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珠穆朗瑪峰位於什麼地質構造帶

珠穆朗瑪峰位於什麼地質構造帶

發布時間: 2021-02-20 19:15:04

㈠ 珠穆朗瑪峰位於什麼和什麼交界處

珠穆朗瑪峰(Qomolangma)簡稱珠峰,又意譯作聖母峰,尼泊爾稱為薩加馬塔峰,也叫「埃非勒版斯峰」(Everest),藏語權的「珠穆朗瑪」意為「第三女神」。該峰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交界的喜馬拉雅山脈之上,終年積雪。地理環境獨特,峰頂的最低氣溫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積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處可見。峰頂空氣稀薄,空氣的含氧量只有東部平原地區的四分之一,經常刮七八級大風。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同時每年增長1.2厘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是一條近似東西向的弧形山系,位於喜馬拉雅山中端、中尼邊界上和西藏日喀則地區定日縣正南方。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有巨大冰川,最長達26公里。山下有世界上最高的寺院絨布寺。
祝您好運!新年大吉!

㈡ 珠穆朗瑪峰是怎麼形成的

珠峰所在的喜馬拉雅山地區原是一片海洋,在漫長的地質年代,從陸地上沖刷來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積在喜馬拉雅山地區,形成了這里厚達3萬米以上的海相沉積岩層。

之後,由於強烈的造山運動,使喜馬拉雅山地區受擠壓而猛烈抬升,據測算,平均每一萬年大約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馬拉雅山區仍處在不斷上升之中,每100年上升7厘米。

隨著時間的推移,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還會因為地理板塊的運動而不斷變化。有趣的是,珠穆朗瑪峰雖然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它的峰頂卻不是距離地心最遠的一點。

這個特殊的點屬於南美洲的欽博拉索山。珠穆朗瑪峰高大巍峨的形象,一直在當地以及全世界的范圍內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2)珠穆朗瑪峰位於什麼地質構造帶擴展閱讀:

名稱由來:

藏語「job-mo glang-ma rib」(珠穆朗瑪)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藏語Jo-mo「珠穆」是女神的之意,glang-ma「朗瑪」應該理解成母象(在藏語里,gland-ma有兩種意思:高山柳和母象)。神話說珠穆朗瑪峰是長壽五天女(the-ring child ga)所居住的宮室。

不過還有一種英文說法在中學課本裡面多次出現,即Mount Qomolangma或Qomolangma Mount。西方普遍稱這山峰作額菲爾士峰或艾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是紀念英國人佔領尼泊爾之時,負責測量喜馬拉雅山脈的印度測量局局長喬治·額菲爾士(George Everest)。

尼泊爾語名是薩迦瑪塔(Sagarmatha),意思是「天空之女神」。這名字是尼泊爾政府20世紀60年代起名的。由於此前,尼泊爾人民沒有給這山峰起名,而政府由於政治原因沒有選擇用音譯名稱。

1258年出土的《蓮花遺教》以「拉齊」稱之,噶舉派僧人桑吉堅贊《米拉日巴道歌集》稱珠穆朗瑪峰所在地為「頂多雪」。1717年,清朝測量人員在珠穆朗瑪峰地區測繪《皇輿全覽圖》,以「朱姆朗馬阿林」命名,「阿林」是滿語,意思是「山」。1952年中國政府更名為珠穆朗瑪峰。1952年,中國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出版總署通報「額菲爾士峰」應正名為「珠穆朗瑪峰」。

2002年,《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認為西方世界使用的英文名稱「Mount Everest」應正名為其藏語名字「珠穆朗瑪峰」。該報認為,西方使用英語名稱「額菲爾士峰」前280年前中國的地圖上標志已以「珠穆朗瑪」命名。

台灣傳統上一直以「聖母峰」稱呼此山。

參考資料:網路--珠穆朗瑪峰

㈢ 喜馬拉雅山屬於什麼地質構造,拜託啦

單純講地質構造是褶皺…是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相撞擠壓形成的。
亞歐板塊與專印度洋板屬塊碰撞擠壓是一種地質作用,而不是地質構造,所以是錯誤的理解。

