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憑什麼加入世界地質公園
1. 中國有八處世界地質公園是哪八個
中國的八處世界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是以其地質科學意義、珍奇秀麗和獨特的地質景觀為主,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自然公園。我國地質公園建設工作已進行了3年多,在有效保護、合理開發和利用地質遺跡資源、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普及地質科學知識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2004年2月,中國黃山等8處地質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專家評審會評選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首批入選世界地質公園的8家國家地質公園是我國已經評審的3批、85個國家地質公園中的佼佼者。 1. 湖南張家界地質公園 聞名中外的張家界風景區位於湘西北山區,距長沙398公里。張家界原名湖南省大庸市,1994年4月更名為張家界市。張家界主峰天子山海拔1262米,在方圓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擁有3000多座石峰,一柱柱,一根根,拔地而起,倚天而立。張家界有「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巨大的園林」之美譽,景區擁有天子山、袁家界、天下第一橋等300多個景點,許多是因為山形酷肖人間風物故事傳說而得名。張家界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足,雨量豐沛。岩層以石灰岩和石英砂岩為主。石灰岩中的鈣遇水溶解、滲漏,又經千百萬年的沉落堆積,才有了今天的喀斯特地貌奇觀和千姿百態的浩瀚石峰。 2. 江西廬山地質公園 歷史、文化、森林、宗教,作為一個世界地質公園應該擁有的,江西廬山地質公園都擁有了。古樹參天、流水潺潺、曲徑通幽,千年學府白鹿洞書院遺址融合了大自然與文化的結合,令人陶醉。王家坡U型谷、蘆林冰窖、含鄱嶺冰川刃脊、廬山植物園、三迭泉、五老峰和白鹿洞書院等是廬山的主要景點。廬山地質博物館陳列了中庵寺冰川條痕石等大量地質實物和圖片,反映了廬山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 3. 廣東丹霞地質公園 廣東丹霞山地貌位於廣東省韶關市北面50公里處,上個世紀30年代被命名為「丹霞地貌」,這里以「赤壁丹崖」為主要特徵,景觀奇特,風景優美。睡美人峰、錦石岩是丹霞地貌發育比較有特色的地方,也是丹霞山最早有人類活動的地方,既有地質特色,又有文化特色。「丹霞地貌」出現以來,世界各地相繼發現了多處丹霞地貌,僅在中國內地就有650多處。丹霞地貌學已成為地貌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丹霞山也就成了中國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和研究基地。 4.安徽黃山地質公園 安徽省黃山風景區於2001年底被評審為國家地質公園,2003年被我國政府列入向聯合國推薦的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參評名單。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稱於世的黃山,無處不景,無景不奇。當年,徐霞客詩贊:「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而後天下無山,觀止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在考察了黃山地質地貌狀況後,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發出感嘆:「我今天到了黃山蓮花峰,發現了地球上的天堂。」、「黃山的美只有用心來感受,沒有語言可以表達。」黃山風景區已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同時擁有世界文化、自然雙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三頂桂冠的地方。 5.河南雲台山地質公園 雲台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這里擁有氣勢恢弘的長崖峰谷、千變萬化的飛瀑流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伊德爾博士稱,「雲台山國家地質公園是一個不可比擬的地質公園。它給人的印像是一部樂章,是一首美妙的山水交響樂。」 6. 黑龍江五大連池地質公園 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國家地質公園以其神奇的火山地貌稱絕於世,14座謎團般的新老期火山狀貌典型、品類齊全,5個火山堰塞湖和遍布1060平方公里地質公園區域內的多分類的冷礦泉,使五大連池在海內外久負盛名。五大連池不僅景觀奇佳,而且具有重大的地質科考及礦泉醫學價值,被國際地質專家贊譽為「一本打開的火山教科書」。五大連池先後榮獲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保護區、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中國礦泉水之鄉、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成員單位等桂冠,還是「世界三大冷泉之一」,被世界旅遊組織專家譽為「世界頂級旅遊資源」。 7.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以「天下第一奇觀」著稱的雲南石林公園,1982年被列為中國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1年成為中國首批國家地質公園。目前,石林是雲南旅遊的知名品牌和主要旅遊目的地,十多年來已接待遊客150多萬人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考察專家組在對雲南石林進行了野外考察後稱,雲南石林反映了世界喀斯特地貌全景,其獨特的地貌、豐富的類型體現了地質遺產的顯著價值。雲南石林把當地文化、地質形成、生態保護和完善管理有機融為一體,這在世界上是唯一的。 8.河南嵩山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地區在不足2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清晰地保存著發生在前寒武紀、三次影響范圍廣泛的地殼運動所形成的角度不整合接觸面及典型的構造形態遺跡,在不足4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連續出露著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個地質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岩石地層。地質工作者譽其為「天然地質博物館」、「 地學網路全書」。對嵩山地質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現代意義的地質調查開始於20世紀初,許多知名學者為其傾注了畢生精力,留下文章多達數百篇。
2. 魅力湘西的名稱概況
魅力湘西大劇院,是張家界武陵源景區歷史最悠久的一家劇院,它創辦於2000年3月,歷經專十五年的發展,已屬逐漸成為全國著名旅遊文化演出實體,湘西民族特色濃厚鮮明,在大陸、港澳台等華人地區,乃至韓國、日本、東南亞等地都享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能容納2800人的演藝場——魅力湘西大劇院,坐落於風景秀美、奇峰聳立的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內,古樸典雅,大氣厚重,與武陵源自然景觀相得益彰。
3.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原理,形成條件,特點,影響(從地理角度來,不要百度上特別詳細的復制來,謝謝!)
