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採石需要考慮哪些地質條件

採石需要考慮哪些地質條件

發布時間: 2021-02-19 09:14:03

1. 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條件有哪些

泥石流雖然也和山崩一樣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災害性地質現象,但它十分兇猛,一旦發生,對人類的危害性極大。泥石流是山區突然爆發、歷時短暫、含有大量泥沙和石塊等固體物質並具有強大破壞力的特殊洪流,俗稱「山洪」、「龍扒」、「走蛟」等。泥石流在一些山區,一般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才發生一次,但也有個別山區一年會爆發幾十次。泥石流的發生遠遠不如滑坡那樣普遍,但其危害程度大大超過滑坡。
泥石流是溫帶和半乾旱山區所特有的一種突發性的地質災害,在我國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的高山區,西藏高原的邊緣山區以及西北的黃土高原地區。
造成泥石流的條件主要有以下幾項:一是要有物質來源,即常年累月地積存下來的大量泥沙、石塊;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源;三是地形陡峻,也就是說,它常常發生在山區的溝谷地帶。
在泥石流形成之初,通常可聽到從山溝里傳來雷鳴般的陣陣巨響,緊接著,泥石流便挾帶著大量大小不等的石塊、泥沙,前推後涌直瀉而下。泥石流的每一次陣流(陣發性泥石流),相隔時間一般為幾秒到幾分鍾不等。陣流持續一段時間後,如遇暴雨不止,就會形成另一種形態的泥石流,即連續流,也就是陣流一個連著一個,連續不斷。連續流通常流速、流量很大,迅猛向前奔涌,其沖擊力更大,破壞力也就更甚。
研究表明,泥石流在地球上的分布極廣,七大洲中除南極洲外,其餘六大洲的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受到泥石流的危害,世界上泥石流發生最頻繁、來勢最兇猛的地區要數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系、環太平洋山系以及歐亞大陸內部的一些山系了,其次是拉丁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某些山區。

2. 採石場可能會發生哪些地質災害相應對策

最容易發生崩塌!做法就是,不要挖牆腳式的採石,要從上向下,從前向後依次挖掘。採集的石頭要及時賣出,盡量不要積累太多。是否會發生災害其實和當地的自然環境有聯系,其次也要看石頭的種類是否相對容易鬆散!

3. 開採石場需要辦哪些證件和手續

1、要有工商部門核名。作為砂石料廠、石子廠經營時必須有國家工商部門的營業執照以及稅務登記證明,這也是任何企業必須辦理證件。需要提交辦石子廠、碎石場項目名稱、經營期限、項目總投資、注冊資本、申請書等。

2、國土資源局辦開采證。礦石資源屬於國家資產,開辦砂石料廠需要向國家或者當地市土管局辦采礦權許可證,礦界批復、儲量核查審批報告、初步開采利用方案批復等,再由相應核查人員進行礦產資源核查,環境影響評估以及危險性評估,在審核合格的情況下方可開始經營。

3、安全管理局審批及環保局測評。對於嚴重危害人生命安全以及環境污染嚴重的石料廠,國土資源部門審核不合格,對於審核合格將劃定石料場、石子廠、碎石場等作業范圍,頒發許可證後方可作業,否則就是非法開采。

(3)採石需要考慮哪些地質條件擴展閱讀

城鎮建設工程中,需要大量的砂石材料,一些擁有建材資源的村委會或村民組便大量建立採石場,發包給個人經營。

然而,在建立採石場的過程中,相當一部分村和村民組,不按科學辦事,對採石場的場址和礦床礦體結構從未組織勘察,對其資源儲備、地質安全、開采年限等從未進行論證和規劃,倉促上馬,盲目開采。

有的採石場開在七八十米高的山根下,不按標准分階段開采,從而形成岩石開采順坡和掏洞;有的將同一開采面的採石場允許多家開采,少則兩家,多則有五六家。與此同時,採石場未經批准私下過戶交易嚴重,給生產安全造成嚴重隱患。

