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測量用什麼尺
⑴ 地形、地質測量
預查、普查階段:收集編制或填制區域地質簡圖,礦區圖件、比例尺不做規定。
詳查、勘內探階段:收集或編容制區域地質圖,比例尺(1∶20 000)~(1∶50 000);礦床地形、地質圖,比例尺(1∶1 000)~(1∶2 000)(高嶺土、耐火粘土)、(1∶2 000)~(1∶5 000)(膨潤土);勘探線剖面圖(1∶500)~(1∶2 000)。
礦床地形、地質圖、工程測量及各類綜合圖件的質量應符合有關規范、規定要求。
⑵ 地質測量
主要測X經坐標,Y緯坐標,H高程.
主要為確定一個點的三位坐標
⑶ 怎樣進行地質勘探測量
作為從事地質工程的技術人員,除了應掌握地質勘探工程的專業知識外,還應熟悉勘探工程中的測量工作,尤其是現在測量電子儀器的廣泛使用,測量儀器操作越來越簡單,應具 有參與或組織實施測量業務的能力,合理使用測量資料。
地質勘探測量通常包括地質填圖、勘探工程、地質剖面等測量工作。
第一節 概述
地質勘探是為了詳細查明地下資源,並確定礦物位置、形狀及儲量。地質勘探一般分為普查、詳查和精查三個階段。普查階段是根據在地表上所發現的礦點(礦體露頭)以及配合地表揭露工程和少量的勘探工程等手段所進行的地質觀察。初步查明礦產的品種、礦體的規模、形狀和產狀,確定礦石的品位和儲量。詳查階段亦稱勘探階段,是在普查基礎上對礦區進行更詳細的勘查,目的是查明礦區的地質構造、礦體產狀、礦石品位、物質成份及儲量等獲得更可靠的地質資料。精查是在普查和詳查的基礎上,進一步查明礦產品的埋藏情況,確定礦體的品位、儲量、開采價值、開采方法等,為下一步開礦作好准備。地質勘探工程測量是為地質勘探提供可可靠的測繪資料,配合地質勘探作業以保證任務的完成。
地質勘探工程測量的主要工作任務是:
1.為勘探工程的設計和研究地質構造提供勘探區域的控制測量和各種比例尺的地形圖; 2.根據地質工程的設計,在實地給出工程施工的位置和方向(又稱定位和定線); 3.竣工後測出工程點的平面坐標和高程;
4.提供編制地質報告和儲量計算的有關圖紙資料。
為了進行上述測量工作,應首先在勘探區建立測量控制網,控制網的等級應以《地質勘察測量規程》為依據,並結合勘探區的地形條件和勘探網的密度和精度要求,還應同時滿足礦區所需比例尺地形圖測量的需要,其它測量工作在控制測量的基礎上進行。一般情況下作為地質勘探區首級平面控制網,可根據勘探面積、勘探網密度和地形條件,布設四等或5″級導線網,若有GPS接收機,也可布設相應等級的GPS控制網,在此基礎上再以交會、導線等方法進行加密。高程式控制制網根據不同的精度要求,可採用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或GPS測高。
當勘探區已建立地形測量控制,如果精度能滿足勘探工程測量的需要時,應利用其作為一切勘探工程測量的平面和高程式控制制,不必重新布網。如其密度不夠,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加密。
勘探區的地形測量是為地質勘探工程服務的,測圖比例尺的大小是隨地質勘探對礦石儲量計算的精度要求不同而變化的。儲量計算的越精確,測圖比例尺就越大,隨著勘探工程的進展,勘探工程所需的地形圖比例尺也逐漸變大。一般應滿足大比例尺(1:500~1:5000)測圖的需要。
第二節 地質填圖測量
