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福安冰臼屬於什麼地質

福安冰臼屬於什麼地質

發布時間: 2021-02-18 07:06:58

1. 冰臼的冰臼特徵

冰臼平面上多數呈圓形、近圓形、橢圓形和不規則的形狀。有的象葫蘆。形體「似臼」、「似盤」、「似盆」、「似匙」等。也有酷似「漏斗」、「交椅」、「板壁」、「龍爪印」等。
其中較深的冰臼多呈口小、肚大和底平特徵。口部上緣帶有缺口(或開口),缺口有大有小,有深有淺。一般臼口寬約0.3~2.5米,深0.1~2.7米左右。最大的直徑達18.5米,深7.5米;最小的只有1公分,似一般鈕扣大小。研究價值 膚色是人類自身的保護色。當時,一部分古人類從冰川覆蓋的山地遷移到平原,開始了在黃土地里的生活,於是在東亞尤其是中國華北地區形成了「黃土發育區」,古人類為適應滾滾黃沙和狩獵條件,逐漸產生了黃色的保護膚色;在北歐,由於南臨地中海,古人類退無可退之時,只有努力適應極度嚴寒的「白色世界」,而冰雪的強烈輻射則使古人類膚色白化「成為白色膚色人種的原生類」。
在全球變冷之前,人類的膚色應該都是黑色。在中非,雖氣溫大大降低,但仍屬於熱帶雨林發育區,昏暗的熱帶雨林中黑暗的環境使古人類保持了原本的黑色皮膚。由此可見,研究冰臼,對探索人類膚色的形成,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未來極端天氣將不足為奇
「白龍潭冰臼的發現,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學術意義。」由此可見,當前全球頻頻出現的極端天氣也不足為奇了。我們要有思想准備,未來還可能會面臨千年不遇的極端氣候。」
冰臼群
世界上最大的冰臼群——內蒙古大青山冰臼群
大青山冰臼群位於內蒙古克什克騰旗新井鄉關東車村北,距赤峰中心城區220公里,距經綳鎮30公里左右,在大青山海拔1500多米的山頂上方圓約2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有大小冰臼1000餘個,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實屬世界罕見,稱世界上最大的冰臼群。其平面上多數呈圓形、近圓形、橢圓形和不規則的形狀。有的象葫蘆,有的象梅花,有的象瓜子。一般冰臼口稍小,中下部較大,底多較平或呈鍋底微凹。形體「似臼」、「似盤」、「似盆」、「似匙」等,可以說應有盡有。
有的冰臼光潔如洗,無任何殘留物和充填物,但很多冰臼中,都填滿風塵黃土物質,已長滿花、草或喬木、灌木,形成大小不同的「天然盆景」,置於堅硬平坦的花崗岩山脊上,十分壯觀,給人極大的神奇感和奧秘感。當地人很早就給這里起了九缸十八鍋的名稱,地質界權威人士說:大青山第四紀冰川遺跡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數量最多、分布最廣、海拔最高、形態各異、保存完好、特徵十分明顯的古冰川遺跡。其中有一處非常奇特的「姊妹臼」。冰臼直徑多為I~3米,大者可達10多米,深度大多在0.5~l.5米。周圍山上還有石冰川、石林、角峰、石河、刃脊等冰川地貌伴生。1998年這里被開發成冰臼公園。拾階而上有如登泰山之情趣,達峰巔更似駕雲到仙境。
學術界對這種天然鍋穴的成因還在進一步探討中,有以中國地質科學院韓同林教授為代表的「冰川成因」說,有以北大一些學者為代表的「風化成因」說,還有冰川、風化雙成因說等。探討其成因,目的是為探討地球氣候、環境的演化,有利於預測和應對未來的氣候變化。因此,大青山冰臼群具有較高的觀賞和科研、科普價值。這里現已成為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的組成部分。冰臼分布 冰臼,以往在我國的黃山、廬山和西藏等地有過零星的記錄,北歐、北美、南極等地也有一些報道。冰臼在中華大地上的大量發現是自1997年開始的,自高緯度區的北國到低緯度、低海拔的海南島、廣東等地,也有廣泛分布。中國地質科學家在福安市白雲山省級風景名勝區發現史上罕見的千古冰臼奇觀,具體在福建福安穆雲鄉與曉陽鎮交接處。 這些石臼分布在白雲山占溪下游長達數千米的河床上,酷似「漏斗」、「交椅」、「板壁」、「龍爪印」是古冰川運動存在的有力證據,由此可推斷在距今大約二百萬至三百萬年前的第四紀早期,福安曾為冰川所覆蓋。