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青海的山屬於什麼地質

青海的山屬於什麼地質

發布時間: 2021-02-17 15:32:10

㈠ 西寧市屬於什麼地質構造

西寧市屬於 中國「秦祁昆造山系」,它分為11個部分,西寧屬其內部的「中祁連弧盆系」,因此西寧地區應該屬於弧盆系構造相。

㈡ 青海的地形特點屬於哪一地理單元第幾階梯主要糧食是什麼傳統運輸工具是什麼

地形特點
青海省,簡稱青,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東經89°35′至103°04』,北緯31°40′至39°19′。東西長1200公里,南北寬800公里,面積72.12萬平方公里。境內山脈高聳,地形多樣,河流縱橫,湖泊棋布。巍巍昆侖山橫貫中部,唐古拉山峙立於南,祁連山矗立於北,茫茫草原起伏綿延,柴達木盆地浩瀚無限。長江、黃河之源頭在青海,因域內有中國最大的內陸高原鹹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無論是前往新疆還是西藏、敦煌還是拉薩,青海是人們去往西部旅遊時的必經之地,那裡大部分土地都是戈壁和雪山,不適合於人居住。但是青海的人文資源和地理資源都十分的豐富,至今仍是登山者的樂園,勇敢者的天堂。 青海山脈縱橫,峰巒重疊,湖泊眾多,峽谷、盆地遍布。祁連山、巴顏喀拉山、阿尼瑪卿山、唐古拉山等山脈橫亘境內,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柴達木盆地以「聚寶盆」著稱於世。全省地貌復雜多樣,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區為高原。東部多山,海拔較低,西部為高原和盆地。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其中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區約佔全省總面積的26.3%;3000—5000米的地區佔67%;5000米以上的地區佔5%。境內的山脈,有東西向、南北向兩組,構成了青海的地貌骨架。地形分為祁連山地、柴達木盆地、青南高原三區。青海氣候屬典型的高原大陸氣候,乾燥、少雨、多風、缺氧、寒冷,地區間差異大,垂直變化明顯。年平均氣溫-5.6℃—8.6℃,降水量15—750毫米。青海地處中緯度地帶,太陽輻射強度大,光照時間長,年總輻射量每平方厘米可達690.8—753.6千焦耳,直接輻射量占輻射量的60%以上,年絕對值超過418.68千焦耳,僅次於西藏,位居全國第二。 青海是新疆與西藏的融合,有「世界屋脊」的美稱。青海東部素有「天河鎖鑰」、「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沖」和「玉塞咽喉」等稱謂,可見地理位置之重要。 青海省一大半的工業產值和人口居住在首府西寧,西寧成為青海省的地理中心。青海的地形大勢是盆地、高山和河谷相間分布的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稱為青南高原。
境內除黃河湟水谷地及柴達木盆地等部分地區外,其餘地區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界屋脊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省地形差異顯著。東北部由阿爾金山、祁連山數列平行山脈和谷地組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蘊藏著豐富的冰雪資源。位於達坂山和拉脊山之間的湟水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地表為深厚的黃土層,是本省主要的農業區。西北部的柴達木,是一個被阿爾金山、祁連山和昆侖山環繞的巨大盆地,海拔600至3000米,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 200至300公里,面積20萬平方公里,盆地南部多為湖泊、沼澤、並以鹽湖為主。「柴達木」在蒙古語中為「鹽澤」之意。南部是以昆侖山為主體並佔全省面積一半以上的青南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現已對外開放的阿尼瑪卿峰(即瑪積雪山),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境內,峰高6282米。 河流山川:境內江河有流量在每秒0.5立方米以上的干支流217條,總長1.9萬公里。較大的河流有黃河、通天河(長江上游)、扎曲(瀾滄江上游)、湟水、大通河。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的北麓,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東雪山西南側。全省水力資源十分豐富,水力蘊藏量為210萬千瓦,可供開發的水電站單機在500 千瓦以上有172座,總裝機容量1800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770億千瓦小時,省內有湖泊230多個,總面積約7136平方公里,其中鹹水湖50多個,淡水湖面積在一平方公里以上的有52個。我國第一大內陸湖——青海湖,海拔3200米,是本省重要的漁業基地。察爾漢、茶卡、柯柯等鹽湖蘊藏著極為豐富的鹽化資源。
