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海南火山的地質分布有哪些

海南火山的地質分布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2-21 10:39:11

① 海南火山口在那裡呢

海口石山火山群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海口市西南石山鎮,距市區僅15公里,西線高速公路轉綠色長廊可達,繞城高速公路穿過園區。

② 海口火山口地質公園的資料

火山口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離海口市區約20公里,版園內及附近有距今權2.7萬年至100萬年間火山爆發所形成的休眠火山口群。其中最大者海拔222.2米,深90米,是世界上最完整的死火山口之一。因形似馬鞍,又名馬鞍嶺,是瓊北地區至高點。周圍還有幾十個小的死火山口或死火山眼 。
火山口國家地質公園,是海南獨一的火山奇觀,位於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距海口市區約20公里。火山遺跡天然壯觀,乃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火山口之一。方圓10里由36座火山口形成的火山群帶,其中馬鞍嶺尤為突出,山高海拔222.6米,乃瓊北最高峰。地下熔洞72個,尤其卧龍洞、仙人洞盛名悠久。這里熱帶果林和原始植被漫落叢生,自然完美。人類不可復現的火山仙景與建築大師精心設計的六角形蜂房園林體系巧妙結合,氣勢宏宇,值得一看。
具體在網路 自己去看看

③ 火山岩石古村落主要遍布在海南島的哪個區域

海南澄邁位於瓊島西北部,其境內東北地區地屬熔岩台地,基性玄武岩,均為火內山爆發噴出岩漿所形容成。千百年來生息繁衍此地的澄邁人依託這一獨特的自然環境,創造了悠久的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其中,以火山岩石為主要建築材料造就的傳統村落,它是海南島擁有的一筆難得而寶貴的財富。

④ 火山地質名山有哪些

日本富士山(位於日本山梨縣東南部與靜岡縣交界處,海拔3776米,是日本第一高峰。山峰高聳入雲,山巔白雪皚皚。它是日本人的驕傲和象徵)
斯德朗博利火山(位於義大利西西里風神島,經常噴發,每小時准時噴發2-3次,已經持續了2000多年,從古代起就被稱為「地中海的燈塔」。)
聖海倫斯火山(位於美國的華盛頓州,在1980年噴發之前,山頂布滿積雪,被稱為「美國的富士山」。)
雷尼爾山(美國最高的火山,常年被冰雪覆蓋,是美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位於華盛頓州。)
馬榮火山(位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東東南約300千米處,是菲律賓最高的活火山。)
埃特納火山(位於義大利的西西里島,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有記錄來共爆發200多次。)
科多帕西火山(厄瓜多境內,海拔5897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
比亞利卡火山 (位於智利普孔小鎮的比亞利卡湖畔,銀裝素裹,風景秀美。)
桑托林火山(位於希臘愛琴海的桑托林島上。20世紀中有過3次小規模的噴發。大約在公元前1645年有過一次非常猛烈的噴發。)
冰島火山噴發 冰島的火山噴發似乎並沒有停歇的跡象,而事實證明已經火山產生的塵埃柱非常危險。毫無

冰島埃亞菲亞德拉冰蓋火山噴發 (5張)
疑問,冰島火山噴出的火山灰仍在增加。禁飛令、噴出的灰塵和有害排放物都是這個世界需要承受的不利後果。以前也有過這種規模的火山爆發,它們產生的嚴重後果,足以動搖人類文明。下面是十次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 艾雅法拉火山爆發產生的塵埃雲團,升至冰川上方高達5000英尺(1.52公里)的地方。從很遠就可以看到,煙霧和灰塵正在向南漂移,淹沒了英格蘭上空和歐洲一部分地區,使交通陷入一片混亂。該洲的很多航班被迫取消。地質學家稱,這座火山的活動正在加劇,火山灰可導致飛機發動機失靈。