在礦區勘探工程中,首先要進行地質填圖,通過地質填圖來詳細查清地面地質情況,劃分岩層,確定礦體分布,以便正確了解礦床與地質構造的關系及規律,為下一步的勘探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並作為儲量計算的地表依據。
一、地質填圖的比例尺
地質填圖是用地形圖作為底圖,將礦體的分布范圍及品位變化情況、圍岩的岩性及地層
的劃分、礦區的地質構造類型以及水文地質情況等填繪到地形圖上,即成為一張地質地形圖。在地質工作的各個階段,要填繪不同比例尺的地質圖。在普查階段,要填繪1:10萬或1:20萬的區域地形圖,詳查階段,要填繪1:1萬、1:2 .5萬或1:5萬的地質地形圖。在精查階段,填圖比例尺依據礦床的具體情況而定,若礦床的生成條件簡單,產狀較有規律,規模較大,品位變化較小,則採用的比例尺就小,反之較大。一般規模大、賦存條件簡單的礦床如煤、鐵等沉積礦床,通常用1:1萬至1:5萬比例尺的地質地形圖;對於規模較小、賦存條件較復雜的礦床如銅、鉛、鋅等有色金屬的內生礦床,通常用1:2000和1:1000的地質地形圖;對於某些稀有金屬礦床,還可採用更大的比例尺,如1:500。一般地形圖的比例尺應與地質填圖的比例尺相同,
二、地質填圖的方法
地質填圖測量包括地質點測量和地質界線測量兩個步驟,其中地質點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工作。
地質點是指勘探礦區地表上反映地質構造的點,如露頭點、構造點,岩體和礦體界線點、水文點等。它們是地質人員進行地質調查的地質觀察點,是填繪地形圖的重要依據。這就需要採用適當的方法將地質點測繪在地形圖上。地質點的位置是地質人員在實地觀察確定的,確定後用紅油漆或插一小紅旗作為標記,並編號。
測定地質點前應准備好作為底圖的地形圖,控制點資料,並對控制點進行檢查。要充分利用測區已有的控制點,如果控制點不足,可採用導線測量等方法加密。地質點測量作業方法、程序及要求與地形測圖的碎部點測量完全相同,地質點測量一般由地質人員與測量人員共同完成。地質人員在選擇地質點,描述地質內容和繪繪制地質藍草圖時,兼職立尺員,測量人員按照地形圖中測碎部點的方法,測定地質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最後製成地質地形圖。
礦體及岩層界線的圈定:在測定地質點的基礎上,根據礦體和岩層的產狀與實際地形的關系,將同類地質界線點連接起來,並在其變換處適當加密點,地質界線的圈定一般由地質人員現場進行,也可野外記錄,室內圈定。圖12-1是地形圖作為底圖繪出的部分地質圖,圖中虛線表示的是根據地質點和地質界線的觀測資料圈定的地質界線,例如虛線1~2表示侏羅系(J)和三疊系(T)地層的分界線(P為二疊系、C為石炭系、D為泥盆系、S為志留系)
三、地質填圖中的注意事項
1、 地質人員在進行地質點觀察時,應攜帶地形圖,並繪制草圖
3
2、 地質填圖應充分利用已有的控制點,包括圖根點,控制點經檢查符合要求的情況下,
可以直接使用。當控制點丟失或破壞時,必須重新建立圖根控制。
3、 地質點測量根據具體的條件可採用:平板儀極坐標法,經緯儀配合小平板儀法,有
條件可採用全站儀進行數字化成圖方法測設或用RTK直接測量地質點的坐標。
第三節 勘探工程測量
一、勘探線、勘探網的測設
在地質勘探過程中,各種勘探工程如槽、井、鑽孔和坑道等一般都是沿著一定直線方向布設的,這些直線叫勘探線。勘探線又彼此交叉構成一定形狀的格網,稱為勘探網
(一)勘探線、勘探網的布設形式
