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方面的問題怎麼答
A. 幫我回答幾個地質問題唄
1簡述什麼是褶皺構造,褶皺的基本類型及其識別特徵。並簡單說明褶皺構造的工程地質評價。
褶皺:岩層受力而發生彎曲變形。
基本類型:背斜和向斜。
識別特徵:(1) 確定新老地層層序(2) 沿垂直地面走向進行觀察,沿傾斜方向上相同年代的地層作對稱式重復出現。(3) 進一步比較兩翼岩層及傾角確定褶皺的形態、分類名稱。(4) 了解樞紐是否傾伏。(5) 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工程地質評價:
核部:是岩層強烈變形的部位,有拉張裂隙,聚集地下水;公路,隧道工程或橋梁工程在此易遇到不良地質問題。
翼部:易造成順層滑動,利於開挖,有不良地質問題。
谷得振理論(不同褶皺的工程地質特性不同)
(1) 復式流動褶皺:工程地質特性良好。
(2) 線性擠壓緊閉褶皺:易造成工程地質問題。
(3) 舒緩波狀褶皺:不會發生非常困難的工程地質問題。
(4) 斷裂牽引褶皺:工程地質條件差。
(5) 蓋層被牽動引起的褶皺:可能發育成斷層和引起順層滑動。
2什麼是節理?它對工程有什麼影響?
節理:岩石受力後發生變形,當作用力超過岩石強度時,岩石的連續性、完整性遭到破壞而發生破裂形成斷裂,沿破裂面無明顯位移者為節理。
節理的工程地質評價:除有利於開挖外,對岩體的強度和穩定性均有不利影響。裂隙的存在,破壞了岩體的總體性,加速岩體的風化速度,增強岩體的透水性、軟化性,因而使岩體的強度和穩定性降低。當主要發育方向與走向平行,傾向與邊坡一致時,不論岩體產狀如何,邊坡都將失穩滑移。裂隙影響爆破作業的效果,所以裂隙有可能成為影響工程設計與施工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實際工程中就應當對裂隙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詳細論證裂隙對岩體工程建築條件的影響,採取相應措施,以保證建築物的穩定和正常使用。
3 什麼是斷層?按兩盤相對位移方向,斷層如何分類?簡單說明斷層的工程地質評價?
斷層:沿破碎面有明顯位移的斷裂。
分類:正斷層:上盤下降,下盤上升。
逆斷層:上盤上升,下盤下降。
平移斷層:斷層兩盤沿斷層走向方向發生位移。
斷層的工程地質評價:不連續的斷層是影響岩體穩定性的重要因素。斷層對工程建設十分不利,特別是道路工程建設中,選擇線路、橋址和隧道位置時,應盡量避開斷層破碎帶。
4簡述什麼是活斷層?它對工程建築有什麼影響?
未來可能發震、錯動或蠕動的斷層。具有危害作用。
5地下水按埋藏條件可以分成哪幾種類型?它們有哪些不同?
地下水按其埋酪條件,可分為;上層滯水、潛水和承壓水三種類型
1.上層滯水:是指埋藏在地表淺處,局部隔水透鏡體的L郎, 且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它的分布范圍有限,其來源主要是由大氣降水補給。因此,它的動態變化與氣候.隔水透鏡體厚度及分布范圍等因素有關。
2.潛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個穩定隔水層以上的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稱為潛水。
潛水一般埋藏在第四紀沉積層及基岩的風比層中。
潛水直接受雨水滲透或河流滲入土中而得到補給,同時也直接由於蒸發或流入河流而排泄,它的分布區與補給區是一致的。因此,潛水水位變化, 直接受氣候條件變化的影響。 :
3、承壓水:承壓水是指充滿於兩個穩定隔水層之間的含水層中的地下水。它承受一定的靜水壓力。在地面打井至承壓水層時,水便在井中上升甚至噴出地表, 形成所謂自流井。由於承壓水的上面存在隔水頂板的作用,它的埋藏區與地表補給區不—·致。田此,承壓水的動態變化,受局部氣候因素影響不明顯。
6達西定律適用的范圍是什麼?其滲流速度是真實流速嗎?為什麼
就是個反應水在岩層中滲透速度的定律,使用條件是,岩層的滲透能力系數必須是已知的固定參數,能用於測量環境中地下水的滲透狀態。不同。土中水的實際流速遠比根據達西定律計算出的流速。因為達西定律計算出的流速是把某個整個滲流斷面看成沒有土壤骨架的純過水斷面計算出來假想斷面平均流速,而土中水的實際流速是指水在土壤孔隙中的實際流速。
A
B. 一些地質學問題,看了你的很多解答,很可靠,快考試了,希望得到你的回答!
謝謝誇獎!
