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畫構造地質圖
Ⅰ 構造圖的繪制步驟及方法
1.資料的檢查
因為繪制構造圖的全部數據都是從剖面圖(時間剖面或深度剖面)上取得的,剖面解釋的可靠程度直接關繫到構造圖的質量,所以在繪制構造圖之前,應對所有剖面進行檢查。主要檢查標准層的地質屬性是否准確,數量上是否滿足地質任務的要求;斷層、超覆、尖滅等地質現象的確定是否合理,上下反射層之間和相鄰剖面間的解釋有無矛盾之處;各剖面交點閉合誤差是否在允許范圍(小於等值線距之半)以內等。
2.選擇作圖層位和比例尺
(1)作圖層位的選擇:在所對比的若干反射層中,選擇能控制地質構造特徵的標准層作為繪制構造圖的層位,目的層是必須選擇的作圖層位。如果目的層不是較好的反射標准層,甚至難以對比追蹤波,也必須作假想層來繪制構造圖。至於要選多少個層位製作構造圖,則可根據勘探任務和地質要求而定。在角度不整合面上下,一般應各選一層分別作構造圖。
(2)作圖比例尺:比例尺和等值線距反映了構造圖的精確度,而構造圖的精確度又取決於測網的密度、地質情況、勘探任務和資料質量等因素。在資料質量好,構造復雜的情況下,應選擇較大的比例尺和較小的等值線距,反之亦然。在不同的勘探階段,其構造圖的作圖比例尺和等值線距,都有一定的要求,詳見下表。
地震勘探
3.描繪測線平面分布圖
根據測量資料,用透明紙把所有測線的平面位置描下作為底圖,註明測線號、測線起止樁號、交點樁號、已鑽井位、主要地物及經緯度等。
4.取數據
在經過解釋的時間剖面或深度剖面上,對所選的作圖層位,按一定距離(通常在測線平面圖上為1cm)及測線交點處讀取t0值或深度值,同時將斷點位置、落差、超覆點、尖滅點等數據標注在測線位置圖上。對構造的主要部位及特徵點附近應加密取值。
5.製作斷裂系統圖
在各條剖面上劃分出斷層之後,需要把屬於同一斷層的斷點在平面上組合起來,繪制斷裂系統圖(圖5-15)。斷裂系統圖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繫到構造圖的精度。
(1)斷點在平面圖上的標記方法
將同一層位的所有斷點投影於測線上,如圖5-16所示,把投影點的位置繪在測線平面位置圖上,並用一定符號表示斷層性質,如:正斷層用 表示,逆斷層用 表示,其中 代表下降盤,「↑」代表傾向(圖5-15)。這樣標記的斷層位置,只有對水平界面或垂直斷層走向的偏移剖面才是正確的,否則相對實際位置要出現偏移。所以這里所確定的斷裂系統,如果是等t0圖上的斷裂系統,則由等t0圖製作等深度圖(構造圖)要做偏移校正。
圖5-15 斷裂系統圖
圖5-16 斷點位置確定
(2)在不同的剖面上識別同一斷層的依據
1)在平行的剖面上,斷層性質相同,斷面、斷盤產狀相似。
2)斷開的地層層位基本一致或有規律變化。
3)斷點位置靠近、斷距相近或沿走向呈規律變化。
4)同一斷塊、地層產狀變化一致或有一定規律。
5)區域性大斷裂一般平行區域構造走向,斷層兩側波組有明顯差異。
(3)斷點平面組合時應注意的問題
①兩條斷層相交時,應該用構造地質學理論加以分析,按斷層發生的先後分為主幹斷層和派生斷層。晚期的新斷層應切割早期的老斷層,而老斷層在新斷層兩側發生錯動(圖5-17a)。當兩條斷層相接觸時,一般應是小斷層的一端觸到大斷層上(圖5-17b),其中長支是老斷層或者是同時伴生的深斷層,而淺層不斷的一般是老斷層;深淺層都斷,落差基本一致時一般為新斷層;落差上小下大者屬於邊沉積邊發育的斷層。
圖5-17 斷層年代判斷
②一些斷點很清晰的斷層,在平面連接時不能穿過無斷點顯示的剖面。
