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報告需要設計院提什麼條件

地質報告需要設計院提什麼條件

發布時間: 2021-02-19 04:21:20

① 地質詳查報告的編寫要求

固體礦產詳查報告編寫提綱
提綱, 固體, 礦產, 編寫
1、緒論
1.1 工作目的任務
列出任務書或委任書的文號,並說明任務要求。
1.2 位置、交通
說明礦區地理位置、地理坐標、行政轄區、工作范圍、面積、距礦區最近的車站、碼頭及主要城鎮的名稱和距離(附位置交通圖)。
1.3 自然地理與經濟地理
簡要說明礦區地形、地貌、水系、絕對高度及相對高度、基岩裸露情況、氣候條件、人口、居民點等自然地理以及工業、農業、礦產開發等經濟地理概況。
1.4 以往工作評述
說明歷次工作的單位、時間、內容、使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作量、質量、成果、結論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5 本次工作情況
簡要說明本次工作的起止年月、簡要經過、完成的各項工作量(列表)、投資總額、取得的主要成果。
2、礦區地質
2.1 區域地質背景
簡要說明礦區(床)所處的大地構造位置、區域地質基本特徵、區域礦產分布的一般規律。
2.2 礦區地層
詳細說明礦區(床)地層層序、厚度、時代、岩性、岩石物性、岩相等特徵及其與礦產分布的關系。
2.3 礦區構造
說明礦區(床)構造基本形態及其復雜程度;列表說明控制礦床、礦體(層)形成,破壞礦體完整和影響井田(礦區)的較大褶曲、斷層的性質、產狀、形態、落差、褶幅、復合關系及分布范圍。
2.4 礦區岩漿活動
說明礦區(床)岩漿活動情況,岩漿岩的種類、時代、分布情況;岩體的形態、產狀及其與礦床生成、破壞的關系。
2.5 礦區變質岩
說明礦區(床)各種變質岩類、變質作用和圍岩蝕變的特徵及其與礦體(層)富集分布的關系。
2.6 礦區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特徵
說明礦區(床)岩(礦)石物性特徵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異常特徵及其找礦意義
3、礦床特徵
3.1 礦體(層)
說明礦床分布范圍,礦體(層)數量、總厚度,列表說明工業礦體(層)的產狀、形態、長度、延深、厚度、品位及其變化系數。
3.2 礦體(層)圍岩及夾石
說明礦體(層)頂、底板圍岩和礦體(層)內部夾石、古隆起、砂礦基底、沖刷和陷落柱等的數量、規模、形態、岩性、礦物成份、化學成份特徵及其對礦體(層)連續性和礦石質量的影響。
3.3 礦石質量
說明各礦體(層)各類礦石的礦物成份,結構構造、共生關系和生成順序;列表說明礦石化學成份、主要有益級份和有害組份含量,簡要說明其變化規律。以物理機械性能為主要評價指標的礦產,則應對其物理機械性能進行敘述。
3.4 礦石類型和品級
說明礦體(層)的淋失帶、風化帶、氧化帶、混合(過渡)帶、次生富集帶、燃燒帶和原生帶的特徵及其分布規律。
3.5 礦石加工技術性能
3.5.1
礦石加工技術性能試驗
簡要說明各類礦石采樣種類、方法及樣品代表性、以及加工、試驗種類、方法和試驗結果。
3.5.2
礦石工業利用性能評價
根據試驗結果,說明礦石中有用組份回收利用和有害雜質處理的可能性,提出綜合利用的途徑。對鄰近有同類礦床的生產礦山,可進行類比評價,說明類比結果。
3.6 礦床類型及找礦標志
簡要說明礦床探礦因素、成因類型、工業類型、礦體(層)富集規律和找礦標志,評價礦床的發展遠景。