在福安市白雲山占溪下游長達數千米的河床和峽谷間,分布著上千個奇形怪狀的石臼,它們或缸狀、或碗狀、或盆狀、或壺形、或柱狀,猶如一個現代派雕塑的藝術大觀園。日前,一則關於這些石臼的報道在國內引起轟動。中國地質科學家判斷石臼應為冰臼奇觀。 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韓同林教授和陳尚平教授考察了冰臼,他們認為,白雲山古冰川遺跡資源集中、規模巨大,是冰川、冰臼考察發現史上絕無僅有的,完全具備申報國家級,乃至世界級冰川遺跡地質公園的條件。冰臼,以往在中國的黃山、廬山和西藏等地有過零星的記錄,北歐、北美、南極等地也有一些報道。
中源冰臼
中源冰臼位於江西省靖安縣中源鄉境內,一條延綿5公里長的古河道上分布500多個「冰臼」。如此數量之多、規模之大的「冰臼群」實屬罕見。當地有關部門通過比對相關資料後認為,該「冰臼」符合資料記載的冰臼特徵,推測是兩三百萬年前冰川運動遺跡。
「冰臼群」在中源鄉港口村一個重山環繞的小河谷。據考察人員介紹,從現場看,「冰臼」大多呈口小底大特徵,臼體的平面一般為圓形、橢圓形、匙形和不規則半圓形。最大冰臼直徑近3米,最小冰臼直徑也有十多厘米,平緩寬敞的基岩冰床磨蝕現象。
當地村民把這些分布在河床上的石臼叫做「石窩」。這里一貫有石窩瀑布群的說法,據稱,以前只有枯水期才能發現,因上游建了電站,河裡大塊的花崗岩裸露出來,人們才能看見這么奇特壯美、更多更集中的「石窩」群。 2010年6月6日,江西省遂川縣戴家埔鄉阡陌村高山「冰臼」景觀,景色獨特,蔚為壯觀。
遂川縣「冰臼」景觀位於阡陌村海拔1200多米的兩山峽谷間,長約300米,寬約20米,上平下陡,有大小「冰臼」上百個,形態各異,自然圓弧,中間有大小2個「冰臼」,大的稱「仙女玉池」,小的叫「宮女浴盆」。據悉,每逢雨季時,山溪直下,「冰臼」景觀,又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群,景象萬千。 發現2010年10月,北京延慶縣大庄科鄉,昌(平)赤(城)公路邊的白龍潭,發現一處冰臼,位於北緯40度24分51.42秒,東經116度14分38.22秒,海拔477米,最大寬口竟有20米,最深處也有18米,全部由堅硬的花崗岩組成。
隨著現場勘測的進行,專家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原來這個巨型的深潭是距今二三百萬年前冰川時期的「冰臼」,而且是我國已發現的數以萬計的冰臼中,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最為壯觀和完美的冰臼。經過鑒定證實,這還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最大冰臼之一,堪稱冰臼王國中的極品。
形成
當時延慶地區曾經覆蓋著厚達千米以上的冰川,冰川融化過程中,水垂直落下來沖擊巨石形成巨坑。在北京地區長陵鎮望寶川村、懷柔琉璃廟地區都曾發現過由數十厘米至兩三米深的冰臼,但延慶這么深的冰臼還是首次發現。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巨型冰臼的底端,還聳立著一座6米多高十分奇特的「小山」。經過冰川融水攜帶巨大滾圓礫石的沖刷、研磨,小山的表面打磨得十分精密,摸起來光滑極了。
意義
這個巨型冰臼足以證明,古時候的延慶和北京地區,就像南極和格陵蘭冰蓋一樣,白茫茫連成一片被冰雪覆蓋,冰層厚度最少在千米以上,溫度大約在-15℃以下。韓同林分析說,從冰川氣候全球性變化的特徵,以及低緯度、低海拔地區的冰川發育情況來看,只有全球最大冰川發育時期才有可能到達延慶和北京地區,因此白龍潭巨型冰臼大約形成於距今二三百萬年前的第四紀早期。
白龍潭冰臼的發現,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學術意義,不但有利於研究古氣候、古環境,更對現代氣候和環境的分析、預測提供了重要依據。從大規模的冰川消融到全球變暖,其間經歷的變化幅度相當大。由此可見,當前全球頻頻出現的極端天氣也不足為奇了。我們要有思想准備,未來還可能會面臨千年不遇的極端氣候。

