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地質看什麼書
① 求地質類研究生課程和他們的書有哪些
地球動力學,高等構造,地球物理,數值計算方法,數字信號處理,matlab在地學中的應用,岩漿岩石學,成因礦物學,岩石物理學,地球物理測井,英語A(碩士)英語B(博士)
② 小弟准備考地質工程研究生,是跨專業考,不知道要看那些書,還有復試筆試都考啥,難度大嗎
地質工程研究生很好考啊,筆試內容要根據學校的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來看,復試內容也是學校自己定的
但總的來說,你上線了,一般沒什麼問題,還有很多學校都要調劑的,
③ 學習高級地理還有研究石頭地質,應該看什麼書比較好
1、自然地理來學原理
2010-06-02
:
http://wenku..com/view/310ba4d63186bceb19e8bbcb.html自然自地理學原理
前言
通常用"基本","根基","基礎"和"背景"這樣一些詞來形容自
然地理學,這是很有道理的.可以說,沒有自然地理學,可能就根本沒有地
理學.自然地理學論述堅硬的岩石,陸地表面的實際形狀和形態...
2、地質學:
http://wenku..com/view/ae26fcd233d4b14e852468ab.html
④ 我以後想學地質專業,大家有學的嗎,都學些什麼,研究些什麼,最好說詳細點,謝謝
我學地質的。抄地質主要學普通地質學、礦床學、岩石學、構造地質學、古生物地史學、晶體與礦物學、岩體力學、土質土力學、工程地質學、專門工程地質學、地基處理、基礎工程、土木工程概論、煤田地質學、煤田地質勘察與設計、瓦斯地質、礦井地質、采礦導論、水文地質學基礎、礦井水文地質學、地下水動力學、專門水文地質學、地球物理勘探、礦井物探、岩土工程物探、岩土工程鑽掘等。
各個學校側重點不一樣,像我們主要研究的是煤礦地質構造、水利特徵、煤礦勘查等,金屬礦床的研究、勘察等,工程勘察、岩土、基礎工程方面。畢業後主要去各個省、市的地質隊,工程地質隊,煤田地質隊;煤炭企業;金屬礦床企業;鐵路、公路部門等。
⑤ 學習地質學看些什麼書好
學習地質學可以看些《普通地質學》、《地下水文學》、《區域與大地構造》等。
⑥ 本身不是地質專業,想考中國地質大學的研究生,需要看哪些書
普通地質學基礎&高等數學 任選一門。
英語
政治
專業書(看你考的什麼專內業):岩石礦物學、容晶體光學等等,網站有具體說明的。(www.cug.e.cn)
如果數學好建議選數學,到時候如果考不上可以分配。不過都不好的話選普通地質學吧~容易上手點。
除了看學校規定的教科書外,弄幾套前幾年的題目做做!地大學校里也有開班補習的,如果你有朋友在地大最好幫忙!據說上了補習班,專業課就不操心了~
⑦ 地質類書籍推薦。
首先的知道該區的區域地質情況,我推薦1:20萬或1:5萬區域地質調查報告;疆喀什回地區地質答圖說明書[科技報告]:1:20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局
其次:1、天山多旋迴構造演化及成礦 王作勛等 科學出版社 1990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靜縣莫托薩拉鐵錳礦床成地質特徵 趙志昌 新疆地質礦產局第三地質大隊 1986
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生礦產成礦規律及預測圖說明書 [報告]:1:200萬 成守德 新疆地質礦產局地質礦產研究所 1986
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托里縣薩爾托海鉻鐵礦研究報告 [專著] 趙維雲等 新疆地質礦產局第七地質隊 1985
⑧ 初學地質工程學看什麼書
就看基礎類的
比如<地質工程學>
作者:尚岳全/王清/蔣軍/孫紅月
出版社:清華大內學出版社
定價容:35
開本:16開
包裝:平裝
簡介:本書緊密聯系工程建設的需要,系統介紹了地質工程調查與勘探測試技術、地質工程分析方法、地質工程監測技術和地質工程加固設計方法。本書以地質災害防治為核心,全面總結了地質工程學研究成果,強調了地質基礎理論與工程設計理論的有機結合和地質條件對工程安全的控制性作用,以滿足工程建設需要為目標,注重講解以工程措施對地質環境改造的方法和加固技術的應用。本書不僅可作為高等院校地質工程、岩土工程、水利工程、公路工程、鐵道工程、采礦工程、地下工程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廣大從事地質工程和土木工程工作的科技人員的參考書。
