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地質學野外采樣需要帶什麼
⑴ 在進行土壤采樣是要注意些什麼
⑴不同土壤抄類型都要布點。襲
⑵在一定區域面積內,要有一個采樣點,污染較重的地區布點要密區。通常要根據土壤污染發生的原因來考慮布點的多少。 如果是由於大氣污染物而引起的土壤污染,其特點是以大氣污染源為中心呈橢圓狀或條帶狀分布,長軸沿主導風向伸長。因此布點就應以污染源為中心並根據當地風向、風速及污染強度等因素來確定。一般是靠近污染源處布點間距要小些,距離污染源處可稍大些。如果是由於工業和生活污水引起的土壤污染,其特點是沿河流主幹渠呈樹枝狀或呈片狀分布。布點時要根據水流路徑和距離來考慮。如果是化肥、農葯引起的土壤污染,應均勻布點。
⑶要在非污染區的同類土壤中布設一個或幾個對照采樣點。
⑵ 女生野外生存必帶哪些東西
[基本]1、背包 2、快掛 3、背包罩 4、垃圾袋(註:快掛可以掛些零碎東西,垃圾袋是重慶驢圈的傳統,不要在野外留下不能降解的垃圾)[露營]1、頭燈 2、帳蓬 3、睡袋 4、防潮墊 5、地席 6、驅蚊油 7、洗臉巾 8、牙膏牙刷 9、男士帶剃須刀,女性帶衛生用品 9、充氣枕頭 10、針線 11、雄黃(有野獸與蛇的區域)(註:充氣枕頭適合在可以玩水的地方,兼做游泳時的玩具或游泳圈)[衣著]1、風雨衣 2、手套 3、墨鏡 4、防曬油 5、帽子或頭巾 6、快乾褲或防水褲 7、登山鞋 8、沙灘鞋或解放鞋(游泳、涉水用) 9、襪子>2雙 10、內衣(潮濕多帶,游泳帶泳裝) 11、抓絨衣(寒地)(註:手套適合於雜草深或林子較密的地方,避免手被植物割傷,也可以用來在野炊時防止燙傷)[餐用]1、套盒或套壺 2、刀叉(或軍刀) 3、氣罐 4、爐頭 5、餐巾紙 6、打火機 7、蠟燭 8、鹽 9、巧克力 10、茶葉(註:蠟燭主要用於潮濕地生火用,千萬不要在帳蓬內使用;茶葉是洗碗的好東西,而且不污染環境)[葯物]1、感冒葯 2、止瀉葯(如氟派酸) 3、外傷葯(如白葯) 4、綳帶 5、膠布 6、風油精 7、驅蚊葯 8、息斯敏[洗浴]1、洗臉巾(也可用濕紙巾) 2、香皂 注意:洗潔精嚴禁在景區使用,因為會造成嚴重污染!所以不推薦帶[千萬注意]「多背一公斤」書籍或學慣用品 (路線中途經山區時,別忘記給求學不便的孩子們帶點精神食糧。)[趣味]1、相機 2、營地燈 3、音箱 4、MP3 5、釣具 6、燒烤架 7、調味品套盒 8、口琴、笛子等 9、酒壺 10、望遠鏡(註:以上FB用品,要考慮自己的體力攜帶,相機要有足夠的安全保護)[其他配件]1、手機充電器或多枚充好電的電池(性格兇殘的超級FB人士特別注意:可以加上筆記本電腦、蓄電池組、吉他、手風琴、高壓鍋、第二台相機、N個鏡頭、重低音炮、投影儀、投影屏幕、發電機、發電機用油
⑶ 地質類野外實習需要帶些什麼
野外實習記錄本、去實習地區地圖、羅盤、錘子、放大鏡、捲尺、登山鞋、水、干糧(巧克力、火腿)、女生最好穿長袖長褲
⑷ 作為地質學的學生,是否經常需要野外調查工作後是否需要經常野外勘探。
這個看你進什麼樣的單位,個人認為還是要從野外開始干起,在野外能鍛煉才幹,才能在室內待得穩。
⑸ 生物專業的學生去山裡野外實習需要帶哪些東西
為了防止意外事故發生,確保自己的生命安全,野外實習需要帶下列裝備:
專1、衛星電話,屬最好是銥星的;
2、專業的手持GPS,最好是定位精度高、定位準確,帶有等高線地形圖,最好具備衛星地圖的功能。
3、帳篷、 睡袋、睡墊,要具備防雨、防水、防風功能的帳篷。另外林區很冷,需要預備保暖性強的睡袋。
4、強光手電筒,最好是那種續航幾百個小時的那種,流明數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續航時間。
5、手機,最好是三防手機,信號接收能力要強。
6、野外救護裝備,要預備有兩種蛇毒血清(一是抗神經毒素蛇毒血清、二是抗血液循環毒素血清),以及急救包。
7、登山裝備,登山鞋、登山仗、登山衣物等。
8、繩索。
9、生火裝備,比如打火機、鎂棒、萬次火柴等等