③經平面組合後剩餘的孤立斷點,應是斷距小,延伸較短的小斷層。
④當地層傾角較大(20°以上)時,確定斷層和組合斷點時應結合偏移剖面,但剖面平行走向時,斷層仍不能實現偏移歸位,有時會存在假斷點。在圖5-18中,剖面E5在F'兩邊,分別收到來自斷層F上、下盤的反射,因而出現了假斷點F'。
⑤在斷點組合時,應將剖面與平面相結合,反復對比,使組合方案達到最合理為止。
圖5-18 假斷點的形成
6.繪制等值線
按規定的等值線距(如前面表中所示),根據展在平面透明底圖上的t0值或深度值描繪圓滑的等值曲線。先勾出大致的輪廓,如構造的高點和低點,構造軸線等,然後再考慮構造的細節。在復雜斷塊區,應以斷塊為單位描繪。描繪等值線應注意下述規律:
(1)所繪出的平面圖,在構造形態、范圍、高點位置和幅度等方面的特徵上,都與有關的剖面圖基本一致。
(2)應符合構造規律(圖5-19):①在單斜層上,等值線間隔應均勻變化,不允許出現多線或缺線現象(圖5-19a、b)。②兩個正向(或負向)構造之間不能存在單線,如圖5-19c中虛線是錯誤的。③正負向構造,在無斷層影響時,都應相間出現,構造軸向大體一致。④繪制斷層線兩側的等值線時,應考慮斷開前構造形態上的聯系,如圖5-19d的勾法是錯誤的,圖e是正確的。另外,斷層上升盤某點等值線的數值加上斷層的落差,應等於下降盤等值線的數值,如圖5-19f所示。⑤同一斷層,在上下層構造圖上的位置不能相交,當斷面直立時,深淺層構造圖的斷層位置應當重合;當斷層傾斜時,同一斷層在各層構造圖上應彼此平行,且在深層的位置較淺層的位置往斷層下傾方向偏移。⑥背斜構造斷開後,下降盤等值線范圍比同深度上升盤的范圍小。對於正斷層,其上下盤斷點投影到地面上的水平位置錯開,如圖5-19b所示;對於逆斷層,其上下盤斷點投影到地平面上的水平位置出現疊掩,如圖5-19a所示。
圖5-19 繪制構造圖等值線正確性的判別
(3)構造圖的規格要求及常用地質符號。在構造圖上應標注圖名、比例尺、經緯度、井位、主要地物、圖例和責任人等。常用的地質符號見圖5-20。
圖5-20 構造圖上所用符號
Ⅱ 如何畫地質圖剖面圖啊
首先在地質圖上畫一條直線,便是你即將要畫的剖面,剖面圖的長度便是內這條直線的長度。
將這條容線經過地區的地貌投影到你的圖上。剖面圖上的關鍵點便是地質圖上的各條地層界線。而地質圖上的向斜、背斜、斷層等也必須要表現在剖面圖上。
你說的角度就看地質圖上一般有向斜、背斜或者斷層的地層界線旁邊都有一個T,短豎線的方向就代表地層的傾向,T旁邊有個角度便是地層的角度。這個角度和傾向便是你剖面圖中要畫出來的。
你拿長全面點的地質圖,上面一般都附帶一個剖面圖,比照一下就知道了
Ⅲ 怎樣繪制地質剖面圖
我有全套的地質工程、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資料。以下是一些零碎的資料,太多,放不上。不好意思,看對你有幫助沒有。或者給金幣,傳給你全套的。二、礦井地質剖面圖編制方法1、根據實測資料編制(1)確定剖面線方向和位置(是剖面線均勻分布)A盡量沿遠勘探線布置B盡可能通過主要石門、主要上下山C垂直煤層(煤岩層)的總體走向 (2)選定比例尺1:1000或1:2000(3)收集整理編圖資料A剖面線切過的鑽孔柱狀圖B剖面線切過的井巷實測剖面圖C礦井地形地質圖D採掘工程平面圖E其它綜合性圖件(4)設計圖面、畫高程網(5)投繪平面與剖面對應線A坐標線 ±0水平切面 剖面圖B准線 (6)繪地形剖面圖 (7)投繪鑽孔柱狀圖A剖面線切過的鑽孔 B臨近剖面線的鑽孔①垂直投影法 ②走向投影法 注意:①投影的鑽孔用虛線表示 ②一般採用走向投影法 ③不能穿越斷層投影(8)投繪巷道A剖面線切過的巷道 B剖面線附近的巷道(一般不投繪) 垂直投影法(投影巷道用虛線表示)①與剖面線平行的巷道(長度。