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做地質勘察報告
① 為什麼做了地質勘察,還要做施工補充勘察
目的是為了解決編制各個建築物及其各個部分的施工詳圖時的工程地質問題。主要是利用各種開挖面和施工導硐進行,必要時還可布置專門性的平硐、大口徑鑽井以及現場試驗等。
為了提供各設計階段所需的工程地質資料,勘察工作也相應地劃分為選址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詳細勘察三個階段。對於工程地質條件復雜或有特殊施工要求的重要建築物地基,尚應進行預可行性及施工勘察;對於地質條件簡單,建築物佔地面積不大的場地,或有建設經驗的地區,也可適當簡化勘察階段。
(1)為什麼要做地質勘察報告擴展閱讀:
施工補充勘察的作用:
1、查明工程影響范圍內地基土的地層結構、岩土類別、埋藏條件、分布規律及各岩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並評價其工程特性。查明基岩淺埋區覆蓋層厚度及基岩風化層厚度、破碎程度;
2、查明擬建場地內地下水類型、埋藏條件及其特性,並對地下水對建築材料的腐蝕性作出評價;
3、查明場地有無影響工程穩定性的不良地質現象(暗渠、暗塘、地下障礙物、防空洞、舊基礎、孤石、甲烷等) 及分布范圍,分析其對工程可能產生的影響,並提出整治建議;
4、對基坑開挖的支護方法和降水措施提出建議,對開挖可能導致的岩土問題(如流砂、突涌等)進行預估,提供深基坑圍護設計、施工所需的各種參數;
5、結合場地各地段的工程地質條件,提出合理、經濟的基礎方案,並提供相應的設計參數。提供可供選擇的樁基持力層以及相關的樁基設計參數。
② 如何做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報告是建築地基基礎設計和施工的重要依據。在保證外業和實驗資料准確可靠的基礎上,文字報告和有關圖表應按合理的程序編制。要重視現場編錄、原位測試和實驗資料檢查校核,使之相互吻合,相互印證。地基岩土分層是一個重要環節,要根據岩土地質時代、土的成因類型、岩土性質、狀態、岩石風化程度和物理力學特徵合理劃分。岩土的工程力學性質是根據原位測試和實驗資料的數理統計值綜合判定。報告要充分搜集利用相關的工程地質資料,做到內容齊全,論據充足,重點突出,正確評價建築場地條件、地基岩土條件和特殊問題,為工程設計和施工提供合理適用的建議。
關鍵詞:岩土工程勘察 報告 圖表 編製程序 岩土分層
岩土工程勘察報告是工程地質勘察的最終成果,是建築地基基礎設計和施工的重要依據。報告是否正確反映工程地質條件和岩土工程特點,關繫到工程設計和建築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當、經濟合理。當然,不同的工程項目,不同的勘察階段,報告反映的內容和側重有所不同;有關規范、規程對報告的編寫也有相應的要求。下面著重談一談有關工業與民用建築的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寫工作,且側重於詳細勘察階段。
1報告的編製程序
一項勘察任務在完成現場放點、測量、鑽探、取樣、原位測試、現場地質編錄和實驗室測試等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即轉入資料整理工作,並著手編寫勘察報告。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寫工作應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前後照應,順當進行。不然的話,常會出現現場編錄與實驗資料的矛盾、圖表間的矛盾、文圖間的矛盾,改動起來費時費力,影響效率,影響質量。
通常的編製程序是:
(1)外業和實驗資料的匯集、檢查和統計。此項工作應於外業結束後即進行。首先應檢查各項資料是否齊全,特別是實驗資料是否出全,同時可編制測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統計表和勘探點(鑽孔)平面位置圖。