⑨ 想系統,全面,深入淺出地了解地質學,應該看什麼書
所謂合理的知識結構,就是既有精深的專門知識,又有廣博的知識面,具有事業發展實際需要的最合理、最優化的知識體系。 李政道博士說:「我是學物理的,不過我不專看物理書,還喜歡看雜七雜八的書。我認為,在年輕的時候,雜七雜八的書多看一些,頭腦就能比較靈活。」大學生建立知識結構,一定要防止知識面過窄的單打一偏向。當然,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是一個復雜長期的過程,必須注意如下原則: ①整體性原則,即專博相濟,一專多通,廣采百家為我所用。 ②層次性原則,即合理知識結構的建立,必須從低到高,在縱向聯系中,劃分基礎層次、中間層次和最高層次,沒有基礎層次較高層次就會成為空中樓閣,沒有高層次,則顯示不出水平。因此任何層次都不能忽視。 ③比例性,即各種知識在顧全大局時,數量和質量之間合理配比。比例的原則應根據培養目標來定,成才方向不同知識結構的組成就不一樣。 ④動態性原則,即所追求的知識結構決不應當處於僵化狀態,而須是能夠不斷進行自我調節的動態結構。這是為適應科技發展知識更新、研究探索新的課題和領域、職業和工作變動等因素的需要,不然跟不上飛速發展的時代步伐。 大學生要培養的能力范圍很廣,主要包括自學能力,操作能力,研究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社交能力,查閱資料、選擇參考書的能力,創造能力等等。總之這些能力都是為將來在事業上奮飛作準備。正如愛因斯但所說:「高等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具備會思考,探索問題的本領。人們解決世上的所有問題是用大腦的思維能力和智慧,而不是搬書本。」總之,凡是將來從事的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質,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並在學習的過程中自覺認真地去培養。 提供一篇文章,可以參考: 怎樣建立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 20世紀末期,知識的總量以每3-5年增長一倍的速度增長著,而我們每個人獲得知識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需要知識,面對無邊的學海,許多人無所適從。 怎樣解決知識需要與「知識爆炸」的矛盾呢? 福爾摩斯是英國作家柯南道爾筆下的家喻戶曉的神探,他如何能在撲朔迷離的案情中獨具慧眼出奇制勝呢?柯南道爾在《血字的研究》中給福爾摩斯的學識范圍開列了一張頗有意思的簡表: 1、文學知識——無 2、哲學知識——無 3、天文學知識——無 4、政治學知識——淺薄 5、植物學知識——不全面,但對於莨蓿制劑與鴉片卻知之甚詳,對毒劑有一般的了解,而對於實用園藝學卻一無所知。 6、地質學知識——偏於實用,但很有限,但他一眼就能分辯出不同的土質。他在散步回來後,他能把濺在褲子上的泥點,根據顏色和堅實程度說明是在倫敦什麼地方濺上的。 7、化學知識——精深 8、解剖學知識——很准,但無系統 9、驚險文學——很廣博,對近一世紀中發生的一切恐怖事件都深知底細。 10、提琴拉得很好。 11、善使棍棒,精於刀劍拳術 12、關於法律方面,具有充分實用的知識。 這張簡表說明福爾摩斯顯然不是個全才,但卻有著明顯的職業所需要的知結構,盡管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柯南道爾所主張的偵探人才的知識結構不一定是最佳結構。但他給了我們一些重要的啟示:要想具備某種才能,必須要有相應的某種知識結構,要取得某一事業目標的成功,不一定要掌握所有的知識。 應根據目標的需要,有所取捨,有所側重,不能為學習而學習,為讀書而讀書,為知識而不加選擇地吸納知識。 福爾摩斯的學識范圍告訴我們:要建立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 那麼,怎樣建立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呢? 