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雲怎麼看圖例
㈠ 暮雲嶺地質剖面圖
哥們我懂得的 你要的是構造地質學書後附圖對嗎?可惜當年我的作業也沒留底版,不然我就給你掃一權份貼上來了。呵呵,不過呢,建議你還是自己手工描把,應該還是很簡單的。細心點,比例尺別弄錯了,另外,河溝的地方適當畫低一點,我的當年還被老師說過了的,最後畫好後,兩邊的岩層應該是可以連起來的,也當做自己檢查的一個標准吧。
好好學,祝你通過!
㈡ 暮雲嶺地形地質圖軸跡怎麼找有幾個
可以先從兩翼產狀大致判斷軸面 再確定軸跡 其實就是找最上層各地層的樞紐,版相連就可以了。好權像有8個 描述褶皺先說出延伸走向,地層年代,長寬,大致形狀,褶皺類型,兩翼產狀,轉折端及翼間角,褶皺大致形成年代
㈢ 地質信息圖層
(一)賦礦地層的信息圖層
阿爾泰稀有金屬成礦帶蜚聲中外,全區稀有金屬礦化普遍,但主要礦產儲量還是集中分布在可可托海地區。本區成礦地質背景的研究表明,區內有著特殊的建造和改造的發展演化歷史,為稀有金屬的活化、遷移和相對集中分布提供了優越的成礦地質條件,構成本區成礦不可缺少的控制因素。研究區巨厚的上地殼和活躍的構造活動有利於本區地殼改造—重熔型花崗岩的發育,為形成與花崗岩有關的稀有金屬礦創造了有利的先決條件。鋰、鈹、鈮、鉭等稀有金屬均屬於分散於地殼之中的分散元素,沒有地殼改造很難使極其稀少和分散的元素集中富集成礦。
可可托海地區稀有金屬礦的分布與陸殼基底的元古宙地層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對成礦起著源岩的控製作用。本區元古宇為最古老的基底岩石,而且其岩性是含長英質的變質火山、沉積碎屑岩,富含稀有元素,故由其重熔產生的花崗質岩漿相對富含稀有元素,成為形成不同類型的稀有金屬礦產的重要源岩(圖4—2)。
圖4—2 研究區賦礦地層與礦點疊加圖
研究區出露的主要賦礦地層為奧陶系哈巴河群、東錫勒克組和泥盆系康布鐵堡組、托讓格庫都克組、阿勒泰組、北塔山組、頭蘇泉組、卡西翁組。
(二)地層組合熵
趙鵬大、裴榮富、季克劍等學者認為,一些礦床(如金礦床)的形成與區域地質作用過程的復雜程度相關。即一個地區的地質條件越復雜,對區域成礦作用越有利。特定空間部位出露的地質體類型的相對多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該部位地質條件的復雜程度。在統計學上,可以用熵值來衡量一個地區不同空間位置地質條件的相對復雜程度。
熵的計算公式為:
新疆可可托海稀有金屬礦床三維立體定量預測研究
其中,N代表研究區地質體種類的多少,如地質圖中地層、岩漿岩體、老變質岩和火山岩等地質體類型的總數;Pi代表統計單元中第i類地質體的出露面積與統計單元總面積之比。
利用MRAS平台提供的自動計算熵值的功能,計算出研究區地層組合熵值圖(圖4—3)。
圖4—3 研究區地層組合熵等值線圖與礦點疊加圖
(三)岩漿岩信息圖層
研究區岩漿岩非常發育,岩類比較齊全,且主要集中在海西期形成,是我國最重要的阿爾泰岩漿岩帶的分布區。研究區分布的不同時期的花崗岩類由基性至酸、鹼性呈遞減演化的趨勢。其中海西早期有輝長岩、閃長岩、石英閃長岩、斜長花崗岩,但以石英閃長岩和斜長花崗岩為主。海西中晚期以黑雲母花崗岩(或二長花崗岩)為主,有部分鉀長花崗岩和少量的鹼長花崗岩。整個海西期花崗岩類的形成深度,由老至新也由深變淺。
本區花崗岩類岩石化學成分具有同源演化的特徵,這不僅是劃分岩石單元的基礎,而且與成礦關系也十分密切。隨著分異指數的增加,岩石的酸度和鉀、鈉鹼性增強,對稀有金屬成礦越有利。表明本區稀有金屬偉晶岩和含稀有金屬花崗岩均與黑雲母花崗岩尤其是鉀長花崗岩和鹼長花崗岩的分布相一致。淺成和超淺成的花崗斑岩的分異指數也高,酸、鹼度雖大,但形成深度不宜偉晶岩的形成,因此與成礦關系不大。可可托海成礦區內的各類岩石中,稀有元素背景值普遍較高,尤其是花崗岩、偉晶岩及其附近的圍岩,稀有元素的含量則相對更高。但是,稀有元素富集成礦,卻只限於某些岩類的局部地段。
花崗偉晶岩型礦床是成礦區內的主要稀有金屬礦床類型,從產出位置上看,絕大多數花崗偉晶岩脈和稀有金屬偉晶岩礦床,都成群地分布於巨大的花崗岩體內外接觸帶。偉晶岩脈的圍岩主要有花崗岩類、變質輝長岩類、混合岩類及結晶片岩類,圖4—4為研究區上述四種岩漿岩緩沖區與礦點疊加圖。
(四)構造信息圖層
成礦的基本條件包括物質來源、聚集條件和定位條件,而構造活動對上述成礦基本條件都有一定程度的控製作用。因此可以認為,構造對成礦起著主導作用和多方面的控製作用。