4. 開山採石。需要什麼證件呢。只是採石,不是采礦。

你如果就是采點來玩意那就沒什麼嘍,如果是有商業掛鉤的,就必須要有采礦證,你採的就是石頭叫石灰石礦,要搞地質勘查,還要去辦理采礦證,還要有相應的機械,生產管理手續,才能開采。否則要罰款的。

5. 開礦採石造成地質災害怎麼辦

如果沒有按照規定來就是罰款,如果按照規定包括手續也是完整的那就彌補。

6. 地質環境價值的核算

一、城市地質環境價值與綠色GDP

20多年來,我國經濟資本大量增加,但自然環境資源損失慘重。用於環境污染治理和修復的成本費用巨大。目前我國每年數千億元的治理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經濟發展的成果。

例如,采礦採石,會將一座好好的青山劈去一半山頭,還會造成水土流失,造成上游的河床抬高甚至堵塞,大氣粉塵污染等。但在統計的時候,礦產開發的銷售收入是計入GDP的,而對山體、水源等的破壞沒有指標顯示。如果山頭要重新綠化,河床要恢復,污染要治理,可能要付出比當初開采礦石大得多的代價。一旦進入GDP統計的時候,又會把治理的這部分交易額以正面的數字加上去(而且不考慮是否真正做到了治理),這樣就造成數字虛高,而真正對社會經濟的負面效果則完全被忽略不計。再例如,一家年產值5000萬元的建材企業,平均每年必須花500萬元在三廢處理上,另外由於它為環境帶來的損害,還要由社會機構花500萬元才能恢復,按照GDP的統計,由這家企業直接產生的經濟產值達到了5500萬元,間接帶動的產值是500萬元,共計為6000萬元。但實際上,有1000萬元是減少社會財富的負擔,4000萬元才是真實反映經濟發展的實際價值。

由於我們對自然的過度索取,造成土地的沙化、沙塵暴、草原退化、河流大氣污染、水質和空氣質量下降、植被破壞等,都可能被GDP的數字所掩蓋,甚至有可能自然資源消耗越多,GDP增長越快;對環境污染的經濟活動越多,環境破壞越嚴重,因為要花錢治理,GDP越高。因此,GDP作為測量國家或地區財富和發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標,存在著不小的缺陷,不能以GDP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唯一衡量指標。要以正確的發展思路來彌補目前GDP統計體系的不足,以避免經濟指揮棒的失誤。

改革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對環境資源進行核算,將環境資源經濟損失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從現行GDP中扣除環境資源成本和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服務費用,其計算結果可稱之為「綠色GDP」。「綠色GDP」這個指標,實質上代表了國民經濟增長的正效應。「綠色GDP」佔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國民經濟增長的正面效應越高。利用「綠色GDP」這個指標,才能真實地反映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准確指導經濟建設,以保證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地質環境作為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質資源是及其重要的自然資源,把地質環境或地質資源消耗成本即地質環境經濟損失計入經濟建設成本,實行地質資源或環境的「綠色GDP」核算,對保護地質環境和國民經濟建設都有重大的意義。

二、地質環境價值的核算

1.地質環境使用價值定價方法

已經被開發的資源應該被稱為資源產品,未被開發的資源才應該被稱為自然資源。然而,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往往很難在自然資源與資源產品之間劃出一條涇渭分明的界限。舉例來說,人們常常把採煤看做是地質資源開發,因而將原煤列入資源產品,而將地下未被開採的煤炭儲量列入自然資源。但是,上述自然資源不僅需要勘探,而且需要管理和保護,在濫采亂伐還相當普遍的今天,這種管理和保護就顯得尤其重要。勘探固然是公認的開發自然資源的活動,對已探明的自然資源的管理和保護同樣屬於開發自然資源的活動。因此,即使將勘探活動排除在外,管理和保護的存在也使地下煤炭儲量無法成為純粹的未經開發的自然資源。在這種情況下,自然資源和資源產品之間的界限往往是人為的。資源定價的對象既包括上述自然資源,又包括上述資源產品。