拉·加里塔·卡爾迪拉火山爆發(La Garita Caldera)是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西南聖胡安山脈的聖胡安火山區域的一個大火山口,位於科羅拉多州拉加里塔鎮的西部。它在2800萬年前爆發,這也許是地球史上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它噴出超過1200立方英里(5千億立方米)的火山熔岩,留下這些由火山灰構成的美麗景觀。
諾瓦拉普塔火山爆發 20世紀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發生在1912年,噴發從6月6日持續到6月8日,最終形
冰島火山噴發
成諾瓦拉普塔火山。爆發指數為6的諾瓦拉普塔火山,噴發產生的阿拉斯加半島組成物,比歷史上其他所有阿拉斯加火山爆發給這個半島帶來的物質都多。在科迪亞克島舍利科夫海峽,火山灰紛紛從天而降,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3天,主要市鎮的地面上堆積的火山灰足有1英尺(30.48厘米)厚。這次火山爆發非常劇烈,它導致距離它有6英里(9.66公里)的卡特邁山的頂部坍塌。
印尼坦博拉火山爆發
印尼坦博拉火山爆發
印尼坦博拉火山爆發,是過去2個世紀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這次爆發從1815年4月10日持續到11日,它的爆發指數達到7級,據稱,這座最致命的火山導致近9.2萬人喪生。火山爆發和它產生的火山灰,使全球氣溫下降超過5華氏度(約2.8攝氏度)。1816年無法正常播種,這一年又被稱作「無夏年」。
喀拉喀托火山爆發 1883年8月27日,喀拉喀托火山爆發,它發出的震耳欲聾的聲音,從遠在大約2000英里(3218.69公里)以外的澳大利亞也能聽到。爆發指數為6級的這場大規模爆發,引發一系列高達150英尺(45.72米)的海嘯,它們波及夏威夷群島和南美洲,超過3.6萬人喪失。它產生5立方英里灰塵,在長達兩天時間里,內周圍地區一直陷在黑暗之中。那是多年來全球看到的最引入注目的一次日落景觀。
皮納圖博火山爆發
皮納圖博火山爆發
1991年皮納圖博火山爆發,它的爆發指數達到6級,據稱它的爆發規模在20世紀位居第二,這次爆發導致大約800人喪生。該火山位於菲律賓群島邦板牙省、描禮士省和打拉省交界處。同一時期發生的熱帶風暴助長了火山熔岩的散布。結果全球氣溫在3年內持續下降,臭氧的消耗量也臨時增加。
基勞維亞火山爆發 基勞維亞火山是夏威夷群島上的一座活火山,是組成夏威夷島的5座盾狀火山之一。這座火山從1983年開始噴發,並一直持續到如今。看到流入太平洋的熔岩流,一定會令你感到大吃一驚。為了一睹日落時分火山噴發的壯觀場面,大量遊客不辭辛苦來到這里。
聖海倫斯火山爆發
聖海倫斯火山爆發
聖海倫斯火山是一座活火山,位於美國太平洋西北華盛頓州的斯卡梅尼縣,是喀斯喀特山脈的一部分。它休眠了大約100年後,在1980年爆發。炙熱的火山灰升至大約8萬英尺(24.38公里)高空,把山頂削低了大約1400英尺(426.72米),導致57人喪生,造成經濟損失高達30億美元。
聖瑪利亞火山爆發 聖瑪利亞火山是位於瓜地馬拉西高地省的一座很大的活火山,它靠近克薩爾特南戈市。歷史上有記錄的聖瑪利亞火山第一次爆發發生在1902年10月。這次火山噴發的爆發指數是6級,它產生的火山灰一直蔓延到舊金山。1902年的火山爆發產生的火山口,導致聖地亞古多上的這座火山的南側非常陡峭。聖地亞古多發生的每一次地震或火山爆發,都會引發大規模山崩,使方圓多達1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覆蓋。
培雷火山爆發 培雷火山是位於法國的海外屬地、加勒比海小安地列斯島弧馬提尼克島上的一座活火山。它是世界上最致命的層狀火山之一。1902年5月8日的火山爆發,導致2.9萬人喪生,摧毀了距離該地大約4英里(6.44公里)的港市聖皮埃爾堡。迅速流動的熾熱氣體和緻密的液化火山粒子對所到之地造成很大破壞。

