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三葉蟲時代是什麼地質年代

三葉蟲時代是什麼地質年代

發布時間: 2021-02-18 21:15:20

⑴ 古生代的第一個紀,常被稱為「三葉蟲的時代」的是哪個地質時代

寒武紀

寒武紀是地質歷史劃分中屬顯生宙古生代的第一個紀,距今約5.4億至5.1億年,寒武紀是現代生物的開始階段,是地球上現代生命開始出現、發展的時期

⑵ 三葉蟲滅絕於地質年代中的

二疊紀 二疊紀(Perm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疊紀回開始於距今約2.99億年,延答至2.5億年,共經歷了4500萬年。二疊紀的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古板塊間的相對運動加劇,世界范圍內的許多地槽封閉並陸續地形成褶皺山系,古板塊間逐漸拚接形成聯合古大陸(泛大陸)。陸地面積的進一步擴大,海洋范圍的縮小,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促進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預示著生物發展史上一個新時期的到來。

⑶ 三葉蟲是什麼時代的

三葉蟲是一種奇特的遠古動物,半圓形的頭部、紋理分明的肋葉,讓它們看起來就像戴著頭盔、穿著鎧甲的武士。

它們是寒武紀的霸主,有科學家把寒武紀被稱為「三葉蟲的時代」。從距今5.2億年前的寒武紀早期開始登場,到2.4億年前的二疊紀完全滅絕,三葉蟲前後在地球上生存了3.2億多年。

作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中「跑在最前面」的物種,在寒武紀早中期的數千萬年裡,很多三葉蟲卻是因循守舊的「保守派」,老祖宗傳給它們的形態基本沒什麼改變。

2018年,孫智新與導師趙方臣研究員等在位於山東濰坊的華北地台寒武紀中期饅頭組地層中,發現一類獨特的三葉蟲。

這種三葉蟲具有特殊的頭部輪廓,酷似一對兔子耳朵。它頭部長度接近背殼總長度的一半;鞍前區向前延長,中部有一個凹口;由於特殊的頭蓋形態,活動頰特化成側邊緣平直的砍刀狀。

這些特徵及其特殊的眼脊和頭鞍特徵,使它不同於該時期的其他三葉蟲屬,成為寒武紀三葉蟲家族的又一新成員。相關研究被作為「編輯推薦」文章發表在經典古生物學期刊《波蘭古生物學報》上。

范特西蟲復原圖。霍秀泉繪。

用有趣的命名向天馬行空的音樂人致敬

古生物的名稱多種多樣,但取名無外乎幾個原則:一是避免同名,二是使人留下初步印象。

用發現地、發現者或者形態外貌特徵進行命名是古生物命名中的經典做法,不過在學術氛圍日漸活躍、文化更加多元開放的當今,新奇的命名已屢見不鮮,比如『麒麟蝦』『奇翼龍』『彩虹龍』等雙關且特色的命名,甚至有歐美學者會拍賣命名權用於公益。

「按傳統的做法,這個三葉蟲可能會叫作『耳形濰坊蟲』,不過我想一個更有趣的名字或許與它獨特的外形更般配。」孫智新說,起一個有趣的名字更能讓人記住它,並激起人們了解它的興趣,因此將它命名為「耳形范特西蟲」(Phantaspis auritus)。

孫智新在論文中寫到:屬名來自古希臘語phantasis,既英語fantasy的詞源,指的是這類三葉蟲奇幻的外骨骼,以及周傑倫的專輯《范特西》。

「這是一語雙關,既是表明範特西蟲具有奇幻而超乎想像的外貌,同時也是向天馬行空的音樂人周傑倫致敬。」孫智新告訴記者,「同齡人都認為這個命名很有趣,我覺得這個彩蛋能使遙遠的古生物更接近我們的生活。」

范特西蟲化石。受訪者供圖。

高中就開始「玩」化石

孫智新是2019年進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攻讀的碩士研究生。雖然是一名90後研究生,但早在高中時,他就開始接觸化石材料收集和研究。

「中學時代在網上看到一些化石愛好者尋找化石的信息後,覺得很有趣,就在家鄉附近轉悠尋找化石,結果還真找到一塊特別的寒武紀節肢動物化石。」孫智新隨後給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一位老師發去郵件,專家回信肯定了發現的意義,並與他合作撰寫了一篇論文。

