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圖是什麼類型的地圖

地質圖是什麼類型的地圖

發布時間: 2021-02-17 18:06:38

1. 地層劃分、對比及地質圖的基本類型

(1)地層的劃分與對比是地質填圖工作的重要環節,是重塑地質發展歷史、研究構造和礦產分布規律的重要基礎。地層劃分是根據地層的岩石、生物化石、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特徵,把地層劃分為不同類型、不同等級的地層單位,藉以表示地層的相對順序或相對年代關系等。現代地層學主張地層劃分的多重性,認為岩層有多少種能夠用以作為劃分地層的依據,地層就有多少種劃分方法,一種特徵的改變並不一定與另一種特徵的改變相一致。就某一具體研究對象而言,不可能也不需要使用所有的各類地層劃分,而是按實際可能或為某一應用目的而採用相應的劃分系統。目前最常用的地層劃分系統有三類:①根據岩層的岩石特徵劃分成群、組、段、層四級單位的岩石地層學;②根據岩層所含的化石或化石組合內容將含化石部分的岩層劃分成各種生物帶的生物地層學;③根據推論或解釋的岩層形成的地質年代(宙、代、紀、世、期、時)劃分成宇、界、系、統、階、時間帶的年代地層學。只有年代地層單位才有固定一致的時間含義,其他各類地層單位可以是穿時的,或與同時面呈斜交關系。年代地層單位是依據屬性劃分的,它屬於認識范疇,是可變的。前兩類的劃分依據都是岩層客觀存在的特徵,它不依人的認識變化而變化。但化石內容需要一個積累過程也具偶然性或機遇,而對於化石的詳細研究又並非一般地質工作者尤其是在野外所能做到的。因此,只有岩石地層劃分是地層研究的第一程序。另一方面,作為第一性的客觀地質實體,它又具有永久性,是不能用其他概念來限定或修改的。

在大、中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中,組的劃分與其界線的選擇對填圖質量有重要作用。應該正確地理解組的含義,掌握建組條件。地層規范中規定:「組的重要涵義在於具有岩相、岩性和變質程度的統一性。組或由一種岩石所構成,或包括一種主要岩石而兼有重復的夾層,或又兩、三種岩石反復重疊所構成,還可能以很復雜的岩石組分為一個組的特徵,而與其他單純的組相區別。」海相地層的組常為一個相的簡單岩性組合,陸相和海陸過渡相岩性比較復雜,常由相鄰的幾個相合並而成。組必須有一定的橫向穩定性和一定的厚度。一般條件下,組的分布范圍不應小於三級地層分區的范圍,厚度不應小於50 m。但對具有特殊的構造岩相意義的岩層建組可不受此限。組的界線一般是岩性、岩相、沉積旋迴或侵蝕間斷的界線,應具有明顯的識別標志。化石並不是建組的必要條件,但顯生宙地層都有自己的化石組合甚至建立了化石帶。若單有化石界線,而岩性無明顯差別,則無建組的必要。群是最大的地方性單位,通常相當於包括不同相的大的沉積旋迴,岩性組合復雜,厚度很大。段是比組更低一級的岩石地層單位,它可以是組內單一岩性、單一岩相的分離體,也可以是組內岩性組合差異的再劃分,它不一定要求相當的橫向穩定性。不要求一定的化石內容。

(2)地層對比是在地層劃分的基礎上,與國內外標准剖面比較,確定地層在地質年代表中的位置;另一方面是測區各相應層位的對比,以確定填圖單位的地質界線、相鄰圖幅間界線的等時性,以及地層的發育規律。生物地層單位對比藉助於標准化石、生物群或化石組合進行,也可利用生物的種系演化或生物演化方向,以及利用古生態資料對同時異相地層進行對比。為此,在野外必須進行系統的化石採集與生態觀察。岩石地層單位對此可利用岩性特徵、標志層、沉積韻律、重礦物、微量元素、古地磁及物探測井等資料。因此,在實測地層剖面工作中,需進行大量標本和樣品採集工作。

(3)在現代地層學理論指導下,世界上有兩種類型的地質圖,即組圖和系圖。組圖以岩石地層單位的組為制圖基本單位(如黃泥崗組、硯瓦山組等)。它是地表岩石組分及其幾何關系的直接反映,是地質歷史和構造環境演化的真實記錄。它能促進遙感資料、地球物理資料與地質研究的結合,適用於大比例尺(<1∶10萬)的地質填圖。組圖可作為岩性分布圖使用,具有更廣泛的服務領域。系圖是以根據生物演化相對順序建立的年代地層單位「系」為基礎填制的。適用於小比例尺(1∶100萬)地質調查,供大范圍地質構造理論分析使用。

