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分析地質勘察報告
1. 怎樣閱讀地質勘察報告
以下是一些應該重點看的內容和數據:、 直接看結束語和中的持力層土質、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和地基類型以及基礎砌築標高。 從持力層土質提供的承載力特徵值大小可以初步判斷該土質的好壞。一般認為不小於180Kpa 的為好土, 低於180Kpa 的土可認為土質不好。 天然地基無法滿足要求時,可採用一些地基處理方式形成復合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載力。 2、 結合鑽探點號看地質剖面圖,並一次確定基礎埋置標高。 以報告中建議的最高埋深為起點,畫一條水平線從左向右貫穿剖面圖,看此水平線是否絕大部分落在了報 告所建議的持力層土質標高層范圍內,以此確定基礎埋深。對於局部未進入持力層的小部分回填土,可在 驗槽時與勘察單位共同協商,採取局部清除,用級配砂石替換等方法處理。 3、 看結束語或建議中對存在飽和砂土和飽和粉土的地基,是否有液化判別。 這條很重要,沒有的話要讓勘察單位重新補充且明確液化判別。 4、 重點看兩個水位――歷年來地下水的最高水位和抗浮水位。 歷年來地下水的最高水位,在設計地下構件如地下砼外牆配筋時要用到,來計算外牆受到的水壓力。 當估計建築物有可能抗浮不滿足要求時,一般要用到抗浮水位。 5、 對於結束語或建議中定性的預警語句,必要時將其轉寫進基礎的一般說明中。 如:本工程地下水位較高,基槽邊界條件較為復雜,應妥善選擇降水及基坑邊坡支護方案,並在施工過程 中加強觀測,降水開始後需經設計人員同意方可停止,等。 6、 了解結束語或建議中場地類別、場地類型、覆蓋層厚度和地面下15m范圍內平均剪切波速,尤其是 建築場地類別,在電算時要用到。 7、 了解持力層土質下是否存在軟弱下卧層。
2. 教你如何看地質勘察報告(2)
3、重點看結語或建議中對飽和軟土的液化判別
飽和砂土和飽和粉土(即飽和軟土,但不包括黃土)在地震強度的作用下的液化判別其重要性已經上升為抗震規范中的強條。一般來說,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在強震時不會發生整體傾覆,即使遇上罕遇地震,建築一般也是坍塌而不是傾覆。但對液化地基上的建築傾斜或是傾倒卻是很可能的,這是因為平時地基土中的水分同土「緊密團結」為一體,與土共同承托支持整個建築物的重量,這時土中的水分是有利的。而當地震時,地基土會被震實下沉而水會漂上來,基礎原來是坐落在堅實的基礎上,而此時卻落腳在含水量急劇增大的地基上,類似漂浮在水上。泡了水的地基土承載力會大幅喪失,於是建築物會整體傾斜甚至傾倒。根據《建築抗震設計規范》
GB50011-2010
,抗震設防烈度不大於6度的,可不做飽和軟土液化判斷4、重點看兩個水位——歷年地下水的最高水位和抗浮水位
歷年最高水位——一般設計地下構件如地下混凝土外牆配筋時,要使用這個水位來計算外牆受到的水壓力。
抗浮水位——一般比歷年最高水位低一些。設計人員看到一些地下層數較多而地上層數不多的工程,有可能不滿足抗浮要求時,應要求勘察單位提供准確的抗浮水位。要根據工程經驗,具體分析報告中可能不合理的水位,及時與勘察單位溝通,最終要求勘察單位提供真實、科學、合理的抗浮水位數據,作為設計的正確依據。5、特別掃讀結語或建議中定性的預警語句,並且必要時將其寫進基礎說明
報告中的預警語句如「施工時應注意,在降水時應採取有效措施,避免影響相鄰建築物。建議對本樓沉降變形進行長期觀測。
」「嚴禁擾動基地持力層土……」等等,一定要重點標識出來,並將他們寫入基礎說明中,這樣做是為了突出矛盾,告誡自己這些地方日後挖土時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可能會出現一些非結構自身問題,另一方面也加深施工單位對這些問題的重視。
3. 如何做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報告是建築地基基礎設計和施工的重要依據。在保證外業和實驗資料准確可靠的基礎上,文字報告和有關圖表應按合理的程序編制。要重視現場編錄、原位測試和實驗資料檢查校核,使之相互吻合,相互印證。地基岩土分層是一個重要環節,要根據岩土地質時代、土的成因類型、岩土性質、狀態、岩石風化程度和物理力學特徵合理劃分。岩土的工程力學性質是根據原位測試和實驗資料的數理統計值綜合判定。報告要充分搜集利用相關的工程地質資料,做到內容齊全,論據充足,重點突出,正確評價建築場地條件、地基岩土條件和特殊問題,為工程設計和施工提供合理適用的建議。
關鍵詞:岩土工程勘察 報告 圖表 編製程序 岩土分層
