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識別地質構造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識別地質構造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2-17 23:12:24

A. 常見地質構造有哪三種

地質構造包括褶皺和斷層。褶皺又分為背斜和向斜。圖中A處是斷層,例如我國的渭河谷地;圖中的BD是背斜,圖中的C是向斜。還有一個是節理

B. 野外工作中如何識別各種地質構造現象

在工作裡面識別各種地質的構造情況的話,你跟著她地質層面來的

C. 如何進行地質構造識別

  • 1.水平岩層的識別

在低解析度的遙感影像上不容易發現水平岩層的產狀這是由於水平岩遭受侵蝕後往往由較硬的岩層形成保護層且形成陡坡保護了下部較軟的岩層。在高解析度遙感影像上可發現水平岩層經切割形成的地貌並可見硬岩的陡坡與軟岩形成的緩坡呈同心圓狀分布硬岩的陡坡具有較深的陰影而軟岩的色調較淺。

  • 2.傾斜岩層的識別

在低解析度遙感影像上可以根據順向坡(與岩層傾斜方向一致的場面)有較長坡面逆向坡坡長較短的特性岩層的傾向。當順向坡和逆向坡幾乎相等時可以確定岩層傾角在45°左右傾向則不易確定。傾斜岩層經過溝谷的切割在高解析度遙感影像上常出現岩層三角面(包括弧形面、梯形面)這時根據岩層出露的形態及其與地形的關系可確定岩層的產狀。

  • 3.褶皺及其類型的識別

在遙感影像止褶皺的發現及其類型的確定是建立在對斯性和岩層產狀要素識別的基礎上的。在進行影像分析時應注意不同解析度遙感影像的綜合應用即光在解析度較低的影像上進行總體識別確定褶皺的存在特別是一些規模較大的褶皺的確定然後對其關鍵部位採用高解析度影像進行詳細的識別確定褶皺的類型。褶皺構造由一系列的岩層構成這些岩層的軟硬程度有差別硬岩成正地形軟岩成谷地因此在遙感影像上會形成不同的色帶。為發現褶皺構造首先就要確定這些不向色調的平行色帶選擇其中在影像上顯示最穩定、延續性最好者作為標志層標志層的色帶呈圈閉的圓形、橢圓形、橄欖形、長條形或馬蹄形等是確定褶皺的重要標志。在中低解析度影像上能反映出大的褶皺而在高解析度遙感影像上不僅能發現較小規模的褶皺而且還可以確定其岩體層的分布層序是否對稱重復具體產狀要素這是確定褶皺存在的重要認識特別是在高解析度遙感影像上觀察標志層在轉折端的形態有助於識別褶皺的存在及褶皺的類別。

  • 4.斷層及其類型的識別

在影像上不能直接確定地層的新老但可以觀察到岩層的傾向。當逆向坡(陡坡)向外、順向坡(緩坡)向內(向軸線傾斜)時是向斜構造逆向坡(陡坡)朝內(面向褶皺軸)順向坡(緩坡)朝外時(遠離褶皺軸)是背斜構造。當岩層的走向不是很連續時逆向坡往往形成地形三角面這在遙感影像卜是比較直觀的。通常斷層在沒有疏鬆沉積物覆蓋的情況在遙感影像上都有明顯的特徵。斷層是一種線形構造在遙感影像上表現為線性影像。它基本上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線性的色調異常即線性的色調與兩側的岩層色調都明顯不同二是兩種不同色調的分界面呈線狀延伸。當然具備這兩個影像持征的地物不一定都是斷層如山脊、較小的河流、道路、渠道、堤壩、岩層的走向、岩層的界面等等