1、這個題很多書上都有啊,總結一下就行,自然地理學、普通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地質災害等等上都有。勤快有好處。
2、這個題以前我回答過,可惜提問者刪除了那條問題。再說一遍真的有點那個。。。我就再說一下思路吧:可以從三個方面回答,一是岩石鑒定,即砂岩鑒定,對砂岩的岩性進行描述,包括粒度、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等等,然後對砂岩初步定名(如長石石英砂岩,還是石英砂岩,還是細砂岩、砂礫岩等等)。二是地質構造分析,在周圍踏勘,看它與上下層接觸關系,測岩層產狀,確定這個砂岩層是否是褶皺構造的一部分,或者岩層內是否發育斷層。三是層序劃分,這屬於地層分析內容,看砂岩層可以分成幾個序列,據此初步對砂岩分層,確定沉積旋迴,甚至判斷沉積環境。本身這個問題問的是有問題(我認為),因為研究目的不明(研究砂岩層的目的如何),對象不清(砂岩是一層還是多層),上面我說的是一個大概的研究思路,供參考。
3、在地質時間上三者的共同點:在很大程度上時間相互吻合。不同點:有時時間界線不一致,相互穿越,具體來說生物地層單位會穿越年代地層單位,生物地層單位與岩性地層單位會互相穿越。岩性地層單位與年代地層單位相互不會穿越,它們是不同級別的地層單位,年代地層單位具有全球性,岩性地層單位是地方性的。
5、篇幅關系,我系統不了。簡單說一下思路:從作用方式方面來回答,一是外動力作用發生的重要介質,比如作為沉積介質參與沉積作用、作為化學反應介質參與化學作用中;二是外動力作用發生的重要動力,比如流水的搬運能力、攜帶泥沙的侵蝕能力,又如水的溶解能力、結晶能力和作為化學反應物的化學能力等等;三是水對其它外動力地質作用因素的重要作用,比如水是生物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而生物作用是外動力地質作用的一種。又如水的形態與分布對大氣環流有重要影響,而風力作用是僅次於流水的第二大外動力地質作用。
你也可以據此增加一些內容,也可以以另一種思路組織回答,其實就是對專業知識充分了解的情況下進行歸納、總結而已
C. 地質作用的問題要回答什麼
去看相關地區各個比例尺的區調報告、地質圖,相關各省的區域地質志。
你這問題問的太大了!
D. 幾個工程地質的問題,高手幫答一下。謝謝!急急急急~!!!
一.岩石性質二.岩體結構三.天然應力狀態四.地下水五.工程因素
第二題太多了你找本土力學或工程地質學書看一下
第三題是圖片
E. 誰能幫我回答兩個問題,地質的
第一個問題:
岩石的酸度,是指岩石中含有SiO2 的重量百分數。通常,SiO2含量高時,酸度也高;SiO2含量低時,酸度也低。而岩石酸度低時,說明它的基性程度比較高。
SiO2是岩漿岩中最主要的一種氧化物,因此,它的含量有規律的變化是岩漿岩分類的主要基礎。根據酸度,也就是SiO2含量,可以把岩漿岩分成四個大類:超基性岩(SiO2 <45%)、基性岩(SiO2 45-53%)、中性岩(SiO2 53-66%)和酸性岩(SiO2 >66%)。
岩石的鹼度即指岩石中鹼的飽和程度,岩石的鹼度與鹼含量多少有一定關系。通常把Na2O+K2O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稱為全鹼含量。Na2O+K2O含量越高,岩石的鹼度越大。 A.Rittmann 1957年考慮SiO2和Na2O+K2O之間的關系,提出了確定岩石鹼度比較常用的組合指數(σ)。σ值越大,岩石的鹼性程度越強。每一大類岩石都可以根據鹼度大小劃分出鈣鹼性、鹼性和過鹼性岩三種類型。σ< 3.3時,為鈣鹼性岩;σ= 3.3-9.0時,為鹼性岩;σ> 9時,為過鹼性岩。
通常,超基性岩中沒有石英,長石也很少,主要由暗色礦物組成;而酸性岩中暗色礦物很少,主要由淺色礦物組成;基性岩和中性岩的礦物組成位於兩者之間,淺色礦物和暗色礦物各佔有一定的比例。
第二個:每個大類的侵入岩和噴出岩在化學成分上是一致的,但是由於形成環境不同,它們的結構和構造有明顯的差別。深成岩位於地下深處,岩漿冷凝速度慢,岩石多為全晶質、礦物結晶顆粒也比較大,常常形成大的斑晶;淺成岩靠近地表,常具細粒結構和斑狀結構;而噴出岩由於冷凝速度快,礦物來不及結晶,常形成隱晶質和玻璃質的岩石。
