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土地質實驗怎麼做
『壹』 工程地質知識:軟土地基的處理方法有哪幾種
軟土的工程地質復問題和防制治措施軟土地基的變形破壞主要是承載力低,地基變形大或發生擠出,造成建築物的破壞。且易產生不均勻沉降。在軟土地基設計中,經常採取以下措施:1. 輕基淺埋; 2. 減小建築物作用於地基的壓力; 3. 側向約束地基土,在四周打板樁基礎; 4. 設置反壓護道; 5. 若軟土層<2m,可採用換土法;6. 另外,還有其它的一些方法,如:砂井、排水砂墊層、爆破排淤、石灰砂樁、柴排、電滲排水等。在軟土地區修建鐵路,主要存在地基的沉降和地基的穩定性問題。
『貳』 軟土工程地質
軟土是指天然含水量大、壓縮性大、承載力低的一種軟塑到流塑狀態的黏性土;如淤泥、淤泥質土以及其他高壓縮性飽和黏性土、粉土等。黃河三角洲地處渤海之濱,具有軟土的沉積環境,鑽探資料也表明區內呈片狀分布著軟土。
(1)軟土的劃分標准
本次劃分軟土採用如下標准:當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時,並且厚度大於0.50m,將其確定為軟土層。
1)承載力標准值fk<80kPa;
2)標貫錘擊數N63.5≤2;
3)靜力觸探錐頭阻力qc<0.5MPa;
4)流塑狀態。
(2)軟土的空間分布
利用工程地質鑽孔資料和相應試驗數據的分析,圈定出軟土的分布范圍及埋藏條件,繪制軟土分布圖(圖4.4)。
軟土主要分布於黃河三角洲東北部濱海地帶、河口—刁口碼頭一帶、利津縣羅鎮—黃河故道西、墾利縣下鎮東部,另外在利津縣明集—廣南水庫一線呈不連續片狀、碟狀分布。
(3)軟土的成因及主要物理力學性質
研究區軟土具有兩種成因:
1)爛泥灣相沉積:在歷次河口的兩側,沉積的以細粒成分為主的土層,一直處於飽和狀態,排水固結過程進展緩慢,所以土的力學性質很差。顏色以灰褐色為主,流塑態,土質細膩,岩性以粉質黏土為主,夾粉土和黏土薄層。
圖4.4 黃河三角洲軟土分布圖
2)濱海湖沼相沉積:顏色以灰—灰黑色為主,有機質含量較高,具腥臭味,為淤泥或淤泥質土。
黃河三角洲地區軟土的主要物理力學指標統計結果見表4.5,可以看出:區內軟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壓縮性高、承載力低等特點,在荷載作用下變形較大,對建築物極為不利。因此,在工程建設規劃時,應盡量避開有軟土分布的地區。在無法避開軟土的情況下,應對區內的軟土有足夠的重視,採取一定的處理措施。
表4.5 軟土主要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
註:e—孔隙比,無量綱;IL—液性指數,無量綱。
『叄』 軟土路基加固處理後地基承載力怎樣計算
一、通過做地基土載荷實驗來檢測地基承載力;
二、 地基土載荷實驗步驟:
地基土載荷實驗用於確定岩土的承載力和變形特徵等,包括:載荷實驗;現場浸水載荷實驗;黃土濕陷實驗;膨脹土現場浸水載荷實驗等。
檢測內容:天然地基承載力,檢測數量不少於3點;復合地基承載力抽樣檢測數量為總樁數的0.5%~1.0%,且不少於3點,重要建築應增加檢測點數。CFG樁和素混凝土樁應做完整性檢測。
1. 地基土載荷實驗要點
用於確定地基土的承載力,依據《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
(1) 基坑寬度不應小於壓板寬度或直徑的3倍。應注意保持實驗土層的原狀結構和天然濕度。宜在擬試壓表面用不超過20mm厚的粗、中砂層找平。
