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構造地質圖報告怎麼寫
『壹』 地質報告怎麼寫
地質報告也有很多種啊,區域地質調查的、礦產普查的等等很多類,關鍵是你寫的是什麼地質報告
『貳』 求一份構造地質學報告
景陵峪地區地質構造概述
第一章 引言
一、 實習目的
1、 分析該地區構造運動史,
2、 明確該地區沉積環境及演化史。
二、 所讀圖幅
1、 比例尺為1:100000的景陵峪地質圖,
2、 構造綱要圖及其圖A-B剖面圖。
三、 區域地理概況
景陵峪地區地勢總體表現為東南部地勢較高,北西東方位地勢較低。海拔最高處為東南方的平望崗,海拔約1120m左右。海拔最低處應為西南部的河流下游,海拔約為500m左右,該地區平均海拔大概為700-800m。北部的青峰嶺海拔約620m.該地區河流較為發育,由東北至西南呈網狀遍布於整個地區,支流較多,故可知該地區較便利,且以水上運輸為主,沿河多有村落分散。
第二章 地層與岩體
該地區以沉積地層為主,由圖可知,主要出露地層有:(按圖上列出)
出露地層面積最大的C1-2灰岩和D2砂礫岩及D3砂岩。在黃山一帶有構造窗出現,沉積地層為P,通過觀察相鄰地層地質界線關線可知該地區地層接觸關系包括整合接觸和不整合接觸。不整合接觸主要表現為:S1-D2不整合接觸,D3-K2不整合接觸,D3-Q4不整合接觸。另外該地區還有岩漿岩岩體產出,主要有?4花崗岩體及β花崗岩, 這些岩體產出時間較晚,在地層沉積形成以後,由岩漿噴出地表冷凝後固結其上。
根據該項地區地層的不整合接觸以及出露的岩體,該地區地層可分為六個構造層,即C-D構造層,S構造層,E1-E2構造層,Q4構造層,?4花崗岩體及β花崗岩體。
另外該地區東南部平望崗由K2灰岩地層和E1頁岩組成。而該兩種沉積地層在其他地方並沒有出現。故推測該地原來應處於海洋環境,沉積形成K2灰岩層和E1頁岩後,經過一次構造運動而抬升為現在的平望崗。Q4砂礫岩沉積主要是由河流攜帶的沉積物在下游地區由於水動力減,流速變緩,沉積物沉積而成。
第三章 構造
該地區地形構造有褶皺和斷層,主要以褶皺為主。
第一節 褶皺
景陵峪地區褶皺發育較完整,為阿爾式褶皺。從該地區的構造綱要圖上可知,主要有四組背斜,三組向斜。而且軸跡線方向沿東——西方向。下面對軼聞中標標號Z1-Z7的褶皺進得描述:
類型
兩翼地層
翼間角(度)
核部地層
Z1
背
S2板岩層,D2砂礫岩D3砂岩層
50左右
S1千枚岩
Z2
向
S2板岩層,D2砂礫岩D3砂岩層
70左右
Z3
背
D3砂岩層,C1-2灰岩層
70左右
D2砂礫岩
Z4
向
D3砂岩層,C1-2灰岩層
120左右
Z5
背
D3砂岩層,C1-2灰岩層
80左右
D2砂礫岩
Z6
向
D3砂岩層,C1-2灰岩層
120左右
Z7
背
D3砂岩層,C1-2灰岩層
60左右
D2砂礫岩
根據以上各褶皺分析,可以推測出:Z1-Z2褶皺是由加里東運動形成 ,Z3-Z7褶皺是由印支構造運動形成 。
第二節 斷層
該地區斷層走向均近東—西方向,F1—F7七個斷層包括正斷層和逆沖斷層兩類。其中F4、F5斷層伸展整個地區。下面依個描述:
上盤地層
下盤地層
類型
斷層面傾向
F1
S2板岩
S1千枚岩
逆沖斷層
北北東
F2
S2板岩,S1千枚岩
S2板岩
逆沖斷層
北向
F3
S1千枚岩
S2板岩
逆沖斷層
北北東
F4
C1-2灰岩,D3砂岩,
C1-2灰岩,D3砂岩
正斷層
南向
F5
C1-2灰岩,D3砂岩,D2砂礫岩
C1-2灰岩,D3砂岩,D2砂礫岩
正斷層
北北東
F6
D3砂岩,D2砂礫岩
D3砂岩,D2砂礫岩
正斷層
東向
F7
D3砂岩,D2砂礫岩
D3砂岩,D2砂礫岩
正斷層
西向
另外F6與F7斷層處,發育為一地塹構造。 (附圖)
第三節 岩體
該地區岩體有?4花崗岩體及β花崗岩。出露地區較小。
