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斷裂帶會有什麼

地質斷裂帶會有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2-18 06:22:54

『壹』 地震斷裂帶可以用來做什麼

斷裂帶(fault zone)亦稱「斷層帶」。由主斷層面及其兩側破碎岩塊以及若干次級斷內層或破裂面容組成的地帶。在靠近主斷層面附近發育有構造岩,以主斷層面附近為軸線向兩側擴散,一般依次出現斷層泥或糜棱岩、斷層角礫岩、碎裂岩等,再向外即過渡為斷層帶以外的完整岩石。

斷層帶的寬度以及帶內岩石的破碎程度,決定於斷層的規模、活動歷史、活動方式和力學性質,從幾米至幾百米甚至上千米不等。一般壓性活壓扭性斷層帶比單純剪切性質的斷層帶寬。在一些大型的斷層帶中,由於被後期不同方向的斷層切錯,和夾有一些未破碎的大型岩塊,只是斷層帶的結構趨於復雜化,從而在近代的斷層活動中容易形成運動的阻抗,是應力易於積累和發生地震的場所。

這些地震帶沒聽說適宜用來旅遊的 ,只是用作地質研究,抗震防震的

『貳』 地質斷裂帶是怎樣發現的是一口一口地打鑽探井嗎

地表的斷裂會表現出很多特徵,根據這些特徵可以辨別斷裂。隱伏在地下的斷裂帶可以通過地球物理的方法查明,如地震和大地電磁等方法!

『叄』 漢中地質斷裂帶,會爆發地震嗎

中國地震區包括以下幾類

華北地震區

包括河北、河南、山東、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江蘇、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區。在五個地震區中,它的地震強度和頻度僅次於「青藏高原地震區」,位居全國第二。由於首都圈位於這個地區內,所以格外引人關注。

據統計,該地區有據可查的8級地震曾發生過5次;7-7.9級地震曾發生過18次。加之它位於我國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經濟、文化、交通都很發達的地區,地震災害的威脅極為嚴重。

華北地震區共分四個地震帶:

1、郯城--營口地震帶:包括從宿遷至鐵嶺的遼寧、河北、山東、江蘇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區。是我國東部大陸區一條強烈地震活動帶。1668年山東郯城8.5級地震、1969年渤海7.4級地震、1974年海城7.4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地震帶上,據記載,本帶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60餘次。其中7-7.9級地震6次;8級以上地震1次。

2、華北平原地震帶:南界大致位於新鄉-蚌埠一線,北界位於燕山南側,西界位於太行山東側,東界位於下遼河-遼東灣拗陷的西緣,向南延到天津東南,經濟南東邊達宿州一帶。是對京、津、唐地區威脅最大的地震帶。1679年河北三河8.0級地震、1976年唐山7.8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帶上。據統計,本帶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級地震5次;8級以上地震1次。

3、汾渭地震帶:北起河北宣化-懷安盆地、懷來-延慶盆地,向南經陽原盆地、蔚縣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靈丘盆地、太原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我國東部又一個強烈地震活動帶。1303年山西洪洞8.0級地震、1556年陝西華縣8.0級地震都發生在這個帶上。1998年1月張北6.2級地震也在這個帶的附近。有記載以來,本地震帶內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級地震7次;8級以上地震2次。

4、銀川--河套地震帶:位於河套地區西部和北部的銀川、烏達、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區。1739年寧夏銀川8.0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帶上。本地震帶內,歷史地震記載始於公元849年,由於歷史記載缺失較多,據已有資料,本帶共記載4.7級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級地震9次;8級地震1次。

青藏高原地震區

包括興都庫什山、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賀蘭山-六盤山、龍門山(就是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地震區域內)、喜馬拉雅山及橫斷山脈東翼諸山系所圍成的廣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肅、寧夏、四川、雲南全部或部分地區,以及原蘇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緬甸、寮國等國的部分地區。本地震區是我國最大的一個地震區,也是地震活動最強烈、大地震頻繁發生的地區。據統計,這里8級以上地震發生過9次;7-7.9級地震發生過78次。均居全國之首。

新疆地震區、台灣地震區

也是我國兩個曾發生過8級地震的地震區。這里不斷發生強烈破壞性地震也是眾所周知的。由於新疆地震區總的來說,人煙稀少、經濟欠發達。盡管強烈地震較多,也較頻繁,但多數地震發生在山區,造成的人員和財產損失與中國東部幾條地震帶相比,要小許多。

