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普通地質學地震類型有哪些

普通地質學地震類型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2-17 05:10:27

Ⅰ 天然地震有幾種類型

天然地震按成因不同主要有三種類型:
構造地震
由地下深處岩層錯動、破裂所造成專的地震.這類地震發屬生的次數最多,約佔全球地震數的 90%以上,破壞力也最大.
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它的影響范圍一般較小,發生得也 較少,約佔全球地震數的7%.
陷落地震
由於地層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當地下岩洞或礦山采空區支撐不住頂部的壓力時,就會 塌陷引起地震.這類地震更少,大約不到全球地震數的3%,引起的破壞也較小.

Ⅱ 地震主要有哪些類型

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

1.構造地震

由於地下深處岩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稱為構造地震(圖 1—1)。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佔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只佔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於地下岩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採的礦區。

4.誘發地震

由於水庫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動而引發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類地震僅僅在某些特定的水庫庫區或油田地區發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葯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地震波發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將震源深度小於70公里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2公里。

在世界各國使用的有幾種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國家比較通行的是改進的麥加利烈度表,簡稱M.M.烈度表,從1度到12度共分12個烈度等級。日本將無感定為0度,有感則分為I至Ⅶ 度,共8個等級。前蘇聯和中國均按12個烈度等級劃分烈度表。中國1980年重新編訂了地震烈度表(見表)。
中國地震烈度表
1度;無感-僅儀器能記錄到;
2度;微有感-個特別敏感的人在完全靜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內少數人在靜止中有感,懸掛物輕微擺動;
4度;多有感-室內大多數人,室外少數人有感,懸掛物擺動,不穩器皿作響;
5度;驚醒-室外大多數人有感,家畜不寧,門窗作響,牆壁表面出現裂紋
6度;驚慌-人站立不穩,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簡陋棚舍損壞,陡坎滑坡;
7度;房屋損壞-房屋輕微損壞,牌坊,煙囪損壞,地表出現裂縫及噴沙冒水;
8度;建築物破壞-房屋多有損壞,少數破壞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築物普遍破壞-房屋大多數破壞,少數傾倒,牌坊,煙囪等崩塌,鐵軌彎曲;
10度;建築物普遍摧毀-房屋傾倒,道路毀壞,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撲岸;
11度;毀滅-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毀,地表產生很大變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築物普遍毀壞,地形劇烈變化動植物遭毀滅;

Ⅲ 按成因分類有哪些地震類型

1、構造地震:是由於岩層斷裂,發生變位錯動,在地質構造上發生巨大變化而產生的版地震權,所以叫做構造地震,也叫斷裂地震。

2、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發時所引起的能量沖擊,而產生的地殼振動。火山地震有時也相當強烈。但這種地震所波及的地區通常只限於火山附近的幾十公里遠的范圍內,而且發生次數也較少,只佔地震次數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較輕。

3、陷落地震:由於地層陷落引起的地震。這種地震發生的次數更少,只佔地震總次數的3%左右,震級很小,影響范圍有限,破壞也較小。

4、誘發地震:在特定的地區因某種地殼外界因素誘發(如隕石墜落、水庫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5、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葯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Ⅳ 地震都有哪些類型

天然地復震按成因不同主要有制三種類型:
構造地震
由地下深處岩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地震.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約佔全球地震數的 90%以上,破壞力也最大.
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它的影響范圍一般較小,發生得也 較少,約佔全球地震數的7%.
陷落地震
由於地層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當地下岩洞或礦山采空區支撐不住頂部的壓力時,就會 塌陷引起地震.這類地震更少,大約不到全球地震數的3%,引起的破壞也較小.

Ⅳ 地震的類型有哪些

地震並非全是天然形成的,有些也是人工的原因。此外,在某些比較特殊的情況下也會產生地震,如大隕石沖擊地面(隕石沖擊地震)等。雖然引起地震的原因有很多,但根據地震的成因,概括起來,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4種:

1.構造地震

在所有的地震中,這種類型的地震發生的頻率最高,約佔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主要是由於地下深處岩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稱為構造地震。構造地震不僅是一種發生次數最多的地震,同時也是破壞力最大的地震。