2.地質環境資源價值核算的一般方法

(1)資源性底價+補償性價值法[5~13]

前面已說明,地質環境資源價值由資源性底價和補償性價值組成,而補償性價值又由開發補償費、地勘補償、生態環境破壞補償三部分構成。

1)單項構成部分的計算。

a.底價的計算。地質環境資源底價的計算公式如下: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式中:Pd為資源底價;L為資源的商品價格;Q為該資源產品的總產量;q為每年的資源產品產量;b為每年的生產開發成本;B為該資源生產開發的總成本;n為該資源的生產年限。

b.補償價值的計算。

(a)開發補償費。不可再生的地質環境資源,為適應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國家對其收取開發資源稅費,用於對其替代資源開發,以保證社會經濟的持續均衡發展。在計算中把它作為礦產資源開發的補償費。地質環境資源開發的資源稅費計算如下式: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式中:Zb為開發補償費;Q為產量;f為該資源的開發資源稅。

(b)地勘補償費。地勘的補償價值由地勘成本決定,地勘成本即為地質勘探投資費用。一般採用分項工程累計法,即先計算單項工程程的實際投資,然後累計求和。其計算公式為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式中:Kt為勘探投資;Wf為物探費用;Jf為探井費用;Zf為勘探裝備費用;Sf為試采費用;Qf為其他費用。

(c)生態環境功能破壞的補償。地質環境資源的開發不僅要佔用土地,而且在生產過程中還要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其產生的環境影響十分復雜,涉及的范圍廣泛。由於開發引起的生態破壞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用一般的方法難以直接計算出其價值,但可以通過市場價值法、人力資本法、恢復費用法、影子工程法、防護費用法、旅行費用法、調查評估法、濃度-價值法等方法進行評估。其屬於環境價值或環境經濟損失計算,計算方法將在「地質環境價值(經濟)或損失」部分專門敘述。

c.地質環境資源總價值的計算。地質環境資源價值出資源性底價及資源的補償構成。計算函數式如下: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式中:P為資源的總價值;Pd為資源性底價;Pb為資源補償價值;L為資源的商品價格:Q為該資源商品的總產量;B為該資源生產開發的總成本;Hb為生態環境破壞的補償費;Kb為地質勘探補償費;Zb為礦藏資源補償費。

2)成本+利潤+補償性價值法[14~17]

a.地質資源價值計算模型。將(2-2-4)式展開,即成(2-2-5)式: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式(2-2-5)即為地質資源價值計算模型。式中:Vp為純開采成本;VG為地勘補償費;VM為勞動力創造的毛利潤(或稱資源開采價值);VE為自然資源的生態功能價值又相當於在資源開采過程中生態修復費用;VR為開采權利金。

Vp+VG+VE+VR實際上為資源開采總成本,而VM為資源開采獲得的利潤或開采價值。也就是說,地質資源價值等於等於總開采成本與所獲得的利潤之和。

b.地質資源構成要素與計算。

(a)純生產成本(Vp)

根據國務院統一規定,結合工業的具體情況,資源純生產成本可按下式計算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式中:V1為初期建井成本,萬元,包括井巷工程費和機電設備費;V2為正常生產成本,萬元,包括材料費、工資、電費、生產維簡費、設備折舊費和銷售費用;r為社會貼現率,%;n為礦井生產年限,a。

如果已知正常生產時的每噸資源的生產成本C和按國家規定該區內應該采出的資源量QT(萬t),則公式(2-2-6)可簡化為(2-2-7):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b)地勘補償費(VG)。地勘補償費可按式(2-2-8)計算: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式中:VG為地質補償費,萬元;Q為已探明資源的總可采儲量,萬t;CG為地質勘探部門的平均成本,元/t;KG為地質勘探部門的合理盈利率,%;r0為年利息率,%;i為從勘查結束到建礦生產的時間間隔,a。

