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耕地質量等級用軟體怎麼計算

耕地質量等級用軟體怎麼計算

發布時間: 2021-02-19 14:14:50

❶ 用土方量計算軟體計算,需要提供哪些東西才能計算出來

原始地貌坐標數據,設計標高或坐標數據

❷ 農用地利用等指數的計算

(一)根據統計數據初步劃分土地利用系數等值區

土地利用系數是用來修正農用地的自然質量,使其達到或接近土地實際產出水平的系數。外業調查前,對在各縣(市、區)統計局、農業局收集到的指定作物前 3 年各村產量統計數據進行整理,並將統計數據中各村平均土地利用系數與縣級行政區劃圖進行掛接,採用聚類法初步劃分出各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數等值區。各土地利用系數等值區應滿足以下條件:

(1)等值區間實際單產水平有明顯差別。

(2)等值區的邊界不打破村級行政單位的完整性。

(二)根據外業調查數據確定土地利用系數等值區

1.計算樣點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數

根據各縣(市、區)農用地外業調查數據,每個行政村調查了 3 ~ 9 個樣點的指定作物的當年產量,計算公式如下: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甘肅卷)

式中:

Klij——第i個樣點第j種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數;

Yij——第i個樣點第j種指定作物單產;

Yj,max——第j種指定作物省內分區最高單產。

2.計算行政村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數根據行政村內各樣點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數,採用算術平均法計算行政村內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數,計算公式為: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甘肅卷)

式中:

Klj——行政村第j種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數;

n——行政村調查樣點個數;

Klij——第i個樣點第j種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數。

3.計算等值區土地利用系數

根據初步劃分的等值區內各村的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數,採用算術平均法計算等值區的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數,計算公式為:m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甘肅卷)

式中:

Klj——等值區第j種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數;

Klij——第i個行政村第j種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數;

m——行政村數目。

4.修訂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數等值區

根據各縣(市、區)農用地分等外業調查成果,統計數據中的產量平均值一般均與野外樣點的實際調查值有一定的差距,計算中以樣點的實際調查值為主。對按統計數據初步劃分的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數等值區進行了調整,以劃分的等值區內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數基本一致為調整原則,參考其他自然、經濟條件的差異,對初步劃分的土地利用系數等值區進行邊界訂正,訂正後的等值區應滿足:

(1)等值區內各行政村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數在X-±2S之間(X-表示平均值;S表示標准差)。

(2)等值區之間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數平均值有明顯差異。

(3)等值區邊界兩邊的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數值具有突變特徵。

5.等值區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數計算結果

利用 MapGIS 軟體的圖表掛接功能將各步驟計算結果上圖分析並進行邊界調整後,最終確定各縣(市、區)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數等值區。

(三)編制土地利用系數等值區圖

根據各縣(市、區)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數等值區的劃分結果,以縣級行政區劃圖為基礎,編制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數等值區略圖。在各等值區內將各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數標注在等值區圖上,村級以各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數的平均值作為屬性掛接,為農用地定級時提供參考。在圖上用不同顏色反映各指定作物的等值區界、等值區值等,並標注圖例。

(四)計算農用地利用等指數

農用地利用等指數是指按照標准耕作制度確定的各指定作物,在農用地自然質量條件和農用地所在土地利用系數等值區的平均利用條件下,所能獲得的按產量比系數折算的基準作物產量指數。

指定作物農用地利用等指數計算,計算公式為: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甘肅卷)

式中:

Yij——第i個分等單元第j種指定作物的利用等指數;

Rij——第i個分等單元內第j種指定作物的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

Klj——分等單元所在等值區的第j種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數。

分等單元農用地利用等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甘肅卷)

式中:

Yi——第i個分等單元農用地利用等指數;