不論噴出岩,還是侵入岩,大部分岩漿岩都是塊狀結晶的岩石,只有少數急速冷卻形成的玻璃質岩石,如黑耀岩,外貌象瀝青,就是完全由玻璃質組成的,這種玻璃質岩石一般只形成在岩漿岩中。
岩漿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結構和構造特徵,比如噴出岩是在溫度、壓力驟然降低的條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漿中的揮發份以氣體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氣孔狀構造。當氣孔十分發育時,岩石會變得很輕,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如果這些氣孔形成的空洞被後來的物質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狀構造。岩漿噴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動的過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動的痕跡,有時好像幾股繩子擰在一起,岩石學家稱之為流紋構造、繩狀構造。如果岩漿在水下噴發,熔岩在水的作用下會形成很多橢球體,稱之為枕狀構造。可見,這些特殊的構造只存在於岩漿岩中。
人們已經注意到每塊岩石裡面都有許多大小、形狀、顏色不同的顆粒,它們就是組成岩石的礦物。雖然目前已知的礦物有將近4000種,但是,比較常見的組成岩石的礦物並不是很多。岩石學中把這些主要組成岩石的礦物稱為主礦物;在岩石中雖然常見、但含量很少的礦物稱為副礦物;沒來得及結晶的玻璃質或隱晶質稱為基質。
岩漿岩中除了具有特有的結構、構造之外,還有一些特有的礦物。有些在岩漿岩中出現的礦物(如石英、長石、角閃石、雲母等),它們在沉積岩或變質岩中也可以見到。但是,有些礦物(如霞石、白榴石等)卻只有在偏鹼性的岩漿岩中才能見到。
此外,不同的岩石中還有著不同的礦物組合。比如在比較高溫和高壓條件下形成的岩石,組成它們的礦物不論在成分上,還是在結構和構造上都具有在高溫和高壓條件下相應的特點。而在低溫常壓條件下形成的岩石,其礦物的特徵和組合就與之截然不同。
F. 請教一個高中地理問題 地質方面的
第一道題答案是A
因為科學家發現洞穴的地點是在海岸水面下30米處,應該版在大陸架上,而權大陸架上一般是海底生物比較繁盛的地帶,且由於大河所攜帶泥沙的匯入,所以容易發生沉積作用,因而該洞穴從成因上講應該是沉積岩。變質岩的形成條件需要高溫(要>150℃)高壓下產生,經過地殼運動可能出露地表。顯然大陸架上不能滿足這個條件。火山岩和岩漿岩更不可能,因為火山岩和岩漿岩一般在地殼活躍地帶。
第二題答案是D
當該地區出露地表時,沉積物以陸地上的沉積物為主,且陸上沉積作用比較強,當該地區在海里時,沉積物又以海上的生物為主,從石筍的剖面間隔來看,棕黃色的岩石層被分為兩個部分,因而應該是出露海面兩次。
G. 地理問答題怎麼做
問答題一般以區域地理為載體,圍繞一個中心問題,從不同側面或者事物的不同層面來設問。因此必須用區域研究的方法,有整體性思維,圍繞著「在哪裡?」「有什麼?」「為什麼?」「做什麼?」來思考回答。
首先讀題一定要仔細,不要遺漏提乾和問題里的每一個信息。地理題應該可以算作是文科中的理科,理解計算的能力要求高一些。如果是自然地理類的,首先就是准確地判斷出地理位置,然後才能根據基本知識點答題,使很容易拿到全分的;如果是人文地理的話就要注意要點一定盡量答全。其次掌握一些問答題模板很重要。
⑴ 茶葉生長的有利條件: ① 氣候濕潤多雨; ② 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 青藏高原生產青稞的自然條件: 地勢高, 氣溫低, 溫差大, 降水少, 光照充足.
⑶ 尼羅河三角洲(南疆) 盛產長絨棉的原因: 夏季光照充足, 降水稀少, 土壤肥沃, 有便利的灌溉條件.