全球七大活火山
基拉韋厄火山(KILAUEA)位於美國夏威夷島東南部。基拉韋厄火山是世界上活動力旺盛的活火山,至今仍經常噴發。山頂有一個巨大的破火山口,直徑4027米,深130餘米,其中包含許多火山口。整個火山口好像是一個大鍋,大鍋中又套著許多小鍋 (火山口)。在破火山口的的西南角有個翻騰著熾熱溶岩的火山口,直徑約1000米,深約400米,其中的熔岩,有時向上噴射,形成噴泉,有時溢出火山口外,形如瀑布,當地土著人稱它為「哈里摩摩」,意為「永恆火焰之家」。

這里曾長期存在著一個世上最大的岩漿湖,面積廣達10萬平方米,通紅織熱的岩漿一般有十幾米深,在湖中翻滾嘶鳴,彷彿一爐沸騰的鋼水。在湖的邊緣部分,經常產生暗紅色的桔皮,它們堆積起來就像一捆捆繩子,桔皮有時破裂後再傾倒沉入白熱的岩漿中去。湖面上還不時出現高幾米的岩漿噴泉,噴濺著五彩繽紛的火花。這種種驚心動魄的景象,稱得上是大自然中的奇觀。
1960年基拉韋厄火山大爆發時,熔岩流從高處奔騰下瀉,湧入大海,在海邊填造了一塊約2平方公里的新陸地。2002年7月29日,滾滾岩漿從基拉韋厄火山噴涌而出,流入大海,水火交融,形成壯觀的景象。2002年8月17日,該火山噴出的火紅岩漿滾滾湧向海邊,好似一條岩漿火龍。
20多年來,基拉韋厄火山持續不斷湧出的大量岩漿已經在夏威夷島東南形成幾個新的黑沙灘並使島的面積不斷擴大。
拉基火山
冰島南部火山裂縫和山,緊靠冰島最大的冰原瓦特納冰原(Vatnajokull)西南端。拉基山是火山裂縫噴發過程中形成的唯一顯著地形特徵,現稱之為拉基環形山(Lakagigar)。該裂縫為東北-西南走向,拉基山把它截為接近相等的兩部分。拉基山海拔818公尺(2,684尺),高出附近地帶200公尺(650尺)。拉基山並未被裂縫完全綻開。在山坡上裂縫之間只有若干極小的流出少量岩漿的火山口。
火山噴發於1783年6月8日開始,至7月29日只剩拉基山西南面裂縫還在活動。同日,東北面裂縫開始噴發,其後的噴發幾乎全在裂縫的這半邊。噴發一直持續至1784年2月初,被認為是有史以來地球上最大的熔岩噴發。普遍認為岩漿噴發量約為12.3立方公里(2.95立方里),覆蓋面積約達565平方公里(220平方哩)。
大量的火山氣體造成歐洲大陸大部分地區上空煙霧彌漫,甚至波及到敘利亞、西伯利亞西部的阿爾泰山區及北非。釋放出的大量硫磺氣體妨礙了冰島的作物和草木生長,造成大部分家畜死亡。因煙霧造成的飢荒最後導致冰島1/5居民喪生。
冒納羅亞火山 在夏威夷火山國家公園(1916年建)內,為世界最大孤立山體之一。海拔4,169公尺(13,678尺)。其穹丘長120公里(75哩),寬103公里(64哩),熔岩流經面積達5,120平方公里(2,000平方哩)。火山口莫庫阿韋奧韋奧(Mokuaweoweo)面積約10平方公里(4平方哩),深152~183公尺(500~600尺)。冬季頂部常為冰雪覆蓋。
1832年起平均每隔3年半爆發一次,大部分的噴發物限止在莫庫阿韋奧韋奧火山口內,其餘則沿著東北或西南側的裂縫帶流下。在1935年的爆發中,美軍飛機曾對威脅到希洛(Hilo)城的岩漿流徑投擲炸彈。1950年6月,為期23天的浩瀚岩漿從一道21公里(13哩)的西南側裂縫流下,毀滅了一個小村莊。1975、1984年山頂曾發生大爆發。
冒納羅亞火山(Mauna Loa)是一座活火山,在過去的200年間,約噴發過35次。至今山頂上還留有好幾個鍋狀火山口和寬達2700米的大型破火山口。1959年11月,莫納羅亞火山再次爆發,當時沸騰的熔岩冒著氣泡從一個長達一公里半的缺口處噴射出來,持續時間達一個月之久,岩漿噴出的最高高度超過了紐約的帝國大廈。1984年3月,冒納羅亞火山又一次爆發,舉世罕見的壯麗景色,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維蘇威火山 維蘇威火山 (Vesuvius) --全世界最著名的火山之一,位於坎帕尼亞平原的那不勒斯灣畔。於1944年噴發後形成。2,000,000多人居住在維蘇威火山地區及山坡低處。沿那不勒斯灣海岸有工業城鎮分布,山麓北部為小型農業中心。
