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孔中地質情況怎麼判斷
㈠ 地質剖面圖中兩個鑽孔間地層分層線是如何確定的,
這個分很多種情況,你能不能說一種具體的,方便解答
㈡ 鑽孔地質記錄表
地質鑽孔資料庫中鑽孔地質記錄表見表4.4。
表4.4 鑽孔地質記錄表
表4.4由3部分組成,分別對地層特徵、岩石特徵和簡易水文情況進行了描述。數據項說明如下:
(1)鑽孔編號:同表4.3中第一項。
(2)鑽孔號:同表4.3中第三項。
(3)層號:指進行某地層岩性描述的序號。
(4)層位或侵入時期:沉積岩層的地質年代或侵入岩的侵入時期代碼(CB04)。
(5)分層深度:岩層在鑽孔內底部的深度,單位為m。
(6)岩石地層單位名稱:經地層對比劃分的岩層名稱,按照各省地層清理成果填寫漢字名稱。
(7)岩層傾角:描述岩層的傾斜角,單位為(°)。
(8)岩層厚度:描述岩層的厚度。描述層在鑽孔內的頂深度與底深度之差,單位為m。
(9)接觸關系:描述層與下伏地層之間的地質接觸關系。即,本層與其下一層的接觸關系(CB01—18)。
(10)岩礦心長度:所描述地層的岩(礦)心長度,單位為m。
(11)採取率:描述層的層採取率。即,層岩(礦)心長度/層進尺×100%。
(12)岩石名稱:描述岩層主要岩石名稱。
(13)花紋代碼:用於表示該岩層岩性的花紋圖形。
(14)岩性描述:描述層的岩性特徵、構造特徵和變質特徵等。
(15)補充說明:包括掉鑽具、塌孔、掉塊、埋孔、涌水、漏水、縮擴孔徑、逸氣、涌沙等現象發生的層位、深度情況的簡要說明。
(16)測點地面高度:水文測量點的地面高程值,單位為m。
(17)地下水位高程:鑽孔地下水位的海拔高程值,單位為m。
(18)靜止水位:鑽孔地下水靜止水位的高程值,單位為m。
(19)沖洗液消耗量:鑽孔清洗液的使用量。
(20)泥漿比重:鑽孔使用泥漿的密度,單位為g/cm3。
(21)編錄人:鑽孔記錄編錄人員的姓名。
(22)編錄日期:鑽孔編錄的年、月、日。
(23)檢查人:對鑽孔記錄編錄表進行檢查的人員姓名。
(24)檢查日期:對鑽孔記錄編錄表進行檢查的年、月、日。
㈢ 鑽孔地質情況與設計不符合時 怎麼處理
鑽孔實際揭露情況與設計不符合時,可以將鑽孔實際揭露的地質情況向審回查設計的專家組答進行匯報,根據實際情況修改設計書,這是允許的,因為設計一般是靠已有地質資料編制的,出現誤差是很正常的,鑽孔實際揭露的地質情況才是真實的,也是對設計的驗證。
㈣ 在鑽孔水文地質編錄時,怎麼判斷裂隙是張開的還是閉合的詳細點
是岩石質量指標,通用的鑒別岩石工程性質好壞的方法。利用鑽孔的修正岩芯採取率來評價岩內石質量的優劣。容一般用直徑為75mm的金剛石鑽頭和雙層岩芯管在岩石中鑽進,連續取芯,回次鑽進所取岩芯中,長度大於10cm的岩芯段長度之和與該回次進尺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主要反映岩石完整程度,即裂隙在該地段地層中的發育程度。
㈤ 鑽孔樁基礎鑽孔施工記錄中的地質與水文地質描述怎樣寫
地質與水文地質都是以柱狀圖形式表示出來。
㈥ 橋梁中鑽孔灌注樁鑽孔過程中地質情況對應的轉速
橋梁的鑽孔灌注樁抄非為摩擦樁和端承樁,通過樁的表面摩擦力提供承載力的叫摩擦樁,現在的橋梁樁基大部分為摩擦樁,這種樁較長,因為越長表面及越大,一般需要較大的表面積才能滿足承載力的要求。通過樁底岩層提供承載力的叫端承樁,端承樁一般設置於較為堅硬的岩層上,以提供較大的承載力。但是,即使是摩擦樁,樁端也會有支撐力,只不過較小而已。而端承樁也會有摩擦力,只是摩擦力不是主要承重力。
㈦ 地質勘查或者說鑽孔數據中:測點深度、層底標高、層底深度、鑽孔深度分別是什麼怎麼區分清楚
鑽孔數據中的來測點深度、層底標高、自層底深度、鑽孔深度表示的意義不同,所以各自表示的數據也不同,具體如下。
測點深度是指在做剪切波速度時檢波器下入深度,測點深度與剪切波速度一一對應,但與層底深度和分層厚度不對應。
層底標高是指岩層最底部距離圖紙水平標高的距離。層底深度是指某一岩性分層距地表的深度。
