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地質單元是什麼概念
『壹』 什麼是地質單元關於地質煤層一類的
地質單元的概念太大了,你是說岩石地層單位?構造單元?
岩石地層單位是根據內可觀察到並呈現容總體一致的岩性(或岩性組合)、變質程度或結構特徵,以及與相鄰地層間關系所定義和識別的一個三維空間的岩石體。包括「群」、「組」、「段」和「層」四級
『貳』 地震地質單元的定義是什麼
不同大地構造單元交接的地帶是容易發生強震的地帶,如地台和地槽接觸帶、隆起和凹陷內交界帶。通常認容為,相鄰的大地構造單元之間或每個構造單元經歷的構造運動性質差異愈顯著,則愈容易發生地震。構造單元愈大,其構造界面向下延伸也愈深。相鄰大地構造單元之間的區別愈大,它們結合的構造界面也愈鮮明,而且這鮮明的界面也埋藏愈深。特別是對一些地表新構造運動不顯著,地貌差異不鮮明的地區,用地質歷史分析法可以揭示潛在的深大斷裂。所以在估計地震活動性時,需將地震統計資料和該區的大地構造發展史資料結合起來。
『叄』 地質單元的劃分及其應用
在礦產資源評價中,地質單元是統一觀測和取值的基本單元,作用相當於地質采樣中的樣品,同時也是統計對比評價的對象。很顯然,地質單元的劃分得當與否,對於評價效果將會產生直接的重大影響。由於礦產資源具有分布的隨機性,產出地質條件的復雜性等特點,如何合理地劃分地質單元就成了礦產資源評價工作的重要研究內容。從單元劃分方法看,目前在國外被廣泛採用的方法是由哈里斯所提倡的網格法,這種方法具有簡單易掌握的特點。考慮到礦產資源對地質構造條件的依賴性,礦產資源的等級性,資源體的幾何形態、規模的強烈變化性等特徵,在山東省的金礦資源評價中,採用了由王世稱教授所提倡的地質法劃分地質單元。應用這種方法劃分地質單元,下列內容是研究的重點。
圖9-14 膠東地區金異常及金地球化學分布圖
1.以金為主的組合異常及編號;2.以多金屬為主的組合異常及編號;3.主成礦期金地球化學區及編號;4.招遠—萊州—昌邑金地球化學帶;5.棲霞—道頭—平度金地球化學帶;6.牟平—乳山金地球化學帶;7.威海—文登金地球化學帶;8.燕山晚期金地球化學帶
1.地質單元法的使用條件
一般來說,應用地質法所劃分出的地質單元應具有以下特點:①單元具有隨機性,以滿足統計理論對抽樣的要求;②單元所處的部位應是某類礦產資源有可能賦存的空間;是普查找礦的有利地段;③單元的空間分布特點應能較客觀地反映資源的空間分布規律;④單元的大小和平面形態應盡可能地與客觀存在資源體的規模和平面幾何形態相接近。這種類型的單元不僅會使評價成果的可信度得以保證,同時也會為當前的普查找礦提供可供選擇的有利地段,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但是,該方法使用過程中,下列一些條件要得到滿足。
(1)成礦規律的正確認識:由上述單元的性質可以看出:其②③④均與成礦規律、成礦控制條件密切相關。可以說,單元的劃分實際上是成礦規律、成礦控制條件在單元劃分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像產於膠北隆起,與玲瓏超單元岩漿活動有關的金礦床,其主要控制條件就是玲瓏超單元繼承性岩體的存在。如果研究區域內或其深部不可能有這期侵入體存在,則這樣的地段就不可能是地質單元的可能空間。因此,成礦條件、成礦規律的認識和分析,是應用地質法劃分單元的依據和不可缺少的先決條件。