(2) 加荷等級不應少於8級。最大載入量不應少於荷載設計值的兩倍。
(3) 每級載入後,按間隔10、10、10、15、15min,以後為每隔0.5h讀一次沉降,當連續2h內,每h的沉降量小於0.1mm時,則認為已趨穩定,可加下一級荷載。
(4) 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即可終止載入:
① 承壓板周圍的土明顯的側向擠出;
② 沉降s急驟增大,荷載-沉降(p-s) 曲線出現陡降段;
③ 在某一荷載下,24h內沉降速度不能達到穩定標准;
④ s/b≥0.06(b:承壓板寬度或直徑)
(5) 承載力基本值的確定:
① 當p~s曲線上有明顯的比例界限時,取該比例界限所對應的荷載值;
② 當極限荷載能確定,且該值小於對應比例界限的荷載值的1.5倍時,取荷載極限值的一半;
③ 不能按上述二點確定時,如壓板面積為0.25~0.50㎡,對低壓縮性土和砂土,可取s/b=0.01~0.015所對應的荷載值;對中、高壓縮性土可取s/b=0.02所對應的荷載值。
(6) 同一土層參加統計的實驗點不應少於3點,基本值的極差不得超過平均值的30%,取此平均值作為地基承載力標准值。
2. 現場試坑浸水試驗
用於確定地基土的承載力和浸水時的膨脹變形量。依據《膨脹土地區建築技術規范》(GBJ112)附錄三「現場浸水載荷試驗要點」。其操作重點:
(1) 承壓板面積不應小於0.5㎡。
(2) 分級加荷至設計荷載,當土的天然含水量大於或等於塑限含水量時,每級荷載可按25kPa增加。每組荷載施加後,按0.5h、1h各觀察沉降一次,以後每隔1h或更長時間觀察一次,直到沉降達到相對穩定後再加下一級荷載。
(3) 連續2h的沉降量不大於0.1mm/2h時,即可認為沉降穩定。
(4) 浸水水面不應高於承壓板底面,浸水期間每隔3d或3d以上觀察一次膨脹變形。連續兩個觀察周期內,其變形量不應大於0.1mm/3d,浸水時間不應少於兩周。
(5) 浸水膨脹變形達到相對穩定後,應停止浸水按規定繼續加荷直至達到破壞。
(6) 應取破壞荷載的一半作為地基土承載力的基本值。
3. 黃土濕陷性載荷試驗
用於測定濕陷起始壓力、自重濕陷量、濕陷系數等。有室內壓縮試驗載荷試驗、試坑浸水試驗。依據《濕陷性黃土地建築規范》(GBJ25)附錄六「黃土濕陷性試驗」。
常用方法:
(1) 雙線法載荷試驗:在場地內相鄰位置的同一標高處,做兩個荷載試驗,其中一個在天然濕度的土層上進行;另一個在浸水飽和的土層上進行。
(2) 單線法載荷試驗:在場地內相鄰位置的同一標高處至少做3個不同壓力下的浸水載荷試驗。
(3) 飽水法載荷試驗:在浸水飽和的土層上做一個載荷試驗。
(4) 地基承載力標准值。同一土層參加統計的試驗點不應少於3點,當個點計算值的極差不超過平均值的30%時,取此平均值作為該土層的低級承載力標准值。
『肆』 怎麼做地破實驗
首先要做的是試樣的採取和制備:
試樣的採取按GB/T450進行,每個試樣應切成70mm×70mm。
試樣按GB/T10739進行溫濕處理。
實驗步驟:
選擇壓力量程,紙板為0.4~0.6mPa,紙張為0.2~0.4mPa。
調整夾持系統,使壓力能夠防止試樣滑動,但不應超過1200kPa。
升起上夾盤,將試樣覆蓋於整個夾盤面積,然後給試樣施加足夠的夾持壓力。
如果需要,應按照儀器手冊調節液壓顯示裝置的零點,然後施加液壓壓力,直至試樣破裂。退回活塞,使膠膜低於膠膜夾盤的平面。讀取耐破壓力指示值,精確值1kPa。然後松開夾盤,准備下一次試驗。當試樣有明顯滑動時(試樣滑出夾盤或在夾持面積內起了皺褶),應將該讀數捨去。如有疑問,應用一個較大試樣迅速確定試樣是否產生滑動。如果破裂形式(如在測量面積周邊出斷裂)表明因夾持力過高或在夾持時夾盤轉動致使試樣損傷,則應舍棄此試驗數據。