2.火山地震

顧名思義,火山地震就是由於火山作用而引起的地震。如果一種地震是在火山的作用下,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當然,火山地震也只有在火山區才會發生,它僅佔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這種類型的地震一般都是人為造成的,它主要是由於地下岩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塌陷地震發生時一般規模較小,次數較少,偶爾會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區或大規模的地下開採的礦區發生。

4.誘發地震

引類型的地震多是由於水庫蓄水、油田注水等人類活動引起的地震。這類的地震並不常見,它僅僅會發生在某些水庫庫區或油田地區。

5.人工地震

這種類型的地震是一種由於地下核爆炸、炸葯爆破等人為活動而引起的地面振動。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活動都會造成地面振動;同時如果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或在大水庫中進行蓄水時也會增加地殼的壓力,偶爾就會誘發地震。

Ⅵ 地震分為哪幾種類型

除構造地震抄、火山地震和陷落襲地震外,隕石墜落沖擊地面、陡峻的山坡和海岸崩塌等,也會形成地震,這些自然原因造成的地震,統稱為天然地震。開山炸石、采礦爆破、地下核爆炸等也產生地震,稱為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促進了地震學的發展,地震觀測又使核試驗的秘密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強大的地下核爆炸是人工地震,它產生的地震波雖然比大地震微弱得多,但同樣傳遍全世界,用靈敏度很高的地震儀可以把它記錄下來。任何國家在任何地區進行地下核試驗,設有地震台的國家,幾分鍾後就能分析出核爆炸的時間、地點和量級(核爆炸的大小)。因此,如今的地震學已不僅僅是一門重要的基礎科學,而且躍入了尖端科技領域,開創了應用地震學的新生面,推動著其他學科的迅速發展。

Ⅶ 地震分為哪些類型

按地震形成的原因有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誘發地震與人工地震。

1、構造地震:構造地震亦稱「斷層地震」。地震的一種,由地殼(或岩石圈,少數發生在地殼以下的岩石圈上地幔部位)發生斷層而引起。地殼(或岩石圈)在構造運動中發生形變,當變形超出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就發生斷裂,在構造運動中長期積累的能量迅速釋放,造成岩石振動,從而形成地震。波及范圍大,破壞性很大。

世界上百分之90以上的地震、幾乎所有的破壞性地震屬於構造地震。目前已記錄到的最大構造地震震級為8.9級(智利,1960年5月22日)。

2、火山地震:由火山活動引起的地震,火山在其活動過程中,岩漿沖破圍岩引起震動。這類地震可產生在火山噴發的前夕或在火山噴發的同時。火山地震為數不多,只佔地震總數的7%,其特點是震源僅限於火山活動的地帶,一般深度不超過10千米的淺源地震,震級較大,多屬於沒有主震的地震群型,影響范圍小。

3、陷落地震:陷落地震地震種類的一種。因岩層崩塌陷落而形成的地震稱陷落地震。主要發生在石灰岩等易溶岩分布的地區。這是因為易溶岩長期受地下水侵蝕形成了許多溶洞,洞頂塌落造成了地震。此外,高山上懸崖或山坡上大岩石的崩落也會形成此類地震。在石灰岩等易溶岩分布的地區,時常會發生塌陷地震。

這類地震為數很少,約佔地震總數的3%左右,雖距地表較淺,但危害性較小。

4、誘發地震:在特定的地區因某種地殼外界因素誘發而引起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

人類活動引起的局部地區異常地震活動稱為人為誘發地震,簡稱誘發地震。目前已發現的能誘發地震的活動包括水庫蓄水、注水抽水,采礦和地下核爆炸等。

5、人工地震: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另一類為非炸葯震源,如機械撞擊,氣爆震源,電能震源和大型水庫等。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構造地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火山地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陷落地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誘發地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工地震

Ⅷ 地震有哪些種類

地震起因:抄引起地球表層襲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1.構造地震:由於地下深處岩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稱為構造地震(圖1—1)。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佔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只佔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由於地下岩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採的礦區。

4.誘發地震:由於水庫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動而引發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類地震僅僅在某些特定的水庫庫區或油田地區發生。

5.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葯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Ⅸ 地震可以分為哪幾個類型

震按發生的原因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天然地震)、( 火山地震)、( 誘發地震)
地震波是地震發生時產生的波動,分(橫波 )和(縱波 )兩種。(縱波 )比(橫波 )傳播速度快。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