交通
現有鐵路:青藏鐵路、蘭青鐵路 規劃中(含建設中)鐵路:蘭新鐵路第二雙線(甘青段)、川青鐵路、格敦鐵路(格爾木-敦煌)、格庫鐵路(格爾木-庫爾勒)、西張鐵路(西寧-張掖)、格成鐵路(格爾木-敦煌)、柳格鐵路、哈木鐵路(哈爾蓋-木里)、茶都鐵路、甘河支線鐵路、西海支線鐵路、錫鐵山至魚卡至一里坪鐵路等。 根據《青海省鐵路發展規劃》,除目前在建的蘭青鐵路復線、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電氣化改造外,青海省將建成西寧至成都鐵路,形成青海與西南的便捷通道,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913公里;建成格爾木至庫爾勒、格爾木到敦煌鐵路,打通青海西出通道。同時,建成柳格鐵路,形成蘭新鐵路與青藏鐵路聯絡線,鐵路營業里程達到2611公里。屆時,一個以蘭青、青藏鐵路為主體、輔以相應干支線、溝通省內大部分州地市的路網將會基本形成。 開工建設格爾木到敦煌、格爾木到庫爾勒等鐵路,必將改變西北五省區的鐵路交通現狀,拉近青海、西藏、新疆與東中部地區的距離。也就是說,我省東西南北鐵路縱橫網路貫通之後,也將會形成以格爾木為樞紐的西部鐵路網格局。這對於我省乃至整個西部地區來說,交通基礎薄弱、鐵路運力不足的壓力將會得到極大的緩解。 根據《青海省地方鐵路建設規劃》,我省將在未來10多年內建成5條地方鐵路,總里程約663公里。5條地方鐵路建設主要突出服務於礦產資源開發和工業產品運輸。我省地方鐵路將與國家干線鐵路相連接,為我省煤炭、鹽湖、有色金屬的開發利用創造良好的交通條件,促進加快省內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規劃建設的地方鐵路有:甘河支線鐵路、西海支線鐵路、哈爾蓋至柴達爾至江倉至木里鐵路、錫鐵山至魚卡至一里坪鐵路、茶卡至都蘭鐵路,估計總投資71.6億元。 到2008年全省鐵路營運里程達1650.9公里,比1959年增長了14.4倍,年均增長5.7%;鐵路貨運量由46萬噸增加到2008年的2309.9萬噸,增長49.2倍,年均增長8.3%;鐵路客運量由28萬人增加到2008年的404.4萬人,增長13.4倍,年均增長5.6%;貨運周轉量由1981年的6.45億噸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148.50億噸公里,增長22.0倍,年均增長12.3%;客運周轉量由1978年的8.53億人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33.26億人公里,增長2.9倍,年均增長4.6%。
公路
截至2007年底,全省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5.3萬公里,基本建成了全省「兩橫三縱三條路」的主骨架公路網。西部開發省際通道青海境內路段率先全部建成;除通往果洛州的二級公路正在改建外,其餘五州一地都通了二級以上公路;縣縣通了油路;91.6%的鄉鎮、56.95%的建制村、牧委會通了公路,1760個村村道得到硬化,160萬農牧民群眾走上了水泥硬化路。全省實現了縣縣通油路、鄉鄉通公路、行政村基本通公路的目標。
水路
我省通航水域主要集中在青海湖、李家峽、龍羊峽、公伯峽、黃河上游貴徳境內以及克魯克湖等地區。至2008年底,我省黃河上游尕馬羊曲至大河家橋段航道總里程 351.54公里,青海湖有6條航線,里程約190.07公里。航道等級主要以六級為主。目前已通航里程近 317.74 公里。截止目前有各類船舶124艘,其中客船53艘,近785 個客位。全省有五等及以上持證船員174名,已登記在冊水運企業 7戶 2008年完成水上客運量 21萬人次,周轉量226萬人公里。目前經過設計建設的碼頭有青海湖151碼頭、二郎劍碼頭、李家峽碼頭、貴德碼頭、龍羊峽碼頭等。
航空
現有機場:西寧曹家堡機場、格爾木機場、玉樹巴塘機場 規劃中機場:花土溝機場、果洛大武機場、德令哈機場 青海民用航空已開通西寧至北京、西安、廣州、重慶、深圳、拉薩、南京、沈陽、呼和浩特、青島、格爾木、成都、武漢、上海、杭州、烏魯木齊等地的航班。青海現有西寧曹家堡機場、格爾木機場、玉樹巴塘機場等,可起降大型或中型客機。民航通航里程2008年達到32149公里;民航客運量到2008年末達到了46.87萬人;貨運量到2008年達到6270.7噸;客運周轉量到2008年達到了69235.87萬人公里;貨運周轉量到2008年達到了1015.64萬噸公里,增長506.8倍。 「十二五」中後期,我省民航有望形成以省會西寧為中心,連接省內5個支線機場,輻射全國大部分省會城市和主要旅遊城市的航線網路新格局,並力爭開通西寧至澳門等地區航線和多條國際航線。 