鑽孔深度就是目標孔鑽成之後的最終深度。
(7)鑽孔中地質情況怎麼判斷擴展閱讀
地質工程領域覆蓋的范圍包括:地質調查技術和方法與礦產資源勘查與評價,區域礦產基地及礦產遠景區預測與評價,礦區與礦床的勘探、開發與評價,地質工程領域建設、勘查評價項目可行性研究與決策。
地質勘探的新技術與新方法,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地質災害的預測、評價、監測與保護,地質結構、地質環境、地質過程及地質災害研究中的計算機應用,地質工程實施過程中的質量檢測及新方法、新技術的設計、開發、應用,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行業的工程管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質勘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鑽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勘察
㈧ 鑽孔工程地質信息記錄表
地質鑽孔資料庫中鑽孔工程地質信息記錄表見表5.10。
㈨ 地質鑽孔(水鑽),在不知道地下水位的情況下,如何判斷已經鑽到地下水位深度呢
找個測繩,綁個東西往鑽孔里一丟聽到聲音了,就是到了水位了。
㈩ 鑽孔位置與鑽探地質要求
2.5.2.1 鑽孔位置選擇
(1)具重要水文地質與第四紀地質學意義;
(2)服務於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保護與水循環研究;
(3)鑽孔揭露的含水層在區域上具有代表性;
(4)對區域地下水系統劃分和含水層結構研究有參照意義;
(5)技術上可行;
(6)交通便利,地勢相對平坦,通訊方便,利於環境保護。
2.5.2.2 鑽探基本要求
(1)主孔採取分層止水、取樣;
(2)如果主孔不採取分層止水,就選擇實施輔助孔;
(3)鑽孔要揭穿有供水意義的含水層,不得在含水層中終孔;
(4)水文地質綜合科學鑽探原則上由主孔和輔助孔組成,輔助孔的個數由當地的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程度決定,在設計中充分論證實施輔助孔的必要性;
(5)鑽探完畢,所有科學鑽探孔組要達到長期監測的目的,監測內容包括:各層水位、水質變化、同位素研究等。
2.5.2.3 鑽探地質要求
2.5.2.3.1 岩心編錄
鑽進過程中應及時進行地質、水文地質編錄,鑽孔竣工後應及時提交岩心記錄表、測井曲線、岩心采樣及分析結果等資料,編寫鑽孔綜合成果圖。
2.5.2.3.2 簡易檢測
在鑽進過程中應觀測孔內水位變化、沖洗液明顯漏失位置、顏色變化和消耗情況、涌砂坍塌情況等,要認真做好記錄。
2.5.2.3.3 鑽孔結構
(1)先進行小徑(擬為127mm)取心鑽進,達到設計孔深進行物探測井後,再擴孔成井;
(2)擴孔孔徑不小於550mm,變徑孔徑不小於450mm,各孔上部下入直徑304mm鋼管,下部下入直徑203mm鋼管;
(3)濾水管為圓孔肋骨纏絲結構,孔隙率取決於含水層岩性,一般不小於25%。
2.5.2.3.4 孔斜
在100m內不大於1.0°。
2.5.2.3.5 孔深校正
同一鑽孔應採用相同的鋼捲尺丈量,測量時讀數至厘米,每鑽進50m和終孔後應校正孔深,孔深誤差不大於2‰。
2.5.2.3.6 岩心採取率
每個科學鑽探孔全程取心,鑽孔取心率平均不低於70%,其中砂層不小於40%,粘性土層達到90%以上,卵礫石層取代表樣。
2.5.2.3.7 測井
(1)常規地球物理測井
電阻率法、自然電位法、自然伽馬法、岩性密度/補償密度法、井徑測量、井斜測量。
(2)建議增加測井內容
·聲速測井;
·井中流體測量;
·超聲成像測井;
·溫度測井;
·同位素測井技術。
用FDC-250A型地下水參數儀測定井孔所在位置的地下水天然流速及其垂向分布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