經過幾個世紀靜止後發生一系列地震,持續6個月且強度逐漸增加,1631年12月16日發生大噴發。山坡上很多村莊被毀,約3,000人死亡;熔岩流抵海邊,天空昏暗達數日之久。1631年後火山噴發特徵發生變化,火山活動持續不斷。可以觀察到火山活動分兩期∶靜止期與噴發期。靜止期火山口封閉,噴發期火山口幾乎持續張開。
山麓遍布葡萄園和果園,此地產的葡萄酒叫「基督眼淚酒」(Lacrima Christi);古代龐貝的酒壇上多有「維蘇威」(Vesuvinum)的字樣。山上高處遍布櫟樹和栗樹雜木林。北坡樹林沿索馬山坡一直長到山頂。西側長著栗樹叢,海拔600公尺(2,000尺)以上則是遍布金雀花類植物的起伏不平的高原,西元79年那次大爆發留下的火山口已經填平。再往高處,大火山錐的斜坡上及索馬山的內側山坡上幾乎是不毛之地,在火山靜止期長著一簇簇草地植物。
維蘇威火山在1.2萬年中不時噴發,火山口總是繚繞著縷縷上升的煙霧,散發熱量足以點燃一張紙。山腳下遍布著果園和葡萄園,而火山上的坡則顯得荒涼和險惡。20世紀維蘇威火山已發生了6次大規模的噴發。
維蘇威火山最著名的一個噴發發生在公元79年,當時赫庫蘭尼姆和龐培兩鎮被毀滅。火山噴出黑色的煙雲,熾熱的火山灰石雨點般落下,有毒氣體湧入空氣中。龐培城只有四分之一的居民倖免於難,其餘的不是被火山灰掩埋,就是被濃煙窒息,或者被倒塌的建築物壓死。
聖海倫斯火山 位於美國西北部華盛頓州,喀斯喀特山北段。海拔2950米(1983)。休眠123年後於1980年3月27日突然復活,5月18日的噴發最為劇烈,煙雲沖向 2萬米高空,火山灰隨氣流擴散至4000公里以外,撒落在距火山800公里處的也有1.8厘米厚。火山附近河流被堵塞、改道,許多道路被埋沒。熔岩流引起森林大火,周圍幾十公里內生物絕跡。由於山地冰雪大量融化,形成洶涌的急流,加之上升氣流中的大量水汽在高空凝結,暴雨成災,使沖刷下的火山灰形成泥漿洪流,從山上傾瀉而下,嚴重破壞了沿途的農田、森林及一切設施。火山噴發後,附近地形發生顯著變化,原來的火山錐頂部崩坍,形成一個長3公里、寬1.5公里、深125米的新火山口。這次火山噴發造成60多人死亡,390平方公里土地變成不毛之地,損失巨大,是美國歷史上,也是20世紀以來地球上規模最大的火山爆發之一。如今,它仍有活動。
在1980年的噴發前,聖海倫斯火山因形狀勻稱,山頂布滿積雪,很像日本的富士山,故被稱為「美國的富士山」,吸引了眾多旅遊者。1980年的噴發標志著這座火山從1857年沉睡123年後再次蘇醒。從此後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由於火山噴發前較長時間的地震活動和蒸汽噴發,火山應急工作得當,並做出了較好的預測,聖.海倫斯火山的爆發沒有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聖.海倫斯火山的休眠期比活躍期長的多,聖.海倫斯火山噴發的經驗告訴我們,不要對貌似死亡的活火山掉以輕心。
埃特納火山 義大利西西里島東岸活火山。其名來自希臘語Atine(aithn,意為「我燃燒了」)。為歐洲最高活火 山。海拔3,200公尺(10,000尺)以上,和其他活火山一樣,其高度各個時期變化不同,如1865年比20世紀末要高52公尺(170尺)。面積1,600平方公里(600平方哩)。基座周長約150公里(93哩)。埃特納火山坐落在燈火通明的義大利卡塔尼亞城上方,它不斷向空中噴射著火焰,而熔岩則如河流一般從兩翼向外溢出。盡管看起來讓人眼暈,埃特納火山還算相對安全,因為這座山火的噴發十分罕見且緊湊,同時熔岩流動緩慢,從而給了人逃生的機會。

