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灰色的土層是什麼地質

灰色的土層是什麼地質

發布時間: 2021-02-17 04:39:35

① 地質分類有哪些地質分為什麼類型

(1)標准地質剖面:如中國最古老的岩石——遼寧鞍山白家墳花崗岩;天津薊縣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等。

(2)著名古生物化石遺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世界奇觀——河南西峽恐龍蛋化石等。

(3)地質構造形跡:如西藏雅魯藏布江縫合帶;河南嵩山前寒武紀地層及三個整合遺跡等。

(4)典型地質與地貌景觀:如安徽黃山奇峰;澎湖列島的地形景觀等。

(5)特大型礦床: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床——內蒙古白雲鄂博;中國稀有金屬和寶石明珠——新疆阿爾泰偉晶岩;黑龍江大慶油田等。

(6)地質災害遺跡:如遼寧大連金石灘震旦系——寒武系地層中的地震遺跡;河北唐山地震遺跡;雲南東川市泥石流及防治等。

(1)灰色的土層是什麼地質擴展閱讀:

地質的研究對象:

1、礦物和岩石

在地球的化學成分中,鐵的含量最高(35%),其他元素依次為氧(30%)、硅(15%)、鎂(13%)等。如果按地殼中所含元素計算,氧最多(46%),其他依次為硅(28%)、鋁(8%)、鐵(6%)、鎂(4%)等。這些元素多形成化合物,少量為單質,它們的天然存在形式即為礦物。

2、地層和古生物

地層是以成層的岩石為主體,隨時間推移而在地表低凹處形成的構造,是地質歷史的重要紀錄。狹義的地層專指已固結的成層的岩石,有時也包括尚未固結成岩的鬆散沉積物。

3、地質構造和地質作用

地球表層的岩層和岩體,在形成過程及形成以後,都會受到各種地質作用力的影響,有的大體上保持了形成時的原始狀態,有的則產生了形變。它們具有復雜的空間組合形態,即各種地質構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質

② 三七灰土是什麼土質

三七灰土是一種用石灰、粘土按3:7比例配製的人工拌制的物料,經分層夯實達到要求夯實度的人工地基層。並不是大自然生成的土層,所以在工程地質領域內不便命名為什麼土質。

③ 表土層屬於哪個地質年代

Q4 第四系
新生代第四紀形成的地層。該詞主要是體現鬆散堆積物形成的年代,第四紀 全新世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地質年代 。

④ 這是什麼地質什麼土

岩土(芯)及標貫樣描述:(土):名稱、顏色、濕度、狀態或密實度、礦物成分專、粒度成分(磨圓屬度、分選性和填充物)、包含物、夾(互)層及韻律層特徵、厚度。(岩):名稱、顏色、礦物(粒度)成分、膠結物、結構構造、節理裂隙及填充物特徵、漏(涌)水、風化程度、能否干鑽、漫水變化情況、岩石塊徑及硬度、可溶岩的岩溶及填充物特徵。

⑤ 工程地質分區

研究區小清河以北為黃河三角洲平原,小清河以南多為山前沖洪積平原(圖2-6),基岩埋深在數百米以下,表層均為第四系鬆散沉積物,鑒於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築物地基持力層一般均在15m以上,一般中高層建築物持力層一般在25m以上的特點,下面僅以0~25m的土體為對象,進行分析和研究。

1.土體的岩性與結構特徵

(1)土體岩性分類

區內0~25m深度內的地層多為第四系全新統地層,其沉積環境受黃河和海洋交互或共同影響,形成了以細顆粒為主的地層。所表現出的岩性以粉土最為廣泛,其次為粉質粘土、粉砂、粘土,局部有細砂,其主要岩性特徵見表2-9。

圖2-6 黃河三角洲工程地質分區圖

Fig.2-6 Map of Engineering geology zoning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2)土體結構特點

區內土體結構無單層結構,多為多層結構(多層結構是指一定深度內由3層或3層以上的地層構成),這也是區內的沉積環境所決定的,該區已瀕渤海,是河流的最下游段,河道游盪較頻繁,古地貌特點反復變化,攜帶泥、砂的水動力特點也隨之變化,因此,區內一般無巨厚的單層岩性沉積。

表2-9 黃河三角洲0~25m 地層岩性分類及主要特徵表Tab.2-9 Lithology of strata down to 25m depth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2.土體工程地質特徵