。?4花崗岩主要產出於Z1—Z2褶皺處。規模較大,與圍岩呈不整合接觸,侵入時代為志留系後期和泥盆系前期。
β花崗岩體主要產出於東南部的平望崗,K2—E1地層交界處,出露面積較小,與圍岩呈不整合接觸。侵入時代為K2之後,E1之前。
第四章 構造變形史
根據前述地層及其接觸關系、沉積順序,以有斷層和褶皺的分析,可簡述該地區構造 變形史。
景陵峪地區早期沉積以S1千枚岩、S2板岩為主,之後經過加里東運動改造,形成了Z1Z2褶皺,幾乎與此同時,?4花崗岩岩體產出,然後又經右D2砂礫岩、D3砂岩及C1-2灰岩的沉積,在C1-2後期經歷印支構造運動,海底抬長形成陸台,水平擠壓形成 一系列的褶皺和斷層,最後呈個變形階段為東南部的平望崗,該地原為淺海環境,發育有K2灰岩沉積和E1頁岩沉積,喜山運動時,該處被抬升形成平望崗。與此同時β花崗岩岩漿沿E1頁岩與K2灰岩間隙中乘虛而入出露地表固結成岩。經過長期的出露剝蝕,個別地區剝蝕嚴重,造就了而仿的地貌。
第五章 實習感言(自寫
『叄』 構造地質學報告
這道題目莫非是某某研究生考試題目,或者是復試題目。朱先生附圖裡面有這專個圖。俺考了屬5,6回這個題目了。基本思路:地層概況,古生物信息(略),構造信息,包括褶皺斷層火成岩等的產狀,發育年代先後。力學分析,最後進行綜述,編造一個構造故事。畢!
『肆』 構造地質學讀書報告
地形地貌
湖山地區位於南京城東28km, 整個湖山地區位於寧鎮褶皺的南帶,地區由三列山組成,走向為北-東-東。北列山海拔120m~169m之間,包括轟隆山,排山,棒槌山。中列山山勢較高,海拔位於160m~250m之間,包括黃龍山、團山、紗帽山、土山、陡山(陡山位於寧鎮褶皺帶的南帶)、狼山等。主峰孔山高341.8米,南列山簡稱湯山,其主峰標高為292.3米。三列山之間是兩個谷地。北側湖山谷地是龍潭系地層徑地表侵蝕形成,南側谷地是志留紀高家邊組頁岩被剝蝕形成。湖山次生谷地兩側的谷坡上,發育有二級階地。第一階地海拔40-60m,即農田、煤礦所在地,二級階地海波60-70m,主要為殘積、坡積只碎石,夾有少量沖積成因的粉沙質黏土。泉水有孔山寺泉和棒槌山泉出露,均為上升泉。
湖山地區地層簡介
地層岩性:自山頂往下,主要有這樣幾種岩層分布
1、山頂主要為三疊系和石炭系岩層,其中分布較多的是石炭系的黃龍組灰岩C2h和船山組灰岩C2c,這兩種岩石是製造水泥的很好原料,可以生產出高強度水泥,很具有利用價值,該地水泥廠也主要是以這兩種岩石為原料。
灰岩在深海或者淺海環境中形成,其礦物成分以方解石為主,另外該處岩石含有一些硅質礦物,岩石呈淺灰色,緻密狀,一般稱之為結晶灰岩。
2、向斜的東北方向,為石炭系高麗山組岩層,主要由頁岩和砂岩及一些粉砂岩組成,代號為C1g,岩傾向為西南方向。
頁岩是由粘土脫水膠結而成,具有明顯的薄層理,可以很容易地沿層理將其分成薄片,頁岩一般易風化,性質軟弱,浸水後強度顯著降低。
砂岩是由50%以上2~0.05mm粒級的顆粒膠結而成的,而此處砂岩粒度較小,應屬於細粒砂岩,由於距離較遠,未能觀察其主要碎屑的礦物成分。但此處岩石顏色較深,推測其應當為碎屑砂岩。
一、志留系
1、高家邊組(S1g)
至今未有完整剖面,厚度大於293m。黃綠色頁岩夾泥岩及粉砂質泥岩,粉砂質頁岩,風化後顏色為黃色、黃褐色。地層岩性較為軟弱,記憶風化。風化後呈碎片狀,岩層產狀較陡,近於直立。
2、墳頭組(S2+3f)
墳頭組上部為細砂岩,泥質細砂岩夾薄層狀細砂岩,厚層為80厘米,薄層為35厘米,風化面為灰褐色。泥質膠結,膠結物以硅質為主,硅質與泥質膠結。
2.墳頭組中部為厚層狀石英砂岩,石英含量為60%到70%,岩屑25%,質地堅硬,硅質鐵質膠結,斜交層理,頂截底切。
3、茅山組
紫紅色含岩屑石英砂岩,硅質膠結,質地堅硬,中層厚狀。原本應為灰白色,風化後變為紫紅色。與墳頭組整合接觸,厚度在20米左右。