(2)綜合信息找礦標志的正確認識和確定:礦產資源預測要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是資源的位置。要明確指出研究區域中的某些地段是否是某種資源可能賦存的空間或存在某種資源的可能性。找礦實踐證明,一個特定地段能否被視為一個找礦有利地段,不僅要看該地段有無優越的成礦條件,同時還要看找礦標志組合的反映程度。只有成礦條件優越,找礦標志組合有良好反映地段,才是找礦的可能地區,否則將會犯誤勘的錯誤,造成投資浪費。事實上,這就是在研究區中應用地質單元的理論依據之一。
在綜合信息成礦預測過程中,對膠東地區已知金礦區的重砂、分散流資料的分析研究發現,自然重砂礦物中的自然金、黃鐵礦、鉛、鋅、銅的硫化物等組合異常,分散流中的Au、Ag、Pb、Zn、Cu等元素的異常組合,都對原生金礦具有良好的反映,是本區的重要找礦標志。所以某一單元的圈定,既要看岩漿岩、構造等地質條件,同時還要有重砂或分散流的良好顯示,否則就不能在某一地段劃分出地質單元。這說明了綜合信息找礦標志識別和確定與應用地質發劃分地質單元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所以說,綜合信息找礦標志的認識和確定是地質法劃分單元的又一先決條件。
(3)單元地質條件的分析:應用地質法劃分統計單元,既要標明單元的地理位置,又要確定單元的邊界,這些都是以地質條件和找礦信息為依據的。為了使所劃分出的所有單元間都具有可比性、可統一觀測性,賴以劃分單元的地質條件和找礦信息要適用於所有單元。這就需要分析劃分「條件」的地質意義,研究單元的性質及其應用的普遍性。已知礦床分布地區的重砂資料整理分析表明,多數金礦床的一定范圍內,都有金、鉛、鋅、銅和黃鐵礦礦物組合異常存在,重砂礦物組合與主礦化階段的礦石礦物組合相對應。
重砂礦物沿水流方向具有明顯的表生分帶現象,顯示重砂組合異常指示礦化的作用和礦物分帶的明顯向源性。這一信息的出現,標志著礦化作用的發生和礦化存在的可能位置。所以這個信息對於單元的劃分是重要的,可以作為劃分單元的條件被使用。此外,這種分析還會使我們把作用相似,地質定義不同的地質條件或信息加以識別,為合理確定單元創造有利條件。
2.金礦田地質單元劃分的原則
通過對與繼承性岩漿活動有關的岩漿熱液型金礦床——焦家式和玲瓏式金礦床的成礦規律、控制條件的研究、綜合找礦信息的識別及單元地質條件的分析,礦田級的地質單元的劃分,以下述條件或信息為原則。
(1)單元定位條件:①重砂組合異常。與金有關的重砂組合異常是區內金礦化的反映,標志著金的成礦活動的存在。主要組合類型有自然金-黃鐵礦型、自然金-黃鐵礦-多金屬硫化物型、自然金-黃鐵礦-白鎢礦型、自然金-黃鐵礦-辰砂型和自然金-黃鐵礦-泡鉍礦型。一般說,重砂礦物多有按礦物的穩定程度,由重砂源向下具有表生分帶現象,能顯示重砂源的可能位置。②金分散流異常。與金礦床具有良好的對應性,除個別礦田外,已知礦田都有金異常的明顯反映,且金的伴生組分Au、Pb、Zn、Cu等元素亦有較強烈的反映,顯示了分散流異常對礦化的指示作用。③已知礦床、礦點、礦化點的集中分布區。④岩體出露的或隱伏的緩傾斜一側。⑤形態復雜的岩體接觸帶部位。⑥有利的地球物理場部位。⑦多組不同級別斷裂構造的交匯處。
上述條件是金礦資源存在的地質條件和信息顯示,只要具備岩漿、構造和礦化信息等條件的地段,就是可能成礦的礦田單元。
