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來臨怎麼逃脫
Ⅰ 發生地質災害怎麼辦
地質災害:自然的變異和人為的作用都可能導致地質環境或地質體發生變化,當這種變化達到一定程度、其產生的後果便給人類和社會造成危害,稱為地質災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層自然、黃土濕陷、岩土膨脹、砂土液化,土地凍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澤化、土壤鹽鹼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熱害等。
1、當遇滑坡發生時,應該怎麼辦?
1)當處在滑坡體上時,首先應保持冷靜,不能慌亂。慌亂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極可能做出錯誤的決定。要迅速環顧四周,向較為安全的地段撤離。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動迅速,都有可能跑離危險區段。跑離時,以向兩側跑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動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是很危險的。當遇無法跑離的高速滑坡時,更不能慌亂,在一定條件下,如滑坡呈整體滑動時,原地不動,或抱住大樹等物,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自救措施。
2)當處於非滑坡區,而發現可疑的滑坡活動時,應立即報告鄰近的村、鄉、縣等有關政府或單位。國土資源部門應立即組織有關政府、單位、部隊、專家及當地群眾參加搶險救災活動。
2、若遇泥石流發生時應該怎麼辦?
1)當處於泥石流區時,應迅速向泥石流溝兩側跑離,切記不能順溝向上或向下跑動。一般粘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離和得生。前面所提的即為在粘性泥石流中得生的典型實例。而當處於非泥石流區時,則應立即報告該泥石流溝下游可能波及(影響)到的村、鄉、鎮、縣或工礦企業單位,密切注視泥石流的變化發展趨勢。
2)有關政府部門應立即組織有政府、單位(村、鄉、鎮)、專家及當地群眾參加的搶險救災活動。
3)擬定並實施應急措施(或計劃)。包括加強管理泥石流溝及下游溝谷。比如:酌情限制車輛和行人通行;組織危險區群眾迅速撤離等。
4)密切注視該泥石流災害可能引發某種生命線工程(如水庫)鐵路、公路、發電廠、通訊設施、電台、渠道等)的次生災害甚至第三次災害。如火災、洪水、中斷交通、爆炸、房屋倒塌等。
5)建立觀測站(網)進行長期動態監測,掌握災情的變化發展趨勢,並作出決斷。特別要注意泥石流具有陣發性、間歇性等特點。
3、怎樣避免和防止人為因素導致滑坡和崩塌?
1)加強預先勘察,防患於未然。避免或禁止的斜坡上修建路壩、廠礦、建築物,設堆積場等使斜坡「載入」的工程;或在斜坡下部修路障、挖溝切坡、挖洞采礦等削弱「抗滑能力」的工程;以及大量爆破等誘發滑坡的活動。在施工以前要首先對場地進行勘察,弄清斜坡的穩定情況。若發現場地斜坡穩定條件差,或者正好碰上老滑坡體,則最好避免在這種場地上施工。若無法避開,那麼在施工前必須對該斜坡進行徹底加固治理,以免留下後患。
2)合理選擇施工方法和施工時間,以免破壞斜坡的穩定性。例如開挖工程,應該挖一段砌築加固一段。若大面積開挖而不加防護,便將大大降低斜坡穩定性,可能會造成滑坡或崩塌。雨季中,由於水的影響,斜坡的自然穩定性比旱季差。因此,在穩定性較差的斜坡上施工,應該選擇在雨季前施工和完工,以避開雨季的影響。
3)及時治理不穩定斜坡。在施工期間或工程、建築物運營後,若發現場地斜坡有不穩定跡象,要及時查明原因並進行整治,控制其發展。
4)要嚴禁無規劃、不合理地向斜坡引流、排泄地表水及地下水和生產、生活廢水,也要防止坡體上蓄水池、渠道等輸水、蓄水設施向坡體滲漏,並嚴禁在穩定性差、裂隙發育的斜坡上進行農業灌溉。
5)嚴禁在山坡上不合理地開荒造田、亂砍濫伐、破壞山坡保護層。
6)政府部門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保護自然的法規,用法律的手段督促人們保護大自然,一切按自然規律辦事,這樣便可防止或避免災害的發生。
4、當被洪水圍困時如何避險?
安排家人向屋頂轉移,並穩定好他們的情緒;想辦法發出呼救信號,與外界取得聯系,以便得到及時救援;利用竹木等漂浮物將家人護送漂移至附近的高大建築物上或較安全的地方。
一、災害前有哪些徵兆?
地質災害發生前有以下自然現象:堵塞多年的泉水復活,或出現泉水(井水)突然乾枯、井水水位突變、水色突然渾濁或翻砂、冒氣等異常現象;動、植物異常,如蛇擋道,蚯蚓上路亂竄,螞蟻成群結隊攜幼搬遷上樹,豬、狗、牛、羊、雞等惶恐不安、不入窩圈不入睡,老鼠亂竄,植物形態發生變化,如樹木枯萎或歪斜等現象。
崩塌災害發生的前兆特徵有:山坡前緣時有掉塊、墜落現象,小崩小塌不斷發生;山坡腳部出現新的破裂形跡,可嗅到異常氣味;偶爾聽見岩石的撕裂、摩擦錯碎的聲音;出現熱氣、冷氣、地下水質、水量等異常。
滑坡災害發生的前兆特徵有:滑坡前緣出現橫向及縱向放射狀裂縫,前緣土體出現隆起現象;滑體後緣裂縫急劇加長加寬,新裂縫不斷產生,滑體後部快速下坐,四周岩土體出現松馳,不時有小型坍滑現象出現;滑帶岩土體因摩擦錯動發出聲響,並從裂縫中冒出熱氣或冷風;滑體上如有長期位移觀測資料,臨滑前,無論是水平位移量還是垂直位移量,均會出現加速變化的趨勢。
泥石流災害發生的前兆特徵有:山谷中傳出轟鳴聲,主河流水位上漲或正常流水突然中斷。另外,長期降雨或突降暴雨無徵兆也要注意防範泥石流。
二、災害發生後怎麼自救?
1.不要立即進入災區搜尋財物,以免再次發生滑坡、崩塌
當滑坡、崩塌發生後,後山斜坡並未立即穩定下來,仍不時發生崩石、滑坍,甚至還會繼續發生較大規模的滑坡、崩塌。因此,不要立即進入災害區去挖掘和搜尋財物。
2.立即派人將災情報告給政府
偏遠山區地質災害發生後,道路、通訊毀壞,無法與外界溝通,應該盡快派人將災情向政府報告,以便開展救援。
3. 迅速組織村民查看是否還有滑坡、崩塌發生的危險
災害後,在專業隊伍未到達之前,應該迅速組織力量巡查滑坡、崩塌斜坡區和周圍是否還存在較大的危岩體和滑坡隱患,並迅速劃定危險區,禁止人員進入。
4.查看天氣,收聽廣播,收看電視,關注是否還有暴雨
根據多年的經驗,並注意收聽廣播、收看電視,了解近期是否還會有發生暴雨的可能。如果還有暴雨,應該盡快對臨時居住的地區進行巡查,制訂防災應急預案,安排專門人員時刻監視斜坡和溝谷情況,避免新的災害發生。
5.有組織搜尋附近受傷和被困人員
撤離災害地段後,要迅速清點人員,了解傷亡情況。對於失蹤人員要盡快組織人員進行搜尋。
Ⅱ 各種自然災害自救方案
台風中的自救與互救
1.台風來臨時應做哪些准備?
①現代科技可以預測台風的到來,及時收聽收看氣象預報,做好防禦准備。②撤離沿海地區和低窪地區,船隻要進港避風。③檢查房屋是否牢固安全,若是危舊建築應馬上離開避險。④縛牢有可能被風吹落的物體,如花盆、護欄、遮雨棚、晾衣桿、室外天線等。⑤准備適量的水及食物、蔬果,並確保冰箱里的食物新鮮。⑥准備好蠟燭、手電筒,以備風中停電時使用。⑦檢查煤氣及電路,留心火源。⑧門窗玻璃用膠帶粘好,准備好膠合板、塑料板、毛毯等,以備加固窗戶。⑨在居民撤離的同時,政府部門建立緊急避難所,供難民臨時居住。
2.台風來臨時,在街道行走應注意什麼?
①外出時盡量穿上雨衣,不要打傘。②盡量遠離高大樹木、棚子、架子、架空的電線等。③不要在高牆、廣告牌及居民樓下行走,以免發生重物傾斜或高空墜物等突發事件。④避開高層施工現場,不可靠近塔吊或工地圍牆。⑤注意街道積水,不要在道路邊緣或打著旋渦的路上行走,以免落入窨井。⑥風大造成行走困難時,可就近到商店、飯店等公共場所暫避。⑦看見傾斜及倒下的電桿等輸電設施,要遠遠繞行,以避免觸電。
3.台風中不慎被捲入海里怎麼辦?
①保持鎮定是最重要的。拚命抓住身邊任何漂浮的木頭、傢具等物品。②落水前深吸一口氣,下沉時咬緊牙關,讓自然的浮力使你浮上水面,然後藉助波浪沖力不斷蹬腿,盡量浮在浪頭上趁勢前沖,奮力游向岸邊。③浪頭到時挺直身體,抬頭,下巴前挺,確保嘴露在水面上,雙臂前伸或往後平放,身體保持沖浪狀態;浪頭過後一面踩水前游,一面觀察後一浪頭的動向。④大浪接近時可彎腰潛入海底,用手插在沙層中穩住身體,待海浪涌過後再露出水面。
4.困在海崖之前,要被迫進行水中轉移怎麼辦?
①下水前,要盡可能尋找就近的下一棲身地,不可匆忙行事。②保留一套乾衣服和一雙鞋,以備上岸後更換。③找一條繩子,或用撕開的毛巾、襯衣或者皮帶做一根繩子,並使其有足夠的長度在岩石間來回遊動。④水性好的人先下水,下水時將繩子綁在腰間,打上套結,放繩的人應在固定岩石處站好,以防被下水者出現意外時帶走。⑤下水者到達安全處後,將自己固定在某個地方上,將繩子交給下一個人。⑥若被迫跳水時,要保持身體垂直,兩腳並攏,背部綳部,用雙手護好胯部。進入水中後,立即張開雙臂和雙腿來回滑動,以降低向水面的速度。
水災的自救與互救
1.洪水來臨時,臨時救生物品有哪些?
①首先挑選體積大的容器,如油桶、儲水桶等。迅速倒出原有液體後,重新將蓋蓋緊、密封。②空的飲料瓶、木酒桶或塑料桶都具有一定的漂浮力,可以捆紮在一起應急。③足球、籃球、排球的浮力都很好。④樹木、桌椅板凳、箱櫃等木質傢具都有漂浮力。
2.洪水將要來臨時,應做哪些物資准備?