二、 泥盆系
1、五通組(D3w)
五通組以石英砂岩為主,底部為灰白色細粒石英砂岩,含茅山組岩屑,厚層狀,硅質膠結,堅硬,假整合於茅山組之上。
下部為灰白色細粒石英砂岩,厚層狀,硅質膠結,石英含量高,質純。在陡山北發育有背斜,為背斜核部。
石英為主,成分單一,分選性差,質地堅硬,兼有沉積。厚層石英砂岩夾薄層,含白雲母片,細石英砂岩,灰黃色,直立。
三、 石炭系
1、金陵組 C1j
厚約6米,與五用組假整合接觸。為灰黑微晶碎屑灰岩,厚層狀生物屑中主要是海百合莖及腕是碎片,含有機質幾泥質成分較高,底部有一層鐵質粉沙岩與五通
組接觸。盛產假烏拉珊瑚等化石。
2、高驪山組 C1g
厚約36米,假整合與緊、金陵組之上,金陵組頂面顏色發紅,有鐵錳質薄層堆積。
下部為灰白色,深灰色,紫紅色頁岩夾薄曾砂岩,含褐色泥質生物碎屑微晶灰岩透鏡體,見腕足類化石碎片。
中部為黃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夾數層灰紫色,灰綠色,灰色頁岩。
上部為灰白色,灰綠色,紫紅色及黑色粘土質幾粉砂質頁岩,夾少量菌層砂岩。
3、和洲組 C1h
厚約5米,與高驪山組假整合接觸。為灰黃色泥岩及白雲色微晶灰岩,含少量生物碎屑。可見袁化珊瑚,貴州珊瑚,不規則石柱珊瑚,輪狀珊瑚等化石。
4、老虎洞組 C1l
厚約6米,與和洲組假整合接觸。灰白色厚層狀白雲岩,假整合,特徵為:1.含肉色燧石條帶和燧石團塊結晶礦物,硬度大於7。2.風化面有刀砍狀溶溝,厚層狀到塊狀。與和州組假整合接觸,總厚度約6米。
5、黃龍組(C2h)
底部為灰白色塊狀巨晶白雲岩,中上部為灰白色或者肉紅色厚層微晶灰岩,質地較純,含小紡錘蟲蜓化石。
6、船山組(C2-P1C)
此地層岩石黑白相間,厚度約為40米。處於棲霞底部。梁山段煤系,在地表易風化成溝,含炭質鈣質頁岩,厚度大約為1到2米。與黃龍組假整合接觸。
四、 二疊系
1、棲霞組(P1q)
棲霞組有四段岩性,從上到下依次為:
A.嗅石炭化石。這段有淺灰色與灰黑色生物屑灰岩,微晶生物屑灰岩及微晶灰岩互層。產有珊瑚類化石。
B.下硅質岩層。這段含硅質條帶。棲霞本部為灰褐色中厚層,含燧石條帶,生碎屑石灰岩。產有化石。
C.本部灰岩段。中到薄層,灰褐色,含燧石條帶和燧石礫岩,生物性灰岩,岩性脆弱。中到厚層,有燧石條帶,燧石透鏡體
D.上硅質層。
總厚度約130米,與船山組整合接觸。
2、孤峰組(P2g)
新鮮硅質岩,硬而脆,深紫紅色,風化含其他物質,間夾薄層硅質頁岩(含粘土礦物)。單層厚度為5到8米,岩石呈隱晶質結構。
此處的硅質岩呈葉片狀,手摸光滑,與高家邊組頁岩無法區分。
總厚度約20米,與棲霞組整合接觸。
3、龍潭組
龍潭組下部為灰黃色黑色粉砂岩,粉砂頁岩。中部為黃褐色厚層長石砂岩,含煤層。上部為灰黃色頁岩,粉砂岩,砂岩,含煤層。頂部為黑色生物屑灰岩透鏡體,深灰黑色頁岩,泥岩。總厚度約30米,與孤峰組整合接觸。
4、大隆組(P3d)
灰黑色中薄層硅質岩夾頁岩透鏡體。總厚度約20米,與龍潭組整合接觸
棒槌山西端P23d到T1地層剖面
五、 三疊系
1、下青龍組(T1x)
下部黃綠色紫紅色頁岩夾灰黃色薄層泥質微晶灰岩。中部黃綠色紫紅色頁岩與灰白色薄層微晶灰岩互層。上部灰白色薄層微晶灰岩夾黃綠色頁岩,由中層到厚層。頂部灰白色薄層微晶灰岩,中層至厚層。厚度約200米,與大隆組整合接觸。
2、上青龍組(T2s)
下段:灰黃色或者黃褐色鈣質頁岩夾土黃色中薄層泥質灰岩。
中段:灰綠或者灰黃色中薄層泥質灰岩夾灰黃灰綠色鈣質頁岩。
上段:青灰色中厚層微晶灰岩夾薄層泥質灰岩及紫紅色瘤狀灰岩。
總厚度在300米左右,與下青龍組整合接觸
測區地質構造概況
湖山地區主要屬於下揚子地層,寧鎮褶皺帶南部。褶皺及斷裂構造發育完整,出露良好。可以觀察了大石碑正斷層與獐龍山地壘構造。
褶皺構造
一、孔山背斜
