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油層對比可獲得的主要地質圖件有哪些各種圖件的作用是什麼
『壹』 一個標准地質圖件包括哪些內容
1、內容:主圖 圖例 柱狀圖 剖面圖(一般兩條) 責任表。
2、地質信息:
主圖:地版層(當權然需要填色)、斷層(一般使用紅色筆)、褶皺、區域的地貌需要一些(例如陡坎、房屋、鐵路、公路等)當然一些文字性標志也需要的(例如什麼山、什麼壩、填色的部分是哪個地層等)
圖例:每種地層對應一種顏色,整體來說都有規定的顏色;還有一些其他的標志,斷層,陡坎等。
柱狀圖:地區的柱狀圖反應了該區域的所有地層,包括其地層厚度,岩性特徵和化石,礦藏資源,沉積環境等
剖面圖:在地圖上選擇一個能夠反應地層和構造運動的一條線,繪制其剖面圖,當然其中有些部分在主圖上面看不出來,但是需要根據主圖和柱狀圖等信息推測出來,如復雜褶皺、覆蓋的地層。
責任表:這個就簡單了,內容有單位 、圖名、比例尺、編號、制圖人、日期、數據來源等。
這些信息在繪制地質圖的時候都會有相關的規定。例如圖的放置的地方,佔用大小等都有規定。而繪制這些提交的還包括你的原始數據,參考的資料等。
『貳』 礦山常用的地質圖件有哪些
主要:
1:5萬 1:1萬 1:5000 1:2000地質圖 地形圖 礦產分布圖 工程部署圖 廠區規劃建設圖
『叄』 礦山地質形成采場地質圖件有哪些圖
一、礦區地形地質圖:地形地質圖是反映礦區地形及地質情況的圖件,它是在地形圖上,用不同的顏色、花紋符號,把地表上各種地質體按比例尺縮小並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的一種圖件。地形地質圖是研究礦床賦存條件、成礦規律、合理布置生產勘探工程、進行礦山設計建設或技術改造、開拓延伸設計,編制礦山遠景規劃所必須的圖件。
二、礦床地質橫剖面圖:礦床地質橫剖面圖是垂直礦體或主要構造走向切割,並反應其沿傾向方向的變化情況及地質特徵的圖件,礦山最常用的橫剖面圖是勘探線橫剖面圖,它是反映礦區地質全貌、礦床地質構造特徵、礦體出露及埋藏情況、礦體厚度和品位沿傾向變化規律的重要圖件,是繪制水平地質斷面圖和投影圖、礦層底板等高線圖的重要依據,是儲量計算、礦山設計與生產的必用圖件。
三、礦床地質縱剖面圖:礦床地質縱剖面圖是沿體平均走向切割,用以了解礦床沿走向延長及延深變化情況及其成礦地質條件的圖件。
四、礦體投影圖:礦體投影圖是一個投影面上,表示礦體總的分布輪廓及各級儲量范圍的圖件。當礦體總傾角大於60°時,一般採用垂直縱投影圖,小於60°則採用水平投影圖。60°~45°之間,為某種需要也可採用傾斜投影圖。它是進行儲量計算。編制採掘計劃和遠景規劃的基礎圖件。礦山設計時,各種開拓系統要投影在此圖上,礦山生產中,常用該圖編制採掘計劃。
五、開采階段地質平面圖:開采階段地質平面圖是表示礦體、圍岩、構造、礦石質量等在某一標高水平上地質特徵及變化的圖件,是地下開采編制生產勘探設計、採掘技術計劃、確定開采順序、布置開采塊段的重要依據。
六、開采平盤地質平面圖:是表現露天開采平盤的礦床礦化情況、分布規律、產狀構造、圍岩條件及岩石類型等地質現象的平面圖件。它是編制採掘計劃、計算地質儲量的重要依據。
七、等值線圖:用一系列的等值曲線分別表明礦體各種地質特徵的圖件。具體可有:礦體頂(底)板等高線圖,礦石品位等值線圖,礦體等厚線圖等。
『肆』 地層劃分、對比及地質圖的基本類型