D. 如何進行地質構造識別

.水平岩層的識別
在低解析度的遙感影像上不容易發現水平岩層的產狀這是由於水平岩遭受侵蝕後往往由較硬的岩層形成保護層且形成陡坡保護了下部較軟的岩層。在高解析度遙感影像上可發現水平岩層經切割形成的地貌並可見硬岩的陡坡與軟岩形成的緩坡呈同心圓狀分布硬岩的陡坡具有較深的陰影而軟岩的色調較淺。
2.傾斜岩層的識別
在低解析度遙感影像上可以根據順向坡(與岩層傾斜方向一致的場面)有較長坡面逆向坡坡長較短的特性岩層的傾向。當順向坡和逆向坡幾乎相等時可以確定岩層傾角在45°左右傾向則不易確定。傾斜岩層經過溝谷的切割在高解析度遙感影像上常出現岩層三角面(包括弧形面、梯形面)這時根據岩層出露的形態及其與地形的關系可確定岩層的產狀。
3.褶皺及其類型的識別
在遙感影像止褶皺的發現及其類型的確定是建立在對斯性和岩層產狀要素識別的基礎上的。在進行影像分析時應注意不同解析度遙感影像的綜合應用即光在解析度較低的影像上進行總體識別確定褶皺的存在特別是一些規模較大的褶皺的確定然後對其關鍵部位採用高解析度影像進行詳細的識別確定褶皺的類型。褶皺構造由一系列的岩層構成這些岩層的軟硬程度有差別硬岩成正地形軟岩成谷地因此在遙感影像上會形成不同的色帶。為發現褶皺構造首先就要確定這些不向色調的平行色帶選擇其中在影像上顯示最穩定、延續性最好者作為標志層標志層的色帶呈圈閉的圓形、橢圓形、橄欖形、長條形或馬蹄形等是確定褶皺的重要標志。在中低解析度影像上能反映出大的褶皺而在高解析度遙感影像上不僅能發現較小規模的褶皺而且還可以確定其岩體層的分布層序是否對稱重復具體產狀要素這是確定褶皺存在的重要認識特別是在高解析度遙感影像上觀察標志層在轉折端的形態有助於識別褶皺的存在及褶皺的類別。
4.斷層及其類型的識別
在影像上不能直接確定地層的新老但可以觀察到岩層的傾向。當逆向坡(陡坡)向外、順向坡(緩坡)向內(向軸線傾斜)時是向斜構造逆向坡(陡坡)朝內(面向褶皺軸)順向坡(緩坡)朝外時(遠離褶皺軸)是背斜構造。當岩層的走向不是很連續時逆向坡往往形成地形三角面這在遙感影像卜是比較直觀的。通常斷層在沒有疏鬆沉積物覆蓋的情況在遙感影像上都有明顯的特徵。斷層是一種線形構造在遙感影像上表現為線性影像。它基本上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線性的色調異常即線性的色調與兩側的岩層色調都明顯不同二是兩種不同色調的分界面呈線狀延伸。當然具備這兩個影像持征的地物不一定都是斷層如山脊、較小的河流、道路、渠道、堤壩、岩層的走向、岩層的界面等等

E. 請問師兄師姐識別斷層的地質方法都有哪些

1地貌標志:如斷層崖、斷層三角面、被錯斷的山脊、串珠狀的湖泊窪地、帶狀分布的泉水等回
2構造標志:如礦脈答、地層等地質體的突然中斷
3地層的重復與缺失
4構造岩:如斷層角礫岩、斷層泥等是尋找斷層面的重要依據
5岩漿活動與礦化作用:呈斷續線狀分布的岩體、礦化帶常指示大規模的斷裂
6岩相與厚度的突變:某一地區
沉積岩岩相與厚度的突變常常是斷層活動的結果

F. 地質構造有哪些形式

川滇藏復交界處最顯著的地質構造是制攀西大裂谷
地質構造是地殼或岩石圈各個組成部分的形態及其相互結合的方式和面貌特徵的總稱,簡稱構造。
它是研究地殼運動的性質和方式的依據,有原生構造和次生構造之分。
原生構造指岩石或岩層受內力或外力作用而產生的原始狀態和面貌,如層理(沉積岩中的成層構造)等。
次生結構指各原生結構的變形和變位,如次生的褶皺、斷層、裂谷、俯沖帶等。
地質構造的規模大小不一,大的如岩石圈板塊構造,小的如礦物晶粒的變形等。

G. 地質構造類型有哪幾種

地質構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時間分為原生構造與次生構造。

次生構造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對象,而原生構造一般是用來判斷岩石有無變形及變形方式的基準。構造也可分為水平構造、傾斜構造、斷裂和褶皺。

地殼或岩石圈各個組成部分的形態及其相互結合方式和面貌特徵的總稱。地質構造的規模,大的上千公里,需要通過地質和地球物理資料的綜合分析和遙感資料的解譯才能識別,如岩石圈板塊構造。