(1)山前沖積洪平原區土體工程地質特徵

該區地面下25m的沉積物為第四系全新統沖積、洪積(

)物,岩性以土黃—灰黃色粉質粘土、粉土為主,古河道帶有粉砂、細砂分布,湖沼相沉積的灰黑色淤泥、淤泥質土比較少見。土層物理力學性質較好,承載力較高。

(2)古黃河三角洲區土體工程地質特徵

該區地面下25m的沉積物為第四系全新統沖積、海積、湖沼相沉積(

),上部多以土黃色—褐黃色粉土、粉質粘土為主,古河道帶有粉砂分布;中部多有灰黑色淤泥質粉質粘土分布;局部有粉砂分布,下部以土黃色粉土、粉砂為主。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在水平和垂向上均有較大的變化,局部有小片的軟土和高鹽漬土分布。

(3)現代黃河三角洲平原區土體工程地質特徵

該區地面下25m的沉積物為第四系全新統沖積海積物(

),上部多為土黃—灰黃色粉土、粉質粘土;中部為灰黑色粉質粘土或淤泥質土,具腥味;下部多為淺灰色粉砂,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在水平和垂向上均有較大的變化,軟土分布面積較大,鹽漬土呈片狀分布,為弱—中等鹽漬土。

3.地表下0~25m土體物理力學指標的變化規律

1)古黃河三角洲區的物理力學性質總體上好於現代黃河三角洲,這是由於現代黃河三角洲的成陸時間晚於古黃河三角洲,其自重固結的程度弱於前者。

2)無論是古黃河三角洲區還是現代黃河三角洲區,各類岩性土層的物理力學指標顯示出一個較明顯的規律,即從地表向下,隨深度的增加土層的物理力學指標以較好—較差—好的規律發生變化。一般較差的深度段在5~10m和10~15m。這一變化規律也與區內的沉積環境相吻合,力學指標較差的深度段為1855年黃河改道以前沉積的以沖湖積-沖海積相為主的地層。

⑥ 土層挖到像水泥灰色的土是什麼土層

估計十有八九是人工的,不是天然的。如果是天然的,黃土與像水泥的土層接壤的地方,多版多少少會摻雜一權些自然,大小,顏色,形狀各異,分布不均的亂石頭,亂草根,樹根等。如果黃土很乾凈,沒有這些東西,地表面是人工後來覆蓋一層黃士層,目的就是原來可能做過水泥生產,加工等,遺留下的空場地或電廠灰填埋場地。

⑦ 黃土中「紅棕色」和"灰黃色"的土分別反映了什麼樣的氣候環境

既受經、緯復度的影響,制又受地形的制約,具有典型的大陸季風氣候特徵。

黃土高原地區的土壤主要有6大類:黃綿土、褐土、壚土、黑壚土、灌淤土和風沙土。黃綿土為廣泛分布於黃土丘陵區的土壤,明顯地繼承了黃土本質的特點為土層深厚、質地勻一、多孔疏鬆、透水透氣,易於耕作,適於多種農作物和林草生長。

但黃綿土地的這些特點使其易受侵蝕,在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作用下,土壤普遍退化,土地的再生性減弱,黃土高原土壤退化面積達33.7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54%。

(7)灰色的土層是什麼地質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對於黃土地質的施工,最好安排在旱季施工,如果需要在雨季施工,在邊坡的坡頂應該做好地表水的排水工程。

施工過程當中嚴格的保證排水工程的質量要求,沒有局部的積水,也沒有滲漏沖刷的現象。

在邊坡的坡頂上相當於邊坡高度再加5米的距離內的地面,如果有坑窪的現象,應該填平並且壓實。

施工過程當中應該保持整個邊坡坡面平整,嚴謹亂挖,如果發現邊坡有變形的現象,立馬研究對策和技術措施。

⑧ 請問這是什麼土層什麼地質什麼泥土有什麼特性學名叫啥

泥質岩,又稱粘土來質岩。包括自泥岩、粘土岩、頁岩、板岩等。因形成條件不同,有白、灰白、灰、黃、綠、紅褐、棕等各種顏色。常見膠狀、豆狀、鮞粒狀結構和鱗片狀、氈狀、格子狀構造。成分非常復雜,主要是高嶺石、伊利石、蒙脫石、綠泥石和混層粘土等粘土礦物

⑨ 建房地質勘探打鑽,鑽出灰色的土,哪會是啥

你好。是高嶺土(觀音土)。是一種粘土礦物,是陶瓷製品的坯體和釉料以及粘土質耐火材料的重要原料。下圖為高嶺土:

⑩ 泥岩,砂岩,石灰岩的土層描述(一般)

樓主你問的都是沉積岩的內容:下面的就是相關的資料~~~沉積岩按成因及組成成分,可以分為兩類,即碎屑岩類、化學岩和生物化學岩類一、碎屑岩類根據碎屑物質的來源,又分為沉積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兩個亞類。(一)沉積碎屑岩亞類這一類岩石是由母岩風化和剝蝕作用的碎屑物質所形成的岩石,又稱陸源碎屑岩。除小部分在原地沉積外,大部分都經過搬運、沉積等過程。根據組成碎屑岩的碎屑顆粒大小,本類岩石又可分為:礫岩類——碎屑直徑在2mm以上。砂岩類——碎屑直徑在2—0.05mm之間。粉砂岩類——碎屑直徑在0.05—0.005mm之間。粘土岩類——碎屑直徑小於0.005mm。上述各碎屑岩類的相應粒級,碎屑含量必須占碎屑總量的50%以上,如礫岩中大於2mm的礫石碎屑含量應佔一半以上;如果其中含有25—50%的砂,則可稱為砂質礫岩;如果其中含有5—25%的砂,則可稱為含砂礫岩。其餘岩類命名原則,依此類推。1.礫岩類凡直徑在2mm以上的碎屑(含量大於50%)組成的岩石都屬此類。礫岩中礫的成分一般是比較堅硬的岩石碎屑。根據碎屑的磨圓程度可分為角礫岩和礫岩兩類。(1)角礫岩組成角礫岩的礫帶有稜角,分選情況一般不好,或未經分選,多為搬運距離很近或未經搬運堆積而成。根據成因,它們可能是由山崩重力堆積而成;由海浪沖擊海岸而成;由母岩風化在原地殘積而成;或者由冰川搬運的冰磧堆積而成(稱冰磧岩);也可能因斷層作用而成(稱斷層角礫岩,碎屑多呈尖棱狀)。(2)礫岩組成礫岩的礫多為次圓狀或圓狀。根據成因,礫岩可能是在海濱潮間帶由海浪反復沖刷磨蝕堆積而成,分選和磨圓度都比較好,成分比較單純;也可能是由河流短距離搬運而成,分選和磨圓度較差,礫石成分也比較復雜。礫岩中一般少有化石,或含貝殼等生物碎屑化石。2.砂岩類由2—0.05mm的碎屑(含量大於50%)膠結而成的岩石統稱砂岩。砂岩的礦物成分通常以石英顆粒為主,其次為長石、白雲母、粘土礦物以及各種岩屑。根據粒級大小,砂岩可以分為:粗粒砂岩(2—0.5mm)中粒砂岩(0.5—0.25mm)細粒砂岩(<O.25mm)根據礦物成分,砂岩可分為:(1)石英砂岩砂岩中石英顆粒含量佔90%以上,稱石英砂岩。砂粒純凈,SiO2含量可達95%以上,磨圓度高,分選性好。岩石常為白、黃白、灰白、粉紅等色。這種砂岩是原岩經過長期破壞沖刷分選而成。(2)長石砂岩砂岩主由石英和長石顆粒組成,而長石顆粒含量一般在25%以上。通常為粗粒或中粒,常呈淡紅、米黃等色,碎屑多為稜角或次稜角狀,膠結物多為碳酸鹽或鐵質。此種砂岩多為花崗岩類岩石經風化殘積而成,或在構造上升地區強烈風化、迅速堆積而成。砂岩可以作為建築材料,純凈石英砂岩可用為玻璃工業原料;膠結不好的砂岩可形成含水層或含油層。3.粉砂岩類由0.05—0.005mm的碎屑膠結而成的岩石稱粉砂岩。礦物成分比較復雜,以石英為主,次為長石,並有較多的雲母和粘土類礦物,顯微鏡下觀察多具稜角。膠結物以鐵質、鈣質、粘土質為主。(1)粉砂岩岩石質地緻密、顏色多樣,隨膠結物和混入物而變異。具輕微砂感,或具貝殼狀斷口。湖成粉砂岩常具水平薄層理,河成粉砂岩或具細斜層理,海成粉砂岩常具復雜的層理。粉砂岩多是細顆粒懸浮物質在水動力微弱條件下,緩慢沉積而成。其沉積環境為河漫灘、三角洲、潟湖、沼澤或海湖的較深水部位。(2)黃土是一種未充分膠結或半固結的粘土粉砂岩。