(2)單元邊界條件:①礦田構造系統的分布范圍,如玲瓏金礦田,是由破頭青斷裂及眾多的次級斷裂組成的控制礦田的構造系統,在圈定單元邊界時,充分顧及到構造系統展布的整體空間。如靈山溝單元,在單元圈定時,充分考慮到以靈山溝-北截控礦斷裂以及上、下盤伴生、派生的控礦斷裂系統的完整性。又如焦家礦田單元的圈定,囊括了包括焦家斷裂以及下盤伴生的望兒山斷裂和它們派生的更低級別的斷裂構成的完整的構造系統。②相同的重砂組合異常分布區。膠東地區與玲瓏超單元有關的金礦床,有自己的標型礦物組合,在一些地區據此組合類型容易圈定單元邊界。但多數情況下,與焦家式、玲瓏式金礦有關的重砂組合類型中,又疊加了晚期與另外成礦作用有關的組合類型。如果據匯水盆地能獨立圈定晚期重砂分布空間,則單獨圈定異常區,而在圈定與玲瓏超單元花崗岩有關的礦田界線時將其剔除,如若晚期的組合類型量比很小,且又無規律、則以主要組合類型圈定的邊界。③分散流金異常分布區。在單元邊界圈定時,既要考慮有否,又要分析是什麼樣的組合類型。④局局部重力異常梯度帶的范圍、有利磁場場區范圍。
在運用這些原則時,據預測區的工作程度差異,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地質工作程度高,控制礦田的構造系統明朗、則構造系統是礦田邊界確定的重要依據、同時也考慮重砂、分散流異常的分布范圍。如:靈山溝、玲瓏、焦家、大尹格庄等礦田單元。
(2)地質工作程度較低,有個別礦床(點),控礦斷裂規模、產狀大體明確,但礦田構造系統的展布范圍不清。在此情況下,匯水盆地及與其有關的分散流、重砂組合異常分布范圍,是礦田單元邊界確定的重要依據。考慮到分散流遷移距離大於重砂遷移距離,則單元多限定在分散流異常范圍內,如:馬家窯、大霞址等。
圖9-15 膠東地區金礦成礦區(帶)的劃分與預測單元分布略圖
(3)地質工作程度低,無礦床(點)。但有重砂、分散流異常或只有分散流異常。前者依重砂異常圈定邊界,同時考慮分散流異常范圍及其他條件,後者主要考慮分散流異常。如:周家莊、澤頭、侯家等。
(4)地質工作程度很低的覆蓋區或半覆蓋區,沒有分散流、重砂顯示的礦田單元界線的確定,主要依據重、磁解釋,確定有利磁場場區范圍、控礦斷裂的存在或隱伏岩體的存在。如:小韓家、石埠、於家莊等。
3.地質單元的使用
定量評價礦田單元:膠東地區共計劃分出50個單元(表9-4,圖9-15),其中部分工作程度較高,且已探明一定資源量,屬於已知單元,可以作為模型單元使用,其餘單元則作為評價單元——預測單元使用。
定量評價模型是在已知單元的基礎上建立的,且定量評價模型的穩定性、可信度和精度也是以已知單元為基礎的。可見,已知單元的優劣直接關繫到定量評價模型的外推效果,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根據研究區的地質工作,研究程度,滿足下列要求的礦田方能作為模型礦田單元:①礦田單元內應包括一個以上的已知礦床,其儲量是由工程所控制的;②資源的類型清楚。所謂類型清楚,包括兩種含義:其一,成因清楚;其二,從找礦角度衡量,單元應具備該區找礦模型的最基本特徵;工作、研究程度相對較高,能夠從其資料中獲取評價所要求的各種信息,包括地質、磁法、重力、重砂、分散流等方面信息。
按上述原則,對膠東50個礦田單元進行資料分析對比,選擇14個單元作為膠東地區金礦資源評價的模型單元(表9-5)。
表9-4 膠東成礦帶定量預測礦田單元一覽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表9-5 14個模型單元數量化理論Ⅳ計算結果表
膠東成礦帶中除去14個模型單元外的36個礦田單元均用作評價單元。這些單元除資源量不清或尚未發現礦床外,其他條件與模型單元相類似。
4.不同計算模型中標准模型礦田單元的選擇
眾所周知,可用於計算的數學模型是很多的。我們可以根據評價的目的不同,選用不同的計算方法。由於各種計演算法原理上的差異。使用條件也有較大差別,它們對模型單元的要求也不相同。為了在現有條件下提高模型的可靠程度,在14個已知模型單元的基礎上,根據所使用的計算模型,對模型單元做了進一步的挑選。