組圖是客觀的實際地質體的直接反映,它可以在野外進行實測,其界線具有相對穩定性,也可直接利用遙感資料填圖。而系圖所表示的地質年代是根據古生物等多方面資料經室內分析鑒定推論而來的。由於受不同時期資料積累程度和個人認識差異的限制,地質年代界線經常有較大的變動。系圖不適合野外直接填圖,在無直觀標志的位置尋找年代地層界線要花費很大力氣甚至無法弄清。由此可見,組圖應是地質調查的基本圖件。在組圖的基礎上,可編制不同年代的系圖。

2. 常見的地圖類型有哪幾種

(1)按其區域范圍分為:世界圖、半球圖、大洲圖、大洋圖、大海圖、國家(地區)圖、省區圖、市縣圖等。

(2)按其專題學科分為:自然地圖、人口圖、經濟圖、政治圖、文化圖、歷史圖。

(3)按其具體應用分為:參考圖、教學圖、地形圖、航空圖、海圖、海岸圖、天文圖、交通圖、旅遊圖等。

(4)按其使用形式分為:掛圖、桌面圖、地圖集(冊)等。

(5)按其表現形式分為:縮微地圖、數字地圖、電子地圖、影像地圖等。

(6)按其印刷開本分為:16開、8開、4開,對開,全張、兩全張、三全張、四全張,九全張。

(7)按地圖分類:地圖集,電子地圖,三維地圖,衛星地圖,影像地圖等。 按照地圖的內容,地圖可分為普通地圖、地形圖和專題地圖三種。

(2)地質圖是什麼類型的地圖擴展閱讀:

隨著地圖應用范圍的擴大和地圖科學的發展,人們對地圖有了更深入了解,對地圖下了更准確的定義,即:地圖是依據一定的數學法則,採用地圖語言,經過制圖綜合來表示地球表面的圖形。

這個定義概括了地圖的三個特性:有一定的數學法則、運用地圖語言來描述、經過了制圖綜合。地圖所具有的這三個基本特性,是其他影像、圖畫、文字都不可能同時具備的。

現代社會中,地圖的種類更加豐富,地圖的使用也日益普遍。我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經常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地圖。除了常見的紙質地圖、特型地圖(如塑料立體地圖、地球儀等),還有電子地圖、多媒體地圖、網路地圖等。

3. 什麼是地質圖

1、什麼是地質圖?

它是一種圖件,由一定符號、色譜和花紋等來表示地殼版某部分各種權地質體和地質現象(如,各種岩層,岩體、地質構造、礦產等的)及相互關系的一種圖件。

2、地質圖的組成

(1)圖名:取名主要依據圖件所在地區、內容和特徵等;

(2)比例尺: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內容越詳細,如1:200,類型數字比例尺,線條比例尺;

(3)圖例:是一些規定的符號和線譜、色譜。

(4)順序:一般是地層、岩石構造和其它,其中地層從上到下,由新到老,從左到右,有新到老。岩體:從酸性到基性到超基性。

3、分類:

(1)根據內容:構造地質圖、地質圖、岩漿岩圖、變質岩圖、盆地分布圖、礦床分布圖,油氣資源分布圖、地球物理圖等。

(2)根據形狀:平面圖、剖面圖和柱狀圖。

A剖面圖:一般形式,剖面線(按標高),方向,地質界線

B柱狀圖:一般交地質圖時都需要附柱狀圖。

4. 地質圖人口圖水文圖交通圖屬於什麼地圖

地址圖人口圖水溫圖交通圖是屬於專業地圖

5. 地質地圖有哪些種類

1、地質圖的種類很多。主要用來表示地層、岩性和地質構造條件的地質圖,回稱為普通地質圖,簡答稱為地質圖。此外,還有許多用來表示某一項地質條件,或服務於某項國民經濟的專門性地質圖。
一幅完整的地質圖應包括平面圖、剖面圖和柱狀圖。平面圖是反映一表地質條件的圖。是最基本的圖件。地質剖面圖是配合平面圖,反映一些重要部位的地質條件,它對地層層序和地質構造現象的反映比平面圖更清晰、更直觀。柱狀圖是綜合反映一個地區各地質年代的地層特徵、厚度和接觸關系的圖件。
2、地質圖的編制多以實測資料為基礎,有一定的制圖規范和標准。目前所使用的地層分級系統、表示地層年代的色標和符號,以及表示各類岩體的色標和代號,多是國際通用的。客觀需要促使地質圖向專門化、部門化方向發展。種類也越分越細,除普通基礎性地質圖外,還有第四紀地質圖、大地構造圖、岩相圖、古地理圖、水文地質圖、工程地質圖、礦產分布圖等。目前狹義的地質圖多指基礎性普通地質圖。

6. 地圖有什麼種類

區域范圍分為:世界圖、半球圖、大洲圖、大洋圖、大海圖、國家(地區)圖、省區圖、市縣圖等。


專題學科分為:自然地圖、人口圖、經濟圖、政治圖、文化圖、歷史圖。

自然地圖顯示地球表面客觀存在的各種自然現象的特徵、成因、地理分布及其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國家的各項建設實踐對自然地圖提出各種各樣的專門要求,因此必須編制出相應的各種自然地圖以滿足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等各方面的需要。