黃灰色或棕色,粉砂含量一般為40—60%,其次為粘土,並多含有10%以下的砂粒。礦物成分以石英和長石為主,此外還有白雲母、角閃石、輝石等。黃土中含有這些易於分解而未分解的礦物,說明黃土的形成與乾燥氣候有關。膠結物以粘土及CaCO3為主,多鈣是黃土的重要特徵之一。一般沒有層理,但發育有直立節理,常形成峭壁。黃土在我國分布很廣,堆積很厚,形成晉、陝、甘等省黃土高原,還有些地區分布有沖積或洪積黃土。4.粘土岩類由直徑小於0.005mm的微細顆粒(含量大於50%)組成的岩石。礦物成分以粘土礦物為主,如高嶺石、水雲母、蒙脫石等,結晶微小(0.001—0.002mm),多呈片狀、板狀、纖維狀等。粘土礦物主要來源於母岩的風化產物,即陸源碎屑粘土礦物;還有一部分來源於沉積或成岩過程中的自生粘土礦物。此外還含有粉砂級的陸源碎屑如石英、長石、白雲母等顆粒。除此,在沉積和成岩過程中還形成一些膠體和化學沉積物(如鐵、錳、鋁的氧化物,碳酸鹽、硫酸鹽、硅質礦物、硫化物、有機質等)。從宏觀看多具緻密均一、質地較軟的泥質結構。粘土岩是介於碎屑岩和化學岩之間的過渡岩石,在沉積岩中分布最廣。(1)頁岩為粘土岩類中固結較強的岩石,具薄層狀頁理構造,頁理主要是鱗片狀粘土礦物層層累積、平行排列並壓緊而成。常含石英、長石、白雲母等細小碎屑。緻密,不透水。可有各種顏色,含有機質者呈黑色,含氧化鐵者呈紅色,含綠泥石、海綠石等呈綠色。性軟,抵抗風化能力弱,在地形上常表現為低山低谷。(2)泥岩 是一種厚層狀、緻密、頁理不發育的粘土岩。(3)粘土主要由粘土礦物組成、固結程度較差的粘土岩。細膩質軟,顏色淺淡為主。分布較多的為高嶺石粘土,簡稱高嶺土,具吸水性(粘舌)、可塑性(加水成泥)、吸收性(從溶液中吸收各種礦物質及有機質的性質)、耐火性(熔點:<1350°—1770℃)、燒結性(煅燒後變硬)等一系列特點,是陶瓷工業、耐火材料工業的重要原料。還有一種粘土叫膨潤土,主由蒙脫石(膠嶺石)組成,蒙脫石是粘土礦物的一種,為含水層狀結構的硅酸鹽礦物,化學組成為(Na,Ca)0.33(Al,Mg)2[Si4O10](OH)2·nH2O,吸水後體積可膨脹10—30倍,廣泛用於鑄模、陶瓷、鑽探、紡織工業等方面。此外還有漂白土,與膨潤土相似,但含鈣較多,含鈉較少,吸水性和膨脹性較差,而具強吸附力,可吸收大量色素、膠狀物、各種雜質等,在煉制石油和植物油工業中,可作脫色劑和漂白劑。(二)火山碎屑岩亞類主要是火山噴發碎屑由空中墜落就地沉積或經一定距離的流水沖刷搬運沉積而成。從物質來源看它與火山活動有關,但從成岩過程來看又從屬於沉積岩的形成規律。有些火山碎屑岩的組成以各種火山碎屑為主;還有些火山碎屑岩中夾有很多熔岩,同時火山碎屑為熔岩所膠結;另有一些是由火山碎屑和正常碎屑(礫、砂、粉砂、泥等)混合堆積而成,其中夾有砂、頁岩等,並常含有化石。由此可見,火山碎屑岩與熔岩之間,火山碎屑岩與正常碎屑岩之間,包含許多過渡岩石,根據火山碎屑粒度大體可以分為:1.火山集塊岩是主要由粗火山碎屑(大於64mm)如熔岩碎塊等(佔50%以上),固結而成的岩石。熔岩碎塊帶稜角或經搬運磨圓,填充物和基質為熔岩、火山灰、泥砂、鈣質、硅質等。分選性一般不好,層理不清,常形成厚層和塊狀層。根據岩石中熔岩碎塊的成分,可以命名為安山集塊岩、流紋集塊岩等。此種岩石質地較堅硬,堆積厚度從數百米可達數千米,我國東部在中生代中後期形成大量火山碎屑岩,常形成高山。