①准備一台無線電收音機,隨時收聽、了解各種相關信息。②准備大量飲用水,多備罐裝果汁和保質期長的食品,並捆紮密封,以防發霉變質。③准備保暖的衣物及治療感冒、痢疾、皮膚感染的葯品。④准備可以用做通訊聯絡的物品,如手電筒、蠟燭、打火機等,准備顏色鮮艷的衣物及旗幟、哨子等,以備需要時當作信號。⑤汽車加滿油,保證隨時可以開動。
3.易受水災侵害的居民的日常防範措施有哪些?
①平時注意多學習一些防災、減災知識,養成汛期時關注天氣預報的科學生活習慣,做到隨時掌握天氣變化,做好家庭防護准備,確保安全。②密切注意汛期的洪水情報,服從防汛指揮部門的統一安排,及時避難。③地處窪地的居民要准備沙袋、擋水板等物品,或砌好防水門檻,設置擋水土壩,以防止洪水進屋。④家中常備如船隻、木閥、救生衣等可以安全逃生的物品,並在汛期到來前檢查是否可以隨時使用。
4.怎麼防止洪水湧入室內?
①房屋的門檻、窗戶是進水部位。用沙袋、土袋在門檻和窗戶處築起防線。②用膠帶紙密封所有的門窗縫隙,可以多封幾層。③老鼠洞穴、排水洞等一切可能進水的地方都要堵死。真正被密閉的建築物就不會進水了。
5.如何自製漂浮筏逃生?
①可搜集木盆、木製傢具、木塊、漂浮材料並用繩子捆綁在一起,加工成救生設備以備急需。②沒有現成的繩索,可將床單、窗簾、衣物等撕成條。地瓜蔓及藤條都可以用做繩索。③泡沫板、木板等面積較小的漂浮筏,可採用打背包的方法捆紮起來,以增加漂浮力。④散開的秸稈、樹枝、竹竿、木桿等可採用編席的方法串聯起來,製成排筏。
6.洪水襲來時,來不及轉移怎麼辦?
①向高處轉移。如在基礎牢固的房頂搭建臨時帳篷。②身處危房時,要迅速撤離,尋找安全堅固處所,避免落入水中。③除非在水可能沖垮建築物或水面沒過屋頂時被迫撤離,否則呆著別動,等水停止上漲再逃離。④扎制木排等逃生用品。利用通訊設施聯系救援。可利用眼睛片、鏡子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光發出求救信號。⑤夜晚,利用手電筒及火光發出求救信號。⑥當發現救援人員時,應及時揮動鮮艷的衣物、紅領巾等物品,發出救援信號。
7.人落入水中應怎麼做?
①萬一掉進水裡,要屏氣並捏住鼻子,避免嗆水,試試能否站起來。②如水太深,站不起來,又不能迅速游到岸上,就踩水助游。抓住身邊漂浮的任何物體。③如會游泳,就游向最近而且容易登陸的岸邊。如不會游泳,千萬不要慌亂,可按以下兩種辦法行動:一是面朝上,頭向後仰,雙腳交替向下踩水,手掌拍擊水面,讓嘴露出水面,呼出氣後立刻使勁吸氣;二是迅速觀察四周,是否有露出水面的固定物體,並向其靠攏。
8.在洪水中徒身漂流怎麼辦?
①許多人同時落水,可以手拉手,用牽制力共同抵禦洪水。②落入水中時,要及時脫掉鞋子,減少阻力,將頭露出水面,調整呼吸。③浪高水急,徒身漂浮時,不要做無謂的掙扎,盡可能節省體力。④及時躲避旋渦及水中夾帶的石塊等可能危及身體的重物。⑤發現並抓住漂浮的木桿、柴火秸稈、傢具等作為救生物品。⑥發現樹木、壩坎、岸沿等高地要想方設法靠上去。
9.暴雨襲來時,在野外怎麼辦?
①下大暴雨時,不要在河道及溝谷、窪地中行走或停留,因為這里往往是洪水最早到達的地方。②千萬不要攀登電線桿,避免發生觸電事故。③要迅速向高坡及高處跑,或攀登到大樹上,如果來不及應馬上用腰帶將自己固定在樹幹上或抱住大樹,以免疲憊不堪時,被洪水沖走。
10.被洪水圍困在建築物上怎麼辦?
①被困時,要注意房屋是否有經過洪水侵泡而坍塌的可能。如可能坍塌,馬上向安全處轉移。②發生飢餓口渴時,要挑選水性好、身體健康的青壯年,返回住所取回食物及潔凈的飲水。③保管好通訊工具,及時與救援部門聯系,以取得幫助。④利用燃火、放煙、呼喊及揮動鮮艷衣物等求救方法,以便讓搜救人員發現,得到援助。
11.洪水來臨時被困「孤島」怎麼辦?
①被困高地、山坡、圍堰、壩坎上或樓頂時,要觀察洪水是否仍在上漲,自己所處的位置是否有被沖跨、浸泡坍毀的危險,若有應向安全地帶轉移。②在轉移時,應准備繩索,也可以尋找床單、衣物等做成繩索,並固定在堅固處,以利用繩索成功轉移。③被困時,應由水性好的青壯年返回住所取回食物。④當發現舟、船、飛機等救助人員時,應揮動鮮艷的衣物、紅領巾;晚間點燃火堆或打亮手電筒、打火機等,發送求救信號。
12.面對不斷上漲的洪水怎麼辦?
①在底樓或低處中,應隨著不斷上漲的洪水,一層一層地向高層及高處移動。②當無法再向高處轉移時,應仔細觀察、判斷水勢是否繼續上漲;上漲的洪水是否危及生命;附近是否有更安全的場所;是否可以安全到達。③必須轉移時,一定要制定出嚴密、安全、可行的預案。
13.洪水來臨時,城市中的哪些地方是危險地帶?
①危房裡及危房周圍;②危牆及高牆旁;③洪水淹沒的下水道;④馬路兩邊的下水井通及窨井;⑤電線桿及高壓線塔周圍;⑥化工廠及貯藏危險品的倉庫。
14.下大暴雨時怎麼辦?
暴雨若持續不停,就該提前做好防洪准備。
①地勢低窪的住宅區、商業區可採取圍堵的措施。如用沙袋、草包、檔板等堵在門口等進水處,可有效地防止雨水進入建築內。②不要將垃圾、雜物等丟進下水道,以防堵塞後排水不暢。③一旦房屋進水,立即切斷電源及氣源。④暴雨期間盡量不要外出,如必須外出,應繞開積水嚴重的地方。最好走路中央,因為窨井等一般都設在路邊。
15.暴雨中身處野外怎麼辦?
①無論是處在危房裡、危牆下還是危橋上,都必須及時轉移。②不可在河堤及水庫壩上久呆,以免洪水沖垮堤壩。③山腳下或山坡上也不能久呆,因為暴雨易引發山洪及泥石流、山體滑坡。④暴雨容易引起岩洞坍塌,因此不要在岩洞里避雨。
滑坡發生時的自救與互救
1.當山體崩滑時如何逃生?
①遇到山體崩滑時,可躲避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溝里。②應注意保護好頭部,可利用身邊的衣物裹住頭部。
2.滑坡最易發生在什麼時期?
①一場大雨過後或正處在連續陰雨天氣中。②各類建築施工和地震期間。③每年春季融雪期。
3.外出旅遊如何避免遭遇滑坡?
①外出旅遊時一定要遠離滑坡多發區。②應在滑坡發生可能性最小的季節通過那些易發生滑坡的地區。
4.野營時如何避免遭遇滑坡?
①野營時避開陡峭的懸崖和溝壑。②野營時避開植被稀少的山坡。③非常潮濕的山坡也是滑坡可能發生的地區。
5.在易發生滑坡地區如何選擇房屋?
①檢查房屋地下室的牆上是否存有裂縫、裂紋。②觀察房屋周圍的電線桿是否有向一方傾斜的現象。③房屋附近的柏油馬路是否已發生變形。
6.滑坡過後,如何面對完好的房屋?
在重新入住之前,應注意檢查屋內水、電、煤氣等設施是否損壞;管道、電線等是否發生破裂和折斷,如發生故障,應立刻撥打報修電話。
7.滑坡發生時正身處滑坡的山體上怎麼辦?
①向垂直於滑坡的方向逃避,並盡快在周圍尋找安全地帶。②當無法繼續逃離時,應迅速抱住身邊的樹木等固定物體。
8.搶救被滑坡掩埋的人和物時應注意什麼?
①將滑坡體後緣的水排干。②從滑坡體的側面開始挖掘。③先救人,後救物。
泥石流發生時的自救與互救
1.泥石流來臨時怎樣逃生?
①立刻向河床兩岸高處跑。②向與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兩邊山坡高處爬。③來不及奔跑時要就地抱住河岸上的樹木。
2.什麼地方可以躲避泥石流?
①離泥石流發生地較遠處的安全高地。②河谷兩岸的山坡高處。③河床兩岸高處。
3.在野外如何防止遭遇泥石流?
①下雨天在溝谷中放牧或勞動時,不要停留過長時間。②一旦聽到連續不斷雷鳴般的響聲應立即向兩側山坡上轉移。③在穿越溝谷時,應先觀察,確定安全後方可穿越溝谷。④去野外遊玩或勞動前要了解、掌握當地的氣象趨勢及災害預報。
遭遇地震如何自救與互救
1.高層居民遭遇地震時如何選擇安全的避震空間?
①立即躲到結實的桌子或床下,傢具旁或牆根、牆角等處可在房屋倒塌後形成三角空間,是相對安全的地點。②迅速逃進衛生間、儲存室等面積較小的場所,這些小開間的地方是比較安全的地點。
2.住平房的居民遇到地震時如何避險?
①如在地震發生時,自己在室內應立即躲到炕沿、牆根下、桌子及床下。②若正處在門邊、窗邊,且窗外無其他危險建築,可立即逃到院子中間的空地上。③盡量利用身邊物品保護住頭部,如棉被、枕頭等。
3.如果室內沒有可藏身的傢具怎麼辦?
①地震發生時,若室內無可藏身的傢具,應立即躲到牆根、牆角或遠離窗子的室內門道里。②身體應緊貼牆根、牆角,頭部盡量靠近牆面。③可隨手取些被褥、枕頭,掩住自己的頭部。
4.地震期間如何防止火災發生?
①從房間撤離時,應關掉電源、氣源、水源和火源。②不要隨意使用明火,以免空氣中有泄漏的煤氣等易燃、易爆氣體,發生火災。③只有確認安全後,才能在有關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用電、生火等活動。
5.震後發生火災如何逃生?
①發生火災時,若火勢較小,應用水浸濕衣服、毛巾被等物品,披在身上逃出火場。②身處二、三層樓時可用床單等結成繩,或順著排水管道逃出著火的樓層。③若困在室內無法逃脫時,應躲藏在沒有發生火災的室內,緊閉門窗,並用濕床單等塞住門窗縫隙,避免火勢蔓延到室內。
6.震後發生毒氣擴散時如何逃生?
①當發現有毒氣擴散時,應立即避難,逃離現場。②辨別風向,躲避在上風處的較高位置。③利用濕毛巾等捂住口、鼻,抓緊時間逃離。
7.被塌落重物壓住身體怎麼辦?
