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勘查怎麼計算土方比例
1. 怎樣計算工程土方量
我來給你個,要給高分啊建築工程主要工程量計算規則及公式
:
一、平整場地:建築物場地厚度在±30cm以內的挖、填、運、找平。
1、平整場地計算規則
(1)清單規則:按設計圖示尺寸以建築物首層面積計算。
(2)定額規則:按設計圖示尺寸以建築物外牆外邊線每邊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積計算。
2、平整場地計算公式
S=(A+4)×(B+4)=S底+2L外+16
式中:S———平整場地工程量;A———建築物長度方向外牆外邊線長度;B———建築物寬度方向外牆外邊線長度;S底———建築物底層建築面積;L外———建築物外牆外邊線周長。
該公式適用於任何由矩形組成的建築物或構築物的場地平整工程量計算。
二、基礎土方開挖計算
開挖土方計算規則
(1)、清單規則:挖基礎土方按設計圖示尺寸以基礎墊層底面積乘挖土深度計算。
(2)、定額規則:人工或機械挖土方的體積應按槽底面積乘以挖土深度計算。槽底面積應以槽底的長乘以槽底的寬,槽底長和寬是指基礎底寬外加工作面,當需要放坡時,應將放坡的土方量合並於總土方量中。
2、開挖土方計算公式:
(1)、清單計算挖土方的體積:土方體積=挖土方的底面積×挖土深度。
(2)、定額規則:基槽開挖:V=(A+2C+K×H)H×L。式中:V———基槽土方量;A———槽底寬度;C———工作面寬度;H———基槽深度;L———基槽長度。.
其中外牆基槽長度以外牆中心線計算,內牆基槽長度以內牆凈長計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開挖:V=1/6H[A×B+a×b+(A+a)×(B+b)+a×b]。式中:V———基坑體積;A—基坑上口長度;B———基坑上口寬度;a———基坑底面長度;b———基坑底面寬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計算規則及公式
1、基槽、基坑回填土體積=基槽(坑)挖土體積-設計室外地坪以下建(構)築物被埋置部分的體積。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構)築物被埋置部分的體積一般包括墊層、牆基礎、柱基礎、以及地下建築物、構築物等所佔體積
2、室內回填土體積=主牆間凈面積×回填土厚度-各種溝道所佔體積
主牆間凈面積=S底-(L中×牆厚+L內×牆厚)
式中:底———底層建築面積;L中———外牆中心線長度;L內———內牆凈長線長度。
回填土厚度指室內外高差減去地面墊層、找平層、面層的總厚度,如右圖:
四、運土方計算規則及公式:
運土是指把開挖後的多餘土運至指定地點,或是在回填土不足時從指定地點取土回填。土方運輸應按不同的運輸方式和運距分別以立方米計算。
運土工程量=挖土總體積-回填土總體積
式中計算結果為正值時表示余土外運,為負值時表示取土回填。
L形基坑開挖,計算開挖土方量
放坡比例1:0.5,基坑深6M,總長和總寬都是40M,其餘的邊都是20M,計算開挖土方量?用官方公式算{V=H/6*(A1+A0/4+A2)}
總長和總寬就是最長的兩條邊都是40M,其餘的邊都是20M,公式就是土方量體積計算公
官方公式{V=H/6*(A1+A0/4+A2)}是擬柱體的計算公式,而
用基坑中截面 * 開挖深度 + 1/3 * 坡度的平方 * 開挖深度的立方
。二者都不錯,二個公式都常用。
按擬柱體公式計算:放坡比例1:0.5,則每邊放坡3米。
基坑底面積=40*40-20*20=1200(或20*40+20*20=1200)
基坑中面積=43*43-20*20=1449(或43*23+23*20=1449)
基坑表面積=46*46-20*20=1716(或46*26+26*20=1716)
開挖方量=6/6*(1200+4*1449+1716)=8712立方