2.火山角礫岩是主要由粒徑為2—64mm的熔岩碎塊或角礫(含量50%以上)固結而成的岩石,也常含其它岩石的角礫,多數具明顯稜角,分選差,大小不等。填充物和基質為熔岩、火山灰或泥砂等,也可以是鈣質、硅質等。根據角礫成分可命名為流紋角礫岩、安山角礫岩、玄武角礫岩等。3.凝灰岩是主要由粒徑小於2mm的火山灰(岩屑、晶屑、玻屑)及火山碎屑等(含量50%以上)固結而成的岩石。分選差,碎屑多具稜角。岩石外貌有粗糙感,可具清楚的層理。根據碎屑成分可分為玻屑凝灰岩、晶屑凝灰岩、岩屑凝灰岩、混合型凝灰岩等。玻屑凝灰岩常保存於時代較新的火山碎屑岩中,經過脫玻作用和蝕變作用可以形成膨潤土或漂白土等。凝灰岩可有黃、灰、白、棕、紫等不同顏色。有時凝灰岩中含有正常碎屑,而形成砂質凝灰岩、凝灰質砂岩等。上述各類火山碎屑岩,多形成於火山口附近或其周圍的有水盆地中。在地層剖面中火山碎屑岩可以反映地史發展過程中的火山活動情況和古地理環境。二、化學岩及生物化學岩類這類岩石是岩石風化產物和剝蝕產物中的溶解物質和膠體物質通過化學作用方式沉積而成的岩石和通過生物化學作用或生物生理活動使某種物質聚集而成的岩石,前者屬於化學岩,後者屬於生物化學岩。這類岩石大多是在海、湖盆地中形成,有一小部分也可以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形成。成分常較單一,具有結晶粒狀結構、隱晶質結構、鮞狀結構、豆狀結構或具有生物結構、生物碎屑結構等。其中有許多岩石本身就是有重要意義的沉積礦產,如石鹽、鉀石鹽、石膏、芒硝、石灰石、白雲石、鐵礦、錳礦、鋁土、磷礦、硅藻土等。根據化學沉積分異的一般順序,簡述主要岩類和岩石如下。(一)鋁、鐵、錳質岩類是富含鋁、鐵、錳質礦物的化學或生物化學岩。Al、Fe、Mn是溶液中活動性較差的元素,往往以膠體形式在原地或海湖邊緣沉積,但在深海盆Fe、Mn等也有大量沉積。1.鋁土岩 又稱鋁礬土。主要由三水鋁石(Al[OH]3)、軟水鋁石和硬水鋁石(AlO[OH])等組成,故根據成分有一水硬鋁石、一水軟鋁石、三水鋁石之分。常含有SiO2、Fe2O3等混入物。鋁土岩和粘土岩外貌和性質相似,一般稱Al2O3/SiO2>1者為鋁質岩;≥2.6者稱鋁土礦;若<1者則稱粘土岩。和粘土岩相比,鋁土岩岩性緻密,硬度和比重較大,沒有可塑性。緻密塊狀、鮞狀或豆狀結構。因含雜質不同,顏色有白、灰、黃等。成因不一,主要由鋁硅酸鹽礦物(如長石等)化學風化分解後形成的氧化鋁經搬運在海、湖盆中沉積而成,也有一部分是殘積而成。是煉鋁的主要原料。我國河北、遼寧、山東、河南、貴州、雲南等省分布甚廣。2.鐵質岩為富含鐵礦物的化學岩或生物化學岩。主要礦物成分有赤鐵礦、褐鐵礦、菱鐵礦等。常混入砂質、粘土、硅質等。緻密塊狀、鮞狀、豆狀或腎狀結構。含鐵在30%以上即可稱為鐵礦。在地質時代的陸地表面,更主要是在淺海邊緣形成。我國中、上元古界、泥盆系、石炭系等地層中常富含沉積型的鐵質岩(鐵礦)。3.錳質岩為富含錳礦物的沉積岩,一般含錳20%以上即成錳礦。主要礦物有軟錳礦、硬錳礦、菱錳礦等,常混入砂、粘土、氧化鐵、二氧化硅等雜質。多呈黑、黑褐、黑紫等色。有的性軟、染手、呈土狀;有的很硬,呈鮞狀、腎狀等。在地質時代錳質岩多在海、湖盆邊緣形成,也可在風化殼中形成。目前全世界都在矚目一種現代海底形成的金屬礦源,即錳結核。