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繪圖有什麼用
❶ 學習任務一 了解地質制圖與數字地質圖
一、地質制圖
地質圖件是地質工作成果的重要表現形式,地質制圖貫穿於地質工作的全過程。據統計,地質工作的制圖作業佔全部工作時間的1/3以上。利用計算機自動制圖能減輕地質工作者的制圖負擔,從而把更多的精力集中於地質分析工作。傳統的地質制圖過程工藝繁瑣復雜,成圖周期長,勞動強度大,不便及時進行動態編輯修改。利用計算機實現地質制圖過程的自動化,形成現代化數字制圖流程,可實現地質圖件的數字化,建立圖形和屬性數據相結合的資料庫,實現地質圖數據分層管理;可靈活對地質圖信息進行查詢、編輯、統計和分析。藉助相關的計算機制圖軟體,縮短了地質制圖的修編周期,提高了地質圖件的應用價值。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數字化地質制圖是現代地質工作者必備的基本技能。
二、數字地質制圖的優點
數字地質圖具有以下一些優越性:
◎質量優,精度高。可以根據制圖要求對圖件的質量、精度和精確性進行隨時監測、處理和修訂,以使其符合圖件精度和質量要求。
◎工藝流程簡單。計算機地質制圖技術簡化了復照、曬藍、清繪、刻圖、翻版分塗、撕膜、曬網線等常規復雜的制圖工藝。由編稿原圖輸入到計算機,經過在屏幕上編輯加工後,就可以在屏幕上進行檢查和校對,無誤後即可出圖。
◎加快了成圖速度,縮短了制圖周期。過去手工製作一幅1∶20萬正規地質圖,從編稿到清繪,需要兩名制圖者用近一年的時間,現在通過計算機制圖只需一名制圖者三個月即可完成,縮短了制圖周期,加快了成圖速度。
◎降低了制圖成本,提高了制圖效率。計算機地質制圖一方面節約了時間、精力、紙張;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圖件資料庫,使數據可以再利用或永久保存;再一方面可以將圖件資料庫變成信息,進行遠距離快速傳送。據統計,計算機地質制圖與手工地質制圖相比,制圖成本降低了60%左右,制圖效率提高了5~8倍,大大地節約了資金和現有資源。
◎建立圖件資料庫,且數字地質圖資料的使用很容易實現資源共享。一張地質圖件製成後即有了一個圖件資料庫。圖件資料庫,特別是基礎圖件資料庫,其數據可以無限制地重復利用,使數據可以更加充分發揮作用。
◎操作容易、修改方便。現在計算機地質制圖技術已得到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應用軟體種類也比較多,操作十分容易。對於圖件內容的修訂、更改、刪除、調換、旋轉、扭動、增加、添補、移動等均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實現,以達到更加完美無缺。即使校樣圖出現了問題,也可以進行修改。
◎圖件更新方便。只要有新的資料和信息,就可以隨時對原圖件進行修改和更新。只需採集和添加新的資料和信息,而無須採集老的資料和信息,這也大大提高了圖件更新的速度,節約了成本。
◎數字地質圖可以很方便地查看各要素的屬性和進行地質問題的研究,並且隨著數字高程(DTM)研究的日益深入和成熟,地質學家有可能足不出戶就可研究某些地質問題,實現了地質制圖技術的重大突破。
◎簡化了地質圖件的評審程序。一是可以在計算機屏幕前進行審查;二是可以通過區域網或公共網進行遠距離審查。而原來在評審地質圖件時需要把一大堆圖件「捧」到評審現場,請專家進行審查和評審。現在評審地質報告帶上磁碟就可以了。
◎有利於保密。圖件數據所賦存的信息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保密顯得尤為重要。對於有些保密性強的圖件,一方面可以不用印刷;另一方面只需印刷少量圖件供核心決策和研究利用即可,無須多量印刷。
