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是什麼地質地貌
『壹』 西湖特點
西湖特點分為:
1、地質地貌
西湖南、西、北三面環山,東鄰城區,南部和錢塘江隔山相鄰,湖中白堤、蘇堤、楊公堤、趙公堤將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湖中有三島,西湖群山以西湖為中心,由近及遠可分為四個層次,海拔高度從50至400米依次抬升,形成「重重疊疊山」的地貌景觀。
2、水文特徵
西湖匯水面積為21.22平方公里,湖面面積為6.38平方公里。流域內年徑流量為1400萬立方米,蓄水量近1400萬立方米,水的自然交替為1次/年。西湖的湖體輪廓呈近橢圓形,湖底部較為平坦。
3、氣候特點
西湖地處中國東南丘陵邊緣和亞熱帶北緣,年均太陽總幅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間,日照時數1800-2100小時,光照充足,年均氣溫16.2℃,年均無霜期245天。
(1)西湖是什麼地質地貌擴展閱讀:
西湖的自然資源:
動物
西湖景區內共有鳥類119種,哺乳類動物20餘種。西湖水面就有水鳥38種。丁家山、烏龜山等是鷺鳥的棲息地,鷺鳥數目在兩萬只以上。
植物
西湖在石灰岩地區,發育著一些落葉闊葉樹種。西湖周邊群山森林生態系統主要以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交林為主,間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等。西湖景區內種子植物物種共有184科739屬1369種,其中裸子植物7科19屬28種,被子植物150科675屬1273種,蕨類27科45屬68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湖
『貳』 西湖地形是高原嗎
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屬於長江中下游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指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地跨中國鄂、湘、贛、皖、蘇、浙、滬等7省市。
『叄』 杭州的地形是什麼樣的
.浙南群山大多海拔千米以上,最高 峰黃茅尖達1921米.地勢自西南向 東北傾 斜,浙北的杭嘉湖平原是省內最大的平原,河湖密布.省內有 八大水系:苕溪、錢塘江、 曹娥江、甬江、靈江、甌江、飛雲江、鰲江.沿海有2000多個島嶼和許 多海灣.氣候 溫暖, 濕潤多雨. ?浙江的發展受益於大運河,大運河與長江連接.大運河是古代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 通道,北起北京,南達杭州,在浙江境內長達129公里.南宋之所以能偏安江南,大運 河為 之提供了條件. ?良好的自然條件使浙江產生了許多園林.南宋林升在《題臨安邸》中誦雲:「山外青山樓 外樓,西湖 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是詩人為南宋君主著急,放著大好河 山不去收 復,而終日陶醉於西湖園林中,樂不思汴(宋代都城開封).另一方面,這首詩也說明杭 州確實是風景極佳之地,不然,怎麼連帝王都玩得忘了國政? ?杭州是中國東南的重鎮,這里之所以形成大城市是因為優越的地勢.西湖、錢塘江、大 運河在此貫通.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北邊是富庶的杭嘉湖平原. ?西湖在杭州西側,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西北、西南、東南有青山環抱 ,湖 面明凈如鏡.湖邊最高的天竺山海拔412米. ?天目山余脈由西向東逶迤而至,至西湖在南岸形成吳山,山勢如龍.北岸有寶石山如鳳, 兩山對峙,呈「龍鳳搶珠」之勢.在寶石山可以觀覽西湖全景.