本研究區不同時期的構造活動,對成礦起著不同的控製作用。古元古代末興起的構造運動以後本區處於地槽環境,控制了元古宇庫木齊群及富蘊群巨厚的復理石火山碎屑沉積建造。後經塔里木運動發展成為本區的陸殼基地,也構成了以後大陸活化區的花崗質岩石的源岩。由於源岩富含稀有元素,同時也成為成礦的礦源,為成礦提供了物源條件。加里東期,研究區相對處於隆起地區,未見下古生界的沉積。海西運動初期,本區處於拉張環境,出現地幔分離,玄武岩漿分異的基性岩侵入,熱流值不斷上升。海西早期由於准噶爾板塊向西伯利亞板塊俯沖,使本區處於碰撞擠壓階段,產生區域動力熱流變質作用,形成遞增變質帶,熱穹窿、熱谷相間展布。構成的構造—熱片麻岩穹窿,不僅控制了本區的變質建造帶和變質相,也控制了花崗岩化作用及重熔作用所形成的岩漿活動,為稀有元素的聚集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圖4—4 研究區分布的岩漿岩與礦點疊加圖
構造動力的控礦作用在研究區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①海西初期地殼的引張階段,地殼的拉張動力促進了「地幔熱流」上升。隨著區域熱流值升高,海西早期地殼的碰撞俯沖,造成區域動力熱流變質,形成構造—熱片麻岩穹窿,控制了氣熱偉晶岩脈的展布。擠壓力繼續增強,不僅使地殼硅鋁層增厚,同時也出現某些組分包括易揮發組分和易熔組分的遷移,有利於花崗岩化和重熔作用的加劇和再生岩漿的形成。在重熔過程中,稀有元素和揮發組分向熔融空間運移聚集,增強萃取作用。②構造動力驅動熔體,溶液沿著褶皺軸部和斷裂運移形成異地侵入的花崗質岩石(包括容體溶液成因的偉晶岩)。在空間分布上表現出岩漿岩帶沿NW向的褶皺軸部和殼斷裂呈線形展布,同時也驅動岩漿分異作用形成的富含揮發分和稀有金屬元素熔漿和溶液沿NW向構造帶形成偉晶岩成礦帶。
研究區內成礦後的構造活動也十分明顯,成礦後的構造破壞了已有的構造格局,包括岩漿岩帶和偉晶岩帶的完整性,因而給成礦預測、找礦增加了難度。研究區在海西期以後,由於NE—SW向的持續擠壓,形成了一系列的推覆構造。沿額爾齊斯超殼斷裂俯沖帶,向後擴展,先後形成的推覆體逐個疊置。構造推覆體破壞了區內花崗岩帶和偉晶岩帶的完整性。
一般情況下線性構造越發育,對該地區的區域成礦作用越有利。為了研究本區線性構造發育程度,本次工作結合1∶50萬與1∶20萬區域地質圖所繪構造形跡,同時以遙感解譯線形體為依據,將整個研究區劃分為30列×15行的網格,作為統計單元,統計每個單元格內線性構造的總條數(構造復雜度,如圖4—5所示)和總長度(構造等密度),它們分別反映了區域線形構造的復雜程度以及該地理空間范圍內線性構造的發育程度。
圖4—5 研究區構造復雜度等值線圖與已知礦點疊加圖
用如下的計算公式計算第i個網格單元內的構造線密度:
新疆可可托海稀有金屬礦床三維立體定量預測研究
其中:L為構造線密度值;Si為第i條斷裂的長度;nj為第j單元中的總構造條數。可可托海地區構造線密度如圖4—6所示。
圖4—6 研究區構造線密度等值線圖與礦點疊加圖
構造優益度是以斷裂構造兩兩之間的夾角和斷裂構造方位的控礦程度加權的斷裂構造密度的度量。
新疆可可托海稀有金屬礦床三維立體定量預測研究
其中:ε為優益度,ωi為單元內第i條斷裂的控礦權重,Si為第i條斷裂的長度, 為單元中總的斷裂的平均方位角,αi和αi—1分別為相鄰兩條斷裂的方位角。可可托海地區構造優益度等值線如圖4—7所示。
圖4—7 研究區構造優益度等值線圖與礦點疊加圖
構造中心對稱度的定義公式如下:
新疆可可托海稀有金屬礦床三維立體定量預測研究
其中:σ為中心對稱度,Si為第i條斷裂的長度 為單元中總的斷裂的平均方位角,θi為第i條斷裂的方位角。可可托海地區構造中心對稱度如圖4—8所示。
雖然斷裂對礦體的產出有重要的控製作用,但經驗告訴我們,礦體不一定分布在重要斷裂內部,因為斷裂內部往往是應力集中部位,不利於成礦物質的富集,成礦物質會運移到距離斷裂一定距離的低應力環境中富集成礦。鑒於此,本次工作對斷裂做250m緩沖區分析(圖4—9),從圖中可以看出,工作區許多礦點都落在斷裂緩沖區內部。
㈣ 地質雲位置安全服務平台