1873年被英國海洋調查船首先在大西洋發現,但到1958年世界上才對錳結核進行正式有組織的調查,並逐步開展錳結核的勘探、試采和提煉技術的研究工作。錳結核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大洋3000至6000m深的洋底表層,估計儲量達3萬億噸,太平洋約佔一半,其次為印度洋,故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金屬資源,並被預測是人類下一個世紀的主要礦產之一。據最近分析,錳結核中含有56種元素(據McKel-vey,1983),其中錳、銅、鎳、鈷等金屬蘊藏總量分別是陸地儲量的幾十倍到1000多倍。按目前世界年消耗量計算,這些金屬可供全世界使用上千年至數萬年。而且錳結核是年有形成,僅太平洋每年就能增長1000萬噸,相當於一個大型礦床。關於錳結核的成因問題,尚未得出確切結論,有人認為在洋底淤泥表層因為有機物頻繁沉降,促使底土沉積物中的錳和有色金屬層層堆積形成結核,由於底層淤泥具有一種彈性,因此把錳結核總是擠出淤泥,位於底土之上。還有人認為錳和其它金屬來源可能與從洋底噴出的熱水礦液有關。也有人認為由海洋中脊(裂縫)噴出的高溫熔岩,經海水沖洗、析出含金屬的熱液,形成「重金屬泥」,在一定條件下形成錳結核或熱液多金屬礦床。(二)硅、磷質鹽類硅質岩是一種以二氧化硅為主要化學成分的岩石。二氧化硅是通過化學或生物化學沉積作用或某些火山作用生成的,主要礦物成分是玉髓、蛋白石、石英,常混入碳酸鹽、氧化鐵、粘土礦物等。磷質岩是一種富含磷酸鹽礦物的岩石。主要礦物成分為磷灰石,常混入砂、粉砂、粘土、方解石、石英、海綠石等。大多數為經海洋生物化學作用沉積而成的。1.燧石岩一種緻密堅硬的硅質岩石,俗稱「火石」。主要礦物成分為玉髓、微粒石英、蛋白石等。常為淺灰至黑灰色,具蠟狀光澤和貝殼狀斷口。主要產於石灰岩中,形成燧石結核、不規則團塊或燧石條帶(夾層),很少成為獨立穩定的岩層。我國中、上元古界碳酸鹽岩層中常含有燧石結核或薄層。多為海洋沉積或成岩交代而成。2.碧玉岩也是一種緻密堅硬的硅質岩石,主要礦物成分為玉髓、細粒石英,常混入氧化鐵等,呈紅、棕、綠、玫瑰等色,具貝殼狀斷口,蠟狀光澤。其性質和燧石岩基本相同,但碧玉岩常產於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其成因與火山沉積有關。質佳的碧玉可作各種工藝品。3.硅藻土是一種疏鬆粉狀的硅質岩石,由硅藻遺體組成,硅藻含量可達70—90%。主要成分為蛋白石,常和粘土或碳酸鹽混在一起。白或淺黃色,質輕而軟,孔隙度可達90%左右,粘舌,吸咐力很強,是良好的吸附劑,可作煉油、製糖的吸附劑和凈化劑,也是優良的隔音、隔熱材料。多分布於新生代沉積層中,我國山東臨朐、吉林、湖南等皆產硅藻土。4.磷塊岩 通常把含P2O5大於5—8%的岩石統稱磷塊岩或磷質岩,其結構變化很大,有砂狀結構、泥狀結構等,外表有時以砂岩、頁岩或碳酸鹽岩,一般需用化學鑒別方法(與磷灰石同)。(三)碳酸鹽岩類碳酸鹽礦物含量大於50%,主要礦物成分為方解石、白雲石等,常混入二氧化硅、氧化鐵、粘土、砂等。常具結晶粒狀結構、鮞狀結構、豆狀結構、生物結構或碎屑結構等。過去認為本類岩石主要形成於海湖盆地中的較深淺水環境,成因和形成環境比較簡單。