確定地勘補償費的另一種方法是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年的原煤產量和國家投入的地質勘查費總額,計算出中國歷年來噸煤地質勘查費用的平均值,並按利率貼現到當前年「地勘補償費應為該平均值與評估區內已探明資源總可采儲量的乘積」。

(c)勞動力創造的毛利潤(或稱資源開采價值)(VM)。毛利潤(資源的開采價值)的確定,應按全國資源企業合理毛利潤率n%(目前國家企業按7%)計算,具體確定應綜合考慮企業的就業、退休職工老有所養、維持礦區社會穩定等因素。

(d)生態修復費(VE)。生態修復費又稱環境補償費,其計算主要根據當前開采資源引起的主要環境問題,暫從以下幾個方面評估資源的環境價值(即資源生產的環境成本):土地資源補償費、水資源補償費、環境污染補償費。

a)土地資源補償費。開采資源佔用土地要付土地資源佔用費,並對因生產造成土地破壞引起的經濟損失予以補償。這一部分環境成本的計算方法,主要參數和計算公式見表2-2-1。

表2-2-1 土地資源補償費計算表[18]

每公頃農田平均收益(b1)按評估當時一般農田農作物的產量及其單價計算每公頃農田平均損失的效益(v1)根據農田被破壞或污染的程度而定。

b)水資源補償費。對水資源破壞及污染的補償費用可按表2-2-2進行估算。

表2-2-2 水資源補償計算表[18]

c)環境污染補償費。大氣污染補償費用的主要參數和計算方法見表2-2-3。

表2-2-3 大氣污染補償費計算表[19]

(e)付給國家所有者的開采權利金(VR)。由於資源稅並不能真正起到調節級差收入的作用,資源補償費只是象徵性的收取,並沒有真正對礦產資源進行補償,所以已有不少學者對此提出了改革意見。作者認為,為了維護國家對資源的所有權權益,同時切實保護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應該以開采權利金取代資源稅和礦產資源補償費,企業要開采資源,必須首先從國家取得采礦權利,要取得開采權利就必須向國家繳納開采權利金「礦產資源不論其優劣,采礦者都必須向國家繳納開采權利金」開采權利金的數額主要取決於開采區域的資源量及其賦存與開采地質條件。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式中:VR為企業應向國家繳納的開采權利金,萬元;KR為開采權利金系數,根據資源賦存條件等級劃分,分別取:優級1.5,良級1.4,中級1.2,差級1.1,劣級1;QT為按國家規定該區內應采出的資源量,萬t;P0為價格,元/t。(2-2-9)式中的10%稱為「調節系數」。根據中國的習慣做法,由開采權利金取代資源稅和資源補償費需要有個起步過渡階段。在起步階段,采礦權力金的徵收數額應與目前國家徵收的資源稅和資源補償費的數額大體持平。根據有關資料,目前國家徵收的各項稅費約占企業總產值的10%左右。

3)地質資源價格的確定依據。地質資源的價格制定,應以上述評價出來的單位地質資源的價值為主要依據。同時,應綜合參考對主要供應外貿出口的資源產品(國際市場價格)、對主要銷往國內特定區域的產品(該地區的平均價格)。隨著資源的可替代程度,供求關系的變化,價格必然出現較大波動。所以在確定價格時限應以2~3a為宜。

三、幾種地質資源價值的核算方法

地質資源的價值也由使用價值和補償價值構成。使用價值主要指自然資源有供人類使用的某種功能,因此又稱功能價值。地質資源功能價值由地質資源所有用途即所有功能價值之和。下面介紹地質環境資源在沒有遭受任何損壞,其功能沒有任何缺失或退化情況下,幾種地質環境資源價值的計算方法。

由於地質環境資源在沒有遭受任何損壞,其功能沒有任何缺失或退化情況下,地質環境資源的補償價值為零,所以,此時地質環境資源的價值完全由功能價值組成。因此,實際上是在討論地質環境資源的功能價值。

1.地下水資源價值計算[7,20~24]