據青海機場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西寧曹家堡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征地拆遷任務全面完成,省內其他三個支線機場的前期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012年,旅客吞吐量有望達到200萬人次,到「十二五」中後期,在現有西寧機場、格爾木機場、玉樹機場的基礎上,我省將新增花土溝機場、大武機場、德令哈機場等支線機場,基本實現青海支線機場整體布局。還將力爭開通西寧至台北、西寧至澳門等地區航線。開通西寧至東京、西寧至首爾、西寧至中東各國的國際航線。2020年前,青海機場旅客吞吐量有望達到400萬人次。
其他運輸
管道運輸也是青海省現存的運輸形式之一,六十年來,管道運輸從無到有,迅速發展,現已鋪設輸油管道有439公里,截至2008年管道運輸量達到了201.84萬噸,管道輸油周轉量達到81311萬噸公里。 為了保證高寒山區少數民族的運輸,六十年來,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發展交通運輸的方針政策,使民間運輸在青海省也起著一定的作用。牛車、馬車承擔著廣大農牧區物資集散的任務。特別是氂牛在高寒山區是少數民族重要的運輸工具。 如今,六十個春秋過去,各種運輸方式縱橫天地、貫通東西,為高速發展的青海經濟鋪設起有力的支撐骨架。青海省公路、鐵路、民航基礎設施日新月異,把高原大地裝扮得更加壯麗,把青海經濟騰飛、社會全面進步的道路打造得更加寬廣堅實。多年來,青海公路、鐵路、民航等構建的立體交通網路的發展,不僅縮短了我們與外界的距離,而且有力地促進了青海經濟的建設。
飲食
青海的飲食口味具有濃郁的高原特色和民族風格,作到色、香、味、形都與各民族的古風鄉俗,邊塞風情融為一體。即使是一些源自內地的食品,在青海也經過創造和改良,融入以種濃厚的高原氣息。 主要特點如下: 1.以麵食為主,可以分擀麵類,揉面類、蒸面類、炸面類、團面類等等十幾大類,其中尕面片、拉條子、饊子、糌粑等已是人們熟知的美食了。在去西寧的火車上,列車員沿車叫賣的西北風味釀皮子也是典型的青海小吃之一。它與我在內地所吃的叫同樣名字的東西,完全不同,從「長相」到口感,這里的釀皮色深、肥厚、韌勁十足,它有一種特殊的味道,據當地人說,是加了一種只產於青海的植物鹼,澆上各種調料,還有用草果泡製的醋,我保證,你回到內地後,一定會對它念念不忘的。 2.又由於青海是畜牧業較發達的地方,牛羊肉類和奶製品也很多。到青海的小地方旅行更能品嘗到正宗的高原菜餚。青海省的氂牛、藏綿羊、普爾山羊等,它們品嘗的是草原鮮美的水草和無色的繁花,和各種草葯佐料,肉質也就更加香美、營養豐富、並且絕無污染,只只都是製作手抓肉的上品。還有用牛羊的肚、腦、腸、蹄,製作的雜碎湯,喝上一碗不但可以獲得抵禦嚴寒的熱量,也清香可口,絕對解饞。街頭的烤肉、烤羊筋、清湯羊肚······撲面的熱氣,撲鼻的香氣,都讓你完全遺忘了自己拚命減肥的誓言。 3.至於奶製品,首推青海酸奶,與內地酸奶不同,這里的酸奶濃厚的要用勺子來吃,上面凝結著一層厚厚的奶皮,它的香醇鮮嫩非同凡響,在西寧的小吃巷口就可以品嘗到,但要品嘗真正的「饕餮級」的酸奶是一定要深入牧區,到牧民家裡去發掘……另外還有奶茶、曲拉、酥油等,都是你來青海必一嘗為快的,更難得的是,這些都不是什麼宮廷小吃,而是尋常百姓的日常食品啊。 4.提到青海的菜餚口味,多以鮮辣見長,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出產的線辣椒,是我國的優質農產品,用青海省門源縣出產的青油「潑」出的循化辣椒粉,是當地餐桌的必備食品。在青海品嘗小吃,老闆都會問「辣子咋放?」,考慮好再回答哦。 5.近年來,四川風味也向進軍其他城市一樣,大舉進入了青海,川菜館在瑪沁、五道梁這樣的偏遠之地,依然可見蹤影。尤其是在西寧、格爾木等地,「麻辣燙」和那些「杭州小籠包」,或者「東北大餃子」等等招牌很讓你覺得親切,一下子就打消了不習慣西北飲食的尷尬念頭。 攪團:是青海民間普遍食用的小吃,做法新穎獨到。在細膩的豆面中加入少量麵粉,鍋中水開後放少許咸鹽,邊攪動,邊加豆面,直到干濕合適,主體就做好了。攪團的吃法有很多種,趁熱用勺子挖一塊放在碗里,用勺背壓成凹形,調入事先備好的油潑辣子,蒜泥、醋等,再配以青海酸菜、豆角、蘿卜,用筷子劃成小塊吃,這種典型的吃法叫「拌疙瘩」。 甜醅:把青海特產青稞撿凈沙粒,碾去外皮,簸凈,清水洗去雜質、麩皮,入鍋煮熟,瀝出冷卻,將甜酒麴撒入調勻,入陶器密封,用棉被蓋嚴,15度左右恆溫下發酵一段時間後開封食用。有點類似酒釀一類的食品,但更加醇香、甘甜,具有青稞特別的風味。有順口溜唱道:「甜醅兒甜,娃娃阿爺含口水咽,一碗兩碗開了個胃,三碗四碗頂一頓飯。」 釀皮:和陝西的擀麵皮差不多,但比擀麵皮厚很多,很好吃,裡面有韭菜,當然不愛吃韭菜可以不放,但釀皮必須吃!馬忠的未必最好!
玉樹
玉樹藏族自治州總面積為26.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為30.23萬人(2009年),其中藏族佔97%,主要信仰藏傳佛教,農牧業人口21.7萬人。自治州首府駐玉樹縣結古鎮。簡稱玉樹州。