(1)地層的劃分與對比是地質填圖工作的重要環節,是重塑地質發展歷史、研究構造和礦產分布規律的重要基礎。地層劃分是根據地層的岩石、生物化石、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特徵,把地層劃分為不同類型、不同等級的地層單位,藉以表示地層的相對順序或相對年代關系等。現代地層學主張地層劃分的多重性,認為岩層有多少種能夠用以作為劃分地層的依據,地層就有多少種劃分方法,一種特徵的改變並不一定與另一種特徵的改變相一致。就某一具體研究對象而言,不可能也不需要使用所有的各類地層劃分,而是按實際可能或為某一應用目的而採用相應的劃分系統。目前最常用的地層劃分系統有三類:①根據岩層的岩石特徵劃分成群、組、段、層四級單位的岩石地層學;②根據岩層所含的化石或化石組合內容將含化石部分的岩層劃分成各種生物帶的生物地層學;③根據推論或解釋的岩層形成的地質年代(宙、代、紀、世、期、時)劃分成宇、界、系、統、階、時間帶的年代地層學。只有年代地層單位才有固定一致的時間含義,其他各類地層單位可以是穿時的,或與同時面呈斜交關系。年代地層單位是依據屬性劃分的,它屬於認識范疇,是可變的。前兩類的劃分依據都是岩層客觀存在的特徵,它不依人的認識變化而變化。但化石內容需要一個積累過程也具偶然性或機遇,而對於化石的詳細研究又並非一般地質工作者尤其是在野外所能做到的。因此,只有岩石地層劃分是地層研究的第一程序。另一方面,作為第一性的客觀地質實體,它又具有永久性,是不能用其他概念來限定或修改的。
在大、中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中,組的劃分與其界線的選擇對填圖質量有重要作用。應該正確地理解組的含義,掌握建組條件。地層規范中規定:「組的重要涵義在於具有岩相、岩性和變質程度的統一性。組或由一種岩石所構成,或包括一種主要岩石而兼有重復的夾層,或又兩、三種岩石反復重疊所構成,還可能以很復雜的岩石組分為一個組的特徵,而與其他單純的組相區別。」海相地層的組常為一個相的簡單岩性組合,陸相和海陸過渡相岩性比較復雜,常由相鄰的幾個相合並而成。組必須有一定的橫向穩定性和一定的厚度。一般條件下,組的分布范圍不應小於三級地層分區的范圍,厚度不應小於50 m。但對具有特殊的構造岩相意義的岩層建組可不受此限。組的界線一般是岩性、岩相、沉積旋迴或侵蝕間斷的界線,應具有明顯的識別標志。化石並不是建組的必要條件,但顯生宙地層都有自己的化石組合甚至建立了化石帶。若單有化石界線,而岩性無明顯差別,則無建組的必要。群是最大的地方性單位,通常相當於包括不同相的大的沉積旋迴,岩性組合復雜,厚度很大。段是比組更低一級的岩石地層單位,它可以是組內單一岩性、單一岩相的分離體,也可以是組內岩性組合差異的再劃分,它不一定要求相當的橫向穩定性。不要求一定的化石內容。
(2)地層對比是在地層劃分的基礎上,與國內外標准剖面比較,確定地層在地質年代表中的位置;另一方面是測區各相應層位的對比,以確定填圖單位的地質界線、相鄰圖幅間界線的等時性,以及地層的發育規律。生物地層單位對比藉助於標准化石、生物群或化石組合進行,也可利用生物的種系演化或生物演化方向,以及利用古生態資料對同時異相地層進行對比。為此,在野外必須進行系統的化石採集與生態觀察。岩石地層單位對此可利用岩性特徵、標志層、沉積韻律、重礦物、微量元素、古地磁及物探測井等資料。因此,在實測地層剖面工作中,需進行大量標本和樣品採集工作。
(3)在現代地層學理論指導下,世界上有兩種類型的地質圖,即組圖和系圖。組圖以岩石地層單位的組為制圖基本單位(如黃泥崗組、硯瓦山組等)。它是地表岩石組分及其幾何關系的直接反映,是地質歷史和構造環境演化的真實記錄。它能促進遙感資料、地球物理資料與地質研究的結合,適用於大比例尺(<1∶10萬)的地質填圖。組圖可作為岩性分布圖使用,具有更廣泛的服務領域。系圖是以根據生物演化相對順序建立的年代地層單位「系」為基礎填制的。適用於小比例尺(1∶100萬)地質調查,供大范圍地質構造理論分析使用。
組圖是客觀的實際地質體的直接反映,它可以在野外進行實測,其界線具有相對穩定性,也可直接利用遙感資料填圖。而系圖所表示的地質年代是根據古生物等多方面資料經室內分析鑒定推論而來的。由於受不同時期資料積累程度和個人認識差異的限制,地質年代界線經常有較大的變動。系圖不適合野外直接填圖,在無直觀標志的位置尋找年代地層界線要花費很大力氣甚至無法弄清。由此可見,組圖應是地質調查的基本圖件。在組圖的基礎上,可編制不同年代的系圖。
『伍』 地質圖件問題
20分?
