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佳木斯什麼樣的地質

佳木斯什麼樣的地質

發布時間: 2021-02-17 05:20:59

Ⅰ 佳木斯 產什麼

廣電大廈
佳木斯資源富集、土地廣袤,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塊黑土平原版之一,包含世界上權僅存的三大黑土濕地2145萬畝。極好的綠色環境資源孕育著糧食深加工、肉製品加工、乳製品加工、綠色特色產品加工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佳木斯區域內江河縱橫,大小湖泊星羅棋布,境內有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大水系,充足的水資源為發展工業,特別是高耗能、高耗水產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佳木斯還是中國風能資源的富集區,發展風力發電潛力巨大。 佳木斯市礦產儲備以黃金、煤炭、石油、天然氣、飾面石材、礦泉水為主。目前已發現礦產資源43種。佳木斯具備油氣生成的地質條件,現已探明天然氣儲量近百億立方米,全市黃金已累計探明儲量38745.4公斤(金屬量)。

Ⅱ 佳木斯這個城市什麼情況

佳木斯
佳木斯市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29°』至5』北緯 45°47』至48°30』。全市總面135°5』全市總面積為69,116平方公里, 約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5.2%,是聞名全國的三江平原的政治文化中心。 佳木斯市按行政劃分為5區6縣(市)。5區為前進區、向陽區、東風區、 永紅區和郊區,6縣(市)是同江市、富錦、樺南、樺川、樺川、湯原、 撫遠、。全市共計51個鎮138個鄉。境內有省農懇總局的寶泉嶺、紅興隆、 建三江3個農墾分局。農場管理局及下屬的37個大型國營農場;有隸屬省 森工總局的合江林管局及下屬設的3個林業局;有省勞改局的3個勞改支隊。 農場總局、森工總局、勞改局三大系統在境內的土地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 45.6%,耕地佔0.45糧豆薯總產量佔40.4%。

佳木斯市有人口374萬人(其中市區55萬人)。全市農業人口占總人口 的68.1%。人口年齡中位數為25.6歲,屬成年型人口。 佳木斯市人口分 布不均,全市人口平均密度為54人/平方公里,其中撫遠縣最少為7人/平 方公里,市區為531人/平方公里。全市有33個民族,其中漢族佔95%。少 數民族主要有滿、朝鮮、回、蒙古、赫哲族等。其中赫哲族是全國人口最 少的民族,在佳木斯境內有1,293人, 佔全國的87%,主要分布於同江、 饒河等地。

佳木斯市交通運輸業十分發達, 是黑龍江省東部地區重要交通樞鈕。 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經境內,三江水量充沛, 境內區段通航里程 1,001公里,三江水運航線全長3,632公里,是全國第二長航運干線。三江水中含沙量小,其中松花江是全國含沙量最小的大河, 也是東北地區最 好的水運航線。佳木斯現有民用鋼質船舶140艘8萬個噸位, 年貨運量 123 萬噸。佳木斯境內現有佳木斯、依蘭、綏濱等11個港站, 其中佳木斯洪年 吞吐量120 萬噸。 三江水運對佳木斯經濟的形成及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長期的發展形成了佳木斯市沿江排列的經濟布局。三江沿岸排列著9個縣和 市區,其中市政府及7個縣政府設在三江沿岸。三江航線長期以來一直是佳 木斯市的經濟運輸動脈,沿江10縣、區所需的煤炭、石油和外運的木材、糧 食主要通過水路輸送。沿江有五個縣不通鐵路,水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佳木斯市境內鐵路營運里程628公里,市政府及5 個縣政府設在鐵路沿 線,因此,鐵路對佳木斯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特殊的作用。 從工業分布及 發展看,沿線各縣工業發展成效顯著,沿線5縣及市區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 值的88.5%。境內有福前(佳木斯至前進鎮)、圖佳(圖們至佳木斯)綏 佳(綏化至佳木斯)、佳鶴(佳木斯至鶴崗) 線四條鐵路干線由市區向市 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延伸,其中福前線全長300公里,橫貫全市。 全市公路通車里程5,281公里。境內有哈同(至同江市)、哈蘿(至 蘿北縣)、二撫(同江至撫遠)等公路干線,干線比重為20%,縣級公路 比重為20%。由於三江5個月的封江期,下游各縣的運輸主要依靠公路。

佳木斯市航空運輸主要負責運輸旅客,有市區通往哈爾濱的航線,機 場設施可供 20 噸以上飛機起落。

佳木斯市氣候屬於中溫帶大陸性氣候,歷年平均氣溫2.9℃,最低氣溫 -41.1℃,最高氣溫38.1℃,歷年平均無霜期為128.9天,最長為154天, 最短為106天。歷年平均降水量為535.3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為88.5毫米 歷年平均日照時數2,525.3小時,最多為2,866.9小時,最少為2,331.1 小時。在農作物生長期(5---9月)平均日照時數為1,175.3小時。最少為 1,037.7小時,最多為1,355小時。全年風向多西北風,平均風速為 3.6 米/秒,最大風速為31.8米/秒。