㈢ 青海高原的地質形成

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相撞,印度洋板塊俯沖到亞歐板塊之下,亞歐板塊隆起版形成青藏高原,北部權青海省境內叫做青海高原。

青海高原地處「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北部,是我國最著名的三大江河——黃河、長江和瀾滄江的發源地。這里的高山大川間河流密布,湖泊與沼澤眾多,是國內海拔最高、濕地面積最大、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高原上空氣比較乾燥、稀薄,太陽輻射比較強,地形復雜多變,降雨比較少。

㈣ 青海地形特徵通常描述為

青海處於青來藏高原,北部是柴達源木盆地。
全省地形差異顯著。東北部由阿爾金山、祁連山數列平行山脈和谷地組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蘊藏著豐富的冰雪資源。位於達坂山和拉脊山之間的湟水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地表為深厚的黃土層,是本省主要的農業區。西北部的柴達木盆地,是一個被阿爾金山、祁連山和昆侖山環繞的巨大盆地,海拔2600~3000米,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200~300公里,面積20萬平方公里,盆地南部多為湖泊、沼澤、並以鹽湖為主。「柴達木」在蒙古語中為「鹽澤」之意。南部是以昆侖山為主體並佔全省面積一半以上的青南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現已對外開放的阿尼瑪卿峰(即瑪積雪山),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境內,峰高6282米。全省地勢自西向東傾斜,最高點(昆侖山的布喀達坂峰6860米)和最低點(民和下川口村約1650米)海拔相差5210米。青海省地貌以山地為主,兼有平地和丘陵。

㈤ 青海西寧海南地質情況

海南州在地貌分區上屬柴達木--湟中海拔盆地大區,青海東部中海拔盆地分區,青海湖--共和中海拔盆地小區。海南呈北西西--南東東向之盆地與山地相間的格局,由北而南依次為青海湖盆地、青海南山中起伏山地,共和--貴德盆地,河卡山中起伏山地,興海--同德盆地,蘑菇山--桑赤崗大起伏山地。在這種近東西向起伏相間的格局兩端,西為北北西--北西走向的鄂拉山大起伏山地,東為西山--扎馬日崗中起伏山地,這種基本地貌的形成,是基於地質構造山斷塊抬升的山地與山間斷陷盆地的差異性升降運動,以及共和盆地東西兩側各存在一個近南北向的構造帶。山地是海南主要地貌類型,面積占海南陸地總面積的42.3%,丘陵及殘山占海南陸地總面積的11%;中海拔平原和台地佔海南陸地總面積的46.7%,其中河谷階地為12.4%。