可溶性岩石
可
喀斯特地貌岩石
溶性岩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條件,我國西南地區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最主要的是這里有其發育的主體。大量的碳酸鹽岩、硫酸鹽岩和鹵化鹽岩在流水的不斷溶蝕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種奇特的溶洞。
喀斯特
景觀。從溶解度上看,
鹵化鹽岩
>硫酸鹽岩> 碳酸鹽岩;由於碳酸鹽岩種類較多,其各類岩石溶解度隨著難溶性雜質的多少而定,石灰岩> 白雲岩> 泥灰岩。從岩石結構分析,結晶質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岩石透水性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們是流動水下滲的主要渠道
喀斯特地貌岩石
。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強,岩溶作用越顯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強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發育越完整,並且形成一個不斷擴大的循環網。
流水作用
1.流水的溶蝕作用
水的溶蝕能力來源於二氧化碳(CO2)與水結合形成的碳酸(H2CO3),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來自大氣流動、有機物在水中的腐蝕和礦物風化。下面幾個化學方程式反映了岩溶作用的進行:
H2O + CO2==H2CO3;
H2CO3==HCO3--+H+(第一步:形成碳酸和碳酸根離子)
H++ CaCO3==HCO3-+ Ca2+(第二步:H+與CaCO3反應生成HCO3-,從而使CaCO3溶解)
這幾步反應在大自然間是十分復雜的過程,因為溫度,氣壓,生物,土壤等許多自然條件制約著反應的進行,並且這些反應都是可逆的,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反應向右進行,就有利於CaCO3的分解;岩溶作用進行比較容易,反之則不利於岩溶作用。
2.流水的流動作用
流動的水溶蝕性更強烈一些,這是為什麼?因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時的補充,水的溶蝕作用才能順利進行,水的溶蝕能力才得以鞏固加強。同時,流動的水帶動河底砂礫對岩石進行機械侵蝕,這樣更有利於岩溶作用的深入。
氣候影響
比如我國西南地區氣候濕潤,降水量大,地表徑流相對穩定,流水下滲作用連續,並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補充。因此岩溶作用得以延續進行。
5假喀斯特編輯由其他不同成因而產生形態上類似喀斯特的現象,統稱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黃土和粘土喀斯特、熱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區的熔岩喀斯特等。它們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構成,在本質上不同於喀斯特。
6研究歷史編輯我國喀斯特現象的文字記載,可追溯到2400年前。距今約300多年前徐宏祖(霞客)已專門研究並記述了南方喀斯特地形與洞穴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特別受岩性為主的地質背景及氣候為主導的地理環境的控制。其基本類型,按岩性分為碳酸鹽岩喀斯特、石膏和鹽喀斯特;按存在形式分為裸露型、覆蓋型和埋藏型喀斯特;按發育程度分為全喀斯特、半喀斯特或流水喀斯特;按氣候地貌帶分為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帶喀斯特;按垂直動力帶分為滲流(充氣)帶、淺潛水(飽水)帶和深部喀斯特。喀斯特地貌特殊性又在於它不僅有地表的,且有與其成因聯系的地下喀斯特形態——洞穴。
喀斯特地表形態類型屬正地形的主要有峰林、孤峰、殘丘、喀斯特丘陵和石芽。負地形主要類型有落水洞、斗淋、豎井、盲谷、干谷、喀斯特窪地、波立谷、喀斯特平原、喀斯特嶂谷(峽谷)、溶溝與溶隙等。地表正、負地形間及地表與地下喀斯特類型間常有成因聯系,構成一定的地貌組合。喀斯特孤峰、殘丘和喀斯特平原常構成一組合類型。喀斯特豎井即為地表落水洞和地下喀斯特系統水力聯系的垂直通道。喀斯特地貌是長期發育的產物,其演化模式在侵蝕循環學說的影響下,從早期格朗德(A.Grund)、