3.7 其他有益礦產的綜合評價
簡要說明礦區(床)范圍內其他共生有益礦產綜合評價的結果,提出綜合勘探和綜合利用的意見。
4、礦區(床)開采技術條件
4.1 礦區水文地質
4.1.1
區域水文地質條件
簡要說明礦區(床)在區域水文地質單元中的位置,區域含、隔水層的分布及其特徵。
4.1.2
礦區水文地質條件
說明礦區含(隔)水層的岩性、厚度、分布及埋藏條件。
說明礦區構造破碎帶、風化帶、岩溶帶的分布規律、發育程度、導水性、含水性及其對礦床充水的影響。
說明礦區(床)主要充水含水層的富水性、水質和地下水的補給、逕流、排泄條件及其與地表水(含老窿積水)和含水層的水力聯系。
說明礦區(床)主要充水因素,初步確定礦區(床)水文地質勘探類型,指出礦區(床)開採的主要水文地質問題。並說明礦坑涌水量預測結果。
4.2 礦區(床)供水條件
簡要說明可供利用的供水水源的水量、水質和利用條件。
4.3 礦區工程地質
4.3.1
說明工程地質岩組特徵,礦體(層)及其頂、底板和軟岩、軟弱夾層的岩性、物質組份、水理性能、結構構造、蝕變、風化程度及其分布變化規律和力學強度(列表)。
4.3.2
斷裂構造工程地質特徵
說明斷層、節理、裂隙及軟弱結構面的特徵、發育程度及其組合關系、岩溶發育程度、分布規律等。
4.3.3
工程地質條件初步評價
綜合評述礦體頂、底板和采礦工作系統范圍內岩、礦石穩固性、露采邊坡穩定性、砂礦頂板和底板基岩可挖性,指出影響開採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及其可能出現的危險地段。
4.4 環境地質及生產安全條件
4.4.1
環境地質
簡要說明礦區及其周圍的地震、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活動狀況,預測其對礦區可能產生的影響。
4.4.2
生產安全條件
a.說明對人體有害的元素、地下熱水、放射性、瓦斯和其他有害氣體的成份、含量、強度、分布規律及其對生產、人身安全可能產生的影響。
b.說明恆溫帶深度和地溫梯度,預測地溫正常區和異常區分布范圍。
c.說明可燃礦產的自燃情況和可燃性(測試結果列表)及其對生產可能產生的影響。
5、詳查工作及質量評述
5.1 詳查工作布置的合理性
論述礦產勘探類型、工程布置原則、工程間距和手段、方法選擇的合理性。
5.2 地形和工程測量及其質量
扼要說明測量坐標系統、控制等級、地形和工程測量方法、范圍、面積及質量。
5.3 地質填圖質量
說明礦區、礦床地形地質圖或第四紀地質地貌圖的比例尺、填制方法及其質量。
5.4 探礦工程質量
說明鑽探、坑探等探礦工程各項質量情況(列表說明)及其對地質效果的影響。
5.5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工作及其質量
說明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工作內容、方法和質量及其對礦區(床)評價的影響。
5.6 物探和化探工作及其質量
說明物探(包括測井)化探的方法、比例尺(點距)、參數測定、異常的圈定解釋和主要成果質量。
5.7 采樣、測試工作及其質量
5.7.1
采樣工作
說明各類樣品的採集、加工方法及其質量。
5.7.2
岩礦鑒定工作
說明岩礦、煤岩、重砂鑒定的質量。
5.7.3
化驗、分析工作
說明各種樣品分析項目、化驗測試方法、內外檢數量(列表)及其質量評述。
5.7.4
其他測試工作
說明影響生產安全的有害元素、放射性、瓦斯和其他有害氣體、自燃、地溫等測定方法及其質量。
