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區的水文地質圖怎麼獲得
1. 水文地質圖上地下水泉點是怎麼得來的
水文地復質圖上地下水泉點制是現場測量,選擇典型部位,通過地下水露頭點繪制水文地質剖面圖。
1判明補給泉水的含水層位、地下水類型。
2查明補給含水層所處的構造類型、部位以及泉出口處的構造特徵,依據構造特徵分析泉的出露條件,也可用泉水出露特徵來判定某些構造的存在,特別是被鬆散層覆蓋下的基岩構造情況;
3測量泉涌水量,調查泉水動態特徵,根據泉流量的不穩定系數分類來判斷泉的補給情況,並取水樣進行水質研究。
2. 地質與水文資料的獲取方式有哪些
一、地質與水文資料的獲取方式:
1、去當地的水文局咨詢獲取,一般這種方式不是得到最新的數據;
2、採用堪探。物探、化探、遙感。、地震波。、電測。、實地調查、類比等手段來獲取最新的數據。
二、地質與水文資料的內容:
(一)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
⒈土的物理性質指標
常用的土的物理性質指標主要有:顆粒組成、比重(Gs)、濕密度(ρ)、干密度(ρd)、含水率(ω)、界限含水率(塑限含水率ωP、液限含水率ωL)、孔隙率n、有效孔隙率ne、飽和度Sr、不均勻系數Cu等。這些均為堤防安全復核計算和除險加固設計時可能用到的資料。
⒉土的力學性質指標
常用的土的力學性質指標主要有:滲透系數(k)、抗滲強度、抗剪強度指標(凝聚力c、內摩擦角Ф)、壓縮系數等。這些指標主要用於滲流及滲透穩定計算、抗滑穩定分析與沉降計算中。
(二)土的水理性質及水質分析
對黃土和分散性粘土應了解其濕陷特性、崩解和濕化特性等。這些特性對工程有重要意義。
水質分析的目的主要是為灌漿材料、防滲牆材料以及減壓井的防化學淤堵設計提供資料。
(三)堤防的工程及水文地質剖面
堤防的工程及水文地質剖面是進行堤防安全復核和除險加固設計所必需的資料,應根據工程及水文地質勘察資料並經概化後得到。主要包括堤身和堤基的土層分布、分層厚度,地下水的分布、運動規律及邊界條件等,加上通過試驗得到的各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就構成了完整的工程及水文地質剖面圖。
3. 水文地質圖怎麼做
主要反映:地下水類型及其富水性、埋藏、水質、控制性點的圖件。把上述4方面內容繪制在地質圖的底圖上即可。詳細請教當地專家。
4. 地下水文地圖怎麼看,大色塊的那種
網路
水文地質圖
科普中國 | 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網路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審核
審閱專家 郭亮
水文地質圖(Hydrogeological map)是指反映某地區的地下水分布﹑埋藏﹑形成﹑轉化及其動態特徵的地質圖件(主要表示地下水類型、產狀、性質及其儲量分布狀況等的地圖)。是某地區水文地質調查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示形式。
中文名
水文地質圖
外文名
Hydrogeological map
學科
水文地質學
類別
地質圖件的一種
反映
水文地質調查研究成果
快速
導航
主要內容分類發展簡史地質應用
簡介
水文地質圖是反映一個地區地下水資料的主要手段。水文地質調查的成果,總是由水文地質圖、相應的文字報告及附錄所組成。通過對水文地質的調查,用圖形反映一個地區地下水形成與分布的規律;地下水與自然地理和地質因素相互關系的圖件稱之為水文地質圖。以作為利用、防範或進一步調查地下水的科學依據。地下水是一種變動的天然資源,受到各種隨著空間與時間變化著的因素的影響,其水質、水量及其他要素,不但在空間上發生變化,而且在時間上發生變化。各種變化著的水文地質要素,採用一系列平行圖件——水文地質圖系加以反映。這一類水文地質圖稱為系列圖或分析圖。
