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縣主要地質是什麼
1. 湖南省花垣縣大腦坡礦區鉛鋅礦普查
(1)概況
勘查區位來於湖南自省花垣縣龍潭鎮、團結鎮和道二鄉境內。
2011年至2013年,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405隊承擔開展了勘查工作,勘查礦種為鉛鋅礦,工作程度為普查,勘查資金1991萬元。
(2)成果描述
大致查明了主礦體受復礁體灰岩控制,呈北東方向伸展,兩側為線狀延深的無礦帶(礁間微相或礁前微相)。在以往確定的砂壩區(大腦坡一帶)發現較好鉛鋅礦床,改變了藻礁體控礦的觀念,形成了復礁體控礦的思路。在李梅背斜南東翼(單斜構造)發現較好的鉛鋅礦床,突破了以「油藏」理論為基礎形成的背斜控礦的觀念,形成了多元構造控礦的思路。
礦區單工程礦體累積厚度10~20米,單工程礦體累積最厚48.42米,礦體品位Zn 0.84%~7.64%,一般Pb 0.05%~0.7%;預計提交遠景資源量750萬噸,新增資源量280萬噸。
2. 湖南省花垣縣獅子山花垣鉛鋅礦
花垣鉛鋅礦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境內,是我國重要的鉛鋅礦產資源後備基地,具有形成以鉛鋅為主的超大型礦床前景。
花垣鉛鋅礦田位於花垣-張家界深大斷裂與麻栗場斷裂(保靖-銅仁-玉屏深大斷裂北東段)之間,屬南嶺中段Pb-Zn-Ag-Sn-W-Mo-Bi-Cu-RM-Mn-Fe-硫鐵礦成礦亞帶。該礦田由7個礦區組成,其中獅子山礦區礦層和礦體厚度大、特徵典型,以下礦區地質概況以獅子山礦區為主。
1.礦區地質簡述
(1)地層
礦區內出露地層有青白口系、南華系、震旦系、寒武系和第四系。其中寒武系廣泛出露,屬於台地邊緣淺灘相沉積。寒武系由老至新為:下統牛蹄塘組、石牌組和清虛洞組,中統高台組,中-上統婁山關群。清虛洞組為礦區鉛鋅礦的含礦地層,據其岩性特徵可分為上、下兩段。下段為灰岩段,含4個岩性亞段;上段為白雲岩段含兩個岩性亞段。區內鉛鋅礦主要賦存於寒武系下統清虛洞組下段第三亞段藻礁相灰岩地層中。
(2)構造
礦區內斷裂構造較發育,規模較大的斷裂構造有F1、F2、F3、F4、F5、F6、F7、F8共8條斷層,是礦區的主要構造格架。其中洞里斷層F4是礦區內與礦體分布關系最為密切的一條重要斷層,斷層走向北東40°~54°,斷面傾向南東,傾角63°~77°。區內褶皺構造不發育,褶皺以獅子山背斜為主體,軸向北東,軸部有斷層通過,軸部開闊平緩,兩翼基本對稱。區內節理-裂隙-縫合線構造分布普遍,它們對區內的成礦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岩漿岩
花垣鉛鋅礦屬密西西比型鉛鋅礦床,礦床成因與岩漿岩無關。礦區范圍內火成岩一般不出露,零星發現的火成岩也與成礦無關。
2.礦床特徵簡述
(1)礦體特徵
礦區含礦岩層主要為寒武系下統清虛洞組下段第三亞段,岩性主要為厚層至巨厚層藻灰岩或砂屑灰岩,礦區已發現的鉛鋅礦體98%位於該層中。礦區第二個含礦岩層為寒武系下統清虛洞組下段第四亞段,主要是下部含有鉛鋅礦體,岩性主要為砂屑灰岩,次為藻灰岩。
礦區礦體形態簡單,主要是似層狀礦體,且具有多層性。鉛鋅礦體在含礦岩層中均大致順層產出,傾角一般2°~10°,十分平緩,局部受斷層影響可達18°。由於本礦區的含礦岩層呈緩波狀彎曲,因此造成礦體的傾向及走向不明顯。經勘查,在礦區共圈定礦體65個,其中大型礦體5個,中型礦體15個,小型礦體45個。
似層狀礦體走向以北東為主,北北東向、近南北向及近東西向有少量礦體;傾向以北西為主,傾角一般5°~9°,局部因斷裂構造影響,可變陡至15°~25°;礦體沿走向延伸長一般為800~3000m,傾向延伸100~350m,礦體厚度一般為2.6~3.1m,最大厚9.73m。Pb+Zn平均品位為3.75%。脈狀礦體走向北東,傾向以南東為主,傾角一般70°~80°。
(2)礦石類型及結構構造