說明物理性能樣品種類、測定方法和質量。
6、資源/儲量計算
6.1 資源/儲量計算的范圍及工業指標
說明礦床資源/儲量計算的邊界、垂深(標高)、工業指標及其確定依據。
6.2 計算方法
說明資源/儲量計算方法、計算參數及其確定依據,說明圈定礦體(層)及確定礦石類型的原則。
6.3 資源/儲量類別和塊段劃分
說明資源/儲量類型和塊段劃分的條件。
6.4 資源/儲量計算結果
列表說明各類別資源/儲量計算結果及其所佔比例。
6.5 其他伴生組份和共生礦產的資源/儲量
計算方法及結果(列表)
7、礦床技術經濟初步評價
7.1 礦床開發的基本條件
說明國家或地方對該礦產的需求程度、礦床資源/儲量規模、礦石加工選冶性能、開采技術條件以及交通、電力、供水等條件,指出礦床開發的可能性。
7.2 技術經濟評價
說明評價方法的選擇和評價指標的選用及其依據,從未來礦山企業經濟(微觀)角度初步評述礦體(區)開發的經濟可行性(已做國民經濟宏觀效益分析的,應敘述其結果),提出是否進行勘探的意見。
8、結論
8.1 詳查工作程度及主要成果
8.2 詳查工作主要經驗和問題
8.3 對今後勘探工作建議
附圖
一、一般應附圖件
1、區域地質圖(附剖面圖,必要時附地層綜合柱狀圖或區域主要礦產分布圖)
2、礦區(床)地形地質圖(含地層剖面和地層綜合柱狀圖及工程分布圖)
3、勘探線剖面圖(或含儲量計算剖面圖)
4、含礦岩系柱狀對比圖及礦體(層)對比圖
5、礦體(層)頂、底板等高線圖(或含儲量計算圖)
6、儲量計算圖(水平或垂直縱投影圖)
7、坑道平面圖或礦體水平切面圖(中段平面圖)
8、物探、化探成果圖(包括平面圖和綜合剖面圖)
9、區域水文地質圖(含水文地質剖面和柱狀圖)
10、礦區水文地質圖(含柱狀圖)及水文地質剖面圖
11、鑽孔抽水綜合成果圖
12、礦區實際材料圖
13、礦區測量網(點)展開圖
14、礦區(床)采樣分布圖
15、鑽孔柱狀圖或鑽孔柱狀表
二、必要時應附的圖件
1、礦區(床)地貌和第四紀地質圖
2、礦區(床)基岩地質圖
3、礦區(床)構造圖
4、礦區(床)縱剖面圖
5、岩石風化帶厚度等值線圖
6、礦體(層)縱投影圖(或含儲量計算圖)
7、礦體(層)水平投影圖(或含儲量計算圖)
8、礦體(層)厚度或品位等值線圖
9、其他有益礦產儲量計算有關圖件
10、物探參數定量解釋圖和變化規律圖或柱狀曲線對比圖
11、礦區工程地質圖(含柱狀圖)及工程地質剖面圖
12、礦區岩溶發育程度圖
13、礦區地表水質等值線圖
14、井巷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圖
15、鑽孔簡易水文地質觀測曲線對比圖
16、礦床主要充水含水層地下水等水位(水壓)線圖
17、地下水、地表水、礦坑水動態與降水量關系的曲線圖
18礦坑涌水量計算圖(附剖面圖)
19、對人體有害的元素、放射性或瓦斯含量等值線圖
20、老窿分布圖及生產礦井平面圖
21、槽、坑道、井地質素描圖和物探成果圖
22、工程地質鑽孔綜合柱狀圖(或典型鑽孔工程地質編錄柱狀圖)
附表
1、探礦工程(鑽、坑、井、槽)質量一覽表(不含礦體(層)綜合成果時,應另編礦體(層)綜合成果表)。
2、礦石、岩石物性性能及其他有關測定的結果表。
3、儲量計算表。
包括:工程、剖面、塊段的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計算表;塊段及礦體(層)儲量計算綜合表、礦區(床)儲量計算總表;其他有益礦產儲量計算有關表格。
4、其他應附的表格。
圖冊
含照片圖版等。附件
1、主管部門下達的儲量計算工業指標。2、礦石選、冶、加工試驗