2. 想知道: 寧德市福安 冰臼在哪

在白雲山啊

3. 福安冰臼有哪些景點

福安市白雲山風景名勝區規劃專家組近日在該景區內發現了大規模古冰川遺跡——冰回臼群。專家認定,該冰答臼群規模之巨實屬罕見,進一步證明我國東部海拔低於2500米的地方存在第四紀冰川遺跡之說。
白雲山位於福安西北,與壽寧、周寧等縣毗鄰,海拔1400多米。白雲山風景名勝區規劃專家組介紹,冰臼群分布在景區內的蟾溪至龍亭峽谷及南溪至蟾溪長達10公里的溪段上,冰臼形態各異,酷似「漏斗」、「交椅」、「板壁」。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韓同林和高級工程師陳尚平近日前往考察認定,白雲山古冰川遺跡資源集中、規模巨大,是目前冰川、冰臼考察發現史上罕見的冰臼群,也為古冰川運動存在提供有力證據。
所謂冰臼,是冰川融水攜帶冰碎屑、岩屑物質,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對下覆基岩進行強烈沖擊和研磨所形成的石坑,因其形態很像古代舂米的石臼而得名。

4. 福建福安現在有一個正在申報世界級的工程叫福安冰臼嗎有詳細資料沒

圖片為福安市白雲山風景區冰臼群。

現一直都在建設旅遊設施,已基本完善。

福安市白雲山風景名勝區規劃專家組近日在該景區內發現了大規模古冰川遺跡——冰臼群。專家認定,該冰臼群規模之巨實屬罕見,進一步證明我國東部海拔低於2500米的地方存在第四紀冰川遺跡之說。

白雲山位於福安西北,與壽寧、周寧等縣毗鄰,海拔1400多米。白雲山風景名勝區規劃專家組介紹,冰臼群分布在景區內的蟾溪至龍亭峽谷及南溪至蟾溪長達10公里的溪段上,冰臼形態各異,酷似「漏斗」、「交椅」、「板壁」。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韓同林和高級工程師陳尚平近日前往考察認定,白雲山古冰川遺跡資源集中、規模巨大,是目前冰川、冰臼考察發現史上罕見的冰臼群,也為古冰川運動存在提供有力證據。

所謂冰臼,是冰川融水攜帶冰碎屑、岩屑物質,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對下覆基岩進行強烈沖擊和研磨所形成的石坑,因其形態很像古代舂米的石臼而得名。

福安白雲山景區冰臼群

隱身福安市白雲山風景區深處的千古冰臼群,近日終於向世人撩開了潛藏百萬年的神秘面紗。中國地質科學院專家現場考察發現,這一奇觀為距今約兩三百萬年前、第四紀冰川時期的產物,遺跡資源集中、規模巨大,是目前冰川、冰臼考察發現史上絕無僅有的,堪稱「中國冰臼的寶庫」、「冰臼奇觀中精品」,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完全具備申報國家級、世界級的冰川遺跡地質公園條件。白雲山位於福安西北,與壽寧、周寧等縣毗鄰,海拔1400多米,是省級名勝風景區。從蟾溪至龍亭溪峽谷長達10多公里的溪段上,放眼望去,上千個奇形怪狀的石臼,它們或缸狀、或盆狀、或柱狀、或壺形、或壁態,各色形狀、大小不同的冰臼在河谷中隨處可見,猶如一個現代派雕塑的藝術大觀園,令人嘆為觀止。