佳木斯農業在全市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1984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150, 696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佔全市工農業總產值的42.8%。 在全市農業 總產值中,農業種植業產值118,092萬元,佔全市農業總產值的78.4%,林 業產值7,613萬元,佔全市農業總產值的5.1%,牧業產值9,676萬元, 占 全農業總產值的9.6%,漁業產值846萬元,佔全市農業總產值的0.6%。

佳木斯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主要生產大豆、小麥、水稻、玉米和甜菜、亞 麻、烤煙等。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305萬畝, 占總播種面積的90.2%, 經濟作物播種面積86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6.0 %,,其它作物播種面積 56 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3.8%。

Ⅲ 黑龍江佳木斯地質適合種什麼樣的果樹

是黃太平果吧,好象佳木斯四豐山有好多黃太平果樹在有就是杏樹了,

Ⅳ 佳木斯城市的土壤是什麼顏色的

是黑土地,是黑顏色的,這個是東北地區,長得都是黑土地的

Ⅳ 黑龍江佳木斯是什麼風險地區

低,可以去微信的國務院小程序查詢,具體到區縣的

Ⅵ 自然地理及地質概況

一、地形、地貌

三江平原位於黑龍江省的東北部,北為黑龍江,前橫完達山,東傍烏蘇里江,西枕小興安嶺,中跨松花江,北與東與俄羅斯隔江相望。地理坐標為:東經129°46ས″~135°05ཆ″,北緯46°06ཚ″~48°28ག″,面積45100km2

三江平原北界為黑龍江,西、南、東三面被小興安嶺、那丹哈達嶺及完達山所環抱。本區沼澤濕地發育,地勢低平。西南部佳木斯一帶海拔80m,平原中部海拔50~60m,東北端的撫遠縣黑瞎子島(撫遠三角洲)最低處海拔34m,地面坡度在0.1‰左右。平原中有零星殘山殘丘矗立其中。

總觀三江平原一般可見三級階梯狀地面,Ⅰ、Ⅱ級階地組成低平原,海拔50~60m,台地海拔100m左右。黑龍江、烏蘇里江切過平原北部與東部,松花江斜穿平原中部,均形成河谷平原。此外,見有多處殘丘、殘山突立於平原之中,打破了單調的平原地貌景觀。

二、水文、氣象

三江平原水系發育,河流縱橫,均屬黑龍江水系。其主要支流有松花江、烏蘇里江,地面湖泡星羅棋布,沼澤濕地發育,有大小河流100餘條;其中主要河流15條,以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個水系為主幹。

黑龍江全長4510km,流域面積185.5×104km2,流經區長406km。水面寬1~2km。黑龍江水源以雨水補給為主,季節 性融雪為輔。夏季受太平洋及鄂霍茨克海暖濕空氣影響,雨量充沛,地表徑流條件好,水量豐富。

松花江是黑龍江右岸一大支流,南北兩源。南源為第二松花江,發源於吉林省長白山天池;北源嫩江,發源於黑龍江大興安嶺伊勒呼里山中段南側。兩源於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三岔河處匯合始稱松花江幹流,全長2309km,流域面積54.6×104km2。流經本區長度為305km。佳木斯以下,河寬1.5~2.0km,水深2~3m;年徑流量727×108m3,年平均流量2305m3/s;多年平均水位114.40m。松花江近百年來有十次大洪水,主要支流有梧桐河、嘟嚕河、蜿蜒河、安邦河。

烏蘇里江全長890km,有兩個發源地,一個發源於俄羅斯的錫赫物嶺西麓,一個發源於興凱湖。烏蘇里江流經本區長223km,年徑流量619×108m3,年平均流量1963m3/s,多年平均水位96.14m。主要支流有撓力河、七星河、別拉洪河。

三江平原屬大陸性季風氣候,是黑龍江省降水量最大的地區之一。多年平均降水量500~650mm,年際變化不大。地域分布上,山前台地區降水量較大,均大於600mm;中間部位低平原、一級階地、二級階地地區一般在550~600mm之間。在樺川、綏濱、寶清之間最小,約在500~540mm。夏季受東南亞季風影響,雨量充沛且集中,每年6~8月份,降水量佔全年總降水量的63.8%;冬季受西伯利亞冷氣團控制,乾燥而少雨,降水量僅佔全年降水量的2.7%;春秋兩季分別佔全年降水量的12.5%和21.0%。三江平原水面蒸發總的分布規律是西部大,東部小,南部大,北部小。寶清、樺川一帶可達730mm,同江、饒河一帶最小達580mm。三江平原蒸發量年內變化規律是冬季最小,夏季最大,春季較大,秋季較小。全年蒸發量主要集中在4~8月,其中5~6月份佔全年蒸發量的30%左右,全年蒸發量最小的為1月、12月份,一般佔全年蒸發量的1%左右。

三、地質構造

三江平原地處古亞洲構造域的交接復合部位,構造發展多階段、多旋迴、不平衡性明顯,地殼活動性較強,地質構造錯綜復雜。大地構造發展與演化,經歷了地塊形成階段、再生地槽發展階段、蓋層形成發展階段和大陸邊緣活動帶發展階段。古生代以來,地質構造總的發展是在古大陸殼內,由隆拱拉張裂陷到沉降擠壓閉合,經歷多期勢力交替的體制,其總的趨勢是從穩定向活動過渡,又從活動向穩定發展。本區由三個大地構造單元構成,即佳木斯隆起、寶清過渡帶、三江新斷裂帶組成。