(1)地下水資源的功能構成

地下水資源的功能由三大部分組成:生產生活供水功能、維持和發展生態系統的功能、維持發展環境的功能。

1)生產生活供水功能。供給人類生活用水和飲水、工農業生產、養殖、文化、衛生和服務等方面的用水。

2)維持和發展生態系統的功能。維護人與環境要素之間協調發展的和諧關系,包括生態系統中動物、植物、微生物的正常繁衍、生長、發育及它們之間協調和諧關系的維持和發展都需要地下水。直接地表現在地下水水位埋深要維持到合適的深度,超過了這個深度極限,即如超過這個臨界深度,植物的根系便不能到達,許多植物群落不能存活,植物系統內部平衡將被打破;超過了這個臨界深度,地球微生物系統平衡也將被打破,許多微生物也將滅絕,微生物多樣性不能維持。由於植物系統和微生物系統的破壞、種群的減少、初級生產力的降低,必將影響動物的食物量和食物鏈,使動物種類滅絕和減少。因此,地下水具有維持和發展生態系統的功能。

3)維持發展環境的功能:一方面體現在,由於地下水保持正常的補、徑、排關系和動力學規律,維護著正常生態系統功能,從而維護人類生存環境和地質環境的功能;另一方面,地下水資源量特別保持適宜的地下水位埋深,能夠避免或防治諸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溶塌陷、地裂縫、土壤鹽鹼化和澇漬化等地質災害的發生,還能維護濕地、河流等地質景觀,有效地保持地質環境正常的功能和作用。這就是地下水維護環境正常運行的功能。

(2)地下水資源功能價值的計算

地下水資源的價值應為各項價值之和,用下式進行計算: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式中:Kz為水資源的功能價值;Ki為第i種分功能的功能價值;m為分功能類型數,i=1,2,…,m。

在實際進行的計算中,地下水在生態維護功能或環境維持功能等價值計算時,同一地下水水體,可能同時具有多種功能,如既有維護生態系統的功能,同時也有防止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土壤鹽鹼化等地質災害發生的功能,這時的價值計算,要同時求和。但是,在用做人類生活、生產等用水時,要注意避免地下水功能價值的重復計算,如在對某一地下水源地的資源進行價值計算時,如用做農業灌溉的水,不能再用做工業生產,也不能用做景觀用水等等。

2.土地資源價值核算[25~28]

(1)土地資源價值核算方法

1)土地資源價值核算公式。根據自然資源價值理論,自然資源的價值包括兩部分:一是自然資源本身的價格,即來自經人類勞動參與的天然產生的那部分價值P1;二是基於人類勞動投入所產生的價值P2,即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根據地租論,設R0為基本地租或稠金;α為代表白然資源豐度和開發利用條件,即地區差別、品種差別和質量差別的等級系數。則該自然資源的地租或租金只為R=αR0,i為平均利息率,則該自然資源本身的價值P1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P1可以根據生產價格理論來確定。設A為支付在該自然資源上的人、財、物投入總值(折成資金),Q為受益自然資源總量,N為受益年限,則該自然資源建設投資的每年中的資源費的分攤額為A/(NQ);再考慮投入資本的平均利率P即可求得該自然資源每年因社會投入所產生的相當於(C+V+M)的那部分價值,即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該自然資源由於社會投入部分的價值為P2,只要考慮到平均利息率,即可求得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因此,自然資源總的價值量P即為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或者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如果我們再考慮到自然資源價值取決於其稀缺性,而稀缺性又主要體現在供求關繫上,如果我們把需求量Qd、供給量Qs以及表示供給量變化對價格變化反映的靈敏度的供求彈性系數Es(供給量變化率與價格變化率的比值)和農示需求量變化反映的靈敏度Ed(需求變化率與價格變化率的比值)引入上述關系,則式(2-2-15)、式(2-2-16)分別變化為式(2-2-17)、式(2-2-18):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凡是資本,都應考慮時間價值。設P為價值,Pt為第t年價值,平均利息率仍用i表示,則有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所以有下兩式: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式(2-2-20)和式(2-2-21)即為確定自然資源價值(價格)的基本理論計算式。