這些冰臼群主要分布於曉陽、穆雲等鄉鎮境內的白雲山九龍洞景區及金鍾山龍亭溪峽谷景區,大多位於溪段河谷,長期湮沒在水底,無人知曉,近年來上游建起水電站蓄水,這些千古奇觀才得以逐漸浮出水面,向世人展示她的驚世容顏。

冰臼是古冰川作用、古冰川氣候環境的直接產物和重要遺跡,是冰川融水攜帶冰碎屑、岩屑物質,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對下覆基岩進行強烈沖擊和研磨所形成的石坑,因其形態很像古代舂米的石臼而得名。我國首次發現冰臼,是在20世紀70年代,被稱為中國地質學界石破天驚的重大發現。尤其是我國東部中低山區山脊山峰上分布的大量冰臼,堪稱「世界奇觀」和「天下一絕」。難怪有不少專家評價,「冰臼的發現若能最終被證實,則世界的第四紀地質環境歷史將重新改寫!」

2007年7月6日,被譽為「世界冰臼之父」的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韓同林教授和中國地質科學院陳尚平教授,到福安進行為期3天的考察。置身於河谷冰臼群間,「愛心冰臼」、「金蟾產卵」、「天眼」、「玉如意」「連環臼」等一個個被賦予了美麗名字的冰臼接踵而來呈現在眼前時,留給專家們的是一陣陣驚訝、激動和興奮。韓教授說,他考察過的冰臼往往是發現了一個要走一段路才會看到另一個,而福安白雲山的冰臼群考察途中放眼可見,其數量、類型之多在南方低緯度地區實屬少見。特別是大量的冰懸槽,更是絕無僅有。更讓專家們驚嘆的是,在九龍洞中發現的單體冰臼直徑約30米、高約60米,數量還不止一個,而他們以往看過最大的寬不過5—6米、高10餘米。

據福安旅遊部門人士稱,這次考察路程只是福安白雲山景區冰臼群分布的一個區域,那些山勢更為險惡、人跡難致的深山中究竟有多少數量的冰臼,至今還是個未知數,考察僅僅是個開始。「中國冰臼的寶庫」、「冰臼奇觀中的精品」、「美觀、奇觀、壯觀」,6公里長的實地考察,韓同林教授和陳尚平教授用這樣的話語,對福安白雲山景區冰臼群奇觀給予了高度評價。專家們認為,白雲山風景區古冰川遺跡資源集中、規模巨大,與其他地方相比具備三大特點:其一、冰臼數量繁多,在河谷中隨處可見,形成大規模的冰臼群,個體大的高約60米,直徑約30米,這在冰川冰臼考察發現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其次、冰臼形態類型豐富、口小腹大、特徵明顯,大小冰臼、連環相套,一些冰臼形態都屬新發現。酷似「漏斗」、「交椅」、「板壁」、「龍爪印」等形狀冰臼是古冰川運動存在的有力證據,由此可推斷在距今大約二百萬至三百萬年前的第四紀早期,福安曾為冰川所覆蓋。第三,大量的「U」字型底冰懸槽、冰脊、冰川漂礫及冰川鏟切等遺跡,我國南方地區均屬首次發現。專家認為,白雲山冰川遺跡,不僅觀賞價值高,而且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完全具備申報國家級、世界級冰川遺跡地質公園的條件,建議按照有關程序立即著手申報工作,保護、研究這些自然奇觀。專家們還建議,應提高冰臼分布區的可進入性,完善道路、安全等措施,讓古冰臼展現在更多世人的眼前,「走」得更遠。白雲山景區冰臼群的發現,對研究福安古氣候、古地貌具有極高科研價值,同時更將有助於提升白雲山風景區規劃、建設、發展的等級,是「閩東北親水游」的一大亮點。目前福安市委、市政府已將冰臼群列入白雲山風景區旅遊總體規劃,景區面積由原來的32平方公里擴大至95.88公里,並將白雲山風景區作為國家級旅遊風景區向上申報,同時還專門指定兩位市領導牽頭組織申報冰臼遺跡國家及世界地質公園工作,保護、發展等各項措施正有條不紊進行中。

5. 請問福安冰臼怎麼走

1.目前還不需要門票,但是車子只能在外圍。
2.先做福州到福安的車,到福安汽車站之後,馬上打車去坂中車站,然後做福安到穆陽的車,到了穆陽在做穆陽到占溪,或者幾個人打黑車上去,黑車估計30-40元。