水平岩層受到應力作用後發生彎曲變形,單個彎曲成為褶曲,由多個彎曲連生叫褶皺。褶皺構造是地殼中常見的構造形態。
我們這次觀察到的孔山背斜,屬於斜歪傾伏背斜,北緩南陡。
二、陡山-大石碑向斜
斷裂構造
一、大石碑正斷層
斷層是地殼中的岩層或岩體在應力作用下發生破裂並且破裂面發生明顯位移的構造。
斷層在地殼中廣泛發育,是最重要的構造之一。
斷層常構成一定地區的地質格架。
大石碑正斷層斷層斷距3米左右,向北西方向傾斜,左上盤下調,右下盤抬升,斷於棲霞本部,二疊系。
斷層證據:1.相同地層位發生錯斷。
2.斷層段出現角礫岩,角礫岩一般呈透鏡狀或碎屑,有張性。
3.斷層上盤出現一系列張性粒屑。
4.出現很多泉。(由斷層帶形成)
二、斷層組合型式
孔山地壘構造。兩邊地層相對下調4到5米,使兩組正斷層中間地層上升成為地壘構造。
湖山地區地質發展簡史
從前寒武紀到早古生代的末期,湖山地區的地殼活動較弱。
從震旦紀到早古生代的末期,整個寧鎮地區的地殼只是經歷了多次輕度的升、降,整個地區的沉積環境屬於淺海。寒武紀以來的地層中含有豐富的生物化石。在震旦紀、寒武紀、奧陶紀以及志留紀的灰岩中或多或少有薄層的硅質岩或燧石結核。這種穩定的環境一直延續到志留紀的末期,在華南地區發生了一次強烈的造山運動——加里東運動,本地區受到影響,地殼從海水中上升出來成為陸地,但未發生強烈的構造變形與斷裂,志留紀末至泥盆紀中期,整個寧鎮地區處於一個剝蝕的環境中,至晚泥盆世,在準平原化的作用下,發育了五通組河流相的沉積,隨後又出現了五通組頂部的大型湖泊相沉積。
在早石炭世,本地區進入了一個海陸交替的時代,形成了具有濱海相沉積的早石炭統的地層,以高驪山組具有波痕構造的砂岩為代表。主要的沉積物有富含生物化石的灰岩、頁岩與砂岩。
從中石炭世到早二疊世,本地區的地殼開始持續下沉,沉積物得到有效的補償,形成了厚層的淺海碳酸鹽沉積,內含較多的生物化石,遠處搬運而來的硅質以薄層硅質岩或燧石結核的形式沉積下來。在早晚二疊世之交,地殼因東吳運動有過一次顯著的抬升,本地區海水退去,形成濱海沼澤,於是形成上二疊統龍潭組的煤層。
短暫的東吳運動後,至晚二疊世後期,海水復行侵入,形成了上二疊統大隆組、下三疊統下青龍組以及中三疊統上青龍組的淺海相沉積。在下、上青龍組的沉積過程中,地殼運動逐漸加劇,沉積環境越來越不穩定,在上青龍組的灰岩中已經存在瘤狀構造,說明地殼在加劇運動。至上青龍組沉積完畢,本地區發生了一次強烈的構造運動——印支運動,地殼發生褶皺,形成了寧鎮山脈的雛形。在寧鎮地區把這次運動稱為金子運動。
金子運動結束了本地區長期的海進歷史,使寧鎮地區徹底成為陸地。在金子運動形成的山間盆地中沉積了上三疊統的黃馬青組,它與下伏的上青龍組呈不整合接觸關系,正說明在這一時期發生了強烈的構造運動。
『伍』 跪求有關構造地質學讀書報告一份,萬分感激,分不是問題
自己讀一遍就有報告了,老師讓你們寫讀書報告是為了讓你們學知識,你們倒好,呵呵,還跪求,不覺得不好意思啊。
『陸』 現在我們要寫一份20頁信紙的構造地質讀圖報告,是附圖18的「楊柳市地質圖」,現在我急缺楊柳市的資料。
進圖書館查地質區域資料即可,很全面的
『柒』 地形圖讀圖報告怎麼寫啊
地形圖是表示地形、地物的平面圖件,是用測量儀器把實際測量出來,並用特定的方法按一定比例縮繪而成的。它是地面上地形和地物位置實際情況的反映。
地形圖上表示地形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以等高線表示地形起伏,並用特定的符號表示地物,一般的地形圖都是由等高線和地物符號所組成。