以上裝備要做好防水或具用防水功能。
10、質量好的刀具、鋸子,以及必要的防身器械,要用直刀,因為直刀不容易折斷。最好有條件預備一支獵槍。
11、食物,最好是熱量高,易於儲備的食品。如說軍用干糧。
12、體能。野外生存的必備條件之一,山區海拔較高、山路難走,對個人的體能是個考驗。
13、移動電源,最好是手搖式 或是 太陽能的。
⑹ 地質專業野外實習需要什麼裝備
一般學校會抄發羅盤,放襲大鏡,地質錘野簿和地質包
不過地質包一般都是單肩的帆布包,不是太給力
可以自己帶一個雙肩背
如果不發草帽,考慮買一個帶防曬脖子的戶外帽子
水壺:這個是最重要的,盡可能輕便,容量盡可能大,如果有駝峰水袋就更好了
墨鏡可以考慮,但是最好是夾片式的,不然看岩石顏色會有問題
相機,野外拍照
防蚊蟲的葯物,防止中暑的葯物,創可貼等,如果有蛇的地區,還要蛇葯
戶外衣褲,必須是長褲,長袖衣服,鞋最好是速干與防水各一雙
雨衣可以准備
⑺ 野外地質化探方面需要哪些工具
工程地質室外測試的主要方法有:靜力載荷試驗、觸探試驗、剪切試驗和地基內土動力特性容試驗等。工程地質勘察方法與手段也是不一樣的。但總的來說,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工程地質測繪;如:地面測繪、航測、衛測等,是基礎,是根本。 2.工程地質勘察;包括物探、化探、鑽控等。 3.工程地質室內試驗和野外試驗;大型現場試驗、室內土工試驗等。 4.工程地質長期觀測;對房屋變形、地下水位、地面沉降等進行動態的長期觀測。 5.勘察資料的室內整理及計算。工程地質勘察是為查明影響工程建築物的地質因素而進行的地質調查研究工作。所需勘察的地質因素包括地質結構或地質構造:地貌、水文地質條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學性質,自然(物理)地質現象和天然建築材料等。這些通常稱為工程地質條件。查明工程地質條件後,需根據設計建築物的結構和運行特點,預測工程建築物與地質環境相互作用(即工程地質作用)的方式、特點和規模,並作出正確的評價,為確定保證建築物穩定與正常使用的防護措施提供依據。
⑻ 我是女生,學的地質,8月要上山進行勘測實習,山上沒有洗手間,全是漢廁(茅坑,你們懂的),覺得很惡心
學地質不應該早就做好心理准備了嗎?背著饅頭上山,背著石頭下山
⑼ 野外標本、樣品的採集和整理
(一)標本、樣品的採集種類
標本、樣品的採集種類是由地質填圖的精度要求所決定的,一般有岩石陳列標本、岩石薄片標本、光譜樣、硅酸鹽全分析樣、人工重砂樣、稀土分析樣、同位素年齡樣等。
(二)標本、樣品採集及其結果應用的注意事項
(1)各種標本、樣品的採集和整理方法與沉積岩區相同。
(2)樣品的採集數量,要符合有關規范的要求,每個單元須有些大樣,如人工重砂樣、硅酸鹽全分析樣等,在實測剖面中已經採集了的,則地質填圖過程中可以少採或不採。
在路線上進行地質點觀測時,每一個單元或侵入體至少要采3~5塊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岩石標本,以作對比之用。有礦化時,運用撿塊法采100~150g光譜分析樣。
(3)有關的注意事項:岩漿岩類區填圖中要採集的樣品種類雖然比較多,但采樣只是手段,利用其結果說明或解決地質問題才是目的。因此,採集樣品目的要明確,樣品應少而精,代表性強,同時要保證樣品質量。為此,一般應注意下列幾點:
1)必須充分利用前人已有的各種分析測試數據:全面收集區內前人已有的分析鑒定結果,對那些采樣位置確切、樣品物地質特徵清楚、樣品採集合乎要求、分析鑒定質量可靠或基本可靠或經過某項校正或換算即可應用的數據要盡量利用;對於那些分析鑒定可靠或基本可靠,但采樣位置或樣品物質特徵不夠准確或不清楚的,可在野外工作期間實地調查落實後予以利用。這樣做,既減少了采樣工作量,又節約了有限經費。