按四周放坡一至的公式計算:
開挖方量=1449*6+1/3*0.5的平方*6的立方=8712立方
二者結果完全一樣。
2. 工程土方量的計算方法
一、基礎土方開挖計算
1、開挖土方計算規則
(1)、清單規則:挖基礎土方按設計圖示尺寸以基礎墊層底面積乘挖土深度計算。
(2)、定額規則:人工或機械挖土方的體積應按槽底面積乘以挖土深度計算。
槽底面積應以槽底的長乘以槽底的寬,槽底長和寬是指基礎底寬外加工作面,當需要放坡時,應將放坡的土方量合並於總土方量中。
2、開挖土方計算公式:
(1)、清單計算挖土方的體積:土方體積=挖土方的底面積×挖土深度。
(2)、定額規則:基槽開挖:V=(A+2C+K×H)H×L。
式中:V——基槽土方量;A——槽底寬度;C——工作面寬度;H——基槽深度;L——基槽長度。
其中外牆基槽長度以外牆中心線計算,內牆基槽長度以內牆凈長計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開挖:V=1/6H[A×B+a×b+(A+a)×(B+b)+a×b]。
式中:V——基坑體積;A——基坑上口長度;B——基坑上口寬度;a——基坑底面長度;b——基坑底面寬度。
二、回填土工程量計算規則及公式
1、基槽、基坑回填土體積=基槽(坑)挖土體積-設計室外地坪以下建(構)築物被埋置部分的體積。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構)築物被埋置部分的體積一般包括墊層、牆基礎、柱基礎、以及地下建築物、構築物等所佔體積
2、室內回填土體積=主牆間凈面積×回填土厚度-各種溝道所佔體積
主牆間凈面積=S底-(L中×牆厚+L內×牆厚)
式中:底———底層建築面積;L中———外牆中心線長度;L內———內牆凈長線長度。
回填土厚度指室內外高差減去地面墊層、找平層、面層的總厚度。
三、運土方計算規則及公式:
運土是指把開挖後的多餘土運至指定地點,或是在回填土不足時從指定地點取土回填。土方運輸應按不同的運輸方式和運距分別以立方米計算。
運土工程量=挖土總體積-回填土總體積
式中計算結果為正值時表示余土外運,為負值時表示取土回填。
3. 地質勘察類的土石比例如何計算
算個平均值 反正地下的看不見的
4. 根據地質剖面圖怎麼算土石方
先依據平面圖計算平面面積,再依據平面圖計算出平均高差,相乘,即為土石方體積
5. 土方量怎麼計算
土方工程量計算方法
A、
散點法
根據各項目片現狀地形,確定平整田塊。根據地形條件選擇土方計算方法。這里各項目片內地形雖有起伏,但變化較均勻,不太復雜。所以採用散點法計算土方工程量。
過程是:確定田面設計高程→計算挖填平均深度→計算挖填方面積→計算挖填土方量。方法如下:
1、確定田面設計高程H:(考慮挖填土方盡可能平衡,可參考田面平均高程Ha)
Ha=(H1+H2+...+Hn)/n
式中:Ha為田面平均高程
(m);
H1、H2...Hn為各測點高程
(m);
n為高程點個數。
2、計算挖填平均深度:
填方區平均填高:ht=H-∑Ht/L
挖方區平均挖深:hw=∑Hw/m-H
式中:L為測點高程小於H的測點數;
m為測點高程大於H的測點數;
Ht為高程小於H的各測點高程(m);
Hw為高程大於H的各測點高程(m)。
3、挖填方面積計算:
填方面積:At=Aa×ht/(ht+hw)
挖方面積:Aw=Aa×hw/(ht+hw)
式中:Aa為田塊總面積。
4、挖填土方量計算
填方量:Vt=At×ht
挖方量:Vw=Aw×hw
5、(表土剝離)種植土土方量計算
需要確定剝離層厚度、挖方區剝離、回填起止深度,填方區剝離、回填起止高度
例如:本項目表土厚度以15cm計,挖方區,挖方深度小於10cm的,不進行表土剝離;填方區,填方深度小於40cm的不進行表土剝離;根據相應的挖填面積之和乘以種植土層30cm(剝離15cm層加上回填層15cm)。
第四步:土地平整土方量合計
各工區的挖填土方量加上各工區的種植土土方量之和,即為土地平整土方量。