坡度不變)②與剖面線斜交的巷道Ⅰ水平巷道 長度縮短Ⅱ傾斜巷道 長度縮短、坡度增大(9)投繪煤岩層和構造點 A剖面線切過的煤岩層和斷層 B剖面線附近的煤岩層和斷層①走向延長法②輔助剖面法(10)對比連接(11)審核清繪2、根據水平地質切面圖編制 (1)已知兩個水平切面 (2)已知一個水平切面 3、根據煤層頂底板等高線編制用到的方法:直接投點 插入法 走向延長法 斷層面等高線法怎樣繪制地質剖面圖
Ⅳ 地質圖怎麼畫成地質剖面圖
按比例尺在米格紙上面畫就是,一般來講剖面圖的比例尺是和地質圖一樣的,也叫圖切剖回面,坡度按等高線來答畫,岩性按地質圖對應岩性來畫,岩層傾向傾角根據地質圖上給的產狀來畫,需要注意地質圖的距離對應的是米格紙上面的水平距離,一般情況海拔也要根據比例尺來。
Ⅳ 怎樣畫地質剖面圖
其實不難,首先根據這十個點進行直接插值生成高程圖,或者加入斷層等地質要素,再插值生成構造圖,然後再作剖面圖。
Ⅵ 地質構造的類型有哪些請畫出示意圖並舉例說明
地質構造是指地殼中的岩層地殼運動的作用發生變形與變位而遺留下來的形態。
主要有褶皺、節理、斷層。
特徵:
一、褶皺:分為背斜和向斜
1.背斜 岩層向上彎曲、中心部位岩層較老,兩側岩層依次變新。
2.向斜 岩層向下彎曲,中心部位岩層較新,兩側岩層依次變老。
若褶皺的岩層上升到地表而未受到剝蝕作用時,則背斜為高地,向斜為低地,地面上僅見到時代最新的岩層。褶皺岩層遭到強烈風化剝蝕後,地面的起伏主要取決於岩石抗風化剝蝕的能力。若褶皺岩層為同一種岩性或強度相近,由於背斜核部斷裂較向斜核部發育,背斜核部很可能成為低地或谷地,向斜核部反而形成高地或山樑。
Ⅶ 野外地質素描圖的繪制方法
地質素描是從地質觀點出發,運用透視原理和繪畫技巧來表達地質現象或地質作用的畫幅。地質素描類似於照相,但照相是純直觀的反映,而地質素描則可突出地質客觀實體的空間形態及相互關系,作者可以有所取捨。照相需要條件,地質素描則可隨時隨地進行,一般就在野外記錄本上用鉛筆或鋼筆畫。往往用許多文字還表達不清的地質現象,而一張素描圖卻表達得十分清楚,這對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起著重要作用。因而地質工作者應當學習地質素描的方法,將其作為地質調查的手段。
3.3.1地質素描的種類
地質素描按其內容,最常見的有下列幾種類型:
(1)地層素描。素描對象是地層,表示地層層位關系、產狀特徵、構造特徵、接觸關系等,如路線剖面素描圖(信手剖面圖)。
(2)典型地質現象素描。在動筆素描前,應首先觀察典型地質現象的「標志性形態特徵」,以及如何表達的素描技法。實際素描時,對「標志性形態特徵」可著重描繪,以求將典型地質現象充分顯示出來,如褶皺、斷層中的「標志層」;斷層破碎帶中的角礫岩特徵、地貌特徵;幾組不同方向的節理的交角大小和各組節理的寬度大小;各類接觸關系中的接觸面(帶)的特徵等(圖3.23)。
(3)地貌素描。地貌素描是一類視野頗大的素描,從地質角度考慮,主要是表現地貌特徵與岩石性質、地質構造的關系,或表現風化、水流侵蝕、冰川、火山、地震等地質作用與地貌的關系。
圖3.23 倒轉地層
(北京坨里,據藍淇鋒等,1979)
3.3.2地質素描的基本方法與步驟
(1)選定素描對象的范圍,確定景物在畫框內的位置。安排主要對象和次要對象的大小比例及其相對位置關系,並在圖框內勾畫出范圍(圖3.24)。
圖3.24 素描步驟(1):確定控制點、基準線
(李治堂等,2007)
