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中什麼是地質儲量
❶ 礦井地質儲量、工業儲量、設計儲量之間的關系
地質儲量為礦井總量;
工業儲量為礦井現階段可以開採的儲量;
設計儲量為工業儲量中去除相關煤柱或其他原因不能開採的部分而剩餘的可采儲量。
❷ 什麼叫煤炭地質儲量
對煤礦床進抄行一定的地質勘查後,查明煤炭礦床地質特徵及地質構造等,然後按照國家當時的煤工業指標規定,用工業品位圈定符合工業指標的地質體,再通過相應的計算所求得的煤炭埋藏量。煤的儲量以重量(噸)計算,它是煤田地質工作的主要成果。
❸ 礦井地質儲量怎麼計算
相關行業規范有計算說明的嘛
❹ 什麼是煤礦儲量
煤礦儲量——煤炭礦產儲藏量。
煤炭開采前,需要先勘查探明煤層平面上的分布范圍、埋藏深度、煤層厚度等,計算其儲量。
❺ 什麼是礦井儲量、礦井生產能力和礦井服務年限
礦井儲量可分為礦井地質儲量、礦井工業儲量和礦井可采儲量。 礦井版地質儲量是指礦井權技術邊界范圍內的全部煤炭儲量;礦井工業儲量(Zc)是指在井田范圍內,經過地質勘探,煤層厚度和質量均合乎開采要求、地質構造比較清楚、目前即可利用的儲量,礦井可采儲量(Zk)是礦井設計的可以采出的儲量。故 Zk=(Zc-p)C 式中p——保護工業廣場、井筒、井田境界、河流、湖泊、築物等留置的永久煤柱損失量; C——采區回採率。厚煤層不低於0.75;中厚煤層不低於0.8;薄煤層不低於0.85;地方小煤礦不低於0.70。 礦井生產能力亦稱井型,是指礦井設計的年生產能力(萬噸/年)。有些生產礦井因為原來沒有正規設計,或者因為原來的生產能力需要改變,故需對礦井生產能力進行重新核定。核定後的綜合能力,稱為核定能力。 礦井服務年限是指礦井均衡生產的期限(不包括產量遞增期與產量遞減期)。
❻ 什麼是地質儲量
1959年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根據地質和礦產的研究程度及相應的用途所劃分的一類儲量。是指根據區域地質調查、礦床分布規律,或根據區域構造單元,結合已知礦產的成礦地質條件所預測的儲量。這類儲量的研究程度和可靠程度很低,未經必要的工程驗證,一般只能作為進一步安排及規劃地質普查工作的依據。在礦山設計及生產部門,為區別於生產礦山的三級礦量(又稱生產礦量),一般都將礦山建設和生產以前,由地質勘探部門探明的各級礦產儲量,統稱地質儲量。對於在礦山建設及生產過程中發現的新礦體的儲量,有時也稱地質儲量。歐美各國的儲量分級中,有時也將可能儲量稱作地質儲量。前蘇聯的地質勘探工作中,有時把C2級儲量也稱地質儲量,但有時又把根據地質勘探工作查明的礦床的總儲量稱地質儲量。
地質儲量又稱預測儲量,是指經過地質勘探手段,查明埋藏地下的資源數量,指根據區域地質測量、礦產分布規律、或根據區域構造單元並結合已知礦產地的成礦規律進行預測的儲量。是礦產資源儲量中探明程度最差的一級儲量。根據礦床勘探和研究程度,岩金礦床地質儲量目前分為B(331)、C(332)、D(333)四級。其中B、C、D三級稱工業儲量,E(334)級稱遠景儲量。
地質儲量在礦產儲量中屬第四類——不列入探明儲量的級別。它只能作為編制普查工作遠景時的參考,或作為地質普查找礦設計及礦山企業遠景規劃的依據。
油氣藏地質儲量——一個特定地質構造中聚集的油氣數量,如油區地質儲量,油田地質儲量和油藏地質儲量等。
❼ 煤礦企業中的保有儲量、可采儲量、可采經濟儲量分別是什麼含義,有什麼區別
保有儲量、可采儲量、可采經濟儲量的含義:
1、保有儲量。又叫煤炭保有儲量,是由探明的煤炭儲量中減去動用煤炭儲量 (為采出煤炭儲量和損失煤炭儲量之和) 後所剩餘的煤炭儲量。
2、可采儲量。是指工業儲量中,可以采出的那一部分儲量,即工業儲量減去設計損失量的儲量。
3、經濟可采儲量,是指在現有井網、工藝技術條件下,能從礦藏中獲得的最大經濟產煤量。
三者的區別:
所代表的意義不同
1、保有儲量指一定時間內礦山所擁有的資源實際儲量,是評價礦產資源經濟價值的重要指標;
2、可采儲量指的是可從礦藏中能采出的那一部分礦量;
3、經濟可采儲量是編制開發開采方案,科學部署煤礦生產並進行綜合調整的重要依據。
計算的方法不同
1、保有儲量,計算方法是:報告期保有儲量=期初累計保有儲量-本期因地質勘探、重新計算所造成的儲量增減數-已采量-地下損失量-其他損耗量。式中地下損失量系指采礦時無法采出或雖可采出但很不安全、不經濟,只能遺棄的儲量。
2、可采儲量,計算方法是建立數學模型,採用多元回歸的方法,進行預測性計算。該方法還在不斷改進中。