5. 一個地方氣候水文資料去哪找
一般抄網上都會有當地基本的氣象水文介紹,詳細的水文資料可以向當地水文局申請,水文局也有基本的氣象數據,更為詳細的氣候氣象資料可以向當地的氣象局申請,但必須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和使用辦法,並且要收費。另外部分地區的氣象水文數據是涉密的,一般不對公眾開放。
6. 怎麼獲得一個地區地下水動態數據
影響地下水動態的因素:
1、氣候是影響潛水動態最活躍的因素。雨季,降水入滲補給使潛水位上升,潛水礦化度降低;雨季過後,蒸發和徑流排泄使潛水位逐漸下降,在翌年雨季前出現谷值,潛水礦化度升高。這種一年中周而復始的變化,稱為季節變化。氣候的多年變化,則使潛水位發生相應的多年周期性起伏。
2、地表水體附近,地下水動態受地表水的明顯影響。河水位上升時,近岸處的潛水位上升最快,上升幅度最大;遠離河岸,潛水位變化幅度變小,反應時間滯後。
3、氣候水文因素決定了地下水動態的基本模式,而地質因素則影響其變化幅度與變化速度。例如,承壓含水層受到上覆隔水層的限制,補給區動態變化強烈而迅速,遠離補給區則變得微弱而滯後。對於潛水,包氣帶厚度越大,滯留於包氣帶中的水便越多,潛水位的變化越滯後於降水。
4、人為因素也可影響地下水的天然動態。例如,打井取水後,天然排泄量的一部或全部轉由采水井排出,如采水量超過補給量,地下水位則逐年下降。再如,利用地表水大水漫灌而不加強排水,潛水位將因灌水入滲補給而逐年上升,引起土壤次生沼澤化或鹽漬化。
------------------------------------------------------------------------------------------------
地下水動態 - 人類活動影響下的地下水動態類型
人類活動通過增加新的補給來源或新的排泄去路而改變地下水的天然動態。
在天然條件下,由於氣候因素在多年中趨於某一平均狀態,因此,一個含水層或含水系統的補給量與排泄量在多年中保持平衡。反映地下水儲量的地下水位在某一范圍內起伏,而不會持續地上升或下降。地下水的水質則在多年中向某一方向(鹽化或者淡化)發展。
人工采排地下水:鑽孔取水或礦坑渠道排除地下水後,人工采排成為地下水新的排泄去路;含水層或含水系統原來的均衡遭到破壞,天然排泄量的一部或全部轉為人工排泄量,天然排泄不再存在,或數量減少(泉流量、泄流量減少,蒸發減弱),並可能增加新的補給量。
如果采排地下水經過一段時間後,新增的補給量及減少的天然排泄量與人工排泄量相等,含水層水量收支達到新的平衡。在動態曲線上表現為:地下水位在比原先低的位置上,年變幅波動增大,而不持續下降。如實例可知:在河北饒陽縣五公地區,開采第四系潛水及淺層承壓水作為灌溉水源。每年3—5(6)月采水灌溉,水位降到最低點。6(7)月雨季開始,采水停止,降水入滲及周圍地下水徑流補給,使水位迅速上升。雨季結束後,周圍的徑流流入填充開采漏斗,水位繼續緩慢上升。翌年采水前期,水位達到最高點。這一動態變化顯示了天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綜合影響。動態類型稱為開采—徑流型。
7. 1:5萬地圖和區域水文地質圖去哪裡找
一比五萬的是從一比十萬的圖切出來的,一比十萬的圖一般各省一級地調局和水文地質大隊都有,一比五萬的應該在省一級或市一級水文地質大隊去找。
8. 怎麼在區域水文地質圖上勾出集水面積
是匯水面積,關鍵就是畫出分水嶺來,找不同的岩性分界處 等高線 突出的高點 河流 水渠 等
9. 水文地質資料怎麼搜集
查閱相關地區的水文地質志,或者去水利,國土,農林部門收集,所謂收集都是需要熟人和錢的。
如果是國大調項目,可以開具介紹信,如果是市場項目,可以向甲方要求溝通協調當地部門。
10. 怎麼找某地方的水文地質圖
開介紹信,到國土資源部門,資料室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