喀斯特地貌
雅庫斯(L.Jakucs)和威廉姆斯(P.W.Williams)的模式,基本為定性3~4階段模式。
自1972年史密斯(D.I.Smith)等提出外成喀斯特地貌演化數學模型後,用數學方法建立喀斯特地貌發育與動力、形態因素的數學模型正在發展。如1988年懷特(W.B.White)又提出喀斯特地形發育速率過程模型。全球碳酸鹽岩佔大陸殼11%。中國僅裸露型喀斯特即約90萬公里以上,為喀斯特分布最廣、類型最全的國家。因喀斯特地貌特殊,使其區域經濟開發和工程建設的問題也很突出。如干谷是一種因侵蝕基面和地下水位下降,使地表河轉為地下河,遺留乾涸的滲漏河谷。它在水利上劃為懸托谷,一般不宜建水庫,即使建庫也要採取鋪蓋和帷幕灌漿防滲措施。喀斯特地貌因形態奇特和地下洞穴,以及一些洞穴空氣和水的特性與有益成分而成為旅遊資源。如中國桂林山水、雲南路南石林等。
7研究意義編輯喀斯特研究在理論和生產實踐上都有重要意義。喀斯特地區有許多不利於生產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預防,也有大量有利於生產的因素可以開發利用。在水庫大壩選址時應盡量避免斷層、破碎帶、喀斯特地貌等。喀斯特礦泉、溫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氣體,有醫療價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種沉積礦產較為豐富,古喀斯特潛山是良好的儲油氣構造。
喀斯特地區的奇峰異洞、明暗相間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遊資源。如湖南張家界桑植縣的九天洞已列入洞穴學會會員洞,堪稱亞洲第一洞、黃龍洞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首批國家5A級旅遊區張家界武陵源的組成部分,是張家界地下喀斯特的地形代表,其中喀斯特地貌約佔全市面積的百分之四十。廣西的桂林山水、雲南的路南石林等馳名中外。喀斯特地貌由於其獨特的地貌特徵,經常容易「產出」類型各異的風景區。例如,貴州龍宮、織金洞等。
8地貌分類編輯按出露條件,喀斯特地貌可劃分為:裸露型喀斯特、覆蓋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這三種。
按氣候帶分為:熱帶喀斯特、亞熱帶喀斯特、溫帶喀斯特、寒帶喀斯特、乾旱區喀斯特五種。
按岩性分為:石灰岩喀斯特、白雲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鹽喀斯特四種。
9我國分布編輯中國分布
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面積大。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的碳酸鹽岩出露地區,面積為91~130萬平方千米。其中以廣西、貴州和雲南東部所佔的面積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區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區也有分布。廣西境內主要是熱帶和亞熱帶喀斯特,貴州、雲南、西藏多為高原喀斯特,高山喀斯特多分布在四川、雲南和西藏等高海拔地區。 [1]
石林風光(20張)喀斯特地形地貌除了桂林和雲南,九寨溝這些舉世聞名的喀斯特地貌以外,在中國的華東地區(包括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和上海六省市),雖然出露地表的石灰岩僅占本區總面積的4.06%(27900平方公里),但仍然發育有形態各異的喀斯特地貌。在蘇北、皖北地區發育著相對高度100-150米左右,頂部渾圓的喀斯特丘陵;江西萍鄉-宜春一帶出現了具共同基座的短錐狀峰叢;浙江天目山及皖南、贛北則為有少量溶洞的喀斯特化山地;喀斯特發育最為強烈的是福建西南部的龍岩、三明地區,不光有類峰林、峰丘、溶斗等還有長達數百米的喀斯特地下河。