歐洲最高的活火山。最猛烈的噴發是1669年,持續4個月之久,噴出熔岩約達7.8億立方米。破壞十分嚴重,卡塔尼亞等附近城市2萬人喪生。1981年3月17日的噴發,是近幾十年來最猛烈的一次,掩埋了數十公頃樹林和許多葡萄園,數百間房屋被毀。山坡植被分布:最低帶,布滿果樹種植園;中間帶,多山毛櫸、櫟樹和松樹;最高帶,有稀疏分散的灌木和藻類。山上有紀念羅馬皇帝登山的古跡。
桑蓋火山 桑蓋國家公園位於厄瓜多中部莫羅納-聖地亞哥、欽博拉索和通古拉瓦三省交界處。地處赤道附近,面積2720平方千米。園內有世界上著名的世界上活動持續時間最長的活火山--桑蓋火山。海拔5410米的桑蓋火山山頂白雪皚皚,山勢險峻,從山頂到山麓近4000米的海拔高度差使這里形成了厄瓜多所獨有的景觀。整個公園因為地處赤道附近,陽光照射充足,各處海拔的高度也不同,因而呈現出不同的生態景象,生活著許多珍稀的動植物。
熱帶雨林中生長著高達30~40米的樹木,高大挺拔。火山灰堆積而成的極為肥沃的地面使這里的植物非常繁茂。除堅硬的木本植物外還有苔蘚、地衣、帶有圓球莖和雞冠狀葉子的菊科植物等。