根據礦石中的主要有用組分含量可劃分為鋅礦石、含鉛鋅礦石、鉛鋅礦石、含鋅鉛礦石及鉛礦石5個自然類型;按礦石構造又可劃分為環狀礦石、斑脈狀礦石、細脈狀礦石和斑點狀礦石。礦區內礦石工業類型以硫化礦石為主,氧化礦石微量。
礦石結構主要有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交代結構,次為草莓狀結構。礦石構造主要有環狀構造、斑脈狀構造、細脈狀構造、斑點狀構造等。
標本名稱 層控低溫熱液型鉛鋅礦礦石 編號 DB102 形成時代 早寒武世
中國典型礦山大型礦石標本圖冊
標本采自獅子山礦區8號采場。標本呈鋼灰白色,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團塊狀、浸染狀構造。礦石礦物主要有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磁黃鐵礦等;脈石礦物為脈狀-浸染狀方解石等。Pb品位為1.29%,Zn品位為2.57%
成因類型 層控低溫熱液型 產地 湖南省花垣縣獅子山花垣鉛鋅礦
3. 一個風景區的地質特點
張家界奇特的地質與地貌
來張家界旅遊觀光的人,無不對武陵源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和九天洞、黃龍洞神奇的地下喀斯特景觀感到驚奇,並被它驚人的魅力所傾到。驚嘆之餘,不少人會研究它,更深入地去認識它。追根索源,探索其奇特的自然景觀所形成的奧秘機理,以增添無窮的游興。為了幫助大家用科學的眼光認識大自然,有必要將市區形成自然景觀要素的地層、構造、礦產、地貌、作一簡單介紹。
地層市區內的地層,除前震旦系沒有出露,石炭系缺失外,基本上發育都較為齊全。寒武系、奧陶系在本區發育完整,岩性以石灰岩為主,還有白雲岩、頁岩。發育完好的岩性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重視,並經常前來考察。近年來筆者就接待過不少考察團,其中有美國、法國學者。可以說,張家界不但自然風光有名,張家界的地層也很有名。
張家界市區的地層,主要為石灰岩層,這為我們建築業用石料、石灰,生產水泥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原材料。我市地下喀斯特溶洞景觀形成,石灰岩層是先決條件,因為石灰岩中主要成份為鈣,鈣容易溶解於水,當這種水在地下深處有一定壓力時,溶解更甚。灰岩中的鈣被水溶解帶走,經過幾十萬、百萬年,甚至上千萬年的沉積鈣化,石灰岩地表就會形成溶溝、溶槽,地下就會形成空洞,所以有落水洞、溶洞、暗洞等。當這種含鈣的水,在流動中失去壓力,或成份發生變化,鈣有一部分會以石灰華的堆積物形態沉澱下來,變成地下空洞。由於免受自然外力的破壞與逐漸堆積,便形成了石鍾乳、石筍、石柱等自然景觀。
其次,在市區分部的為頁石、砂岩。這類砂岩,尤以中泥盆流的雲台觀組石英砂岩在我市最為著名。厚層狀,結構緻密堅硬,不易風化,便是這類砂岩的特點。武陵源景區內的金鞭岩、南天一柱等奇特石峰,就是這種砂岩性格的充分體現。它是我們張家界的驕傲,是形成武陵源景觀的物質基礎,沒有它,就沒有我們今天武陵源的美麗風光。
除此之外,張家界的地層中還蘊藏了更為珍貴的古生物化石。二疊系中珊瑚化石是生產龜紋石的原料,埋葬在侏羅系中的芙蓉龍恐龍化石七十年代在桑植的芙蓉橋挖掘,今陳列在省地質博物館。可以說,張家界的地層蘊藏了不少真正的寶藏,等待著人們不斷的探索和挖掘。
構造市區大地構造跨越江南古陸和揚子准地台兩大一級構造單元。總的為較為穩定的陸地台塊,以上下升降運動為主,褶皺運動不強烈,也沒有岩漿石活動出露,斷裂構造只在兩大構造單元接觸部位即市區澧水河谷一帶較為發育,其他地區不多。這樣穩固的地殼基礎,是武陵源景區內幾千座石英砂岩峰林千百萬年永不崩塌的真正奧秘。了解本區大地構造特點,有助於加深我們這一認識。不少遊人,可能已經感到奇怪,象武陵源這樣的石英砂岩,在我國各地,何止一處兩處,為何獨有武陵源有上百米幾百米高的砂岩巨峰屹立青山,聳立藍天而不倒呢?奇跡!就這樣選擇了張家界的武陵源。