『陸』 基礎地質圖件
( 一) 遙感地質圖
地層: 編圖最小圖斑面積 2 mm ×2 mm。
新構造斷裂: 編圖最內小長度 10 mm。
其他斷裂: 編圖最小長度 10 mm。
對具有重要意容義但規模小於編圖原精度規定的最小圖斑的可適當誇大表示。
( 二) 地貌類型圖
地貌單元: 編圖最小圖斑面積 2 mm ×2 mm。
新構造斷裂: 編圖最小長度 10 mm。
其他斷裂: 編圖最小長度 10 mm。
對規模小於編圖原則規定的最小圖斑的可適當誇大表示。
『柒』 主要圖件
本「技術要求」主要包括水文地質圖、地下水資源分布圖、地下水脆弱性分區圖、地下水潛力分區圖、地下水質量分區圖、地下水開發利用現狀、地下水水化學圖等圖件。根據圖件性質不同,可歸類為基礎性圖件、應用性圖件。其中基礎性圖件又可分為綜合性基礎圖件、分析性基礎圖件。
5.1.2.1 綜合性基礎圖件
5.1.2.1.1 水文地質圖
水文地質圖主要反映地下水含水岩組類型和富水性。各工作區要求分別繪制潛水水文地質圖、承壓水水文地質圖。在大型平原、沉積盆地,承壓水具有多個含水岩組的區域,要求按含水岩組分組進行編圖。
包括如下圖件:
A.潛水水文地質圖;
B.第Ⅰ承壓含水岩組水文地質圖;
C.第Ⅱ承壓含水岩組水文地質圖;
………………
5.1.2.1.2 典型水文地質剖面圖
典型水文地質剖面是對水文地質圖的補充和完善,是地下水系統劃分的重要依據,要求充分利用搜集到的和本項目施工的鑽孔資料,用綜合剖面和平原(盆地)立體剖面反映含水層空間分布及各類水文地質構造;剖面以貫穿全區為宜,必要時可選擇局部地區有代表性剖面。
5.1.2.1.3 地下水資源圖
地下水資源圖是地下水資源評價的成果圖件,地下水資源圖件的編制,要求應用地下水系統的觀點,以反映地下水天然資源與開采資源為主。
主要內容包括:
地下水系統空間分布;
地下水天然補給模數分區;
地下水天然資源數量及開采資源量變化。
地下水資源量變化年代劃分:20世紀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0年至今4個時段(研究程度低的地區,可適當減少)。
5.1.2.2 分析性基礎圖件
5.1.2.2.1 地下水類型圖件
A.潛水地下水類型劃分圖(依據地下水賦存狀態和含水岩層性質及結構);
B.承壓水地下水類型劃分圖(依據地下水賦存狀態和含水岩層性質及結構);
C.地下水溫度分布圖。
5.1.2.2.2 地下水埋藏條件圖件
A.潛水水位埋深及標高等值線圖;
B.潛水含水岩組厚度分區圖;
C.潛水含水岩組岩性分區圖;
D.潛水含水岩組底板等值線圖;
E.承壓水水頭埋深及標高等值線圖;
F.承壓含水岩組頂板標高等值線圖;
G.承壓含水岩組底板標高等值線圖;
H.承壓含水岩組厚度分區圖;
I.承壓含水岩組岩性分區圖;
J.下伏有供水意義的碳酸鹽岩、碎屑岩類含水岩組分布圖。
5.1.2.2.3 水文地質參數系列圖件
A.滲透系數(K)分區圖;
B.降水入滲系數(a)分區圖;
C.給水度(μ)分區圖;
D.渠灌入滲及井灌回歸系數(β)圖;
E.彈性釋水系數(μe)分布圖;
F.側向邊界流量圖。
5.1.2.2.4 地下水TDS及鹹水分布圖件
A.潛水地下水TDS分布圖;