大學本科時,孫智新恰好就讀於地質相關專業。在系統學習地質學理論知識後,尋找化石也不再是碰運氣。每到假期他就到處尋找合適的地質剖面,「我一直對寒武紀興趣最濃,讀大學期間利用所學知識,在老家及周邊找了幾個不錯的剖面。」孫智新說,隨後他申報大學生創新項目,在現導師趙方臣研究員指導下開始對山東寒武紀地層的進一步工作。

這次范特西蟲的發現地距離孫智新老家很近,「從當地愛好者那裡獲知了相關消息後,很快趕了過去,當地正在施工,發掘條件非常好,於是告訴了導師,認為可以展開深入工作。」2018年,本科仍然在讀的孫智新與趙方臣研究員等一起赴現場展開發掘研究,沒想到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獲,現在這一剖面寒武紀地層的相關研究工作仍在持續進行。

「三葉蟲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遠古動物之一,大家普遍覺得現在對於三葉蟲的了解已經比較充分了,尤其是關於山東地區寒武紀三葉蟲的研究已經持續了上百年。因此,雖然范特西蟲只是為這個龐大的家族增添一個新成員,但是它的發現堅定了我繼續搜尋與探究相關內容的信心。」孫智新說道。

⑷ 求問三葉蟲滅絕於地質年代中的哪個

背殼縱分為一個中軸和兩個肋葉三部分,橫分為前、中、後三部分。在早古生代的寒武紀已發現動物化石2500多種,除脊椎動物外,幾乎所有的門類都有了。其中最多的就是三葉蟲,約占化石保存總數的60%。它在寒武紀初期即已出現許多科、屬和種,我國已經描述過的三葉蟲就有1200多種。晚寒武紀發展到最高峰,志留紀以後逐漸衰亡,而後歷經晚古生代的泥盆紀、石炭紀,到了二迭紀末完全滅絕。如今只有在古生代的沉積岩中才能發現它那美麗的化石。在化石中,如果你仔細的傾聽,還能聽到那2億年前大海的波濤聲和那有關三葉蟲的久已失傳的故事。多嚮往那個遙遠而美麗,空曠而寧靜的年代。多喜愛那個原始而單純,頑強而壯麗的生命!從失落於2億年前的三葉蟲,我深深地悟出:生命的存在並非是為了完成某個崇高而偉大的使命,而僅僅是一種展現,是對自然界發展到一定時期的那種狀麗現象的展現,盡管是曇花一現的閃現。我贊美三葉蟲,那個曾經是如此壯麗而頑強的生命。如果將地球年齡比作一本共有4500頁的厚書,則三葉蟲出現於第4000 到4300頁之間,佔300頁,大約3億年的時間。而人只是出現於最後一頁。人的發展能持續多少頁?有三葉蟲長嗎?不管怎樣,在有限的時間里,讓我們來無所顧及地思考一切,盡一切可能地展現自己吧。

⑸ 含三葉蟲化石的地層是什麼時代

燕子石,也叫蝙蝠石,學名叫三葉蟲化石.三葉蟲(TRILONITES),屬古生節肢動物,屬三葉蟲綱專,生於海底,其種類繁多,大小不一屬,從一厘米至一米,生於寒武紀(6億年)至奧陶紀(4.5億年)最盛,「三疊紀」晚滅絕(1億8千萬年)..估計生於古生代的中寒武紀,距今約有5億年左右.又因這里的三葉蟲化石與其他地方不同,不是完整的蟲體化石,而是在形成過程中只有蟲體的硬體部分形成化石,這一部分化石頭鞍彎曲如弓,兩弓刺大於身一倍,兩弓如翼而融為一體,身小如雨燕而得名,石玩者又稱它為「飛上天石」.

⑹ 「三葉蟲時代」位於地球地質年代中的()A.古生代B.中生代C.新生代D.元古

元古代( Era,Proterozoic)緊接在太古代之後的一個地質年代.一般指距今24億年前到5.7億年前這一段地質時期.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叫元古界,代表符號為「Pt」.「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時代.寒武紀是地質歷史劃分中屬顯生宙古生代的第一個紀,距今約5.4億至5.1億年,寒武紀是現代生物的開始階段,是地球上現代生命開始出現、發展的時期.寒武紀對我們來說是十分遙遠而陌生的,這個時期的地球大陸特徵完全不同於今天. 寒武紀常被稱為「三葉蟲的時代」,這是因為寒武紀岩石中保存有比其他類群豐富的礦化的三葉蟲硬殼.1984年在雲南澄江發現了聞名於世的澄江動物化石群.澄江動物化石群向人們展示了各種各樣的生物在寒武紀里大爆發式的出現,動物的演化要比今天快得多,動物新的構造模式或許能在「一夜間」產生.現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各個動物門類當時幾乎都已存在,只是處於非常原始的狀態.中生代(英文名:Mesozoic Era;時間:距今約2.5億年~6500萬年) 顯生宙第二個代,晚於古生代,早於新生代.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稱中生代由於這段時期的優勢動物是爬行動物,尤其是恐龍,因此又稱為爬行動物時代(Age of the Reptiles). 新生代(距今6500萬年,Cenozoic Era)是地球歷史上最新的一個地質時代.隨著恐龍的滅絕,中生代結束,新生代開始.新生代被分為三個紀:古近紀和新近紀和第四紀.
故選:A.