1)佳木斯隆起。為老爺嶺地塊主體部分,呈北窄南寬的楔形展布,北過黑龍江延入俄羅斯,南被敦密深斷裂隔截,西與張廣才嶺邊緣隆起毗鄰,東與寶清—密山過渡帶相連。

2)寶清過渡帶。位於佳木斯隆起帶以東,包括富錦、寶清等地,呈南北向向西突出的弧形展布,北部被三江平原掩蓋,東部與完達山優地槽褶皺帶毗鄰。本區是晚古生代至三疊紀形成與發展的過渡帶。次級構造單元「寶清坳陷」位於過渡帶北部寶清一帶,形狀不規則,基底為樺南隆起東延部分,中元古代以來長期處於抬升剝蝕,中加里東期鹼長花崗岩比較發育。

3)三江新斷裂帶。本斷裂帶包括綏濱、同江、撫遠等地,是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匯合區的平坦低窪地,周圍環山,其間有零星小丘起伏,向北過江與俄羅斯阿穆爾盆地相連,西界為依舒深斷裂。斷陷基底可分為性質不同的3個區。西部區:雙山—富錦—街津口一線以西,重、磁場反映是正負異常值小、圈閉面積小、無方向性,重力場反映為地貌隆起區,是佳木斯隆起帶北延部分。由下元古界興東群和早元古代花崗岩組成結晶基底。中部區:在西部區以東,索倫—菜嘴子一線以西。重、磁異常值中等、差值變化不大、方向性較強,呈北北東向,圈閉稀疏,反映較穩定的褶皺背景,是寶清過渡帶北延部分。基底由上古生界及早中生代花崗岩組成。東部區:菜嘴子—勤得利一線以東,重、磁異常差值大、圈閉緊密、方向性強,顯示線形緊密褶皺帶特徵,為完達山晚印支期再生優地槽褶皺帶向北延伸部分。由中三疊統至下侏羅統下部深海相硅質、泥質頁岩、濁積雜砂岩及晚印支期花崗岩等組成。

Ⅶ 佳木斯地區

該區位於黑龍江東部西伯利亞板塊布列亞-佳木斯地塊南部。

(一)金礦及有利成礦地質條件

區內「火山岩」地區金礦主要為與韌性剪切帶有關的金礦、與次火山侵入岩體有關的淺成低溫熱液中冰長石-絹雲母型金礦和與岩漿侵入有關的金礦。

伴隨區域地殼的演化發展,金礦成礦作用產生了階段性和繼承性特徵。前寒武紀受地殼區域性變質變形熱動力影響,原岩中易活化金發生遷移,聚集在韌性剪切帶中,形成變質熱液金礦;印支期在結烈凸起發生大規模岩漿侵入,形成了平頂山式岩漿熱液石英脈型金礦;中生代晚期,沿斷陷盆地(烏拉嘎斷陷)與隆起區鶴崗凸起邊界發展形成的構造-火山岩帶控制了與火山作用有關的淺成低溫熱液型金礦。烏拉嘎深斷裂是本區重要的控礦構造,其南延牡丹江深斷裂控制了燕山期以來火山岩的展布和有關的金礦。在多期疊加構造作用下,均促使金的活化再富集,形成特大型金礦床。如團結溝金礦床是繼承發展的產物,變質基底中酸性火山-沉積建造是成礦物源基礎,與成礦關系密切的是中酸性、鈣鹼性超淺成次火山岩體。岩漿作用提供部分金的來源,岩漿演化後期的熱液體系使分散在早期結晶礦物中的金活化遷移富集。

疊加斷裂構造、侵入接觸構造、爆破角礫岩和構造角礫岩是導礦和容礦的良好空間。

(二)找礦遠景區

嘉陰-鶴崗-依蘭-老爺嶺地區。區內團結溝金礦床是目前所探明的惟一的與火山-次火山岩有關的以火山岩為容礦圍岩的金礦床。根據其成礦地質條件,對為尋找團結溝金礦主礦帶隱伏礦體最大可能的葡萄溝岩體進行了研究驗證,在一鑽孔內見到7m厚的連續礦化體(品位多為1~7g/t)。

Ⅷ 佳木斯市天歌地質鑽探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佳木斯市天歌地質鑽探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11月0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為探礦內工程和地質測試提供服務容,鑽探設備、工具及配件的銷售(法律、法規禁止的不得經營,應經審批未獲審批前不得經營)等。
法定代表人:肖歡
成立時間:2012-11-08
注冊資本:2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23080010010844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前進區和平路208號

Ⅸ 佳木斯的氣候是什麼樣的

佳木斯位於中國東北的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匯流而成的三江平回原腹地。佳木斯市屬中溫答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年平均氣溫3℃。冬長夏短,無霜期14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27毫米,日照時數2525小時,有效積溫2590℃。冬長夏短,無霜期130天左右,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