礦產地層和構造的特殊條件,使張家界的礦產以沉積形成的礦產為主,有煤、鐵、鎳、鉬,其次有低溫熱液形成的鉛、鋅、銅,非金屬礦產有石灰岩、白雲岩、大理石、營石、重晶石、硅石(石英)等,還有礦泉水。
總之,從科學和工業的觀念上講,泥土石礦能燒制磚瓦,砂石礦能建造橋梁、高樓。能利用,能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都是有用的礦產資源,都應該珍惜和保護,只是其價值大小不同罷了。
形成武陵源景區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的石英砂岩,本身也是一種礦產資源。其二氧化硅含量達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九點零六,是生產石英玻璃的優質原料。是開采作為礦石,還是保存其峰林景觀,我想,人們肯定會毫不猶豫選擇後者,因為後者的價值簡直無法計算。
地貌在張家界市區境內,由於受地理、地層、構造、氣候等諸多條件的影響,便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貌奇觀。從地勢上來看,我市西接雲貴高原,東臨洞庭湖,北與鄂西山區接壤,南又與雪峰山毗連。其總的地勢是:東南與中部低,四周高,沿澧水河流兩岸,又有一塊一塊的沖積土平原。我市境內一年四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溪流發育,各條溪流的均匯集到澧水河,然後從西向東,一直流進八百里洞庭湖。湖內,沉積著幾十米幾百米厚的泥沙。
與洞庭湖相反,從東向西,地勢又逐漸升高,到市區中心地段,便出現了海拔高達1500餘米的天門山、七星山等高山峻嶺。有高山峻嶺,又有低谷平原,這就是本區獨特的流水侵蝕地貌。
武陵源景區內的巨厚的石英砂岩,產狀平緩,使岩層不能沿層面薄弱部位滑塌,覆蓋在志留系柔性的頁岩之上。重力作用,使得剛性的石英砂岩垂直節理發育,在水流強烈的侵蝕作用下,岩層不但解體、崩塌,流水搬運,殘留在原地的便形成雄、奇、險、秀、幽、曠等千奇百怪的峰林,是武陵源風景區的主體。
慈利縣五台山風景勝地,同樣也是由同一層位的石英砂岩組成,岩層產狀也平緩。到過那裡觀光的人,可能會提出疑問,五台山怎麼不形成峰林地貌,卻形成一個台地,既人們所稱為「方山」呢?遊人只要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五台山頂部有黃綠色的頁石、泥灰岩覆蓋,它是隔水岩系,可以保護下伏砂岩免受流水侵蝕。可惜那隻是百萬年或千萬年以後的事了。
流水侵蝕地貌,在市域另一個突出的表現是由於地殼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加大,來不及將河流拓寬,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峽谷。河的谷底極竄成線形,兩壁陡峻,灘多水急。張家界市澧水源頭、婁水上游、茅岩河段,就是這種河谷地貌。當你泛舟或漂流在這種河谷的急流險灘上,驚濤駭浪使你感到刺激,進入忘我的境界。兩岸陡峻秀麗的景色,又使你留戀人生,勇氣會在心中升起,會使你在激流中拼搏,奮斗人生。為什麼眾多的年青人,也有不少中老年人,到了張家界,非到茅岩河、澧水河、婁水河漂流不可,真諦,也許就在這里。
喀斯特地貌(近年來學術界也稱岩溶地貌),也是張家界地貌的另一突出的特點。約佔全市面積百分之四十左右,且種類,不論地表、地干,其堆積物均發育齊全,是我國湘西北喀斯特地形發育地區的一個組成部分。桑植縣、慈利縣大部,武陵源區、永定區東南部是這一地形發育的地區。
地表喀斯特地形的溶溝、溶槽、石芽、干谷、石丘、石陵市內各地可見,唯石林在市區少見,在天門山風景區能見到一些單個石柱,但很少成林。湘西北地區只有在自治州花垣縣小排吾一地,有一片石林,俗稱「石欄柵」,頗引人注意,也吸引了不少遊人學者觀光考察。
天門山風景區地貌,應屬高山地形,有流水的侵蝕作用,也有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地貌。在流水侵蝕作用下,岩層產生崩塌,形成懸崖陡峭,極為壯觀,面臨澧水,更是雄偉。喀斯特溶洞高掛山峰,奇妙無比,歷來為游覽勝地。