若未要求分別報告試樣正反面的試驗結果,應測試20個有效數據;如果要求分別報告試樣正反面的測試結果,則應每面至少測的10個有效數據。
另:試樣破裂時,機器顯示的數值是耐破度,一般我們所需要的數據是耐破指數,而耐破指數由耐破度除以定量而求得,以kPa·㎡/g表示。以所有測定值的算數平均值表示結果,並報出最大值和最小值,計算結果取兩位有效數字。
『伍』 軟土的工程地質問題防治措施有哪些
軟土的工程地質問題和防治措施軟土地基的變形破壞主要是承載力低,地回基變形大或發生答擠出,造成建築物的破壞。且易產生不均勻沉降。在軟土地基設計中,經常採取以下措施:1. 輕基淺埋; 2. 減小建築物作用於地基的壓力; 3. 側向約束地基土,在四周打板樁基礎; 4. 設置反壓護道; 5. 若軟土層<2m,可採用換土法;6. 另外,還有其它的一些方法,如:砂井、排水砂墊層、爆破排淤、石灰砂樁、柴排、電滲排水等。在軟土地區修建鐵路,主要存在地基的沉降和地基的穩定性問題。
『陸』 軟土的工程地質問題防治措施有哪些
軟土的工程地質問題和防治措施軟土地基的變形破壞主要是承載力內低,地基變形大或發生擠出容,造成建築物的破壞。且易產生不均勻沉降。在軟土地基設計中,經常採取以下措施:1.
輕基淺埋;
2.
減小建築物作用於地基的壓力;
3.
側向約束地基土,在四周打板樁基礎;
4.
設置反壓護道;
5.
若軟土層<2m,可採用換土法;6.
另外,還有其它的一些方法,如:砂井、排水砂墊層、爆破排淤、石灰砂樁、柴排、電滲排水等。在軟土地區修建鐵路,主要存在地基的沉降和地基的穩定性問題。
『柒』 什麼是軟土,軟土地基處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軟土【soft soil】是淤泥(muck)和淤泥質土(mucky soil)的總稱。主要是由天然含水量大、壓縮性高、承載能力低的淤泥沉積物及少量腐殖質所組成的土。軟土是指濱海、湖沼、谷地、河灘沉積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 比大、壓縮性高、抗剪強度低的細粒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 然孔隙比大、壓縮性高、抗剪強度低、固結系數小、固結時間長、 靈敏度高、擾動性大、透水性差、土層層狀分布復雜、各層之間物 理力學性質相差較大等特點。
軟基處理常用工法及其特點
軟土地基處理的主要措施有
1、復合地基法:水泥土攪拌樁、粉噴樁、碎石樁等;缺點:造價較高
2、排水固結法
(1)塑料排水板聯合堆載:工期長,效果不理想
(2)塑料排水板聯合真空預壓:工期90天以後,效果容易控制,成本低
3、強夯法:缺點:質量不可控,易形成「彈簧土」。
4、無排水砂墊層真空預壓:新型工法,工期短 造價低 成本比塑料排水板聯合真空預壓節約三分之一,效果可靠
施工現場常用處理軟土路基方法
在施工中經常碰到的情況多數不是軟土地基,因為如果有軟土地基一般情況在設計時應該根據地質資料,提出處理方法。多數情況是有局部地段地質情況和原來設計不同,出現局部地基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或者由於局部地段含水量過大(原有排水系統不暢,原有地基土質滲水性不好)造成地基軟彈(翻漿,彈簧土地段)。根據出現的這些情況一般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換填。這是最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最大有效處理深度3米。採用人工或機械挖除路堤下全部軟土,換填強度較高的粘性土或砂、礫、卵石、片石等滲水性材料。換填的深度要根據承載力確定。