⑤ 火山岩地層類型有哪些

中國古近紀和新近紀火山岩地層大致有4個分布區帶或4個類型:碰撞火山弧安山岩型、青藏玄武岩型和東亞玄武岩型,另有一種混雜堆積中的外來岩塊型。
1.岡底斯—拉薩火山弧
青藏高原中南部的雅魯藏布江縫合帶北側分布著著名的岡底斯 拉薩(或岡底斯—念青唐古拉)火山弧,代表地層是古新世至始新世的林子宗群,包括典中組、年波組和帕那組。其西段稱茶里錯群,記錄有玄武安山岩。但該群總體為安山岩和流紋岩,總厚4000~6000m,是目前正在大力研究的斑岩銅礦帶。雲南漸新統硯山組夾有流紋集塊岩和流紋斑岩,上新世至第四紀的騰沖火山岩為大套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紋岩,很可能與岡底斯帶火山岩屬同一性質的碰撞火山弧,但時間滯後。
2.青藏玄武岩
岡底斯 念青唐古拉以北的青藏高原大部地區,廣泛發育古近紀、新近紀至近代的玄武岩系列,並常含深層地幔來源的鹼性岩和超鹼性岩。在上始新統至漸新統多以夾層出現,如藏北的日貢拉組、康托組,羌塘藏東的貢覺組。新近紀開始出現大套玄武岩,如中新統石坪頂組(或稱魚鱗山組—藏北)、查保馬組(羌塘藏東),厚數百米至1800m。塔里木西部始新統卡拉塔爾組下部為玄武岩。青藏的玄武岩和鹼性、超鹼性岩被看做地幔柱的產物。它的第一活動期為始新世晚期至中新世;再一個強烈活動期為第四紀至今(見第四紀階段)。如前文提到,在青藏高原受南北擠壓背景上產生地幔張性通道的機制只能是東西向或北西向的大型走滑斷裂。它們與近南北向的軸向斷裂構成共軛體系。可見青藏玄武岩期次反映了高原隆升的期次。
3.東亞玄武岩
這一類型玄武岩分布區最為廣泛,北起貝加爾、遠東地區,經大興安嶺、東北地區和燕山、太行山以東至華南東部和南海北部,包括台灣和東海海域。東北地區古近紀玄武岩有:遼東的古新世老虎台組橄欖玄武岩厚幾十米至500m,張廣才嶺始新統—漸新統寶泉嶺組、遼寧北部的古新統木梳屯組、下遼河古新世、始新世的房身泡組有玄武岩層。華北平原古新世—始新統孔店組和漸新統東營組見有玄武岩。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古近紀玄武岩見於江漢盆地始新統荊沙組、皖南始新統照明山組、蘇北始新統—漸新統三垛組。漸閩地區的始新統—漸新統長河組和台灣北港的古新統王功組也含玄武岩。珠江盆地始新統華涌組、雷瓊地區始新統流沙港組和漸新統潿州組夾有玄武岩層。台灣東部始新統—漸新統畢祿山組夾變質玄武岩或安山玄武岩。總之,古近紀玄武岩雖分布較廣、但大多規模有限,唯東北特別是遼東的古新世玄武岩厚度較大。
新近紀玄武岩分布最廣。東北地區有大興安嶺的中新統—上新統西山組玄武岩,張廣才嶺的中新統—上新統船底山組橄欖玄武岩、玄武岩,下遼河地區中新世館陶組所夾玄武岩。華北地區有燕山、太行山的中新統漢諾壩組玄武岩,內蒙古中新統二登圖組所夾玄武岩,山東中新統牛山組、山旺組和上新統堯山組玄武岩。徐淮地區中新統下草灣組、上新統宿遷組以及東海中新統海龍井組和玉泉組均夾玄武岩層。南京地區中新統上—上新統方山組大部為橄欖玄武岩,中新世的雨花台組也夾玄武岩。台灣北港和澎湖地區有中新世的澎湖組和上新世至第四紀的漁翁島組玄武岩和橄欖玄武岩;台灣中央山脈和台東中新統廬山組和都巒山組等皆含玄武岩。海南島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的石馬村組和石門溝村組主要為橄欖玄武岩。大興安嶺和東北地區新近紀玄武岩因大面積平鋪於山嶺上,常稱作高原玄武岩,玄武岩高原也因此得名。
東亞玄武岩的岩石圈構造背景有不同認識。有的認為是東亞地幔柱,有的認為與西太平洋邊緣海的拉張有關。其實這兩種認識未必不相容,西太平洋邊緣海近東西向拉張伴隨著近南北向大規模張性走滑運動,正是這一構造機制為地幔岩漿的溢出製造了岩石圈通道。
4.混雜堆積中的玄武岩岩塊
目前僅發現於台灣。台南墾丁半島的中新世、上新世墾丁層為混雜堆積(見前文),其中含玄武岩和超基性岩,著名的「尖山玄武岩」是一個游覽景點,有的鉻尖晶石岩塊被當作門前或路邊的裝飾物。這套白堊紀巴坦島弧與大陸(台灣)碰撞形成的混雜堆積自然夾有玄武岩和超基性岩等洋殼殘塊。

⑥ 火山的分布地區有哪些

主要是在抄幾大地質板塊交襲接的地區

一、環太平洋火山帶:與地震帶基本一致,從南、北美洲西海岸、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經堪察加、日本群島、菲律賓群島以迄紐西蘭。在本帶上,現有活火山300餘座,佔全球活火山數近80%,其中南美及中美洲西海岸、西印度群島達100座。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日本群島約90多座。西及西南太平洋達200座左右,其中印度尼西亞就有90座之多,它成為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如1991年噴發的日本、菲律賓、智利諸火山,我國東部諸火山,均屬於本帶之內。

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包括南歐、北非沿海、西亞、中亞、我國的西北和西南、印度北部、中南半島西部和馬來群島等地。

三、大洋海嶺(中脊)火山地震帶,包括大西洋中脊,印度洋海嶺、東太平洋中隆(海丘)等地。

四、大陸裂谷火山地震帶,主要指東非裂谷帶,它南起贊比西河下游,向北經東非高原、衣索比亞高原、紅海,直到死海和約旦河谷。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是世界最大的火山地震帶,面積佔世界火山地震帶的一半,經常發生火山活動或地震,地震釋放的能量約佔世界地震總能量的五分之四,我國華北、東北發生的地震,也與此帶的地殼活動有關。

⑦ 海南火山口的資料!急急急!!!