地下喀斯特溶洞、喀斯特堆積物形態。在張家界,更是堪稱一絕。其溶洞規模,桑植縣的九天洞能列入世界洞穴學會會員洞,也真不愧為亞洲地一洞的響亮稱號,可見不是一般。
九天洞和位於武陵源區的黃龍洞,是張家界地下喀斯特地形的代表。它們集溶洞、溶洞河、暗河、落水洞、漏斗為一體。其洞內喀斯特堆積物,石鍾乳、石筍、石柱更是千姿百態,變化萬千,可以說,想什麼,像什麼,極大地拓展了遊人想像的空間,往往使人很難找到恰當的詞彙和語言來贊美她。
4. 什麼是基礎地質數據
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公益性基礎地質信息,現階段主要包括區域地質調查、回區域地球物理勘查答、區域地球化學勘查、區域遙感地質調查、區域水文地質調查、區域工程地質調查、區域地殼穩定性評價、區域海洋地質調查、大洋和極地地質調查,以及地殼深部探測數據等。
5. 戈壁灘的地質概況都是什麼
你好!來
戈壁土壤主要是灰褐色源與褐色的碳質土(富於碳)、石膏土(含有石膏)、粗礫石土,常與多沙鹽沼及黏土結合在一起。
荒漠中的吹蝕區中的各類沉積物,例如山前洪-沖積平原面上的洪積物、沖積物、冰川、冰水平原上的冰磧物和冰水堆積物以及基岩經強烈風化後的碎屑殘積物等,經過強勁的風力作用,細粒砂與粉塵被吹掉,留下粗大的礫石,成片覆蓋於地面形成礫漠。
如有疑問,請追問。
6. 搞地質具體是干什麼
地質隊,說的通俗一些是找礦的,說的專業一些是資源勘查工程。主專要是利用地質方法屬,物理方法,化學方法以及地質遙感衛星等技術,分析當地的地層,構造,岩漿岩,元素富集異常性等,在一定得地層中找到具有一定工業價值的金屬礦、非金屬礦、能源礦等。
7. 張家界地質形成原因
地形地貌
張家界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雲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結合部,介於東經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緯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間,東接石門、桃源縣,南鄰沅陵縣,北抵湖北省的鶴峰、宣恩縣。市界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全市總面積9653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4.5%。張家界市的地層復雜多樣,造化了當地的特色景觀。 在張家界市區境內,由於受地理、地層、構造、氣候等諸多條件的影響,便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貌奇觀。從地勢上來看,張家界市西接雲貴高原,東臨洞庭湖,北與鄂西山區接壤,南又與雪峰山毗連。其總的地勢是:東南與中部低,四周高,沿澧水河流兩岸,又有一塊一塊的沖積土平原。該市境內一年四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溪流發育,各條溪流的均匯集到澧水河,然後從西向東,一直流進八百里洞庭湖。湖內,沉積著幾十米幾百米厚的泥沙。與洞庭湖相反,從東向西,地勢又逐漸升高,到市區中心地段,便出現了海拔高達1500餘米的天門山、七星山等高山峻嶺。有高山峻嶺,又有低谷平原,這就是本區獨特的流水侵蝕地貌。 武陵源景區內的巨厚的石英砂岩,產狀平緩,使岩層不能沿層面薄弱部位滑塌,覆蓋在志留系柔性的頁岩之上。重力作用,使得剛性的石英砂岩垂直節理發育,在水流強烈的侵蝕作用下,岩層不但解體、崩塌,流水搬運,殘留在原地的便形成雄、奇、險、秀、幽、曠等千奇百怪的峰林,是武陵源風景區的主體。慈利縣五雷山風景勝地,同樣也是由同一層位的石英砂岩組成,岩層產狀也平緩。五台山頂部有黃綠色的頁石、泥灰岩覆蓋,它是隔水岩系,可以保護下伏砂岩免受流水侵蝕。
流水侵蝕地貌
