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懂地質剖面圖
1. 有能看懂工程地質剖面圖
有,你想看什麼工程地質剖面圖?
2. 怎樣看地質剖面圖
看地質剖面圖的話,主要看高度等高線就是同一個高度。
3. 如何正確判讀地形剖面圖
若等高線排列十分密集,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都很大,則表示為山地,等高線並列延伸的方向,即為山脈的走向。
若等高線稀疏,其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都較小(相對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則表示為丘陵。 b.凹地(盆地或窪地等)
凹地等高線是一組封閉曲線,等高線的高度由外向里減小。 山脊和山谷
若等高線有明顯的彎曲,則其彎曲轉折處表示山脊和山谷。
a.山脊:若等高線彎曲轉折處的「V」形尖端指向山麓,即指向地勢降低的方向,則表示為山脊。其各條等高線最大彎曲處點的連線即為山脊線,也就是山地的分水線。 b.山谷:若等高線彎曲轉折處的「V」形尖端指向山頂,即指向地勢
升高的方向,則表示為山谷。其各條等高線最大彎曲處點的連線即為山谷線,也就是山地的集水線。 鞍部和峽谷
它們都介於其它地表形態的中間部位。
a.鞍部:是兩個相鄰山頂之間呈馬鞍形的部位。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它為兩條等高線凸側對稱處。即鞍部相對兩側,一側為一組山脊,一側為一組山谷。它們等高級的凸出部分都指向鞍部中心。
我國一些地方如鞍山、馬鞍山等地名都反映了這種地形特徵。鞍部中心的海拔高度是兩個山脊的最低點,也是兩個山谷的最高點。
b.峽谷:兩組山脊等高線對壘,中間是一道比較狹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即峽谷。
以上介紹了判讀地形圖的一般方法。由於地表形態豐富多采,地勢起伏變化多樣,因而反映在地形圖上,等高線的分布是很復雜的。尤其應當注意,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具有形狀相似的等高線,由於它們的高低關系不同,它們所表示的地形也不同,如山脊和山谷都是彎曲的等高線,但山脊的曲線向低處凸出,山谷的曲線向高處凸出;山頂和盆地的等高線都是封閉的等高線,但山頂的曲線是里高外低,盆地的曲線是里低外高,為了正確迅速地判讀等高線地形圖,提高讀圖判斷分析的能力。
4. 工程地質剖面圖怎麼看
現在勘測單位的工程地質圖一般都沒有提供圖例,豎井左邊的數字是黃海標高,右邊的數字是深度。
5. 工程地質剖面圖如何看懂
樁下面的數字應該是樁的埋深,剖面線上的數字是坡降吧?
看不到圖,具體也說不上了!
你仔細看圖例呀!
6. 怎樣才能看懂剖面圖和大洋圖
地形剖面圖指沿地表某一直線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圖,以顯示剖面線上斷面地勢起伏狀況。地形剖面圖是在等高線地形圖的基礎上繪制的。它在平整土地、修築渠道、建築鐵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時,可作為計算土石方量的依據。地形剖面圖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由於地球表面是一個球面,而地圖是一個平面,當把球面展成平面時,必然發生破裂和褶皺,這樣就不能表示各種地面景物的形狀、大小和相互關系。為了解決球面和平面之間的矛盾,採用了地圖投影的方法。因為有了在平面上投影的經緯網,就能根據地理坐標把球面上的景物,轉繪在平面上構成地圖。在地圖投影的過程中,不論採用什麼方法,都會使經緯網發生變形。地圖投影按其變形性質可分為:等角投影、等積投影和任意投影。按其投影的構成方法可分為方位投影、圓錐投影和圓柱投影等。按投影面的位置可分為正軸投影、橫軸投影和斜軸投影等。 地形圖上的等高線雖然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和坡度,但對缺乏讀圖經驗的人來說,卻不容易建立起地面起伏的立體感。為更好地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傾斜緩急,可以利用等高線地形圖繪制地形剖面圖。 我們選擇一幅比例尺為1∶100000的地形圖,等高線的間隔為50米,要求繪制MN線的地形剖面圖,可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作一條與MN線段等長的水平線; 2.用分規在MN線段上量取每兩條等高線之間的距離,移到水平線上,得到點1、2、3、4、5……,點1代表450米的等高線,點2代表500米的等高線……,而兩點之間的距離,則表示兩條等高線在地面上的水平距離。 3.根據需要,定出合適的垂直比例尺,以決定剖面的高度。地形圖的水平比例尺是1∶100000,也就是圖上1厘米相當於實地水平距離1000米,如果要求這個剖面圖的垂直比例尺與水平比例尺相等,那末,由於點1所代表的等高線高程為450米,所以可取4.5毫米表示它的垂直高度。同理,500米的點2取5毫米,550米的點3取5.5毫米……,這樣,就可以在圖1-95C上繪出表示各點高度的垂直線; 4.在各點垂直線的頂點用曲線加以連接,就成為MN線的地形剖面(見圖1-95D); 5.這個剖面的垂直比例尺與水平比例尺是相等的。 在地形平緩的情況下,採用與水平比例尺同等的垂直比例尺不便於表現它的微小起伏,因此,常將垂直比例尺適當擴大,圖1-95E就是將垂直比例尺擴大成二倍後所繪成的MN線段的地形剖面圖。當改變比例尺的時候,一定要註明水平比例尺、垂直比例尺各為多大。
亞洲,歐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州,南極洲
太平洋(亞洲右面),
印度洋(亞洲下面),
北極洋(亞洲上面),
大西洋(歐洲左邊)
7. 建築地質剖面圖怎麼看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一、 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
二、 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樑上支座處)
⑴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三、 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四、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
⑵ 6Φ25 2/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長布置。
8. 如何看地質平面圖繪制剖面圖
根據等高線繪出剖面的地形線,然後把各種地質界線放到上面。
9. 地質剖面圖識別
如果你來懂地質,不用叫就能看懂!自如果不懂,那有點難,首先你需要知道地質坐標系,按上北下南來說,北是(0°、360°)東(90°)南(180°)西(270°),剖面圖或其他地質圖上都有個方位,一般表示方法是一個箭頭(上面有個數,就是方位,比如170°就是南偏東),如果沒有特意指出方位,就是上北下南。
舉個例子:一張剖面方位是230°那麼它的另一頭就是50°(相差180)讓後你在在一張平面地質圖上量出他的相應位置(按上北下南,230°在南偏西)你就可以對照地表的東西了,當人前提是比例尺要一樣!
說了半天也不知道你聽懂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