①查清壓在身上的物體是何物,不要輕易移動物體或身體。②檢查自己是否受傷,若沒有受傷,應根據情況向外緩慢拽拉身體。③若已受嚴重外傷,應盡力用衣服等物包紮好傷口。④若發生骨折,不要輕易移動,應等待救援。
8.地震時被廢墟埋壓怎麼辦?
①挪開臉前、胸前的雜物,消除口、鼻的灰塵。②盡力掙脫手腳,小心翼翼地清除壓在身上的物體。③用可移動的物品支撐身體上面的重物,以免倒塌。④用毛巾、手帕等捂住口鼻,盡量朝有光亮或寬敞的地方移動。⑤當聽到外面有聲響時應進行呼救。⑥若無法脫險,應保存體力,等待救援。
9.埋在廢墟中如何應對餘震?
①應設法躲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懸掛物及其他會造成危害的物品。②用身邊磚石、木棒等物支撐住斷壁殘垣,以免其在餘震時進一步倒塌。③利用身邊的衣物保護好頭、頸部。
10.埋在廢墟中如何維持生命?
①樹立堅定的生存信念。②不要大哭大叫,應保存體力。不要坐立不安,勉強行動。③盡量休息,閉目養神。④尋找食物和水,維持生命。若無法找到水,可以利用自己的尿液應急。⑤若有傷,應設法包紮,多休息。
11.地震中怎樣保護身體的重要部位?
①低頭,用手護住頭部和後頸部。②用身邊的物品,如枕頭、被褥等頂在頭上,保護頭頸部。③低頭、閉眼,防止塌落物傷害到眼睛。④如可能,應採用毛巾、手帕等物品捂住口、鼻,防止吸入灰塵和有害氣體。
12.正確的避震姿勢有哪些?
①趴在地上,使身體的重心降到最低。②將臉部朝下,並保持口鼻正常順暢地呼吸。③蹲下或坐下,使身體盡量彎曲。④抓住身邊牢固的物體,以免地震時將身體滑到危險的地方。
在學校中怎樣避震
1.在教室中遇到地震怎樣應對?
①不要驚慌失措,應聽從老師的安排和指揮。②迅速躲避到三角區,蹲下、抱頭、閉眼。③不要往教室外面跑。
2.在操場上遇到地震時怎樣避險?
①正在操場時,應原地不動地迅速蹲下。②用手護住自己的頭部。③要避開高大的建築物或危險物。④不要回到教室里去。
減災救災政策知識問答
一、「減災示範社區」的基本條件和標準是什麼?
全國「減災示範社區」標準的基本條件:
1.居民對社區減災狀況滿意率大於70%;
2.社區近三年內沒有發生因災造成的較大事故;
3.小區居民戶數應具有一定規模(小區居民一般應達1000戶,新建小區入住率達80%)。
具體標准如下:
1.健全減災管理和組織領導機制。重視社區減災工作,成立了負責社區減災工作的組織;社區有規范的減災工作制度;社區組織了志願者隊伍,協助社區開展減災工作;社區對兒童、老年人、病患者、殘疾人等弱勢群體清楚,明確了在發生突發災害時保護弱勢群體的工作對策;建立了社區減災工作檔案。
2.制定社區災害應急救助預案並定期演練。根據《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以及地方政府制定的應急預案,結合社區所在區域環境、災害發生規律和社區居民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了社區災害應急救助預案,明確應急工作程序、管理職責和協調聯動機制,尤其是應急反應、群眾轉移安置、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職責明確,責任落實。社區在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支持、配合下,每年組織社區居民開展形式多樣的預案演練活動。
3.具有較完善的社區減災公共設施和器材。社區利用公園、綠地、廣場、體育場、停車場、學校操場或其他空地,劃定了社區避難場所;在社區設置明顯的安全應急標識或指示牌;社區內設有減災宣傳教育場所(社區減災教室、社區圖書室、老年人活動室)及設施(宣傳欄、宣傳櫥窗等);配備了必需的消防、安全和應對災害的器材或救生設施工具等。
4.積極開展減災宣傳教育活動。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居民減災教育活動;在社區宣傳教育場所經常張貼減災宣傳材料;制訂了結合社區實際情況的減災教育計劃等。
5.居民減災意識普遍提高。社區居民對社區的各類災害風險清楚;社區居民普遍掌握必要的緊急疏散、自救互救等基本技能;社區居民知曉本社區的避難場所及行走路線;部分居民家庭自覺配備了滅火器、安全繩、應急燈、急救包等自救設備。
6.減災活動特色鮮明。社區結合人文、地域等特點,開展了具有特色的減災活動,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對周圍社區具有示範指導作用。
二、減災安居工程模範市(縣)標準是什麼?
1.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減災安居工程,對減災安居工程有工作部署,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危房改造。
2.在減災安居工程建設中,減災工作綜合協調機構和民政部門積極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層層建立和落實責任制。
3.建立了政府引導、分級負責、群眾互助、社會幫扶、自建為主的實施減災安居工程工作機制,市、縣政府資金投入占危房改造所需經費的3%以上。
4.在實施減災安居工程中制訂了明確的危房改造優惠政策,加快了「危改」進度,減輕了農村居民建房的資金壓力。
5.科學規劃,合理設計,危房改造中增加設防標准,民居抗禦災害的能力明顯提高,有效減輕了災害造成的損失,廣大群眾普遍滿意。
6.危房改造率達到95%以上。
三、避災場所的定義、避災場所建設和管理的原則是什麼?
避災場所是指由縣級人民政府確認或組織建設,在災害來臨時為群眾提供庇護和基本生活保障的場所。避災安置場所的安置對象為因洪澇、風雹、台風(包括熱帶風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和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需要轉移安置的當地群眾及外來人員。
避災安置場所建設要納入縣市域總體規劃和村鎮建設規劃。布局要優先確認現有人防工程、體育館、影劇院、會場、中小學校、社會福利設施、村(社區)辦公和活動場所等公共建築物和修繕後符合避災安置要求的公共建築物。根據需要,可將符合條件的企事業單位有關建築設施列入避災安置場所的范圍。確實沒有符合避災安置要求公共建築物的,應在統一規劃的前提下,建設具有避災安置功能的綜合性公共服務設施。
四、避災場所如何設置?其建設管理有哪些要求?
避災安置場所選址應避開易受泥石流、滑坡、洪澇等災害威脅的地段,選擇地質條件好、地形安全、交通便利、人員轉移快捷的地方。不能避開地質災害易發區的,應進行選址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避災安置場所主體建築應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縣級及縣級以上避災安置場所原則上採取確認的辦法,充分利用人防工程、體育館、影劇院、會場等公共建築物,主要考慮外來人口的避災安置所需。鄉鎮、村級避災安置場所要按照就近、就便的要求設置,便於群眾及時快速轉移安置。新建、改造避災安置場所項目,根據服務對象、服務范圍,由縣級人民政府確定項目建設單位,履行項目建設單位的責任和義務。
避災安置場所管理單位要確定專人負責避災安置場所日常維護管理。
加強避災安置場所各類救災物資管理,定期檢查,及時補充、更換食物、日用品等。汛期結束後,經縣級民政部門批准,更換的保質期內的食物可轉入當地慈善超市,或用於對困難群眾的救助。不得將過期變質食物發放給避災安置群眾食用。
避災安置場所啟用後,避災安置場所管理單位要及時組織幹部和志願者加強對避災安置人員的管理和服務,對避災安置人員進行進出登記,做好食物等基本生活用品的發放、登記,安排好群眾的基本生活,安撫受災群眾情緒,全面掌握避災群眾的動態,維護好避災安置場所秩序。
加強避災安置場所衛生、防疫和食品安全管理,及時醫治或轉送受傷、患病人員,防止疾病傳播,保障群眾身體健康。
五、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倒塌房屋的定義是什麼?具體如何界定、裁定?
房屋是指農村居民自有的生活住所,不包括附屬建築物。
房屋倒塌是指因遭受自然災害(地震災害除外)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房屋倒塌。
下列為房屋倒塌情形:
1.房屋兩面(含)以上牆壁倒塌;
2.房屋屋頂坍塌;
3.樓板坍塌;
4.房屋主體結構毀壞;
5.牆基沖毀,難以修復;
6.因洪澇長期浸泡造成牆體損毀;
7.無顯性損毀經建設部門鑒定,應當整體拆除重建的。
省、市、縣(市、區)在民政部門設立倒塌房屋裁定辦公室,負責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倒塌房屋爭議裁定工作。裁定員依照《倒塌房屋界定標准》進行裁定,裁定實行一裁終局。
發生倒塌房屋爭議,當事人一方向縣級倒塌房屋裁定辦公室提出書面裁定申請。
縣級倒塌房屋裁定辦公室受理後,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裁定。裁定一般為當場即時裁定。裁定前,當事人雙方要簽訂《裁定委託書》。如不能當場即時裁定的,應在7個工作日內完成裁定。任何一方不到場不影響裁定。
縣級倒塌房屋裁定辦公室一般依據當事人雙方的訴辯意見及提交的文字、影像資料進行裁定。如有必要,可赴現場進行裁定。任何一方不到場不影響裁定。
縣級倒塌房屋裁定辦公室做出裁定後,製作《裁定書》,送達雙方當事人。送達《裁定書》,可以採取當面簽收、郵寄、村內公告等形式。
縣級倒塌房屋裁定辦公室遇重大疑難爭議,無法裁定時,送交上一級倒塌房屋裁定辦公室裁定。
Ⅲ 遭遇洪水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應該如何避險自救
地質災害來臨前有何徵兆?百姓如何避險自救?針對陝西安康市大竹園鎮七堰村「7.18」滑坡和嵐皋縣四季鄉木竹村滑坡等災害事故,近日,陝西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環境處處長朱利平介紹了這方面知識。泥石流發生前兆: 1、河流突然斷流或者水勢突然加大,並夾有較多柴草、樹枝; 2、深谷內傳來似火車轟鳴或悶雷般的聲音; 3、溝谷深處突然變得昏暗,並有輕微震動感等。發生泥石流時咋辦?當處於泥石流區時,不能沿溝向下或向上跑,而應向兩側山坡上跑,離開溝道、河谷地帶。但應注意,不要在土質松軟、土體不穩定的斜坡上停留,以防斜坡失穩下滑,應在基地穩固又較為平緩的地方暫停觀察,選擇遠離泥石流經過地段停留避險。另外,不應上樹躲避,因泥石流不同於一般洪水,其流動中可能剪斷樹木捲入泥石流,所以上樹逃生不可取。應避開河(溝)道彎曲的凹岸或地方狹小高度不夠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強的掏刷能力及直進性,這些地方可能被泥石流體沖毀。遇上快速滑坡最好原地抱緊大樹滑坡發生前兆: 1、滑坡滑動之前,在滑坡前緣坡腳處,堵塞多年的泉水有復活現象,或者出現泉水(井水)突然乾枯,井、泉水位突變或渾濁等類似的異常現象; 2、在滑坡體中部、前部出現橫向及縱向放射狀裂縫,它反映了滑坡體向前推擠並受到阻礙,已進入臨滑狀態; 3、滑坡滑動之前,滑坡體前緣坡腳處,土體出現隆起(上凸)現象,這是滑坡體明顯向前推擠的現象; 4、滑坡滑動之前,有岩石開裂或者被剪切擠壓的現象,這種現象反映了深部變形與破裂; 5、滑坡在臨滑之前,滑坡體周圍的岩(土)體會出現小型崩塌和鬆弛現象; 6、如果在滑坡體有長期位移觀測資料,在滑坡滑動之前,無論是水平位移量或者垂直位移量,均會出現加速變化的趨勢; 7、滑坡後緣的裂縫急劇擴張,並從裂縫中冒出熱氣或者冷風。滑坡是否發生,不能靠單一個別的前兆現象來判定,有時可能會造成誤判。因此,發現某一種前兆時,應盡快對滑坡體進行仔細查看,迅速做出綜合的判定。發生滑坡時咋辦?滑坡發生時,應向滑坡邊界兩側之外撤離,絕不能沿滑移方向逃生。如果滑坡滑動速度很快,最好原地不動或抱緊一棵大樹不鬆手。遇上崩塌迅速向兩邊逃生崩塌發生前兆: 1、崩塌處的裂縫逐漸擴大,危岩體的前緣有掉塊、墜落現象,小崩小塌不斷發生; 2、坡頂出現新的破裂形跡,嗅到異常氣味; 3、不時聽見岩石的撕裂摩擦錯碎聲; 4、出現熱、氡氣、地下水質、水量等異常。發生崩塌時咋辦?