⑷ 澳大利亞畜牧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①有大面積乾旱半乾旱區域, 草原優良; ② 自流井多, 可供牲畜飲水; ③無大型野生肉食動物.
⑸ 西歐(美國東北部) 發展乳畜業的有利條件: ①緯度高, 氣溫低, 雲量大, 雨天多, 光照弱, 土壤貧瘠, 不適宜發展種植 業, 適宜多汁牧草的生長. (自然條件) ② 人口、 城市密集, 市場需求量大, 交通便利, 經濟發達. (社會經濟條件)
⑹ 季風氣候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利: 雨熱同期, 利於農作物生長. 弊: 旱澇災害頻繁. 變式: 溫帶季風氣候(黃淮海平原) 發展棉花種植的有利條件: ①夏季高溫多雨, 雨熱同期, 利於棉花生長; ② 秋季雨水少, 天氣晴朗, 利於棉花的後期生長和收摘。
H. 答地質特徵應該怎麼答呢
首先,要知道具體地質特徵當然有具體的分析方式.
一、本區概括
包括自然氣候、交通條件和人口、文化、歷史情況.大概就行了,這不是主要的.
二、本區地形
描述本區的地形地貌,如果沒有字數限制,越詳細、越精確越好.
在描述各個地行地貌單元時別忘了加上海拔范圍,最後還要分別寫上最高點、最低點的位置和相應的海拔.
三、本區岩層特徵
包括岩層的年代、岩性、產狀、出露范圍,各岩層的接觸關系及其上的小型構造單元(露頭尺度上的各種小褶皺、斷裂及面狀和線狀構造)的產狀、產生年代和過程(包括應力分析),甚至可以把微型(偏光顯微鏡下)和超微(電子顯微鏡下)構造也寫上.
反正和上一點一樣,如果沒有字數限制,越詳細、越精確越好.但不要顯得沒有條理,若有多個構造單元就按產生年代書寫.
四、本區構造特徵
這是整個地質分析的核心啊,不過一般不涉及小型、微型或超微型的,如果你上面寫了這里就不用寫了,如果你上面沒寫這里就可以寫上,當然也可以不寫.
一般按構造單元從早到晚的順序描述,當不能確定年代時,按從大到小描述.描述本區的巨型構造單元包括類型(一般為山系或區域性地貌構造單元)、分布和大小、產生年代和過程(包括應力分析)以及由其所引起的在較小構造尺度上發生的變化;大型構造(1:200000)包括類型、分布和大小、產狀、產生年代和過程(包括應力分析)以及在較小尺度上發生的變化;中型構造(1:5000)和大型構造包括的內容一樣.但是如果本區沒有那麼大,就只需點出本區所處的巨型、大型等等構造單元條件,直到滿足的真正需要.
需要注意的是,除上述相同點外,不同類型的構造單元在具體描述時並不一樣.如描述斷層時,還需描述斷層的類型、伴生構造和組合形式;在描述褶皺時,還需描述褶皺的形態[剖面形態(轉折端形態、緊閉度、對稱性和協調性)和平面形態]、位態(樞紐產狀、軸面產狀和位態分類)、組合形式和Ramsay分類;在描述線理時,還需描述線理是a型還是b型;等等等等.
總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五、本區地質演化史
這就是地質學的工作,根據上面的鋪墊,完成重建本區地質演化過程.老要求,能寫多詳細寫多詳細,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憑想像,要憑現象.
I. 說明你所在的地區主要的工程地質問題,並對該問題提出防治措施(這個該怎麼答)
這個要結合你所在地的實力情況來回答。我給你提供一個思路。比如在岩溶發育的地區,中國很多地方岩溶都發育,比如雲南等地,岩溶發育地區的工程地質問題就是地基的穩定性,岩溶塌陷以及岩溶滲漏的問題。防治措施:1.不把建築物基礎放置在石灰岩發育高低起伏的地區,石灰岩中發育有溶洞的地區 2.採用填堵的方式封閉已經發育的石灰岩洞穴,採用黏土覆蓋,灌漿等方式阻止岩溶的繼續發育 3.修在石灰岩地區的水庫,在水庫底以及四周用黏土覆蓋,混凝土蓋板的方式填堵,防止水入滲石灰岩,導致水庫滲漏
J. 工程地質問題(求高手解答!!!)
10:侵入接觸,沉積岩年代老於岩漿岩
12:人類出現、冰川作用
14:硅質膠結物質(sio2)或鈣質膠結
17:通常階地的形成年代越早,工程性質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