地形圖對野外地質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是野外地質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因為藉助地形圖可對一個地區的地形、地物、自然地理等情況有初步的了解,甚至能初步分析判斷某些地質情況,地形圖還可以幫助我們初步選擇工作路線,制定工作計劃。此外,地形圖是地質圖之底圖,地質工作者是在地形圖上描繪地質圖的,沒有地形圖作底圖的地質圖是不完整的地質圖,它不能提供地質構造的完整和清晰的概念。
因而在野外地質工作之前要懂得地形圖,會使用地形圖。
一、地形圖的內容和表示方法
(一)比例尺是實際的地形情況在圖上縮小的程度。因為地面上地形與地物是不可能按實際大小在圖上繪出,而必須按一定比例縮小,因此地形圖上的比例尺也就是地面上的實際距離縮小到圖上距離之比數,一般有數字比例尺,直線比例尺和自然比例尺,往往標注在地形圖圖名下面或圖框下方。
1.數字比例尺是用分數表示,分子為1,分母表示在圖上縮小的倍數,如萬分之一則寫成1:10000,二萬五千分之一寫成1:25000。
2.線條比例尺或稱圖示比例尺,標上一個基本單位長度所表示的實地距離。
3.自然比例尺:把圖上l厘米相當實地距離多少直接標出,如1厘米=200米。
此外,比例尺的精度也是一個重要的概念。
人們一般在圖上能分辯出來的最小長度為0.1毫米,所以在圖上0.1毫米長度按其比例尺相當於實地的水平距離稱為比例尺的精度。例如比例尺為1:1000其0.1毫米代表實地0.1米,故1:1000之地形圖其精度為0.1米。
從比例尺的精度看出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圖所反映的地勢的精確程度是不同的,比例尺越大,所反映的地形特徵越精確。
(二)地形的符號
一般用等高線表示。
1.等高線的含含義及其特徵
等高線是地面同一高度相鄰點之連線,等高線的特點為:
(1).同線等高。即同一等高線上各點高度相同。
(2).自行封閉。各條等高線必自行成閉合的曲線,若因圖幅聽限不在本幅閉合必在鄰幅閉合。
(3).不能分叉,不能合並。即一條等高線不能分叉成兩條,兩條等高線不能合並成一條(懸崖,峭壁例外)。
等高線是反映地形起伏的基本內容,從這一意義上說地形圖也就是等高線的水平投影圖(當然,還要附加一些內容)。黃海平均海平面是計算高程的起點,即等高線的零點。按此可算出任何地形的絕對高程。
等高距——切割地形的相鄰兩假想水平截面間的垂直距離。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圖中等高距是固定的。
等高線平距——在地形圖上相鄰等高線間的水平距離,它的長短與地形有關。地形坡緩,等高線平距長,反之則短。
『捌』 地質報告怎麼寫可以給個範文嗎
地質實習報告
地質實習報告是對實習中見到的各種地質現象加以綜合、分析和概括,用簡練流暢的文字表達出來。寫實習報告是對實習內容的系統化、鞏固和提高的過程,是寫地質報告的入門嘗試,是進行地質思維的訓練。報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質素材為依據,報告要有鮮明的主題,確切的依據,嚴密的邏輯性,報告要簡明扼要,圖文並茂。報告必須是通過自己的組織加工寫出來的,切勿照抄書本。
報告章節如下:
第一章緒言,實習地區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附交通位置圖)、實習的任務、目的、要求、人員的組成及實習時間等。
第二章 地層
首先簡述實習地區出露的地層及分布的特點,然後按地層時代自老至新進行地層描述。分段描述各時代地層時應包括分布和發育概況、岩性和所含化石、與下伏地層的接觸關系、厚度等(附素描圖)。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種岩體的岩石特徵、產狀、形態、規模、出露地點、所在構造部位以及含礦情況(附剖面圖、素描圖)。
第四章 構造