小的以毫米甚至微米計,需要藉助於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如礦物晶粒變形、晶格的位錯等。貴州位於華南板塊內,處於東亞中生代造山與阿爾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帶之間,橫跨揚子陸塊和南華活動帶兩個大地構造單元。

(7)識別地質構造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多次造山作用的地應力場在變化多端的地應力條件下,形成了擠壓型、直扭型和旋扭型三類構造型式,交織成一幅復雜多變的應變圖象。

其特點是:

(1)貴州的地質構造屬板內構造,構造的主體為薄皮構造。

(2)變形不十分強烈,在貴州發育最完整、最廣泛的構造樣式是侏羅山式褶皺帶。都勻運動:原地礦部第八普查大隊(1980)命名,系指發生在貴州中部及南部,奧陶紀末到志留紀初之間的一次地殼運動。

該運動的表現是:在畢節-遵義-湄潭-銅仁連線與貴陽-施秉聯線之間的貴州中部地區,普遍缺失上奧陶統中上部,下志留統中上部與下伏奧陶系不同層位呈假整合,在不少地區如貴陽烏當附近可見到志留系底部的礫岩層或含礫粘土岩嵌覆於呈數米起伏的間斷面上。

H. 地質構造識別

1.水平岩層的識別

在低解析度的遙感影像上不容易發現水平岩層的產狀這是由於水平岩遭受侵蝕後往往由較硬的岩層形成保護層且形成陡坡保護了下部較軟的岩層。在高解析度遙感影像上可發現水平岩層經切割形成的地貌並可見硬岩的陡坡與軟岩形成的緩坡呈同心圓狀分布硬岩的陡坡具有較深的陰影而軟岩的色調較淺。

2.傾斜岩層的識別

在低解析度遙感影像上可以根據順向坡(與岩層傾斜方向一致的場面)有較長坡面逆向坡坡長較短的特性岩層的傾向。當順向坡和逆向坡幾乎相等時可以確定岩層傾角在45°左右傾向則不易確定。傾斜岩層經過溝谷的切割在高解析度遙感影像上常出現岩層三角面(包括弧形面、梯形面)這時根據岩層出露的形態及其與地形的關系可確定岩層的產狀。

3.褶皺及其類型的識別

在遙感影像止褶皺的發現及其類型的確定是建立在對斯性和岩層產狀要素識別的基礎上的。在進行影像分析時應注意不同解析度遙感影像的綜合應用即光在解析度較低的影像上進行總體識別確定褶皺的存在特別是一些規模較大的褶皺的確定然後對其關鍵部位採用高解析度影像進行詳細的識別確定褶皺的類型。褶皺構造由一系列的岩層構成這些岩層的軟硬程度有差別硬岩成正地形軟岩成谷地因此在遙感影像上會形成不同的色帶。為發現褶皺構造首先就要確定這些不向色調的平行色帶選擇其中在影像上顯示最穩定、延續性最好者作為標志層標志層的色帶呈圈閉的圓形、橢圓形、橄欖形、長條形或馬蹄形等是確定褶皺的重要標志。在中低解析度影像上能反映出大的褶皺而在高解析度遙感影像上不僅能發現較小規模的褶皺而且還可以確定其岩體層的分布層序是否對稱重復具體產狀要素這是確定褶皺存在的重要認識特別是在高解析度遙感影像上觀察標志層在轉折端的形態有助於識別褶皺的存在及褶皺的類別。

4.斷層及其類型的識別

在影像上不能直接確定地層的新老但可以觀察到岩層的傾向。當逆向坡(陡坡)向外、順向坡(緩坡)向內(向軸線傾斜)時是向斜構造逆向坡(陡坡)朝內(面向褶皺軸)順向坡(緩坡)朝外時(遠離褶皺軸)是背斜構造。當岩層的走向不是很連續時逆向坡往往形成地形三角面這在遙感影像卜是比較直觀的。通常斷層在沒有疏鬆沉積物覆蓋的情況在遙感影像上都有明顯的特徵。斷層是一種線形構造在遙感影像上表現為線性影像。它基本上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線性的色調異常即線性的色調與兩側的岩層色調都明顯不同二是兩種不同色調的分界面呈線狀延伸。當然具備這兩個影像持征的地物不一定都是斷層如山脊、較小的河流、道路、渠道、堤壩、岩層的走向、岩層的界面等等