6. 近期有去過福安冰臼的同志,請問冰臼現在收門票嗎還有,想兩天玩好冰臼和白雲山,各位有沒有什麼建議呢

已經收門票了。以、去 咨詢下 市內的旅行社,包車還是很方便的。

7. 尊敬的福安的父老鄉親:我想請問,福安白雲山的「冰臼」遺跡是不是真的啊

有兩中看法
景區驚現「怪石」群

在白雲山風景區,從蟾溪至龍亭溪峽谷長達10多公里的溪段上,放眼望去,圓形、心形、蝌蚪形等形狀各異、大小不同的石臼在河谷中隨處可見,令人嘆為觀止。

據福安市旅遊部門人士介紹,由於沿溪水電站建設蓄水,這些石臼群長期湮沒在水底,無人知曉。近年來由於上游建起水電站蓄水,這一奇觀才得以逐漸浮出水面,向世人展示它的驚世容顏。

早在2004年,福安市組織申報白雲山省級風景名勝區時,就發現了這一奇特景觀,當時被認為是萬年激流漩沖而形成的「壺穴」現象。直至2006年10月,福安市邀請省內有關專家設計白雲山風景區旅遊總體規劃,對這些資源進行評價時,專家們對其「是不是冰臼」提出了疑義,並建議找權威專家進行考證。

此後,福安市旅遊局等相關部門查閱了大量資料,並組織人員專程前往具有豐富壺穴自然景觀的溫州銅鈴山國家森林公園。這些人員認為,福安白雲山景區的「怪石」口小腹大,與壺穴現象有著明顯的差異。壺穴現象為水流沖擊而成,而冰臼只有劇烈的冰川運動才能形成。為進一步考證這一自然景觀,2007年初,福安市旅遊部門找到冰臼學創始人之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韓同林教授,並向他發去了大量實地圖片。

2007年5月31日,韓同林回信說:「經初步觀察可以確認為古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群,具有數量多、規模大、保存好和類型豐富等特點,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學術意義。」在福安市委、市政府的邀請下,今年7月,韓同林、陳尚平兩位教授前往福安,開始了一次發現之旅。

實地考察帶來「驚喜」

據了解,冰臼是古冰川作用和古冰川氣候環境的直接產物和重要遺跡,是冰川融水攜帶冰碎屑、岩屑物質,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對下覆基岩進行強烈沖擊和研磨所形成的石坑,因其形態很像古代舂米的石臼而得名「冰臼」。

我國首次發現冰臼,是在20世紀70年代,當時被稱為中國地質學界石破天驚的重大發現。尤其是我國東部中低山區山脊山峰上分布的大量冰臼,堪稱「世界奇觀」和「天下一絕」。難怪有不少專家評價,「冰臼的發現若能最終被證實,則世界的第四紀地質環境歷史將被重新改寫!」

據介紹,福安的這些「冰臼」群主要分布於曉陽、穆雲等鄉鎮境內的白雲山九龍洞景區及金鍾山龍亭溪峽谷景區,大多位於溪段河谷。由於山勢險峻、懸崖峭壁眾多,呈原生態狀態,可進入性差。在當地村民的引領下,韓同林、陳尚平教授等人循著當年樵夫進山砍柴的崎嶇小道,踏上了從蟾溪到九龍洞長達6公里的考察之旅。

當時陪同前往的福安市委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年過七旬的韓教授在九龍洞景區的山澗里興奮得不得了。韓教授說,以前他們在內蒙古冰臼集中地區科考時,都要翻幾座山才找到一個冰臼,從來沒有發現有這么密集的,在一條山澗里想找一塊沒有冰臼的石頭都很難。對於山頂上的冰懸槽,兩位教授更是大發感嘆:「在廣東時我們才找了兩三條,在福安數十條也不鮮見。」

更讓專家們驚嘆的是,在九龍洞中發現的「單體冰臼」直徑約30米、高約60米,數量還不止一個,而他們以往看過最大的寬不過五六米、高十餘米。

「經粗略統計,這條6公里山澗及九龍洞內,就有『冰臼』上萬個。」福安旅遊部門人士稱,這次考察路程只是福安白雲山景區冰臼群分布的一個區域,那些山勢更為險惡、人跡難至的深山中究竟有多少數量的「冰臼」,至今還是個未知數,考察僅僅是個開始。