概述實習地區在大一級構造中的位置和總的構造特徵,分別敘述實習區的褶皺和斷裂。
褶皺:褶皺名稱(如玉皇山向斜),組成褶皺核部地層時代及兩翼地層時代、產狀、褶皺軸向、褶皺橫剖面及縱剖面特徵(附素描圖、剖面圖)
斷層:斷層名稱、斷層性質,上盤及下盤(或左右盤)地層時代,斷層面的產狀,斷層
證據(附素描圖、剖面圖)
闡述褶皺與斷裂在空間分布上的特點。
第五章地質發展階段簡述
根據地層的順序、岩性特徵、接觸關系、構造運動情況、岩漿活動過程等說明本區地質歷史上有那些階段。每階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徵。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動力地質現象。
後記,說明實習後的體會、感想、意見和要求。
報告中文字要工整,圖件要美觀。報告應有封面、題目、寫作人專業、班級、姓名、寫作日期等。並進行裝訂。
『玖』 構造地質學實驗中的區域構造報告怎麼寫不懂啊
主要分析區域內構造的發育過程,比如什麼時代,發生了褶皺,形成了哪些斷層等。
『拾』 怎麼寫地質圖綜合報告
例如:
一、 實習概述
實習目的:工程地質實習是土木工程專業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實習實踐教學和課堂理論教學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工程地質實習的目的在於通過實習使學生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質問題一的能力。
實習任務:在實習實踐的過程中,通過實際操作和直接感觀的體會和認識,如通過對實物標本、模型、圖件等的觀察與分析,是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理論課上所學的知識,並在基本技能方面得到初步訓練,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搜集了解區域地質、地形地貌、地震、建築材料等資料後,學生通過野外的實地勘察,進一步了解場地的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質、地下水的作用以及不良地質現象等。
實習時間:一周
實習地點:大學城廣東工業大學教學樓、實驗室,廣州番禺蓮花山
二、實習內容成果
(一)、時間: 10月22日 星期一 晴
地點: 大學城廣東工業大學教學樓
內容: 實習動員,地質圖閱讀、工程勘察講座。
今天是我們班工程實習的第一天,一開始老師給我們開了一個簡短的實習動員講座,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情緒。稍後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地質圖的閱讀分析,學習不同傾斜程度水平、傾斜、直立)地層、褶皺構造和斷層在地質圖上的特徵,通過老師的講解,讓我們可以大概地從地質圖上分析各類的地質現象。在講解工程地質勘察的時候,老師以《中山市三角鎮蟠龍村工業廠房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為例,詳細地為我們講解了工程地質勘察方法,分析工程地質條件,如何制定工程地質勘探的布置,如何閱讀已有的勘察報告和完成自己的勘察報告。
由於老師的詳細講解,我們班的同學們對此次的工程地質實習充滿了熱情,大家在剩餘的時間里積極到圖書館查找相關實習資料,以求能夠更加好地完成此次的工程地質實習,掌握實習任務所要求的,為我們以後的工作關於地質這一塊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