岩土工程勘察報告是工程地質勘察的最終成果,是建築地基基礎設計和施工的重要依據。報告是否正確反映工程地質條件和岩土工程特點,關繫到工程設計和建築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當、經濟合理。當然,不同的工程項目,不同的勘察階段,報告反映的內容和側重有所不同;有關規范、規程對報告的編寫也有相應的要求。下面著重談一談有關工業與民用建築的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寫工作,且側重於詳細勘察階段。
1報告的編製程序
一項勘察任務在完成現場放點、測量、鑽探、取樣、原位測試、現場地質編錄和實驗室測試等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即轉入資料整理工作,並著手編寫勘察報告。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寫工作應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前後照應,順當進行。不然的話,常會出現現場編錄與實驗資料的矛盾、圖表間的矛盾、文圖間的矛盾,改動起來費時費力,影響效率,影響質量。
通常的編製程序是:
(1)外業和實驗資料的匯集、檢查和統計。此項工作應於外業結束後即進行。首先應檢查各項資料是否齊全,特別是實驗資料是否出全,同時可編制測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統計表和勘探點(鑽孔)平面位置圖。
(2)對照原位測試和土工試驗資料,校正現場地質編錄。這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視,從而出現野外定名與實驗資料相矛盾,鑒定砂土的狀態與原位測試和實驗資料相矛盾。例如:野外定名為粘土的,實驗出來的塑性指數卻<17;野外定名為細砂的,實驗資料為中砂,其0.25~0.5mm顆粒含量百分比達50%以上;野外定為可塑狀態粘性土的,實驗出來的液性指數卻<0;野外定為稍密狀態的砂性土,標准貫入擊數卻<10擊;野外定為淤泥或淤泥質土的,實驗出的孔隙比卻<1;野外定為硬塑粘性土的,標貫擊數卻<18擊……產生諸如此類的矛盾,或由於野外分層深度和定名不準確,或試驗資料不準確,應找出原因,並修改校正,使野外對岩土的定名及狀態鑒定與實驗資料和原位測試數據相吻合。
(3)編繪鑽孔工程地質綜合柱狀圖。
(4)劃分岩土地質層,編制分層統計表,進行數理統計。地基岩土的分層恰當與否,直接關繫到評價的正確性和准確性。因此,此項工作必須按地質年代、成因類型、岩性、狀態、風化程度、物理力學特徵來綜合考慮,正確地劃分每一個單元的岩土層。然後編制分層統計表,包括各岩土層的分布狀態和埋藏條件統計表,以及原位測試和實驗測試的物理力學統計表等。最後,進行分層試驗資料的數理統計,查算分層承載力。
(5)編繪工程地質剖面圖和其它專門圖件。
(6)編寫文字報告。按以上順序進行工作可減少重復,提高效率;避免差錯,保證質量。在較大的勘察場地或地質地貌條件比較復雜的場地,應分區進行勘察評價。
2報告論述的主要內容
報告應敘述工程項目、地點、類型、規模、荷載、擬採用的基礎形式;工程勘察的發包單位、承包單位;勘察任務和技術要求;勘察場地的位置、形狀、大小;鑽孔的布置者和布置原則,孔位和孔口標高的測量方法以及引測點;施工機具、儀器設備和鑽探,取樣及原位測試方法;勘察的起止時間;完成的工作量和質量評述;勘察工作所依據的主要規范、規程;其它需要說明的問題。報告應附勘探點(鑽孔)平面位置圖、勘探點測量成果表和勘察工作量表。倘若勘察工作量少,可只附圖而省去表。一個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由下面幾部分組成。
2.1地質地貌概況
地質地貌決定了一個建築工地的場地條件和地基岩土條件,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論述:(1)地質結構。主要闡述的內容是:地層(岩石)、岩性、厚度;構造形跡,勘察場地所在的構造部位;岩層中節理、裂隙發育情況和風化、破碎程度。由於勘察場地大多地處平原,應劃分第四系的成因類型,論述其分布埋藏條件、土層性質和厚度變化。(2)地貌。包括勘察場地的地貌部位、主要形態、次一級地貌單元劃分。如果場地小且地貌簡單,應著重論述地形的平整程度、相對高差。(3)不良地質現象。包括勘察場地及其周圍有無滑坡、崩塌、塌陷、潛蝕、沖溝、地裂縫等不良地質現象。如在碳酸鹽岩類分布區,則要敘述岩溶的發育及其分布、埋藏情況。如果勘察場地較大,地
4. 怎樣寫地基勘察報告啊,那個好人,幫幫忙啦
你好!