在中國長江流域的十五個省及自治區內,四川省的石灰岩出露面積達128062平方公里,遠遠大於其它地區。湖北宜昌以西發育的喀斯特分布廣、形態齊全,且景觀絢麗。在雲貴高原、鄂西、湘中、湘西及桂東北以喀斯特谷(盆)地為主。高山喀斯特則主要分布在川西、藏東高原及河源地區的橫斷山脈,在寒凍風化和冰源冰川的影響下,石灰岩的喀斯特作用微弱,地表景觀乃呈高山地貌特徵,多為海拔4000-6000米的高山地,喀斯特多分布在四川盆地的周緣,即秦嶺、岷山、龍門山、大涼山、錦屏山、五蓮峰一帶,大多為3500米以上的常態山地地貌,喀斯特景觀僅出現在岩性有利的部位,為峰叢、峽谷的組合形態;在山間窪地處有大型洞穴和地下暗河出露;山原喀斯特的平均海拔為1000-1500米,分布在黔東北、鄂西、湘西、川東等地,長期的濕熱氣候和新生代以來的新構造運動使這一帶的喀斯特發育得范圍廣、形態齊全,既有峰林喀斯特景觀,又有峰叢峽谷和嶺脊槽谷;海拔300-800米的峰林喀斯特廣泛分布於湘南、桂東北一帶,位於南嶺山地西部,尤以桂林地區的峰林地貌為代表。那裡的群峰挺拔,峰叢林立,豐姿多態的喀斯特星羅棋布,地下洞系密集交織,洞中琳琅滿目的石鍾乳、石筍、石簾、石幔、石瀑布、石葡萄、石花和流水潺潺與地表的秀麗山林交相輝映,構成了祖國大地上「奇峰、奇洞、美石」的奇葩。
中國東北地區的地質和地理條件不利喀斯特地貌的發育,但那裡分布面積達70920平方公里的石灰岩是喀斯特發育的基礎。在東北南部一些地區,由於氣溫、降雨、岩性、海平面的升降及海浪作用等條件,形成了風格獨特的濱還喀斯特地貌景觀。在遼東半島南端的海濱地區,還可見到約10米高的成群叢狀分布的石芽,也是喀斯特作用的產物。
橫亘中國西部的昆侖山東西綿延2500公里,經過科學工作者的多年考察,在東昆侖山無法形成的大面積古喀斯特地貌。據考證,這是當年隨青藏高原強烈抬升而產生增熱效應和印度洋季風對這一地區影響的產物。雖然後期強烈的地質構造運動和嚴寒冰凍氣候大大地改造和破壞了這些古喀斯特地貌,但在海拔4700-5300米的山地上部和4300-4800米的下部,早,晚兩期的古喀斯特峰林、石芽、溶洞、溶蝕裂隙等依然清晰可見,它們與本區南部藏被唐古拉山的古喀斯特地貌遙相呼應,成為大地滄海桑田、天翻地覆巨變的歷史見證。
4. 我國首批入選世界地質公園的有()。。。。中華的力量
安徽黃山、雲南石林
俄把依賴誤會成了愛睦呃洱羽鋱誘冽
5. 申請世界地質公園有什麼好處
「地質公園」是一個地理區域,在這里地質遺跡是保護、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整體概內念的一部分。既為人容們提供具有較高科學品位的觀光旅遊、度假休閑、保健療養、文化娛樂的場所,又是地質遺跡景觀和生態環境的重點保護區,地質科學研究與普及的基地。
地質公園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促進經濟活動和可持續發展。建立地質公園將刺激地方企業、小公司、房屋建築業的興建和發展,開展高質量培訓課程,增加新的就業機會,因為在保護地質公園中的地質資源(如鼓勵通過人造化石來代替原生化石進行銷售)時,會創造新的稅收來源(如地質公園旅遊、地質產品等)。這為當地居民帶來了附加收入,將吸引私人資本的加入。「地質公園旅遊」是一種與經濟有關的、力求成功的、快速發展的學科,是一個旅遊業中的新領域,其中涉及密切的多學科合作。
在小學和中學開設地質課程,把當地的地質、地貌和自然地理信息編制其中,將有助於保護地質公園,同時還可增強地區意識、自豪感和自我認同感。地質公園或許就是當地和國家范圍內極好的教育工具。
概括的說,能保護地質遺跡,普及地學知識,開展旅遊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6. 芙蓉鎮·紅林石度假區憑什麼助力沖刺「世界地質公園」
湘西地質公園總面積2710平方公里,由洛塔、芙蓉鎮、紅石林、呂洞山、矮寨、天星山、十八洞回7個景區組成。答芙蓉鎮·紅石林度假區包括122平方公里芙蓉鎮和261平方公里紅石林景群,是湘西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7. 廬山為何是我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廬山是千古名山,抄得襲全國人民厚愛及世界的肯定,獲一系列殊榮: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區、全國風景名勝區先進單位、中國首批5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區、全國衛生山、全國安全山、中華十大名山、世界遺產——我國第一處世界文化景觀、我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岩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