近來研究結果認為其沉積環境可以是淺水、較深水,也可以是潮上帶,有許多是在有豐富生物和極淺水條件下形成的;其成因可以是化學沉積、生物化學沉積、生物沉積,也可以是機械作用的碎屑沉積,後一種雖然也具有碎屑岩類的特點,但其碎屑並非來源於陸地,而是由海盆內形成的碎屑,即內碎屑。本類岩石分布很廣,僅次於粘土岩和其它碎屑岩,約占沉積岩總量的20%,在我國約占沉積岩總面積的55%。本類岩石的代表岩石為石灰岩和白雲岩,但二者間有許多過渡類型的岩石,如表4-6。表4-6石灰岩與白雲岩及其過渡岩石的劃分 1.石灰岩類一類以方解石為主要組分的岩石,有灰、灰白、灰黑、黑、淺紅、淺黃等顏色,性脆,硬度不大,小刀能刻動,滴鹽酸劇烈起泡。由於石灰岩易溶,在石灰岩發育地區常形成石林、溶洞等,稱喀斯特地貌。石灰岩是制石灰、水泥的主要原料和冶煉鋼鐵的熔劑,也是制化肥、電石的原料,並廣泛用於制鹼、製糖、陶瓷、玻璃、印刷等工業中。根據結構和成因,主要種類有:(1)竹葉狀灰岩(礫屑灰岩)是一種典型的內碎屑灰岩。所謂內碎屑,也稱盆地碎屑、同生碎屑,是沉積於水盆地底部的未完全固結或已固結的碳酸鹽沉積物,經水流或波浪作用破碎、搬運、磨蝕而成的碎屑,這些碎屑根據大小可以稱為礫屑、砂屑、粉屑、泥屑等。它們再沉積形成岩石,就是內碎屑灰岩。而竹葉狀灰岩是由灰岩扁礫被鈣質膠結而成的典型礫屑灰岩,其礫屑為扁圓或長橢圓形,垂直層面切開形似竹葉,故名。礫屑大小不一,磨圓度高,其表皮常有一層紫紅色或黃色鐵質氧化圈,礫屑約佔60—70%。礫屑成分單一,多為泥晶方解石(泥晶指泥狀碳酸鈣細屑或晶體,又稱灰泥);膠結物和填充物多為微晶或細晶方解石,約佔30—40%。我國華北寒武繫上部和奧陶系下部有廣泛分布。一般認為這種灰岩是在潮汐和波浪活動頻繁的海灘地區(潮間帶或潮下帶),先沉積了泥晶灰岩,然後被潮汐或波浪破壞,形成碎塊,並被磨蝕成礫,然後又被CaCO3膠結而成。沉積環境是氧化環境。有些灰岩是由砂屑或粉屑膠結而成的,可以稱為砂屑灰岩或粉屑灰岩。這類灰岩可具交錯層理、乾裂、波痕等構造。(2)生物碎屑灰岩是由各種生物碎屑被碳酸鈣膠結而成的灰岩,常見的有生物貝屑(貝殼碎屑)灰岩。它多形成於水流或波浪作用強烈的地區或生物礁的側翼。(3)鮞狀灰岩(鮞粒灰岩)指鮞粒含量大於50%的灰岩。鮞粒直徑小於2mm,大於2mm者則稱豆粒。這種灰岩的形成條件,一般認為是海水中溶解的CaCO3成過飽和狀態,沉積環境為潮汐和波浪作用強烈的淺海,並且海水中富含泥砂等陸源碎屑、內碎屑、生物碎屑且比較混濁。潮汐和波浪作用經常引起水介質的攪動,每攪動一次,水中各種碎屑便處於懸浮狀態,並促使CO2從水中逸出,這樣就導致海水中過飽和的CaCO3發生沉澱,並以各種細小碎屑為結核中心,層層圍繞,形成鮞粒。如此周而復始,鮞粒越來越大,當其重量超過波浪、水流攪動的能量,便堆積在海底,並為CaCO3所膠結,形成鮞狀灰岩。所以,這種灰岩是一種化學成因和機械成因的灰岩。我國北方中寒武統有典型的鮞狀灰岩。(4)化學石灰岩指通過化學及生物化學方式由海湖中沉澱而成的石灰岩。多具隱晶或結晶結構,緻密均一,或具貝殼狀斷口。這種灰岩多形成於溫暖淺海地區,氣候溫暖,有利於蒸發及水生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使海水中CO2釋出或被植物吸收,導致CaCO3沉澱。另外,在泉水出口處,由於溫度升高和壓力減小,使水中CO2逸出,也導致CaCO3的沉澱,形成疏鬆多孔的石灰華。(5)結晶灰岩指主要由方解石晶粒組成的灰岩,它常由泥晶灰岩(由0.001—0.004mm的灰泥組成)及其它灰岩重結晶形成。