『肆』 杭州西湖的風土人情。地形和氣候
西湖南、西、北三面環山,湖中白堤、蘇堤、楊公堤、趙公堤將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西湖的湖體輪廓呈近橢圓形,湖底部較為平坦,湖泊平均水深為2.27米,最深約5米,最淺不到1米。湖泊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澗、龍泓澗、赤山澗(慧因澗)、長橋溪四條溪流。西湖地處中國東南丘陵邊緣和中亞熱帶北緣,年均太陽總輻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間,日照時數1800—2100小時。
『伍』 杭州地區主要地形是什麼
丘陵來地區為主,杭州市西部自屬浙西丘陵區,主幹山脈有天目山等。東部屬浙北平原,地勢低平。
杭州有著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環境。全市丘陵山地佔總面積的65.6%,平原佔26.4%,江、河、湖、水庫佔8%,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和以大涌潮聞名的錢塘江穿過。
杭州位於中國長江三角洲南翼,杭州灣西端,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長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是中國東南部的交通樞紐。河網密布,湖泊密布,產品豐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杭州地處亞熱帶季風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5)西湖是什麼地質地貌擴展閱讀:
杭州歷史文化:
杭州是中國七大古都,中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蕭山區跨湖大橋遺址的發掘,證實了早在8000年前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餘杭良渚文化在5000年前被譽為「文明的曙光」。
秦始皇建縣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五代吳越國和南宋都在這座城市。自古以來就有「人間天堂」的美譽。元朝時,他們被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譽為「世界上最美麗、最豪華的城市」。
『陸』 我要西湖有關資料,神話傳說,地理地貌,風土人情,
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它以其秀麗的湖光山色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而聞名中外,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也被譽為人間天堂。西湖十景最被廣為所知,
「西湖十景」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著名旅遊景點西湖上的十處特色風景,最常見的說法是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
自然景色
西湖的美不僅在湖,也在於山。環繞西湖,西南有龍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煙霞嶺,大慈山、臨石山、南屏山、鳳凰山、吳山等,總稱南山。北面有靈隱山、北高峰、仙姑山、棲霞嶺、寶石山等,總稱北山。它們像眾星捧月一樣,捧出西湖這顆明珠。山的高度都不超過400米,但峰奇石秀,林泉幽美。南北高峰遙相對峙,高插雲霄。
其它景點還有保俶挺秀、長橋舊月、古塔多情、湖濱綠廊、花圃爛漫、金沙風情、九里雲松、梅塢茶景、西山薈萃、太子野趣、植物王國、中山遺址、靈隱佛國、岳王墓廟、西溪濕地。
西湖不但獨擅山水秀麗之美,林壑幽深之勝,而且還有豐富的文物古跡、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自然、人文、歷史、藝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西湖古跡遍布,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5 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還有39處文物保護點和各類專題博物館點綴其中,為之增色,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游覽勝地。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蘇白兩堤,桃柳夾岸。兩邊是水波瀲灧,遊船點點,遠處是山色空濛,青黛含翠。此時走在堤上,你會被眼前的景色所驚嘆,心醉神馳。西湖的美景不是春天獨有,夏日裡接天蓮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後疏影橫斜的紅梅,更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濛中的樓台,無論你在何時來,都會領略到不同尋常的風采。 杭州西湖雷峰塔