2、拋石填築。就是在有軟土或彈簧土以及有積水的路段填石頭,填石的高度以露出要處理的路段原有土層(或積水)高度為宜。在填石的過程中注意一定要用推土機把石塊壓實,不能出現軟彈現象。然後再填築土方。
3、盲溝。就是在要處理的路段根據要處理的路段的長度,在橫向或縱向挖盲溝,盲溝通常用滲水性大孔隙填料或片石砌築而成。也可以填入不同級配的石塊起到排水的功能。注意盲溝的出口要與排水溝連接,以便把路基中的水排出路基。
4、排水砂墊層。排水砂墊層是在路堤底部地面上鋪設一層砂層,作用是在軟土頂面增加一個排水面,在填土的過程中,荷載逐漸增加,促使軟土地基排水固結滲出的水就可以從砂墊層中排走。為確保砂墊層能通暢排水,要採用滲水性良好的材料。砂墊層一般的厚度為0.6~1.0米。為了保證砂墊層的滲水作用,在砂墊層上應該填一層粘性土封住水不讓水返上路基。在路基兩側要修好排水溝,通過砂墊層滲出的水通過排水溝排出路基外,保持路基的穩定。
5、石灰淺坑法。由於粘性土含水量影響,施工中經常出現「彈簧土」松軟現象。一般較輕的可以採用挖土曬干,敲碎回填的方法:「石灰淺坑法」可以用於各種不同面積的路段(就是說大面積可以使用,小面積也可以使用)。具體做法是:挖40~50cm方形或圓形,深一般1m上下的坑,清除坑內的滲水(最好挖好坑後,第二天清除滲水),放入深為坑深1/3的生石灰,即可回填碾壓。坑的行距和坑距在輕度彈簧路段為5~6m,在嚴重彈簧路段為3~4m。
軟基處理廣泛地應用在我國沿海及內地。例如:天津、連雲港、上海、杭州、寧波、溫州、福州、廈門、湛江,廣州等沿海地區,以及昆明、武漢、南京等內地地區。特別是填海的一些地區,一般建築前都需要進行勘測,然後進行軟基處理,否則存在很大的風險和後患。
『捌』 軟土地基處理
軟土地基處理的主要措施有
1、復合地基法:水泥土攪拌樁、粉噴樁、碎石樁等;缺點:造價較高
2、排水固結法
(1)塑料排水板聯合堆載:工期長,效果不理想
(2)塑料排水板聯合真空預壓:工期90天以後,效果容易控制,成本低
3、強夯法:缺點:質量不可控,易形成「彈簧土」。
4、無排水砂墊層真空預壓:新型工法,工期短 造價低 成本比塑料排水板聯合真空預壓節約三分之一,效果可靠
施工現場常用處理軟土路基方法
在施工中經常碰到的情況多數不是軟土地基,因為如果有軟土地基一般情況在設計時應該根據地質資料,提出處理方法。多數情況是有局部地段地質情況和原來設計不同,出現局部地基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或者由於局部地段含水量過大(原有排水系統不暢,原有地基土質滲水性不好)造成地基軟彈(翻漿,彈簧土地段)。根據出現的這些情況一般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換填。這是最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最大有效處理深度3米。採用人工或機械挖除路堤下全部軟土,換填強度較高的粘性土或砂、礫、卵石、片石等滲水性材料。換填的深度要根據承載力確定。
2、拋石填築。就是在有軟土或彈簧土以及有積水的路段填石頭,填石的高度以露出要處理的路段原有土層(或積水)高度為宜。在填石的過程中注意一定要用推土機把石塊壓實,不能出現軟彈現象。然後再填築土方。
3、盲溝。就是在要處理的路段根據要處理的路段的長度,在橫向或縱向挖盲溝,盲溝通常用滲水性大孔隙填料或片石砌築而成。也可以填入不同級配的石塊起到排水的功能。注意盲溝的出口要與排水溝連接,以便把路基中的水排出路基。