② 地質詳查報告需要什麼資質

國土資源部要求勘探報告乙級以上資質,但一般省里要求甲級,詳查應該類似或者更低,只知道這些

③ 設計人員從地質勘查報告需要獲得哪些資料如何判斷報告符合規定和要求

這些都有標準的 報告有編寫要求 這個各個省份都不一樣

④ 勘查設計要求是什麼

本要求適用於 1:5萬及更大比例尺礦產地球物理勘查任務設計書的編寫。
一、設計書編寫+的准備工作
(一)充分收集、分析與任務有關的資料,含以往地質、物探(含物性)、化探、遙感等資料。做到充分利用以往資料,不做重復工作;分析在以往工作成果基礎上獲得新成果的可能性和新成果的價值;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先進適用的方法技術獲取最大的地質找礦成果。
(二)認真領會任務書的各項要求,特別是有關地質效果的要求。若認為任務書中某些要求不明確,應及時向下達任務書的單位進一步闡明。若認為任務書中某些要求難以達到或不甚合理,應與任務書下達單位協商調整。
(三)必要時,應在設計前進行現場踏勘和方法有效性試驗。
二、設計書編寫的依據
(一)任務書
(二)有關法規
(三)承擔單位現有的方法技術
(四)有關質量管理標准和技術標准
1、GBT/19000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系列國家標准
2、DZ/T0171-96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規范
3、DZ/T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測技術規程
4、DZ/T0070-93時間域激發極化法技術規定
5、DZ/T0072-93電阻率測深法技術規程
6、DZ/T0073-93電阻率剖面法技術規程
7、DZ/T0081-93自然電場法技術規程
8、DZ/T0084-93地面甚低頻電磁法技術規程
9、DZ/T 水文測井工作規范(報批稿)
10、DZ/T 地球物理勘查名詞術語(報批稿)
11、GB/T14499-93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符號
12、DZ/T0069-93地球物理勘查圖式圖例及用色標准
13、其它新頒布的有關行業技術標准和中國地質調查局頒布的部門技術標准
(五)勘查登記證書
三、設計書編寫遵循的原則
(一)符合國家法律法規
(二)符合任務書要求
(三)方法技術選擇及工作量安排兼顧有效、先進、經濟三方面要求
四、設計書內容與格式(見附錄設計書編寫提綱)
五、設計書文字應通順、條理簡練,文圖並茂
六、允許並鼓勵提供多方案,以便對比
附:設計書編寫提綱
第一章 前言
1、項目來源及任務書全文
2、勘查登記情況
3、工作區交通位置及自然、人文地理概況;僅敘述與野外作業、生活有關的部分。要特別說明野外作業的通行和森林條件,自然與人文障礙物、干擾源和與作業有關的地方法規(如青苗、牧場和森林賠償等)
4、以往有關工作的工作程度:列出項目名稱,工作年份,工作單位及本次工作有關的工作成果
第二章 工區地質概況及地球物理特點
1、簡述區域地質特點(大地構造位置、地區、岩漿岩、構造、礦產)
2、詳述待查礦產的礦床、礦體特徵(埋深、大小、產狀、方位等)和控礦因素
3、詳列以往或鄰近地區或類似條件的物性資料和干擾因素。並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能解決什麼地質-礦產問題及解決到何種程度和存在什麼天然和人工干擾)
4、若工區以往進行過相同或類似方法的勘查工作,應描述礦體異常特徵及干擾體異常特徵
第三章 野外工作部署、方法選擇及技術指標
1、工作部署及依據:含測區選擇\比例尺和測網選擇\精測剖面布置等。測區選擇要滿足有足夠正常場和在最小冗餘原則下盡量規整的要求。比例尺和測網選擇要滿足發現最小有意義及測線垂直主構造線方向等要求。精測剖面要布置在異常地段且滿足定性、定量反演的要求。還應說明與地質工作、化探工作的銜接關系或配合關系。
2、工作方法技術選擇及依據:根據任務要求、不同岩礦物性特點、測區自然景觀條件等選擇先進適用的物探方法和測地方法。單方法定性難度大時,應投入綜合物探方法或與化探方法綜合。綜合方法可以同測網、同面積測量,也可以一種方法為主,其他方法只查證主方法發現的異常。
當方法的有效性不能確認或某些技術不能肯定時,應在設計過程中進行試驗或寫明開工前進行試驗,依據實驗結果選擇方法與技術。
技術指標、技術要求選擇及依據:凡有行業技術規范和中國地質調查局技術規范的,可直接引用規范中規定的技術指標和技術要求。尚沒有行業技術規范和中國地質調查局技術規范的,或有特殊要求的,應設定技術指標和技術要求,並說明其依據。
技術指標應列全。
3、物性工作:應滿足異常定性、定量反演的要求。在照顧到均勻分布的情況下,凡能採集到標本時,都應在主要異常中心部位採集標本。磁法應採集定向標本。物性工作除部署標本採集與測定外,有條件時應通過其它方法獲取物性資料,例如收集測井資料、井旁測深等。
4、質量檢查方法與要求:含均勻(時間、空間)分布,檢查比例、檢查方式(一同三不同等)、超差處理原則等。
5、主要工作量
第四章 資料整理、處理與解釋推斷
1、資料整理方法與要求:含資料整理、圖標方法與要求、室內質量控制方法、計算及圖示錯誤率指標等。
2、數據處理方法的選擇、要求及依據:每一種處理方法應有明確的目的;應有資料處理後的質量控制和質量檢查要求。
3、解釋推斷:含定性、定量反演。定性解釋應貫徹每一個編號異常都要解釋的原則和室內對比與野外現場踏勘相結合的原則。凡有定量反演可能性的資料,均應進行定量反演。定量反演方法的選擇應列出依據。應有定性、定量反演質量控制與質量檢查要求。
4、報告編寫:含報告編寫要求、報告內容格式(參見相應規范)及預計提交成果。
第五章 預期提交成果
主要階段性和最終成果內容(報告、圖件、數據等)及提交時間。
第六章 質量管理與進度安排
1、進度安排:含野外、室內各項工作的進度安排。
2、質量管理:含質量管理模式(應符合中國地質調查局的要求)、質量保證措施。
第七章 組織管理及人員編制
人員編制:含分工、責任、每個人的工作量滿載情況等。
第八章 經費預算
按《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設計預算編制暫行辦法》的要求編寫