在市域另一個突出的表現是由於地殼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加大,來不及將河流拓寬,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峽谷。河的谷底極竄成線形,兩壁陡峻,灘多水急。張家界市澧水源頭、婁水上游、茅岩河段,就是這種河谷地貌。
喀斯特地貌
近年來學術界也稱岩溶地貌,也是張家界地貌的另一突出的特點。約佔全市面積百分之四十左右,且種類,不論地表、地干,其堆積物均發育齊全,是我國湘西北喀斯特地形發育地區的一個組成部分。桑植縣、慈利縣大部,武陵源區、永定區東南部是這一地形發育的地區。地表喀斯特地形的溶溝、溶槽、石芽、干谷、石丘、石陵市內各地可見,唯石林在市區少見,在天門山風景區能見到一些單個石柱,但很少成林。湘西北地區只有在自治州花垣縣小排吾一地,有一片石林,俗稱「石欄柵」,頗引人注意, 也吸引了不少遊人學者觀光考察。 地下喀斯特溶洞、喀斯特堆積物形態。在張家界,更是堪稱一絕。其溶洞規模,桑植縣的九天洞能列入世界洞穴學會會員洞,也真不愧為亞洲第一洞的響亮稱號,可見不是一般。九天洞和位於武陵源區的黃龍洞,是張家界地下喀斯特地形的代表。它們集溶洞、溶洞河、暗河、落水洞、漏斗為一體。其洞內喀斯特堆積物,石鍾乳、石筍、石柱更是千姿百態,變化萬千,可以說,想什麼,像什麼,極大地拓展了遊人想像的空間,往往使人很難找到恰當的詞彙和語言來贊美她。
8. 地質地貌是什麼作用的結果
造成現今地質地貌抄形成的原因可分為兩大類:內動力地質作用和外動力地質作用。前者主要指的是地質作用的能量來源來源於地球內部的作用,包括構造運動、地震作用、火山作用、變質作用等。後者主要指這些地質作用的能量主要來源於地球外部,如太陽,月球等。這類作用主要有海洋、地面流水、湖泊、冰川、風、冰川等的地質作用。內動力作用主要使得地球表面凹凸不平,而外動力地質作用趨向於削高填低,使地殼達到均衡的狀態。我們現在的地貌就是內動力地質作用和外動力地質作用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如山脈、平原、高原、丘陵、喀斯特地貌、黃土地貌等等。
9. 湖南省花垣縣清水塘礦區鉛鋅礦普查
(1)概況
勘查區位於湖南省花垣縣內,勘查面積35.5平方千米。
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湖南回省地質礦答產勘查開發局405隊開展了勘查工作,勘查礦種為鉛鋅礦,工作程度為普查,該項目2013年支出費用779萬元。
(2)成果簡述
礦體累積厚度6~15米,主要為鉛鋅礦。初步估算(333+334)鉛鋅資源量192萬噸,礦體一般品位Zn+Pb 2.5%~3%。
(3)成果取得的簡要過程
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405隊開展了勘查工作,共完成鑽探7100米,槽探2000米,已經通過野外驗收,報告已送審。
10. 地質有什麼
一類土(松軟土):砂土、粉土、沖擊砂土層;疏鬆的種植土、淤泥(泥炭);版
二類土權(普通土):粉質粘土;潮濕的黃土;夾有碎石、卵石的砂;粉質混卵(碎)石;種植土、填土;
三類土(堅土):軟及中等密實粘土;重粉質粘土、礫石土;干黃土、含有碎石卵石的黃土、粉質粘土,壓實的填土;
四類土(砂礫堅土):堅硬密實的粘性土或黃土;汗碎石、卵石的中等密實是粘性土或黃土;粗卵石;天然級配礫石;軟泥灰岩;
五類土(軟石):硬質粘土;中密的頁岩、泥灰岩、白堊土;膠結不緊的礫岩;軟石灰岩及貝克石灰岩;
六類土(次堅石):泥岩、砂岩、礫岩;堅實的頁岩、泥灰岩、密實的石灰岩;風化花崗岩、片麻岩及正長岩;
七類土(堅石):大理岩、輝綠岩;玢岩;粗、中粒花崗岩;堅實的白雲岩、砂岩、礫岩、片麻岩、石灰岩;微風化安山岩、玄武岩;
八類土(特堅石):安山岩、玄武岩;花崗片麻岩;堅實的細粒花崗岩、閃長岩、石英岩、輝長岩、輝綠岩、玢岩、角閃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