航空圖專供航空使用的地圖,叫航空圖。它著重表示與航空有關的地形要素與航空要素,可供研究航空區域、確定航線、判定飛機位置和飛行方向以及實施空中指揮。

數字地圖是紙質的地圖的數字存在,是在一定坐標系統內具有確定的坐標和屬性的地面要素和現象的離散數據,在計算機可識別的可存儲介質上概括的、有序的集合。



(6)地質圖是什麼類型的地圖擴展閱讀:

制圖原理

地球是一個自然表面極其復雜與不規則的橢球體,而地圖是在平面上描述各種制圖現象,如何建立地球表面與地圖平面的對應關系?為解決這一問題,人們引入大地體的概念。大地體是由大地水準麵包圍而成。

大地水準面是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靜止時的平均水面,並設想此面穿過大陸與島嶼,連續擴展形成處處與鉛垂線成正交的閉合曲面。由於地殼內部物質密度分布不均勻,大地水準面也有高低起伏。雖然此高低起伏已經不大,比地球自然表面規則的多,但仍不能用簡單的數學公式表示。

為了測量成果的計算和制圖的需要,人們選用一個同大地體相近的可以用數學方法來表達的旋轉橢球體來代替,簡稱地球橢球體。它是一個規則的曲面,是測量和制圖的基礎。

地球自然表面點位坐標系的確定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地面點在地球橢球體面上的投影位置,採用地理坐標系;二是地面點至大地水準面上的垂直距離,採用高程系。


7. 地圖分為那幾種類型

普通地圖,包括地形圖、地形一覽圖、普通地理圖和分層設色圖,自然地圖、社會-經濟地圖以及各種特種地圖

8. 自然地圖分為哪幾類

反來映自然環境各要素源和現象的形成、演化、結構特徵及其相互聯系的專題地圖。又稱自然地理圖。是專題地圖的重要組成部分。按其反映的不同內容,主要分為地勢圖、地質圖、地球物理圖、地貌圖、氣候圖、水文地理圖、土壤圖、植被圖、動物地理圖、環境保護圖、綜合自然地理圖(即景觀地圖)等。每一部門自然地圖還可以進一步細分,如地質圖包括有普通地質圖、地質構造圖、礦產圖、第四紀地質圖、古地理圖、水文地質圖、工程地圖等。

9. 地質地形圖與地形地質圖的區別

地形地質圖,是指在地形圖的基礎上有地層要素,但它是地質圖.地質地形圖是通過岩層的走向反映出地形地貌的圖件.學了幾年了,都忘了,大概就是這意思吧.

10. 地圖有什麼類型

1) 地圖按內容分類:
分為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兩大類。
(2) 地圖按比例尺分類:
分為大比例尺地圖,中比例尺地圖和小比例尺地圖。
(3) 地圖按制圖區域分類
1. 地圖按自然區劃分為世界地圖、大洲地圖、自然區域(如青藏高原)地圖等。
2. 地圖按政治區劃分為國家地圖、省(區)地圖、市圖、縣圖等。
3. 地圖還可以按經濟區劃標志分類。
(4) 地圖按用途分類
可分為通用地圖和專用地圖兩類。
通用地圖是沒有設定專門用圖對象的地圖適用於廣大讀者作一般參考或科學參考,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掛圖,省掛圖。
專用地圖是針對專門用途製作的,如教學地圖,旅遊地圖,航空圖,航海圖等。
也可以按用途分為軍用地圖,民用地圖。
(5) 地圖按其使用方式分類
地圖按其使用方式分:
1. 桌面用圖:在明視距離內能詳細閱讀的地圖,如地形圖,普通地理圖。
2. 掛圖:掛在牆上使用的地圖又分為近距離(在1.5米距離內能詳細閱讀)的和遠距離(5米以外能閱讀)的教學地圖。
3. 野外用圖:在野外條件下或行進中閱讀的地圖,如旅遊地圖。它們應當能在不穩定的狀態下閱讀且便於折疊和攜帶。
4. 屏幕地圖:在計算機屏幕上顯示和閱讀的地圖。
(6) 地圖按其他標志分類
1. 地圖按其外形特徵分為地球儀、立體地圖和平面地圖。
2. 地圖按其介質分為紙質地圖、塑料地圖、絲綢地圖、沙盤地圖、縮微地圖及磁(光)盤地圖。
3. 地圖按其感受方式分為視覺地圖和觸覺地圖等。
4. 地圖按其結構分為單幅地圖、多幅地圖、系列地圖、地圖集等。
5. 地圖按其存在形式分為「實」地圖(具有固定形式的實體)和「虛」地圖(存在腦中的瞬變的地圖影像)。「實」地圖和」虛」地圖可以相互轉換。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