褶皺也分背斜和向斜,一般收到內力作用會形成褶皺,突起的就是向斜,一般為山,但容易受到外力作用侵蝕,所以有時也成谷。向斜一般為谷,有時因為擠壓而變得堅固,受外力作用侵蝕小,反而成山。

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相撞擠壓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皺帶,地形被不斷抬高,而形成的褶皺也不斷在外力作用下被作用。經歷上億年的作用,最終形成全球最高的珠穆朗瑪峰。

由於地質作用還在繼續,但同時外力的侵蝕也還在繼續,不過內力作用比較大,所以珠穆朗瑪峰還在不斷長高。

㈣ 珠穆朗瑪峰位於哪裡

珠穆朗瑪峰(Mount Qomolangma),簡稱珠峰,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交界的喜馬拉雅山脈之上,終年積雪。高度8844.4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

㈤ 珠穆朗瑪峰位於哪個山脈

珠穆朗瑪峰位於喜馬拉雅山脈。

珠穆朗瑪峰(珠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同時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它位於中國與尼泊爾邊境線上,北部在中國西藏定日縣境內(西坡在定日縣扎西宗鄉,東坡在定日縣曲當鄉,有珠峰大本營)。

南部在尼泊爾境內,頂峰位於中國境內,是世界最高峰,也是中國跨越四個縣的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和尼泊爾國家公園的中心所在。

藏語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瑪」是第三的意思。因為在珠穆朗瑪峰的附近還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所以被稱為珠穆朗瑪峰。

(5)珠穆朗瑪峰位於什麼地質構造帶擴展閱讀:

珠峰所在的喜馬拉雅山地區原是一片海洋,在漫長的地質年代,從陸地上沖刷來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積在喜馬拉雅山地區,形成了這里厚達3萬米以上的海相沉積岩層。

之後,由於強烈的造山運動,使喜馬拉雅山地區受擠壓而猛烈抬升,據測算,平均每一萬年大約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馬拉雅山區仍處在不斷上升之中,每100年上升7厘米。

隨著時間的推移,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還會因為地理板塊的運動而不斷變化。有趣的是,珠穆朗瑪峰雖然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它的峰頂卻不是距離地心最遠的一點。這個特殊的點屬於南美洲的欽博拉索山。珠穆朗瑪峰高大巍峨的形象,一直在當地以及全世界的范圍內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㈥ 珠穆朗瑪峰位於什麼國和什麼國邊界上