其他符號含義見式(3-9)。

❸ 計算土地分類面積用什麼軟體好,怎麼計算

有個前提你需要說清楚,是在什麼環境下計算,一般土地分類都是在資料庫里有的,資料庫用的什麼軟體,計算土地分類就用什麼軟體。

❹ 耕地質量分多少個等級

通過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工作,中國全國耕地評定為15個質量等別,1等耕地質量最好,15等最差。將全國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劃分為優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❺ 在補充耕地數量質量實行按等級折算中的應用

黑龍江省補充耕地數量質量實行按等級折算工作根據《關於開展補充耕地數量質量實行按等級折算基礎工作的通知》和《關於開展補充耕地數量質量實行按等級折算基礎工作的技術指導意見》的要求,以黑龍江省農用地分等成果為基礎,於 2006 年初全面開展,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等級折算體系並通過了國家驗收,為今後補充耕地的數量質量能夠實行按等級折算奠定了扎實的理論基礎,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一)開展黑龍江省補充耕地數量質量按等級折算工作的目的

(1)開展補充耕地數量質量按等級折算基礎工作,通過研究,找出各等別間耕地佔補折算系數。

(2)補充和完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有關規范,確保補充耕地的數量和質量。

(3)確定補充耕地等級評定方法。

(二)開展補充耕地數量質量實行按等級折算基礎工作的重要意義

開展補充耕地數量質量實行按等級折算基礎工作,能夠更好地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和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補充耕地數量質量實行按等級折算基礎工作的通知》,加強「三農」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落實;能夠更好地保護耕地,解決耕地的占補平衡問題;能夠指導基層,嚴格執行佔用耕地補償制度,防止佔多補少、占優補劣,確保補充耕地不但在數量上占補平衡,且在質量上達到占補平衡。

(1)開展補充耕地數量質量按等級折算基礎工作,是嚴格執行耕地補償制度,解決當前耕地佔補平衡工作中存在的佔多補少、占優補劣等問題,督促建設單位履行「佔一補一」法定義務,確保補充耕地與被佔用耕地數量和質量相當的必要手段。

(2)開展補充耕地數量質量按等級折算基礎工作,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中發〔2005〕1 號)和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精神,履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職責,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措施。

(3)開展補充耕地數量質量按等級折算基礎工作,科學合理地評定補充耕地的質量等別,提出土地開發整理改良措施,為補充耕地數量質量實行按等級折算和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優化設計提供依據。

(4)開展補充耕地數量質量按等級折算基礎工作,進而開展優化設計,有利於土地資源的保護,是實現人地協調和提高資源利用集約化水平的重要途徑。

(5)開展補充耕地數量質量按等級折算基礎工作,通過補充耕地數量質量按等級折算和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優化設計,有利於促進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

(三)建立利用等指數與標准糧產量關系模型

就一個具體地塊或者分等單元而言,利用等指數反映的是農用地在當地土地利用水平下能夠達到的理論標准糧產量,它與地塊的實際標准糧產量(現實產量)應該具有很好的正相關性。為了找出二者的關系模型,需要對大量的土地利用等指數與實際產量一一對應的樣本進行線性回歸擬合分析,才能得到客觀的利用等指數與標准糧產量之間的回歸方程。

1. 樣點選擇

(1)黑龍江省補充耕地數量質量實行按等級折算工作中的數據分析,採用的是農用地基準地價測算時的調查樣點,以行政村為單位布置,每個村 3 個樣點。

(2)黑龍江省根據自身的地貌條件、耕作制度和農用地利用等分布規律,將全省劃分為大小興安嶺山麓冷涼半濕潤區、大小興安嶺寒冷半濕潤區、兩嶺多種氣候類型品種區、三江平原西南溫和半濕潤區、完達山丘陵溫和半濕潤區、三江沖積平原溫涼半濕潤區、松嫩平原南部溫暖半乾旱區、松嫩平原西部溫暖風沙乾旱區、松嫩平原中部溫和半濕潤區、松嫩平原北部溫涼半濕潤區等 10 個二級區。為了使樣點在地域上具有廣泛的代表性,等級折算工作資料調查以 10個二級區為基礎,在每個二級區內選擇 1 ~ 2 個典型縣(市)進行產量數據收集,且樣點涵蓋了黑龍江省 9 個農用地利用等別的農用地。每個二級區選擇的典型縣(市)名單如下:

大小興安嶺山麓冷涼半濕潤區:五大連池市;

大小興安嶺寒冷半濕潤區:孫吳縣、呼瑪縣;

兩嶺多種氣候類型品種區:雞東縣;

三江平原西南溫和半濕潤區:雙鴨山市本級、七台河市本級;

完達山丘陵溫和半濕潤區:寶清縣;

三江沖積平原溫涼半濕潤區:饒河縣;

松嫩平原南部溫暖半乾旱區:肇東市、阿城市、蘭西縣;

松嫩平原西部溫暖風沙乾旱區:安達市;

松嫩平原中部溫和半濕潤區:綏化市、明水縣;

松嫩平原北部溫涼半濕潤區:海倫市。

(3)確定樣點縣(市)後,為了保證分析數據數量足夠大,在每個縣(市)收集 100 個左右樣點的產量調查表。這些樣點涵蓋了每個縣(市)內的各個土地利用等別的耕地,且在利用等別上和地理區位上分布均勻。經分析剔除異常樣點後,剩餘有效樣點 2586 個。

2. 建立函數關系

1)樣點數據整理

(1)樣點農用地利用等指數查找。主要通過查找農用地分等成果——縣級農用地土地利用等別圖和土地利用等指數計算表,確定樣點所處的農用地等別和土地利用等指數。

(2)樣點標准糧產量計算。樣點標准糧產量按下式計算: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黑龍江卷)

式中:

Yi——第i個樣點標准糧產量;

λj——第j種指定作物的輪作比系數;

βj——第j種指定作物的產量比系數;

Yij——第i個樣點第j種指定作物的產量。

2)建立模型

農用地利用等指數與標准糧產量存在下列數量關系: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黑龍江卷)

式中:

Y——樣點標准糧產量;

X——樣點農用地利用等指數;

A,B——待回歸計算的常數。

以樣點土地利用等指數為自變數X值,以標准糧產量為因變數Y值,將收集計算得到的所有樣點的標准糧產量及其相對應的土地利用等指數2586組樣點數據採用一元一次回歸模型進行擬合,計算出以土地利用等指數為自變數,標准糧產量為因變數的一元一次方程,即建立起了標准糧產量與土地利用等指數在數量上的對應關系。

經計算,得到回歸擬合方程如下: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黑龍江卷)

回歸線性關系見圖5-8。

圖5-8 樣點利用等指數-標准糧產量散點分布圖

對土地利用等指數與標准糧產量進行相關分析,相關系數為0.68,相關性比較顯著。

(四)建立農用地利用等別與標准糧產量關系

1.農用地利用等指數平均值計算

將同一等別內的所有樣點對應的農用地利用等指數進行平均值計算,得到各等別土地利用等指數平均值(表5-10)。表5-10 農用地利用等指數平均值表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黑龍江卷)

2. 標准糧產量計算

將每個等別的農用地利用等指數平均值分別代入式(5-14)中,經計算得到各等別標准糧產量,即建立起農用地利用等與標准糧產量對應關系表(表 5-11)。

表 5-11 農用地利用等與標准糧產量關系表單位:千克/公頃

(五)確定等級折算系數

1. 等級折算系數的計算方法

將各等別的標准糧產量兩兩相除,即計算出各農用地利用等別間的等級折算系數。根據不允許「以質補量」的原則,當該系數≤ 1 時,按 1 計;當該系數> 1 時,按實際計算的系數計。

2. 等級折算系數的計算結果

等級折算系數見表 5-12。

表 5-12 黑龍江省補充耕地數量質量等級折算系數表

❻ 甘肅省農用地分等計算軟體

根據農用地分等工作的計算過程,為了保證縣級成果的准確性,項目組通過軟體編程開發,設計了甘肅省農用地分等計算軟體,完成了部分縣級計算和所有縣級農用地分等成果的核查工作。