Ⅳ 泥石流如何逃生
◆ 在山抄谷中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轉移到附近安全的高地,離山谷越遠越好,不要在谷底過多停留。
◆ 在山區、半山區旅行時注意觀察周圍環境,如聽到有異常聲響,看到有石頭、泥塊頻頻飛落,向某一方向沖來,表示附近可能有泥石流襲來;如果響聲越來越大,泥塊、石頭等已明顯可見,就表示泥石流就要流到,要立即丟棄隨身重物盡快逃生。
◆ 逃生時要向泥石流卷來兩側(橫向)跑,例如泥石流由北向南或由南向北,要向東西兩個方向跑。
◆ 泥石流的面積一般不會很寬,可根據現場地形向未發生泥石流的高處逃避。
◆ 在山區扎營,要選擇平整的高地作為營地,盡可能避開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山坡下面,也不要選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彎曲、會和處等。
◆ 假如必須經過可能發生泥石流的地段時,要聽當地的有關預報加以防範。
◆ 發現泥石流後,要馬上與泥石流呈垂直方向向兩邊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絕對不能往泥石流的下遊走。
◆ 發現泥石流後,可躲避在樹林密集的地方,因為碎石滾落遇樹就會減速,這樣傷害會減小。來不及奔跑時要就地抱住樹木。
Ⅳ 面對自然災害時應該怎樣自救
台風中的自救與互救
1.台風來臨時應做哪些准備?
①現代科技可以預測台風的到來,及時收聽收看氣象預報,做好防禦准備。②撤離沿海地區和低窪地區,船隻要進港避風。③檢查房屋是否牢固安全,若是危舊建築應馬上離開避險。④縛牢有可能被風吹落的物體,如花盆、護欄、遮雨棚、晾衣桿、室外天線等。⑤准備適量的水及食物、蔬果,並確保冰箱里的食物新鮮。⑥准備好蠟燭、手電筒,以備風中停電時使用。⑦檢查煤氣及電路,留心火源。⑧門窗玻璃用膠帶粘好,准備好膠合板、塑料板、毛毯等,以備加固窗戶。⑨在居民撤離的同時,政府部門建立緊急避難所,供難民臨時居住。
2.台風來臨時,在街道行走應注意什麼?
①外出時盡量穿上雨衣,不要打傘。②盡量遠離高大樹木、棚子、架子、架空的電線等。③不要在高牆、廣告牌及居民樓下行走,以免發生重物傾斜或高空墜物等突發事件。④避開高層施工現場,不可靠近塔吊或工地圍牆。⑤注意街道積水,不要在道路邊緣或打著旋渦的路上行走,以免落入窨井。⑥風大造成行走困難時,可就近到商店、飯店等公共場所暫避。⑦看見傾斜及倒下的電桿等輸電設施,要遠遠繞行,以避免觸電。
3.台風中不慎被捲入海里怎麼辦?
①保持鎮定是最重要的。拚命抓住身邊任何漂浮的木頭、傢具等物品。②落水前深吸一口氣,下沉時咬緊牙關,讓自然的浮力使你浮上水面,然後藉助波浪沖力不斷蹬腿,盡量浮在浪頭上趁勢前沖,奮力游向岸邊。③浪頭到時挺直身體,抬頭,下巴前挺,確保嘴露在水面上,雙臂前伸或往後平放,身體保持沖浪狀態;浪頭過後一面踩水前游,一面觀察後一浪頭的動向。④大浪接近時可彎腰潛入海底,用手插在沙層中穩住身體,待海浪涌過後再露出水面。
4.困在海崖之前,要被迫進行水中轉移怎麼辦?
①下水前,要盡可能尋找就近的下一棲身地,不可匆忙行事。②保留一套乾衣服和一雙鞋,以備上岸後更換。③找一條繩子,或用撕開的毛巾、襯衣或者皮帶做一根繩子,並使其有足夠的長度在岩石間來回遊動。④水性好的人先下水,下水時將繩子綁在腰間,打上套結,放繩的人應在固定岩石處站好,以防被下水者出現意外時帶走。⑤下水者到達安全處後,將自己固定在某個地方上,將繩子交給下一個人。⑥若被迫跳水時,要保持身體垂直,兩腳並攏,背部綳部,用雙手護好胯部。進入水中後,立即張開雙臂和雙腿來回滑動,以降低向水面的速度。
水災的自救與互救
1.洪水來臨時,臨時救生物品有哪些?
①首先挑選體積大的容器,如油桶、儲水桶等。迅速倒出原有液體後,重新將蓋蓋緊、密封。②空的飲料瓶、木酒桶或塑料桶都具有一定的漂浮力,可以捆紮在一起應急。③足球、籃球、排球的浮力都很好。④樹木、桌椅板凳、箱櫃等木質傢具都有漂浮力。
2.洪水將要來臨時,應做哪些物資准備?
①准備一台無線電收音機,隨時收聽、了解各種相關信息。②准備大量飲用水,多備罐裝果汁和保質期長的食品,並捆紮密封,以防發霉變質。③准備保暖的衣物及治療感冒、痢疾、皮膚感染的葯品。④准備可以用做通訊聯絡的物品,如手電筒、蠟燭、打火機等,准備顏色鮮艷的衣物及旗幟、哨子等,以備需要時當作信號。⑤汽車加滿油,保證隨時可以開動。
3.易受水災侵害的居民的日常防範措施有哪些?
①平時注意多學習一些防災、減災知識,養成汛期時關注天氣預報的科學生活習慣,做到隨時掌握天氣變化,做好家庭防護准備,確保安全。②密切注意汛期的洪水情報,服從防汛指揮部門的統一安排,及時避難。③地處窪地的居民要准備沙袋、擋水板等物品,或砌好防水門檻,設置擋水土壩,以防止洪水進屋。④家中常備如船隻、木閥、救生衣等可以安全逃生的物品,並在汛期到來前檢查是否可以隨時使用。
4.怎麼防止洪水湧入室內?
①房屋的門檻、窗戶是進水部位。用沙袋、土袋在門檻和窗戶處築起防線。②用膠帶紙密封所有的門窗縫隙,可以多封幾層。③老鼠洞穴、排水洞等一切可能進水的地方都要堵死。真正被密閉的建築物就不會進水了。
5.如何自製漂浮筏逃生?
①可搜集木盆、木製傢具、木塊、漂浮材料並用繩子捆綁在一起,加工成救生設備以備急需。②沒有現成的繩索,可將床單、窗簾、衣物等撕成條。地瓜蔓及藤條都可以用做繩索。③泡沫板、木板等面積較小的漂浮筏,可採用打背包的方法捆紮起來,以增加漂浮力。④散開的秸稈、樹枝、竹竿、木桿等可採用編席的方法串聯起來,製成排筏。
6.洪水襲來時,來不及轉移怎麼辦?
①向高處轉移。如在基礎牢固的房頂搭建臨時帳篷。②身處危房時,要迅速撤離,尋找安全堅固處所,避免落入水中。③除非在水可能沖垮建築物或水面沒過屋頂時被迫撤離,否則呆著別動,等水停止上漲再逃離。④扎制木排等逃生用品。利用通訊設施聯系救援。可利用眼睛片、鏡子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光發出求救信號。⑤夜晚,利用手電筒及火光發出求救信號。⑥當發現救援人員時,應及時揮動鮮艷的衣物、紅領巾等物品,發出救援信號。
7.人落入水中應怎麼做?
①萬一掉進水裡,要屏氣並捏住鼻子,避免嗆水,試試能否站起來。②如水太深,站不起來,又不能迅速游到岸上,就踩水助游。抓住身邊漂浮的任何物體。③如會游泳,就游向最近而且容易登陸的岸邊。如不會游泳,千萬不要慌亂,可按以下兩種辦法行動:一是面朝上,頭向後仰,雙腳交替向下踩水,手掌拍擊水面,讓嘴露出水面,呼出氣後立刻使勁吸氣;二是迅速觀察四周,是否有露出水面的固定物體,並向其靠攏。
8.在洪水中徒身漂流怎麼辦?
①許多人同時落水,可以手拉手,用牽制力共同抵禦洪水。②落入水中時,要及時脫掉鞋子,減少阻力,將頭露出水面,調整呼吸。③浪高水急,徒身漂浮時,不要做無謂的掙扎,盡可能節省體力。④及時躲避旋渦及水中夾帶的石塊等可能危及身體的重物。⑤發現並抓住漂浮的木桿、柴火秸稈、傢具等作為救生物品。⑥發現樹木、壩坎、岸沿等高地要想方設法靠上去。
9.暴雨襲來時,在野外怎麼辦?
①下大暴雨時,不要在河道及溝谷、窪地中行走或停留,因為這里往往是洪水最早到達的地方。②千萬不要攀登電線桿,避免發生觸電事故。③要迅速向高坡及高處跑,或攀登到大樹上,如果來不及應馬上用腰帶將自己固定在樹幹上或抱住大樹,以免疲憊不堪時,被洪水沖走。
10.被洪水圍困在建築物上怎麼辦?
①被困時,要注意房屋是否有經過洪水侵泡而坍塌的可能。如可能坍塌,馬上向安全處轉移。②發生飢餓口渴時,要挑選水性好、身體健康的青壯年,返回住所取回食物及潔凈的飲水。③保管好通訊工具,及時與救援部門聯系,以取得幫助。④利用燃火、放煙、呼喊及揮動鮮艷衣物等求救方法,以便讓搜救人員發現,得到援助。
11.洪水來臨時被困「孤島」怎麼辦?