「古冰川遺跡」難辨真偽

據記者了解,這次福安發現的「冰臼」,是近期以來福建省境內第三次聲稱發現的「第四紀古冰川遺跡」。去年10月初,福州大學原地質教研室施滿堂教授等人宣布在福建省屏南縣白水洋發現「冰斗」、「冰臼」等「第四紀古冰川遺跡」。去年12月,施滿堂等人到福建仙游縣九鯉湖進行實地考察後表示,九鯉湖也是個典型的「第四紀古冰川遺跡」。(本報分別於2006年10月22日、2006年12月10日對此進行過報道。)

然而這一「發現」引起了中國科學院施雅風院士等專家的質疑。施雅風院士認為,福建緯度低,缺乏古冰川出現的氣候和地理條件;並認為白水洋等地出現的類似「冰斗」、「冰臼」的地質特徵,可能是由於水流和泥沙長期沖刷以及風蝕等原因形成的。

正如前兩次的「發現」一樣,這次福安發現的「冰臼」群也引起了學界的一場爭論。韓同林、陳尚平兩位教授對福安「冰臼」群奇觀給出了極高評價。他們認為,白雲山風景區古冰川與其他地方相比具備三大特點:其一,冰臼數量繁多,規模宏大,個體大的高約60米,直徑約30米,這在冰川冰臼考察發現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其次,冰臼形態類型豐富、口小腹大、特徵明顯,大小冰臼、連環相套,一些冰臼形態都屬新發現;酷似「漏斗」、「交椅」、「板壁」、「龍爪印」等形狀的冰臼是古冰川運動存在的有力證據,由此可推斷在距今大約200萬至300萬年前的第四紀早期,福安曾為冰川所覆蓋。第三,大量的「U」字型底冰懸槽、冰脊、冰川漂礫及冰川鏟切等遺跡,我國南方地區均屬首次發現。

對此有的專家認為,只有冰川運動才會對地貌造成如此深刻的改變,水流沖刷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這一千古奇觀的發現,不僅具有很高的景觀價值,而且對研究福安古氣候、古地貌均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據了解,目前福安市委、市政府已將「冰臼」群列入白雲山風景區旅遊總體規劃,景區面積由原來的32平方公里擴大至95.88公里,並將白雲山風景區作為國家級旅遊風景區向上申報,同時還專門指定兩位市領導牽頭組織申報冰臼遺跡國家及世界地質公園工作。

但與此同時,質疑聲也不絕於耳。福建省地質學會第四紀地質地貌專業委員會原主任委員、福建師大地理學院研究員王紹鴻就認為,福建不可能存在第四紀古冰川遺跡。

「某一種地貌特徵是否為冰川遺跡,還應考察當時的氣候和生物特徵。」王紹鴻介紹說,冰川形成的條件必須是氣候寒冷,近地面年平均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下,有長年不化的積雪,再變成冰川冰。冰川只能形成於雪線之上,高度達不到雪線的地方不可能有冰川。現在我國西部山區雪線的高度是:低者如阿爾泰山3000~3400米,高者如喜馬拉雅山北坡6000~6200米,第四紀冰川時雪線的高度比現在低。若以雪線最低、冰期時雪線降低得最多的阿爾泰山而論,冰期時雪線在1800米。而阿爾泰山位於新疆,緯度比白雲山高得多,常年溫度比福建低得多,在第四紀冰川年代,即使是同樣的1800米海拔高度,福建也不具備冰川形成的條件,況且白雲山最高海拔也達不到1800米。

王紹鴻提出,第四紀冰期中,巨大的氣候變化對動物、植物、土壤、地質、地貌、地層等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在福建省最高的山地武夷山,保存著地球同緯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態系統。另外,就在閩東地區的周寧縣嶺下鄉,至今還保留著世界上目前最大的一片喜暖的植物水松林和紅豆杉。同時,福建還有多片古老的孑遺植物刺桫欏等。福建廣泛存在的第三紀至侏羅紀孑遺植物,說明第四紀福建沒有形成冰川,否則這些喜暖的植物就不可能保存下來。他認為,福安白雲山「冰臼」並非真正的冰臼,實際是經河流沖刷而形成的「壺穴」。這在福建省許多地方都存在,如泰寧的上清溪廣泛存在類似的地貌特徵。