海南州境內地形以山地為主,四圍環山,盆地居中,高原丘陵和河谷台地相間其中,地勢起伏較大,復雜多樣。海南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高海拔5305米,最低海拔2168米。

海南州:位於青海省東部,東與海東地區和黃南藏族自治州毗連,西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接壤,南與果洛藏族自治州為鄰,北隔青海湖與海北藏族自治州相望,因地處著名的青海湖南部,故名海南。地理坐標為東經98°55′--105°50′,北緯34°38′--37°10′,東西寬260千米,南北長270千米,面積為4.45萬平方千米,占青海省總面積的6.18%。

㈥ 青海屬於哪個地震帶

「青藏高原地震區」包括興都庫什山、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賀專蘭山-六盤山、龍門屬山、喜馬拉雅山及橫斷山脈東翼諸山系所圍成的廣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肅、寧夏、四川、雲南全部或部分地區,以及原蘇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緬甸、寮國等國的部分地區。
本地震區是我國最大的一個地震區,也是地震活動最強烈、大地震頻繁發生的地區。據統計,這里8級以上地震發生過9次;7-7.9級地震發生過78次。均居全國之首。

㈦ 青海有哪些山脈

  1. 昆侖山脈

  2. 祁連山脈

  3. 唐古拉山脈

  4. 巴顏喀拉山脈

  5. 阿爾金山脈

㈧ 青海省可劃分為哪幾個地貌區並簡述地貌分區的概況

境內除黃河湟水谷地及柴達木盆地等部分地區外,其餘地區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界屋脊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省地形差異顯著。東北部由阿爾金山、祁連山數列平行山脈和谷地組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蘊藏著豐富的冰雪資源。位於達坂山和拉脊山之間的湟水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地表為深厚的黃土層,是本省主要的農業區。西北部的柴達木,是一個被阿爾金山、祁連山和昆侖山環繞的巨大盆地,海拔600至3000米,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 200至300公里,面積20萬平方公里,盆地南部多為湖泊、沼澤、並以鹽湖為主。「柴達木」在蒙古語中為「鹽澤」之意。南部是以昆侖山為主體並佔全省面積一半以上的青南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現已對外開放的阿尼瑪卿峰(即瑪積雪山),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境內,峰高6282米。 河流山川:境內江河有流量在每秒0.5立方米以上的干支流217條,總長1.9萬公里。較大的河流有黃河、通天河(長江上游)、扎曲(瀾滄江上游)、湟水、大通河。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的北麓,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東雪山西南側。全省水力資源十分豐富,水力蘊藏量為210萬千瓦,可供開發的水電站單機在500 千瓦以上有172座,總裝機容量1800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770億千瓦小時,省內有湖泊230多個,總面積約7136平方公里,其中鹹水湖50多個,淡水湖面積在一平方公里以上的有52個。我國第一大內陸湖——青海湖,海拔3200米,是本省重要的漁業基地。察爾漢、茶卡、柯柯等鹽湖蘊藏著極為豐富的鹽化資源。

㈨ 青海草原地質是什麼構成

應該是青海草原地形吧。
青海省總體位於青藏高原,地形組成以山地和盆地為主。草原主要分布內在柴達木盆地東部和周圍山地,尤其是東北部祁連山。

青海省地形差異顯著。東北部由阿爾金山、祁連山數列平行山脈和谷地組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蘊藏著豐富的冰雪資源。位於達坂山和拉脊山之間的湟水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地表為深厚的黃土層,是本省主要的農業區。西北部的柴達木盆地,是一個被阿爾金山、祁連山和昆侖山環繞的巨大盆地,海拔2600~3000米,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200~300公里,面積20萬平方公里,盆地南部多為湖泊、沼澤、並以鹽湖為主。「柴達木」在蒙古語中為「鹽澤」之意。南部是以昆侖山為主體並佔全省面積一半以上的青南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現已對外開放的阿尼瑪卿峰(即瑪積雪山),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境內,峰高6282米。全省地勢自西向東傾斜,最高點(昆侖山的布喀達坂峰6860米)和最低點(民和下川口村約1650米)海拔相差5210米。青容海省地貌以山地為主,兼有平地和丘陵。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