①被困高地、山坡、圍堰、壩坎上或樓頂時,要觀察洪水是否仍在上漲,自己所處的位置是否有被沖跨、浸泡坍毀的危險,若有應向安全地帶轉移。②在轉移時,應准備繩索,也可以尋找床單、衣物等做成繩索,並固定在堅固處,以利用繩索成功轉移。③被困時,應由水性好的青壯年返回住所取回食物。④當發現舟、船、飛機等救助人員時,應揮動鮮艷的衣物、紅領巾;晚間點燃火堆或打亮手電筒、打火機等,發送求救信號。
12.面對不斷上漲的洪水怎麼辦?
①在底樓或低處中,應隨著不斷上漲的洪水,一層一層地向高層及高處移動。②當無法再向高處轉移時,應仔細觀察、判斷水勢是否繼續上漲;上漲的洪水是否危及生命;附近是否有更安全的場所;是否可以安全到達。③必須轉移時,一定要制定出嚴密、安全、可行的預案。
13.洪水來臨時,城市中的哪些地方是危險地帶?
①危房裡及危房周圍;②危牆及高牆旁;③洪水淹沒的下水道;④馬路兩邊的下水井通及窨井;⑤電線桿及高壓線塔周圍;⑥化工廠及貯藏危險品的倉庫。
14.下大暴雨時怎麼辦?
暴雨若持續不停,就該提前做好防洪准備。
①地勢低窪的住宅區、商業區可採取圍堵的措施。如用沙袋、草包、檔板等堵在門口等進水處,可有效地防止雨水進入建築內。②不要將垃圾、雜物等丟進下水道,以防堵塞後排水不暢。③一旦房屋進水,立即切斷電源及氣源。④暴雨期間盡量不要外出,如必須外出,應繞開積水嚴重的地方。最好走路中央,因為窨井等一般都設在路邊。
15.暴雨中身處野外怎麼辦?
①無論是處在危房裡、危牆下還是危橋上,都必須及時轉移。②不可在河堤及水庫壩上久呆,以免洪水沖垮堤壩。③山腳下或山坡上也不能久呆,因為暴雨易引發山洪及泥石流、山體滑坡。④暴雨容易引起岩洞坍塌,因此不要在岩洞里避雨。
滑坡發生時的自救與互救
1.當山體崩滑時如何逃生?
①遇到山體崩滑時,可躲避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溝里。②應注意保護好頭部,可利用身邊的衣物裹住頭部。
2.滑坡最易發生在什麼時期?
①一場大雨過後或正處在連續陰雨天氣中。②各類建築施工和地震期間。③每年春季融雪期。
3.外出旅遊如何避免遭遇滑坡?
①外出旅遊時一定要遠離滑坡多發區。②應在滑坡發生可能性最小的季節通過那些易發生滑坡的地區。
4.野營時如何避免遭遇滑坡?
①野營時避開陡峭的懸崖和溝壑。②野營時避開植被稀少的山坡。③非常潮濕的山坡也是滑坡可能發生的地區。
5.在易發生滑坡地區如何選擇房屋?
①檢查房屋地下室的牆上是否存有裂縫、裂紋。②觀察房屋周圍的電線桿是否有向一方傾斜的現象。③房屋附近的柏油馬路是否已發生變形。
6.滑坡過後,如何面對完好的房屋?
在重新入住之前,應注意檢查屋內水、電、煤氣等設施是否損壞;管道、電線等是否發生破裂和折斷,如發生故障,應立刻撥打報修電話。
7.滑坡發生時正身處滑坡的山體上怎麼辦?
①向垂直於滑坡的方向逃避,並盡快在周圍尋找安全地帶。②當無法繼續逃離時,應迅速抱住身邊的樹木等固定物體。
8.搶救被滑坡掩埋的人和物時應注意什麼?
①將滑坡體後緣的水排干。②從滑坡體的側面開始挖掘。③先救人,後救物。
泥石流發生時的自救與互救
1.泥石流來臨時怎樣逃生?
①立刻向河床兩岸高處跑。②向與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兩邊山坡高處爬。③來不及奔跑時要就地抱住河岸上的樹木。
2.什麼地方可以躲避泥石流?
①離泥石流發生地較遠處的安全高地。②河谷兩岸的山坡高處。③河床兩岸高處。
3.在野外如何防止遭遇泥石流?
①下雨天在溝谷中放牧或勞動時,不要停留過長時間。②一旦聽到連續不斷雷鳴般的響聲應立即向兩側山坡上轉移。③在穿越溝谷時,應先觀察,確定安全後方可穿越溝谷。④去野外遊玩或勞動前要了解、掌握當地的氣象趨勢及災害預報。
遭遇地震如何自救與互救
1.高層居民遭遇地震時如何選擇安全的避震空間?
①立即躲到結實的桌子或床下,傢具旁或牆根、牆角等處可在房屋倒塌後形成三角空間,是相對安全的地點。②迅速逃進衛生間、儲存室等面積較小的場所,這些小開間的地方是比較安全的地點。
2.住平房的居民遇到地震時如何避險?
①如在地震發生時,自己在室內應立即躲到炕沿、牆根下、桌子及床下。②若正處在門邊、窗邊,且窗外無其他危險建築,可立即逃到院子中間的空地上。③盡量利用身邊物品保護住頭部,如棉被、枕頭等。
3.如果室內沒有可藏身的傢具怎麼辦?
①地震發生時,若室內無可藏身的傢具,應立即躲到牆根、牆角或遠離窗子的室內門道里。②身體應緊貼牆根、牆角,頭部盡量靠近牆面。③可隨手取些被褥、枕頭,掩住自己的頭部。
4.地震期間如何防止火災發生?
①從房間撤離時,應關掉電源、氣源、水源和火源。②不要隨意使用明火,以免空氣中有泄漏的煤氣等易燃、易爆氣體,發生火災。③只有確認安全後,才能在有關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用電、生火等活動。
5.震後發生火災如何逃生?
①發生火災時,若火勢較小,應用水浸濕衣服、毛巾被等物品,披在身上逃出火場。②身處二、三層樓時可用床單等結成繩,或順著排水管道逃出著火的樓層。③若困在室內無法逃脫時,應躲藏在沒有發生火災的室內,緊閉門窗,並用濕床單等塞住門窗縫隙,避免火勢蔓延到室內。
6.震後發生毒氣擴散時如何逃生?
①當發現有毒氣擴散時,應立即避難,逃離現場。②辨別風向,躲避在上風處的較高位置。③利用濕毛巾等捂住口、鼻,抓緊時間逃離。
7.被塌落重物壓住身體怎麼辦?
①查清壓在身上的物體是何物,不要輕易移動物體或身體。②檢查自己是否受傷,若沒有受傷,應根據情況向外緩慢拽拉身體。③若已受嚴重外傷,應盡力用衣服等物包紮好傷口。④若發生骨折,不要輕易移動,應等待救援。
8.地震時被廢墟埋壓怎麼辦?
①挪開臉前、胸前的雜物,消除口、鼻的灰塵。②盡力掙脫手腳,小心翼翼地清除壓在身上的物體。③用可移動的物品支撐身體上面的重物,以免倒塌。④用毛巾、手帕等捂住口鼻,盡量朝有光亮或寬敞的地方移動。⑤當聽到外面有聲響時應進行呼救。⑥若無法脫險,應保存體力,等待救援。
9.埋在廢墟中如何應對餘震?
①應設法躲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懸掛物及其他會造成危害的物品。②用身邊磚石、木棒等物支撐住斷壁殘垣,以免其在餘震時進一步倒塌。③利用身邊的衣物保護好頭、頸部。
10.埋在廢墟中如何維持生命?
①樹立堅定的生存信念。②不要大哭大叫,應保存體力。不要坐立不安,勉強行動。③盡量休息,閉目養神。④尋找食物和水,維持生命。若無法找到水,可以利用自己的尿液應急。⑤若有傷,應設法包紮,多休息。
11.地震中怎樣保護身體的重要部位?
①低頭,用手護住頭部和後頸部。②用身邊的物品,如枕頭、被褥等頂在頭上,保護頭頸部。③低頭、閉眼,防止塌落物傷害到眼睛。④如可能,應採用毛巾、手帕等物品捂住口、鼻,防止吸入灰塵和有害氣體。
12.正確的避震姿勢有哪些?
①趴在地上,使身體的重心降到最低。②將臉部朝下,並保持口鼻正常順暢地呼吸。③蹲下或坐下,使身體盡量彎曲。④抓住身邊牢固的物體,以免地震時將身體滑到危險的地方。
在學校中怎樣避震
1.在教室中遇到地震怎樣應對?
①不要驚慌失措,應聽從老師的安排和指揮。②迅速躲避到三角區,蹲下、抱頭、閉眼。③不要往教室外面跑。
2.在操場上遇到地震時怎樣避險?
①正在操場時,應原地不動地迅速蹲下。②用手護住自己的頭部。③要避開高大的建築物或危險物。④不要回到教室里去。
減災救災政策知識問答
一、「減災示範社區」的基本條件和標準是什麼?
全國「減災示範社區」標準的基本條件:
1.居民對社區減災狀況滿意率大於70%;
2.社區近三年內沒有發生因災造成的較大事故;
3.小區居民戶數應具有一定規模(小區居民一般應達1000戶,新建小區入住率達80%)。
具體標准如下:
1.健全減災管理和組織領導機制。重視社區減災工作,成立了負責社區減災工作的組織;社區有規范的減災工作制度;社區組織了志願者隊伍,協助社區開展減災工作;社區對兒童、老年人、病患者、殘疾人等弱勢群體清楚,明確了在發生突發災害時保護弱勢群體的工作對策;建立了社區減災工作檔案。
2.制定社區災害應急救助預案並定期演練。根據《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以及地方政府制定的應急預案,結合社區所在區域環境、災害發生規律和社區居民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了社區災害應急救助預案,明確應急工作程序、管理職責和協調聯動機制,尤其是應急反應、群眾轉移安置、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職責明確,責任落實。社區在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支持、配合下,每年組織社區居民開展形式多樣的預案演練活動。
3.具有較完善的社區減災公共設施和器材。社區利用公園、綠地、廣場、體育場、停車場、學校操場或其他空地,劃定了社區避難場所;在社區設置明顯的安全應急標識或指示牌;社區內設有減災宣傳教育場所(社區減災教室、社區圖書室、老年人活動室)及設施(宣傳欄、宣傳櫥窗等);配備了必需的消防、安全和應對災害的器材或救生設施工具等。
4.積極開展減災宣傳教育活動。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居民減災教育活動;在社區宣傳教育場所經常張貼減災宣傳材料;制訂了結合社區實際情況的減災教育計劃等。
5.居民減災意識普遍提高。社區居民對社區的各類災害風險清楚;社區居民普遍掌握必要的緊急疏散、自救互救等基本技能;社區居民知曉本社區的避難場所及行走路線;部分居民家庭自覺配備了滅火器、安全繩、應急燈、急救包等自救設備。
6.減災活動特色鮮明。社區結合人文、地域等特點,開展了具有特色的減災活動,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對周圍社區具有示範指導作用。
二、減災安居工程模範市(縣)標準是什麼?