三、數字化地質制圖
數字化地質制圖,是指利用計算機圖數轉換技術、互動式圖形技術將圖件數字化,對其進行編輯修改,然後通過高精度圖形設備,直接制圖或生成製版膠片,同時生成可反復使用、任意個性的數字圖件。實現地質圖數字化,建立圖形和屬性兩類地學數據相結合的資料庫,將地質信息全部存儲於計算機中,實現對地圖數據分層信息成片存儲,這樣易於管理和查詢,並為分析應用開拓了新領域。GIS與多媒體、互聯網等結合,可實現地質制圖的信息共享及多途徑顯示、輸出、分析,實現動態化制圖。地學信息總是處在動態變化過程中,地學圖件內容的變更,會引起修改再版時注入新資料,利用GIS可方便地將信息調出,作必要修改,重新輸入,大大縮短修編周期,生成的地質圖件精度高、速度快,大大提高了地質圖件的應用價值。
用於數字化地質制圖的軟體有很多種,本課程以目前地質工作中應用比較普遍的MAPGIS系統作為主要工作平台,學習數字化制圖的基本方法和工作原理,其他地質制圖工作平台作為拓展學習的內容。
❷ 請教用的最多的地質繪圖軟體
國內目前政府部門比較認可的是Mapgis和CAD,各有優缺點,不過Mapgis是國產的Gis軟體,還有ArcMap、ArcView等 查看原帖>>
❸ 地質勘探制圖軟體
MAPGIS繪圖軟體是我國自己生產的,主要用於國土、地質勘探等領域。這是我國非常成功的一個軟體,比國外的好用。
❹ 工程地質測繪圖用途是什麼
測繪目抄的:為了研究擬建區域的地層、岩性、構造、地貌、水文地質條件及地理地質現象,對工程地質條件予以初步評價,為選楊址、橋梁隧道位置、選公路路線及勘探方案的布置提供依據。
測繪要求:1、測繪范圍 2、測繪比例尺 3、觀察點、線的布置
測繪內容:地形、地貌 、地層岩性 、地質構造 、不良地質現象 、第四紀地質 、地表水及地下水、建築砂石料
❺ 請問關於地質繪圖類軟體大家常用的都有哪些,各有啥優缺點呢
ai、cd是很常用的,幾乎可以製作各類圖件,autocad也是製作頂底板儲量圖的常用軟體。還有西安集靈的cgis煤礦用軟體在煤田分析方面也勉強可以,就是操作不方便,圖件沒法共享,兼容性太差。
❻ 衛星遙感繪圖意義是什麼
1978年,海洋資源衛星精確地測量了全球大部分地區到海面的距離。第一次展現了海底埋藏構造的全貌。其中驚人的發現是:由於重力的變化,海底大洋中脊和海溝在其海面上產生相對應的波峰和波谷,大洋表面地形顯示出具有數百英尺高的波峰和波谷。但是,由於這些海面變化范圍面積寬廣,所以在開闊大洋中無法識別這些現象。
由海底山脈、大洋中脊、海溝和分布於海底質量變化的其他構造產生的重力控制了表層海水的形狀。海底山脈產生了巨大的重力,這種現象造成海水圍繞其周圍堆積,在海面上產生了涌浪;相反,以較小質量吸引海水的海溝在海面形成低谷。例如,1英里深的海溝能造成海面下凹12英尺。在非洲東北部索馬里隨著板塊俯沖進入地幔,就會形成一個偏離理論重力值的低重力區,這可能是世界上最老的海溝。
利用海洋資源衛星遙感數據編制了一張全球海水表面圖,表明海底深達7英里。大洋中脊山脈和深海溝被描繪得很清楚,這比過去任何其他方法獲得的海底圖像更加詳細。海底圖也揭示了許多新特徵(例如裂谷、大洋中脊、海山和斷裂帶),並且較好地說明了一些已知的特徵。這些圖件為板塊構造理論提供了新的支持,認為地殼裂解為幾個板塊,這些板塊的不斷漂移造成了地表的地質活動,包括山脈的生長和洋盆的拓寬。
衛星圖像也揭示了由常規海底測繪技術未發現的長期埋藏的斷裂帶,像一把梳子一樣穿過太平洋中央海底的虛線,它受洋殼之下30~90英里深處地幔物質對流的影響。每個循環包括了熱物質的上升和較冷物質的下沉,把海底拖回地幔深處。