B、
散點法(面積加權)
首先根據各個格田現狀高程點,初步擬定各格田設計高程,再按各現狀高程點控制面積的權重,計算各格田的挖方、填方,然後根據挖方量最小和農田水利工程設計相結合的原則確定格田設計高程,對設計高程進行修正,修正後重新計算各格田土方量,匯總得田塊的總土方量。
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1)確定各田塊的面積。
根據溝渠路布局劃分田塊,以兩條相鄰的農溝、田埂、田間道(斗溝、或斗渠)所圍成的一個區域為一個田塊。從1:2000地形圖上直接量出各田塊面積。
2)確定田塊設計高程。
根據各個田塊現狀高程點,按照與灌排工程設計相結合、使平整土方量最小,同時考慮到耕地本身的排澇要求,挖高填低,適當墊高地勢較低處耕地,據此初步擬定各田塊設計高程。然後進行土方試算,直至設計的田面高程滿足項目區土方平衡要求,也滿足田塊土方回填量要求。
3)計算各田塊土方。
根據測得的地形圖上的現狀高程點,通過面積加權平均的方法計算土方量。
計算公式如下:
①
田塊挖方:
②
田塊填方:
式中:Hj——j田塊的設計高程(m);
hi——田塊現狀高程點i的高程(m);
mj——j田塊中,整理區面積所佔的比例;
ni——田塊中需要進行挖填方區域高程點i在田塊面積中所佔的比重;
Aj——j田塊的總面積;
k
——田塊中需要進行挖填方區域現狀高程點的個數;
i
——田塊現狀高程點
j
——田塊名。
4)種植土土方量計算(表土剝離)
需要確定剝離層厚度、挖方區剝離、回填起止深度,填方區剝離、回填起止高度
例如:本項目表土厚度以15cm計,挖方區,挖方深度小於10cm的,不進行表土剝離;填方區,填方深度小於40cm的不進行表土剝離;根據相應的挖填面積之和乘以種植土層30cm(剝離15cm層加上回填層15cm)。
5)土地平整土方量合計
各工區的挖填土方量加上各工區的種植土土方量之和,即為土地平整土方量。
6. 關於土方量的計算
一、先找地勘給的樁來計算(最好是角點),如地勘給的樁是A(****,****,****)這么個形式,版第一個數據是經權度,第二個數據是緯度,第三個時海拔。然後再看圖紙這個點的標高是多少。你就知道這個點是挖方區還是回填區了。
二、然後以這個樁做參照就可以確定各個位置的標高了(如:A點標高±A至B長度*坡度=B點標高
三、(實際高程-標高)90=挖/回填方量,這個是一個方格網的挖/填方量
四、統計
7. 怎麼算公路土方開挖的方量
做路基的土方一般是按平均斷面法算的。就是第一個斷面的面積加上第二的斷面的面積除以二乘以二個斷面之間的距離,要記得在前面第一個斷面加上一個零斷面。這樣的方量更准確!
8. 土方的計算公式
稜柱體的體積公式為:
體積 = (上底面面積+下底面面積)×高÷2 式 ⑴
在工程量的計算過程中要用到下列數值參量(設渠道縱斷面各項高程、橫斷面尺寸數據已定):
1) 縱斷面上 對應於各樁號的實測地面高程H地、設計開挖線高程(這里即渠底高程)H挖。
2) 橫斷面上 渠道底寬 b1、渠道上口寬b2、渠深h渠、內坡m1、外坡m2、左岸堤頂寬B1,左岸堤頂寬B2。
2.2各斷面挖、填方底面面積計算公式
由於渠道過水斷面和渠道沿線地面的相對位置不同,即斷面挖填深度不同,渠道斷面可分為全挖方斷面、半挖半填斷面和全填方斷面三種斷面類型。設渠道斷面開挖深度為h,這里h = H地- H挖。當h < 0時,為全填方斷面;當0 < h < h渠時,為半挖半填斷面;當h渠 < h時,為全挖方斷面。設任意斷面挖方斷面面積為 A挖 、填方斷面面積為 A填 ,則其挖、填斷面底面面積公式分列如下:
⑴ h < 0時,全填方斷面
其斷面形式如下
其挖、填斷面底面面積公式:
A挖 = 0 式 ⑵
A填 =(B1+B2+b2+m2*(h渠 - h))*(h渠 - h)-(b1+m1*h渠)*h渠 式 ⑶
⑵ 0 < h < h渠 時,半挖半填斷面
其斷面形式如下
其挖、填斷面底面面積公式:
A挖 =(b1+m1*h )*h 式 ⑷