1.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減災安居工程,對減災安居工程有工作部署,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危房改造。
2.在減災安居工程建設中,減災工作綜合協調機構和民政部門積極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層層建立和落實責任制。
3.建立了政府引導、分級負責、群眾互助、社會幫扶、自建為主的實施減災安居工程工作機制,市、縣政府資金投入占危房改造所需經費的3%以上。
4.在實施減災安居工程中制訂了明確的危房改造優惠政策,加快了「危改」進度,減輕了農村居民建房的資金壓力。
5.科學規劃,合理設計,危房改造中增加設防標准,民居抗禦災害的能力明顯提高,有效減輕了災害造成的損失,廣大群眾普遍滿意。
6.危房改造率達到95%以上。
三、避災場所的定義、避災場所建設和管理的原則是什麼?
避災場所是指由縣級人民政府確認或組織建設,在災害來臨時為群眾提供庇護和基本生活保障的場所。避災安置場所的安置對象為因洪澇、風雹、台風(包括熱帶風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和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需要轉移安置的當地群眾及外來人員。
避災安置場所建設要納入縣市域總體規劃和村鎮建設規劃。布局要優先確認現有人防工程、體育館、影劇院、會場、中小學校、社會福利設施、村(社區)辦公和活動場所等公共建築物和修繕後符合避災安置要求的公共建築物。根據需要,可將符合條件的企事業單位有關建築設施列入避災安置場所的范圍。確實沒有符合避災安置要求公共建築物的,應在統一規劃的前提下,建設具有避災安置功能的綜合性公共服務設施。
四、避災場所如何設置?其建設管理有哪些要求?
避災安置場所選址應避開易受泥石流、滑坡、洪澇等災害威脅的地段,選擇地質條件好、地形安全、交通便利、人員轉移快捷的地方。不能避開地質災害易發區的,應進行選址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避災安置場所主體建築應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縣級及縣級以上避災安置場所原則上採取確認的辦法,充分利用人防工程、體育館、影劇院、會場等公共建築物,主要考慮外來人口的避災安置所需。鄉鎮、村級避災安置場所要按照就近、就便的要求設置,便於群眾及時快速轉移安置。新建、改造避災安置場所項目,根據服務對象、服務范圍,由縣級人民政府確定項目建設單位,履行項目建設單位的責任和義務。
避災安置場所管理單位要確定專人負責避災安置場所日常維護管理。
加強避災安置場所各類救災物資管理,定期檢查,及時補充、更換食物、日用品等。汛期結束後,經縣級民政部門批准,更換的保質期內的食物可轉入當地慈善超市,或用於對困難群眾的救助。不得將過期變質食物發放給避災安置群眾食用。
避災安置場所啟用後,避災安置場所管理單位要及時組織幹部和志願者加強對避災安置人員的管理和服務,對避災安置人員進行進出登記,做好食物等基本生活用品的發放、登記,安排好群眾的基本生活,安撫受災群眾情緒,全面掌握避災群眾的動態,維護好避災安置場所秩序。
加強避災安置場所衛生、防疫和食品安全管理,及時醫治或轉送受傷、患病人員,防止疾病傳播,保障群眾身體健康。
五、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倒塌房屋的定義是什麼?具體如何界定、裁定?
房屋是指農村居民自有的生活住所,不包括附屬建築物。
房屋倒塌是指因遭受自然災害(地震災害除外)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房屋倒塌。
下列為房屋倒塌情形:
1.房屋兩面(含)以上牆壁倒塌;
2.房屋屋頂坍塌;
3.樓板坍塌;
4.房屋主體結構毀壞;
5.牆基沖毀,難以修復;
6.因洪澇長期浸泡造成牆體損毀;
7.無顯性損毀經建設部門鑒定,應當整體拆除重建的。
省、市、縣(市、區)在民政部門設立倒塌房屋裁定辦公室,負責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倒塌房屋爭議裁定工作。裁定員依照《倒塌房屋界定標准》進行裁定,裁定實行一裁終局。
發生倒塌房屋爭議,當事人一方向縣級倒塌房屋裁定辦公室提出書面裁定申請。
縣級倒塌房屋裁定辦公室受理後,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裁定。裁定一般為當場即時裁定。裁定前,當事人雙方要簽訂《裁定委託書》。如不能當場即時裁定的,應在7個工作日內完成裁定。任何一方不到場不影響裁定。
縣級倒塌房屋裁定辦公室一般依據當事人雙方的訴辯意見及提交的文字、影像資料進行裁定。如有必要,可赴現場進行裁定。任何一方不到場不影響裁定。
Ⅵ 地質災害來臨時有哪些應急措施
(1)發現地質災害前兆時,應立即報告當地政府或有關部門,及時通知受威脅的人群。同時要對隱患體密切觀察,做好撤離准備。
發現險情及時報告和通知
(2)當地政府部門根據現場情況圈出地質災害危險區,並在危險區設立警示標志,禁止非搶險人員進入。
圈出地質災害危險區(江西上饒,1998)
(3)當地政府部門視險情發展搭建臨時避災場所,將人、物及時撤離危險區,必要時,可以依法強制疏散。
視險情發展及時撤離危險區
(4)監測技術人員應立即分析資料,預測災害發展趨勢,找出原因及時制止致災動力破壞作用。如因開挖坡腳而誘發的滑坡,應立即停止開挖活動。
停止開挖坡腳
(5)發生滑坡(崩塌)時,不要沿滑坡體滑動方向跑,應迅速向滑坡體兩側跑。
發生滑坡時,應向滑坡體兩側跑
(6)房後斜坡發生滑坡(崩塌)或岩石、土體墜落時,不要立即清理滑坡(崩塌)物和疏通排水溝,以免遭遇二次滑坡(崩塌)的危害。
(7)發生泥石流時,應選擇最短最安全的路徑向溝谷兩側山坡或高地跑。不要上樹躲避,也不要停留在陡坡土層較厚的低凹處,或躲在滾石、亂石堆後,更不能順著溝谷往上或向下跑。
泥石流發生時,不要沿泥石流溝谷跑,應向溝岸兩側山坡跑
不要躲在樹上
不要停留在陡坡土層較厚的低凹處或大石塊後
不要躲在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下方
Ⅶ 當洪水、地震等災難降臨時,我應怎樣做
學習有關各種災害知識和減災知識; 聽:經常注意收聽國家和地方政府發布的災害信息,不聽信謠傳; 備:做好個人、家庭的各種行動准備和物質、技術准備; 察:注意觀察周圍的自然變異現象; 報:一旦發現某種異常的自然現象,不必驚恐,但要盡快向有關部門報告,請專業部門作出判斷; 抗:災害一旦發生,應發揚大無畏精神,組織大家和個人自衛; 避:災前作好個人和家庭躲避和抗禦災害的行動安排,選好避災的安全地方,一旦災害發生,個人要組織大家進行避災; 斷:在救災行動中,首先要切斷可導致次生災害的電、火、煤氣等災源; 救:要掌握一定的醫療救護知識,准備一些必備葯品,以便在災害期間醫療系統不能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及時自救和救治他人。(雲南省地球物理學會 謝應齊提供)
台風中的自救與互救
1.台風來臨時應做哪些准備?
①現代科技可以預測台風的到來,及時收聽收看氣象預報,做好防禦准備。②撤離沿海地區和低窪地區,船隻要進港避風。③檢查房屋是否牢固安全,若是危舊建築應馬上離開避險。④縛牢有可能被風吹落的物體,如花盆、護欄、遮雨棚、晾衣桿、室外天線等。⑤准備適量的水及食物、蔬果,並確保冰箱里的食物新鮮。⑥准備好蠟燭、手電筒,以備風中停電時使用。⑦檢查煤氣及電路,留心火源。⑧門窗玻璃用膠帶粘好,准備好膠合板、塑料板、毛毯等,以備加固窗戶。⑨在居民撤離的同時,政府部門建立緊急避難所,供難民臨時居住。
2.台風來臨時,在街道行走應注意什麼?
①外出時盡量穿上雨衣,不要打傘。②盡量遠離高大樹木、棚子、架子、架空的電線等。③不要在高牆、廣告牌及居民樓下行走,以免發生重物傾斜或高空墜物等突發事件。④避開高層施工現場,不可靠近塔吊或工地圍牆。⑤注意街道積水,不要在道路邊緣或打著旋渦的路上行走,以免落入窨井。⑥風大造成行走困難時,可就近到商店、飯店等公共場所暫避。⑦看見傾斜及倒下的電桿等輸電設施,要遠遠繞行,以避免觸電。
3.台風中不慎被捲入海里怎麼辦?
①保持鎮定是最重要的。拚命抓住身邊任何漂浮的木頭、傢具等物品。②落水前深吸一口氣,下沉時咬緊牙關,讓自然的浮力使你浮上水面,然後藉助波浪沖力不斷蹬腿,盡量浮在浪頭上趁勢前沖,奮力游向岸邊。③浪頭到時挺直身體,抬頭,下巴前挺,確保嘴露在水面上,雙臂前伸或往後平放,身體保持沖浪狀態;浪頭過後一面踩水前游,一面觀察後一浪頭的動向。④大浪接近時可彎腰潛入海底,用手插在沙層中穩住身體,待海浪涌過後再露出水面。
4.困在海崖之前,要被迫進行水中轉移怎麼辦?
①下水前,要盡可能尋找就近的下一棲身地,不可匆忙行事。②保留一套乾衣服和一雙鞋,以備上岸後更換。③找一條繩子,或用撕開的毛巾、襯衣或者皮帶做一根繩子,並使其有足夠的長度在岩石間來回遊動。④水性好的人先下水,下水時將繩子綁在腰間,打上套結,放繩的人應在固定岩石處站好,以防被下水者出現意外時帶走。⑤下水者到達安全處後,將自己固定在某個地方上,將繩子交給下一個人。⑥若被迫跳水時,要保持身體垂直,兩腳並攏,背部綳部,用雙手護好胯部。進入水中後,立即張開雙臂和雙腿來回滑動,以降低向水面的速度。
水災的自救與互救
1.洪水來臨時,臨時救生物品有哪些?
①首先挑選體積大的容器,如油桶、儲水桶等。迅速倒出原有液體後,重新將蓋蓋緊、密封。②空的飲料瓶、木酒桶或塑料桶都具有一定的漂浮力,可以捆紮在一起應急。③足球、籃球、排球的浮力都很好。④樹木、桌椅板凳、箱櫃等木質傢具都有漂浮力。
2.洪水將要來臨時,應做哪些物資准備?
①准備一台無線電收音機,隨時收聽、了解各種相關信息。②准備大量飲用水,多備罐裝果汁和保質期長的食品,並捆紮密封,以防發霉變質。③准備保暖的衣物及治療感冒、痢疾、皮膚感染的葯品。④准備可以用做通訊聯絡的物品,如手電筒、蠟燭、打火機等,准備顏色鮮艷的衣物及旗幟、哨子等,以備需要時當作信號。⑤汽車加滿油,保證隨時可以開動。
3.易受水災侵害的居民的日常防範措施有哪些?