勘探工程的布設,一般是平行於礦體走向或者垂直於礦體的走向。人們把平行於礦體走向的勘探線稱為橫向勘探線。垂直於礦體走向的勘探線稱為縱向勘探線。縱橫勘探線相互交叉構成勘探網。勘探網的形狀和密度由礦體的種類及產狀確定。一般有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線型。
勘探網內勘探線的間距是根據礦床類型、勘探階段要求探明的儲量等級而定,一般在20米至1000米之間。為了控制勘探線和勘探網的測設精度,也須遵循先整體後局部的原則,首先在礦區中布設一基線,然後再布設其它勘探線。如圖12-3所示,M、N為基線。勘探網上點的編號以分數形式表示,分母代表線號,分子代表點號,以通過基線P的零點為界,西邊的勘探線用奇數表示,東邊的用偶數表示;以基線為界,以北的點用偶數號表示,以南的用奇數表示。
0
2
表示基線與東第一條勘探線的交點。 (二)勘探線、勘探網的測設 1、基線的測設
在已建立測量控制網的情況下,根據地質勘探工程的設計坐標和已知測量控制點的坐標反算測設數據,直接將地質勘探工程測設到實地上。在尚未建立控制網的勘探區,若沒有全站儀,應首先布置勘探基線作為布設勘探網的控制。由地質人員和測量人員實地確定基線的方向和位置,基線一般由三點組成,
⑷ 測繪的時候用的工具叫什麼名字看見有些地質測量的時
常見的有:水準儀,全站儀,GPS。
⑸ 二等水準測量用什麼尺子
零型水準尺。
刻度包括正數和負數兩部分,以尺面上的一點為零點,正負刻內度分別向尺的下容部和上部延展。在尺子的背面是直讀正數刻度表。可使測量程序和數據計算都得到簡化,提高測量效率。
用到因瓦尺,一定是二等水準以上的測量,使用時一個測點分別使用兩面各讀一次數(因兩面的刻度不一樣);與普通水準測量讀數不一樣,普通水準讀數只讀「十字」絲的中絲,二等水準以上讀「十字」絲的上下絲,用尺的兩面各讀一次,將上下絲讀數相減,再平均。
(5)地質測量用什麼尺擴展閱讀:
尺長一般為3m,兩根尺為一對。尺的雙面均有刻劃,正面為黑白相間,稱為黑面尺(也稱主尺); 背面為紅白相間,稱為紅面尺(也稱輔尺)。兩面的刻劃均為1cm,在分米處注有數字。兩根尺的黑面尺尺底均從零開始,而紅面尺尺底,一根4.687m 開始,另一根從4.787m 開始。
在視線高度不變的情況下,同一根水準尺的紅面和黑面讀數之差應等於常數4.687m和4.787m,這對常數稱為尺常數,用K 來表示,以此可以檢核讀數是否正確。
⑹ 公路搞測量用的尺子叫什麼
普通水準測量用塔尺,現在多為鋁合金材質的,原來有木製的。電子水準儀用銦鋼尺,俗稱條紋尺。這種尺子無法用普通方法讀數,只能靠儀器識別。
⑺ 礦區地質圖及測量圖有哪幾種,其主要圖面要素和常用比例尺是什麼
礦區地質圖有:(1)礦山地形地質圖,包括礦區地形等高線,地物地貌等;鑽孔探槽等;礦區邊界線,勘探線等;地層信息等礦山生產信息;(2)地質剖面圖,圖面要素有剖面地層信息,礦體形態等;(3)地質平面圖,圖面要素有礦區地質現象,煤層或岩層的分布情況和地質特徵;(4)綜合柱狀圖,圖面信息由礦區內的地層信息和地質資料,比例尺一般為1:500,1:200;(5)地板等高線,圖面要素有地層產狀,地質構造等。
礦山測量圖:(1)井田區域地形圖,比例尺為1:2000或1:5000;
(2)工業廣場平面圖,比例尺為1:500或1:1000;
(3)井底車場平面圖,比例尺為1:200或1:500;
(4)採掘工程(分層)平面圖,比例尺為1:1000或1:2000;
(5)主要巷道平面圖,比例尺為1:1000或1:2000;
(6)井上、井下對照圖,比例尺為1:2000或1:5000;
(7)井筒斷面圖,比例尺為1:200或1:500;
(8)主要保護煤柱圖,包括平面圖和斷面圖,比例尺為1:1000或1:2000.