A填 =(B1+B2+(m2+ m2)*(h渠 - h))*(h渠 - h) 式 ⑸
⑶ h渠 < h時,全挖方斷面
其斷面形式如下
其挖、填斷面底面面積公式:
A挖 = (b1+m1*h渠)*h渠+(B1+B2+b2+m2*(h - h渠))*(h - h渠) 式 ⑹
A填 = 0 式 ⑺
9. 土方量是怎麼計算的
土方工程量計算方法
A、 散點法
根據各項目片現狀地形,確定平整田塊。根據地形條件選擇土方計算方法。這里各項目片內地形雖有起伏,但變化較均勻,不太復雜。所以採用散點法計算土方工程量。
過程是:確定田面設計高程→計算挖填平均深度→計算挖填方面積→計算挖填土方量。方法如下:
1、確定田面設計高程H:(考慮挖填土方盡可能平衡,可參考田面平均高程Ha)
Ha=(H1+H2+...+Hn)/n
式中:Ha為田面平均高程 (m);
H1、H2...Hn為各測點高程 (m);
n為高程點個數。
2、計算挖填平均深度:
填方區平均填高:ht=H-∑Ht/L
挖方區平均挖深:hw=∑Hw/m-H
式中:L為測點高程小於H的測點數;
m為測點高程大於H的測點數;
Ht為高程小於H的各測點高程(m);
Hw為高程大於H的各測點高程(m)。
3、挖填方面積計算:
填方面積:At=Aa×ht/(ht+hw)
挖方面積:Aw=Aa×hw/(ht+hw)
式中:Aa為田塊總面積。
4、挖填土方量計算
填方量:Vt=At×ht
挖方量:Vw=Aw×hw
5、(表土剝離)種植土土方量計算
需要確定剝離層厚度、挖方區剝離、回填起止深度,填方區剝離、回填起止高度
例如:本項目表土厚度以15cm計,挖方區,挖方深度小於10cm的,不進行表土剝離;填方區,填方深度小於40cm的不進行表土剝離;根據相應的挖填面積之和乘以種植土層30cm(剝離15cm層加上回填層15cm)。
第四步:土地平整土方量合計
各工區的挖填土方量加上各工區的種植土土方量之和,即為土地平整土方量。
B、 散點法(面積加權)
首先根據各個格田現狀高程點,初步擬定各格田設計高程,再按各現狀高程點控制面積的權重,計算各格田的挖方、填方,然後根據挖方量最小和農田水利工程設計相結合的原則確定格田設計高程,對設計高程進行修正,修正後重新計算各格田土方量,匯總得田塊的總土方量。
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1)確定各田塊的面積。
根據溝渠路布局劃分田塊,以兩條相鄰的農溝、田埂、田間道(斗溝、或斗渠)所圍成的一個區域為一個田塊。從1:2000地形圖上直接量出各田塊面積。
2)確定田塊設計高程。
根據各個田塊現狀高程點,按照與灌排工程設計相結合、使平整土方量最小,同時考慮到耕地本身的排澇要求,挖高填低,適當墊高地勢較低處耕地,據此初步擬定各田塊設計高程。然後進行土方試算,直至設計的田面高程滿足項目區土方平衡要求,也滿足田塊土方回填量要求。
3)計算各田塊土方。
根據測得的地形圖上的現狀高程點,通過面積加權平均的方法計算土方量。
計算公式如下:
① 田塊挖方:
② 田塊填方:
式中:Hj——j田塊的設計高程(m);
hi——田塊現狀高程點i的高程(m);
mj——j田塊中,整理區面積所佔的比例;
ni——田塊中需要進行挖填方區域高程點i在田塊面積中所佔的比重;
Aj——j田塊的總面積;
k ——田塊中需要進行挖填方區域現狀高程點的個數;
i ——田塊現狀高程點
j ——田塊名。
4)種植土土方量計算(表土剝離)
需要確定剝離層厚度、挖方區剝離、回填起止深度,填方區剝離、回填起止高度
例如:本項目表土厚度以15cm計,挖方區,挖方深度小於10cm的,不進行表土剝離;填方區,填方深度小於40cm的不進行表土剝離;根據相應的挖填面積之和乘以種植土層30cm(剝離15cm層加上回填層15cm)。
5)土地平整土方量合計
各工區的挖填土方量加上各工區的種植土土方量之和,即為土地平整土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