衛星資料也揭示了印度洋南部的一條斷裂帶,在大約1.8億年前,印度從南極洲分離。隨著印度次大陸向北漂移,位於Kerguelen島西南方向長1000英里的很深的裂縫切割了海底。當印度與亞洲碰撞時,在漂移1億年後,像擠手風琴一樣形成了很高的喜馬拉雅山脈。印度南部一系列奇特的東西向洋殼褶皺證實了印度板塊仍然向北擠壓,繼續使喜馬拉雅山脈抬升,並且使亞洲大陸每年縮短3英寸(1英寸≈2.54厘米)。
甚至埋藏的構造也是第一次完全展現在我們面前。例如,大約1.25億年前,當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開始分離時形成了古大洋中脊。海底擴張中心被深埋在厚層沉積物之下,板塊之間的邊界向西移動,留在開始下沉的古大洋中脊之後。該大洋中脊的發現有助於地質學家追蹤過去近2億年來的海陸變遷歷史。衛星資料進一步證明了深海底仍存在大部分未知區域,海底勘探與外層空間勘探同樣重要。
❼ 地質素描圖有什麼作用
地質素描是以野外地質物象為對象,用素描技法描繪出地質客觀實體的空間形態及相互關內系。如地貌景觀、地質容構造、岩石礦物等內容。往往用許多文字還表達不清的地質現象,而一張素描圖卻表達得十分清楚,這對提高工效和工作質量起著重要作用。這就是它的作用啦!
❽ 地質公司中常用的繪圖軟體是哪些
mapgis、cass、鴻業制圖、arcview、MapInfo、遙感軟體應該都要用到吧!Cass和鴻業都是在cad基礎上使用的
❾ 計算機地質繪圖
就用cad不就得了,還有里正,mapgis等等
看看你具體做那個行業的地質工作
❿ 地質勘察繪圖用什麼軟體
CAD制圖輔助工具說明 2007.10.01
===================
CAD制圖輔助工具是本人自主開發的一組CAD應用軟體,其開發以及運行環境為:
Windows XP SP2 操作系統、AutoCAD 2002和Microsoft Office 2000。
CAD制圖輔助工具是本人對2000年以來在AutoCAD及Microsoft Excel2000上二次開發工作的一個總結,內容涉及地質剖面圖繪制、測繪展點、鑽孔剖面圖繪制、鑽孔柱狀圖繪制、觸探曲線繪制、表格繪制、渠線里程推算、測量放樣計算等一系列水利水電工程測量中常用的制圖輔助工具。
一、常見問題:
1.CAD啟動後,如果該制圖工具的菜單和工具欄不能正常載入或顯示,請仔細檢查本工具在AutoCAD中的支持文件搜索路徑是否設置正確;
2.如圖形未能繪製成功,請仔細檢查數據錄入中的數據是否正確或符合程序要求。安裝目錄內有相應的數據文件可供參考;
3.當運行數據錄入程序無響應時,請先刪除temp目錄內所有的(臨時數據)文件後再打開程序;
4.不能將數據文件與圖形文件保存在同一目錄內。
二、使用技巧:
1.在鑽孔剖面圖的數據錄入中
a.「地層代號」數據欄中的地層代號如需用上下標表示,請用「!」表示下標,「^」表示上標,如:Q!4^2al表示4是下標、2al是上標;
b.「試驗數據」數據欄中滲透系數如需用上標表示,請用「^」表示上標,如:K=1.39×10^-4表示-4是上標;
c.實際輸入時,如上下標判別符號沒有輸入,程序僅將輸入內容作字串處理,如輸入K=1.39×10-4,則標注內容也是K=1.39×10-4;
d.如終孔水位為負值,程序將在圖形中孔口線以上10cm處,標注水位高程及施測日期,否則在實際井深處標注水位高程及施測日期;
e.「其它界線」數據欄輸入強、弱風化線下限井深和取樣位置、終孔水位井深等,其中程序繪制強、弱風化線型符號,其它界線如泥化夾層等,將以輔助線的形式繪出供參考;
f.如要表示鑽孔套管所下位置,在「鑽孔結構」數據欄輸入鑽孔結構數據時在數據後面加字母g或G即可。其套管所在孔徑將用虛線表示;