I. 構造地質學的研究方法

地質構造的研究應包括構造的幾何學、運動學和動力學的研究,以及構造發育、演化的歷史分析。①構造幾何學的研究是對各種地質構造的形態、產狀和規模及其組合型式和相互關系進行觀察、描述和測量; ②構造的運動學分析是根據構造幾何學的有關資料和數據,去追索現有構造狀態和位置的岩體在變形時,物質相繼發生的位移、轉動和應變等內部和外部的運動; ③動力學的研究則是探索構造變形時作用力的性質、大小、方向、應力場的演化以及外力與應力之間的關系; ④構造的歷史分析是通過野外觀察和室內對有關資料的綜合研究,闡明各種地質構造的形成時期及其發育順序。這幾個方面的研究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對構造形態進行幾何分析則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基礎,有了構造幾何分析的基礎,才可能正確分析地質構造的演化歷史和成因,進而對各個地區的構造分析資料及其他方面的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從而揭示出地殼構造的形成和發展規律。

盡管對不同岩石類型地區地質構造和不同尺度構造的研究任務和方法各有不同,但是,野外觀察和地質填圖始終是研究地質構造的基本方法。通過野外觀察填繪的地質圖,不僅可反映出一個地區各種岩層和岩體的分布,而且根據岩層和岩體的產狀、相互關系和各自的時代,可以認識該區各種地質構造的形態、組合特徵和發育史。通過繪制剖面圖和根據地面的構造形態觀測及鑽井和物探等提供的資料,編繪構造等高線圖和等厚圖,能較好地反映地下構造形態的特徵。

研究地質構造的形態、產狀及其相互關系,一方面是採用填繪地質圖、編制有關圖件以及相應文字描述的常規方法; 另一方面是通過對各種面狀構造和線狀構造要素的力學性質、產狀和相互幾何關系的系統觀察和測量,應用極射赤平投影或電子計算機作數理統計分析和自動化成圖,從而得出地質構造產狀方位的型式和對稱性的特徵,為建立地質構造三維空間圖像、分析構造變形機制和恢復變形歷史等提供依據。Bruna Sander ( 1930) 在《岩石組構學》中提出的變形岩石顯微組構的幾何分析方法和運動學解釋原則,經廣大地質學家在實踐中進行修正和補充,現已發展成為不僅可用於顯微構造分析,而且也可以應用於中、小型構造乃至大型構造分析。

現代航空、航天遙感技術和航片、衛片的採用,擴大了觀察地質構造的視域和深度,彌補了野外地質觀察的局限性; 而鑽探、物探等工程和探測技術的應用,為了解地下構造情況,提供了重要資料。

研究地質構造不能只滿足於形態描述,還要應用力學原理,鑒定各個構造的力學性質和相互關系,並分析它們的形成機制和各構造之間的內在聯系,以便得出區域地質構造的分布和演變規律。

研究地質構造形成的力學機制,常常需要進行模擬實驗。例如根據相似原理,用泥巴、石蠟、瀝青或凡士林等材料,做成某種形態和尺寸的試件,在設置的相應幾何邊界條件下,施加一定方式的力使之發生變形,觀察其變形特點、應力與應變之間的關系,並將實驗模型與自然界的構造原型進行類比,藉以說明這種構造的形成、發展和組合關系以及構造變形的邊界條件和應力作用方式。計算機的應用使構造地質的研究向定量的數理分析方向發展。如應用有限單元法來計算一定地區內的各點的應力方向和大小,進而對該地區的構造應力場做出數學模擬,據此,可以推斷出相應的構造圖像,並與該地區的地質構造特徵進行比較。

對地質構造進行歷史分析,一般是根據地層之間的不整合接觸關系及各種構造間成因聯系和交截、疊加關系,並結合沉積岩相、厚度以及岩漿活動等方面的分析,或配合同位素地質年代的測定資料,分析該區構造形成時代和發育順序,劃分構造發育的階段,恢復區域構造發展史,從而對該區地質構造的規律有一個較為正確的認識。

在構造地質學研究中,還需與岩石學、地層學、地貌學及地球物理學等學科密切結合。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