報告來應該包括以下自:
文字部分
1
前言
2
場地岩土工程地質條件
2.1
場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2.2
地層岩性
2.3
土的物理力學性質
2.3.1
室內土工試驗
2.3.2
原位測試
2.4地震效應
2.5地下水
3.岩土工程分析與評價
3.1場地穩定性及環境工程評價
3.2岩土性能評價
3.3道路路基及持力層選擇
3.4邊坡工程
3.5岩土工程注意事項
3.3-3.5都是對症下葯,什麼工程就寫什麼結論,自己看著辦
4結論與建議
圖表部分
勘探點主要數據一覽表
土壤室內試驗成果
水質分析報告表
圖例
勘探點平面配置圖
地質剖面圖
鑽孔柱狀圖
提示你,用理正勘察軟體可以做報告。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5. 怎樣寫岩土工程勘察報告
(2)原位測試成果表。分層按孔號、試驗深度編制,要列統計值,並查算分層承載力標准值。 (3)鑽孔試驗成果表。按孔號、試段深度編制,列出靜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單位涌水量、水溫和水樣編號。 (4)樁基力學參數表。如果建議採用樁基礎,應按選用的樁型列出分層樁周摩擦力,並考慮樁的入土深度確定樁端土承載力。除上述附表之外。有的分層復雜時,應編制地基岩土劃分及其埋藏條件表。4 努力提高報告的編寫能力 4.1 要具備牢固的地質地貌和工程理論地質基礎 理論方面,主要是岩石學、構造地質學、第四紀地質學和地貌學;工程地質方面,主要是土質學、土力學、工程地質分析、工程動力地質學、工程地質勘察。在丘陵山區,要注意地質構造的觀察分析;在平原地區,要著重於第四系成因類型、岩性組合的分析研究。此外,要時常了解和掌握國際國內的有關岩土勘察方面的新技術新知識,以便不斷更新和提高個人的理論知識。 4.2 要熟悉和掌握有關的規范規程 規范規程既是經驗的總結,又是技術的指南,具有很強的勘察工作指導性。對於國家的、行業的、省和地方的有關規范規程,必須熟悉掌握,並在具體勘察工作中認真執行。 4.3 要了解工作區的地質情況 對於勘察地段的區域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資料,應盡可能地搜集並熟悉。對於鄰近地段已有的工程地質勘察資料,也要盡可能了解, 以便在勘察工作中發揮其參考作用。 4.4 要掌握工程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基礎施工的技術要點 只要明確了工程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基礎施工方法,作出的工程地質評價才能有的放矢、正確客觀,提出的建議才能合理適用。 4.5 要切實保證第一手資料的質量 岩土工程勘察報告是工程地勘察的最終成果。一份高質量的勘察報告,必須來自於高質量的第一手原始資料。由此可知,現場勘察和實驗資料的質量好壞,對報告的編寫影響極大。因此,必須認真抓好第一手資料的質量,而鑽探工作又是第一手資料的重點。為此,報告的編寫者,必須常到現場掌握有關的勘察情況,最好是參與現場的地質編錄工作。 4.6 提高綜合知識技能 除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提高綜合知識方面的技能。如基本的數理統計知識、文字表達能力、編圖技巧、綜合分析能力(特別是現場地質編錄的綜合判定能力)。俗話說:熟能生巧、觸類旁通。
6. 怎樣寫出一份漂亮的地質勘查報告
怎樣寫出一份漂亮的地質勘查報告
一份標准地質勘查報告的基本格式如下(以下內容不涉及的,可以不寫):
00 封皮及扉頁
01 前言
02 目錄
03 項目概況:
目的任務、位置與交通、自然地理、經濟地理、以往工作評述、本次勘查工作情況、對以往資料的利用情況。
04 勘探工作及質量評述:
勘探類型、手段方法、工程網度、工程布置、工程質量評述、測繪工作及質量評述、采樣化驗及質量評述……等等
05 區域地質、礦區地質
地層、構造、岩漿岩、變質作用、礦產。
06 礦床地質特徵
礦體規模、形態、產狀、品位、礦石組分、結構、構造、蝕變特徵與分帶、圍岩與夾石、礦化階段、成礦規律、找礦標志。
07 礦物加工技術
礦樣的制備、選礦試驗方法、流程、結果、礦石工業利用性能評價。
08 礦床開采技術條件: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露天采場邊坡穩定性、礦坑井巷圍岩穩定性、環境地質。
09 儲量計算:
工業指標、儲量計算方法、參數確定、礦體圈定及儲量計算邊界的確定、儲量級別劃分、儲量計算結果、伴生元素的儲量計算。
10 技術經濟評價:
地質資源條件、開采技術條件、礦山建設方案、礦床經濟評價。
11 結論:
對本次勘查工作的評述、本次勘查工作主要結論、經驗教訓和問題、建議。
7. 怎麼看 建築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要從地質勘察報告中看出哪部位土質不好,需要如何進行開挖,處理等
我是做勘察的復 通過我們寫報告的制重點來看!