2)影響土地價格的因素。

a.土地質量、位置和投資的影響。土地肥沃程度、位置優劣程度以及投資的利息差異的影響是影響級差地租的因素。

b.土地的有限性對壟斷地租的作用。由於土地的有限性和重要性,土地日益短缺,稀有原則將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對於某些特殊地段或地質的土地,它更是產生壟斷地租的自然導因。此外,土地的有限性受土地特性影響較大,如果沒有土地的不可移動性、土地位置上的優劣差異,土地受稀有原則的制約就不會如此之大。

c.對平均利息率和貼現率的考慮。我國對交通行業的貼現率規定為12%,但貸款的利息率這幾年一改以往長期不動的慣例,國家有意識地通過利息調整達到經濟調節手段調節社會資金的流向,因此利息率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在用時間價值調整資源價值時,要用到貼現率。一般來說,貼現率越大,未來價值折成的現值越小,人們越不重視後代享用資源的利益,對可持續發展不利。但值得注意的是,降低項目分析中的貼現率,並不一定就會使人們重視保護資源,因為這樣做可能會導致更大的破壞(通過鼓勵投資)。因此,答案不在於人為地降低貼現率,而在於確保經濟擴大所帶來的收益可以再次投資。

3)土地資源價值核算例子。如前所述,土地資源的價值分為兩部分:使用價值和補償價值。使用價值主要是基於人類投入所產生的價值。由於土地資源有多種用途,如耕地、商業、住宅、工業之分,因此在核算其使用價值時,應根據各種用途所產生的收益分別進行計量。耕地的使用價值是由其生產的農作物價值決定。耕地的使用價值: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式中:P為某種作物單價,元/kg;N為某種作物產量,kg/(hm2·a);S為耕地面積,hm2

其他三種用途的使用價值是把企業利潤與影響企業利潤的因素綜合分析,從企業利潤中分離出由於土地因素而形成的收益。一險方法設想影響企業利潤的基本因素有3個:土地等級、資金和勞力。可以用以F模型來指述: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式中:Y為單位面積利潤量;X1為企業所處地段等級;X2為企業單位面積資金量;X3為企業單位面積活勞動投入量;V為誤差項,即隨機因素對企業單位面積利潤量的影響;F(X1)為自變數X1的函數,是土地所帶給企業的利潤,即級差地租收益;B、C為待估參數,其中B是資金對利潤的影響度,即每投入一單位資金量所能得到的利潤量;C為活勞動投入量對利潤的影響度,即每投入一單位活勞動所能帶給企業的利潤量;A為工業企業由於原材料采購、企業工人素質等所帶來企業利潤影響值;D為在不考慮土地等級的情況下,企業所應收取的利潤(此時取X1=0);E為土地級差系數。

土地資源的補償價值採用恢復費用法。土地資源的恢復費用在此只考慮土壤表層、土壤養分和土壤有機質的恢復費用。水土流失中為了彌補沖刷的損失,每年每畝將需補充土壤2.69t,每畝運輸勞務費和撒土費用就需210元。土壤中包含各種化學元素和有機質,其價值可以由肥料的影子價格求得,即按每畝需要各種化學元素的量乘上相應的市場價格,如表2-2-4所列。此外,還需要的支付包括追加的灌溉、保養和修整土地費用,綜合核算,土地的恢復費用為477.67元/畝。

煤礦復墾的程序如下:

a.技術復墾階段的土石方工程,即用煤矸石填充補平塌陷區,期石灰石對矸石進行中和,中和厚度為100cm,然後覆蓋300cm的土壤層。

b.介於土石方工程和生物復墾之間的土壤有機質建立過程。

c.生物復墾工程。參考國內外(如英國)復墾經驗,復墾費用固定投資1500~4000元/畝,年經營成本200~300元/畝,按20年完全恢復計,取貼現率0.07,得出復墾費用:535~660元/畝。取其平均值為497.5元/畝。