8. 2020年有什麼最值得去的景區嗎
2020年特殊情來況,國內還是有很多源不錯的風景,喜歡大自然並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去走川藏線,還有新藏線,一路上的風景絕美,絕對可以看到很多內地城市看不到的風景。還可以去走一下青海甘肅大環線,一般走一圈是7天時間,可以看到各種湖泊,山川,雪山,鹽湖,草原,還有非常值得觀看的莫高窟。內地的城市,重慶也是值得去的,俗稱3D的一座城市,和國內其他城市絕對不一樣的觀感,而且重慶也是美食之都,去的機票一般城市都有直達,也不算貴,還是非常值得一去的。第一次回答問題,說的不好請見諒。
9. 江西廬山世界地質公園的資源情況
文學發祥地
長久以來,人們在這里創造了內涵豐富、影響深遠的廬山文化。公元前126年,司馬遷「南登廬山」,並將「廬山」載入《史記》。 東晉陶淵明、謝靈運等一批文化名人,在廬山進行了大量的文學藝術創作活動,使廬山成為中國田園詩的誕生地、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中國山水畫的發祥地。此後,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等1500多名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相繼登臨廬山生活、游覽,寫下4000餘首贊頌廬山的詩詞歌賦。
高僧慧遠
公元四世紀,高僧慧遠在廬山東林寺,首創觀像念佛的凈土法門。代表了佛教中國化的大趨勢。除此之外,廬山藏傳佛教、道教的寺廟和道觀多所,有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教堂多座。是一座集6教為一身的宗教名山。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首的廬山白鹿洞書院更代表了理學家家朱熹的興復和中國近世七百年的理學大趨勢。朱熹稱贊這里是個「無市井之喧,有山泉之勝」的好地方。
冰川遺跡
20世紀30年代,地質學家李四光在廬山首先發現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跡,從而創立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
1996年,廬山成功申報了世界文化景觀,2001年04月被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2004年2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評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宗教文化
廬山素稱「神仙之廬」,很早就有著名道者在此煉丹,至今仍留有早期道教活動的遺跡,最著名的便是簡寂觀以及其後的太平宮。東林寺曾是「天下經典一寺收」,被列為全國重點寺院鐵佛寺承其後。
書院文化
廬山自古便有白鹿洞書院、濂溪書院等。白鹿洞書院曾是中國「四大書院」之一,惠風遠播,影響海內外。至今百尺長松下,157通碑刻、57方摩崖題刻在寧靜中散發出令人感受不盡傳統文化的熏陶。
別墅文化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世界17個國家的傳教士、商人湧上廬山,建築了各具風格特色別墅千餘幢,至今保存完好的仍有636幢。步入廬山別墅群,宛如進入了世界別墅博物館。廬山的別墅在世界山地別墅建築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科學文化
廬山是第四紀冰川學說的誕生地,山上山下遍布第四紀冰川遺跡。從事植物研究的廬山植物園1934年8月20日成立,是中國建立最早的一座亞高山植物園。
10. 中國唯一一個開放式地質公園什麼時候申請成功的
您好,我抄國第一個開放式地質公園是昆侖山世界地質公園,它不僅是我國第一個開放式世界地質公園,也是我國海拔最高的世界地質公園。2005年9月昆侖山成為國家地質公園,2012年通過世界地質公園預推薦專家評審,2014年9月23日,昆侖山通過世界地質公園專家審核,成為我國海拔最高的、唯一開放式的世界地質公園。
昆侖山升級為世界地質公園及其建設信息,「地質公園之家」上有相關介紹,你可以到那裡看一下,如果還不清楚,那再問我吧。希望能夠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