華南地震區

東南沿海外帶地震帶:這里歷史上曾發生過1604年福建泉州8.0級地震和1605年廣東瓊山7.5級地震。但從那時起到現在的300多年間,無顯著破壞性地震發生。

所以漢中發生地震的幾率很低。

『肆』 地質斷裂帶是什麼意思

活斷層分布地來段往往是兩種截自然不同的地貌單元直線相接的部位,其一側為斷陷區。而另一側為隆起區。由於在近期地質時期內斷塊的長期活動,高聳區和低窪的平原、盆地分化幅度很大。地貌上的突然變化及沉積物厚度的顯著差別是活動性斷裂存在的重要標志。

『伍』 斷裂帶和地震帶區別

地震帶就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帶,系僅僅基於近代有儀器紀錄震內中繪制而成。容斷裂帶(fault zone) 亦稱「斷層帶」。 系基於地質勘探發現而得知的,可以紀錄更久遠曾經發生過地震的資料。過去儀器及人員素質未如理想,而且地表好多人類活動掩蓋及植被茂盛,存在好多漏掉未發現的,尤其兩廣植被茂盛!就算非地震帶或者未發現斷裂帶的地方並不代表安全性高,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前當地並未納入高危地區!所謂科學研究往往系落後客觀事實的!所以大家要平時要了解有關知識,做好防備,亦無須太擔心,恐懼其實並非來源危險而是來源無知及未知。

『陸』 地質隊究竟是干什麼的

主要是利用地質方法,物理方法,化學方法以及地質遙感衛星等技術,分析當地的地層,構造,岩漿岩,元素富集異常性等,在一定的地層中找到具有一定工業價值的金屬礦、非金屬礦、能源礦等。

對礦產普查中發明有工業意義的礦床,為查明礦產地質和量,以及開采利用的技術條件,供給礦山建設設計所需要的礦產儲量和地質資料。

(6)地質斷裂帶會有什麼擴展閱讀

第一步:當然是區域地質調查,對偉大祖國960萬平方公里的熱土進行地質普查,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基礎工作。有了基礎的地質資料和前人總結、積累下來的經驗、成果,地質隊就能夠根據地質成礦條件,從理論上大體判明:什麼區域可能會生成什麼礦藏。

比如,從地質成礦理論的基礎常識上講,成都平原這塊沉積砂石的地下,就基本上不會有什麼珍稀的礦物。而如果想要探尋貴重的有色金屬礦,就得前往橫斷山、攀西這些大的地質斷裂帶上去下功夫。

第二步:逐步收攏范圍的專業詳查。大概知道了什麼地質區域可能會蘊藏什麼礦以後,地質專家就會要求或建議派上特殊的專業地質隊伍。

如物理探礦隊、化學探礦隊、水文地質隊等。由這些專業的隊伍用磁、電、重力、放射性或是化學分析地理、化方法,一步一步地去發現和診斷探尋出來的物、化「異常」。

而地質異常,恰恰是礦藏所反映出來的物、化特徵。經過逐步地聚焦地質「異常」,專家們就可以把礦藏的蘊藏區域縮小,最後圈定在某個較小的范圍內。

第三步:勘探取樣直觀解讀。如果圈定了礦藏存在的較小具體范圍,地質工程師們就會繼續建議要求,再上鑽探、坑探、槽探等地質隊伍,用鑽井、打洞、挖地溝槽的方法,取出實際的礦物標本,再用光譜、化學分析等物理、化學手段,進行一系列的岩礦分析鑒定,了解其樣品的成分、品位。

同時,在直接提取礦物樣品的勘探過程中,專家們也能較為准確地掌握礦帶的方位、走向、厚度,以及埋藏深度等寶貴的第一手真實數據。

第四步:提交地質探礦成果報告。經過前面大體三個步驟艱苦細致的探礦工作,地質專家們就可以根據所掌控的各種科學數據,撰寫最終的「地質報告」。

這份用國家投入的資金、物資,用各崗位上無數地質工人、專業技術人員,用汗水、鮮血,甚至是生命換來的「地質成果報告」,最終會基本准確地報告祖國——某個區域是否有某種礦藏。

有儲量是多少,品位、含量是如何。或者報告:某種礦產找礦成功或失敗(完全無功而返的概率不大,最一般的情況是多少都有點,只是價值不大)。

『柒』 地質斷裂帶周圍有哪些不可思議的現象

活斷層分布地段往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地貌單元直線相接的部位,其一側為版斷陷區。而權另一側為隆起區。由於在近期地質時期內斷塊的長期活動,高聳區和低窪的平原、盆地分化幅度很大。地貌上的突然變化及沉積物厚度的顯著差別是活動性斷裂存在的重要標志。