與王紹鴻持相同觀點的還有我國現代冰川學創始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施雅風。他認為,如果第四紀冰期時福建被厚厚的冰雪覆蓋,那麼當時福建夏天的平均溫度也在零攝氏度以下,比現在的夏天日平均溫度要低二十多攝氏度,但研究數據表明這是不可能達到的。

8. 福安冰臼怎麼去,具體點

距福安區有兩個多小時的路程。在冰臼最為集中的蟾溪或大或小的石頭上布滿版了冰臼,有的冰臼長權年暴露在外,臼內充滿雨水宛如天然浴缸,臼壁長滿苔蘚,無數條細細的螺旋狀旋流侵蝕遺跡清晰可辨。「經粗略統計,這條10公里山澗及九龍洞內,就有冰臼上千個。」福安市旅遊局有關人士稱,這些冰臼群長期淹沒在水底,無人知曉,5年來上游建起水電站蓄水,這些千古奇觀才得以逐漸浮出水面,最先是2004年工作人員在景區實地規劃時發現的,「都是一個個冰臼狀的石洞,我們還以為是壺穴,根本就沒想到這是冰臼」。為了探明真相,他們還去了浙江省銅鈴山景區對照了當地的壺穴景觀,發現銅鈴山的跟福安不一樣,「洞口更大,洞腹則小多了」,因為沒有權威專家的考證,他們不敢對外發布消息。直到去年底,省里的有關專家細看了景區規劃圖內的各個景點的圖片時,才懷疑極有可能是冰川運動產生的冰臼。

9. 九課來寫的福安冰臼作文

福安市白雲山風景名勝區規劃專家組近日在該景區內發現了大規模古冰川遺跡內——冰臼群。專家容認定,該冰臼群規模之巨實屬罕見,進一步證明我國東部海拔低於2500米的地方存在第四紀冰川遺跡之說。
白雲山位於福安西北,與壽寧、周寧等縣毗鄰,海拔1400多米。白雲山風景名勝區規劃專家組介紹,冰臼群分布在景區內的蟾溪至龍亭峽谷及南溪至蟾溪長達10公里的溪段上,冰臼形態各異,酷似「漏斗」、「交椅」、「板壁」。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韓同林和高級工程師陳尚平近日前往考察認定,白雲山古冰川遺跡資源集中、規模巨大,是目前冰川、冰臼考察發現史上罕見的冰臼群,也為古冰川運動存在提供有力證據。
所謂冰臼,是冰川融水攜帶冰碎屑、岩屑物質,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對下覆基岩進行強烈沖擊和研磨所形成的石坑,因其形態很像古代舂米的石臼而得名。

10. 羅漢溪的冰臼群

冰臼是第四紀冰川後期,冰川融水攜帶冰碎屑、岩屑物質,沿冰川裂隙自上版向下權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對下覆基岩進行強烈沖擊和研磨,形成看似我國古代用於舂米的石臼,故稱之為「冰臼」。它是古冰川遺跡之一。繼福安白雲山發現大規模冰臼群之後,壽寧楊梅州等地也發現冰臼奇觀,繼而人們又在霞浦縣羅漢溪溪谷、山頭、懸崖上發現第四紀早期冰臼百餘處,有著成群分布特點。 隨著閩東各地陸續發現的冰臼群來看,這一地質現象在閩東看來並不是福安獨有的現象,使近來學界關於「福建是否有過第四紀古冰川活動」的爭論再次升溫。 羅漢溪冰臼群分布可以分為三個河段,第一段位於四級電站上行約300-500米處有20-30處冰臼等冰川遺跡,這里的冰臼特點是深度大,多數深度都在一米以上(不包括底下沙石堆積深部);第二段位於百步溪附近有10-20處冰臼等冰川遺跡;第三段位於龍潭寺上行約100-300米處有數十處冰臼等冰川遺跡,這里的冰臼特點是大,最大的冰臼口直徑達6米左右。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