杭州西湖的雷峰夕照和南屏晚鍾事實上景點是比較近的。原來的雷峰塔在建國以前早已經塌掉,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雷峰塔是近年來後建的。塔是鋼結構骨架的,非常新,屬於又一個假文物。南禪凈寺沒有進去過,它是在南屏山下建的。凈寺前有個有名的放生池,池內好多魚啊,還有很多王八在裡面游,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地方。
杭州西湖風景區以西湖為中心,分為湖濱區、湖心區、北山區、南山區和錢塘區,總面積達49平方公里。西湖的美在於晴中見瀲灧,雨中顯空濛。無論雨雪晴陰,在落霞、煙霧下都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 態。湖區以蘇堤和白堤的優美風光見稱。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蘇白兩堤,桃柳夾岸。兩邊是水波瀲灧,遊船點點,遠處是山色空濛,青黛含翠。此時走在堤上,你會被眼前的景色所折服,甚至心醉神馳,懷疑自己是否進入了世外仙境。 而西湖的美景不僅春天獨有,夏日裡接天蓮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後疏影橫斜的紅梅,更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濛中的樓台------無論你在何時來,都會領略到不同尋常的風采。
歷史沿革
西湖的名稱最早始於唐朝,在唐朝之前西湖有武林水,名聖湖,金牛湖,龍川,錢源,錢塘湖,上湖,西子湖等稱謂。形態為近於等軸的多邊形,湖面被孤山及蘇堤、白堤兩條人工堤分割為5個子湖區,子湖區間由橋孔連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摻混,造成各湖區水質差異,大部分徑流補給先進入西側3個子湖區,再進入外西湖;湖水總面積5.593km2,總容積1.10億立方米,平均水深1.97米;西湖底質是一種有機質含量特別高的湖沼相沉積,屬於粉砂質粘土或粉砂質亞粘土,最上層皆為藻骸腐泥層(黑色有機質粘土),中層泥炭層或沼澤土,最下層為基底粉砂層;入湖河流部是短小的溪澗,主要補水河流為金沙澗、龍泓澗和長橋溪。
自然情況
西湖多數水域處於富營養狀態,小南湖和三潭內湖已接近富營養下限,主要污染物是生活污染,N、P超過正常值4~6倍;年平均水溫17.6℃,最高10月28.6℃,最低3月4.0℃,無湖冰;80年代初魚類有51種,分屬10目16科43屬,魚類來源有:(1)固有野雜魚;(2)錢塘江帶入魚類,(3)人工引進馴化的養殖魚種,養殖魚類成為優勢西湖最主要的放養魚種是鰱和鱅,兩者占總放養量的75%~80%;其次是鯽、河內鯽,其他養殖魚類還有團頭魴、細鱗鯝、圓吻鯝、以及鰻鱺等,為保護大型水生植物,停止放養草魚和青魚,西湖還有少量蝌蚪。
西湖的名稱最早始於唐朝,在唐朝之前西湖有武林水,名聖湖,金牛湖,龍川,錢源,錢塘湖,上湖,西子湖等稱謂。形態為近於等軸的多邊形,湖面被孤山及蘇堤、白堤兩條人工堤分割為5個子湖區,子湖區間由橋孔連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摻混,造成各湖區水質差異,大部分徑流補給先進入西側3個子湖區,再進入外西湖;湖水總面積5.593km2,總容積1.10億立方米,平均水深1.97米;西湖底質是一種有機質含量特別高的湖沼相沉積,屬於粉砂質粘土或粉砂質亞粘土,最上層皆為藻骸腐泥層(黑色有機質粘土),中層泥炭層或沼澤土,最下層為基底粉砂層;入湖河流部是短小的溪澗,主要補水河流為金沙澗、龍泓澗和長橋溪,泄流
西湖的美不僅在湖,也在於山。環繞西湖,西南有龍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煙霞嶺,大慈山、臨石山、南屏山、鳳凰山、吳山等,總稱南山。北面有靈隱山、北高峰、仙姑山、棲霞嶺、寶石山等,總稱北山。它們像眾心拱月一樣,捧出西湖這顆明珠。山的高度都不超過400米,但峰奇石秀,林泉幽美。南北高峰遙相對峙,高插雲霄。
西湖的著名景點
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勝,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勝景精華,所以無論杭州本地人還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樂道,先游為快。
西湖新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經過杭州市民及各地群眾積極參與評選,並由專家評選委員會反復斟酌後確定的,它們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
西湖新新十景:2007年10月20日西博會開幕式晚會上,宣布了「三評西湖十景」的結果。靈隱禪宗、六合聽濤、岳墓棲霞、湖濱晴雨、錢祠表忠、萬松書緣、楊堤景行、三台雲水、梅塢春早、北街夢尋這些景點成為新一代西湖十景 .
西湖山林景點:雲棲塢、煙霞嶺、五雲山、翁家山、水樂洞、吳山城隍閣、鳳凰山、獅子峰、月輪山、南高峰、理安山、郎當嶺、鼓樓、北高峰吉祥宮、法喜寺、風篁嶺、飛來峰造像、南屏山、法鏡寺。
其它景點還有保俶挺秀、長橋舊月、古塔多情、湖濱綠廊、花圃爛漫、金沙風情、九里雲松、梅塢茶景、西山薈萃、太子野趣、植物王國、中山遺址、靈隱佛國、岳王墓廟。