①平時注意多學習一些防災、減災知識,養成汛期時關注天氣預報的科學生活習慣,做到隨時掌握天氣變化,做好家庭防護准備,確保安全。②密切注意汛期的洪水情報,服從防汛指揮部門的統一安排,及時避難。③地處窪地的居民要准備沙袋、擋水板等物品,或砌好防水門檻,設置擋水土壩,以防止洪水進屋。④家中常備如船隻、木閥、救生衣等可以安全逃生的物品,並在汛期到來前檢查是否可以隨時使用。
4.怎麼防止洪水湧入室內?
①房屋的門檻、窗戶是進水部位。用沙袋、土袋在門檻和窗戶處築起防線。②用膠帶紙密封所有的門窗縫隙,可以多封幾層。③老鼠洞穴、排水洞等一切可能進水的地方都要堵死。真正被密閉的建築物就不會進水了。
5.如何自製漂浮筏逃生?
①可搜集木盆、木製傢具、木塊、漂浮材料並用繩子捆綁在一起,加工成救生設備以備急需。②沒有現成的繩索,可將床單、窗簾、衣物等撕成條。地瓜蔓及藤條都可以用做繩索。③泡沫板、木板等面積較小的漂浮筏,可採用打背包的方法捆紮起來,以增加漂浮力。④散開的秸稈、樹枝、竹竿、木桿等可採用編席的方法串聯起來,製成排筏。
6.洪水襲來時,來不及轉移怎麼辦?
①向高處轉移。如在基礎牢固的房頂搭建臨時帳篷。②身處危房時,要迅速撤離,尋找安全堅固處所,避免落入水中。③除非在水可能沖垮建築物或水面沒過屋頂時被迫撤離,否則呆著別動,等水停止上漲再逃離。④扎制木排等逃生用品。利用通訊設施聯系救援。可利用眼睛片、鏡子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光發出求救信號。⑤夜晚,利用手電筒及火光發出求救信號。⑥當發現救援人員時,應及時揮動鮮艷的衣物、紅領巾等物品,發出救援信號。
7.人落入水中應怎麼做?
①萬一掉進水裡,要屏氣並捏住鼻子,避免嗆水,試試能否站起來。②如水太深,站不起來,又不能迅速游到岸上,就踩水助游。抓住身邊漂浮的任何物體。③如會游泳,就游向最近而且容易登陸的岸邊。如不會游泳,千萬不要慌亂,可按以下兩種辦法行動:一是面朝上,頭向後仰,雙腳交替向下踩水,手掌拍擊水面,讓嘴露出水面,呼出氣後立刻使勁吸氣;二是迅速觀察四周,是否有露出水面的固定物體,並向其靠攏。
8.在洪水中徒身漂流怎麼辦?
①許多人同時落水,可以手拉手,用牽制力共同抵禦洪水。②落入水中時,要及時脫掉鞋子,減少阻力,將頭露出水面,調整呼吸。③浪高水急,徒身漂浮時,不要做無謂的掙扎,盡可能節省體力。④及時躲避旋渦及水中夾帶的石塊等可能危及身體的重物。⑤發現並抓住漂浮的木桿、柴火秸稈、傢具等作為救生物品。⑥發現樹木、壩坎、岸沿等高地要想方設法靠上去。
9.暴雨襲來時,在野外怎麼辦?
①下大暴雨時,不要在河道及溝谷、窪地中行走或停留,因為這里往往是洪水最早到達的地方。②千萬不要攀登電線桿,避免發生觸電事故。③要迅速向高坡及高處跑,或攀登到大樹上,如果來不及應馬上用腰帶將自己固定在樹幹上或抱住大樹,以免疲憊不堪時,被洪水沖走。
10.被洪水圍困在建築物上怎麼辦?
①被困時,要注意房屋是否有經過洪水侵泡而坍塌的可能。如可能坍塌,馬上向安全處轉移。②發生飢餓口渴時,要挑選水性好、身體健康的青壯年,返回住所取回食物及潔凈的飲水。③保管好通訊工具,及時與救援部門聯系,以取得幫助。④利用燃火、放煙、呼喊及揮動鮮艷衣物等求救方法,以便讓搜救人員發現,得到援助。
11.洪水來臨時被困「孤島」怎麼辦?
①被困高地、山坡、圍堰、壩坎上或樓頂時,要觀察洪水是否仍在上漲,自己所處的位置是否有被沖跨、浸泡坍毀的危險,若有應向安全地帶轉移。②在轉移時,應准備繩索,也可以尋找床單、衣物等做成繩索,並固定在堅固處,以利用繩索成功轉移。③被困時,應由水性好的青壯年返回住所取回食物。④當發現舟、船、飛機等救助人員時,應揮動鮮艷的衣物、紅領巾;晚間點燃火堆或打亮手電筒、打火機等,發送求救信號。
12.面對不斷上漲的洪水怎麼辦?
①在底樓或低處中,應隨著不斷上漲的洪水,一層一層地向高層及高處移動。②當無法再向高處轉移時,應仔細觀察、判斷水勢是否繼續上漲;上漲的洪水是否危及生命;附近是否有更安全的場所;是否可以安全到達。③必須轉移時,一定要制定出嚴密、安全、可行的預案。
13.洪水來臨時,城市中的哪些地方是危險地帶?
①危房裡及危房周圍;②危牆及高牆旁;③洪水淹沒的下水道;④馬路兩邊的下水井通及窨井;⑤電線桿及高壓線塔周圍;⑥化工廠及貯藏危險品的倉庫。
14.下大暴雨時怎麼辦?
暴雨若持續不停,就該提前做好防洪准備。
①地勢低窪的住宅區、商業區可採取圍堵的措施。如用沙袋、草包、檔板等堵在門口等進水處,可有效地防止雨水進入建築內。②不要將垃圾、雜物等丟進下水道,以防堵塞後排水不暢。③一旦房屋進水,立即切斷電源及氣源。④暴雨期間盡量不要外出,如必須外出,應繞開積水嚴重的地方。最好走路中央,因為窨井等一般都設在路邊。
15.暴雨中身處野外怎麼辦?
①無論是處在危房裡、危牆下還是危橋上,都必須及時轉移。②不可在河堤及水庫壩上久呆,以免洪水沖垮堤壩。③山腳下或山坡上也不能久呆,因為暴雨易引發山洪及泥石流、山體滑坡。④暴雨容易引起岩洞坍塌,因此不要在岩洞里避雨。
滑坡發生時的自救與互救
1.當山體崩滑時如何逃生?
①遇到山體崩滑時,可躲避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溝里。②應注意保護好頭部,可利用身邊的衣物裹住頭部。
2.滑坡最易發生在什麼時期?
①一場大雨過後或正處在連續陰雨天氣中。②各類建築施工和地震期間。③每年春季融雪期。
3.外出旅遊如何避免遭遇滑坡?
①外出旅遊時一定要遠離滑坡多發區。②應在滑坡發生可能性最小的季節通過那些易發生滑坡的地區。
4.野營時如何避免遭遇滑坡?
①野營時避開陡峭的懸崖和溝壑。②野營時避開植被稀少的山坡。③非常潮濕的山坡也是滑坡可能發生的地區。
5.在易發生滑坡地區如何選擇房屋?
①檢查房屋地下室的牆上是否存有裂縫、裂紋。②觀察房屋周圍的電線桿是否有向一方傾斜的現象。③房屋附近的柏油馬路是否已發生變形。
6.滑坡過後,如何面對完好的房屋?
在重新入住之前,應注意檢查屋內水、電、煤氣等設施是否損壞;管道、電線等是否發生破裂和折斷,如發生故障,應立刻撥打報修電話。
7.滑坡發生時正身處滑坡的山體上怎麼辦?
①向垂直於滑坡的方向逃避,並盡快在周圍尋找安全地帶。②當無法繼續逃離時,應迅速抱住身邊的樹木等固定物體。
8.搶救被滑坡掩埋的人和物時應注意什麼?
①將滑坡體後緣的水排干。②從滑坡體的側面開始挖掘。③先救人,後救物。
泥石流發生時的自救與互救
1.泥石流來臨時怎樣逃生?
①立刻向河床兩岸高處跑。②向與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兩邊山坡高處爬。③來不及奔跑時要就地抱住河岸上的樹木。
2.什麼地方可以躲避泥石流?
①離泥石流發生地較遠處的安全高地。②河谷兩岸的山坡高處。③河床兩岸高處。
3.在野外如何防止遭遇泥石流?
①下雨天在溝谷中放牧或勞動時,不要停留過長時間。②一旦聽到連續不斷雷鳴般的響聲應立即向兩側山坡上轉移。③在穿越溝谷時,應先觀察,確定安全後方可穿越溝谷。④去野外遊玩或勞動前要了解、掌握當地的氣象趨勢及災害預報。
遭遇地震如何自救與互救
1.高層居民遭遇地震時如何選擇安全的避震空間?
①立即躲到結實的桌子或床下,傢具旁或牆根、牆角等處可在房屋倒塌後形成三角空間,是相對安全的地點。②迅速逃進衛生間、儲存室等面積較小的場所,這些小開間的地方是比較安全的地點。
2.住平房的居民遇到地震時如何避險?
①如在地震發生時,自己在室內應立即躲到炕沿、牆根下、桌子及床下。②若正處在門邊、窗邊,且窗外無其他危險建築,可立即逃到院子中間的空地上。③盡量利用身邊物品保護住頭部,如棉被、枕頭等。
3.如果室內沒有可藏身的傢具怎麼辦?
①地震發生時,若室內無可藏身的傢具,應立即躲到牆根、牆角或遠離窗子的室內門道里。②身體應緊貼牆根、牆角,頭部盡量靠近牆面。③可隨手取些被褥、枕頭,掩住自己的頭部。
4.地震期間如何防止火災發生?
①從房間撤離時,應關掉電源、氣源、水源和火源。②不要隨意使用明火,以免空氣中有泄漏的煤氣等易燃、易爆氣體,發生火災。③只有確認安全後,才能在有關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用電、生火等活動。
5.震後發生火災如何逃生?
①發生火災時,若火勢較小,應用水浸濕衣服、毛巾被等物品,披在身上逃出火場。②身處二、三層樓時可用床單等結成繩,或順著排水管道逃出著火的樓層。③若困在室內無法逃脫時,應躲藏在沒有發生火災的室內,緊閉門窗,並用濕床單等塞住門窗縫隙,避免火勢蔓延到室內。
6.震後發生毒氣擴散時如何逃生?
①當發現有毒氣擴散時,應立即避難,逃離現場。②辨別風向,躲避在上風處的較高位置。③利用濕毛巾等捂住口、鼻,抓緊時間逃離。
7.被塌落重物壓住身體怎麼辦?