B.承壓地下水TDS分布圖;
C.鹹水頂板標高等值線圖;
D.鹹水底板標高等值線圖;
E.鹹水厚度分布圖;
F.鹹水、微鹹水開發利用圖。
5.1.2.2.5 地下水水化學圖
A.潛水地下水水化學圖;
B.承壓地下水水化學圖。
5.1.2.2.6 環境地質圖
A.環境地質圖。
5.1.2.2.7 地下水脆弱性要素圖件
A.地下水位埋深等值線圖;
B.凈補給量等值線圖;
C.含水層介質類型圖;
D.土壤介質類型圖;
E.滲流區介質類型圖;
F.地形坡度等值線圖;
G.含水層滲透系數等值線圖。
5.1.2.2.8 地下水原生及污染組分分布圖件
地下水原生及污染組分圖
5.1.2.2.9 實際材料圖
重點反映「項目」實施的野外調查工作內容。
5.1.2.2.10 基岩構造圖
重點體現斷層、褶皺、基岩面構造。
5.1.2.2.11 凍土分布及其他圖件
A.多年凍土厚度等值線圖;
B.多年凍土厚度上限、下限分布圖;
C.冰川、雪被、地下河分布圖;
D.黃土厚度等值線圖;
E.構造斷裂、火山口分布圖。
5.1.2.3 應用性圖件
5.1.2.3.1 地下水資源質量分區圖
地下水資源質量分區圖是地下水質量綜合評價的成果圖件,主要反映地下水質量分區狀況。編圖時依據地下水質量評價標准(GB14848—93),按綜合評價分值進行地下水質量分區。
包括如下圖件:
A.潛水地下水資源質量分區圖;
B.承壓地下水資源質量分區圖。
5.1.2.3.2 地下水脆弱性分區圖
地下水脆弱性圖是地下水脆弱性評價的成果圖件,主要反映地下水脆弱性分區狀況。
5.1.2.3.3 地下水資源潛力分區圖
地下水資源潛力分區圖是地下水潛力評價的成果圖件,主要反映地下水資源在開發利用現狀條件下,不同分區的潛在供水能力。圖面主要用綜合潛力模數、潛力系數表示。
5.1.2.3.4 地下水開發利用圖
地下水開發利用圖主要反映目前開采狀態下,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其開發利用前景。圖面主要用地下水開采模數(單位面積開采量)、地下水開采強度(開采量/開采資源,百分數)和地下水開發利用前景等要素表示。
包括如下圖件:
A.地下水開發利用現狀圖;
B.地下水開發利用前景區劃圖。
5.1.2.3.5 地下水調蓄空間分布圖
主要反映地下水調蓄空間和調蓄空間靶區的分布狀況。
『捌』 礦井地質基本圖件有哪些
看看這個吧
http://wenku..com/view/f006c6020740be1e650e9a0d.html
『玖』 主要地質圖件
6.1.1 預查與普查工作
地質圖件及比例尺可視具體情況確定。
6.1.2 詳查與勘探工作
礦床地形地質回圖:石答灰岩、白雲岩礦地質填圖比例尺一般(1∶2 000),粘土質原料、硅質原料礦地質填圖比例尺一般(1∶1 000)~(1∶2 000)。
勘探線剖面圖:比例尺(1∶500)~(1∶1 000)。
地形底圖、地質圖、剖面圖及資源/儲量估算圖件的內容和精度要求按有關規程、規范執行。
『拾』 關於繪制地質圖件的書有哪些
Mapgis軟體,S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