⑻ 地質填圖測量
(一)地質填圖的作用
在礦區勘探階段,通過大比例尺的地質填圖測量,詳細查清地面地質情況,劃分岩層,確定礦體分布,以便正確地了解礦床與地質構造的關系及規律,為下一步的勘探工程設計及最後的礦產儲量計算提供依據。
(二)地質填圖的比例尺
1)普查階段。要填繪1:10萬或1:20萬的區域地質圖。
2)詳查階段。要填繪1:1萬、1:2.5萬或1:5萬的地質地形圖。
3)精查階段。填圖的比例尺是根據礦床的具體情況而定的,若礦床生成條件較簡單,產狀較有規律(如沉積礦床),規模較大,品位變化較小,則採用的比例尺就較小,反之較大。一般規模大、賦存條件簡單的礦床如煤、鐵等沉積礦床,通常用1:1萬至1:5萬比例尺的地質地形圖,對於規模較小、賦存條件較復雜的礦床,如銅、鉛、鋅等有色金屬的內生礦床,常採用1:2000、1:1000的地質地形圖,對於某些稀有金屬礦床,還可採用更大的比例尺,如1:500。通常地形圖的比例尺應與地質填圖的比例尺相同。
(三)地質填圖
地質填圖包括地質點測量和地質界線標定兩個步驟,其中地質點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工作。
1.地質點測量
地質點包括露頭點、構造點、岩體、礦體界限點、水文點和重砂點等。測定地質點一般採用極坐標法,測前應有足夠的控制點作為測站點。
1)准備工作。用地形圖作為施測地質點的底圖時,應對控制點進行檢查。施測前應取得地質點分布略圖,以便計劃和尋找點位。如果控制點不足,可採用導線測量等方法加密。
2)測站點。在進行地質點測量時,其測站點除充分利用已有控制點外,不足時可採用全站儀或經緯儀導線測量加密測站點。對於1:10~1:2000萬比例尺填圖測量,還允許採用圖解法交會求得。
地質點測量作業方法、程序及要求與地形圖的碎部點測量完全相同,地質點測量一般由地質人員與測量人員共同完成。
2.地質界線標定
為使地質填圖速度快、質量高,測量人員要密切配合地質人員在野外共同進行填圖。在測定地質點的基礎上,根據礦體及岩層的產狀與實際地形的關系,將同類地質界線點連接起來,並在其變換處適當加密點,所有地質點的位置均由地質人員選定,由測量員在實地測繪。地質界線的圈定,由地質人員在現場進行,也可根據記錄在室內完成(圖1-53),其是用地形圖作為底圖施測的部分地質界線。
圖1-53 礦體及岩層界線的圈定
SQ—志留紀石英岩;SB—志留紀石英角斑岩
⑼ 工程地質測繪所用地圖的比例尺有哪些
工程地質測繪所採用的比例尺有以下幾鍾。
1、勘及路線測繪:比例尺1:20萬—1:100萬。在各鍾工程的最初勘察階段多採用這種比例尺進行工程地質測繪,以了解區域工程地質條件概括,初步估計其對建築物的影響,同時為進一步勘察工作的設計提供依據。
2、小比例尺面積測繪:比例尺1:10萬—1:5萬。主要用於各種建築物的初期設計階段,以查明規劃地區的工程地質條件,初步分析區域穩定性等主要工程地質問題,為合理選擇建築區提供工程地質資料。
3、中比例尺面積策劃,比例尺1:1.25萬—1:1萬。主要用於建築物初步設計階段的工程地質勘察,以查明建築區的工程地質條件,為合理選擇建築場地並初步確定建築物的類型和結構提供地質資料。
4、大比例尺面積測繪:比例尺1:1000—1:500或更大。一般是在建築場地選定以後才進行這種大比例尺的工程地質測繪,以便能詳細查明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為最終選定建築物類型、結構和施工方法等提供准確的地質資料。
⑽ 地質測繪的那個儀器怎麼用啊 就是一個三腳架 ,一把尺那個 找點的
經緯儀,測量海拔高度的。
找本測繪方面的書看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