(二)、時間:: 10月23日 星期二 晴
地點:大學城廣東工業大學教學樓、圖書館。
內容:閱讀收集整理資料,觀看影像資料—不良地質現象。
今天老師安排我們在課室觀看影象資料—不良地質現象,基本上不良地質現象都是地殼上部岩土體受內外力地質作用的影響而發生變化,而在21世紀這個人類社會高度發展的時代,人類工程經濟活動對地質的影響起到了越來越大的作用。老師的播放的影片中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各類的不良地質現象。通過影片的觀看讓我們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不良地質現象的成因、過程和結果,聆聽專家是如何勘察地質現象和如果制定防治措施,這樣的教學比光坐在教室里看課本形象易懂。
(三)、時間: 10月24日 星期三 晴
地點: 廣州番禺蓮花山
內容: 蓮花山礦岩、構造及地貌參觀。
今天我們的安排是進行野外實習:蓮花山踏勘,礦岩、構造及地貌參觀。早上8:30在學校出發,由於包車有延誤,時間推遲了一下,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的心情。大約一個小時我們到達位於珠江口獅子洋畔,獅子洋西岸制高點的蓮花山。早在很久前我就聽說過這座名山,這次終於一睹其風采,出發前我在網上找了些蓮花山的介紹:
蓮花山佔地2.33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08米,距廣州市區30公里,距香港60海里,水陸交通十分方便,是一個溶古代粗獷和現代秀美於一體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廣東省風景名勝區。「蓮峰觀海」2002年被廣州市政府列為新世紀羊城八景之一。蓮花山歷史文化積淀非常深厚,它是一位歷史老人,是番禺2200多年歷史的見證者。番禺區內的歷史文化遺跡很多,其中蓮花山上的古跡最為集中和具有代表性。它擁有國內罕見的、具有2000多年歷史和保存得最完好的古採石場遺址,有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的「省會華表」蓮花塔,有清代康熙年間建造的蓮花城以及新建的世界最高的箔金觀音立像。
到達蓮花山映入眼簾的風景簡直讓人如痴如醉,從停車場向東南方向走迎面就可以看到一座寶相庄嚴、慈顏善目、金光耀眼的望海觀音寶像屹立在廣場中央。舉目瞻仰,湛藍的天空中一朵朵白雲飄浮天際,襯托著觀音菩薩好像騰雲駕霧,彩霞披身。觀音像高40.88米,用120噸青銅鑄成,外貼純金180兩,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箔金觀音銅立像。觀音寶像面向東南,遙望浩瀚的獅子洋,「望海觀音」因而得名。
再繼續向前走,走過約一百米由花崗岩鋪設成的台階,花崗岩:深成侵入岩。多呈灰白色、灰色、肉紅色;礦物成分以石英和正長石為主,全晶質等粒結構,塊狀構造。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一路向飛鷹古道走去,古道是建在峭壁上的人工開鑿的隧道。古隧道的岩層是由紅色砂岩組成的,是典型的沉積岩,它形成於白堊紀上統時代。這些紅砂岩層狀構造,層理明顯,用小鐵錘可以敲出一塊岩石標本。由於它的分布很廣,易於加工開采,多數強度較高,耐風化,是工程上廣泛採用的建築石料。繼續前進可以見到由四塊相連的大岩石組成,兩側聳起的兩塊片岩如同飛鷹的兩翼,後部高聳的片岩如同飛鷹的翹起的尾巴,平鋪向外延伸的岩石如同飛鷹的頭部和嘴巴,岩石組的形狀如一隻遨遊天空的飛鷹,神威懍懍的飛鷹岩!
