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什麼是耕地質量調查

什麼是耕地質量調查

發布時間: 2021-02-19 17:22:35

1. 什麼是耕地質量監測及評價報告

這是政府的事你要干什麼

2. 耕地質量評價=耕地地力評價嗎

土壤中含有的有利作物生長的營養成分構成.

3. 什麼叫耕地質量等級提升和旱地改造水田

通過「旱地改水田」耕地質量提升項目,改造提升的耕地可以採用補改結合,允許用於基礎設施項目等佔用水田的質量的占補平衡,可有效緩解目前建設項目佔用水田需「占優補優」的緊張局面。

4. 耕地質量等別 凈增減耕地什麼意思

耕地質量等級指耕地的質量內容包括耕地用於一定的農作物栽培時,耕地對農作專物的適宜性、屬生物生產力的大小(耕地地力)、耕地利用後經濟效益的多少和耕地環境是否被污染四個方面。優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面積佔全國耕地評定總面積的比例分別為2.67%、29.98%、50.64%、16.71%。從全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劃分的12個國家一級標准耕作制度區來看,耕地質量等別總體最優的前三位是長江中下游區、華南區、江南區;總體最差的後三位是黃土高原區、青藏高原區和內蒙古高原及長城沿線區。
城鎮建設用地增加和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簡稱掛鉤)是指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若干擬整理復墾為耕地的農村建設用地地塊(即拆舊地塊)和擬用於城鎮建設的地塊(即建新地塊)等面積共同組成建新拆舊項目區(簡稱項目區),通過建新拆舊和土地整理復墾等措施,在保證項目區內各類土地面積平衡的基礎上,最終實現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城鄉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標。

5. 耕地質量的認識與管理

古今中外,質量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加強質量管理是回歸土地管理本質內容的客觀要求。其中,加強耕地質量的管理,對於提高耕地產能、保障糧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歷史上徵收賦稅,也是要區分耕地質量的。如《禹貢》記載,冀州「厥土惟白壤,厥賦惟上上錯」,兗州「厥田惟中下,厥賦貞」,即冀州的土地是白壤,賦稅是第一等,兗州的田地是第六等,賦稅是第九等。當前,耕地利用中也存在以面積折算質量的現象,貴州省六盤水市採用「丈量畝」與「習慣畝」折算,質量差的耕地折算比例大,質量好的耕地折算比例小。比如,分類為灌溉水田、菜地的,其折算比例為1:1;望天水田、上等旱地,折算比例為2:1~3:1;一般旱地(坡度15°以上),折算比例為3:1~10:1,這也充分反映了質量差的土地必須以較大的面積才能與質量好的土地對等。由此可見,質量是內在於土地的本質屬性,質量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
綜合考慮耕地質量要素,應包括以下四方面要素:地表要素,這是質量基礎,包括土層厚度、土壤質地、土壤養分構成與含量,乃至地質地貌條件等;氣候要素是指構成土地質量的光、溫、水等天然要素,受所處緯度和地形、地貌條件決定;工程要素、包括光、溫、用水等保障設施,以及供排水渠道、道路交通狀況等;生態要素,指無污染、高品質的要求。
加強耕地質量管理,關鍵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我國現行法律中對耕地質量管理已有相關規定。如《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八條明確了開展土地質量調查和評定土地質量等級的規定,第三十一條和第三十三條提出了補充耕地質量應與佔用耕地質量相當的規定,第四十一條明確了通過農村土地整治提高耕地質量的要求。這些規定為開展耕地質量管理奠定了基礎。

6. 耕地質量分多少個等級

耕地質量分15個等級。

通過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工作,中國全國耕地評定為15個質量等別,1等耕地質量最好,15等最差。

將全國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劃分為優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

耕地質量指耕地的質量內容包括耕地用於一定的農作物栽培時,耕地對農作物的適宜性、生物生產力的大小(耕地地力)、耕地利用後經濟效益的多少和耕地環境是否被污染四個方面。

(6)什麼是耕地質量調查擴展閱讀:

中國耕地現狀:

根據國土資源部2009年12月24日發布的中國歷史上第一份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成果《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顯示 ,中國耕地質量等別總體偏低。

調查顯示,全國耕地質量平均等別為9.80等,等別總體偏低。優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面積佔全國耕地評定總面積的比例分別為2.67%、29.98%、50.64%、16.71%。

全國耕地低於平均等別的10至15等地佔調查與評定總面積的57%以上;全國生產能力大於1000公斤/畝的耕地僅佔6.09%。中國耕地質量總體明顯偏低。

從全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劃分的12個國家一級標准耕作制度區來看,耕地質量等別總體最優的前三位是長江中下游區、華南區、江南區;總體最差的後三位是黃土高原區、青藏高原區和內蒙古高原及長城沿線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耕地質量

7. 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

2002 年以來,農業部在 30 個省(市、區)開展了耕地地力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工作版,並建立了管理權信息系統。同時,啟動了全國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項目。福建省荔城區、新羅區、同安區、閩侯縣承擔試點工作,並與接下來的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結合在一起,分批在全省各縣、市、區開展。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工作主要是調查轄區內耕地地力,分別對耕地土壤、植株進行大、中、微量元素測試及重金屬監測,採用GPS、GIS技術,建立耕地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完成耕地地力、土壤環境綜合質量報告以及「耕地質量評價與中低產改良利用」等專題報告,為轄區內測土配方施肥、無公害綠色蔬菜選擇、提高農業綜合開發生產能力以及實現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