用的能量的來源和特點專,可將其分為內能和屬外能兩大類。
1.內能:是指來自地球內部自身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A.重力能
B.放射能
C.旋轉能
D.結晶能和化學能
2.外能:是指來自於地球以外的能量,主要包括:
A.太陽輻射能
B.日月引力能

『肆』 動力地質作用的能量來源

地質作用的能量來源比較復雜,一般認為地球以外的能量稱外來能量,而地球內部的能量稱為內生能量。外來能量主要是太陽輻射能和宇宙空間能。太陽輻射能引起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的物質循環運動。內生能量主要有地球的熱能、重力能及地球自轉和轉速變化的動能。內生能源可以促使岩石圈運動。
地質學中一般根據動力來源不同,將地質作用分為內動力地質作用和外動力地質作用兩種基本類型。但是許多地質作用並不僅僅是由所謂外來能量(外力)和內生能量(內力)引起的,而是各種內外力聯合起來作用的綜合結果。在地球中,岩石圈表面即地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界面。在這個界面的上下,地球的空間特徵和物質狀態有著非常顯著的差異:其上是大氣圈物質的存在和活動的主要范圍;其下則是岩石圈和軟流圈等。同時,在研究方法上也存在差異,對地表以上的地質作用可用直接觀察和測量的方式加以研究;對地表以下的部分只能用簡潔的方式進行研究。由此,我們可以用地表這個界面將地質作用分為地表的動力地質作用和岩石圈動力地質作用。凡發生於地表界面以上的地質作用及發生於極為接近於地表界面的岩石圈表層的動力地質作用,稱為地表動力地質作用(簡稱地表地質作用)。發生於地表界面以下岩石圈中的地質作用,稱為岩石圈動力地質作用(簡稱岩石圈地質作用)。

『伍』 地質作用的能量來自地球本身

A 地質作用包括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內力作用的能量來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內射性元素衰容變產生的熱能。而外力作用的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輻射能,其次是重力能。地殼自形成以來,一直處在不停地運動變化之中,造成這種運動變化的原因是地質作用。內、外力作用的對立統一、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推動著地殼不斷發展。在一定的時間和地點,往往是某一作用占優勢,一般地說,內力作用對地殼的發展變化起著主導作用。

『陸』 火山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從能量來源

C 雅丹地貌是形成於乾旱地區的風蝕地貌,從地質作用的能量來源看它屬於外力作用所形成的地貌類型,而其他三者都是在內力作用下形成的。

『柒』 地殼物質循環的能量主要來自什麼

地殼運動
板塊構造、岩漿活動等地質作用生成新的岩石,並隆起高山使地面和洋底凹凸回不平。而物理、化學和生物的答地質作用以及水流、冰川和風的地質作用使岩石風化、破碎、溶解並搬運到盆地沉積起到削高補低的作用。而大洋盆地是地球上的最低點,陸地上的物質原則上都要回到洋底去,並在洋底沉積為岩石(包括化學沉積、生物沉積和固體碎屑沉積)。最後隨著板塊運動回到地幔中消亡。這就是地殼物質循環。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