上述土地的恢復費用與煤礦復墾再造土地的費用相近,由此可知,通過核算土壤表層、土壤養分與土壤有機質來核算土地資源的補償價值是合理的。

表2-2-4 土地資源的恢復費用[26]

3.濕地資源價值計算[29~37]

濕地的使用價值是開發濕地所付出的人類勞動,1970~1971年美國馬薩諸州開發濕地的市場價值為300~70000美元/英畝,資本化系數採用5.375%,則保護濕地的年租金即使用價值為16~3762美元/英畝。

濕地的補償價值這里只考慮以下4項:野生生物的價值、觀賞-文化價值(即娛樂,教育和美學上的效益)、供水的經濟效益、洪水控制的效益。

為了把這些效益化為貨幣價值,把野生生物學家、景觀建築師、水利學家收集的有關各種生產率類比的濕地數據和經濟數據結合在一起,對以下4方面的濕地效益進行估值。

(1)野生生物的價值

古布塔和福斯特(CuPta and Foster,1975)分析了公共機構獲得的8000多英畝濕地的數據;根據5個最高的價格(其范圍是587~2387美元/英畝),選擇1200美元/英畝作為最好的濕地野生生物效益的資本化價值;再加上經營費用,資本化系數以5.375%計,每英畝的價值便為1300美元。按每年計,這樣的濕地每英畝產生大約70美元的野生生物價值。另外,野生生物學家發展了一種定性評分模式,模式中考慮了10個自然資源變數,包括濕地的肥沃程度、大小、周圍生境類型和多樣性等。應用這種模式,把濕地看成一個野生生物生境,處於理想狀態時評分為100分,每年的效益為70美元。因而,任何一塊濕地的野生生物的經濟效益可按下式計算: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2)觀賞-文化價值

採用的方法與上面的相似。收集了29個自治區購買空地的數據(此數據由城市保護委員會記載)。總面積為1567英畝,每英畝價格在5769~3684美元之間。選擇5000美元作為觀賞-文化效益最高的空地的資本化價值。資本化系數為5.375%,年效益為270美元/英畝。在景觀建築師的協助下,發展了一種評分指數,它類似於野生生物生境的評分法。任何一塊空地的效益可按下式計算: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3)供水的經濟效益

這里應用的方法是比較了從濕地取水的成本與從其他最經濟的、可能得到的替代水源取水的成本。從濕地水井取水的成本估計為每千加侖0.0427美元,從波士頓市區委員會取水,水費為每千加侖0.120美元,假設二者差額0.0773美元為濕地水的價值;假設每千加侖0.120美元代表其他供水方案最經濟的增值成本,同時在兩種水價的情況下,每人需水量是相同的。按一年計,每取千加侖水的年費用為28美元,假設一個典型的濕地每天供水100萬加侖,每年每英畝效益為2800美元。

(4)洪水控制的效益

洪水控制的效益是基於以利用採取防洪措施以後避免的經濟損失為防洪措施計算的經濟效益的研究。按每英畝計,每年80美元。

把這4方面效益的高、中、低生產率價值綜合起來,計算了每英畝濕地總效益的資本化價值。計算的結果列於表2-2-5。

表2-2-5 濕地資源的價值[32]

四、小結

地質環境價值(V)分別由凝聚在其中的勞動價值(V)和修正後的邊際效用價值(V修邊)組成,計算如下式: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地質環境價值的核算方法可以用下列兩種方法來進行:

1.資源性底價+補償性價值法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式中:P為資源的總價值;Pd為資源性底價;Pb為資源補償價值;L為資源的商品價格;Q為該資源商品的總產量;B為該資源生產開發的總成本;Hb為生態環境破壞的補償費;Kb為地質勘探補償費;Zb為礦藏資源補償費。

2.成本+利潤+補償性價值法

城市地質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式中:Vp為純開采成本,VG為地勘補償費,VM為勞動力創造的毛利潤(或稱資源開采價值),VE為自然資源的生態功能價值又相當於在資源開采過程中生態修復費用,VR為開采權利金。