4、排水砂墊層。排水砂墊層是在路堤底部地面上鋪設一層砂層,作用是在軟土頂面增加一個排水面,在填土的過程中,荷載逐漸增加,促使軟土地基排水固結滲出的水就可以從砂墊層中排走。為確保砂墊層能通暢排水,要採用滲水性良好的材料。砂墊層一般的厚度為0.6~1.0米。為了保證砂墊層的滲水作用,在砂墊層上應該填一層粘性土封住水不讓水返上路基。在路基兩側要修好排水溝,通過砂墊層滲出的水通過排水溝排出路基外,保持路基的穩定。
5、石灰淺坑法。由於粘性土含水量影響,施工中經常出現「彈簧土」松軟現象。一般較輕的可以採用挖土曬干,敲碎回填的方法:「石灰淺坑法」可以用於各種不同面積的路段(就是說大面積可以使用,小面積也可以使用)。具體做法是:挖40~50cm方形或圓形,深一般1m上下的坑,清除坑內的滲水(最好挖好坑後,第二天清除滲水),放入深為坑深1/3的生石灰,即可回填碾壓。坑的行距和坑距在輕度彈簧路段為5~6m,在嚴重彈簧路段為3~4m。
軟基處理廣泛地應用在我國沿海及內地。例如:天津、連雲港、上海、杭州、寧波、溫州、福州、廈門、湛江,廣州等沿海地區,以及昆明、武漢、南京等內地地區。特別是填海的一些地區,一般建築前都需要進行勘測,然後進行軟基處理,否則存在很大的風險和後患。
『玖』 軟基處理需要哪些試驗
建築之前如果地基不夠堅固,為防止建築後地基下沉拉裂造成建築物不穩定等事故,需要對軟地基進行處理,使其沉降變得足夠堅固,提高軟地基的固結度和穩定性至設計的要求,這個過程叫做軟基處理,又叫軟地基處理。
軟基處理常用工法及其特點
1、復合地基法:水泥土攪拌樁、粉噴樁、碎石樁等;缺點:造價較高
2、排水固結法
(1)塑料排水板聯合堆載:工期長,效果不理想
(2)塑料排水板聯合真空預壓:工期90天以後,效果容易控制,成本低
3、強夯法:缺點:質量不可控,易形成「彈簧土」。
4、無排水砂墊層真空預壓:新型工法,工期短 造價低 成本比塑料排水板聯合真空預壓節約三分之一,效果可靠。
5、爆炸擠淤排水法
軟基處理方法:
施工現場常用處理軟土路基方法
在施工中經常碰到的情況多數不是軟土地基,因為如果有軟土地基一般情況在設計時應該根據地質資料,提出處理方法。多數情況是有局部地段地質情況和原來設計不同,出現局部地基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或者由於局部地段含水量過大(原有排水系統不暢,原有地基土質滲水性不好)造成地基軟彈(翻漿,彈簧土地段)。根據出現的這些情況一般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換填。這是最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最大有效處理深度3米。採用人工或機械挖除路堤下全部軟土,換填強度較高的粘性土或砂、礫、卵石、片石等滲水性材料。換填的深度要根據承載力確定。
2、拋石填築。就是在有軟土或彈簧土以及有積水的路段填石頭,填石的高度以露出要處理的路段原有土層(或積水)高度為宜。在填石的過程中注意一定要用推土機把石塊壓實,不能出現軟彈現象。然後再填築土方。
『拾』 工程地質學土體干濕縮脹實驗怎麼做
一般叫干濕循環,因為脫濕過程會伴隨著體縮,增濕會伴隨著體脹.增濕:把土樣放專在飽和器屬,然後真空抽氣(我們大約1h),然後放水飽和就行了;脫濕:一般放在恆溫恆濕箱裡面完成的.試驗時間和試驗要求有關,可以查規范的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