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安第斯山脈屬於什麼地質構造

安第斯山脈屬於什麼地質構造

發布時間: 2021-02-19 00:40:11

1.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安第斯山脈的形成原因是什麼

安第斯山脈由南極洲版塊和美洲版塊相撞擠壓形成的.

2. 安第斯山脈是怎麼行成的

安第斯山脈是科迪勒拉山系的一部分,而科迪勒拉山系是由於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而形成的,所以樓上的說法不正確。

3. 安第斯山脈的形成原因是啥

亞馬遜堅穩地塊(或巴西地盾)受侵蝕的沉積物約於4.5億至2.5億年前淤積在堅穩地塊的西側。這些淤積物的重力使地殼下陷,產生的壓力和熱量又使淤積物成為更耐久的岩石。因此,砂岩、粉砂岩和石灰岩分別變成石英岩、頁岩和大理石。約2.5億年前,組成地球大陸塊的地殼板塊結合成超級大陸──盤古大陸。後來盤古大陸及其南部貢德瓦納古陸(Gondwanaland)發生分裂,板塊向外分散,南美洲大陸板塊與納斯卡(Nazca)大洋板塊互相碰撞(或會合),產生造山運動,因而形成安地斯山脈。

(3)安第斯山脈屬於什麼地質構造擴展閱讀

安地斯山脈的地勢地形:

一、北段:(南緯4.01°以北):山脈成條狀分支 、隔以廣谷和低地 ,各條山脈多代表背斜構造,通過侵蝕,軸部出露花崗岩、片麻岩等古結晶岩,兩翼則殘留著白堊紀、第三紀砂岩和石灰岩。位於哥倫比亞,朝北向東延伸,最後加勒比島的島弧相連。

二、中段:(南緯4.58°~27.93°):寬度和高度顯著加大,東、西科迪勒拉山脈之間楔入寬闊的山原--玻利維亞高原。從秘魯到智利,在此山脈由西北轉為東北走向。

此地安第斯山的寬度最大,也有最多的火山活動遺跡,據知有超過900個的火山,高度由5000到7000米南段安第斯山,從智利一直到巴塔哥尼亞海岸,這一段有相當多的活火山。

三、南段:(南緯27.65°以南):高度和寬度逐漸減縮,東、西科迪勒拉合二為一。由於縱橫斷層交錯,加以第四紀冰川和流水的侵蝕作用,山地顯示分割破碎的形態,普遍具有阿爾卑斯型地貌特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安地斯山脈

4. 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是怎樣形成的

由於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相互擠壓形成的。
千萬注意是南極洲板塊,不是太平洋板塊。

個人愚見,希望對你有用,祝你學習進步!

5. 位於太平洋的沿岸的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使用板塊構造學說分析其成因

安第斯山脈處於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的交界地帶,該地帶屬於消亡邊界,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碰撞擠壓,大陸板塊抬升,形成安第斯山脈

6. 安第斯山脈有哪些自然資源

安第斯山區的主要礦藏有有色金屬、石油、硝石、硫黃等。有色金屬礦多與內第三紀、第四紀火山容活動和岩漿侵入有關,特別是以礦脈和岩脈形式,侵入到上層的岩漿體,如安山岩、閃長岩、玢岩等。

眾多資源中最突出的是銅礦,礦區從秘魯南部至智利中部,為世界最大的斑岩型銅礦床的一部分,世界最大的地下銅礦采礦場就在此山脈中,在地底深達1200米,采礦坑道總長超過2000多千米。石油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北段的山間構造谷地或盆地中。

7. 安第斯山脈

簡單地說就是太平洋板塊和美洲板塊相撞擠壓形成,地質上屬年輕的褶皺山系。

8. 安第斯山脈是由哪兩大板塊碰撞擠壓而形成的

答:安第斯山脈由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擠壓形成,而北美的落基山脈則是由太平洋板塊和美洲板塊碰撞擠壓而形成。【參照板塊構造圖】

9. 安第斯山脈的地理位置

位於玻利維抄亞境內的漢科烏馬山海拔7010米,為西半球最高峰。地質上屬年輕的褶皺山系,形成於白堊紀末至第三紀阿爾卑斯運動,歷經多次褶皺、抬升以及斷裂、岩漿侵入和火山活動,地殼活動仍在繼續,為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部分。按構造地形特徵,分為北、中、南3段。①北段(南緯4°以北):山脈成條狀分支、隔以廣谷和低地,各條山脈多代表背斜構造,通過侵蝕,軸部出露花崗岩、片麻岩等古結晶岩,兩翼則殘留著白堊紀、第三紀砂岩和石灰岩。②中段(南緯4°~27°):寬度和高度顯著加大,東、西科迪勒拉山脈之間楔入寬闊的山原——玻利維亞高原。③南段(南緯27°以南):高度和寬度逐漸減縮,東、西科迪勒拉合而為一。由於縱橫斷層交錯,加以第四紀冰川和流水的侵蝕作用,山地顯示分割破碎的形態,普遍具有阿爾卑斯型地貌特徵。

10. 安第斯山脈是有哪兩個板塊碰撞而成的

安第斯山是太平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碰撞而成。

約2.5億年前,組成地球大陸塊的地殼板塊結合成超級大陸──盤古大陸。後來盤古大陸及其南部貢德瓦納古陸(Gondwanaland)發生分裂,板塊向外分散,南美洲大陸板塊與納斯卡(Nazca)大洋板塊互相碰撞(或會合),產生造山運動,因而形成安地斯山脈。

(10)安第斯山脈屬於什麼地質構造擴展閱讀:

成因新說:

科學家表示,安第斯山脈可能經歷過「瘋長期」,其高度曾在200萬到400萬年裡增長了一倍。 科學家的新發現表明,板塊構造(一種促使陸地形成、運動以及山脈形成的作用)理論也許應該更新了。地質學家原先估計,綿延在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系是在過去4000萬年裡逐漸隆起形成的。

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地質學副教授卡瑪拉·加爾齊奧內說,如果山脈抬升速度很快,就會對氣候和生物進化產生影響。安第斯山脈綿延7000公里,高山眾多,地勢陡峭,最高峰海拔6900米,山脈平均海拔4000米。

安第斯山脈是板塊運動的產物,主要是因為納斯卡板塊俯沖到南美板塊下方,於是抬升了山體。這一過程仍然在進行,還引發地震和火山噴發。加爾齊奧內和研究搭檔在《科學》雜志上撰文稱,他們對沉積物進行研究後認定。

安第斯山脈曾在幾千萬年裡抬升緩慢,然後在距今1000萬年至600萬年間突然加快了升高速度。這表明安第斯山脈的形成應歸功於「拆沉作用」。當海洋板塊與陸地板塊相撞時,一般理論都認為大陸板塊會發生褶皺形成山脈。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