⑤ 勘察單位需要向設計單位提供哪些資料

提供抄勘察報告(包括各類圖襲表 剖面圖 柱狀圖 平面圖 土工實驗資料等)
報告要有以下內容:
(1)查明場地地層結構、地基岩土層分布規律及地層序列。
(2)查明建築物影響范圍內各岩土層的工程地質特徵和物理力學性質,並提供相關的主要物理力學指標和地基岩土層的承載力特徵值。
(3)查明場地內及周圍的不良地質作用,評價場地的穩定性、適宜性及地震效應。
(4)了解場地地下水基本情況。
(5)提供基礎的形式、基坑支護方案的建議及有關設計參數。

⑥ 地質勘探前設計院應出什麼報告

一般是把做好的方案本給地勘就行了。那裡有大體的項目內容。
樓上講的不對,規劃部門是批准你方案的。
初步設計是建委組織,專家評審的。和規劃部門沒有關系。

⑦ 實地勘察報告基本要求是什麼

鑒於岩土工程勘察的類型、規模各不相同,目的要求、工程特點和自然地質條件等差別很大,因此只能提出報告基本內容。 報告的內容: (1)委託單位、場地位置、工作簡況,勘察的目的、要求和任務,以往的勘察工作及已有資料情況。 (2)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布置,包括各項勘察工作的數量布置及依據,工程地質測繪、勘探、取樣、室內試驗、原位測試等方法的必要說明。 (3)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分析,包括地形地貌、地層岩性、地質構造、水文地質和不良地質現象等內容,對場地穩定性和適宜性作出評價; (4)岩土參數的分析與選用,包括各項岩土性質指標的測試成果及其可靠性和適宜性,評價其變異性,提出其標准值; (5)工程施工和運營期間可能發生的岩土工程問題的預測及監控、預防措施的建議。 (6)根據地質和岩土條件、工程結構特點及場地環境情況,提出地基基礎方案、不良地質現象整治方案、開挖和邊坡加固方案等岩土利用、整治和改造方案的建議,並進行技術經濟論證; (7)對建築結構設計和監測工作的建議,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間應注意的問題,下一步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建議等。

⑧ 委託設計時需要向設計院提供哪些資料比如說地質勘測報告,還要什麼

《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城鎮建設用地批准書》、《規劃意見書》、《地質勘察報告》及設計任務書

⑨ 一般地質隊和勘察設計院工作需要什麼技術

地質隊主要是野外填圖,需要從野外露頭看到的東西中提取信息,沉積學、礦物岩石學內及構造要容比較好,其實最重要的是經驗,干久了就熟了。
設計院要求更細,涉及的面比較廣且較嚴密。具體內容通常是依項目而定,不同項目所用方法、技術不盡相同,其對知識、能力的需求更深更廣。
總的來說前者在野外,60%靠眼睛觀察,後者在室內,90%靠分析思考

⑩ 岩土工程勘察報告需要送審嗎,一般送哪個部門審核

一般岩土工程勘察報告要求勘察隊嚴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規范 50021--- 2001》勘察檢測計算畫圖。報告經過勘察設計研究院蓋章認可後提供給業主即可。業主憑借報告做可研、環評、設計工程圖紙。如果工程有問題並且追溯到是勘察數據問題。

岩土工程勘察的內容主要有:工程地質調查和測繪、勘探及採取土試樣、原位測試、室內試驗、現場檢驗和檢測,最終根據以上幾種或全部手段,對場地工程地質條件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評價,編制滿足不同階段所需的成果報告文件。

(10)地質報告需要設計院提什麼條件擴展閱讀:

工程勘察:

若勘察工作不到位,不良工程地質問題將揭露出來,即使上部構造的設計、施工達到了優質也不免會遭受破壞。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工程活動都會給地質環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反之不同的地質條件又會給工程建設帶來不同的效應。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主要是查明工程地質條件,分析存在的地質問題,對建築地區做出工程地質評價。

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務是按照不同勘察階段的要求,正確反映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及岩土體性態的影響,並結合工程設計、施工條件以及地基處理等工程的具體要求。

進行技術論證和評價,提交處理岩土工程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決策性具體建議,並提出基礎、邊坡等工程的設計准則和岩土工程施工的指導性意見,為設計、施工提供依據,服務於工程建設的全過程。

岩土工程勘察應分階段進行。岩土工程勘察可分為可行性研究勘察(選址勘察)、初步勘察和詳細勘察三階段,其中可行性研究勘察應符合場地方案確定的要求;初步勘察應符合初步設計或擴大初步設計的要求;詳細勘察應符合施工設計的要求。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