2.白雲岩類指以白雲石為主要組分(50%以上)的碳酸鹽岩。常混入方解石、粘土礦物、石膏等雜質。外貌與石灰岩相似,但硬度略大,較堅韌,滴稀鹽酸(5%)不起泡或微弱發泡,風化面常有白雲石粉及縱橫交叉的刀砍狀溶溝。按結構分,有碎屑白雲岩、微晶白雲岩、結晶白雲岩等。按成因,可分為原生白雲岩、交代白雲岩(或次生白雲岩)等。原生白雲岩是在乾熱氣候條件下的高鹽度海灣、潟湖、咸化海或內陸鹹水湖泊中通過化學沉澱而成的白雲岩;或者是鹹水中Mg2+離子交代置換底部CaCO3灰泥中一部分Ca2+離子(這種作用叫同生交代作用)而成的白雲岩。原生白雲岩的特徵是成層穩定,生物化石稀少,常和石膏等共有些白雲岩是在成岩過程中沉積的碳酸鈣和被滲透下來的鹹水中的硫酸鎂、氯化鎂等反應交代而成。這種作用叫白雲岩化作用,這種白雲岩叫成岩白雲岩或交代白雲岩。白雲岩化的條件一般認為必須是水溶液中Mg/Ca比值相當大。這種白雲岩層位不甚穩定,常呈似層狀、透鏡狀、斑塊狀產於灰岩中,橫向常過渡為白雲質灰岩或灰岩。由於方解石被白雲石交代後,體積縮小13%,故成岩白雲岩孔隙發育,可為良好的儲油層或某些礦床的控礦層。白雲岩在冶金工業中可作熔劑和耐火材料,部分用來提煉金屬鎂,也可用作化肥、陶瓷、玻璃工業的配料和建築石材。在上述石灰岩和白雲岩之間,因二者含量比例不同,可有多種過渡岩石,如含白雲質灰岩、白雲質灰岩、灰質白雲岩、含灰質白雲岩等,其成分變化如表4-6所列。3.泥灰岩類是碳酸鹽岩與粘土岩之間的一類過渡類型岩石。石灰岩中泥質(粘土)成分增加到25—50%,即可稱泥灰岩;若白雲岩中泥質(粘土)成分增加到25—50%,則稱泥雲岩。岩石緻密,呈微粒或泥狀結構,黃、灰、綠、紫等色。常分布於石灰岩和粘土岩的過渡地帶,或夾於薄層灰岩和粘土岩之間,多呈薄層狀或透鏡體狀產出。加冷鹽酸起泡(泥雲岩起泡微弱或不起泡),並有泥質殘余物出現。(四)蒸發鹽岩類指由鉀、鈉、鈣、鎂等鹵化物及硫酸鹽礦物為主要組份的純化學沉積岩,又稱鹽類岩。這種岩石廣泛分布於閉塞海灣、潟湖、內陸鹽湖等沉積中。它們是在乾燥氣候條件下,由於海、湖水分強烈蒸發,鹵水濃度增大,致使其中鹽類結晶析出沉澱而成。常見的有石鹽(NaCl)、鉀石鹽(KCl)、石膏(CaSO4·2H2O)、硬石膏(CaSO4)、芒硝(Na2SO4·10H2O)、蘇打(Na2CO3·10H2O)、硼砂(Na2B4O7·10H2O)等,混入物有粘土、碎屑物以及方解石、白雲石、氧化鐵凝膠等,還經常伴生溴、碘等元素。這類岩石在沉積岩中所佔比重很小,但其本身常構成重要的礦產。如青海柴達木盆地中有許多鹽湖,估計鹽類儲量可達500多億噸,其中鉀鹽達1億多噸。新疆吐魯番盆地艾丁湖是我國最低的地方(-154m),就是一個以芒硝為主的鹽湖。(五)可燃有機岩類這是由各種生物(動物、植物)堆積,經過復雜變化所形成的、含有可燃性有機質的一類沉積岩,它們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地殼能源礦產。按照成分可分為二類:一是碳質可燃有機岩,包括煤、褐炭、泥炭等;一是瀝青質可燃有機岩,化學成分以碳氫化合物為主,包括石油、天然氣、地蠟、地瀝青等。本類岩石的存在形式多種多樣,有固體、液體和氣體。在礦床一章將要進一步介紹。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