2)有針對性地採集不同類型的樣品:每種類型的樣品都具有解決某些地質問題的作用。例如:有些同位素年齡測定樣品僅能解決花崗岩類的形成時代,有些同位素年齡樣品既能解決花崗岩類的形成時代也可以用來探討花崗岩類的成因。因此,要根據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採集哪一類型的同位素樣品。不同花崗岩中的造岩礦物或副礦物,其岩性特徵、化學組成、微量元素含量等均有一定差異,但有些差異並不大或相似。因此,采樣時要考慮測定目的。
3)采樣數量要得當:各種樣品的數量,應視工作需要及經費情況而定。對於為了解花崗岩某些特徵的區域性變化、達到某項統計規律且樣品分析鑒定費用不很高時,此類樣品如岩石薄片、岩石光譜等樣品可稍微多采一些;而對於那些每個單元特徵相同或大致相似,且樣品分析費用較高或很高的(如同位素年齡樣品),則應選擇重點有代表性地採集。一般地,岩石薄片、岩石光譜等樣品在每個侵入體均要採集,而岩石化學、人工重砂等樣品每個單元各選擇部分侵入體採集,但必須是單元中的典型侵入體,特別是命名單元的侵入體所在地必須採集。稀土元素分量分析選擇在每個單元的命名所在地以及比較典型侵入體中採集1~2個。同位素年齡樣品的採集以超單元為基礎考慮,若該超單元包括的單元數較多,如5~6個單元,一般2~3個單元有同位素樣控制即可,且最好采於最早次、最晚次和中間形成的單元中;若超單元所包括的單元較少,如2~3個單元,就一個單元有同位素年齡樣品控制就行,並以采於最早次的單元為佳。
4)所采樣品要一樣多用:在同一個單元、同一個侵入體內所採的不同類型樣品,特別是較高、精、尖樣品,應在同一處盡量配套採集,而最好的方法是一樣多用。例如,當確定某一個侵入體進行人工重砂、稀土元素、岩石化學、岩石薄片及岩石光譜等樣品採集時,應將這些樣品集中於同一地質位置採集,或在同一地質位置採集一定數量的樣品,回室內統一加工處理,分別作各種分析,鑒定之用。這樣做,所得分析數據既可相互補充、相互驗證,又可避免出現矛盾時難以對照檢查。
5)嚴格采樣質量:野外采樣中必須嚴格做到下列幾點:
a.采樣之前,必須先查清采樣處的地質特徵和地質環境及位置:
b.具體采樣處應選擇在具有代表性的露頭上,不能采於岩性的局部變化之處,防止混入或夾有包體(專門采包體者除外),並避開裂隙;
c.除特殊要求和特殊用途的樣品外,一般樣品都要求特別新鮮,沒有蝕變和礦化,剝去風化面:
d.樣品的原始質量及采樣方法,應依岩石的結構、構造及礦物成分分布的均勻程度不同而有所增減和改變。一般的原則是:若岩石內礦物的粒度較粗、分布不均勻或較不均勻,樣品的原始質量相對要多一些,並需應用一定面積范圍內多點采樣聚合方法;若岩石內礦物的粒度較細、分布均勻或較均勻,樣品的原始質量可相對少一些,並可考慮一塊或2~3塊岩石組合成一個樣的采樣方法;
e.除標本、薄片等樣品外,為避免污染,絕不能在樣品上塗漆、編號;
f.不同類型樣品的采樣時間:在地質填圖中,樣品採集時間要依樣品的類型和測試周期長短而定。一般原則是:岩石薄片、岩石光譜樣品等數量較多的樣品,隨同剖面測制或地質填圖同步進行。在對區內岩石類型及露頭等情況有一定了解後,再採集人工重砂、岩石化學、稀土元素等樣品。待野外已基本將侵入體劃分出來,能初步劃分出單元和歸並出超單元後,再視需要採集同位素測年樣品:
g.在岩漿岩區采樣分析一定要正確地選擇測定物、測定方法和測定項目,它是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檢驗人們認識水平的試金石。選擇好了,既達到目的,又事半功倍;選擇不好,勞而無功並浪費人力、物力。
h.檢查鑒定分析結果:在獲得各種分析、鑒定結果後,首先要檢查其質量是否達到要求。如對化學分析.在分析項目較齊全的前提下,各氧化物及元素含量是否為100(±0.75)%;對岩石薄片鑒定結果,其造岩礦物總和是否為100%等;然後,對照檢查同一地質位置所采不同樣品分析結果間有無矛盾,如岩石薄片鑒定結果所得出的各種礦物含量與岩石化學分析所得各種氧化物的含量是否對應吻合等;若分析結果中有與野外所見不一致必須復查、查明原因並送副樣外檢,待分析結果鮮明後,才可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