(1)邏輯信息方法模型單元的確定:邏輯信息方法是研究成礦物質富集特點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評價效果取決於兩點:①已知單元儲量規模的真實程度;②決定成礦物質富集的地質變數組合對規模的區分意義。對這兩點同時做出判斷是困難的,有時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可以利用不同富集程度與最佳變數組合對應關系的特點,從不同級別規模的類型中,按一定的條件選出適用於邏輯信息法的標准模型單元。
(2)已知礦田單元的數量化理論Ⅳ的研究成果:數量化理論Ⅳ是把N個地質單元視為空間Rm中的N個點,在綜合確定i,j(i,j=1,2,…,N)地質單元親近度eij前提下,進行數學處理。把N個地質單元標度在Rm中,使N個地質單元在Rm中的構形比較清楚地顯示出來,從而達到對單元研究的目的。表9-6給出了數量化理論Ⅳ對於14個已知單元的計算結果。
(3)標准單元的確定:在數量化理論Ⅳ成果分析的基礎上,根據以下條件確定標准單元:①單元的親近程度較高,表現在不同的投影平面中單元都有明顯的群聚性,如單元1與2總是形影不離的。②單元儲量變化具有明顯的方向性,即沿某一方向儲量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規律變化。③由於不同規模的邊界單元具有分類的不穩定性,所以不能作為標准單元。結果選擇了焦家、玲瓏、靈山溝、金牛山、原疃、馬家窯、蘇家店、威海8個單作為邏輯信息法的標准模型單元。
作為資源量規模預測的邏輯信息模型,除需標准模型單元外,尚需已知單元進行檢驗,以便考查所建立的這一預測模型的可靠性。結合前面論述的研究結果,對已知資源量的級別作如下的劃分:
表9-6 14個模型單元數量化理論Ⅳ計算結果表
Ⅰ級規模:90t標准單元:焦家、玲瓏,檢驗單元:三山島。
Ⅱ級規模:30~90t標准單元:靈山溝、金牛山,檢驗單元:大尹格庄。
Ⅲ級規模:4~30t標准單元:原疃、馬家窯,檢驗單元:夏甸。
Ⅳ級規模:<4t標准單元:蘇家店、威海,檢驗單元:乳山等。
『肆』 什麼叫一個水文地質單元
具有統一補給邊界和補給、徑流、排泄條件的地下水系統。
『伍』 煤礦地質單元怎樣劃分
范圍比較大,不局限於單個地層,應該是一套地層內,像是山東西南部的煤田,基本屬於同一套地層,在地層厚度、水文、構造等方面差別不是很大
我感覺哈~錯了別怪我
『陸』 《煤礦瓦斯等級鑒定暫行辦法》中第三十八條第二點提出的"同一地質單元內沿煤層走向測
個人意見,這兩個條件應該同時滿足,因為地質構造復雜程度不同,瓦斯壓力賦存也不一樣。在煤層走向和煤層傾向均布置測壓鑽孔和采樣孔,測定瓦斯壓力和煤體瓦斯可解析含量及實驗室解析量。
『柒』 什麼是地質單元
一般在地質填圖的時候用來劃分不同類別、不同時期岩層的。
『捌』 什麼是工程地質單元
學科:工程地質學詞目:工程地質單元英文:engineeringgeologicalelement釋文:對建築場地按工程地質條件專劃分的單元,間一單元中各屬部位工程地質條件相近。按工程地質單元體布置勘探試驗工作及統計整理試驗成果,能較好地反映客觀情況。
『玖』 結構單元與重復單元的概念
結構單元復(Structural Unit):構成高分子鏈並制決定高分子結構以一定方式連接起來的原子組合稱為結構單元。單體分子通過聚合反應進入大分子鏈的基本單位。結構單元的元素組成可以與單體的元素組成相同,也可以不同。