要建立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最佳的知識結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和學習新知識之前,應該掌握一些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的原則。這些原則不是一般意義上對學習者的要求,而是必須遵循的准則,離開這些原則的支撐和指導,要建立任何具有實際意義知識結構都是不可能的。 (1)整體性原則 整體性原則體現的是知識內在的邏輯聯系和必然性。在建立自己合理的知識結構時,必須從總體上來考慮知識的功能和效應,片面零散的知識、支離破碎的知識不可能提高一個認識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的內在結構和體系,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個別到一般,這些原理都是符合學習知識的過程;而好高婺遠、脫離實際地追求博大精深只能是一種幻想。 用整體性原則指導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就是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結合自己的整體目標,先從宏觀上把握對自己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知識,然後再從知識的內部融會貫通,完整掌握,而不能滿足於淺嘗輒止和一知半解。一種職業,一個崗位總是對從事它的人提出特定的知識要求,這些知識的本身總是一個個有機的整體,有其自身的規律和價值,越能從整體上把握,它的價值就越大。 (2)相關性原則 相關性原則體現的是知識的相互依賴、相互牽連的內在本質特點。所有的知識都不是孤立和分散的,一個學科,一門知識總是和他相鄰的學科和知識有著或多或少、或深或淺的聯系,從而構成了知識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互動態勢。比如語言學和文學之間,物理學和數學之間,氣象學和生物學之間等等。建立自己合理的知識結構,必須按照知識互相影響、互相依賴、互相促進的特徵去組合、去建設,按照自己的人生目標、工作性質的相關要求學習掌握知識,而不是按照個人的喜好片面單純地追求某一方面的知識。 (3)遷移滲透性原則 遷移滲透性原則體現的是知識的相互交叉、相互派生的特徵。知識不是孤立分散的,相近相關的知識不僅可以互相促進,而且在一定情況下也可以相互轉化和派生 。尤其是隨著新的科學方法和思維觀念的出現,知識之間的相互滲透、相互遷移日益增多,交叉學科、邊緣學科大量涌現,馬克思預言的自然科學奔向社會科學的洪流已經成為現實,比如數學已經越來越多地滲透到多個學科領域。我們在掌握現有的相關知識的同時,還要善於將已有知識相互深透,將知識學活,用知識創新知識,使自己的知識結構變為一個不斷向外擴張的體系。 (4)動態性原則 動態性原則體現的是知識的發展規律,不能期望建立一個一勞永逸的知識結構。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就是對知識動態性原則最通俗的注釋。在信息時代,知識的更新更加頻繁,一個人昨天建立的知識結構 ,如果今天不充實更新,它的價值就會降低。只有用動態性原則要求自己,不斷在舊有的知識結構中疊加新的內容,才能把握更多稍縱即失的機會。 建立合理知識結構的四個原則,在具體的運用過程中並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是揭示了一個合理知識結構的必不可少的四個方面。因此,只有將四個原則結合起來,才能真正起到指導作用。
⑩ 有什麼比較親民的的地質學書籍推薦
我最喜歡抄的一本書:《普通襲地質學》——北京大學出版社,吳泰然、何國琦編著。雖然由於北大在地質學領域話語權不夠強,這本教材應用不是很廣,但是!確實是好書啊,無論是從結構,還是內容上,都避免流於學術書籍的無趣,而且不失專業性,我是很喜歡的。這本書其實來源於一本俄羅斯教材,二者都是很不錯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