隨著衛星導航定位和計算機網路技術發展,位置安全服務在民用領域和工業領域得到快速發展。地質雲是基於我國北斗衛星技術,融合北斗衛星定位、GPS定位,北斗衛星短報文通信和GPRS、3G/4G、藍牙、Wi-Fi等多通信手段的位置安全服務技術平台,綜合集成了地理信息、地質信息、遙感數據、交通信息、氣象信息、環境信息、安全信息等數據,為地質勘查人員提供野外位置定位、野外通信、野外工作組隊出行、野外工作安全監控、野外工作位置環境分析、野外工作環境安全預警、野外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生產工作調度、行業信息等服務。
地質雲包括網站服務平台(雲伺服器)和野外移動終端兩部分,地質雲網址:www.diyun.com,是野外地質工作的位置雲、安全雲、服務雲。
1)「位置雲」建立以空間屬性為中心的雲存儲和計算網路資源池,為地質勘查人員提供基礎數據、監控定位、工作管理等服務。
2)「安全雲」建立以環境、人員實時消息為中心的野外大數據應急時效性網路資源池,提供野外環境實時分析、安全預警信息和救援服務。
3)「服務雲」建立以信息為中心的數據分析搜索網路資源池,提供行業資源信息整合發布服務。
地質雲主要有以下功能:
1)安全監控。通過平台和手機隨時查看隊伍的位置,並計算隊伍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和距離;通過查詢隊伍和人員的歷史軌跡,判斷人員的行進路線;通過比較不同時間、不同人員的行進軌跡,找出最省時、最安全的路線。
2)工作組集結。自行創建工作組,邀請所需成員入隊,支持工作組內任意成員的位置定位。
3)工作組通信。工作組中用戶可使用文字或者語音進行通訊,地質雲網路平台支持北斗衛星短報文通信和GPRS、3G/4G、藍牙、Wi-Fi等多手段實時通信。
4)位置報告。地質雲支持北斗、GPS 雙模定位,地質野外工作者可通過北斗、GPRS、3G/4G、簡訊上傳位置信息。
5)野外環境分析。地質雲可提供野外人員所處地區人口分布、最近道路、最近有人區、最近水源、最近落腳點、地表和地貌類型、土壤結構、海拔、天氣氣候、衛星影像等環境信息分析服務。
6)行程管理。野外人員可預設出行目的地、時間、工作地點、基地等信息,自動關聯戶外隱患數據、加油站等出行相關數據,保障隊伍按照正確行程、道路、目的地出行。
7)用戶分享。通過地質雲官方發布和用戶分享的方式,共享野外環境狀況、野外道路、野外危險地區和野外工作心得,為「後來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8)預警信息服務。通過地質雲服務平台,提供戶外預警信息服務,如野外環境分析預警、自然災害預警、戶外事故多發地預警等,詳見表7.1所示。
表7.1 戶外預警服務
9)自設預警。地質雲服務平台支持管理使用單位根據以往工作經驗繪制野外作業的安全區域或危險區域。被管理或者被服務的人員離開或進入設定的區域時,系統平台將向管理人員和隊員發送預警信息。
10)工作調度。管理或指揮人員可通過地質雲服務平台或者智能移動終端向隊員發送工作任務指令,包括文字、語音、圖片和地理信息(點、路線、區域)等。
11)工作進度及內容上報。根據使用單位需求定製專業數據上報信息。
㈤ 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發的地質雲是什麼意思
地質雲是一個基於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以支撐國家戰略、服務經濟社專會發展屬為目標,旨在實現地質調查基礎設施資源、數據資源、業務應用和服務資源的統一管理和調度。據了解,當前,地質雲建設正按計劃穩步推進。中國地質調查局正積極開展試點與示範,包括雲計算技術在地質調查中的應用試點、大數據技術在智能地質調查中的應用示範、地學高性能計算實驗等。
㈥ 地質雲如何成為業務用戶
每一個軟體平台都有自己開發的應用程序,而且根據自己的專業技能,他們針對性的開發出的東西是非常實用而又方便的,我覺得地址累的也是同樣如此,所以說,無論如何也是科技進步的一種具體的表現吧!
㈦ 如何申訴地質雲賬號
打電話申訴,地質雲賬號被封號是沒有辦法登陸的所以你要打客服電話進行投訴申訴。
㈧ 地質雲賬號忘了怎麼找回來
你可以在你手機上按下互聯網軟體下載網路app,幫你查一查。地址,雲賬號忘了怎麼找回來你就知道了。
㈨ 地質雲如何辦理離線證書
通過離線申請的方式獲取到數字證書,採用該種方法,辦理離線證書。離線認證就是你下完了要斷網,聯網了就玩不了,在線認證就是可以聯網,超期就加錢,你離線了他改了你的賬號密碼你就玩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