①查清壓在身上的物體是何物,不要輕易移動物體或身體。②檢查自己是否受傷,若沒有受傷,應根據情況向外緩慢拽拉身體。③若已受嚴重外傷,應盡力用衣服等物包紮好傷口。④若發生骨折,不要輕易移動,應等待救援。
8.地震時被廢墟埋壓怎麼辦?
①挪開臉前、胸前的雜物,消除口、鼻的灰塵。②盡力掙脫手腳,小心翼翼地清除壓在身上的物體。③用可移動的物品支撐身體上面的重物,以免倒塌。④用毛巾、手帕等捂住口鼻,盡量朝有光亮或寬敞的地方移動。⑤當聽到外面有聲響時應進行呼救。⑥若無法脫險,應保存體力,等待救援。
9.埋在廢墟中如何應對餘震?
①應設法躲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懸掛物及其他會造成危害的物品。②用身邊磚石、木棒等物支撐住斷壁殘垣,以免其在餘震時進一步倒塌。③利用身邊的衣物保護好頭、頸部。
10.埋在廢墟中如何維持生命?
①樹立堅定的生存信念。②不要大哭大叫,應保存體力。不要坐立不安,勉強行動。③盡量休息,閉目養神。④尋找食物和水,維持生命。若無法找到水,可以利用自己的尿液應急。⑤若有傷,應設法包紮,多休息。
11.地震中怎樣保護身體的重要部位?
①低頭,用手護住頭部和後頸部。②用身邊的物品,如枕頭、被褥等頂在頭上,保護頭頸部。③低頭、閉眼,防止塌落物傷害到眼睛。④如可能,應採用毛巾、手帕等物品捂住口、鼻,防止吸入灰塵和有害氣體。
12.正確的避震姿勢有哪些?
①趴在地上,使身體的重心降到最低。②將臉部朝下,並保持口鼻正常順暢地呼吸。③蹲下或坐下,使身體盡量彎曲。④抓住身邊牢固的物體,以免地震時將身體滑到危險的地方。
在學校中怎樣避震
1.在教室中遇到地震怎樣應對?
①不要驚慌失措,應聽從老師的安排和指揮。②迅速躲避到三角區,蹲下、抱頭、閉眼。③不要往教室外面跑。
2.在操場上遇到地震時怎樣避險?
①正在操場時,應原地不動地迅速蹲下。②用手護住自己的頭部。③要避開高大的建築物或危險物。④不要回到教室里去。
減災救災政策知識問答
一、「減災示範社區」的基本條件和標準是什麼?
全國「減災示範社區」標準的基本條件:
1.居民對社區減災狀況滿意率大於70%;
2.社區近三年內沒有發生因災造成的較大事故;
3.小區居民戶數應具有一定規模(小區居民一般應達1000戶,新建小區入住率達80%)。
具體標准如下:
1.健全減災管理和組織領導機制。重視社區減災工作,成立了負責社區減災工作的組織;社區有規范的減災工作制度;社區組織了志願者隊伍,協助社區開展減災工作;社區對兒童、老年人、病患者、殘疾人等弱勢群體清楚,明確了在發生突發災害時保護弱勢群體的工作對策;建立了社區減災工作檔案。
2.制定社區災害應急救助預案並定期演練。根據《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以及地方政府制定的應急預案,結合社區所在區域環境、災害發生規律和社區居民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了社區災害應急救助預案,明確應急工作程序、管理職責和協調聯動機制,尤其是應急反應、群眾轉移安置、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職責明確,責任落實。社區在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支持、配合下,每年組織社區居民開展形式多樣的預案演練活動。
3.具有較完善的社區減災公共設施和器材。社區利用公園、綠地、廣場、體育場、停車場、學校操場或其他空地,劃定了社區避難場所;在社區設置明顯的安全應急標識或指示牌;社區內設有減災宣傳教育場所(社區減災教室、社區圖書室、老年人活動室)及設施(宣傳欄、宣傳櫥窗等);配備了必需的消防、安全和應對災害的器材或救生設施工具等。
4.積極開展減災宣傳教育活動。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居民減災教育活動;在社區宣傳教育場所經常張貼減災宣傳材料;制訂了結合社區實際情況的減災教育計劃等。
5.居民減災意識普遍提高。社區居民對社區的各類災害風險清楚;社區居民普遍掌握必要的緊急疏散、自救互救等基本技能;社區居民知曉本社區的避難場所及行走路線;部分居民家庭自覺配備了滅火器、安全繩、應急燈、急救包等自救設備。
6.減災活動特色鮮明。社區結合人文、地域等特點,開展了具有特色的減災活動,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對周圍社區具有示範指導作用。
二、減災安居工程模範市(縣)標準是什麼?
1.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減災安居工程,對減災安居工程有工作部署,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危房改造。
2.在減災安居工程建設中,減災工作綜合協調機構和民政部門積極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層層建立和落實責任制。
3.建立了政府引導、分級負責、群眾互助、社會幫扶、自建為主的實施減災安居工程工作機制,市、縣政府資金投入占危房改造所需經費的3%以上。
4.在實施減災安居工程中制訂了明確的危房改造優惠政策,加快了「危改」進度,減輕了農村居民建房的資金壓力。
5.科學規劃,合理設計,危房改造中增加設防標准,民居抗禦災害的能力明顯提高,有效減輕了災害造成的損失,廣大群眾普遍滿意。
6.危房改造率達到95%以上。
三、避災場所的定義、避災場所建設和管理的原則是什麼?
避災場所是指由縣級人民政府確認或組織建設,在災害來臨時為群眾提供庇護和基本生活保障的場所。避災安置場所的安置對象為因洪澇、風雹、台風(包括熱帶風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和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需要轉移安置的當地群眾及外來人員。
避災安置場所建設要納入縣市域總體規劃和村鎮建設規劃。布局要優先確認現有人防工程、體育館、影劇院、會場、中小學校、社會福利設施、村(社區)辦公和活動場所等公共建築物和修繕後符合避災安置要求的公共建築物。根據需要,可將符合條件的企事業單位有關建築設施列入避災安置場所的范圍。確實沒有符合避災安置要求公共建築物的,應在統一規劃的前提下,建設具有避災安置功能的綜合性公共服務設施。
四、避災場所如何設置?其建設管理有哪些要求?
避災安置場所選址應避開易受泥石流、滑坡、洪澇等災害威脅的地段,選擇地質條件好、地形安全、交通便利、人員轉移快捷的地方。不能避開地質災害易發區的,應進行選址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避災安置場所主體建築應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縣級及縣級以上避災安置場所原則上採取確認的辦法,充分利用人防工程、體育館、影劇院、會場等公共建築物,主要考慮外來人口的避災安置所需。鄉鎮、村級避災安置場所要按照就近、就便的要求設置,便於群眾及時快速轉移安置。新建、改造避災安置場所項目,根據服務對象、服務范圍,由縣級人民政府確定項目建設單位,履行項目建設單位的責任和義務。
避災安置場所管理單位要確定專人負責避災安置場所日常維護管理。
加強避災安置場所各類救災物資管理,定期檢查,及時補充、更換食物、日用品等。汛期結束後,經縣級民政部門批准,更換的保質期內的食物可轉入當地慈善超市,或用於對困難群眾的救助。不得將過期變質食物發放給避災安置群眾食用。
避災安置場所啟用後,避災安置場所管理單位要及時組織幹部和志願者加強對避災安置人員的管理和服務,對避災安置人員進行進出登記,做好食物等基本生活用品的發放、登記,安排好群眾的基本生活,安撫受災群眾情緒,全面掌握避災群眾的動態,維護好避災安置場所秩序。
加強避災安置場所衛生、防疫和食品安全管理,及時醫治或轉送受傷、患病人員,防止疾病傳播,保障群眾身體健康。
五、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倒塌房屋的定義是什麼?具體如何界定、裁定?
房屋是指農村居民自有的生活住所,不包括附屬建築物。
房屋倒塌是指因遭受自然災害(地震災害除外)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房屋倒塌。
下列為房屋倒塌情形:
1.房屋兩面(含)以上牆壁倒塌;
2.房屋屋頂坍塌;
3.樓板坍塌;
4.房屋主體結構毀壞;
5.牆基沖毀,難以修復;
6.因洪澇長期浸泡造成牆體損毀;
7.無顯性損毀經建設部門鑒定,應當整體拆除重建的。
省、市、縣(市、區)在民政部門設立倒塌房屋裁定辦公室,負責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倒塌房屋爭議裁定工作。裁定員依照《倒塌房屋界定標准》進行裁定,裁定實行一裁終局。
發生倒塌房屋爭議,當事人一方向縣級倒塌房屋裁定辦公室提出書面裁定申請。
縣級倒塌房屋裁定辦公室受理後,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裁定。裁定一般為當場即時裁定。裁定前,當事人雙方要簽訂《裁定委託書》。如不能當場即時裁定的,應在7個工作日內完成裁定。任何一方不到場不影響裁定。
縣級倒塌房屋裁定辦公室一般依據當事人雙方的訴辯意見及提交的文字、影像資料進行裁定。如有必要,可赴現場進行裁定。任何一方不到場不影響裁定。
縣級倒塌房屋裁定辦公室做出裁定後,製作《裁定書》,送達雙方當事人。送達《裁定書》,可以採取當面簽收、郵寄、村內公告等形式。
縣級倒塌房屋裁定辦公室遇重大疑難爭議,無法裁定時,送交上一級倒塌房屋裁定辦公室裁定
Ⅷ 地質災害如何防範
要想防範地質災害,就要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積極地提高防範意識,在災害來臨的時候及時撤離,聽從管理人員的指揮,不要輕易在危險地帶停留,並且各地方要做好防治能力監測工作,進行主動防範。
一、地質災害的分類地質災害主要指的是自然或者人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產生威脅、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地質現象。地質災害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規律與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都有密切相關的聯系。一般的地質災害主要包括崩塌、泥石流、山體滑坡、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地震、火山等。
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在發生泥石流、塌方的情況下,千萬不要在危險的地方停留,一旦發現險情,應及時向地方相關部門報告。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明白了嗎?
Ⅸ 地質災害來臨時有哪些防範措施
(1)發現前兆復時,應立即制報告當地政府或有關部門,通知其他受威脅的群眾。
Ⅹ 地質災害來臨時有哪些防範措施
(復1)發現前兆時,應立即報制告當地政府或有關部門,通知其他受威脅的群眾。
湖南省地質災害避險應急手冊
(2)當地政府部門應該在災區設立警示標志。監測技術人員應立即分析資料,整理分析,掌握規律,為發布災害警告提供可靠依據。找出原因及時制止致災動力破壞作用,如因采礦而誘發的崩塌,應立即停止采礦活動;如因開挖坡腳而誘發的滑坡,應立即停止開挖活動。
設立警示標志,行人及車輛不得進入或通過有警示標志的危險區內
停止開挖坡腳
(3)政府部門視險情緊急情況搭建臨時避災場所。根據不同災情選擇安全避災場地,避災場地距原居住地越近越好,地勢越開闊越好,交通和用電、用水越方便越好。
發生泥石流時要選擇平整高地做為營地
設定預警信號
選定撤離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