再往回走就可以看見獅子岩。獅子岩位於蓮花山的東麓,一石酷似雄獅,盤踞山崖,面向東方,狀似向著珠江口吼叫,所以蓮花山也被稱「獅子山」,面前的珠江河段被稱為獅子洋。據考古學家分析,蓮花山原只是海面上的一個小島,千萬年過去,滄海桑田,海水退去,陸地抬升,蓮花山成為陸地的丘陵,海底也變成了陸地。獅子石原來是小島邊上的一座岩石,千萬年來受海浪和海風的不斷拍擊、侵蝕、風化而成今天的形狀。它像蓮花山的忠實守護者,日夜守護著蓮花山。它也是蓮花山滄海桑田變化的最佳見證。獅子岩的岩層組成也是蓮花山典型的沉積岩中的砂岩和礫岩。
在獅子石後面有一個人工開鑿出來的岩洞叫作觀音岩,經人工開鑿後呈現水平層理。再往前走我們一路經過了八仙岩、浴仙池、劍門、百福圖、燕子岩、南天門、神仙橋。
值得一提的是燕子岩。燕子岩是古採石場的精華所在。區內峭壁嵯峨,巨石橫空,或形成一線鳥道,或形成一穴深洞,半出人工,半如天成,雄偉壯觀,氣勢巍然。從崖下向上仰望,只見四面崖壁連環對峙,奇峰突屹,廣闊的天空被縮成一方天井,嵯峨巨石搖搖欲墜,令人驚心動魂,神搖目眩。在燕子岩景區,細聽岩上滴水聲,看著盤旋飛舞的燕子。岩石上的攀藤植物,有如一堵綠色的牆壁,每當春夏之交,花開朵朵,宛如一幅色彩斑斕的水彩畫。這里風景秀麗,山水相襯,成為許多電影、電視導演們首選的外景拍攝地。
在蓮花山上你隨處都可以見到各類的花草樹木,有松樹、榕樹、菩提樹、熏衣草……全都是因為蓮花山是處於三角洲沖積地帶,在陸地上升的過程中,將海底肥沃的土地帶上,所以在山上能夠栽種各種類的花草樹木。也正是由於其地出珠江入海口,有充足的陽光和雨水,山腳的桑基魚塘也有很好的收益。
此次野外實習—蓮花山之行,到此告一段落。這是一此很好的機會讓我們從煩喧的環境和沉重的學業中解放出來,融入到美麗的大自然中去。當然我們沒有忘記我們此行的目的,我們親臨野外環境,與山裡的岩石有了一個面對面的機會,讓我們能夠運用我們在書本上學到的東西去對一個沉積岩的礦物組成、結構構造進行分析。特別是蓮花山上最常見的棕紅色的砂岩,對它的層理、節理和工程地質性質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很多是在書本上所沒有的。由於蓮花山是一個古代的採石場遺跡,很多的岩層都經過了人工開鑿,破壞了原有的岩層地貌,會出現不良的地質現象,所以在開鑿的過程中注意防止不良地質現象的出現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四)、 時間: 10月25日 星期四 晴
地點:廣工大地質實驗室
內容:室內造岩礦物、岩石的認識,老師再次幫助重溫地質圖的閱讀,在給出的《中山市三角鎮蟠龍村工業廠房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的工程場地勘察數據,完成勘察報告的其它部分。
(五)、 時間: 10月26日 星期五 晴
地點:學校
內容:完成實習報告。
三、實習收獲、體會
工程地質學的實習在於通過實習學習使學生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質問題。通過這次的實習我對這門工程地質學的了解更深一層,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聯系起來,牢固地掌握了如何分析岩石的層理,結構構造,學會測量岩石的產狀。實習期間,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了解和認識了實地勘察的方法和所要注意的方面,並且通過對已有地質圖閱讀及應用的講解,對以後更好地將地質學所學到的東西運用在工程建設中有很大的幫助。