g.「岩性分類」欄即可輸入中文也可輸入代碼。例如某段岩性為「粉砂質泥岩」",可在「岩性分類」一欄中輸入「粉砂質泥岩」,也可輸入其對應的代碼編號「HW006」;
h.如果沒有相應的花紋圖案,可打開「Hwdata.txt」文件編輯相應的花紋代號來取代;
i.取樣位置也可以輸入起始井深值來表示,數值中間用「-」或「/」分隔,比如輸入22.34-25.46或22.34/25.46。
2.鑽孔剖面圖繪制中的「地層代號」和「岩層界線」(砂卵礫石、泥質粉砂岩、粉砂質泥岩、砂岩、強風化等)是作為輔助線而設定的,不需用時關閉「Temp」圖層即可。
三、歷史更新:
2007.12.01
修正圖切時弦線方向的多處顯示錯誤。
2007.11.24
修正放樣計算程序中變數錯誤導致的計算問題。
2007.11.11
修正剖面繪制中里程標注值及標注位置的問題。
2007.10.01
修正圖切剖面時圓弧要素的顯示,增加弦線方向。
2007.08.29
更新剖面數據錄入模塊。
2007.06.22
增加關閉、退出模塊中數據未保存時的提示功能。
2007.06.20
增加任意目錄打開、保存功能。
2007.06.19
更正另存為文件時的參數設置錯誤。
2007.06.18
修改狀態欄顯示的文件路徑顯示錯誤。
2007.06.01
修正保存數據時參數設置模塊的錯誤。
2007.04.10
更新剖面數據錄入模塊,增加多文檔操作功能。
2007.01.01
增加繪制柱狀圖破碎帶和泥化夾層功能。
2007.01.01
增加繪制剖面圖起始點間距功能。
2007.01.01
修改放樣計算程序中的錯誤。
2006.07.11
修正在AutoCAD 2007中的運行錯誤,增強程序對04、05、06、07版的支持。
2006.07.07
增加讀取多段線頂點坐標功能。
2006.07.05
修改剖面點高程累距查看程序。
2006.06.01
修正觸探數據管理工具中數據顯示錯識。
2006.03.31
增加菜單文件編輯及刷新功能。
2006.03.28
修正鑽孔柱狀圖中試驗數據標注時的錯誤。增加數據自動復制、備份功能。
2006.03.22
增加清除程序運行時產生的臨時文件功能。
2006.03.18
增加打開坐標一覽表的功能。
2006.03.16
增加圖切剖面時自動寫入累距數據的功能(以當前日期數+時間秒數為數據文件名)。
2006.03.13
修正剖面數據錄入中的小錯誤,增強了打開新數據格式的功能。
2006.03.04
修改圖切剖面程序,增加量取圓弧、直線、多段線長度等功能。
2006.01.21
修正生成剖面及鑽孔時臨時數據文件所在目錄為當前目錄下的temp子目錄內。這樣有利於清除垃圾文件,便於查看程序運行的錯誤。
2006.01.13
用Inno Setup 5.15重新製作安裝,可以選擇安裝各功能模塊。並定名為「阿江CAD工具DIY版 2006.01.13 內核版本:0601001」。
2005.12.23
修正量取剖面方向和兩相交線夾角的坐標距離顯示方式。
2005.12.13
改進數據錄入中打開及選擇數據文件時的選擇方式。
2005.11.28
修正載入《剖面數據管理》程序時的錯誤提示。
2005.10.04
修改《剖面數據管理》程序所產生的臨時文件存放路徑,將原來的存放目錄C:\Windows\Temp改為當前目錄的Temp子目錄。
2005.10.03
修正圖切剖面起點累距的輸入方式和方向的顯示問題。
2005.10.01
修正Z坐標歸零時對不同坐標系的處理,修改選擇對象時自動選擇全部對象為手動選擇所需對象。
2005.09.29
將世界坐標系轉換與測量坐標系轉換合並,修正旋轉角為0時無法改變基準點坐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