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野外工作要做什麼
㈠ 舉例說明野外地質工作的一般程序,工作內容,注意事項。
首先要根據你的專業來設計野外地質工作重點,尤其由你負責的時候,需要非常充分的准備工作,認真設計好每一條路線,明確每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每天晚上要看地質圖地形圖很晚的為了准備下一天的工作。如果是沒有信號人煙的工作區准備住在山裡的,更是絕對不能馬虎鬆懈。
後勤工作還要全面到位,准備水、干糧啦,詢問司機師傅汽油情況了等等。
如果只是跟著別人跑野外,那麼從基礎地質野外工作的角度來說
1 看地質圖查閱資料,做到心裡有底,了解區域背景,不可以稀里糊塗的跟著人家跑下來,結果什麼都沒學到
2 盡量把基本的工具帶全(羅盤、地質錘、放大鏡、樣品帶、記號筆、野簿、電池、捲尺、照相機、GPS……)
3 到一個地方要多聽老師的講解,做筆記,用羅盤打方向量產狀,查看岩性,用地質錘敲開岩石新鮮斷面,有時可以用放大鏡做輔助觀察,好的現象要用照相機照下來,照的不清楚要素描畫下來。采樣品要盡量新鮮沒風化,根據不同的樣品用途采適當的大小,每采一塊都要有詳細的記錄
4 回來後認真整理野外第一手資料
5 一定要主意安全,起碼要培養意識,地質包里必須帶的,a地質錘(工作防身兩用),b礦泉水(有時背石頭可能礦泉水是累贅,那也要至少帶一瓶),c如果沒有防雨的沖鋒衣就在地質包里藏一把傘,d創可貼要隨身帶,e一定穿長袖長褲(防日曬防刮擦)f可以帶口哨
野外工作不容易,搞地質的不容易,一定要認真對待
㈡ 地質隊野外一般做些什麼工作
區調,地質填圖,化探取樣,物探這是地質基本地質工作,如果是找礦類的話回,後期就是槽探,答坑探,鑽探,如果你是做這一行的話,學生開始去是做這些工程的編錄,以後慢慢成為地質工程師。我自己是地質找礦的,挺苦逼的。希望我是答案是你所要的
㈢ 地質工作野外生存需要的技能
地質抄調查項目從業人員應當具備襲野外生存的食、住、行、防護、自救和他救這六項基本技能,具體包括:野外水、火和食物的給養,野外氣象預測,野外宿營,野外方向辨別與通信,野外復雜地形行進,野外傷病急救,野外避險,野外遇險營救等。
㈣ 要把地質工作干好,到底需要掌握什麼知識
地質分很多類啊,石油地質,煤田、固礦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你具體做的是哪專一塊?看你屬所說的只在辦公室玩軟體,不出去跑野外是學不好地質的,不然地質怎麼成了艱苦行業了,雖然現在條件好多了,多出去看看露頭、剖面,看看岩心,做做編錄,從最基礎做起吧
㈤ 地質學的工作一般是做什麼
從事固體礦產勘探,油氣勘探,采礦與工程勘察,水文地質勘察,海洋勘察,地質災害研究與預防等等或相關的科研,教學工作
㈥ 真實地質工作者的野外工作是怎樣的
區調,地質填圖,化探取樣,物探這是地質基本地質工作,如果是找礦類版的話,後期就是槽探權,坑探,鑽探,如果你是做這一行的話,學生開始去是做這些工程的編錄,以後慢慢成為地質工程師。我自己是地質找礦的,挺苦逼的。希望我是答案是你所要的
㈦ 野外地質工作會遇到哪些困難該如何解決
首先遇到的是爬山涉水,「蜀道難,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是最真實的寫照。你將走過內前人沒有走過的道容路。路就在你的腳下,讓你隨時的選擇,會讓你疲倦不堪的。解決的辦法就是端正思想,不怕苦,不怕累。
第二是春天出去的時候經常的遇到老蛇,解決的辦法是,地質錘的把子長一點,走路盡量的不要選擇潮濕的山凹,注意路上的動態。
第三是住房生活的困難,出去野外工作,往往是租住老百姓的空閑的房子,住宿,洗澡,吃飯等方面都會遇到不少的困難。解決的辦法是習慣了簡單的生活就好。