『捌』  斷裂帶的地質背景

一、斷裂帶的區域構造位置

斷裂帶南段位於粵西雲開隆起與粵中坳陷交接處,北段穿越粵北拗陷進入江西省境內(圖1-1)。

二、斷裂帶的地質概況(附圖一)

區內地層出露較全,自前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分布。新元古界雲開群分布於斷裂帶南段陽春永寧—林頭以西地區,為一套淺變質砂泥質碎屑岩夾火山岩建造,已強烈混合岩化;震旦系樂昌峽群分布於大雲霧山—雲浮、清遠魚壩—英德黎洞、以及吳川以西地區,為一套淺變質砂質岩、硅質岩,為黃鐵礦重要產出層位。下古生界分布廣泛,主要出露於陽春盆地西緣、高要祿步—四會威整、仁化—始興地區。下部寒武系為淺海相類復理石砂泥質碎屑岩建造;中部奧陶系為濱海一半深海碎屑岩復理石建造;上部志留系主要為筆石頁岩建造、濁積建造,以寒武系地層分布較全。區內上古生界分布最廣,約佔三分之一以上,主要出露於陽春盆地東部、肇慶—清遠—線、以及英德—韶關大片地區,其中泥盆—石炭系分布較全,二疊系僅零星分布於韶關與肇慶附近。泥盆系下統為淺海、濱海碎屑岩建造,底部為礫岩,不整合於下伏地層之上。泥盆系中統至石炭繫上統,區內主要以淺海相碳酸鹽建造為主,部分層段出露碎屑岩建造夾含煤建造,其中泥盆系中統亦為黃鐵礦重要產出層位,二疊系下統為淺海相碳酸鹽建造,上統為海陸交互相含煤碎屑岩建造。中生界零星分布於區內向斜及盆地中心,其中三疊系僅見上統出露,見於陽春、白諸盆地及雲浮、四會、英德西牛等地,為湖泊沼澤相含煤碎屑岩建造。侏羅系主要出露於曲仁盆地及雲浮一帶,為內陸湖泊相碎屑岩建造及火山碎屑岩建造。白堊系主要出露於茂名、羅定、丹霞、南雄諸盆地,為內陸湖泊相碎屑岩及火山碎屑岩建造,其他尚見上統分布於小型山間盆地中。新生界主要繼承分布於白堊系盆地中心,如茂名、丹霞、南雄盆地,白諸盆地則不整合於上三疊統之上;此外自清遠至三水河口一帶尚有一大片不整合於泥盆—石炭系及上三疊系之上的地層。其中老第三系為一套碎屑岩建造、含膏鹽細碎屑岩建造、可燃有機岩建造等;新第三系為河流湖泊相碎屑岩建造、火山角礫岩等。第四系更新統為陸相碎屑沉積、湖泊—沼澤含鐵屑岩建造、陸相堆積等。

圖1-1吳川-四會斷裂帶區域構造位置圖(據《廣東省區域地質志》,略修改)

隨著斷裂構造的強烈活動,岩漿活動更加頻繁,形成本區一個規模很大的構造岩漿帶。本區岩漿活動始於加里東期,印支運動相繼活動,燕山運動最為強烈。活動的方式以侵入為主,少數地層中有火山夾層出露,此外見有次火山岩分布。岩漿性質以酸性為主,部分為中酸性,基性岩呈小岩體或岩脈零星分布。中酸性侵入岩中,以燕山期南嶺系列分布最廣,大多呈岩基橫跨本區,以諸廣、大東山—貴東、佛崗、新興岩體稱著;燕山期長江系列活動頻繁,多呈小岩體沿斷裂帶或與其他斷裂交叉處侵入,往往形成串珠狀小岩株。本區花崗岩漿成礦專屬性較強,南嶺系列花崗岩與鎢、錫、鈾等礦床關系密切,長江系列花崗岩與鐵、銅、鉛、鋅、鉬、金、銀等礦床有成因聯系。其中長江系列花崗岩類形成的斑岩礦床是為本區一大特色。

至於本區岩漿岩、構造、地球物理場及成礦作用等,已在本研究各有關章節中敘述,它們反映了本區地質成礦背景,本章節不予重述。總體來看,本斷裂帶是一條長期、反復活動的構造、岩漿和成礦帶。

『玖』 地質斷裂帶上的地區會發生大震嗎

與其他地方相比地質斷裂帶上的地區發生大震的可能性比較大,但是也內可能很多年不發生容大地震。
我國的地震帶比較多,主要跟我國位於板塊交界地帶已經大陸是裂谷帶比較多有關系。近些年我國的橫斷山區及其附近地區地震相對比較多一些。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