上述兩種核算方法,是各類地質環境的價值(如濕地資源、地下水資源、油藏資源、土地資源等的價值)的計算基礎。

7. 採石需要什麼環境評估報告國土局

申請開采礦產資源的,采礦權申請人應當委託具有相應地質災害治理資質回的單位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答與綜合治理方案,報有采礦許可權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已建和在建的礦山企業,未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的,采礦權人應當編制,並報原采礦許可機關批准後實施。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礦山基本情況及地質環境現狀;
(二)開采礦產資源對礦山地質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預測、評估;
(三)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措施及保障措施;
(四)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的經濟損益分析;
(五)國家規定的其他內容。

8. 採石場易選在什麼地質構造理由是

修建隧道、採石場應選擇的地質構造為背斜。
1、受水平擠壓力作用,背斜頂部受版張力作用,岩權石破碎,易於採石;背斜岩層向上拱起,有類似石拱橋的構造,承受力強;且不會發生地下水滲漏的情況,適宜修建隧道。
2、所謂地質構造是指組成地殼的岩層和岩體在內、外動力地質作用下發生的變形變位,從而形成諸如褶皺、節理、斷層、劈理以及其他各種面狀和線狀構造等組成地殼的岩層和岩體,在內外地質作用下(多為構造運動),發生變形和變位後,形成的幾何體,或殘留下的形跡。
向斜
向斜可用來尋找地下水,打水井。 原因是向斜底部低凹,易匯集水,可承受靜水壓力。有時向斜反而成山。

背斜
背斜是石油天然氣的儲藏地,是隧道的良好選址,並且頂部適合採石。

斷層
斷層是泉水湖泊的分布地區,適合河谷發育

9. 開採石礦要哪些手續

手續相當麻煩復,首先肯定要公司營業制執照,然後:
1、地質勘察 (國土資源局需要)
2、可行性研究階段,申請劃定礦界 (國土資源局)
3、安全預評價 (安監局需要)
4、申領采礦許可證 (期間還涉及到林業、水利、環保等評價報告)
5、設計階段(編制開采設計或開采方案) (安監局需要)
6、設計審查並進入建設期 (安監局批復)
7、基礎建設階段(編制爆破評估報告,公安需要)
8、安全驗收評價 (基建期結束編制安全驗收評價,安監局需要)
9、驗收審查 (安監局組織)
10、辦理安全生產許可證並進入正式生產期。
主要涉及到的部門有國土、安監、公安、林業、水利、環保,你從國土開始,按照以上程序,邊做邊問。

10. 地質災害有哪些因素

地質災害的形成原因:
地質災害都是在一定的動力誘發(破壞)下發生的.誘發動力有的是天然的,有的是人為的.據此,地質災害也可按動力成因概分為自然地質災害和人為地質災害兩大類.自然地質災害發生的地點、規模和頻度,受自然地質條件控制,不以人類歷史的發展為轉移;人為地質災害受人類工程開發活動制約,常隨社會經濟發展而日益增多.
誘發地質災害的因素主要有:
1、採掘礦產資源不規范,預留礦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體開裂,繼而發生滑坡.
2、開挖邊坡:指修建公路、依山建房等建設中,形成人工高陡邊坡,造成滑坡.
3、山區水庫與渠道滲漏,增加了浸潤和軟化作用導致滑坡泥石流發生.4、其它破壞土質環境的活動如採石放炮,堆填載入、亂砍亂伐,也是導致發生地質災害的致災作用.
主要類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體由於某種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向下滑動的現象.
崩塌:是指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體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脫離母體崩落、滾動堆積在坡腳的地質現象.
泥石流:是山區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由於降水而形成的一種帶大量泥沙、石塊等固體物質條件的特殊洪流.識別:中游溝身長不對稱,參差不齊;溝槽中構成跌水;形成多級階地等.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並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現象.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