海口石山火山群地質公園位於海口市西南15公里的石山、永興兩鎮境內,屬地塹一裂谷型基性火山活動地質遺跡,也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全新世(距今1萬年)火山噴發活動的休眠火山群之一。區內火山群面積約108平方公里,分布40座各種類型的火山和30餘條熔岩隧洞,蘊藏豐富的優質飲用礦泉和療養地熱水,保存有被喻為海口城市「綠肺」的熱帶原生林和獨具特色的玄武岩石器古民居。海口石山火山群以其火山成因的典型性、類型的多樣性、形態的優美性、礦泉的珍稀性和火山生態的完整性而成為國家重要的地質遺跡, 2004年1月被國土資源部批准建立「國家地質公園」。
公園主要景區的馬鞍嶺火山距離瓊州海峽不遠,當輪船駛進海口秀英港,便可眺見其突兀的山峰。馬鞍嶺火山不僅是海南石山火山群地質公園內的最高山,也是海(口)府(城)城市周邊的最高山,在晴空萬里的日子裡,登馬鞍嶺火山,近見海府城市高樓林立,如孔雀開屏,遠望瓊州海峽,碧海藍天,魚帆點點,一派迷人的南島風光,使人心曠神怡。向南望去,火山群此起彼伏,連綿不斷,氣勢磅礴,而群山之間,點綴著熱帶果林,村寨座落,炊煙裊裊,使人浮想聯翩。馬鞍嶺火山為瓊北火山區最新一期火山噴發的中心,在方圓不足2km2的范圍內分布有大小6座火山、1個熔岩隧道和1個塌陷坑,此乃國內外罕見,具有極高的科考、科研、科普和旅遊觀賞價值。1996年世界旅遊日中國主會場之一的慶祝活動,受到二十多個國家的旅遊官員和專家好評。
作為海口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的主要建設單位——海南椰灣集團有限公司自1991年以來,藉助當地特產「石山壅羊」投資興辦荔灣酒鄉,通過建設獨具特色的大型園林式露天餐飲區,並將海南獨有的黎族風情表演與餐飲融合,創造出知名的餐飲文化,從而成為海南的一大旅遊品牌。海南椰灣集團在成功建設和經營荔灣酒鄉的基礎上,與海南省旅遊局、原瓊山市旅遊局和石山鎮政府合作成立海南火山口公園股份公司,並於1996年開始對馬鞍嶺火山口公園進行擴建,並於2000年將公園改名為「石山火山口公園」。前期投入1600多萬元,本著「科學規劃、合作開發、有效保護,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原則,完成了公園的基礎設施和旅遊觀光設施。
2004年來,在國家國土資源部、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海口市委、市政府地大力支持下,得到國內外地質專家、旅遊專家、環保專家以及規劃設計專家的精心指導。火山口公園全體職員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大膽探索,克服層層困難,高舉科學文化大旗,改造建設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使昔日被稱為「單一」的公園,變成今日一座集地質、生物、人文歷史多樣性為一體的國家級地質公園。園區內的室內科普館與室外博覽園展示的地質科學文化知識,使遊客特別是青少年學生,從中認識地球、解讀地球奧秘,汲取地質科普知識並從中得到樂趣。國家地質公園內的火山石奇觀、熱帶園林景觀,給遊客展示了火山地質遺跡和自然生態文化相和諧的特色旅遊情趣。同時在園區內具有地方特色的火山酒鄉,品嘗石山壅羊風味美食、熱帶火山瓜果和觀看火山民俗演藝,選購火山石工藝品等。充分展示了「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的城市火山文化與生態文化內涵的魅力。
日前,國家國土資源部決定,海口石山口火山群將與湛江湖光岩、廣西北海潿洲島整合一起,以雷瓊地質公園的名義申報世界級地質公園,並已獲國家國土資源部專家評審通過,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察確認,其如獲通過,將成為與世界自然遺產具有同等地位和意義的品牌,可為海南省旅遊增添一個嶄新的名片,成為海口市後花園、大陸赴海島之旅的重要選項。
2006年1月7日,海口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正式揭碑開園。以此為契機,該園將逐步發展成為具有觀光游覽、休閑度假、體驗性科普考察和生態文化等多功能的旅遊區。
海南省領導王為璐、王法仁、陳成,原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全國政協人資環委副主任陳洲其,中國地質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趙鵬大等參加揭碑開園儀式。在揭碑開園儀式上,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司長姜建軍宣讀了該部有關海口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的批准文件。海口市市長陳辭在儀式上致辭時表示,海口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正式開園,將極大推動海口特色旅遊的發展,提高海口的城市品位,今後作為雷瓊地質公園主要園區的海口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將通過不斷建設,繼續朝著世界地質公園邁進。
海口石山火山群是大自然賜予海口人民的寶貴財富,當地政府將運用國家地質公園品牌,突出本土文化特色,加快火山地區的大規模開發,進一步拉動火山地區的發展,促進海口市旅遊業和生態產業的升級,爭取建成為海口市的景觀新區。
海南火山口公園景點:峨蔓嶺永茂嶺火山卧龍洞仙人洞儒黃嶺火山羅京盤火山群休嶺雷虎嶺好秀嶺吉安嶺火山昌道嶺火山永興鎮儒本村眼鏡嶺寄生火山包子嶺火山雙池嶺瑪珥火山風爐嶺火口火山科普館石山火山群地質公園石山火山口馬鞍嶺火山口 補充景點