圖 3-8 Excel 軟體數據計算過程圖

(一)設計原則

(1)界面友好(圖 3-9)。

(2)便於使用、方便錄入。

(3)統一管理各項分等計算參數。

(4)快速計算農用地各等別。

圖 3-9 分等計算軟體界面

(二)設計功能

提供各縣(市、區)農用地分等參數體系的查詢、修改調整功能,快速、便捷地計算農用地分等單元的自然質量分、自然質量等指數、利用等指數和經濟等指數。

(三)使用系統平台

為便於使用,適應需求,採用 Virsul Foxpro 9.0 系統作為程序系統平台。

(四)系統功能模塊組成

1.分等參數設定模塊

將各縣(市、區)的農用地分等參數體系錄入軟體並提供查詢、修改調整功能,這是下一步計算的數據基礎。

包括縣級行政單位代碼表、地類代碼表、各縣(市、區)標准耕作制度、分區各分等因素不同作物的分值、分區指定作物的最大產量、產量比系數、「產量-成本」指數、各縣(市、區)指定作物的光溫(氣候)生產潛力等數據。在軟體中統一建立數據字典進行編輯、管理查詢和修改調整。

2.數據導入模塊

提供經 MapGIS 圖形處理後的分等單元屬性數據表的導入介面,從而導入分等單元表、分等因素級別表、樣點「產量-成本」調查表、土地利用系數表、土地經濟系數表等原始數據,各表格間利用分等單元號實現追溯關系。

3.等別計算模塊

根據等級評定因素資料和農用地分等計算過程要求,設計表格錄入提示界面,通過資料庫自動計算所需數據,分步驟計算指定作物自然質量分、自然質量等指數、利用等指數、經濟等指數(圖 3-10)。

圖 3-10 分等計算軟體等別計算模塊

4.查詢模塊

程序設計了成果查詢功能,對於完成分等計算的縣(市、區),可以自動生成鄉、村代碼表,通過選擇具體村級行政單位,選擇確定分等因素的級別,可以查詢任意地塊的土地利用系數、土地經濟系數以及 3 個等別(圖 3-11)。

圖 3-11 分等計算軟體查詢統計模塊

5.數據保護功能

程序使用時採用可調整密碼方式,普通用戶只能對重要參數和表格進行查詢,管理員方能修改,防止因臨時性原因造成數據計算錯誤。

❼ 農用地經濟等指數的計算

(一)根據統計數據初步劃分土地經濟系數等值區

外業調查前,對在各縣(市、區)統計局、農業局收集到的指定作物各村前3年成本統計數據進行整理,包括種子、化肥、農家肥、農葯、地膜、水費、電費、農具使用費、勞動力等的畝均綜合成本數據,並將數據整理後得到的各村平均土地經濟系數與縣級行政區劃圖進行掛接,採用聚類法分別對指定作物初步劃分出土地經濟系數等值區,各等值區應滿足以下條件:

(1)等值區間「產量-成本」指數有明顯差別。

(2)等值區的邊界不打破村級行政單位的完整性。

(二)根據外業調查數據確定土地經濟系數等值區

1.計算樣點指定作物土地經濟系數

根據各縣(市、區)農用地外業調查數據,每個行政村調查了3~9個樣點的指定作物當年成本投入數據,從而計算出樣點第j種指定作物的土地經濟系數。

1)計算「產量-成本」指數

根據樣點調查獲取的投入產出數據,逐樣點計算,計算公式為: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甘肅卷)

式中:

aj——樣點「產量-成本」指數;

Yj——樣點第j種指定作物實際單產;

Cj——樣點第j種指定作物實際成本。

2)確定指定作物的最大「產量-成本」指數最大「產量-成本」指數Aj按省級標准耕作制度分區統一確定。

3)計算樣點指定作物土地經濟系數樣點的指定作物土地經濟系數計算公式為: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甘肅卷)

式中:

Kcij——第i個樣點第j種指定作物土地經濟系數;

aij——第i個樣點第j種指定作物「產量-成本」指數;

Aj——省內三級指標區第j種指定作物「產量-成本」指數的最大值。

2.計算行政村指定作物土地經濟系數

計算村內各樣點指定作物土地經濟系數的算術平均數作為該村的指定作物土地經濟系數。具體計算方法參考行政村土地利用系數的計算方法。

3.計算等值區土地經濟系數

根據初步劃分的等值區內各村的指定作物的土地經濟系數,採用算術平均法計算等值區內指定作物的土地經濟系數,計算方法參考等值區土地利用系數的計算方法。

4.修訂指定作物土地經濟系數等值區

根據各縣(市、區)農用地分等外業調查成果,統計數據中的成本平均值與野外樣點的實際調查值有較大的差距,計算中以樣點的實際調查值為主。對根據統計數據初步劃分的指定作物土地經濟系數等值區進行了調整,以劃分的等值區內指定作物的土地經濟系數基本一致為調整原則,參考其他自然、經濟條件的差異,對初步劃分的土地經濟系數等值區進行邊界訂正,訂正後的等值區應滿足:

(1)等值區內各行政村指定作物土地經濟系數在 之間( 表示平均值;S表示標准差)。

(2)等值區之間指定作物土地經濟系數平均值有明顯差異。

(3)等值區邊界兩邊的指定作物土地經濟系數值具有突變特徵。

由於外業調查時部分農戶對本次調查的認識不充分,虛報或瞞報部分生產成本,存在調查結果並不完全符合當地的實際生產經營狀況的情況,導致調整後的土地經濟系數等值區中還存在部分村的土地經濟系數與所在等值區並不符合。

5.等值區指定作物土地經濟系數計算結果

利用 MapGIS 軟體的圖表掛接功能將各步驟計算結果上圖分析並進行邊界調整後,最終確定各縣(市、區)指定作物的土地經濟系數等值區。在各等值區內將各指定作物的土地經濟系數標注在等值區圖上,村級以各指定作物土地經濟系數的平均值作為屬性掛接,為農用地定級時提供參考。在圖上以不同顏色反映各指定作物的等值區界、等值區值、村級系數等,並標繪圖例。

(三)編制土地經濟系數等值區圖

根據各縣(市、區)指定作物土地經濟系數等值區的劃分結果,以縣級行政區劃圖為基礎,編制指定作物土地經濟系數等值區略圖。

(四)計算農用地經濟等指數

農用地經濟等指數是農用地利用等指數經過土地經濟系數修正得來,指定作物農用地經濟等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甘肅卷)

式中:

Gij——第i個分等單元第j種指定作物的農用地經濟等指數;

Yij——第i個分等單元第j種指定作物的農用地利用等指數;

Kcj——分等單元所在等值區的第j種指定作物的土地經濟系數。

分等單元農用地經濟等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甘肅卷)

式中:

Gi——第i個分等單元的農用地經濟等指數;

其他符號含義見式(3-13)。

❽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怎麼劃分

烏木色的海,你容納眩目的夢,
那裡有風帆、槳手、桅檣和彩旗;
喧鬧的港口,在那裡我的靈魂
大口地痛飲哈哈芳香、色彩和音響;
船隻在黃金和閃光綢中行進,
張開它們巨大的手臂來親吻

❾ 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的計算

(一)計算分等單元指定作物自然質量分

1.確定分等單元各分等因素指標值

利用 MapGIS 軟體的空間分析功能,以分等單元圖為底圖,將土壤圖、坡度圖、水利圖、土地利用現狀圖等疊加在底圖上進行分析,逐一確定各分等單元各分等因素指標值,並將其賦入相應位置的分等單元屬性表中。

根據各縣(市、區)分等因素分布狀況,以縣級農用地分等單元圖為工作底圖,製作了縣級各分等因素分布圖。

2.將各分等因素指標值轉換成分等因素質量分值

根據各分等單元對應的分等因素指標區「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記分規則表,將各分等因素指標值,轉換成分等因素質量分值,並將轉換結果填入分等單元屬性表中。