當然,在野外工作還會遇到更多的困難,還可能會有一些預測不到的困難,如果你是從事這項工作的,你就會慢慢的習慣艱苦的生活和工作的。
如果要徹底的解決這些困難,第一,你不要學地質的,第二如果你已經學了地質專業的,你可以改行或者半改行,半改行就是調到地質行業的機關里去,改行就是脫離地質行業,找其他的工作做,這個解決的辦法才是最徹底的。
以上回答,希望你喜歡。
㈧ 我想做野外地質考察的工作,應該怎麼做
首先,你應該去看一些野外生存書籍,這是作為一個野外工作者必須知道的,其次你還要學版習權一些野外的醫療常識,這樣就不至於在身體不適時才去找診所。再次就是專業知識,野外地質考察對地質專業知識要求比較高,你可以去找一些基礎地質學之類的書籍來看。第四就是野外考察准備了,地質羅盤,海拔氣壓表……等許多考察工具。在高校附近或者地質勘察院附近應該有售,祝你成功。
㈨ 地質工作者要具備哪些能力
很多啊。簡單說說我的認識吧(我是構造地質學專業的):
1。野外識圖的能力(專包括地質圖、礦屬產圖、構造圖等);
2。認識基本礦物的能力(如石英、長石、雲母、方解石等);
3。認識基本岩石的能力(如各種砂岩、頁岩、泥岩、灰岩、白雲岩、硅質岩、板岩、片岩、千枚岩、片麻岩、各種花崗岩等);
4。認識基本化石的能力(如蜓類、珊瑚類、鮞狀灰岩等);
5。認識基本構造的能力(當然最基本的斷層、褶皺肯定要知道);
6。使用GPS的能力(GPS的設置、校正,3°,6°分帶的掌握等);
7。CORELDRAW,MAPGIS等繪圖軟體的基本掌握;
......
總之,地質是重實踐的,到野外工作才能很好的掌握。
㈩ 野外地質工作方法
測量某物體的方位是野外地質工作者應具備的最基本的技能。在定點時,首先要做的就是測量觀察點位於某地形或地物的方位。測量時打開羅盤蓋,放鬆制動螺絲,讓磁針自由轉動。當被測量的物體較高大時,把羅盤放在胸前,羅盤的長水準器對准被測物體,然後轉動反光鏡,使物體及長瞄準器都映入反光鏡,並且使物體、長瞄準器上的短瞄準器的尖及反光鏡的中線位於一條直線上,同時保持羅盤水平(圓水準器的氣泡居中),當磁針停止擺動時,即可直接讀出磁針所指圓刻度盤上的讀數,也可按下制動螺絲再讀數。
測量岩層產狀要素
岩層產狀要素包括岩層的走向、傾向和傾角。岩層走向是岩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延伸方向。岩層傾向是岩層面上的傾斜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方向。傾角是傾斜線與水平面的夾角。
測量岩層走向時,將羅盤的長邊(與羅盤上標有N—S相平行的邊)的一條棱與層面緊貼,見圖1,然後緩慢轉動羅盤(注意:在轉動過程中,羅盤緊靠層面的那條棱的任何一點都不能離開層面),使圓水準器的氣泡居中,磁針停止擺動,這時讀出磁針所指的讀數即為岩層之走向。讀磁北針或磁南針都可以,因為岩層走向是朝兩個方向延伸的,相差 180°。
1 岩層產狀的測定方法
測量岩層的傾向時,羅盤如圖1放置,將羅盤南端(標有S)的一條棱緊靠岩層面,這時長瞄準器指向與岩層的傾向一致,並轉動羅盤,轉動方法及原則同上。當羅盤水平、磁針不擺動時,就可讀數。如圖1放置羅盤,應讀磁北針所指的讀數。當測量完傾向後,不要讓羅盤離開岩層面,馬上把羅盤轉90°,(羅盤直立),如圖1放置,使羅盤的長邊緊靠岩層面,並與傾斜線重合,然後轉動羅盤底面的手把,使測斜器上的水準器(長水準器)氣泡居中,這時測斜器上的游標所指半圓刻度盤的讀數即為傾角。
在測量地層產狀時,一般只需測量地層的傾向和傾角,而走向可通過傾向的數字加或減90°得到測量傾向和傾角時,必須先測傾向,後測傾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