⑧ 在海南有沒有火山

石山火山口位於海南島北部(又稱瓊北),毗鄰海口市,與瓊州海峽相依相望。遠古的瓊北火山內爆發容,在這里遺留下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火山群,似一座座天然的火山地質博物館--石山火山口。
火山口公園位於瓊山市西部石山鎮,離海口市約20公里,園內及附近有距今2.7萬年至100萬年間火山爆發所形成的死火山口群。其中最大者海拔222.2米,深90米,是世界上完整的死火山口之一。因形似馬鞍,又名馬鞍嶺,是瓊北地區至高點。周圍還有幾十個小的死火山口或火山眼。地下有火山岩洞群,是火山噴發的產物,被地質專家譽為頗具規模的火山洞博物館。

⑨ 火山爆發形成海南島以哪幾個山脈為核心

海南島中已知的最早的地層年齡是18億年,但海南島的形成卻在6500萬年前。

關於海南島的形成,有不同的說法。權威的說法是:海南島本與大陸相連,大概在6500萬年前,由於在北部發生斷陷形成瓊州海峽,與大陸分離,屹立南海,成為我國第二大島。

海南島與大陸相連時,也幾經沉浮,時而在海水下,時而露出海面。滄海桑田,地殼變遷。經歷了構造運動、岩漿活動、沉積作用和成礦作用等,形成今日壯麗的山川和海灣景色。

海南島北部處在雷瓊斷陷,自6500萬年新生代以來,火山噴發活動頻繁,4000多平方公里內全是火山岩分布,火山口三五成群,熔岩隧道縱橫交錯,形成了奇特的火山地貌景觀。

五指山是由1.4億年早白堊紀中酸性火山岩噴發構成的高大山體,延綿不斷的熱帶雨林,是萬泉河和昌化江的發源地。

在4.4億年前,七仙嶺一帶為汪洋大海,後在中生代燕山期造山運動中,隆起為陸,並褶皺成山體。由於七仙嶺地處「尖峰———吊羅大斷裂帶」上,所以有多處自噴溫泉。

海南島有獨特的山嶽奇峰、火山地貌、岩溶景觀、瀑布、溫泉和地震遺跡;還有1500多公里的海岸線,眾多沙白水平的海灣、沙灘、珊瑚礁石和海蝕地貌。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