首先要先看剖面圖,對地層有個大概的了解,然後看參數! 地基土承載力、樁基參數等,
土質的好壞看報告中對地層的描述,一般土質不好或者較差的話,在報告中都會體現出來的。然後看物理力學指標,主要看看液限、壓縮模量。
8. 怎樣寫岩土工程勘察報告
(2)原位測試成果表。分層按孔號、試驗深度編制,要列統計值,並查算分層承載力標准值。 (3)鑽孔抽水試驗成果表。按孔號、試段深度編制,列出靜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單位涌水量、水溫和水樣編號。 (4)樁基力學參數表。如果建議採用樁基礎,應按選用的樁型列出分層樁周摩擦力,並考慮樁的入土深度確定樁端土承載力。除上述附表之外。有的分層復雜時,應編制地基岩土劃分及其埋藏條件表。4 努力提高報告的編寫能力 4.1 要具備牢固的地質地貌和工程理論地質基礎 理論方面,主要是岩石學、構造地質學、第四紀地質學和地貌學;工程地質方面,主要是土質學、土力學、工程地質分析、工程動力地質學、工程地質勘察。在丘陵山區,要注意地質構造的觀察分析;在平原地區,要著重於第四系成因類型、岩性組合的分析研究。此外,要時常了解和掌握國際國內的有關岩土勘察方面的新技術新知識,以便不斷更新和提高個人的理論知識。 4.2 要熟悉和掌握有關的規范規程 規范規程既是經驗的總結,又是技術的指南,具有很強的勘察工作指導性。對於國家的、行業的、省和地方的有關規范規程,必須熟悉掌握,並在具體勘察工作中認真執行。 4.3 要了解工作區的地質情況 對於勘察地段的區域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資料,應盡可能地搜集並熟悉。對於鄰近地段已有的工程地質勘察資料,也要盡可能了解, 以便在勘察工作中發揮其參考作用。 4.4 要掌握工程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基礎施工的技術要點 只要明確了工程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基礎施工方法,作出的工程地質評價才能有的放矢、正確客觀,提出的建議才能合理適用。 4.5 要切實保證第一手資料的質量 岩土工程勘察報告是工程地勘察的最終成果。一份高質量的勘察報告,必須來自於高質量的第一手原始資料。由此可知,現場勘察和實驗資料的質量好壞,對報告的編寫影響極大。因此,必須認真抓好第一手資料的質量,而鑽探工作又是第一手資料的重點。為此,報告的編寫者,必須常到現場掌握有關的勘察情況,最好是參與現場的地質編錄工作。 4.6 提高綜合知識技能 除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提高綜合知識方面的技能。如基本的數理統計知識、文字表達能力、編圖技巧、綜合分析能力(特別是現場地質編錄的綜合判定能力)。俗話說:熟能生巧、觸類旁通。
9. 教你如何看地質勘察報告(3)
6、特別掃讀結語或建議中場地類別、場地類型、覆蓋層厚度和地面下版15m范圍內平均剪切波速權、
一般報告中結束語處的第2條會交待地面以下15m范圍內各土層的剪切波速平均值,並根據此數值判定擬建場地土的軟硬類型,並結合擬建場地的覆蓋層厚度,進一步判定擬建場地的場地類別。
剪切波速實質上就是剪切波豎向垂直穿越各個土層的速度,一般來說,土層土質越硬,穿越速度就越快。7、次要看的東西
好土下是否存在不良工程地質中的局部軟弱下卧層。
存在局部軟弱下卧層在實際工程中比較少見。如果有,則進行局部軟弱下卧層驗算。8、少看甚至不看的東西
地層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可以少看甚至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