(2)對照原位測試和土工試驗資料,校正現場地質編錄。這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視,從而出現野外定名與實驗資料相矛盾,鑒定砂土的狀態與原位測試和實驗資料相矛盾。例如:野外定名為粘土的,實驗出來的塑性指數卻<17;野外定名為細砂的,實驗資料為中砂,其0.25~0.5mm顆粒含量百分比達50%以上;野外定為可塑狀態粘性土的,實驗出來的液性指數卻<0;野外定為稍密狀態的砂性土,標准貫入擊數卻<10擊;野外定為淤泥或淤泥質土的,實驗出的孔隙比卻<1;野外定為硬塑粘性土的,標貫擊數卻<18擊……產生諸如此類的矛盾,或由於野外分層深度和定名不準確,或試驗資料不準確,應找出原因,並修改校正,使野外對岩土的定名及狀態鑒定與實驗資料和原位測試數據相吻合。
(3)編繪鑽孔工程地質綜合柱狀圖。
(4)劃分岩土地質層,編制分層統計表,進行數理統計。地基岩土的分層恰當與否,直接關繫到評價的正確性和准確性。因此,此項工作必須按地質年代、成因類型、岩性、狀態、風化程度、物理力學特徵來綜合考慮,正確地劃分每一個單元的岩土層。然後編制分層統計表,包括各岩土層的分布狀態和埋藏條件統計表,以及原位測試和實驗測試的物理力學統計表等。最後,進行分層試驗資料的數理統計,查算分層承載力。
(5)編繪工程地質剖面圖和其它專門圖件。
(6)編寫文字報告。按以上順序進行工作可減少重復,提高效率;避免差錯,保證質量。在較大的勘察場地或地質地貌條件比較復雜的場地,應分區進行勘察評價。
2報告論述的主要內容
報告應敘述工程項目、地點、類型、規模、荷載、擬採用的基礎形式;工程勘察的發包單位、承包單位;勘察任務和技術要求;勘察場地的位置、形狀、大小;鑽孔的布置者和布置原則,孔位和孔口標高的測量方法以及引測點;施工機具、儀器設備和鑽探,取樣及原位測試方法;勘察的起止時間;完成的工作量和質量評述;勘察工作所依據的主要規范、規程;其它需要說明的問題。報告應附勘探點(鑽孔)平面位置圖、勘探點測量成果表和勘察工作量表。倘若勘察工作量少,可只附圖而省去表。一個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由下面幾部分組成。
2.1地質地貌概況
地質地貌決定了一個建築工地的場地條件和地基岩土條件,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論述:(1)地質結構。主要闡述的內容是:地層(岩石)、岩性、厚度;構造形跡,勘察場地所在的構造部位;岩層中節理、裂隙發育情況和風化、破碎程度。由於勘察場地大多地處平原,應劃分第四系的成因類型,論述其分布埋藏條件、土層性質和厚度變化。(2)地貌。包括勘察場地的地貌部位、主要形態、次一級地貌單元劃分。如果場地小且地貌簡單,應著重論述地形的平整程度、相對高差。(3)不良地質現象。包括勘察場地及其周圍有無滑坡、崩塌、塌陷、潛蝕、沖溝、地裂縫等不良地質現象。如在碳酸鹽岩類分布區,則要敘述岩溶的發育及其分布、埋藏情況。如果勘察場地較大,地
③ 一般什麼情況下要用到地質勘察報告
開展找礦勘探,區調、礦調、采礦等。
④ 為什麼做了地質勘察,還要做施工補充勘察
勘察階段分可行性勘察、初步勘察、詳細勘察以及施工勘察。選址確定、臨內近有地層資料容以及建築物平面位置確定時可直接進行詳細勘察。
但詳細勘察中勘察工作的布置是以點代面的(即以勘察孔推測整個場地地層分布情況),如場地內地層分布條件復雜可能會出現局部地段地層分布和詳勘不一致,這時應有針對性的就行施工勘察。
例如,設計根據詳勘報告原本選用淺基礎,但實際開挖情況不符,更改為樁基礎,此時詳勘報告里的勘察孔的深度、間距就不再滿足規范要求了,必然需要進行針對樁基的施工勘察。
⑤ 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的重要性
根據勘察報告揭露該區域場地的岩土成因及類型,岩性,地下水,不良地質作用,各個岩土層的力學性能.從中得到各個岩土層的力學參數,交付設計院進行詳設.