⑺ 三葉蟲時代相對應得地質年代是什麼

寒武紀的三葉蟲數量占生物分類總數的60%~70%,因而寒武紀又稱「三葉專蟲時代」。其次屬為腕足類動物。
三葉蟲是比較高級的節肢動物,種類繁多,形體大小不一,一般長數厘米,大部分游移於潛海底,以其他動物或屍體作為食物。
三葉蟲在寒武紀最盛,到古生代就完全滅絕了。

⑻ 三葉蟲時代(早古生代,距今億~億年)

地球步入5.43億年前,海洋無脊椎動物突然興盛起來,其中最為繁盛的一種動物叫三葉蟲。三葉蟲是當時海洋生物中為數最多的一種動物,其生物量大約占整個海洋宏觀動物生物量的60%,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4.10億年前。所以,距今5.43億~4.10億年被稱為三葉蟲時代。三葉蟲時代即地質歷史上的早古生代又被分為3個紀:寒武紀(距今5.43億~4.90億年)、奧陶紀(距今4.90億~4.38億年)和志留紀(距今4.38億~4.10億年)。

Koneprusiasp.

Neoasaphus kowalewski

Acadoparadoxides briareus

Harpides sp.

Dechenella lucaensiss

三葉蟲之所以能夠稱雄整個早古生代長達1.33億年的漫長時期,是因為它們具有超凡的生存競爭能力。它們平均只有5~6厘米長,3~4厘米寬。個子雖只有恐龍的千萬分之一,但其生存競爭能力卻比恐龍強千萬倍。如有的三葉蟲為了不被其他動物吃掉,渾身長滿了刺;有的三葉蟲為了不被其天敵發現,把自己埋在海底的軟泥里,同時伸出長長的眼睛觀察敵情;有的遇到天敵,身體立即團成圓球,掉入海底……2009年5月,葡萄牙的地質學家,在葡萄牙北部4.65億年前的地層中,發現了很多大型的三葉蟲,大的90厘米長,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三葉蟲。而且,它們發現的是一個三葉蟲群,達1000多隻,表明三葉蟲可能是群體交配、「天量」產仔、以量制勝的生物。所以,三葉蟲是一種「長壽」蟲,它們從早古生代跨入了晚古生代(距今4.10億~2.50億年)。但是,當它們進入晚古生代的泥盆紀時(距今4.10億~3.54億年),就盛極而衰了。可三葉蟲很「堅強」,雖衰而不亡。它們走過了晚古生代的3個紀:泥盆紀、石炭紀(距今3.54億~2.95億年)和二疊紀(距今2.95億~2.50億年),直至二疊紀結束它們才完全消亡。三葉蟲從興起至滅絕,整整持續了整個古生代,時間長達2.93億年。

三葉蟲時代生物復原圖

在三葉蟲時代,除了節肢動物三葉蟲以外,其他常見的宏觀海洋無脊椎動物還有筆石(一種細小的蠕蟲狀動物)、腕足類、腹足類、珊瑚、鸚鵡螺、軟舌螺、苔蘚蟲等。海生脊椎動物中,出現了最古老的魚類,如昆明魚和海口魚。陸地水域中首次出現了魚類,如無頜魚。三葉蟲衰敗以後,地球歷史進入了另外一個時代——魚類時代。

葡萄牙發現的最大三葉蟲

奧陶紀生物群復原圖

奧陶紀的菊石與直角石化石

奧陶紀筆石化石

⑼ 下列地質年代中,哪一項被稱為「三葉蟲時代」()A.前寒武紀B.寒武紀C.侏羅紀D.泥盆

寒武紀是現代生物的開始階段,是地球o現代生命開始出現、發展的時期. 寒武紀常被版稱為「三葉蟲的時代」,權這是因為寒武紀岩石中保存有比其1類群豐富的礦化的三葉蟲硬殼.寒武紀是顯生物的開始,標志著地球生物演化史新的一幕,B正確.
故選:B.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