中國和尼泊爾邊境,中國是珠穆朗瑪峰的北邊,尼泊爾是珠穆朗瑪峰的南邊,

㈦ 珠穆朗瑪峰的地理特徵

珠穆朗瑪峰位於中國與尼泊爾兩國邊界上。它的北坡在我國青藏高原境內,南坡在尼泊爾境內,而頂峰位於中國境內。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藏語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瑪」是第三的意思。因為在珠穆朗瑪峰的附近還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所以稱為珠穆朗瑪峰。珠穆朗瑪峰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威武雄壯昂首天外,地形極端險峻,環境非常復雜。雪線高度:北坡為5800~6200米,南坡為5500~6100米。東北山脊、東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間夾著三大陡壁(北壁、東壁和西南壁),在這些山脊和峭壁之間又分布著548條大陸型冰川,總面積達1457.07k㎡,平均厚度達7260米。冰川的補給主要靠印度洋季風帶兩大降水帶積雪變質形成。冰川上有千姿百態、瑰麗罕見的冰塔林,又有高達數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還有險象環生的冰崩雪崩區。
珠峰不僅巍峨宏大,而且氣勢磅礴。在它周圍20公里的范圍內,群峰林立,山巒疊障。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較著名的有南面3公里處的「洛子峰」(海拔8516米,世界第四高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窮峰,東南面是馬卡魯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西面是努子峰(7855米)和普莫里峰(7145米)。在這些巨峰的外圍,還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遙遙相望:東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海拔8585米,尼泊爾和印度的界峰);西面有海拔7998米的格重康峰、8201米的卓奧友峰和8012米的希夏邦馬峰。形成了群峰來朝,峰頭洶涌的波瀾壯闊的場面。珠穆朗瑪峰較近的一次測量在1999年,是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使用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測定的,他們認為珠峰的海拔高度應該為8850米。而世界各國曾經公認的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登山隊於1975年測定,是海拔8848.13米。但外界也有8848米、8840米、8850米、8882米等多種說法。2005年5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測珠峰高度測量登山隊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再次精確測量珠峰高度,珠峰新高度為8844.43米,而峰頂位於中國。同時停用1975年8848.13米的數據。 珠峰所在的喜馬拉雅山地區原是一片海洋,在漫長的地質年代,從陸地上沖刷來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積在喜馬拉雅山地區,形成了這里厚達3萬米以上的海相沉積岩層。之後,由於強烈的造山運動,使喜馬拉雅山地區受擠壓而猛烈抬升,據測算,平均每一萬年大約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馬拉雅山區仍處在不斷上升之中,每100年上升7厘米。
隨著時間的推移,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還會因為地理板塊的運動而不斷變化。有趣的是,珠穆朗瑪峰雖然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它的峰頂卻不是距離地心最遠的一點。這個特殊的點屬於南美洲的欽博拉索山。珠穆朗瑪峰高大巍峨的形象,一直在當地以及全世界的范圍內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與尼泊爾王國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北緯 27°59′15.85″,東經86°55′39.51″,北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的定日縣境內,南坡在尼泊爾王國境內。

㈧ 喜馬拉雅山地質構造

珠穆朗瑪峰單純講地質構造是褶皺…是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相撞擠壓形成的。專
亞歐板塊屬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是一種地質作用,而不是地質構造,很多人容易理解錯誤,希望大家記住構造和作用是不一樣的。

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相撞擠壓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皺帶,地形被不斷抬高,而形成的褶皺也不斷在外力作用下被作用。經歷上億年的作用,最終形成全球最高的珠穆朗瑪峰。

由於地質作用還在繼續,但同時外力的侵蝕也還在繼續,不過內力作用比較大,所以珠穆朗瑪峰還在不斷長高。

㈨ 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的地理特徵

珠峰自然保護區全部處在喜馬拉雅地層、地質構造區(該構造區南起恆河平原,北至雅魯藏布江谷地,是青藏高原地質形成最新的地區)之中。除了分布於喜馬拉雅主脊線以南的低喜馬拉雅地台型沉積帶和亞喜馬拉雅西瓦里克第三系沉積帶外,珠峰自然保護區自南至北依序分布著該區的另外三個沉積地質構造帶;高喜馬拉雅結晶岩帶(才保護區,其北部大致以薩爾—扎—絨布寺—甲村—托岡一線為界),特提斯喜馬拉雅南部沉積構造帶(位於高喜馬拉雅結晶岩帶到藏南分水嶺之間,珠峰自然保護區大部分位於此帶)和特提斯喜馬拉雅北部沉積構造帶(在保護區內僅見於吉隆強拉、馬拉山以北的地區)。由於強大的喜馬拉雅構造運動的結果,構造了珠峰地區大尺度的地貌類型配置格局,形成了以高喜馬拉雅山脈和藏南分水嶺為骨架,以高原湖盆、寬谷為基底,並含有河流、湖泊、冰川、冰緣、風沙等多種地貌類型的及其復雜的現代地表形態。世界上最高大、最年輕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的地貌形態在珠峰自然保護區內最具特色,它自西向東橫貫本區南緣。位於保護區的喜馬拉雅山脈,是整個山脈的最高部分,該山脈11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就有5座分布於保護區;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埃佛勒斯,8848米),世界第四高峰—洛子(8516米),世界第五高峰—馬卡魯(8463米),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8201米),世界第十四高峰—希夏邦馬(8012米);故該段山脈亦稱高喜馬拉雅。

㈩ 珠穆朗瑪峰位於什麼帶,什麼區域,什麼半球

北溫帶、低緯度,東半球和北半球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