3、經濟可采儲量,計算方法是現金流法,該方法應用了經濟評價中的投入產出盈虧平衡分析原理。從經濟角度講,經濟可采儲量是指煤礦的累積凈現金值達到最大,而年凈現金值為0時的累積產煤量。對於已開發煤礦,其經濟可采儲量等於目前的累積產煤量與剩餘經濟可采儲量之和。
(7)煤礦中什麼是地質儲量擴展閱讀:
幾個相關感念
1、總儲量。是指在勘探區或生產礦井井田技術邊界范圍內,通過物探、鑽探、巷探和地質調查等手段查明,符合煤炭儲量計算標准要求的全部儲量。
2、能利用儲量。指煤層的厚度、質量符合當前礦井開采技術經濟條件的儲量。
3、工業儲量。在能利用儲量中,可以作為設計和投資依據的那部分儲量,其中的可采儲量是指在工業儲量中可以采出來的那部分儲量。
4、預測儲量。亦稱預測資源量,是指煤田預測時所估算的煤炭儲量。它通常是根據區域地質調查、礦床分布規律等資料所預測的儲量。
5、設計儲量。是指經過地質勘探工作探明的,可作為煤礦建設和投資依據的儲量,其儲量精度相當於儲量級別中的A、B、C級儲量。
❽ 礦井地質儲量、工業儲量、設計儲量之間的關系
地質儲量為礦井總量;
工業儲量為礦井現階段可以開採的儲量;
設計儲量為工業儲量中去除相關煤柱或其他原因不能開採的部分而剩餘的可采儲量。
❾ 煤炭剩餘可采儲量與探明地質儲量的區別
簡單來說前者就是開采後剩下的,後者是總共的(包括可以開採的和未開採的),舉個內例子就是比如容某煤礦探明儲量是一萬噸,但是已經有有八千噸開采使用,剩下兩千就是剩餘可采儲量,一萬噸就是探明地質儲量,希望採納。
❿ 煤炭資源量與儲量概念是什麼
一般而言,如果我們認為那片地質區域是適合產出某種礦產的(地質普查的結果),也有了一些外圍的支持證據(礦體基礎地質結構、具體礦石種類和形成機制,有沒有經濟價值),我們可以通過與已知的礦體比較,大體匡算出一個礦產數值,這就是「資源量」,也叫遠景儲量。我國的煤炭遠景儲量在2萬億噸朝上,俄羅斯最高估算略遜於我國,美國的最高估算2.2萬億。資源量是地質詳查的產物,其作用主要用於指明哪兒有礦,哪兒有大礦,以及「放衛星」。
既然知道哪兒有礦,哪兒有大礦,就有了重點照顧對象,可以開展初步的地質勘探了。其實從方法上,它與詳查差別不大,最大差異在於在區域內實施這些調查方式的密度變得大很多,如果說普查時做X光透視,詳查是拍X光片,那麼初步勘探就是做CT。地質勘探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就是為了進一步實施具體開采服務,所以它會按照按照礦石品位下限(或雜岩含量上限)或其它一些特定的指標,匡算出可用於開採的礦體規模,這個數值叫做「基礎儲量」。基礎儲量所涉及的礦體已經被完整探明及控制,在我國,它被視作礦產開發的基礎條件,我國的煤炭基礎儲量十年前大約在3300多億噸,目前估計還要大於這個數字。
地質勘探和開采作業在時間上並不是完全分割的前後關系,而是互相嵌套的前後關系,初步勘探只是對其中最經驗上最熟悉最有把握的礦體進行勘探和詳細匡算,特別對於巨型礦藏它不會一下子就涉及整體而是在局部完成後就會進行下一步的試開采、開采,這就是為什麼基礎儲量哪怕在資源點沒有增加的情況下依然會隨著開采反而逐步提高的原因。
一旦進入試開采,人們通過符合經濟要求的方式得到礦石產品並獲得了開采工作面,我們就能進一步修正開採的技術和管理進入正式開采(另一邊的勘探工作並不一定最終停止),這是我們才能獲得礦石的採收數據,基於開采面的控制范圍(開采面往往位於開發最經濟的區域),扣除在開采和選礦過程中的礦石損失、以及開采時的自用量,獲得「(經濟)可采儲量」。如果再扣除掉歷史已采出,就是「剩餘(經濟)可采儲量」。通過提升開采水平,降低損失量,採用更先進的開采技術,甚至由於礦石價格的上升(從而降低開采邊際品味),開采儲量在基礎儲量的框架內也會有所抬升(當然這是基於剩餘量的),甚至可能導致基礎資源的擴增。我國的現有煤炭剩餘可采儲量確實在1500億噸樣子。
在不同礦產資源分級制度下,最高一個等級的意義都是相同的,我國的可采儲量可以等同於西方定義下的A級儲量,或簡稱「儲量」,產生歧義是因為中英文詞語沒有完全對等存在的原因,這里的「儲量」對應的是英語reserve。但我國的基礎儲量相當於reserve+controled即A+B,B級儲量在西方具體稱作「(邊際)控制儲量」;而C級儲量叫resource即西方尺度下的「資源量」,我國的資源量即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