重復性模式的概念是,組成模式的基本單元是由n個相同的、保持不變的單元構成。重復性模式是模式的最基本形式,它通常是幼兒認識的第一種模式,並被視為模式的標簽。重復性模式不斷重復的基本結構,我們把它叫做重復單元。
(9)同一地質單元是什麼概念擴展閱讀
應用:
高分子化合物是通過小分子單體聚合而成的相對分子質量高達上萬甚至上百萬的聚合物。巨大的分子質量賦予這類有機高分子以嶄新的物理、化學性質:可以壓延成膜;可以紡製成纖維;可以擠鑄或模壓成各種形狀的構件;可以產生強大的粘結能力;可以產生巨大的彈性形變。
並具有質輕、絕緣、高強、耐熱、耐腐蝕、自潤滑等許多獨特的性能。於是人們將它製成塑料、橡膠、纖維、復合材料、膠粘劑、塗料等一系列性能優異、豐富多彩的製品,使其成為當今工農業生產各部門、科學研究各領域、人類衣食住行各個環節不可缺少、無法替代的材料。
『拾』 (二)元素在不同地質單元中的分布特徵
將各地質單元的地球化學參數列於表1-2-3、1-2-4,表中KK2(濃集比)為單元均值/全區均值的比值。以此表為基礎來說明元素在不同地質單元的分散、富集狀態,進而討論元素在空間上的變化趨勢。
表1-2-3 南區各地質單元地化參數表
續表
註:元素單位:氧化物為10-2;Hg為10-9;其餘為10-6。KK為元素在各地質單元中含量與全區含量的比值,即濃集比。
1.甘陶河群淺變質岩
在南區,濃集比大於1的有20種元素,其中大於1.1的元素有 Zn、Co、Cu、Ni、Fe2O3、Pb、Mn、Cd、V、MgO(濃集比1.417~1.106),是相對富集較明顯的元素。變化系數大於0.32的元素13個。濃集比大於1,同時變化系數大於0.3的元素有Zn、Co、Cu、Hg、P、B。這些元素不僅豐度高且含量變化大,可在局部富集形成異常區。
在北區,濃集比大於1的有8種元素,其中大於1.1的元素只有B、As、W、Bi,是區內明顯相對富集的元素。變化系數大於0.30的元素3個。濃集比大於1,同時變化系數大於0.3的元素有CaO、Hg、Sn。這些元素不僅豐度高且含量變化大,可在局部富集形成異常區。
表1-2-4 北區各地質單元地化參數表
註:元素單位:氧化物為10-2;Hg為10-9;其餘為10-6。KK為元素在各地質單元中含量與全區含量的比值,即濃集比。
2.贊皇群片麻岩
在南區,濃集比大於1的元素有15種,其中大於1.1的元素有Zn、Sr、Na、Ni、Cr、P(濃集比1.27~1.14),是岩區相對富集較明顯的元素。變化系數大於0.3的元素9個。濃集比大於1,同時變化系數大於0.3的元素有Sn、Ni、P。這些元素不僅豐度高且含量變化大,可在局部富集形成異常區。
在北區,濃集比大於1的元素有6種,其中大於1.1的元素只有W和B,它們是岩區相對富集較明顯的元素。區內變化系數大於0.3的元素只有Hg。濃集比大於1,同時變化系數大於0.3的元素也只有Hg元素。
3.太古宙花崗岩
在南區,濃集比大於1的元素有18種,其中大於1.1的元素有Zn、F、Ba、Zr(濃集比1.331~1.11),是岩區相對富集較明顯的元素。變化系數大於0.3的元素有Hg、B、P。區內P的變化系數為0.388,濃集比大於1,是區內最易局部富集的元素。
在北區,濃集比大於1的元素有8種,其中大於1.1的元素只有Hg(濃集比1.62),說明岩區大多數元素分布比較均勻。變化系數大於0.3的元素也只有Hg(高達1.411)一個元素。Hg具有較高的濃集比和非常大的變化系數,說明它可以形成異常區,可能成為農業開發明顯的影響和制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