⑥ 有哪個文件要求施工之前必須做地質勘查報告
《建築法》、來《建設工程源質量管理條列》、《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規范》等
施工圖設計前必須進行施工圖設計勘察
初步設計前進行初步勘察
在施工圖前的規劃、可研、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各個階段都要進行勘察,勘察深度國家相關規范都要詳細規定,否則屬於違法行為
施工前必須要有經過國家行業審查部門出具的施工圖審查合格證書,否則屬於違法行為,發生重大事故的,追究刑責。
⑦ 有哪個文件要求施工之前必須做地質勘查報告
《建築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列》、《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規范》專等
施工圖設屬計前必須進行施工圖設計勘察
初步設計前進行初步勘察
在施工圖前的規劃、可研、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各個階段都要進行勘察,勘察深度國家相關規范都要詳細規定,否則屬於違法行為
施工前必須要有經過國家行業審查部門出具的施工圖審查合格證書,否則屬於違法行為,發生重大事故的,追究刑責。
⑧ 為什麼要進行工程地質勘察詳細勘察階段包括哪些內容
工程地質勘察是為查明影響工程建築物的地質因素而進行的地質調查研究版工作。所需權勘察的地質因素包括地質結構或地質構造:地貌、水文地質條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學性質,自然(物理)地質現象和天然建築材料等。這些通常稱為工程地質條件。查明工程地質條件後,需根據設計建築物的結構和運行特點,預測工程建築物與地質環境相互作用(即工程地質作用)的方式、特點和規模,並作出正確的評價,為確定保證建築物穩定與正常使用的防護措施提供依據。
一般包括兩大部分:文字和圖表。文字部分有工程概況,勘察目的、任務,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依據的規范標准,工程地質、水文條件,岩土特徵及參數,場地地震效應等,最後對地基作出一個綜合的評價,提承載力等。圖表部分包括平面圖,剖面圖,鑽孔柱狀圖,土工試驗成果表,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分層土工試驗報告表等。
⑨ 地質勘查報告的作用是什麼
表生地質作用 表生地質作用 地球表面以太陽輻射能、重力能、日月引力能為能源,通過大氣、水、生物等外力所引起的作用。 外力地質作用包括:風化作用、剝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和固結成岩作用等過程。它發生在地殼的表層,是在常溫、常壓下進行的。使地表形態發生變化,削平山嶺,填塞低地,使地殼表層的化學元素發生遷移、分散或富集,從而形成礦床。 美國生態學家在美國科學院學報的網站上報告說,有證據顯示,氣候變化可能會改變植物間的平衡。 目前,在美國生態分析和綜合中心做博士後研究的克萊蘭德是該報告的第一作者,報告的內容為其斯坦福大學博士論文的一部分。克萊蘭德說:「在自然界,物種經過進化將自己的生長微調到與季節相吻合,適時意味著一切。如果氣候變化改變了植物生長的節奏,那麼它將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影響依賴植物生存的動物的進食、繁衍和遷徙模式」。 最近幾十年中,科學家注意到許多植物和動物在春天的生長呈加快的趨勢,並認為這可能同全球變暖相關。克萊蘭德和其他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現,變暖導致所有植物改變了春季開花的步調。但是,最令她們感到驚訝的是植物對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氮的沉積具有不同的反應:草推遲開花,與此同時野生花卉和草開花時間出現交迭,而正常情況下它們在不同的時節開花。 研究報告合著者羅瑞指出,上述試驗結果十分重要,「如果今後氣候變化植物間開花的時間交迭更長,那麼將有可能導致地區性植物的多樣性減少,從而給依賴於這些植物的動物帶來負面的影響。」有研究人員認為,試驗不僅說明氣溫變暖只是全球變化的一個方面,而且提醒人們,自然界會用自己奇特的方式應對環境條件的變化。此外,最近數年來的衛星圖像也顯示,全球范圍內有些地區在春天「變綠」的時間比以往更早一些,這從另一方面也表示了地球變暖的反應。
⑩ 工程建設中為什麼要工程地質勘察
呵呵。。問這個有點意思,,地質勘察報告是設計院設計基礎的基礎資料,太專業的就不說了。。上網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