西湖不但獨擅山水秀麗之美,林壑幽深之勝,而且還有豐富的文物古跡、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自然、人文、歷史、藝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西湖古跡遍布,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5 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還有39處文物保護點和各類專題博物館點綴其中,為之增色,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游覽勝地。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蘇白兩堤,桃柳夾岸。兩邊是水波瀲灧,遊船點點,遠處是山色空濛,青黛含翠。此時走在堤上,你會被眼前的景色所驚嘆,心醉神馳。西湖的美景不是春天獨有,夏日裡接天蓮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後疏影橫斜的紅梅,更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濛中的樓台,無論你在何時來,都會領略到不同尋常的風采。
旅遊路線
線路一:斷橋殘雪—白堤—蘇堤—雷鋒塔—柳浪聞鶯—斷橋殘雪(自行車遊玩)
線路二:遊船(三潭印月-西里湖-茅家埠)—楊公堤景區(郭庄、趙公堤、杭州花圃)—麴院風荷
線路三:花港觀魚—茅家埠—靈隱寺
線路四:六和塔—購物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西湖,是一首詩,一幅畫,感動著許許多多人。
西湖的地質相成原因
古時由於文化知識的局限,千百年來很少有人去認真探尋西湖形成的秘密。直到近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界有識之士才開始用科學的觀點和方法來探討西湖的形成。最早用地質學觀點解釋西湖成因者是日本地質學家石井八萬次郎。1909年,他在東京《地質學雜志》中撰文稱,西湖與日本的中禪寺湖相似,南山為古生代岩層的山坡,溪水北流,為西湖北山的火山岩堵塞而成。
1920年,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考察西湖,首先提出西湖原是一礁湖,是錢塘江口一小灣,後來由於錢塘江夾帶的砂土堵塞其灣口而成的假說。
西湖究竟怎樣形成?經過地質工作者的多年勘測研究,「瀉湖」說流傳最廣。這一假說認為,至少距今兩千多年前,西湖還是一個淺海灣,除個別山嶺外全部淹沒在海水之中。隨著海水的沖刷,海灣四周的岩石逐漸變成泥沙沉積,使海灣變淺,錢塘江也帶來泥沙,在入海口沉積。泥沙越積越多,最終將海水截斷,內側的海水就形成了一個湖。這種現象在地質學上稱為「瀉湖」。起初,瀉湖還隨著潮水出沒。後來,經過勞動人民多次築海塘阻攔海水,再加上海平面下降,西湖才正式形成。
近年來,有地質學家提出:確切地說,西湖不是一個典型的瀉湖。持這一觀點的學者認為,關於西湖形成的詳細機制、形成的確鑿年代等,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柒』 杭州的地形地貌
山脈是由內力形成,後由於外力改變,
西湖是由於海面下降形成,
『捌』 西湖地形地勢
杭州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面積 5.64平方公里,最大深度6.52米,平均深度1.21米。原為古海灣,錢塘江泥沙淤阻後形成。
『玖』 杭州西湖的風土人情。地形和氣候
西湖古稱武林水、錢塘湖,又名西子湖,西湖原本為海灣,因江潮挾帶泥沙回長期堆積,日積月累,使海答灣與大海隔絕,形成瀉湖,又經歷代不斷疏浚建設,最終成為半封閉之淺水風景湖泊。西湖形態為近於等軸的多邊形,湖面被孤山及蘇堤、白堤兩條人工堤分割為5個子湖區;湖中有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島。子湖區間由橋孔連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摻混,形成各湖區水質差異的特點。大部分徑流補給先進入西側3個子湖區,再進入外西湖。湖水總面積6.145平方公里。總容積0.1247億立方米,平均水深2.27米。
西湖的歷史,就是一部保護與治理的歷史。這其中貫穿了中國傳統山水文化的精神和理念,體現了西湖歷史文化的延續性。
杭州西湖全年平均氣溫17.5℃。
『拾』 杭州的西湖到底是人工湖還是天然湖,
是天然湖。
經過地質工作者的多年勘測研究,「瀉湖」說流傳最廣。這一假說認為,至少距今兩千多年前,西湖還是一個淺海灣,除個別山嶺外全部淹沒在海水之中。隨著海水的沖刷,海灣四周的岩石逐漸變成泥沙沉積,使海灣變淺,錢塘江也帶來泥沙,在入海口沉積。
泥沙越積越多,最終將海水截斷,內側的海水就形成了一個湖。這種現象在地質學上稱為「瀉湖」。起初,瀉湖還隨著潮水出沒。後來,經過勞動人民多次築海塘阻攔海水,再加上海平面下降,西湖才正式形成。
(10)西湖是什麼地質地貌擴展閱讀:
西湖曾是死水湖
曾經的杭州西湖,完全是一個死水湖,與周圍不通。
作為一個封閉的水體,如果沒有人為的干預,容易因為大雨而泛濫,因為乾旱而干澀。西湖能有如今人們看到的美麗的面貌,與歷朝歷代的疏浚和改善是密不可分的。
其中著名的有唐朝的李泌,白居易,北宋時期的蘇軾,明代的楊孟瑛,清代的阮元等。他們分別在杭州留下相國井,白堤、蘇堤、楊公堤、 阮公墩等建築,也是現在杭州西湖旅遊的金名片。
他們在造福一方的同時,還留下了許多著名的作品:「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春題湖上》,「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等等。給自然的美景更增添了人文的情懷,使得杭州西湖更加的美麗動人。
進入現代,為了改善西湖的水質,國家開始建設引水工程,從錢塘江引水進湖,換出來的水流入運河,按其進水流量,西湖的水大約一個月更新一次。西湖水終於由死水變成了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