(2)勾畫大體輪廓線及主要地質界線。主要是抓住外形輪廓,如山脊、陡崖、河床、階地、地質體界線等。先畫出大體輪廓,再畫局部;先畫主要,再畫次要;由簡單到復雜;先近後遠,近處畫得細致、清晰、濃重,遠處畫得粗略、輕淡、隱約。盡量按透視原理來運筆(圖3.25)。
(3)畫細部輪廓線和次級地質界線,並添加陰影線。突出地質體的形態特徵以及景物形象的立體感,使其逼真如實。適當畫些背景或襯托物,用以美化畫面(圖3.26)。
(4)用簡明扼要的文字表達畫面的內容,如村莊、地質體符號或其他說明等。最後寫上圖名、地名、方位、測量數據、比例尺及其他必要的說明(圖3.27,圖3.28)。
圖3.25 素描步驟(2):勾畫大體輪廓線及主要地質界線
(李治堂等,2007)
圖3.26 素描步驟(3):勾畫細部輪廓線和次級地質界線
(李治堂等,2007)
圖3.27 素描步驟(4):描繪明暗質感、整飾全圖
(李治堂等,2007)
圖3.28 侵入接觸關系素描圖
(贛州市月光塘村,謝文偉繪制)
Ⅷ 如何根據素描圖畫地質平面圖
地質圖是平面圖,地質編錄圖的一頂2幫一般是指的硐探地質編錄圖;關鍵是把地質編錄素描版圖的權頂轉繪到平面圖上,(2個幫的用途只是標注一下產狀而已,在平面上沒有用處),再把許多的硐探素描圖都轉繪過來,把相應的地層單元的分界線連接起來,連接不上的地方可以推測過去。
Ⅸ 如何精確畫地質剖面圖
可以用樣條曲線話咯 ,然後有多行文字可以標出上邊的東西,顏色在圖層管理里邊可以設置的,要精確點的話就要用坐標咯 ,
Ⅹ 繪制構造圖的步驟和方法
2.1.2.1 測線平面分布圖
根據測量成果,把所有測線的平面位置描下作為底圖,並詳細註明測線號及測線的起止樁號、交點樁號、已鑽井的位置、主要的地物、地名及經緯度等。以前工作過的地震測線要用不同的顏色區別開來。
2.1.2.2 取數據
在經過地質解釋的時間剖面或深度剖面上,對所選定的層位按一定距離(通常在圖上為1cm)及測線交點處讀取t0值或深度h值,同時將斷點位置、落差、超覆點、尖滅點等標注到透明底圖上,構造的主要部位及特徵點應加密取點。通常把數據寫在測線的右邊,換算層的數據用括弧括起來。斷層用紅色符號↗表示,可靠的繪實線,不可靠的繪虛線。斷距寫在斷點符號的左邊。
2.1.2.3 斷點的組合
斷裂是地質構造的重要特徵之一,常常對油、氣的存在與否起控製作用。所以,主要斷裂的平面分布情況是構造圖的關鍵,能否正確進行斷點組合將影響構造圖的質量(其具體方法將在斷層的解釋中介紹),最好能夠進行斷層面的閉合檢查,以避免錯誤的組合。
2.1.2.4 等值線的勾繪
在以上的工作完成後,按照所採取的線距,把t0值或深度h值相等的點用圓滑的曲線連接起來。一般是從易到難,先勾出大致的輪廓,然後再考慮構造的細節,逐步完善。在復雜的斷塊地區,應以斷塊為單位勾繪。最好先把構造的軸線繪出(構造高點或低點的連線),圍繞軸線再勾等值線,結果會更合理。勾等值線時應注意下述規律,即:平面圖與剖面上的構造特徵必須一致,例如構造形態、范圍、高點位置、幅度、構造間的相互關系等都應相近,勾構造圖等值線時應符合構造規律。例如在單斜上不允許出現多線或缺線現象;兩個正向或負向構造之間不能只存在單線,而應有兩條數值相等的等值線出現在構造軸線兩側;正負向構造在無斷層時應相間出現,其間過渡帶的等值線走向不能突變而應是漸變的,相鄰構造的軸向也應基本一致或是漸變的;斷層上升盤等值線的數值加上落差應等於斷層下降盤等值線數值,斷層穿過多層構造時不能相交而應重合或偏移。勾等值線時既要從數據出發,又不應受個別數據約束,要綜合考慮地質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