3.計算各分等單元分指定作物自然質量分

在確定基準作物和指定作物的基礎上,按照《農用地分等規程》的具體要求,根據各指標區確定的分等因素分值及其權重,利用Excel的公式計算功能,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各分等單元指定作物的農用地自然質量分。計算公式為: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甘肅卷)

式中:

Clij——分等單元指定作物的農用地自然質量分;

ωk——第k個分等因素的權重;

fijk——第i個分等單元內第j種指定作物第k個分等因素的指標分值,取值為0~100;

i——分等單元編號;

j——指定作物編號;

k——分等因素編號;

m——分等因素的數目。

經各縣(市、區)分等單元計算,甘肅省各標准耕作制度三級區不同作物的自然質量分見表3-9。

表 3-9 甘肅省各三級指標區指定作物自然質量分計算結果匯總表

續表

(二)計算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

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是按照標准耕作制度所確定的各指定作物,在農用地自然質量條件下,所能獲得的按產量比系數折算的基準作物產量指數。

第 j 種指定作物的自然質量等指數由下式計算: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甘肅卷)

式中:

Rij——第i個分等單元第j種指定作物的自然質量等指數;

αtj——第j種作物的光溫(氣候)生產潛力指數;

Clij——第i個分等單元內第j種指定作物的農用地自然質量分;

βj——第j種作物的產量比系數。

光溫(氣候)生產潛力指數由甘肅省統一依據各縣(市、區)指定作物的生長期計算得出。在分等單元無灌溉條件時,使用氣候生產潛力指數;有灌溉條件時,根據分等單元的灌溉保證率,充分滿足灌溉要求的分等單元使用光溫生產潛力指數,基本滿足和一般滿足的使用兩種生產潛力指數之間的等差插值。

產量比系數是根據甘肅省標准耕作制度分區省級三級指標區內基準作物、指定作物的分區最大產量之比確定的。

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由下式計算: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甘肅卷)

式中:

Ri——第i個分等單元的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

❿ 農用地分等指數計算

根據國家《農用地分等定級規程》(國土資源大調查專用)要求,計算出各分等單元的自然質量分值後,分別計算各分等單元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利用等指數、經濟等指數,並依據計算結果確定農用地的自然質量等別、利用等別和經濟等別。

(一)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Ri)計算

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的計算主要是根據標准耕作制度,對指定作物的光溫(氣候)生產潛力指數逐一進行自然質量分值修正後加和,得出各分等單元的自然質量等指數。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黑龍江卷)

式中:

Ri——分等單元自然質量等指數;

α——光溫(氣候)生產潛力指數,該指數由國家統一計算。其中α1為光溫生產潛力指數,即在水分條件得到充分滿足後指定作物的生產潛力,包括菜田中的溫室、大棚和水澆地;α2為氣候生產潛力指數,即在沒有灌溉條件下指定作物的生產潛力,本次分等指旱地、宜農荒地、露天菜田;

Cli——分等單元自然質量分值;

β——產量比系數,採用省技術指導組提供的數據;

λ——指定作物的輪作比,根據當地輪作制度確定。其中,一種指定作物的,其輪作比系數為1;玉米和大豆兩種指定作物的,其輪作比系數分別為0.75和0.25。

(二)農用地利用等指數(Yi)計算

農用地利用等指數即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與土地利用系數的乘積。其計算公式如下: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黑龍江卷)

式中:

Yi——第i個分等單元的農用地利用等指數;

Ri—第i個分等單元的農用地自然質量等指數;

Klj——分等單元所在鄉(鎮)的土地利用系數。

(三)農用地經濟等指數(Gi)計算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黑龍江卷)

式中:

Gi——第i個分等單元的農用地經濟等指數;

Yi——第i個分等單元的農用地利用等指數;

Kcj——分等單元所在鄉(鎮)的土地經濟系數。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